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金獎惠明白玉仙茶

金獎惠明白玉仙茶

金獎惠明白玉仙茶是一種以白茶和綠茶為原料,經過特殊的加工工藝製成的茶飲品。它使用優質的白茶和綠茶原材料,同時添加天然的花草等香味植物,經過精心調配和加工而成。金獎惠明白玉仙茶具有茶香清新、滋味鮮爽的特點,可以解渴消暑、清熱去火、健胃養胃、美容養顏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玉仙茶的產地環境

白玉花茶,生產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紅墾區赤木山的惠明村與惠明寺周圍。茶區位於浙江省南部,甌江上游,屬山區及半山區,一般海拔650~800米,帶季風氣候,温和濕潤,年均降水量1886毫米;全年無霜期達268天;土壤以酸性沙質黃壤和香灰土為主,土質肥沃而潤澤;山上林木葱籠,常年雲霧瀰漫。茶樹分為大葉茶、竹葉茶、多葉茶、白葉茶和白茶等品種,尤以惠明寺和漈頭村兩地所產茶葉最佳。 景寧畲族自治縣“白玉仙茶”嫁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技術人員成功實現了對“白玉仙茶”的嫁接繁殖。被稱為“白玉仙茶”的這株白茶,生長於金獎惠明茶發祥地鶴溪鎮惠明寺村。

白玉仙茶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白玉仙茶成品,比普通綠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少,香味獨特,滋味鮮爽,沖泡後,茶葉展開,潔白如玉,品質獨特,實為茶中之珍品,但該茶僅存兩株,又不結籽,樹齡老化。為了保護種質資源,擴大其種植面積,科技人員從80年代未就開始對其進行補穗插扦繁殖和組織培養試驗,但都未成功。在2002年,該縣科技人員又進行了嫁接繁殖技術研究,選用白玉仙茶母樹邊上的原來老茶樹,作砧木,實施嫁接。通過兩年來的試驗,終於取得了效果,嫁接繁殖成功。

通過嫁接技術繁殖白玉仙茶試驗實踐,認為茶樹嫁接繁殖技術,不但適用低產茶園改造中更換改良茶樹品種,而且適用於珍稀茶樹品種的繁殖,與目前應用最普遍的短穗扦插繁殖方法對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勢強,生長快等特點。

該試驗的成功,將為景寧縣改變茶樹品種結構,提高茶葉品質,擴大白茶種植規模,提高惠明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白玉仙茶

靜心品茶是一種樂趣,喝到好茶更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機緣巧合下品到了一款好茶,源自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的白玉仙茶。

白玉仙茶,發源於景寧畲族自治縣惠明寺後一株千年古白茶,世間獨有。此茶,葉芽四季變化,春季玉白、夏秋粉紫、冬季轉綠。相傳為仙人化身,自唐就有,最為神奇的是孤本自賞。

芽葉潔白如玉,葉張隨沖泡次數增加呈現完美的通體白;滋味特別鮮醇甘甜,蘭花香高。人贊曰:觀賞似白玉,滋味如瓊漿。

輕輕啜一口,一杯鮮,二杯濃,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韻猶存。

景寧惠明茶是哪裏的

景寧惠明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產品名稱:景寧惠明茶

產品產地:麗水景寧

產品特性:茶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香,湯色清澈明綠

產品簡介:惠明茶外形緊結,顆顆飽滿,色澤翠綠有神,茶毫披布全芽。製作惠明茶所用鮮葉為芽頭肥大、葉張幼嫩、芽長於葉的一芽一葉。製作時先將芽葉於銅鍋中炒青,至適度時起鍋,攤涼並輕輕搓揉,然後用焙籠烘焙至八成以上幹度,再入鍋整形翻炒至足幹。成茶條索緊縮壯實,顆粒飽滿,色澤翠綠光潤,全芽披毫。

產品歷史:景寧惠明茶產於唐鹹通二年(861)惠明和尚主持建築的惠明寺山地,茶以僧名。今存一株苦白茶,樹齡已逾千年,為稀罕茶樹之一,葉子乳白帶淡黃,沖泡後呈白色,人謂"仙茶"。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起,惠明茶列為貢品,並多次獲得國內、國際金獎。

