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日本威士忌為什麼火了

日本威士忌為什麼火了

日本威士忌近年來因其標準的精神釀造和複雜的口感而越來越受歡迎。此外,許多日本威士忌酒廠開始參加國際評比,並被認為是高品質威士忌的代表之一,這也增加了其知名度和吸引力。此外,日本威士忌的生產量較少,而其受歡迎度增加導致其稀缺性和價格上漲,進一步增加了其現代飲酒文化中的吸引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東方美韻——日本威士忌

説到威士忌的產地,近幾年出現一個神祕、火爆、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地方,那就是靈動的東方——日本。説它神祕,是因為我們對威士忌的認知幾乎全部都是來自蘇格蘭的,那裏獨特的釀製工藝,釀酒師的精心把控,還有那難以忘卻的風味,讓我們對威士忌有了教科書式的認識。然而後起之秀——日本威士忌突然半路殺出,沒多久就獲得了國際上威士忌的各種大獎,很快就風靡起來,我們卻還沒有深入瞭解這個產地的文化,故而説其神祕。説到火爆,就是經濟學原理起到的作用,它的產量極低,產品又足夠的好,最終構成了由於稀缺引發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飛漲的標準經濟學模型。現在哪怕是中高年份的酒,都一瓶難求,價格更是驚掉了下巴。那麼,是什麼樣的神祕力量把日本威士忌推上神壇的呢?

日本的文化和我們中國有着千絲萬縷般的纏連,一度採取閉關鎖國的。直到19世紀,美國艦隊攻破日本國門,受到歐洲(主要是英國)資本主義思想和工業成果的影響,明治天皇繼位後大膽革新,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這就是“明治維新”運動。並一度揚言要脱亞入歐,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在那個時期,英國的威士忌酒第一次走入了日本人的視野,並且爭相模仿釀造起來。由於沒有完善的釀造技術,釀出來的“所謂的威士忌”在味道上,簡直沒有任何美妙可言。就在這時候,決定日本威士忌未來的第一個靈魂級人物出現了,他就是——竹鶴政孝。

                      「尋夢」

1894年,竹鶴政孝出生於廣島縣的一個釀酒世家——竹鶴酒造。他是家裏的第三個孩子,由於日本家族企業實行長子繼承製,他長大之後不得不外出打工。1916年竹鶴政孝從大阪高等工業學校釀造科畢業後,進入另一家釀酒企業——攝津酒造,當時這些釀酒企業都在釀造清酒、米酒和果酒。竹鶴政孝從小就對釀酒很感興趣,於是他工作起來很認真,慢慢受到企業社長阿部喜兵衞的賞識。而且這位社長特別想釀造威士忌,於是他決定資助竹鶴政孝去英國留學研習威士忌的釀造技法。這也是決定竹鶴一生事業成就的第一個關鍵結點。

                    [竹鶴政孝]

1918年12月,竹鶴政孝來到了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應用化學系,他學習刻苦努力,留學期間他認真鑽研《威士忌及酒精製造法》,理論知識學的很紮實。有一天,竹鶴的朋友埃拉考温,請求他教自己的弟弟練習柔道,竹鶴被請到了考温的家裏,然而,第二個決定竹鶴一生的關鍵結點出現了,他認識了考温家的大女兒麗塔,就在偶遇的那一刻,兩個人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次偶遇竟然註定了兩個人一生的情緣,一段浪漫的愛情和一項波瀾壯闊的事業。

麗塔的家庭條件富足,並且還有房子出租,竹鶴就租了她家的房子。麗塔會彈鋼琴,竹鶴則會用日本手鼓在旁邊伴奏。竹鶴去法國學習葡萄酒知識,回來買了一瓶法國香水送給麗塔,麗塔則贈送一本羅伯特-彭斯的詩集給他,上面寫着:“贈送給我最親愛的日本朋友,這是我最愛的詩集”。兩個人的感情在一天天地發酵,越來越親密,最後彼此相愛。竹鶴政孝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第一眼就被麗塔吸引住了,而她後來告訴我説,剛開始她對我只是抱着一種同情心,因為我一個人在蘇格蘭留學,但之後這種同情則變成了愛情。

              [竹鶴政孝和麗塔]

竹鶴政孝在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向麗塔求婚了,並且還表示為了麗塔,結婚以後可以留在蘇格蘭。然而麗塔説了一句話卻感動了千萬人,並且創造了歷史,她説:“如果你想回日本釀造威士忌,我會陪你一起回日本!”她的眼神猶如映照在藍天下的湖水,清澈而篤定!她知道竹鶴的夢想是在日本釀造威士忌,與其説他這次來蘇格蘭學習,不如説他是來尋夢。麗塔堅定的選擇了為竹鶴支撐起這個夢想。

            [竹鶴政孝和妻子麗塔]

1920年1月8日,竹鶴政孝和麗塔在格拉斯哥舉辦了婚禮,參加婚禮的只有三個人,麗塔的妹妹露西、竹鶴的大學教授還有一位朋友。不但婚禮冷清,當雙方家人知道之後都極力反對,兩個家庭都不贊成這樁婚事。竹鶴和麗塔離開了住所,來到蘇格蘭的坎貝爾鎮,當時鎮上有十多家酒廠,竹鶴政孝逐一拜訪,請求實習的機會。當時那裏的酒廠都不願意用外來人,都拒絕了他。竹鶴沒有放棄,依舊艱辛地尋找着,終於有一家酒廠的老闆被這個執着的年輕人感動了,讓他在酒廠裏實習。竹鶴很珍惜這個機會,從基礎做起,逐個鑽研釀造威士忌的每一個步驟,並且憑藉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詳細記錄了這些工藝的詳情,總共記錄了一百多頁,被稱為《竹鶴筆記》。

                  [竹鶴筆記]

現在來看,竹鶴的這種刻苦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造夢」

竹鶴實習六個月之後,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技能,他已經完全精通。這時他的自信心也豐盈了起來,他對未來的道路也看清了許多。麗塔這時告訴他:“你必須回到日本,我也會跟你一起回去,這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於是,1920年11月,夫婦二人回到了日本。竹鶴回國後,事業進展的並不順利,那個時期的日本正在捲入多場戰爭,糧食短缺,造酒業低迷。竹鶴在攝津酒造沒多久便離開了。為了謀生他在大阪學校教化學,抑鬱寡歡,不得志。麗塔給了他很大的支持,是竹鶴的精神支柱。她來到日本積極學習這裏的文化,學日語,學做日本料理,穿和服,並且在大阪的小學裏教英語。慢慢獲得了竹鶴家人的認可。

