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天都峯鯽魚背死亡人數

天都峯鯽魚背死亡人數

天都峯鯽魚背死亡人數:答案是14人。

根據搜索結果1,天都峯鯽魚背已經有14位登山旅遊者在等黃山鯽魚時喪命。因此,天都峯鯽魚背的死亡人數為14人。

天都峯鯽魚背死亡人數:答案是14人。

天都峯鯽魚背已經有14位登山旅遊者在等黃山鯽魚時喪命。因此,天都峯鯽魚背的死亡人數為14人。

天都峯鯽魚背死亡人數是零。鯽魚背雖然有毒,但只有在食用過程中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只要正確烹飪和食用,就不會有死亡事件發生。同時,政府也會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確保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天都峯死亡人數

從1921年到2021年,共有305人,186名隊員和119名受僱者(夏爾巴)在珠峯上死亡。自1921年第一次嘗試以來,平均每年有4人遇難。從2011年到2021年,平均每年死亡人數增加到6.5人。2014年,有31名夏爾巴在2014年冰塔崩落和2015年大地震的時候死亡,也推高了平均死亡率。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尼泊爾一側。

再深入挖掘一下每個時期的死亡率,從1953年到1999年,由於隊員主要開闢新的路線,夏爾巴主要負責運輸物資,因此死亡的隊員比受僱者要多。在此期間,共有157人喪生,其中包括97名隊員和60名夏爾巴。

21世紀初,隨着商業化的發展,死亡率急劇下降。很少有新的路線被攀登,大部分的攀登都在東南或東北山脊上,由Adventure Consultants、Jagged Globe、或International Moutain Guides等西方探險公司帶領。結果,死亡率降至0.66,而夏爾巴的死亡人數大大減少,在總人數54人中佔9人。死亡人數的減少主要是由於更先進的裝備、天氣預報,以及更多的人選擇加入到經驗豐富的商業探險隊中。

過去十年,隨着攀登珠穆朗瑪峯的總人數的上升,死亡人數減少的好消息停止了。去往“大本營”以上的人數在過去的20年裏增加了17398人(8504名隊員和8894名支持者),幾乎是過去80年的兩倍。從1921年到1999年,有9406人(5143名隊員和4263名支持者)爬到大本營以上。

在過去十年的登山中,總體死亡率上升到0.86。在此期間,40名夏爾巴人死亡,其中31人死於兩次大規模事件,44名隊員死亡。隊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成本登山吸引了經驗匱乏的客户,並得到了經驗不足的嚮導的支持。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19年,11例死亡中有8例是由低成本運營商操作的。

天都峯鯽魚背死過人嗎

沒有公佈。

鯽魚背在天都峯上,以奇險著稱。從天都峯腳,手扶鐵索欄杆,沿“天梯”攀登1564級台階,即至海拔1770米處的石矼,這裏是登峯頂的必經之處。

此石矼長10餘米,寬僅1米,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鯽魚之背,故名鯽魚背。

自上而下,坡陡達85度左右,若遇風吹雲湧,彷彿山搖石動,攀登尤為驚險。

擴展資料:

登山注意事項:

行前預先規劃旅遊路線,充分了解交通路況,進入山區應注意塌方落石與路肩塌陷。

登山前特別要注意服裝和鞋子,儘量要輕裝上山,少帶雜物,以減輕負荷;鞋子要選用球鞋、布鞋和旅遊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礙安全;藉助枴杖要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與結實。

行前應注意氣象預報,適時增減衣服。遇雨時在山上不可用雨傘而要用雨披,這是為避雷電,並防止山上風大連人帶傘給兜跑。

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

注意自身旅遊安全,勿擅自到未開放的旅遊山區和危險山區遊玩;儘量避免在無人管理的山地遊玩;不在無救生人員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戲水。

要注意林區防火,觀光沿途不能吸煙。愛護自然環境,不破壞景觀資源;維護風景區環境整潔,不任意丟棄垃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鯽魚背

黃山鯽魚背死亡人數

14人。黃山鯽魚位於在安徽省的黃山風景區,同時黃山鯽魚以奇險著稱,並且在黃山鯽魚背已經有14位登山旅遊者在等黃山鯽魚時喪命。

天都峯裏有什麼可怕的地方不能過去

天都峯其實最危險的地方是鯽魚背,很窄的一個天生石橋,由於早年常常有人在那裏墜崖。

所以有人説那裏可怕

黃山天都峯的景區事件

1972年12月8日中午,蕪湖遊客王某在黃山天都峯遊玩時,隨手將未燃盡的煙蒂扔下山崖枯枝落葉處,釀成大火,周圍農民、工人、戰士等1000多人聞訊趕赴火場,奮力撲救14個小時才將大火撲滅。

