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元宵有哪些寓意

元宵有哪些寓意

元宵節象徵着家庭團聚、幸福和團圓,同時也有祈求新年順利的意義。

在元宵節期間,人們會進行各種活動,如舞獅子、楊枝插門、祈求神靈保佑等,寄託着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

此外,元宵節也被視爲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過了這一天,人們才真正進入新的一年的生產生活,因此全國各地的人們慶祝元宵節,祈求上帝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收穫豐收,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總之,元宵節的主要象徵意義是家人團聚、幸福美滿、團團圓圓、祈求新年順順利利。

元宵節象徵着家人團聚,幸福美滿,團團圓圓。

同時,還有祈求新年順順利利的意義。

元宵節被人們視爲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爲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元宵節吃“元宵”象徵闔家團圓,新的一年闔家幸福、萬事如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還有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有着豐富的文化寓意。

以下是一些與元宵節相關的寓意:

1. 團圓:元宵節是中國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一年中人們團聚的時刻。

元宵節象徵着家庭團圓和和睦,人們會與家人共享元宵,共慶佳節。

2. 光明:元宵節是在農曆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

圓月象徵着光明和希望,元宵節晚上會有燈籠和煙火表演,寓意驅散黑暗,迎來光明。

3. 放飛:元宵節也是放飛孔明燈的時候,孔明燈是用紙製成的飛行燈籠,象徵着人們希望祈願的心願能夠隨着燈籠升空而實現。

4. 慶祝新春:元宵節是春節期間的最後一個節日,標誌着中國農曆新年的結束。

在元宵節期間,人們會歡度春節的結束,祈求新一年的好運和繁榮。

5. 驅邪祈福:在元宵節,人們還會舉行舞獅、舞龍等民間表演,以驅趕邪惡和祈求平安幸福。

這些表演寓意着驅邪避兇,迎來吉祥和祝福。

總的來說,元宵節寓意着團圓、光明、吉祥和祝福。

這個節日讓人們歡慶農曆新年的結束,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也叫做小正月、燈節,元宵節到來時,各地民間賞月觀燈,還有舞龍獅,感興趣的來看看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及相關資料。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1

  1、元宵節吃“元宵”象徵着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 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2、元宵節“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爲“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爲“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舞獅子,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衆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4、在元宵節的時候,人們通常也要放煙花,煙花象徵着人們紅紅火火,財源滾滾。

  5、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着陽能的生髮。在古代還有一種風俗,就是在上元節這一天,將楊枝插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楊枝表示樹木春天生髮的意思,“楊”和“陽”還是諧音,其義相同。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迎接這如嬰兒般純正無私、天真無邪的陽能,並期待着天地間的陽能可以不斷生髮,倚靠着它純正的能量,生髮出萬事萬物,生長出五穀蔬菜,生長出樹木花草,以供人們使用,讓我們更好地養護與保全自己的生命。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2

  元宵節之所以得以傳承,因爲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團圓,和諧,追求自由,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也是我們的美好期盼,每一個節日之所以可以得到傳承就是裏面包含了人民的祈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爲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裏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這個節日就得名元宵節。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矽節、燈節。

  元宵節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元宵節被人們視爲春節最後的,因爲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每到元宵節期間,人們都會走出家門,涌上街頭,除了鬧花燈、猜燈謎外,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敲舟山鑼鼓……其中,有很多風俗和活動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同慶佳節,讓廣大羣衆參與其中,共同享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給我們留下的審美記憶。

  元宵節的象徵和寓意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爲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爲民間習俗。

元宵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元宵節的真正含義是團圓。元宵節因月圓、燈明、時值開春、人盡團圓而寓意美好、、興盛、浪漫。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衆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蔘與,樂在其中。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衆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

元宵象徵着什麼?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那麼元宵象徵着什麼呢?