就這樣時間慢慢過去了三年,這時候,竹鶴政孝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三個重要的轉折點,他遇到了日本威士忌界的第二個靈魂級的人物——鳥井信治郎。他是壽屋株式會社的社長,這是一家很有名的釀酒企業。鳥井信治郎也相信威士忌的未來是很光明的,想開始釀造威士忌。於是找到了竹鶴政孝。但是兩個人在釀製方式上出現了分歧,竹鶴想在日本找一個像蘇格蘭那樣的氣候的地方,主張把蒸餾所建在北海道。而鳥井認為北海道交通不便,便找到了山崎市,於是在1923年建立了現在來看赫赫有名的山崎蒸餾所,1923年也是山崎這個品牌創建的年份。

                  [鳥井信治郎]

直到1929年兩個人合作的產品誕生了,這也是日本國產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威士忌——白札。但這時,考驗才剛剛開始,我們都知道,日本料理都是很清淡的,而他們喝酒都是隨飯菜一起的,所以酒也很清淡。但是這款白札,是一款地道的蘇格蘭傳統釀造方法的產物,具有濃烈的煙燻味,並且酒精濃度也很高,讓日本人難以接受,所以一經上市,便銷量慘淡。讓這兩位日本威士忌大佬着實頭疼。鳥井信治郎提出要釀造迎合日本人口味的清淡威士忌,而竹鶴政孝堅持原汁原味,堅決保持蘇格蘭的風格。最終在1934年,竹鶴離開了山崎蒸餾所,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威士忌之夢。這一年也是決定竹鶴政孝一生成就的第四個關鍵結點——創辦了餘市蒸餾所。

竹鶴選擇了初心所在,1934年他和妻子麗塔來到了北海道,因為這裏和蘇格蘭處在相同緯度,氣候、風土和水源都和蘇格蘭極為相似,非常適合釀造威士忌。他們在北海道的餘市町落户,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威士忌蒸餾所。由於威士忌釀好之後需要放在橡木桶裏熟成,在等待熟成的過程中,他們成立了大日本果汁株式會社——NIKKA。生產蘋果汁來維持生計。麗塔靠教授英語和彈鋼琴賺取生活費,並幫助竹鶴建立關係網,可以説沒有她,就沒有竹鶴這樣大的成就,也就沒有了餘市威士忌。

                  [餘市蒸餾所]

1940年,餘市蒸餾所的第一款威士忌面世,取名Nikka(日果)。竹鶴的執着終於有了結晶,麗塔對丈夫的支持也終於得到了回報,與其説他們釀造出了鼎鼎大名的威士忌,不如説他們以愛情為原料,釀造出的甜蜜的淚水。這時候,他們正好也搭上了時代的快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宣佈投降。從此休養生息,全面發展國內經濟。到了50年代,日本經濟日新月異,全民積極投入生產,創造了先進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又帶動更高端的生產力。中產階級大量湧現,這些人又提升了消費的檔次,併成為消費主體。他們更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威士忌走進了他們的視野。這時威士忌也誕生了很多新的喝法,如水割、HIGHBOLL、加水或者蘇打水等,這些喝法可以讓濃烈的酒精變得更清淡,更容易被接受,正是這次改變讓威士忌風靡了起來。餘市蒸餾所開始擴大生產。

餘市蒸餾所直面日本海,距離海岸線只有900米,三面環山,風景秀麗,水源清澈,如果你在這裏拿出相機,隨意地按下快門,都會留存一張美麗的風景畫。竹鶴一直從蘇格蘭進口大麥,並堅決採用傳統的、也是日本唯一的手工石炭直火蒸餾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威士忌有更強壯的酒體風格,更厚實的口感。海風的作用也賦予了原酒複雜的香氣,餘市的酒窖裏,盛放原酒的橡木桶最高疊放兩層,目的是讓每一桶酒都能和空氣充分接觸,這是餘市蒸餾所的特色。在1969年,竹鶴政孝在日本本州島北部的仙台附近建立了第二座蒸餾所——宮城峽蒸餾所。這裏的空氣更加純淨,温度也更高,相對於北部的餘市蒸餾所那種強勁有力的酒體風格,宮城峽蒸餾所的威士忌則更加偏向温和細膩,清淡優雅,像是蘇格蘭低地的風格。主要是因為宮城峽蒸餾所採用的是蒸汽間接加熱的方式蒸餾,也不用泥煤烘乾麥芽,設備相對於餘市蒸餾所也更加現代化,所有蒸餾器都使用套管冷凝器。所以宮城峽威士忌就是一款小清新。有了兩座蒸餾所,竹鶴政孝也把NIKKA日果更名為NIKKA一甲集團。

除了這些蒸餾技術,竹鶴政孝在橡木桶的選擇上也是頗費心思。我們都知道,蘇格蘭威士忌選用的大多是美洲的二手波本橡木桶和西班牙的二手雪莉橡木桶。蘇格蘭的釀酒師不想讓橡木桶的風味過多的干預麥芽的香氣,想保留更純粹的酒體風味,所以選擇二手橡木桶。日本威士忌酒廠也進口了這些橡木桶,但很快發現日本境內有一種木材,叫做“水楢(yóu)木”,這種木材含有淡淡的檀香味,進而能散發出一種含蓄、清雅、內斂的東方特質。於是開始用水楢木製成木桶陳放威士忌,變成了日本威士忌獨有的特色。

                  [餘市酒窖]

一甲集團擁有了餘市和宮城峽兩座蒸餾所,不但可以生產兩款單一麥芽型威士忌——餘市和宮城峽,還可以生產一款調和型威士忌——竹鶴。

                [一甲集團出品]

(調和型威士忌的定義是:組成這款威士忌的所有基酒必須來自兩家或兩家以上的蒸餾所;而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定義是:組成這款威士忌的所有基酒只能來自同一家蒸餾所)

與竹鶴政孝走不同風格的鳥井信治郎,在其第一款白札威士忌失敗後,也是絞盡腦汁創新,在1937年推出首款調和型威士忌——角瓶。其清新淡雅的風格一經推出便一炮而紅,深受日本國人的喜愛。

                  [山崎蒸餾所]

