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民歌《摽有梅》原文及賞析

摽有梅,其實七兮。

民歌《摽有梅》原文及賞析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詩經·召南》

本詩可説是《周南·關雎》的姐妹篇。《關雎》是男求女的熾熱歌唱,此詩則為女求男的大膽呼喚。

三章詩歌以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循序遞進,而每章詩歌又明顯地分成前後兩部分。前半章一例採用“興而比”的體式,後半章則都取直述心曲的賦法。

南國產梅。三春過後,梅子黃熟,紛紛下落:“摽(biao,落)有梅,其實七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梅子落地,枝頭由七成漸減至三成,終於完全落光, “頃筐(畚箕)塈(xi,取)之”,可以用淺筐來拾取了。這眼前景象觸發了詩中青春少女心靈上的強烈震顫。她由梅樹上梅子無可挽回的稀落,敏感到自己的年華也將隨流逝的時光而無情消衰。青春的腳步無法留住,然而她決不能坐等紅顏衰老。她要珍惜這美好卻又易逝的青春,主動追求愛情。於是這位年華將過的姑娘,竟不顧一切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求我庶(眾)士(未婚男子),迨(趁着)其吉兮。”——追求我的小夥子啊,切莫錯過這吉日良辰。多麼直率、真誠的呼聲。而隨着“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謂兮。”——向我求愛的年青人啊,歡樂佳期就在今朝。只要你開口一聲我就應承——的疊唱遞進,姑娘求愛的心情也就顯得更為迫切、亟亟難待。 “摽有梅,急婿也。”(龔橙《詩本誼》)説得不錯。

朱熹評述此詩時有一句“懼其嫁不及時”的話(《詩集傳》),很可以作為理解本詩時的參考。古代文獻記載,古時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過了這個年限就是不及時了。一年當中以秋冬為嫁娶正時,仲春之月為期盡,超過這個月限也算不及時了。為補救男女不能及時嫁娶這個社會問題,《周禮·媒氏》中還載有一則促成婚配的權宜辦法:“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由此看來,本詩的作者,可能就是一位過時未婚的姑娘了。

人們珍惜青春、渴求愛情,古往今來有多少詩文作品把它作為吟誦的中心,所歌唱的是人性的覺醒、生命的激情。本詩的永恆價值大概正在於此吧。

TAG標籤:原文 賞析 民歌 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