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本傑明巴頓奇事觀後感怎麼寫

1、簡單概括本傑明巴頓奇事的,故事情節;

2、本傑明巴頓奇事有哪些深入人心的情節,結合自己的看法表達;

3,看完本傑明巴頓奇事,對自己有什麼感受。

本傑明巴頓奇事觀後感怎麼寫

範文示例:

範文一:

看了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男主出生時是老人的臉和身體機能,時光在他身上倒流,隨着時間推移,人們都在日益老去,他卻逐漸年輕,那個在他小時候不嫌棄他又醜又老的小女孩,逐漸長大,出落婷婷,可是兩個人錯過了,直到她受傷,直到她重新回家,直到他們生命的中點,他49歲,她43歲,她說他們終於遇到了,在人生的中點上。

這樣很好,兩個人都學會了珍惜,只是兩條相交的線交集過後,就是駛向無法再相遇的遠方,他的年輕,她的皺紋,都是他們心上的重擔,後來,他離開,不願做她的負擔。後來,他回到了兒童的樣貌,卻出現了老年癡呆,而她重新回到他身邊,她此時也已年逾七十,可是她守着他,直到他回到嬰孩時代,永遠的閉上眼睛,時間的錯落,那麼恰好,那麼殘忍,相知相識,卻無法相伴相守,我看着你老去,我卻只能帶着稚嫩的容貌焦急萬分:我看着你年輕,我卻只能帶着深重的皺紋目送離別。爲什麼,我們遇見的時間那麼久,那麼早,相交的時間卻那麼晚,那麼短。唯有曾經那剎那芳華的美好留在記憶裏,揮之不去。

範文二:

這是個值得成長的完美地方,在這個地方,人們拋開了過往生活中的矛盾,每一天只關心天氣、洗澡水的溫度和一天行將結束的陽光。”在夕陽的餘暉中,有人在下棋,有人看着報,有人織着毛衣,有人聆聽着鳥鳴,有人因天氣微涼而咳嗽,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突然想到這一句話不就是小學時語文老師經常出的造句題嗎?“有的…有的…”要是有一個小學生把這個句子交上去估計是要得到表揚的吧。

總會有人來重新填補死者的房間。時光不會因爲少了誰而停下腳步,世界不會因爲少了誰而停止運動。人們也是一樣,不會因爲少了誰而活不下去,總是會自然而然的有個人來填補空位的。但一些執着的人也許會真的因爲少了什麼而亂了生活的腳步。其實又何必呢,人生苦短,母親辛辛苦苦生下你來世間走一回,總是要向前看的吧。“別讓不開心的事,停下了腳步…別讓遺憾繼續,一切都來得及。”

“無論什麼膚色,什麼體型,人都是孤獨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嘿嘿,孤獨啊。

本傑明獨自一人撐着柺杖,在夜裏蹣跚着走回了養老院,磨破了手上起的泡,也唯有獨自承受。無論你出去玩得多麼開心,最後你還是得撐着自我獨自在黑暗中,身旁經過一個又一個的過路人,最後走回起初離開的地方。

“那是1930年感恩節,我遇見了那個改變我一生的人”,他父親的身影出現了又離去了,是父親還是黛茜呢?就應是黛茜吧。那個藍眼睛、輕舞飛揚着的小女孩深深留在了他的心裏。

“你不覺得很可憐嗎,不會飛的鳥。”確實很可悲。

牀底下,他倆點着蠟燭,“我並沒有看上去那麼老”“我也這麼覺得,你不像我奶奶”。當有個人這樣認同你的時候是多麼溫暖啊。“我永遠忘不了她那雙藍眼睛”。確實,很美。

之後出現了貫穿整劇的段子:“我跟你說過我曾被閃電擊中過七次嗎?”一次是修屋頂,一次是過馬路取信,一次是在田裏放牛。屏幕出現這樣的幾個黑白畫面,在平淡的情節中顯得很幽默。

“很有意思,有時候我們最記不得的人,卻印象最深。”記住的只是一些事一些話,卻不是這個人,是這個人的經歷、話語深深打動了人。

“無論你彈得怎樣樣,重要的是你彈琴時的感受”,那個女人如是說。結果與過程,每個人看重的都不一樣吧,我不是什麼獨特的人,反正是比較看重結果的。

他上了邁克船長的拖船工作,船長帶他去了妓院。在那裏,邁克說自我童年想做藝術家不想和父親一樣在拖船上耗一輩子,最後他還不是做了拖船船長,但他脫掉衣服露出一身的紋身,說但我還是成爲了藝術家,一個紋身藝術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理想也能夠透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實現,就想船長一樣。

當老巴頓看到本傑明從妓院裏出來時,意識到自我也許錯了,也許不該丟掉他。在酒吧裏,父子兩喝着酒,本傑明說這天有太多的第一次,老巴頓拿起酒杯說“敬孩子”,本傑明說“敬母親”。老巴頓原先是一向惦記着這個孩子的,本傑明是一向愛着他的母親,雖然不是親生的。

範文三:

長生不老是皇帝追求的,越活越年輕是百姓嚮往的。於是有廣告人編出“60歲年紀,30歲心臟”的故事,以及“去年20,今年18”的噫語。1922年有美國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寫了一個短篇小說,把這種夢想說得跟真的一樣。70多年後,大衛。芬奇把這個夢弄成電影,更像真的了。

但越活越年輕真是好事嗎?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本傑明。巴頓輪到了這份好事:他生下來是老頭,卻越活越年輕,最後是越活越小,小到迴歸出生時原形,又回到無。

如此人生逆行,他本人無法協調由此產生的矛盾:當他生出來有張七十多歲形象的時候,卻有着一顆童心,而當他走到生命盡頭時,卻是娃娃臉後心的完全衰老。本傑明也完全無法與周邊世界協調:當他經歷了無數週折和青梅竹馬的黛西終成眷屬後,黛西已是韶華將盡,而本傑明卻是日益步入花樣年華,兩個情人一輩子的正常對接,只有短短几年,此前,她少他老;此後相反,歲月距離漸行漸遠,直到融入無限。

黛西是座標,所有的周邊人都是座標。()當整個世界正常執行時,本傑明的倒行逆勢越來越充滿杯具:愛他的人一個個逝去或一個個老去。他最後只剩下孤獨。

本傑明期望用出走來逃避時光座標。第一次出走,他上了拖船,在那裏完成了他“老年”向“中年”的轉換;第二次出走,他浪跡天下,這一次他不得不出走是因爲他到達和黛西年齡交叉點後開始向兩個極端越拉越遠。黛西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軌道,再也不用爲情人光滑的面板和自我日益鬆馳的面板擔心,本傑明的歲月逆行卻走向杯具性尾聲,面板越來越嫩,形象越來越小,最後又回到起點:養老院。

此片化妝毫無懸念地獲奧斯卡獎。其實和化妝相配的還有皮特的演技:幼稚的老頭和滄桑的兒童,這樣的題目能夠成爲電影學院的小品考題的,這是需要極高的把握水平的。

只是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用讀日記倒敘手法。一個看上去很真實的逆行的杯具人生,不需要導演再用電影手法再來逆行一下。

本傑明巴頓奇事觀後感怎麼寫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