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科普館地震屋級別

科普館地震屋級別

科普館地震屋級別通常有4-8.9級。建築物裏所發生不同級別的震感,以及不同的搖晃程度,都會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參觀者眼前。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地震級別如何分區?

超微震: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爲超微震,人們察覺不到。

弱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爲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也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爲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爲中強震。中強震是可造成破壞的地震。

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爲強震,是可造成較大破壞的地震。

大地震:大於、等於7級的地震,其中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爲巨大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迄今爲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爲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道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透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爲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爲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爲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爲巨大地震。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爲“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爲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爲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爲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爲7.8級,震中烈度爲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爲八度,北京市烈度爲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現在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 高樓建築抗震等級有哪些

每年我們也聽說過有一些地方會出現地震的情況,隨着這種情況的發生,有的高樓大廈在建築的時候就會建築的特別牢固,那麼,大家要看一下現在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然後再瞭解一下高樓建築抗震等級有哪些,每一個等級所對應的高樓建築都是不相同的。

現在大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有很多,但是每年我們也聽說過有一些地方會出現 地震 的情況,隨着這種情況的發生,有的高樓大廈在建築的時候就會建築的特別牢固,那麼,大家要看一下現在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然後再瞭解一下高樓建築抗震等級有哪些,每一個等級所對應的高樓建築都是不相同的。

現在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

可以抗8級地震。根據國家的標準,樓房的 抗震烈度 指數要達到7度,也就是說它能夠承受的烈度爲7度,而抗震度數和地震的級別是不一樣的,我國會把抗震的烈度劃分爲6~9個等級,度數越高,對於樓房的抗震級別也會更加高。

如果轉化爲抗震級別,一般來說樓房都要達到6級以上的級別。不過自從汶川地震之後,國家對於防震的指數已經達到了8級以上。

高樓建築抗震等級有哪些

1、甲類建築:屬於重大 建築工程 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在地震破壞後會產生巨大社會影響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乙類建築:屬於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儘快恢復的建築,地震破壞後會產生較大社會影響或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線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層的大型公共建築等。

3、甲類、乙類建築:當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爲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爲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

4、丁類建築,它的地震破壞不致影響甲、乙、丙類建築,且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輕微,一般爲儲存物品價值低、人員活動少、無次生災害的單層倉庫等。

從這篇文章的介紹中已經瞭解到了現在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文章裏已經把答案給大家寫了出來,就現在的高樓來看,能抗八級地震左右,所以我們在建築的時候,儘可能的是高樓更加牢固,同時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高樓建築抗震等級有哪些,他的等級主要分爲甲乙,兩種類型的等級。

地震有哪些級別

地震時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用“級”來表示。目前爲止地震的級別沒有超過8.9級,所以地震級別分爲從0到8.9級。

一些處在地震帶的地區會經常性發生地震,每次地震都會分級數來衡量。那麼地震到底有哪些級別呢?

詳細內容

01

震級的標度最初是美國地震學家裏克特(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的,規定以震中距100km處“標準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週期0.8s,放大倍數2800,阻尼係數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μm計)的常用對數爲該地震的震級。

02

後來發展爲遠臺及非標準地震儀記錄經過換算也可用來確定震級。震級分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等不同類別,彼此之間也可以換算。

03

用里克特的測算辦法計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沒有超過8.9級的;最小的地震則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儀測到-3級。按震級的大小又可劃分爲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稱小震)、強震(或稱中震)和大地震等。

04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同。爲衡量地震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05

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爲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民用建築抗震等級標準

抗震等級的標準是根據樓房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烈度以及房屋高度這四個因素決定的。通常情況下,住宅的抗震標準都在七級以上,設防烈度都在6-9度之間。

一、抗震等級是怎麼樣確定的?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築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採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爲例,抗震等級劃分爲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設防類別分爲甲、乙、丁類建築,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爲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爲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於8級的爲巨大地震。

二、建築結構抗震等級的一般規定

(1)多高層建築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築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築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築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築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爲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建築的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見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的規定,也可見《建築抗震設計手冊》高層建築沒有丁類抗震設防。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築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臺下列要求:

1)甲類、乙類建築:當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爲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爲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爲Ⅰ類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

2)而類建築: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爲I類時,除6度外,應允許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按建築類別及場地調整後用於確定抗震等級烈度,按調整後的抗震等級烈度。

(3)抗震設計時,多高層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採用不同的抗震等級,並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高度丙類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1確定。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爲9度時,高度乙類建築的抗震等級應按本節第9條規定的特一級採用,甲類建築應採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定》

第二條:在抗震設防區從事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的有關活動,實施對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房屋建築工程的抗震設防,堅持預防爲主的方針。

第四條: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工作

地震級別有哪些啊?

