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我國文化爲取得認可做了什麼努力

我國文化爲取得認可做了什麼努力

1、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我國透過修繕古蹟、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等手段,努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推廣漢語國際化:爲了促進漢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和推廣,中國政府和各類中文教育機構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設定中文教學類別、設立國際漢語教師獎、策劃國際漢語大賽等活動。

3、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透過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地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以吸引更多人瞭解、認可、接受和欣賞中國文化。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我國透過修繕古蹟、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等手段,努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推廣漢語國際化:爲了促進漢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和推廣,中國政府和各類中文教育機構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設定中文教學類別、設立國際漢語教師獎、策劃國際漢語大賽等活動。

3、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透過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地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以吸引更多人瞭解、認可、接受和欣賞中國文化。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啥最年輕最重獲得普遍的認可和更好的傳承應該怎麼做?

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

深入挖掘文化底蘊是保護與傳承的前提。

我們需要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理解其歷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傳承並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並透過教育、展覽、演出等方式,將其傳播給更多的人。

積極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

我們可以透過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瞭解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併爲保護工作出一份力。

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立志宣傳非物質文化。

我們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價值,讓更多的人瞭解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總之,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傳承,同時也需要我們積極參與和宣傳。

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我國爲建成現代文化強國做出哪些努力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

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

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爲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文化強國與文化軟實力基本上是相等的。

一個國家要成爲文化強國即“擁有自己國家特殊文化符號的商品,文化固定遺產,和深入讓他國瞭解熟悉的文化知識傳承”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也就成爲了文化強國,同樣成爲文化強國他肯定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韓國美女,美國可樂,法國美食,德國製造等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就代表着他們的文化軟實力同樣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文化強國。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批判性思維,懷疑精神,自我意識,不卑不亢。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

文化代表着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

對比與經濟,其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更爲持久,是軟實力的主要載體和具體體現。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不斷深化的國際環境中,文化日益成爲國家軟實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傳統。

但是在文化軟實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形勢下,中華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與競爭中卻處於弱勢,文化軟實力展示和運用不足,民族文化面臨着被侵蝕和滲透的危險。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各國紛紛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爲主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增強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廣大青年學生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

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的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然而,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剛剛起步,文化軟實力“西強我弱”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與我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現狀不相適應,同時也與我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得經濟實力極不相稱。

再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如何進一步提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要借鑑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經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更好地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滲透和體現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傳承弘揚名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鑑外國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薦文化創新,始終保持中華文化得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

具體還要做到: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爲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爲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爲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爲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2、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3、借鑑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鑑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並吸收那些爲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衆所認同的文明準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爲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透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4、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識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5、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人,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

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爲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讓世界認同中國文化,你認爲應該怎麼做

先自己認同自己的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贏的認可

我國政府在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黨和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總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05年下發了《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下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兩個檔案,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方針和。

在黨、的重視和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廣大人民羣衆的熱情參與下,經過各地文化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逐步形成。

2006年5月20日,批准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前不久,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已向社會公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遍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些地(市)、縣也建立了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正在積極推進。

作爲我國21世紀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資源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正在積極穩步展開,取得了喜人的階段性成果,各地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做法。

雲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認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爲做好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工作,我們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與命名工作。

去年6月,文化部公佈了第一批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五大類的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第二批國家級名錄項目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和民俗五類551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也於今年2月15日公佈。

今後文化部還將分期、分批地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生態保護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經驗。

在地方積極申報的基礎上,透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評審、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積極探索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

“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宣傳力度不斷加大。

在去年6月9日我國第二個 “文化遺產日”期間,各地圍繞“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主題,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論壇、表彰等活動。

文化部專門組織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等展覽演出活動,並與四川省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文化部還對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設立了“文化遺產日獎”,對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宣傳、教育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給予表彰。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我國的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最多的國家之一。

2006年6月,我國高票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

2007年4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一次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也獲得了極大成功。

今年是奧運之年,“人文奧運”是北京奧運的特色之一。

他表示,一定要藉助北京奧運這個良好時機,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

他說,在奧運會期間將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這些文化活動要特別注重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透過這些展示,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瞭解中國的傳統,瞭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這些民族瑰寶能夠藉助奧運會的契機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讓世界人民全面地瞭解中國”。

我們要精心策劃奧運期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活動,舉辦全國性的展覽、展演、論壇、講座等,宣傳、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我們還要積極營造尊重民族傳統節日、熱愛民族傳統節日、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要積極推動將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使之成爲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纔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雖然國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