山崎蒸餾所也是在艱難的社會環境中苦苦掙扎,最終走進了時代的紅利。1961年壽屋株式會社正式更名為“三得利(SUNTORY)”,在鳥井信治郎晚年時期推出了更高端的威士忌——OLD  SUNTORY黑丸。1972年和1973年三得利集團又建立了兩座蒸餾所——知多蒸餾所和白州蒸餾所。現在的三得利集團擁有兩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山崎和白州,三款調和型威士忌——角瓶、季和響(xiǎng)牌(鄉音),還有一款單一穀物威士忌——知多。

              [三得利集團出品]

並且收購了蘇格蘭的波摩和拉弗格、美國的金賓等威士忌公司。現在的一甲集團和三得利集團兩大巨頭幾乎壟斷了整個日本的威士忌產業。

                      「追夢」

進入21世紀,一甲集團和三得利集團分別獲得了世界最佳蒸餾所的前兩名,它們旗下的每一款威士忌都獲得過全球最佳威士忌獎。這時候日本威士忌才正式受到全球人的關注,其獨特的風味得到了認可,大家爭相購買和收藏。受其產能的原因,一些高年份的酒已經,現在甚至無年份的都一瓶難求,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1961年,麗塔去世了,1979年,竹鶴政孝去世了,後人把他們二人合葬了。麗塔自從來到日本一直到去世,只回過英國兩次。她的一生都在幫助竹鶴打理威士忌事業,竹鶴政孝被日本人尊稱為“日本威士忌之父”,麗塔被尊稱為“日本威士忌之母”。而餘市為了表達對麗塔的懷念,把餘市町的一條主街更名為“麗塔路”。他們兩個人的銅像被豎立在竹鶴的家鄉竹原町。

            [竹鶴政孝和妻子麗塔]

他們的愛情,被我們讚美着、羨慕着、傳唱着;他們的成就被後人堅守着、傳承着、發揚着。他們的一生就是一部標準的商業成功案例,這背後,是一個人對夢想的大膽追求;在艱苦歲月裏,對信念的執着;和履行匠人精神,做到卓越品質。這就是日本威士忌崛起的原因!

這段婚姻締造了全世界最炙手可熱的威士忌,當你靜下心來品飲一杯餘市,除了原有的味道,是否還夾雜着一股愛情的甜美呢?酒和故事總是出現的,這個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都深深感動了我,於是寫下這篇文章。文章的三個佈局:「尋夢」和「造夢」是寫給兩位日本威士忌大佬的,而「追夢」是寫給我們自己的。我想記住它,每當想起這段美夢,都能讓我們,肅然起敬……

                      「附錄」

寫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把日本境內還在經營的威士忌蒸餾所簡單梳理一下:

1、富士御殿場

富士御殿場蒸餾所位於富士山腳下,海拔600多米,1973年建立。廠區內將近一半的面積被森林覆蓋,風景如畫。

這個蒸餾所同時生產單一麥芽和穀物威士忌,壺式蒸餾器也很小,追求輕盈的水果香氣。主要生產調和型威士忌。

2、明石

明石蒸餾所屬於江井島酒造,1984年正式生產明石威士忌,這家酒廠一直都是做燒酒的,威士忌的生產設備是從燒酒設備改良過來的,並使用燒酒桶來陳放威士忌,造就了獨特的風味。

3、信州

信州蒸餾所屬於本坊酒造,這家酒造在1985年買下了信州蒸餾所,開始釀造威士忌,產量很低,生產的駒嶽很有名,都是無年份的。

4、三郎丸

三郎丸蒸餾所屬於若鶴酒造,這家酒造有一百多年的釀造清酒的歷史了,最初生產了一款名為陽光的調和威士忌,後來生產了單一麥芽威士忌取名三郎丸,現在又推出一款調和威士忌叫月光。都是用的10-20年酒齡的麥芽或穀物原酒。

5、秩父

説起秩父蒸餾所,又是一個有故事的酒廠。秩父蒸餾所的前身是羽生蒸餾所,是由肥土家族創立。由於上個世紀十年代經濟蕭條,羽生蒸餾所不得不關閉。儲存的400多桶原酒面臨着銷燬。肥土的孫子——肥土伊知郎捨不得爺爺的血汗就這樣白白浪費,於是傾盡所有買下了這400桶原酒。於2007年在秩父市建立了秩父蒸餾所,開始釀造新的威士忌。並將爺爺留下的400桶威士忌精選了54桶,製成了一副撲克牌的系列,每一桶酒裝瓶,代表一張撲克牌的花色。每桶酒裝完即結束,名副其實的限量款。一副撲克牌系列現在已經拍到了600萬以上的高價。

秩父蒸餾所自己的威士忌也都是無年份的,到了法定熟成年限即裝瓶售賣,供不應求。現在來看,肥土伊知郎也是一個有堅定信仰的人。據説他也是一個善於玩桶的人,秩父威士忌把各種橡木桶都用上了,只為造出美味佳釀。

6、岡山

岡山蒸餾所屬於宮下酒造,於2011年建於岡山市,也是從燒酒進入威士忌產業,大部分用的是雪莉桶和水楢桶。

7、厚岸

厚岸蒸餾所於2015年建立在北海道厚岸鎮,堅持使用日本的大麥、泥煤、水和橡木桶。現在還沒有熟成好的威士忌上市呢。

8、還有輕井澤蒸餾所、安積蒸餾所、靜岡蒸餾所、長濱蒸餾所、額田蒸餾所、津貫蒸餾所、嘉之助蒸餾所、櫻尾蒸餾所等等,都是這個世紀建立的新蒸餾所,都在以嚴格的工藝,向全世界展現着日本威士忌的美韻……

威士忌為什麼受男士歡迎?

