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漢行書怎麼寫

1. “漢”字草書

“漢”字草書寫法:

漢行書怎麼寫

1、第一種:書家——懷素。

懷素的草書稱爲“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懷素的草書以篆書入筆,藏鋒內轉,瘦硬圓通,用筆迅疾,氣勢宏大。從筆跡學的角度看,懷素一生的書法線條,質地上都傾向於瘦細,和禪修苦寒的美學有很大關係。

2、第二種:書家——黃庭堅。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黃庭堅作爲“蘇門四學士”之一,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其行幫手札墨跡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出蘇軾書法的特徵。

3、第三種:書家——王獻之。

王獻之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也有深厚功底。字身喜帶長形,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

擴展資料

“漢”字行書寫法:

1、第一種:書家——唐寅。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

2、第二種:書家——王鐸。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3、第三種:書家——王羲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爲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爲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草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行書

2. “寫”的繁體字行書怎麼寫

繁體字:

讀音:xiě 、xiè

意思:

1、書寫:~字。

2、寫作:~詩。

3、描摹:~生。

4、古又同“瀉(xiè)”。

組詞:

1、採寫[cǎi xiě] 採訪並寫出:好人好事,要及時~,及時報道。

2、撰寫[zhuàn xiě] 寫作:~碑文。~論文。

3、寫意[xiě yì] 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不求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區別於“工筆”)。

4、默寫[mò xiě] 憑着記憶把讀過的文字寫出來。

5、填寫[tián xiě] 在印好的表格、單據等的空白處,按照項目、格式寫上應寫的文字或數字:~履歷表。~匯款通知單。

6、寫景[xiě jǐng] 描寫景物:這篇散文~抒情都有獨到之處。

7、特寫[tè xiě] 報告文學的一種形式,主要特點是描寫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具有高度的真實性,但在細節上也可做適當的藝術加工。

擴展資料

引用:

1、《南鄉子·妙手寫徽真》宋代:秦觀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脣。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

翻譯:有人爲崔徽畫了一幅肖像,畫上的兩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脣紅潤如用硃色點染。畫面是一幅半身像,猶如東鄰女偷看宋玉,牆頭半遮玉體一樣。

2、《鳳求凰》兩漢:司馬相如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翻譯:我以琴聲替代心中情語,姑且描寫我內心的情意。

3、《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宋代:晏殊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翻譯:夕陽穿過幕簾,陰影包圍了梧桐。有多少情話說不盡,寫在給你的詞曲中。這份情千萬重。

TAG標籤: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