周和平說:今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現在我國還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

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加大立法進程,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法可依。

“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對年輕一代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積極推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課程,將民歌、民樂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將剪紙、年畫納入美術課,將傳統技藝納入手工課,使中小學生認識、瞭解和喜愛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80603/n257247725.shtml

我國各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

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

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

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三、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

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

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

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編輯於 2015-09-01

展開剩餘40%

檢視全部8個回答

5條評論

熱心網友1

vvvvvvvv

檢視全部5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高中做題方法_這幾個步驟看完不後悔

高中做題方法原來學習是這麼簡單的,適合98%的學弟學妹,北大分享高中學習方法技巧,近69萬尖子生讚了該文章,太棒了...

廣告2021-01-08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發展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也做出。

這個貢獻總的來說也是特別大的。

1贊·44瀏覽2020-11-08

各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

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

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

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

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

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

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希望能幫助到你ˆ_ˆ

18贊·353瀏覽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了哪些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

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

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

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

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

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

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7贊·3,016瀏覽

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旗袍是從滿族婦女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9贊·495瀏覽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斷增強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

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巨大,回鶻詩人坎曼爾曾作詩說“古來漢人爲我師”。

而漢族則有“回鶻衣裝回鶻馬”的現象,從戰國時代就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後來黃道婆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技術。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終貫穿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數民族不僅給漢族帶來了胡琴、胡瓜、大宛馬等看得見的物質成果,更主要的,他們爲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狀態下的漢族人民增加了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拓意識和相容博納的文化胸襟,使漢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斷得到豐富與昇華。

正是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新鮮注入,中華文化纔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特別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便會迎來中華文化的空前發展,從而造就了宏闊豪邁的“秦漢雄風”、雍容大度的“盛唐氣象”、強健有爲的“康乾盛世”,成爲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個輝煌時期。

擴展資料 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始終高度重視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少數民族文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的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發展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文化,把握少數民族文學發展規律,尊重少數民族作家的創造性勞動,積極幫助少數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創作出版、學習進修,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作家隊伍。

要加強對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日報-植根民族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爲中華民族偉大進步寫史立傳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日報-如何理解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4贊·1,614瀏覽2020-11-25

正在加載

評論

近年來,我國文化領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5年出臺4部法律1部決定

不到5年時間裏,全國常委會先後審議透過了《網絡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歌法》以及《關於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等4部法律、1部決定。

出臺和修訂了一大批文化行規和部門規章,可以說力度大、數量多、效果好。

2、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實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戲曲振興、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國家美術發展和收藏等。

爲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範圍集中輪訓,僅2016年就有10萬人次參加基層採風活動。

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3、三分之二的村有文化中心

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

近年來,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全國縣級文化館有3153個,博物館、紀念館4109個,文化館3322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

所有社區都有文化活動室,覆蓋城鄉的國家、省、市、縣、鄉、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

4、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補助從每年1萬元提至2萬元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立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強保護傳承能力建設。

在大規模普查、登記基礎上,啓動實施了非遺記錄工程。

積極支援廣泛開展傳習實踐活動,2016年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至2萬元。

5、中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合作拍攝電影協議

在對外合作方面,我們已經與20個國家簽署了合作拍攝電影的協議。

中美、中歐各國、中亞各國的電影合作日趨活躍,開放競爭、合作共贏局面正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數說"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領域成就

3年來將漢服文化傳遞給世界的女生,都做了哪些努力?

河南一位女生3年來堅持將漢服文化傳遞給世界,她在紐約,想要將漢服之美展現給世界,她曾舉辦漢服講座、雅集,她身穿漢服走過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中國文化的痕跡,她翩然舞動漢服羽翼,只爲傳承“服章之美”的華夏文化。

有近一半的網友爲她的行爲點贊,更有網友表示應儘快將漢服申請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這三年來她都做過那些努力:

一、舞蹈傳遞

透過舞蹈傳遞,身着漢服,其翩翩起舞的舞姿,讓漢服更加生動和美麗,彷彿賦予其生命。

作爲舞蹈專業的她,在接觸過漢服後,也更多機會的穿漢服參加各種活動,或街頭的活動,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我們的服裝,展現漢服的美麗。

二、雅集活動

她也曾多次舉辦關於漢服的講座和雅集活動,可以看到身穿漢服的她,爲來的各位嘉賓,介紹有關漢服的知識,甚至是對漢服設計的解釋,讓更多的人去真正瞭解漢服,也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漢服。