威士忌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的原因首先純飲成為主流的有白蘭地、伏特加、威士忌、白酒。以前,國內主流是選用白酒或白蘭地為主,較常見於宴會、宴會等,白酒在國內本身就具有正式的商業屬性。伏特加、清酒在國內一直是小眾選擇,就不多説了。威士忌有更多的個人和社會屬性。白蘭地太過時了,商務禮品給人的固有印象,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高價,馬爹利,軒尼詩和雷米·馬丁都是成百上千,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同時在樂趣上也不如威士忌,產地、風味、年份、品種,威士忌充滿了各種變數,而白蘭地來説相對的要單一的多,很難跳脱出一個大三家小公司三家的範疇。

日本威士忌三大品牌

日本威士忌三大品牌分別是三得利、Hibiki和倉吉品牌。

一、三得利

三得利投資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創業於1899年,是一個國際化、多品種、多領域經營的大型集團,業務涉及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餐飲管理和花卉等,經營區域跨越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Hibiki

Blender's Choice採用從各種各樣的木桶中嚴選出平均約15年的原酒(其中包含熟成超過30年的威士忌原酒),經過大師精湛的技藝調和而成。濃郁甜美,伴隨着優柔華美的香氣,珠玉般圓潤、平衡又不失層次的口感。

三、倉吉品牌

倉吉品牌,英文名KURAYOSHI,成立於2007年,自成立以來,倉吉品牌秉承“保證一流質量,保持一級信譽”的經營理念,堅持“客户第一”的原則為廣大客户提供優質的服務。目前品牌倉吉主要的經營產品有:威士忌、進口洋酒、配製酒、年份酒、梅酒、洋酒、原裝瓶、梅子酒和白蘭地酒進口酒等。

日本威士忌受追捧的原因:

日威在學習、融合蘇格蘭威士忌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創新與尋求發展,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逐漸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這也是日威日漸火爆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最受追捧的優質日威品牌供應量卻非常低。其中的主要生產商三得利和日果已經停產了許多知名的年份威士忌。早已停產的輕井澤更是深受市場青睞,如今是喝一瓶少一瓶,且越來越貴。

狗搖頭是什麼酒

隨着蘇格蘭威士忌在世界各地的流行與傳播,越來越多國家出現有遠見卓識之士選擇將蘇格蘭威士忌引進國內,並在蘇格蘭威士忌的釀造技術基礎上,打造屬於本國的威士忌釀製技術。

比如位於亞洲的日本,就有鳥井信治郎與竹鶴政孝兩位大佬,一個做“引進”,另一個搞“打造”,共同釀造真正的日本威士忌。

日本威士忌雖然歷史很短,不足百年,但是憑藉其獨特的釀酒技術、口感與風味,成功捕獲了無數威士忌愛好者的芳心,更是成為不少愛酒人士唯一的“威士忌摯愛”。

日本威士忌備受矚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2001年的英國威士忌專業雜誌Whisky Magazine舉辦的“Best of the Best”威士忌盲品上,“餘市”10年單一麥芽日本威士忌和“響”21年調和日本威士忌,成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越蘇格蘭威士忌,奪得冠亞軍。

從此,日本威士忌一炮而紅,揚名天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威士忌的價格也因此“一路高歌”。

2020年,一瓶1960年份的輕井澤威士忌在我國寶島台灣的一場拍賣會上賣出了1057.5萬台幣的高價,摺合人民幣約為243萬元的“天價”。

2021年,一套54瓶的羽生撲克牌系列威士忌在香港邦瀚斯拍賣行最終以719.2萬港幣成交,摺合人民幣約為592.2萬元,一瓶大約是11萬元的價格。

由此可見,日本威士忌的魅力真的很大。作為目前wine searcher上最貴的調和威士忌,“響”日本威士忌還多次獲得世界威士忌大賞“世界最佳調和威士忌”的稱號。

山崎威士忌為什麼貴?

物以稀為貴。

來自日本的山崎威士忌,其實傳承自蘇格蘭威士忌,只不過後來使用本土原料和水楢桶等,開發出符合亞洲人口感甜美柔和的威士忌,所以國人喝起山崎威士忌,相比蘇格蘭、美國威士忌等,都比較容易入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物以稀為貴。

日本威士忌從2001年開始在世界級的盲品賽上獲獎,在世界威士忌大賽上大放異彩,令日本威士忌銷量大增,然而這個時候發現陳年威士忌的供給極為有限,由於1980年代以來日本威士忌銷量下降,很多威士忌廠商倒閉,所以產量極為有限。

其中山崎威士忌的12年、18年、25年這三款助力產品在國際上屢屢獲獎,令其備受世界威士忌愛好者喜歡,更是一度賣到脱銷,即使在日本本土,25年以上的山崎威士忌也很難賣到,更別説35和僅生產350瓶的山崎威士忌50年。

關於威士忌的種類,歷史和鑑別方法!

威士忌品種繁多,按原料和釀造方法不同,可分為三大類:純麥芽威士忌、穀物威士忌和兑合威士忌。

1.純麥芽威士忌(Pule malt Whisky)

2.穀物威士忌(Grain Whisky)

3.兑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

飲用方法:

1。淨飲 2.混合飲用加冰,或加其他的飲料,隨自己愛好,只要不是相生相剋的就行!

威士忌酒威士忌是以大麥、黑麥、燕麥、小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放入橡木桶中陳釀、勾兑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主要生產國為英語國家。

威士忌一字,是古代居住在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的塞爾特人的語言,古愛爾蘭人稱此酒為VISAGE-BEATHA,古蘇格蘭人稱為VISAGE BAUGH。經過千年的變遷,才逐漸演變成Whiskey。不同國家對威士忌的寫法也有差異,愛爾蘭和美國寫為Whiskey,而蘇格蘭和加拿大則寫成Whisky,尾音有長短之別。

廣釋,“威士忌”是所有以穀物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蒸餾酒之通稱。雖然在傳統觀念上,許多人都認為威士忌是以大麥為原料製造,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這樣的情況有點類似白蘭地,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只有以葡萄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蒸餾酒才叫白蘭地,但事實上,白蘭地這名詞泛指所有以水果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蒸餾酒。但是如果只有Brandy的白蘭地就只是用葡萄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其他水果製造的白蘭地均要加前綴,比如蘋果白蘭地則為Apple Brandy.

