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才字行書怎麼寫

1. 是字的行書怎麼寫

第一講右點的寫法寫法要領:右點不宜寫長,要圓潤飽滿、堅定肯切,忌用枯筆。

才字行書怎麼寫

第二講左點的寫法寫法要領:左點一般露鋒入筆形體稍長,和其它筆畫有連綿之態流暢飄逸

第三講短橫的寫法寫法要領:短橫輕起微駐,不可鋒芒畢露,長短粗細,視情而定。

第四講中橫的寫法寫法要領:中橫筆畫稍粗、雄強有力,起筆藏鋒露鋒視情而定,切忌軟弱無力

第五講長橫的寫法寫法領:長橫曲全字王筆,不可寫得過短,也不可過於粗笨,收縱屈辰視情而定,筆畫走向務求準確。

第六講垂露豎的寫法寫法要領:垂露豎收筆縮鋒,不可外垂鋒芒,雖有時與懸豎混用,但下列字者,忌用懸針。

第七講垂露豎的寫法寫法要領:凡豎筆在莊時必用垂露,在中、在右時要視字而定,下列所舉例字絕不可使用是針。

第八講懸針豎的寫法寫法要領:甚針豎亦曲錐畫沙。要求中鋒行筆,萬毫齊發,收筆出鋒切勿傾斜。

第九講短撇的寫法寫法要領:短撇的位置、形態往往是全字乃至全篇的準繩,寫此筆宜迅捷有力,力達筆端,馬虎不得。

第十講中撇的寫法寫法要領:中撇在左時,要較為粗重,收筆是否出鋒,視情而定。行書的中撇,往往駐筆收鋒。

第十一講長撇的寫法寫法要領:長撇忌粗,不可力弱身彎,亦不可行筆過長,更不可一筆甩出,要收縱有度,伸展得法。

第十二講豎鈎撇的寫法寫法要領:光豎後撇加鈎,謂之豎鈎撒,即為豎。起筆取橫勢,此為豎鈞撇起筆的關鍵。

第十三講直捺的寫法寫法要領:直捺起筆藏鋒,鋒芒不可外露。直捺在行書中多被反捺、點筆所代,所以寫法與變化頗而複雜

第十四講平捺的寫法寫法要領:平捺起筆往往和前筆相連,不宜粗重,中鋒行筆,一波三折,形如水波之狀

第十五講豎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身長者均不宜過於粗重,挑鈎處稍有力度,並注意鈎身指向。有直挑平挑之別、出筆收筆之分

第十六講彎鈎的寫法寫法要領:彎鈎應纖巧俊秀,內舍道勁,八面齊備,圓潤豐滿,出鈎須以平勢,忌挑而向裏。

第十七講橫折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行筆峻挺,切勿粗重側筆環抱以取勢。凡此筆,鈎身不宜短,鋒芒不內側。

第十八講橫折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豎筆忌粗,鈎鋒忌小意在承上啟下。要求道勁峻挺,氣骨內藏,豐潤流動。

第十九講豎彎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起筆勿重,彎鈎匆死,挑鈎處內圓外方,鋒尖直上。

第二十講橫折斜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要求流動圓潤,清爽秀雅 ,筆畫勿粗,行筆忌遲。飛動中求其俊妙,纖細中不失堅挺。

第二十一講豎彎的寫法寫法要領:藏鋒頓筆,駐筆回鋒鈎身不宜大,筆畫不宜粗,力求小巧別緻點到為止。

第二十二講斜鈎的寫法寫法要領:舒展流暢,清秀峻埏下筆最忌手軟,行筆切勿身彎,務必—筆到位。挑鈞收放,視字形而定。

如果您想學行書的話,我建議您先學歐體開始,因為歐體是最好學的字體,我也是從歐體開始學的然後再練習行書。我建議您可以使用書法三寶,它可以使您快速有效的練好書法,而且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謝謝!!望採納。

2. 剛字行書怎麼寫

上圖是草書,下圖是行書:

3. 新字行書怎麼寫

新,讀作xīn,部首是斤部,筆順是點、橫、點、撇、橫、橫、豎鈎、撇、點、撇、撇、橫、豎,共13畫。行書寫法如下:

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即《説文解字》所謂的“取木也”,是“薪”的本字,由此引申出初始的、新的事物、沒有用過的、與“舊”相反的等含義。

現意思有剛有的,剛經驗到的;初始的,沒有用過的,與“舊”、“老”相對;性質改變得更好,與“舊”相對;不久以前,剛才;表示一種有異於舊質的狀態和性質;稱結婚時的人或物;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簡稱,也可作為一個姓氏。

相關組詞有很多,比如全新、新春、新年、清新、新聞、新人、重新、新意、嶄新、新鮮等。

擴展資料:

一、字形演變

新,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中的“新”字由“斤(斧)”和“木”組成,表示用斧砍柴。其金文字形和戰國文字字形中右邊“斤”的形體發生了變化。

篆文中的“新”字整齊並文字化,小篆中的“新”字則在“辛”下平添了“木”底,把字的筆畫由簡變繁了。漢代的隸書中的“新”字則繼承了其金文形體而把“辛”旁變成“親”。

隸變後楷書寫作“新”,如今規範化用“新”。由於“新”為引申義所專用,“柴薪”之義便又另加義符“艹(艹)”寫作“薪”來表示。

二、詞語解析

1、全新

1)拼音:quán xīn

2)釋義:全部改換了舊面孔。

2、新春

1)拼音:xīn chūn

2)釋義:指初春,早春。尤指春節過後的一二十天。

3、新年

1)拼音:xīn nián

2)釋義: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

4、清新

1)拼音:qīng xīn

2)釋義:指清爽而新鮮,中國古典詩詞有相關語言風格(道家哲學思想)。其特點是語言新穎,不落俗套。清爽而新鮮。

5、新聞

1)拼音:xīn wén

2)釋義: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全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聞