金獎惠明茶是浙江省八大名茶之一,也是全國重點茶之一。產地景寧敕木山,在張春鄉境內,主峯四周,雲山霧海,適宜茶葉生長。景寧縣誌稱:唐鹹通二年,惠明和尚建寺山中,和畲民在寺周圍闢地種茶,茶因僧名。至今已歷一千一百餘年,歷代列為"貢茶"。四年(1915年)為紀念巴拿馬運河出鑿成功,在美國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浙江省徵集各地著名絲綢織品,土特產等出國赴賽。在這次赴賽中唯有景寧的惠明茶獲得一等證書和金質獎章。從此,惠明茶名揚四海譽滿中華,景寧縣把這一光榮歷史載入《景寧縣續志》,在******統治時期畲族人民生活貧困,茶園荒蕪,名茶也就"凋花一現"。

解放後,黨和十分重視惠明茶,並予大力扶植,1973年麗水地區科委將惠明茶列入重點研究課題,重新挖掘了這一歷史名茶,對茶區土壤、氣候和茶葉的栽培,採製等項目進行研究,加快了惠明茶的發展,產品質量也隨之不斷提高,從而使惠明茶重獲新生,幾年來已發展新茶園近千畝,投產茶園一百多畝1979年開始,名茶產量已達4000多斤,新茶運往北京、天津、青島、上海、杭州等城市銷售,還通過親朋華僑關係把茶葉寄到美國、香港、印尼、比利時等國和地區獲得好評。浙江電視台多次拍成電視加以宣傳,《中國新聞》《人民畫報》、《民族畫報》都先後加以介紹,引起國內外人士重視。1979一1982年連續評為浙江省優質名茶,1982年、1986年參加全國在長沙、福州的評比中,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91年在杭州召開的國際茶文化節上,又評為"優秀文化名茶"獎。

白玉仙茶的歷史淵源

據《景寧縣誌》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59年),景寧已種植茶樹。鹹通二年(861年),惠明和尚建寺於南泉山(今鶴溪鎮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並在寺周圍栽植茶樹。此處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亦因僧名稱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餘年的種植歷史。現在寺右尚有一株古茶。此茶葉芽乳白帶淡黃,沖泡後又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稱“白茶”、“仙茶”、“蘭花茶”。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惠明茶列為貢品,年貢芽茶1公斤。專家測定,惠明茶一般年景含遊離氨基酸2.5~3.5%,高的年份達3.5~4.淵5%,甜鮮味遊離氨基酸佔總量75~90%,酸苦味佔總量10~25%,脂型兒茶比例高,沖泡後有蘭花香味,水果甜味,還有“一杯鮮,二杯濃,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韻猶存”的特點。

大張坑村位於哪裏

大張坑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東南,屬東坑鎮,原為北溪鄉,距離北溪村1.7公里。轄大張坑、嶺口、草魚塘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55户224人,其中畲族217人,耕地面積249畝,林地面積5431畝,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是老區村,2009年進行了全面整治,現在為縣級文明村。

大張坑村地處敕木山麓,屬山區及半山區,海拔650~800米,帶季風氣候,温和濕潤,年均降水量1886毫米,全年無霜期達268天,土壤以酸性沙質黃壤和香灰土為主,土質肥沃而潤澤,山上林木葱籠,常年雲霧瀰漫,非常適合白玉仙茶生長。另外,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豐富,畲族羣眾非常勤勞,為白玉仙茶產業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

大張坑村與吳山頭村、方徐村、湯北村、茗源村、桃源村、楊斜村、北山村、章坑村、徐壟村、竹埠村、何村村、東坑村、馬坑村、深_村相鄰。

2019年6月6日,大張坑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4月15日,大張坑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大張坑村附近有東坑下橋、蓮川大地橋、温州畲鄉古道、雲中大_景區、大均畲鄉之窗景區、景寧金仙寺等旅遊景點,有景寧惠明茶、景寧食用菌、畲鄉布鞋、景寧厚朴、安仁魚頭燒豆腐等特產。

白玉仙茶的介紹

白玉仙茶,芽葉潔白如玉,葉張隨沖泡次數增加呈現完美的通體白;滋味特別鮮醇甘甜,蘭花香高。人贊曰:觀賞似白玉,滋味如瓊漿。白玉仙茶,發源於景寧畲族自治縣惠明寺後一株千年古白茶,世間獨有。此茶,葉芽四季變化,春季玉白、夏秋粉紫、冬季轉綠。相傳為仙人化身,自唐就有,最為神奇的是孤本自賞。直到近年才突破繁育難關,世人始得有幸品嚐此珍品。2008年春,浙江大學取樣檢測:氨基酸10.7%,酚氨比1.8,蛋白質15.1%,水溶性糖8.2%。報告評價:“白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品種,白玉仙茶更是白茶中的珍寶”。

TAG標籤:仙茶 白玉 金獎 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