1、 吃“元宵”象徵閤家團圓,新的一年闔家幸福、萬事如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2、 元宵節舞獅子,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衆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3、 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着陽能的生髮。在古代還有一種風俗,就是在上元節這一天,將楊枝插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楊枝表示樹木春天生髮的意思,“楊”和“陽”還是諧音,其義相同。

4、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元宵象徵着什麼的全部內容了。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每年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對於元宵節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於元宵節有什麼寓意是很多人不瞭解的,下面分享元宵節的美好寓意。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1

1、元宵節舞獅子,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衆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2、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着陽能的生髮。

3、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4、元宵節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象徵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5、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6、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蔘與,樂在其中。

7、元宵節到來時,節日經濟被攪熱。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爲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2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此時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歷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使得民衆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一歷來爲禮教所束縛的羣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闈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隨着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裏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一個出典於《孟子》、謎面爲“萬國咸寧”的燈謎,謎底爲“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陝西一帶還有掛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裏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裏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爲元宵節注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爲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一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3

元宵節的來歷

1、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2、道教的“三元說”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爲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爲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3、東漢明帝點燈敬佛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4、起源於“火把節”

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的寓意含義是什麼

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衆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傳統節日,事實上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遠遠勝於其他節日,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元宵的意義和象徵是什麼?

意義和象徵:元宵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起源:

元宵,原意爲“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爲“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爲世代相沿的習俗。

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元宵

元宵節的寓意

元宵節象徵着家人團聚,幸福美滿,團團圓圓,同時,還有祈求新年順順利利的意義。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

節期節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有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夜裏才落燈,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在中國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平日裏足不出戶的女子可在這天出門賞燈,這也爲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機會。可見,元宵節爲人們創造了一個傳情達意的好機會,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元宵的寓意

元宵寓意着家人團聚,幸福美滿,團團圓圓。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爲元宵。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關於元宵的知識。

元宵是不能冷凍的,否則會裂紋,煮的時候餡會流出來,所以元宵只能現吃現做,是無法買到凍元宵的。湯圓可以凍,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可以買到速凍湯圓。

根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元宵“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爲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稱湯圓也。”所以從此記述來看,中國的元宵和湯圓本質上是很類似的,以致於劉氏認爲是同一種東西,但實際上兩者仍有相當差距。

元宵節有什麼象徵意義

元宵節的象徵意義

  元宵節有什麼象徵意義,衆所周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也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那麼大家瞭解元宵節嗎,知道元宵節有什麼象徵意義嗎,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吧!

  元宵節有什麼象徵意義1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觀燈的盛況,在中國曆代文人墨客的詩文裏,留下了衆多令人神往的記載。它以熱烈喜慶的民俗意蘊和團圓浪漫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大放異彩,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此時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歷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使得民衆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一歷來爲禮教所束縛的羣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闈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隨着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裏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一個出典於《孟子》、謎面爲“萬國咸寧”的燈謎,謎底爲“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陝西一帶還有掛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裏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裏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爲元宵節注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爲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一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

  元宵節有什麼象徵意義2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夕、上元節,標誌性時間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漢文帝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從中國傳統的春節文化來看,元宵節又只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古代春節習俗爲期長達一個半月,漫長的春節要經過備年、過年、賀年三個階段,從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進入春節,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纔算是過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樂章來比擬的話,處於賀年階段尾聲的元宵節,就是中國春節三部曲的華彩樂段。元宵節被人們視爲春節最後的,因爲過了這天,人們就真正進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所以民間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活動了。

  在這一天最不能少的習俗就是賞燈,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元宵燈節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蘊含着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屆時君臣百姓都去看燈、猜謎語,文人們則飲酒、賦詩、答對。這一天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賞燈詩, 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天。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 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衆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

  在這一天有很多信仰活動,人們祈求神靈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 神,因爲他是最高神,掌管人類命運。祭祀他,可以獲得豐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蠶事豐收。

  還有就是祈子活動,這一活動總是與燈聯繫在一起。這一方面與燈火通常被視爲生命的象徵有關,一方面與“燈”與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關。表達着同一種念想。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兒的人家,在元宵節這天,必買一盞漂亮的檯燈和麪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兒家,叫做“送燈”, 俗信這樣可以多生孩子。廣州則有請燈之俗,元宵節時,當地廟裏會張掛許多花燈,都編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幾等的價錢。有想請的,就告訴廟裏的司祝,喜歡哪一盞,便用紅柬寫上“某宅敬請”4 個字,叫做“請燈”,俗信請燈可以使家中添丁。當然,在人口壓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動已經很少看到。