三、穿漢服參加各種活動

她穿漢服上街,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漢服的美麗,她也曾穿着漢服與國外人拍照留念,讓更多的人知道還有一種古老而美麗的服裝叫漢服。

也許會有很多人側目,很多人對其不解,但其依然堅持自己對漢服的追求,堅持將漢服文化展現給這個世界,她在不懈的努力着。

偶然機會穿漢服參加表演,第一次穿上漢服的時候,她就感嘆“我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

我們不是要復古,而是復興,讓更多的同胞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要讓其流失或被人所遺忘,這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特色服裝。

你是否支援更多的人去穿漢服,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什麼不足?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也取得了文化建設的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黨立足實際,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不懈探索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路;

重點在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豐富廣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着力,爲新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重要支撐,也取得了文化建設的重要經驗。

擴展資料: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爲核心的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造中國精神、滿足精神需求、促進文明互鑑,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其經驗

爲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我們能做什麼

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 加強大學生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它與德育、智育、體育一起構成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相比較而言,審美教育是一種超越性、綜合性教育。

它強調的是“陶冶”,是主體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的投入,讓人體驗美好,體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崇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創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強

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作爲一個傳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也爲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許多成功的審美教育範例。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

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從我做起?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身處資訊大爆炸的現代社會裏,生活節奏快,又透過網絡接受了太多的多元文化,再加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我們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在從小的教育中就潛移默化的加入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讓我們的孩子更加方便的汲取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更好的認可、熱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學習、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一些典籍文化裏的經典和精髓。

讓傳統文化浸潤我們的一言一行,深入骨髓的影響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要從實踐中去學習、去體會,比如我們的傳統節日、傳統風俗。

春節時候要走親訪友,貼對聯,包餃子。

清明節時,一家人去烈士陵園掃墓,祭奠先祖。

端午節要吃糉子、帶五色繩。

中秋節時,全家圍坐在一起共同賞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過的唐詩宋詞。

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出文化的修養,感受到精神的滿足。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要發揚創新精神,與時代相結合,透過創新的方式喚起對傳統文化的好奇之心、進而研究、然後演變爲熱愛。

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類節目。

這些節目不但清新脫俗,而且都旨在“賞傳統精髓、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再比如在興起的短視頻平臺,製作些有關中國文化的精美的短視頻,宣揚我們風格各異的中式建築、曲調優美的戲劇等等等等,盡我們自己所有的能力,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言。

1、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我國透過修繕古蹟、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等手段,努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推廣漢語國際化:爲了促進漢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和推廣,中國政府和各類中文教育機構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設定中文教學類別、設立國際漢語教師獎、策劃國際漢語大賽等活動。

3、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透過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地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以吸引更多人瞭解、認可、接受和欣賞中國文化。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啥最年輕最重獲得普遍的認可和更好的傳承應該怎麼做?

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

深入挖掘文化底蘊是保護與傳承的前提。我們需要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理解其歷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傳承並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並透過教育、展覽、演出等方式,將其傳播給更多的人。

積極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我們可以透過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瞭解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併爲保護工作出一份力。

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立志宣傳非物質文化。我們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價值,讓更多的人瞭解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總之,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傳承,同時也需要我們積極參與和宣傳。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我國爲建成現代文化強國做出哪些努力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爲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文化強國與文化軟實力基本上是相等的。一個國家要成爲文化強國即“擁有自己國家特殊文化符號的商品,文化固定遺產,和深入讓他國瞭解熟悉的文化知識傳承”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也就成爲了文化強國,同樣成爲文化強國他肯定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韓國美女,美國可樂,法國美食,德國製造等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就代表着他們的文化軟實力同樣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文化強國。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批判性思維,懷疑精神,自我意識,不卑不亢。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

文化代表着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對比與經濟,其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更爲持久,是軟實力的主要載體和具體體現。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不斷深化的國際環境中,文化日益成爲國家軟實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傳統。但是在文化軟實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形勢下,中華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與競爭中卻處於弱勢,文化軟實力展示和運用不足,民族文化面臨着被侵蝕和滲透的危險。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各國紛紛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爲主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增強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廣大青年學生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

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的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然而,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剛剛起步,文化軟實力“西強我弱”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與我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現狀不相適應,同時也與我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得經濟實力極不相稱。再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如何進一步提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要借鑑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經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更好地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滲透和體現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傳承弘揚名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鑑外國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薦文化創新,始終保持中華文化得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體還要做到: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爲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爲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爲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爲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2、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3、借鑑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鑑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並吸收那些爲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衆所認同的文明準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爲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透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4、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識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5、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人,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爲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讓世界認同中國文化,你認爲應該怎麼做

