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初三的孩子如何提高數學成績

初三的孩子如何提高數學成績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在初三數學的教學中,對於難度較大的部分,課程設計一定要注重由易到難,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三的孩子如何提高數學成績,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學習!

1初三的孩子如何提高數學成績

1.從生理學的角度出發,採用遊戲方法來引起學生大腦興奮點,引進耐力跑。教學練習時除了變速跑、走跑交替、定距離追逐跑之外,舉例定時跑的遊戲:在規定時間內不停跑動練習,在規定場地內,充分利用學校場地。而我們學校是農村中學,人較多,場地有限,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場地進行教學。二人或三人一組,一個學生跑動,後面學生追逐,趕超前面一個學生,被後面學生追超後,追的學生馬上變成被追者,以此類推,直至跑完規定的時間。此項練習必須監督完成,如果發現跑動中有的學生停止跑動,這個學生就出列進行唱歌或其他形式的節目表演。跑的遊戲內容豐富,針對教學要求來定,通過遊戲練習,學生不僅歡樂愉快,輕鬆完成練習內容,而且也完成該課教學任務。

2.耐力跑教學單一枯燥,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情緒低落現象,從而學習勁頭下降,即使教師再三督促,練習積極性也很難調動起來,所以教師就要不斷改變學生練習方法,即便是同一內容,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以達到預期目的。如變速跑採用越野跑的形式,平路、直道路時保持或增加跑速,增大步幅;如遇障礙物時,跑速降低,步幅減小,採用踏上、跳下、蹲跳、跨越等;如重複跑,規定幾個固定的段落,這些段落可短於、等於、長於800米、1000米的距離,休息時間比間歇跑長些,心率一般在每分鐘一百次左右。跑的距離與速度,休息的時間方式,重複的次數應以教學而定。距離:60米~100米、100米~300米、500米~600米、1000米~1200米。

跑速一般是最好成績85%~90%。這種練習對身體的影響比較激烈,要求很高,一般練習次數不能過多,如變道跑,可採用20米為直徑的圓,進行接力賽跑練習,既發展學生的耐力、速度、彎道技術,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3.賽跑能激發學生興趣,也是最受學生歡迎,最能使學生接受的練習方法,能提高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潛力,提高運動成績。教學中,採用分組練習,男女生各兩組,完成800米或400米,根據成績和人數決出勝負,輸的一組完成10~15個深蹲練習,從而增強學生團結集體的榮譽感。

2初三數學基礎薄弱學生的複習

複習中的"讀"。"讀"是基本學習方式之一,是實現"學會"和"會學"的基本環節。"讀"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讀教材。教材是學生數學複習的基本材料,通過"讀"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達到系統理解和掌握教材、深化拓展有關知識的目的,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促其進一步理解與反思。因此,初三複習需要通讀教材,讀出系統、讀出全面、讀出來龍去脈。使學生理解問題是怎樣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結論是怎樣探索;該結論有什麼作用和意義。(2)"讀題"。隨着數學知識的增多,題目內涵或外延越來越豐富,而基礎薄弱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比較單一、孤立,難以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通過讀題,讀懂題目中外顯和內隱的信息。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拓寬知識應用範圍,為條件與結論之間"架橋鋪路"奠定基礎。

數學複習中的"聽"。"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基礎方法,也正是基礎薄弱學生學習方法的"薄弱"之處。"聽"指聽老師上課,聽同學發言,也包括老師聽學生的發言。(1)聽老是上課主要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明確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性的步驟,教者上課講解更應細緻一些,並留給他們再次內化和掌握的時間。(2)聽同學發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引導基礎薄弱學生學會借鑑其他同學的思路方法,加之老師適時的點撥和評價,有利於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3)作為老師還要留出一部分時間"聽"基礎薄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解題的方法和過程,對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問診把脈","對症下藥"。

數學學習中的"講"。數學語言的表述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外顯標誌,基礎薄弱學生由於概念、推理能力的欠缺,回答數學問題時經常會發生一些低級錯誤,因此可以通過學生講"讀""聽"的體會,講自己存在的疑問,講解題思路,有助於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激勵學生大膽地講,暴露其思維和理解的偏差,有利於教師準確反饋信息,也利於促進學生數學語言的豐富。

3初三數學教學質量

一、課程設計注意由易到難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在初三數學的教學中,對於難度較大的部分,課程設計一定要注重由易到難,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才能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中,將數學原理、能力學得紮實。例如,進行實數的運算教學時,應當先教學生簡單的加減運算,然後教乘除運算,最後擴展到乘方和開方運算。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注重課堂互動性教學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於學習的重要作用,在初三數學教學中,同樣如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和學生形成教和學的互動,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增加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對於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出,及時解惑。也可以創新互動性教學方式,如小組競賽、實際項目建模等。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的初三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作為初三數學教師,應當正確認識這一點,具體做到:對於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多表揚;對於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多鼓勵;對於學習進步的學生多獎勵;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請他在課堂上給大家教授一些學習心得。這樣的方法還有很多,作為初三數學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重挖掘,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的目的。

TAG標籤:成績 數學 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