威士忌這名詞本身的定義並不是非常地嚴謹,除了只能使用穀物(Cereals/Grains)作為原料這個較為明確的規則外,有時剛蒸餾完畢還處於新酒狀態的威士忌,本身特性其實與其他的中性烈酒(Neutral Spirits,如伏特加、白色蘭姆酒)差異並不大。幾乎所有種類的威士忌都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一定時間之後才能裝瓶出售,因此我們可以把陳年這道手續列為製造威士忌酒的必要過程。除此之外,要能在蒸餾的過程之中保留下穀物的原味,以便能和純穀物製造且經過過濾處理的伏特加酒或西洋穀物酒(例如Everclear)區別,是威士忌另一個較為明確的定義性要求。

除了上面兩個重點以外,威士忌這個酒種並沒有很明確的分類邊界可以明確定義。相比之下,一些比較細目的威士忌分類反而擁有非常嚴謹的定義甚至分類法規。 這樣的定義特性類似於中國對白酒的定義方式,同樣都是同屬一類但主要成份可能差異很大的酒類。 [編輯本段]2、起源發展  威士忌(Whisky)這個字來自蘇格蘭古語,意為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雖然目前對於威士忌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較能確定的是,威士忌在蘇格蘭地區的生產已經超過了五百年的歷史,因此一般也就視蘇格蘭地區是所有威士忌的發源地。

有關蘇格蘭威士忌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1494年,當時的修道士約翰·柯爾(John Cor)購買了8篩麥芽,生產出了35箱威士忌。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威士忌的誕生遠遠早於1494年。

1534-1535年,來自英格蘭的新教徒毀掉了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那些修道士們只能靠教人讀書寫字為生,但奇怪的是,當地人對釀造威士忌的技術似乎更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把這個技巧發揚光大了。那時候的威士忌主要是用來作為一種抵禦嚴寒的藥水。

到1644年,官方開始對威士忌徵税,高額税收導致了非法蒸餾和走私。由於蘇格蘭低地的酒廠的地址明顯, 很難躲避税收的檢查, 但由於必須支付税款, 它們只能在生產中偷工減料,以降低成本, 也就是從那時起, 低地的酒廠就留下了一個壞名聲。而與此相反的是,高原酒廠易於藏匿,它們可以更好的發展釀造技術。因此現在在蘇格蘭地區,高原有將近100家酒廠,而低地只有4家。

1823年,喬治五世到訪蘇格蘭,更改了税收法律,使得合法生產威士忌也可以獲得利潤;同時在1834年,一種能夠大幅提高產量的COFFEY蒸餾器被髮明,威士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蘇格蘭威士忌到達了它的繁榮時代,很多新酒廠建立起來,如:格蘭菲迪酒廠(1886年),百聞尼酒廠(1892年)等。

公元12世紀,愛爾蘭島上已有一種以大麥作為基本原料生產的蒸餾酒,其蒸餾方法是從西班牙傳入愛爾蘭的。這種酒含芳香物質,具有一定的醫藥功能。

公元1171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1154-1189)在位,舉兵入侵愛爾蘭,並將這種酒的釀造法帶到了蘇格蘭;當時,居住在蘇格蘭北部的蓋爾人(Gael)稱這種酒為“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這種“生命之水”即為早期威士忌的雛形。

公元1494年的蘇格蘭文獻“財政簿冊”上,曾記載過蘇格蘭人蒸餾威士忌的歷史。19世紀,英國連續式蒸餾器的出現,使蘇格蘭威士忌進入了商業化的生產。

公元1700年以後,居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愛爾蘭和蘇格蘭移民,開始在那裏建立起家庭式的釀酒作坊,從事蒸餾威士忌酒。隨着美國人向西遷移,1789年,歐洲移民來到了肯塔基州的波本鎮(Bourbon County),開始蒸餾威士忌。這種後來被稱為“肯塔基波本威士忌”(Kentucky Bourbon Whiskey),以其優異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成為美國威士忌的代名詞。

歐洲移民把蒸餾技術帶到了美國,同時也傳到了加拿大。1857年,家庭式的“施格蘭”(Seagram)釀酒作坊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從事威士忌的生產。1920年,山姆??布朗夫曼(Samuel Bronfman)接掌“施格蘭”的業務,創建了施格蘭酒廠(House of Seagram)。他利用當地豐富的穀物原料及柔和的淡水資源,生產出優質的威士忌,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如今,加拿大威士忌以其酒體輕盈的特點,成為世界上配製混合酒的重要基酒。

19世紀下半葉,日本受西方蒸餾酒工藝的影響,開始進口原料酒進行調配威士忌。1933年,日本三得利(Suntory)公司的創始人烏井信治郎開始在京都郊外的山崎縣建立了第一座生產麥芽威士忌的工廠。從那時候起,日本威士忌逐漸發展起來,併成為國內大宗的飲品之一。

威士忌不僅釀造歷史悠久,釀造工藝精良,而且產量大,市場銷售旺,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是世界最著名的蒸餾酒品之一,同時也是酒吧單杯“純飲”銷售量最大的酒水品種之一。

威士忌-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歷史淵源

Bushmill釀酒廠位於愛爾蘭北部沿岸的Antrim市,與蘇格蘭的Kindred半島只有十七英里。實際上,蘇格蘭威士忌的產地堪布爾頓(Camp Belton)距離Bushmill要比在愛拉島上的釀酒廠更近一些。傳説中在愛爾蘭和蘇格蘭赫布里底羣島之間有一個水下長橋,而離Bushkill僅兩英里的阿爾斯特(Ulster)岸邊的巨大玄武巖石堤就是這個長橋的最南端。這個傳説似乎印證了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歷史淵源,當然這也體現在威士忌酒上。

愛爾蘭的修道士們是在十二世紀前往地中海國家朝覲時學會了如何從啤酒和葡萄酒中蒸餾的。雖然,蒸餾最初只侷限在藥用方面,但是這畢竟不能阻擋它的“娛樂”功能。而這些僧侶們所掌握的蒸餾知識就構成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威士忌的共同基礎。

十八世紀愛爾蘭的貴族們其實更偏愛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而愛爾蘭威士忌則被認為是低檔次的東西。但是很快,愛爾蘭威士忌被賦予了農村和城市這樣的分別,農民喝的酒叫做Poi tin(私釀劣質威士忌),而城市人的酒被稱作Beaux-de-vie(法語生命之水)。城市人的威士忌還加入了一些草藥植物調味,甚至在巴黎也大受歡迎。到了十八世紀末,在愛爾蘭估計有兩千家威士忌蒸餾廠。1779年,出台了一個新法案要對每個蒸餾器都徵税。開始的時候税率比較低沒有多大影響。但等到第二年大幅提高的時候,那些小型威士忌釀酒者受到了衝擊。愛爾蘭四分之一的釀酒廠倒閉或轉入地下。到十八世紀末,愛爾蘭只剩下不到15%的蒸餾廠了。徵税的惡性循環使愛爾蘭威士忌行業受到了巨大影響,而且這種的直接結果就是威士忌釀造向少數廠家集中。到了1823年,整個威士忌行業都集中在幾個大蒸餾商手中,比如:都柏林的John Jameson 和John Power。