先自己認同自己的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贏的認可

我國政府在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黨和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總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5年下發了《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下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兩個檔案,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方針和。在黨、的重視和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廣大人民羣衆的熱情參與下,經過各地文化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逐步形成。2006年5月20日,批准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前不久,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已向社會公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遍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些地(市)、縣也建立了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正在積極推進。作爲我國21世紀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資源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正在積極穩步展開,取得了喜人的階段性成果,各地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做法。雲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認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爲做好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工作,我們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與命名工作。去年6月,文化部公佈了第一批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五大類的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二批國家級名錄項目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和民俗五類551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也於今年2月15日公佈。今後文化部還將分期、分批地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生態保護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經驗。在地方積極申報的基礎上,透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評審、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積極探索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

“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在去年6月9日我國第二個 “文化遺產日”期間,各地圍繞“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主題,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論壇、表彰等活動。文化部專門組織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等展覽演出活動,並與四川省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文化部還對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設立了“文化遺產日獎”,對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宣傳、教育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給予表彰。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我國的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最多的國家之一。2006年6月,我國高票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2007年4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一次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也獲得了極大成功。

今年是奧運之年,“人文奧運”是北京奧運的特色之一。他表示,一定要藉助北京奧運這個良好時機,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他說,在奧運會期間將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要特別注重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透過這些展示,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瞭解中國的傳統,瞭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這些民族瑰寶能夠藉助奧運會的契機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讓世界人民全面地瞭解中國”。

我們要精心策劃奧運期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活動,舉辦全國性的展覽、展演、論壇、講座等,宣傳、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我們還要積極營造尊重民族傳統節日、熱愛民族傳統節日、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要積極推動將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使之成爲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纔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雖然國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周和平說:今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現在我國還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加大立法進程,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法可依。

“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對年輕一代成長至關重要。”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積極推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課程,將民歌、民樂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將剪紙、年畫納入美術課,將傳統技藝納入手工課,使中小學生認識、瞭解和喜愛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80603/n257247725.shtml

我國各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三、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編輯於 2015-09-01

展開剩餘40%

檢視全部8個回答

5條評論

熱心網友1

vvvvvvvv

檢視全部5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高中做題方法_這幾個步驟看完不後悔

高中做題方法原來學習是這麼簡單的,適合98%的學弟學妹,北大分享高中學習方法技巧,近69萬尖子生讚了該文章,太棒了...

廣告2021-01-08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發展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也做出。這個貢獻總的來說也是特別大的。

1贊·44瀏覽2020-11-08

各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希望能幫助到你ˆ_ˆ

18贊·353瀏覽

各民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做了哪些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爲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曆》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曆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爲元代三大農書之一。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藥劑學》被世人稱爲當代華佗。著名的雲南白藥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祕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藥。 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爲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7贊·3,016瀏覽

名族爲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旗袍是從滿族婦女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9贊·495瀏覽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斷增強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巨大,回鶻詩人坎曼爾曾作詩說“古來漢人爲我師”。 而漢族則有“回鶻衣裝回鶻馬”的現象,從戰國時代就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後來黃道婆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技術。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終貫穿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數民族不僅給漢族帶來了胡琴、胡瓜、大宛馬等看得見的物質成果,更主要的,他們爲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狀態下的漢族人民增加了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拓意識和相容博納的文化胸襟,使漢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斷得到豐富與昇華。 正是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新鮮注入,中華文化纔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特別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便會迎來中華文化的空前發展,從而造就了宏闊豪邁的“秦漢雄風”、雍容大度的“盛唐氣象”、強健有爲的“康乾盛世”,成爲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個輝煌時期。 擴展資料 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始終高度重視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少數民族文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的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發展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文化,把握少數民族文學發展規律,尊重少數民族作家的創造性勞動,積極幫助少數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創作出版、學習進修,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作家隊伍。要加強對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日報-植根民族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爲中華民族偉大進步寫史立傳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日報-如何理解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4贊·1,614瀏覽2020-11-25

正在加載

評論

近年來,我國文化領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5年出臺4部法律1部決定

不到5年時間裏,全國常委會先後審議透過了《網絡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歌法》以及《關於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等4部法律、1部決定。出臺和修訂了一大批文化行規和部門規章,可以說力度大、數量多、效果好。