地震級別分爲12等級:

第一級,人們並未感覺到震動。第二級,人在高樓才能感覺晃動。第,在地面的室內能感覺到,懸掛對象也晃動。第四級,連汽車也晃動,嚴重的話木牆或窗架會出現裂縫。第五級,容器中的液體濺出,睡覺的人會被震醒,小物體會移位。

第六級,牆上掛的圖畫會掉下,傢俱移動,人們會因爲害怕紛紛逃到屋外。第七級,人會站立不穩,池塘出現水波。第八級,磚石牆部分破裂倒塌,樹枝斷落。第九級,是很嚴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築物倒塌等等。第十級,水庫出現裂縫、橋樑被破壞,鐵路扭曲等。

第十一級,地下水管及陰溝系統全被破壞。第十二級,全面破壞,連巨石也震動移位。

災害破壞: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爲海嘯。在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壞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爲12公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地震級數

地震等級怎麼劃分標準

問題一:地震是怎麼劃分等級的 震級是地震列度和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用“級”來表示。 震級是透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越強,震級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 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分類情況: 弱 震:震級小於3 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⒋5級的地震; 中 強 震:震級大於⒋5級,小於6級的地震; 強 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 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 級的又稱爲巨大地震。 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稱爲微震;5級以上的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稱爲破壞性地震。

問題二:地震級別劃分 地震級別的劃分是根據地震震級大小來劃分的,我國地震詳細劃分標準分爲:超微震(M<1)微震(18)。

因實際中微震和有感地震基本沒有破壞作用,而8級以上地震較少。所以簡單一點的地震級別劃分:弱震(M≤3)、中強震(3 問題三:抗震設防類別有幾級?怎麼劃分? 建築工程應分爲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築工程

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後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

築。簡稱甲類。

2 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儘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

築,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後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

建築。簡稱乙類。

3 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築。

簡稱丙類。

4 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

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築。簡稱丁類。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築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

到在遭遇高於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

2 重點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爲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

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

用。

3 特殊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爲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同時,

應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

地震作用。

4 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爲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

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注:對於劃爲重點設防類而規模很小的工業建築,當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材料且符合

抗震設計規範對結構體系的要求時,允許按標準設防類設防。

問題四:地震分多少級? 我國把烈度劃分爲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供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總共分十二級.

kisskill520的答案是錯的,分12級而不是8級

問題五:地震有幾級 地震級數是怎樣劃分的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最常用的有里氏震級和矩震級。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氏,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爲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多倍。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2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爲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爲巨大地震。

問題六:地震可以分爲幾個等級啊?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 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透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爲超微震

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爲弱震或微震

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爲有感地震

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爲中強震

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爲強震

大於、等於7級的稱爲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爲巨大地震。

迄今爲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爲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問題七:地震震級共分多少級,每級的傷害程度是什麼 地震震級分爲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爲超微震

2. M≥1級,小於3級的稱爲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3. M≥3級,小於4.5級的稱爲有感地震

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4. M≥4.5級,小於6級的稱爲中強震(如9・7彝良地震)

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5. M≥6級,小於7級的稱爲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級,小於8級的稱爲大地震(如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

7.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爲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爲“地震三要素”。

爲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爲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Ⅰ度; 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 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 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 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Ⅴ度; 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 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 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 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爲7.8級,震中烈度爲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爲8度,北京市烈度爲6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問題八:地震的強度怎樣劃分 當前對於地震強度的表述方法,主要有兩類:震級和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目前比較常用的是里氏震級(Richter magnitude scale)和矩震級(Moment magnitude scale)。目前國家地震局將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判定爲7.8級,美國地質局已將此次地震修訂爲7.9級,這裏使用的就是里氏震級。

怎樣直觀判斷地震大概震級?

一般來說,我們把地震按強烈程度分爲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強震、強震和大地震六類。

超微震: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爲超微震,人們察覺不到。

弱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爲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也不易覺察,只有地震監測機構的地震儀上才能記錄下來。

有感地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爲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爲中強震。中強震是可造成破壞的地震。

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爲強震,是可造成較大破壞的地震。

大地震:大於、等於7級的地震,其中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爲巨大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地震對地表和建築物等破壞強弱的程度,稱爲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同一次地震對不同地區的破壞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越遠則烈度越小。這就像是在一枚炮彈爆炸時,離它的距離不同,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地震烈度是如何劃分的?

我國把烈度劃分爲12度,採用羅馬數字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力大有區別。

I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II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III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IV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V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VI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VII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VIII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IX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X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XI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地震最進階別是多少?