我們現在很難想象,在十九世紀初愛爾蘭生產的罐餾威士忌比它的蘇格蘭親戚還要受到歡迎和尊重。但是,幾個因素又使愛爾蘭威士忌喪失了它應有的優勢地位。當愛爾蘭税務官Aeneas Coffey完善了柱餾器並申請了專利後。愛爾蘭人認為這種蒸餾器生產的是劣質威士忌,根本不值得評判。但是低地的蘇格蘭威士忌同行們卻率先使用了這種新工藝。他們很快就嚐到了規模生產的甜頭,向世界範圍出口勾兑威士忌。1945-1948年愛爾蘭的“大饑荒”(The Great Famine)使愛爾蘭的農村人口驟減10%,用來釀造威士忌的穀物也大幅減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宣佈了愛爾蘭威士忌的死刑。與蘇格蘭同行不同的是,人家還可以使用柱餾器大量生產高含量的工業酒精生存下來,而愛爾蘭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1922年,當愛爾蘭宣佈脱離英國統治時,愛爾蘭威士忌又經歷了一次重大打擊。英國議會決定在所有大英帝國的範圍內禁止銷售愛爾蘭威士忌,當然由阿爾斯特地區(Ulster,北愛爾蘭)生產的威士忌除外。在美國頒佈《禁酒法案》後,愛爾蘭威士忌又失去了最後一個大市場。當美國重新開放市場的時候,蘇格蘭和加拿大的威士忌又蜂擁而至。就這樣,愛爾蘭在二戰後不得不關閉了所有的蒸餾廠。

愛爾蘭威士忌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1960年,整個愛爾蘭只剩下四家蒸餾廠還在運轉:Bushmills、Jameson、Powers和Cork Distillers。1966年,除Bush mills之外的另外三家決定世界對愛爾蘭威士忌的漠視。他們組成了愛爾蘭制酒公司(Irish Distillers,ID),要生產最好的愛爾蘭威士忌。最後,在1973年Bush mills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但是保留了它在Antrim的蒸餾廠。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家在生產愛爾蘭威士忌了。1988年,法國Period – Ricardo公司在經過與另外一隻大鱷Grand Metropolitan爭鬥之後收購了ID。

在解決了產權歸屬問題之後,愛爾蘭威士忌好像就要蓄勢待發,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但也仍足以讓人高興。1989年復活節那天,一家新的蒸餾廠誕生了。一些愛爾蘭企業家為了希望看到威士忌行業能夠重現競爭,在聯合參股後成立了庫力制酒公司(Cooley’s Distillers,CD)。當ID希望收購CD向愛爾蘭提出標的時,愛爾蘭以反壟斷競爭為由拒絕兼併,就這樣,CD生存了下來。今天,CD生產的品牌有Tyrone、Kilbeggan和Connemara,它們作為愛爾蘭威士忌復興的象徵出現在世界上。

這款酒大幅漲價,是不是因為人們都愛喝?

我想先跟大家説説下面這款威士忌酒。

時間的齒輪轉到2017年,山崎NAS(無年份)的價格在淘寶上漲到了420-450一瓶。完了,你要知道就算是一直以來傲嬌任性的一哥Macallan,這個價都能去買瓶它家實打實的12年還有找了。當然,我並不是説威士忌就該越老越貴,而是這價格已經魔怔了。一個祥和的春節過完之後,三得利旗下的所有威士忌產品全線上漲了20%-30%,這裏面漲的最兇的就是頭牌山崎。就這情況,目測還得繼續漲。這還只是漲價,只是冰山一角。跟着價格一起瘋狂的,還有中國消費者對威士忌的詭異認知。

首先,你不能説”勾兑“這個詞。在中國,勾兑這兩個字是有原罪的。眾所周知,勾兑這個詞是中性的。講白了,是把不同的原料調配在一起。在酒水行業,這是提高酒品質量,保證產品一致性的不二法門,在遙遠的蘇格蘭,每款常規性威士忌的背後,都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調配大師(Blending Master)來保證威士忌的口感、風味的統一和穩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幾乎每一桶威士忌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在中國,勾兑總讓人聯想起新聞聯播裏的假酒喝死人的新聞,儘管發出這些聯想的人也許依舊很久都不看新聞聯播了。

眾所周知的藍方(Blue Label)是帝亞吉歐旗下的旗艦級調和威士忌,座擁20多家酒廠的帝亞吉歐如何調配他們的Johnnie Walker自然是商業機密,但這一旦“調和”了,便再也比不上各式各樣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似乎這些調配威士忌只配在夜店兑着紅茶一起吹掉,和“品鑑”兩字毫無關係。其實吧,就算是單一麥芽威士忌,也是要調配的。如果不調配會怎麼樣?今天買來的XX蒸餾廠12年和上個星期喝到的同牌同款完全不同。那這牌子還怎麼做,乾脆倒掉算了。更不用説,大多數所謂的“原酒”在未經調配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什麼平衡的口感和良好的結構,大多隻是一桶風味上的遊戲罷了。

接下來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事,中國人似乎非常喜歡日本威士忌。也許你不承認吧,但是針對日本威士忌的炒作,在中國十分成功。2014年初的時候山崎12年的價格還在300左右晃悠,現如今則是奔着四位數去了。這兩三年下來,山崎的全線價格都乘以了三,更不要説輕井澤在現階段的市場裏被瘋狂追捧的情況了。發售價800的酒在拍賣會被叫上5000。輕井澤是確確實實停產了,但看看同樣也是素質傲人,停產了的Port Ellen呢?其價格也遠遠沒有輕井澤這麼誇張。在炒家的手裏日本的威士忌廠似乎明天就有可能“停售”或“停產”,或者乾脆就像之前説到的Port Ellen一樣“遭天譴”(酒廠因為自然災害毀滅)。

好吧,就算是市場認可促使其價格水漲船高,而這個被最多人消費的山崎無年份1923到底是什麼水平呢?最早,是沒有山崎1923這個產品的,同樣定位的產品是山崎10年。由於原酒的庫存準備不足,供不應求等問題,山崎停掉了10年,推出了現在市場上的新山崎1923。當然,酒的質量是下降了。甚至在兩年前的山崎1923和在產版的對比下,在產版都顯得更水,更刺嘴。甚至連最廉價,拿來做雞尾酒的三得利角瓶都沒有逃過漲價的命運。