2、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實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戲曲振興、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國家美術發展和收藏等。

爲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範圍集中輪訓,僅2016年就有10萬人次參加基層採風活動。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3、三分之二的村有文化中心

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

近年來,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國縣級文化館有3153個,博物館、紀念館4109個,文化館3322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

所有社區都有文化活動室,覆蓋城鄉的國家、省、市、縣、鄉、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

4、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補助從每年1萬元提至2萬元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立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強保護傳承能力建設。在大規模普查、登記基礎上,啓動實施了非遺記錄工程。積極支援廣泛開展傳習實踐活動,2016年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至2萬元。

5、中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合作拍攝電影協議

在對外合作方面,我們已經與20個國家簽署了合作拍攝電影的協議。中美、中歐各國、中亞各國的電影合作日趨活躍,開放競爭、合作共贏局面正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數說"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領域成就

3年來將漢服文化傳遞給世界的女生,都做了哪些努力?

河南一位女生3年來堅持將漢服文化傳遞給世界,她在紐約,想要將漢服之美展現給世界,她曾舉辦漢服講座、雅集,她身穿漢服走過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中國文化的痕跡,她翩然舞動漢服羽翼,只爲傳承“服章之美”的華夏文化。有近一半的網友爲她的行爲點贊,更有網友表示應儘快將漢服申請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這三年來她都做過那些努力:

一、舞蹈傳遞

透過舞蹈傳遞,身着漢服,其翩翩起舞的舞姿,讓漢服更加生動和美麗,彷彿賦予其生命。作爲舞蹈專業的她,在接觸過漢服後,也更多機會的穿漢服參加各種活動,或街頭的活動,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我們的服裝,展現漢服的美麗。

二、雅集活動

她也曾多次舉辦關於漢服的講座和雅集活動,可以看到身穿漢服的她,爲來的各位嘉賓,介紹有關漢服的知識,甚至是對漢服設計的解釋,讓更多的人去真正瞭解漢服,也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漢服。

三、穿漢服參加各種活動

她穿漢服上街,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漢服的美麗,她也曾穿着漢服與國外人拍照留念,讓更多的人知道還有一種古老而美麗的服裝叫漢服。也許會有很多人側目,很多人對其不解,但其依然堅持自己對漢服的追求,堅持將漢服文化展現給這個世界,她在不懈的努力着。

偶然機會穿漢服參加表演,第一次穿上漢服的時候,她就感嘆“我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我們不是要復古,而是復興,讓更多的同胞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要讓其流失或被人所遺忘,這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特色服裝。你是否支援更多的人去穿漢服,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什麼不足?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也取得了文化建設的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黨立足實際,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不懈探索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路;

重點在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豐富廣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着力,爲新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重要支撐,也取得了文化建設的重要經驗。

擴展資料: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爲核心的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造中國精神、滿足精神需求、促進文明互鑑,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其經驗

爲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我們能做什麼

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 加強大學生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它與德育、智育、體育一起構成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相比較而言,審美教育是一種超越性、綜合性教育。它強調的是“陶冶”,是主體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的投入,讓人體驗美好,體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崇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創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強

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國作爲一個傳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也爲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許多成功的審美教育範例。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

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從我做起?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身處資訊大爆炸的現代社會裏,生活節奏快,又透過網絡接受了太多的多元文化,再加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我們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在從小的教育中就潛移默化的加入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讓我們的孩子更加方便的汲取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更好的認可、熱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學習、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一些典籍文化裏的經典和精髓。讓傳統文化浸潤我們的一言一行,深入骨髓的影響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要從實踐中去學習、去體會,比如我們的傳統節日、傳統風俗。春節時候要走親訪友,貼對聯,包餃子。清明節時,一家人去烈士陵園掃墓,祭奠先祖。端午節要吃糉子、帶五色繩。中秋節時,全家圍坐在一起共同賞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過的唐詩宋詞。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出文化的修養,感受到精神的滿足。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要發揚創新精神,與時代相結合,透過創新的方式喚起對傳統文化的好奇之心、進而研究、然後演變爲熱愛。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類節目。這些節目不但清新脫俗,而且都旨在“賞傳統精髓、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再比如在興起的短視頻平臺,製作些有關中國文化的精美的短視頻,宣揚我們風格各異的中式建築、曲調優美的戲劇等等等等,盡我們自己所有的能力,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言。

TAG標籤:努力 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