現規定的地震最進階別分爲12級,分別是: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希望能爲你解決

地震強度在多大會導致建築物倒塌?

 通常來說,震級大於5級,會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

對於地震級數的劃分,我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一般情況下小於2.5級的地震稱爲小地震,2.5-4.7之間的地震稱爲有感地震。但是在這裏必須強調,地震等級並不代表地震的破壞能力,地震等級只是造成地震的能量等級的表示,也就是說,震等級高地震所爆發出的能量就強。

但是並不是說地震等級高了,就一定會對某一個建築產生破壞作用,因爲地震的傳導作用還受到地質結構的影響。相對來說,固態的地質結構(如岩石)在地震中的表現就會好一些,因爲固態的地質結構受力後的變形小,而半固態的(如土壤)對地震力的傳導作用就比較強了,造成的破壞力也比較大。而且也要看震源到地表的距離,距離越遠,到達地表時時損失的能量就越多。

地震有兩個指標衡量,一是地震級別,二是地震烈度。房屋倒塌用烈度形容比較準確。一般的房屋抗震級別爲7級,國家對各地區有不同的規定。地震烈度即地震發生時,在波及範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築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因此可以看出,只要是一定等級的地震發生後,都可能造成建築的破壞。至於破壞的情況要看地震的發生位置、地震力傳導情況和建築的地震設防等級。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住在樓房中,不要試圖跑出樓外。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俱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

樓房可以抗幾級地震

樓房在建設過程中,都會針對抗震方面進行設計,要求能達到一定的抗震級別才行,那麼樓房可以抗幾級地震?

一、樓房可以抗幾級地震

樓房需要能抵抗7級烈度地震,才能達到國家標準。建築物本身的抗震能力是用度來表示的,代表了地震時對地表物體的損壞程度,而地震的級別是隻在地震中釋放的能量大小,同一級別的地震會因距離的關係,對地表建築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樓房的抗震等級只能用烈度表示,而抗震烈度一般分爲6-9個度數,度數越高,樓房在地震下的影響就越小。

二、如何保證房屋的抗震性

樓房本身有塔樓、板樓的區別,不同建築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別的,其中塔樓的抗震性能更加好一些,因爲板樓承受的地震波是不規則的,容易導致大面積破壞的情況,而塔樓的抗震性能就要好一些,因此在建設樓房時,要優先考慮塔樓建築。

樓房的結構形式也比較多,包括了框架結構、磚混結構、鋼結構等等,其中框架結構的建築要比磚混結構更穩定一些,因爲內部其結構穩定,有不同的受力點設計,能將地震波進行疏解,達到抗震目的。而磚混結構是由多塊磚砌成的,本身材料有一定脆性,在地震波下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地震級別較高的情況下,破壞率就會增加。

此外的鋼結構可以說是抗震能力較好的設計,它要比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能力強,本身鋼筋的強度就比較大。高層建築在建築和設計時,對抗震都是有嚴格要求的,避免出現震裂、倒塌等風險。

小編總結:誰也不希望發生地震,想要減少損失,我們只能夠從房屋建造上面做好預防措施,發生了地震之後,房子如果夠結實,抗震能力比較高,那麼也能夠有效保護好人們的安全。

世界上防震等級最高的建築物

世界上防震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近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防震候機樓。新候機樓佔地面積約爲18.5萬平方米,它的最大特點就在於防震功能。據模擬測試,這棟即將投入運營的防震候機樓可承受里氏8.0級強震。

各國抗震建築特點

英國:抗震房屋裂紋自動癒合

據《生活科學》19日報道,英國科學家目前正在希臘的一處山坡上建造一種特殊的房屋,它能在地震中“自我癒合”。作爲利用納米聚合體粒子研發特殊牆體的帶頭人,英國利茲市的“納米制造業協會”在歐盟的資助下正在研究這種“自愈”的牆體。據稱,這種牆體在壓力(地震期間)的擠壓下,納米聚合粒子將流入裂縫中並變硬,形成固體材料,從而對房屋的裂縫進行自動填補。

抗震房屋裂紋自動癒合

希臘:智能減震屋

由於希臘屬於地震多發國家,所以研究抗震的辦法一直是當地科研人員的重要課題,而這座新型“智能減震屋”就是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減震屋

據研究人員介紹,“智能屋”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進行“自我保護和修復”。“智能屋”裏安裝了多種傳感設備,即便是對最輕微的震動也會有所察覺,並可藉助屋內設備減少甚至抵消地震帶來的震動。“智能屋”採用的材料具有自動修復功能,一旦牆體在地震中出現裂縫,液態修補材料可以像膠水一樣,粘住裂縫並迅速固化,從而防止房屋倒塌。室內傳感器還能迅速感知到溫度的變化。一旦室溫瞬間升高到一定程度,傳感器就會透過互聯網或衛星信號,自動通知附近居民並向消防部門報警,從而降低地震引發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據悉,首個“智能屋”將在一週內搭建完畢。研究人員將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對它的實用性進行檢驗。