威士忌的最大樂趣,就是去體會一款款酒背後人的努力。如果説葡萄酒是展現了天、地、人三者的和諧的話。那威士忌則是匠人精神的極致體現——發酵與蒸餾工藝、桶陳、調配都是人的技藝的體現。除了日本威士忌,選擇其實非常多,有傳統的蘇格蘭,有新派的蘇格蘭。有愛爾蘭,還有北美的波本、黑麥,甚至連台灣、印度、澳大利亞都有自己的威士忌廠在努力地推出更優秀的產品。前段時間去過的一個酒吧,威士忌算是齊全,主流的幾乎都有,唯獨日系威士忌一瓶沒有。坐在吧枱前的我忍不住問了Bartender先生一句:“為什麼沒有日系威士忌?””我不喜歡。”

無獨有偶,上次一個加州佬來到我這裏,被問及“山崎好不好喝”這樣的尷尬的問題的時候,它挺認真地回答道:“我不喜歡那些日本威士忌,喝起來太乾淨了,那不是威士忌。”

就像中國人現在這麼追捧日本威士忌一樣,在日本國內,大家反而更喜歡蘇格蘭威士忌呢。我想説的是,如果一款酒酒質走下坡路,價格走上坡路,那麼它的好景不會長,人們是不是真的愛喝山崎,也無從得知。

征服星辰大海的勇者 微博:Karma_XXXL

探訪日本山崎蒸餾廠,這家威士忌老厲害了

與山崎威士忌還是蠻有緣分的。

我因酒遇到了現在的真愛,所以對酒情有獨鍾。

在日本逗留21天,去過四家酒廠,在公眾號文章裏介紹過日本三家清酒酒廠。

最後一家很特別,是生產威士忌的酒廠。乍一聽威士忌大家都會覺得那是屬於歐美的玩意兒。其實不然,山崎威士忌在全世界早已赫赫有名。

我們把電話打到山崎蒸餾廠才知道想要 參觀酒廠須提前15天官網預約 ,我們沒時間預約了,但還是想碰碰運氣。

山崎蒸餾廠位於薈萃日本傳統文化的京都西南郊外天王山麓的山崎峽谷,四周環繞着廣袤的羣山與茂密的竹林。從 山崎站下車,大約走路10分鐘再穿過一個像極了日劇畫面裏的鐵路即可到達目的地。

我們是13:10到達的,在接待處詢問如果預約的人沒有按時到,是否可以候補參觀酒廠。工作人員非常客氣告訴我們一般這種情況很少,只能碰運氣。

在等待的過程中也只好隨處走走看看山崎蒸餾廠的外部環境。

山崎博物館,一會要進去參觀的地方

山崎威士忌的創始人鳥井信治郎及日本 三得利 公司董事長佐治敬三的銅像

山崎蒸餾所第一口蒸餾鍋,經過歲月的沉澱已由銅色轉為青銅色

酒廠選址非常重要。這裏是木津川、桂川、宇治川三條河流的交匯地,三條河流的不同水温湧出終年不絕的霧氣。夾處與平原和盆地的獨特地形,以及温暖而濕潤的氣候,形成了最適合威士忌釀製的風土環境。

神社背後是天王山,山崎酒廠的水源也來自於此,這裏的水經過竹林以及整個山體的過濾,品質清澈,口感不止是有點甜。

溜達一圈回到接待處被告知預約13:30的團差兩個人沒有按時簽到,我們就非常幸運的進去參觀了,真的感謝酒神賜給我們這麼好的緣分。

門票每人1000日元,美女發給我們每人一台配有中文講解的翻譯器。

博物館一樓大廳展示三得利公司投影宣傳片及公司創始人歷史。

投影正中間有個酒瓶會根據視頻內容不斷變化,還可清晰的聽見水滴墜入到瓶底的清脆聲。

展廳另一側則是關於日本威士忌的發展歷史。 鳥井信治郎是三得利集團的創始人 ,出生於1879年的日本大阪,那個時代是歐美文化大量流入日本的時期,鳥井信治郎13歲就離開了學校,在一家藥類批發商的店裏開始了學徒生涯。由於那時白蘭地和威士忌這樣的進口 洋酒 在日本社會頗為新奇,常被作為藥品的一類售賣,信治郎也因此從年少開始就有了許多接觸洋酒的機會。

之後鳥井信治郎門户,他反對進口,堅信東方也能釀造世界一流的威士忌,便開始於1923年開始建山崎蒸餾廠。日本威士忌的歷史,從此開始了。

進入展區二樓,講解員開始介紹參觀生產流程和品鑑,從 穀物的發芽-研磨-發酵-蒸餾-裝桶-陳年 ,整個流程都會有酒廠工作人員帶領並講解。

第一步: 發芽 。大麥在發芽後會生成澱粉酶,將儲存的澱粉轉化成生長所需的糖分。此時必須立即將其烘乾,中止麥芽生長,否則澱粉就被耗光了。

第二步: 糖化 。將發芽後的穀物種子碾碎,然後加入熱水攪拌成糊狀,澱粉酶在這種狀態下迅速將澱粉轉化為糖分,過濾後所得的甜汁進入下一道工序。

第三步: 發酵 。將麥芽汁冷卻後注入發酵桶,加入酵母菌,將糖分轉變成酒精。

第四步: 蒸餾 。酒精和水的沸點不同,將發酵液加熱至80℃,酒精首先變成蒸汽進入冷凝管中濃縮,生成原酒。此後再進行二次蒸餾,將原酒進一步提純。

第五步: 陳年 。將二次蒸餾後得到的新酒放入橡木桶中存放,酒和橡木桶發生醇化反應,原酒中的雜質被慢慢去掉。

第六步: 裝瓶 。要麼將同一家蒸餾廠同一批次的麥芽酒裝入玻璃瓶中作為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出售,要麼將麥芽酒和其它穀物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製成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y)裝瓶出售。

我們隨着工作人員進入蒸餾室,剛一進門就聞到了蘋果香甜的清香,這是麥芽與水攪拌6小時後散發出來的味道。

不同蒸餾鍋生產出不同口味的酒。 直筒型狀釀造出來的酒酒勁較強,口感醇厚;葫蘆形狀因產生對流,口感清爽。

很幸運剛巧看到含酒精量70%的新酒噴湧而出。

從蒸餾室出來繼續參觀酒窖。

威士忌是需要在木桶裏陳年的,而橡木桶就如同人類的肺,通過它會將木桶裏的酒液與外界進行充分交流, 也會將其周邊大自然的環境和氣息帶入到酒液裏。

桶內的酒每年會蒸發掉2%。 蘇格蘭人相信,在橡木桶裏的酒是有生命的,隨着時間微妙又複雜的演化過程中,酒液卻一點一滴的消失,他們認為這是因為天使也忍不住來品嚐這美味的佳釀,因此稱之為“天使的分享”(Angel's Share)。