4. 行書的為字怎麼寫

行書的“為”字寫法如下:

行書中,“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為:[ wéi ] [ wèi ]

基本解釋

為[wéi]

1. 做,行,做事 :~人。~時。~難。不~己甚(不做得太過分)。

2. 當做,認做 :以~。認~。習以~常。

3. 變成 :成~。

4. 是 :十兩~一斤。

為[wèi]

1. 替,給 :~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

2. 表目的 :~了。~何。

3. 對,向 :不足~外人道。

4. 幫助,衞護。

擴展資料:

《説文解字》解釋“為”為“母猴” ,實際是根據已經訛變和最初字形很不一樣的小篆妄自揣測而猜錯的。

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為”字從手從象,是個明顯的象形字,象人牽着象,表示人牽象、役使象勞動的意思。

5. “出”字行書的寫法怎麼寫

以上為行書的寫法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摺疊用筆特點

黃東雷行書作品集

黃東雷行書作品集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華字典》中的意思解釋和説明

chū

(1)<;動詞>;由內向外走,與“入”相對。《國殤》:“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3761~不入兮往不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又作<;動詞使動用法>;使……出來。《中山狼傳》:“先生舉手~狼。”

(2)<;動詞>;付出;支付。《禮·王制》:“量入以為~。”

(3)<; 動>;出發。《餚之戰》:“吾見師~,而不見其入也。”《觸龍説趙太后》:“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

(4)<;動詞>;脱離,離開。《梅花嶺記》:“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紅樓夢》:“記得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説要化我去~家。”

(5)<;動詞>;離京為官,外放,外遷。《張衡傳》:“永和初,~為河間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6)<;動詞>;發出,發佈。《屈原列傳》:“每一令~,平伐其功。”

(7)<;動詞>;出產。《捕蛇者説》:“殫其地之~,竭其廬之入。”

(8)<;動詞>;出現,發現。《教戰守策》:“戰者,必然之勢也。…… 不~於西,則~於北。”《醉翁亭記》:“……水落而石~者,山間之四時也。”

(9)<;動詞>;超出,超過。《師説》:“古之聖人,其~人也遠矣。” 《馮婉貞》:“敵~不意,大驚擾。”

(10)<;名詞>;花瓣。任昉《述異記》:“花雜五色,六~。”

(11)<; 名>;古代戲曲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

【出塵】1.超出塵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際,瀟灑~之想。”2.佛教用語。脱離煩惱的塵俗。《四十二章經》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門,~羅漢。”

【出貸】出錢。

【出合】1.皇子出就封國。《南齊書·江謐傳》:“諸皇子~用文武主帥,皆以委謐。”2.指閣臣出任外職。《梁書·江蒨傳》:“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雖穠華可尚,~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用為女子出嫁的通稱。

【出官】京官外調。

【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宮女出嫁。

【出沒】1.隱現。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

【出妻】遺棄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惡敗而~,可謂能自強矣。”也指被遺棄的妻子。《儀禮·喪服》:“~之子為母期。”

【出首】1.自首。《晉書·華軼傳》:“尋而軼敗,(高)悝藏匿軼二子及妻,崎嶇經年,既而遇赦,悝攜之~。”2.檢舉;告發。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我將這簡貼兒去夫人行~去來。”

【出贅】舊時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為女家的一員。

6. "的"字用行書怎麼寫

“的”字用行書如上圖。

的dí,dì,de:

1. [ dí ] 真實,實在:~確。~當(dàng )。~情。~真。~證。

2.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眾矢之~。目~(要達到的目標、境地)。

3. [ de ] 1.用在詞或詞組後表明形容詞性:美麗~。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3.表示所屬的關係的詞:他~衣服。4.助詞,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常與“是”相應:這句話是很對~。5.副詞尾,同“地2”。

〈助〉

4. 用在定語後,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係。如:紅色的氣球;小小的進步

5. 用在定語後,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屬關係。如:中國的水稻;農民生活的提高

6. 〈代〉pron.附着在詞或短語之後,構成“的”字結構,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賣菜的;吃的

7. 助詞。“的”字前後用相同的動詞、形容詞等,連用這樣的結構,表示有這樣的,有那樣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8. 用在謂語動詞後面,強調這動作的施事者或時間、地點、方式等。如:誰買的書?;他是昨天進的城;我是在預售處訂的票

9. 用在兩個同類的詞或詞組之後,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如:破銅爛鐵的,他撿來一大筐

10. 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語氣。如:這件事兒我是知道的

11. 用在兩個數量詞中間

12. ∶表示相乘。如:這間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3. 〈方〉∶表示相加。如:兩個的三個,一共五個

14. 同“得”,後面帶補語

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裏已結坐的滿滿的了。——《老殘遊記

15. 同“地”(de)。用在狀語後,表示狀語和中心詞之間的修飾關係

16. 另見dí;dì

〈名〉

17. (形聲。本作“旳”,從日,勺聲。本義:鮮明、明亮的樣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標。如:眾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鮮明的樣子

朱脣的其(語氣詞)若丹。——戰國楚·宋玉《神女賦》

20. 另見de,dí

〈副〉

21. 確實;實在

不因霜葉辭林去,的當山翁未覺秋。——秦觀《淮海集》

22. 又如:的對;的據(真憑實據);的覺(果然;的確);的是(的確是)

23. 必定;一定。如:的決(處決;處斬);的的(特意)

24. 另見de;dì

TAG標籤: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