美國:滾珠大樓

美國建造了一種可以防震的“滾珠大樓”,如硅谷最近興建的一座電子工廠大廈,在建築物每根柱子或牆體下安裝不鏽鋼滾珠,由滾珠支撐整個建築,縱橫交錯的鋼樑把建築物同地基緊緊地固定起來,發生地震時,富有彈性的鋼樑會自動伸縮,於是大樓在滾珠上會輕微地前後滑動,可以大大減弱地震的破壞力。

滾珠大廈

日本:高層抗震大廈

日本大京公司一座號稱日本最高(地上55層、高185米)的公寓,使用了與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相同的鋼管168根,確保了抗震強度。另外,該公寓還使用了剛性結構抗震體。如遇阪神大地震級別的地震發生時,柔性結構的建築一般要搖動1米左右,而剛性結構建築只搖動30釐米。三井不動產公司在東京都杉並區出售的一座免震結構公寓高達93米,建築物的外圍使用了新研製的高強度16積層橡膠,建築物的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膠系統的積層橡膠。這樣,在6級地震發生時,就可將建築物的受力減少至二分之一。三井不動產公司2000年已向市場投放40棟這種建築。

彈性大樓

地震高發區日本在這方面也特別有經驗,他們設計了一種“彈性建築”,有較好的抗震性能。日本東京建了12座彈性建築。經東京發生的里氏6.6級地震考驗,證明在減輕地震災害方面效果顯著。這種彈性建築物建在隔離體上,隔離體由分層橡硬鋼板組和阻尼器組成,建築結構不直接與地面接觸。阻尼器由螺旋鋼板組成,以減緩上下的顛簸。

彈性大廈

可漂浮的抗震住宅

這個巨大的“足球”其實是日本Kimidori房屋所製造的叫做Barier的住宅。它可以抵禦地震,並能漂浮在水面上。這座特別的住宅售價約爲1390000日元,(約爲10萬元人民幣)。

可漂浮的抗震住宅

廉價的“抗震居屋”

日本一公司研製出了一種廉價的“抗震居屋”,這種居屋全由木材建造,最小面積2平方米,造價2000美元,它能夠在主體房屋坍塌時屹立不倒,也能夠抵禦坍塌結構的衝擊和擠壓,很好地保護屋內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廉價的“抗震居屋”

中國古代抗震建築設計

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築的“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在抵抗地震衝擊力時,採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透過種種巧妙的措施,其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彌至最小程度。

柔性的框架結構:牆倒屋不塌

中華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選擇了木材等有機材料作爲結構主材,而且發展形成了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持續時間最長、技術成熟度最高的結構體系—柔性的框架體系。我國木結構技術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中國的傳統木結構,具有框架結構的種種優越性,如“牆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連接,又使得它具有相當的彈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在汶川大地震中,許多文物建築的牆體均不同程度地受損,但主體結構仍未倒塌,就是這種柔性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表現。

柔性的框架結構

整體浮筏式基礎、斗栱、榫卯:抗擊地震的關鍵

我國古代很少建造平面複雜的建築,主要採用長寬比小於2:1的矩形。規則的平面形態和結構佈局有利於抗震。傳統建築往往是中間的一間(當心間)最大,兩側的次間、梢間等依次縮小面寬,這樣的設計非常有利於抵抗地震的扭矩。

整體浮筏式基礎、斗栱、榫卯

中國古代建築一般由臺基、樑架、屋頂構成,高等級的建築在屋頂和樑柱之間還有一個斗栱層。中國古代建築的臺基用現代結構語言描述,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好比是一艘大船載着建築漂浮在地震形成的“驚濤駭浪”中,能夠有效地避免建築的基礎被剪切破壞,減少地震波對上部建築的衝擊。中國傳統建築的樑架一般採用擡樑式構造,在構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結構形狀,實踐證明這種構造方式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優雅的大屋頂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最突出的形象特徵之一,而且對提高建築的抗震能力也做出過相當的貢獻。形成大屋頂(尤其是廡殿頂、歇山頂等)需要複雜結構和大量構件,大大增加了屋頂乃至整個構架的整體性;龐大的屋頂以其自重壓在柱網上,也提高了構架的穩定性。

除了這些較顯著的手法外,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還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術措施,這些措施是古建築抗震的關鍵。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極爲精巧的發明,我們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使用,這種不用釘子的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爲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透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TAG標籤:科普館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