酒桶的大小不同材質不同甚至擺放位置不同,對酒的口感影響很大。

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誤區“酒越沉越香”,其實不是這樣的。

原酒並不是存放時間越長口感越好,每種酒都有自己的熟成高峯期。有短短几年就可發揮個性的酒,也有需要長期熟成方得花開的品種。 口感豐富的多彩原酒配以調酒師的絕妙匠心,讓山崎在國際威士忌大賽年年展露頭角。

最後來到原液展示區,這裏陳列着來自全世界威士忌酒廠的原液,琥珀色的液體如黃金般生動耀眼。

這是一張世界威士忌 地圖 ,這裏介紹了威士忌的幾大產區和代表作品。依次是蘇格蘭、愛爾蘭、日本、美國、加拿大。

這裏按時間年代展示了三得利各時期的產品。

這裏展示了調製【響】威士忌的各種原酒。據説是從100萬桶威士忌裏精心挑選出來的。

這面牆則是山崎12、18、25的風味分解展示。

我們來看看最熟悉最知名的山崎25和山崎35吧。

山崎25年,是為了紀念三得利創立100週年上市的一款極為珍稀的高年份極品。它精選山崎蒸餾廠中酒齡超過25年的雪莉酒桶熟成純麥原酒,精心融和而出酒體醇厚的單一麥芽威士忌。 產量極為有限。

山崎35,奢華巔峯之作,全球限量200瓶,在市面上是絕對買不到的。

在淘寶上的天價,真是開了眼了。

最後就是最開心的環節了,開始品嚐山崎家的威士忌啦!

廠家提供4款免費品嚐的產品。

工作人員端上來“老冰(全透明)”和蘇打水。

喝日本威士忌最常見的有三種喝法:

純飲,顧名思義什麼都不加;

加冰,英文叫“on the rock”,其他酒加冰可千萬別這麼説啊,僅限烈酒;

加冰和蘇打水,英文叫“ high ball ”。

好多人都捨不得離開,在自費區品嚐自己心儀的產品。

煩客既然來都來了,也小資一把品嚐一下奇貴無比的山崎25吧。

醇厚的紅褐色,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感覺,番茄醬、迷迭香、黑巧克力、可可杏仁 ……

喝的臉紅撲撲的,像極了琥珀色的山崎25

猜猜看就這一口量的山崎25值多少人民幣吧?

請問一下日本威士忌為什麼貴

日本的成本貴,而且日本的威士忌都比較經典。山崎、餘市、竹鶴等,就是因為日本威士忌不斷追求高品質才能成為世界5大威士忌產區之一。

日本威士忌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地理優勢:日本的威士忌蒸餾廠都坐落於一些山麓或高海拔地區,那裏常年霧氣繚繞,濕度較高,很適合釀造威士忌。

改良後的麥芽汁:傳統蘇格蘭威士忌釀造會將麥子殘留在麥芽汁裏以增加麥子香氣。而日本人則過濾掉麥子,選用乾淨的麥芽汁,這也是日本威士忌酒液比較乾淨、麥子味淺的原因。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等等。

更多關於日本威士忌為什麼貴,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9a7cf8161583275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日本威士忌歷史

日本威士忌師承自蘇格蘭威士忌,口味較蘇格蘭輕柔,貼近東方人口味

日本威士忌發展近有80多年的歷史,卻已經成為世界五大威士忌產區之一。依釀製方法來説, 可分為麥芽威士忌〈Malt whisky〉以及穀物威士忌〈Grain

whisky〉;日本威士忌便是在麥芽威士忌或穀物威士忌摻入酒精或其它烈性酒。

日本最早在1817年將威士忌作為一般商品進口。此後不久,日本人便開始以酒精為原料仿製威士忌。到真正開始製造日本威士忌,花費了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日本威士忌的誕生,有兩個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其中一個是日果威士忌公司的創始人竹鶴政孝,另一個是壽屋(現在的三得利公司)的創始人鳥井信次郎。

竹鶴政孝出生於廣島的一家釀酒廠,在大阪學習釀酒學,後進人當時有名的酒精生產商攝津釀酒廠工作。後作為留學生被派往蘇格蘭學習真正的蘇格蘭威士忌釀製工藝。留學兩年後,他不滿足作為旁聽生在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習,而是到酒廠集中的高地地區實地拜訪,在斯佩賽的朗摩恩酒廠和坎貝爾城的黑澤爾堡酒廠實習,學習蘇格蘭威士忌的釀製工藝。他滿懷熱情,不僅認真鑽研釀製工序和技術等,甚至還將機器的材質、構造等都一絲不苟地記錄在筆記本上。

第一瓶真正的日本威士忌誕生於1929年

竹鶴政孝回到日本的時候,經濟環境不景氣,攝津釀酒廠已沒落,想要製造第一瓶真正的日本威士忌簡直就是紙上談兵。恰巧此時,日本威士忌歷史上的另一位關鍵人物——壽屋的經營者鳥井信次郎親自到他家裏拜訪並盛情邀請他。這時,壽屋在赤玉瓶裝葡萄酒的生產已經步人正軌,並着手釀造威士忌。鳥井信次郎為了尋找適合建造威士忌酒廠的地點,在日本各地探訪,最後決定在京都西南方向的山崎建造酒廠。竹鶴政孝被任命為工廠負責人,指揮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部工作。就這樣,在1924年,山崎酒廠開業,5年後,第一瓶日本產威士忌― “白札”面世了。

之後,竹鶴政孝開始追求威士忌釀造,並於1934年在氣候和風土與蘇格蘭都很相像的北海道餘市建造了他理想中的威士忌酒廠,命名為NIKIA ,即日果威士忌公司。在以日產威士忌為目標的過程中,竹鶴政孝更傾向於追求蘇格蘭風格。

另一方面,鳥井信次郎則是以蘇格蘭威士忌為模板,追求與日本風土、口味相和的風格。1937年,壽屋推出日產的第一個暢銷商品“三得利魚瓶”。3年之後,即1940年,餘市酒廠的第一瓶威士忌“半老日果威士忌”終於誕生了。此後,日本的各個威士忌酒廠不斷改進工藝,最終推動了頗有特色的日本威士忌行業的發展。

TAG標籤:日本 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