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三峽譯文

《三峽》酈道元譯文: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峯間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三峽譯文

《三峽》譯文: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峯間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作者:酈道元。年代:南北朝。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三峽的詳細介紹:

一、《三峽》的全文 點此查看《三峽》的詳細內容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春冬之時,

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

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屬引悽異,空谷傳響,

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第一段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就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照自然時令,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第三段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第四段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以“霜”暗指秋季,以實景補足前意。這時已無江水喧騰,卻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悽清肅殺之氣。寫秋峽用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敍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天三峽的特色。“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迴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背景

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從小喜愛遊覽山川河流,並蒐集當地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説,創作《水經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從中節選出的,是作者記錄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和四季風光所作。

四、譯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 同:泝)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獻)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峯間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五、註解

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裏。

略無:毫無,完全沒有。

闕:通“缺”,缺口,空隙。

嶂: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峯。

自非:如果不是。如果。不是。正午。半夜。

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上,這裏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裏泛指山陵。

沿:順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時候。

王命:皇帝的聖旨。

宣:宣佈,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今湖北省荊州市。

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

御: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白色的。碧綠的潭水。

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六、《三峽》酈道元其他詩詞

《三峽》。

相同朝代的詩歌

《擬行路難》、《擬行路難》、《擬行路難》、《舞鶴賦》、《王昭君》、《發後渚》、《代東武吟》、《擬行路難》、《擬行路難》、《代堂上歌行》。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三峽的詳細信息

TAG標籤:三峽 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