  除了玩的,吃的當然要有,現在民間過元宵節都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 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戒“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節因此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

  狂歡,是元宵節的另一個文化內涵。狂歡就是縱情歡樂,元宵節是中國古代的狂歡節,元宵節的狂歡是透過對日常生活秩序、制度規範的一系列和突破來實現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傳統社會基本的生活時間規範,但元宵節期間這個規範被打破了。對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間上給了人們過節的自由。在古代十分強調城鄉之隔、男女之防、貴賤之等、雅俗之別,強調節儉,反對鋪張奢華,然而這一切在元宵節期間也被打破了。在這一天女子過節都能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也是浪漫的一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爲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節在時間、空間、生活內容以及社會規範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處其中的人們獲得了巨大而難得的自由。

  元宵節之所以得以傳承,是因爲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團圓,和諧,追求自由,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也是我們的美好期盼,每一個節日之所以可以得到傳承就是裏面包含了人民的祈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端午節被韓國人搶注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後,很多國人很生氣,明明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卻被歸屬到其他國家,元宵節文化內涵豐厚,其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獨樹一幟,當下民俗節日的世界之爭愈演愈烈,我們必須好好保護好,好好的傳承下去,纔不會面臨斷層的危機。我們新一代人肩上揹負的歷史使命責任感是促使傳統節日得以傳承與發揚的動力。我們傳承的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已,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非物質的文化精神。

元宵節寓意 元宵節主要意義是什麼

導讀:過元宵是節日傳承的方式,元宵的習俗帶給我們快樂,也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寓意,元宵節正因爲有這些美好寓意才被傳承下去,若是懂得元宵節寓意,想必我們對元宵感悟更深,會用心的去把這個節日過好,想知道元宵節主要意義是什麼,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元宵節寓意

元宵節因月圓、燈明、時值開春、人盡團圓而寓意美好、、興盛、浪漫。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元宵節點燈的寓意:古時候,人們爲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爲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也爲了躲避災禍祈求平安。並且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爲互報平安的信號。

元宵節的特點: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元宵節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各地還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爲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節主要意義是什麼

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元宵節被人們視爲春節最後的,因爲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每到元宵節期間,人們都會走出家門,涌上街頭,除了鬧花燈、猜燈謎外,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敲舟山鑼鼓……其中,有很多風俗和活動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同慶佳節,讓廣大羣衆參與其中,共同享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給我們留下的審美記憶。

其實,元宵節不是一個孤立的節日,它是春節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節的意義,不能不把它放在春節之中來考察。

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初一給家長拜年,初二回孃家拜年。以後逐步擴大拜年範圍到一般親戚朋友。在這個時段,人們的活動範圍侷限在熟人之間。初五是破五,農活可以開始幹,商店可以開門了。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元宵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的“狂歡節”,連平時被在家的古代婦女也可以自由出門遊玩了。當然,個別禮法之士反對這個習俗,比如宋代的司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準備出門賞燈。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遊人。”司馬光說:“某(我)是鬼耶?!”這就太不講理了,總不能只讓夫人終年只看他一個人一張臉吧?好在社會不買這些禮法之士的賬,大多數婦女照樣遊樂。元宵節允許民衆自由娛樂,這是古代社會針對過分嚴格的禮法制度而設計的一個發泄渠道。一些年輕人乘機會見意中人。正如辛棄疾所說:“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衆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爲他是最高神,掌管人類命運。祭祀他,可以獲得豐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蠶事豐收。

元宵節也是一個求子的節日。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裏“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着生育兒子。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一直到時代,各地多有送燈給那些無子家庭的習俗,祝願他們添子孫。清代有摸城門門釘的活動。釘,也諧音“丁”。人們希望透過摸門釘而祈求生育兒子。有些地區的人們還賦予湯圓以象徵意義。

當然,在人口壓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動已經很少看到。現代人又賦予湯圓以新的解釋,那就是甜甜蜜蜜,團團圓圓,象徵一家團圓,幸福美滿。它很符合人們的內心希望。元宵節因此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

TAG標籤:寓意 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