周恩來總理獲悉後,焦慮萬分,每隔一小時電話詢問火災情況,並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黃山最名貴的迎客鬆。但山火無情,4000多株黃山鬆、400餘株黃山杜鵑被毀。天都峯面向玉屏峯腳的這一面,數千棵松樹,只剩下枯乾殘枝無言地望着天空。

為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黃山管理處在天都峯腳豎立一塊“戒碑”示警登山者引以為戒。 為使黃山景區生態能夠有效的、自然的休養生息,以期實現可持續發展,每年冬春時節(12月1號- 來年3月底)西海大峽谷、蓮花峯、天都峯都會進入維護期,其中蓮花峯和天都峯兩座山峯是輪流開放的,輪換週期為5年。

2014年4月1日,黃山天都峯經過輪休,重新對遊人開放。體力好的遊客可以選擇老道口上山,新道口下山,或者相反。體力弱或者時間緊的朋友可以從玉屏索道上站去天都峯,然後原路返回。更多的有關天都峯的爬山攻略也可以諮詢黃山釐米客棧。

天都峯的鯽魚背有多寬?

天都峯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説,不登天都峯,等於一場空。

天都峯險峭峻奇,整坐山峯的平均坡度在70度左右,局部地方達到接近垂直的80度。峯頂的鯽魚背,寬度僅1米,兩側是千仞懸崖,可以説是黃山第一奇險。

天都峯頂上有一座“登峯造極”石刻,峯頂中間還有一個天然石室,可容納百人,室外有塊石頭,象醉漢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站在峯頂可以遠眺雲山相連,江河一線,遙接大海,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雲海。

擴展資料:

黃山旅行小貼士:

1、天都峯山高路險、台階高、懸崖陡峭,遊覽時對體力要求較高,不建議心臟病、高血壓患者、老人和幼小兒童前往遊覽。

2、穿着舒適的衣服和鞋子,可自帶乾糧和水上山。

3、黃山景區上半年雨水較多,請在出發登山前,根據天氣情況,準備雨具,建議可以隨身攜帶雨衣,山高風大,不推薦打傘。

4、準備適量登山小藥品,以防出現意外情況使用,手電筒、手套、登山杖、地圖建議都帶上。

5、遊覽時要注意安全,山路上有石欄杆和鐵鎖,保證遊客安全。另外,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6、為使黃山景區生態能夠有效的、自然的休養生息,以期實現可持續發展,每年12月1號-次年3月底,西海大峽谷、蓮花峯、天都峯都會進入維護期,其中蓮花峯和天都峯兩座山峯是輪流開放的,輪換週期為5年。

天都峯的資料

天都峯 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峯,東連缽盂峯,與光明頂、蓮花峯並稱三大黃山主峯,為36大峯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羣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峯”。

天都峯位於黃山風景區內蓮花峯東南133°,與蓮花峯直線相距1150米,北望蓮花峯,東連缽盂峯,為36大峯之一,海拔1829.5米。列為黃山第三高峯。

天都峯,峯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羣峯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峯。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峯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羣峯中,最為雄偉壯麗,儘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絕對堪稱“黃山第一峯”。

天都峯為第四紀冰川形成的角鋒。峯頂平如掌,有“登峯造級”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峯頭遠眺雲山相連,江河一線,遙接大海,俯瞰羣山,千峯競秀,萬水奔騰,美不勝收。

天都峯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説,不登天都峯,等於一場空。古時候,天都峯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峯者寥寥,唐代釋島雲,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來遊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登天都峯第一人 峯內有仙人把洞門、鯽魚背、天橋、百丈雲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朝佛等景點。

擴展資料

天都峯峯頂平如掌,有“登峯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數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石如桃,稱為“天都仙桃”。峯頂有“登峯造極”等石刻。極目遠望,雲山相接;俯瞰羣山,千峯競秀。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到天都峯,白跑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峯腰另闢新徑至天都峯頂,又增添了新的景點。 峯內有仙人把洞門、鯽魚背、天橋、百步雲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朝佛等景點。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爬天都峯,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描寫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

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課文解析:

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天都峯的鯽魚背

天都峯,途中有一段長10餘米,寬僅1米的“鯽魚背”,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魚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達85度左右,若遇風吹雲湧,彷彿山搖石動,遊客至此無不戰戰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難通”感慨。二十六年(1937)建登峯梯道,長3裏,有1564級台階,194個石欄干和600米鐵索,保障遊人安全攀登絕頂。1984年於峯腰另闢新徑至峯頂。站在峯頭遠眺,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羣山,千峯競秀,風光無比壯麗。古有詩讚曰:“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民謠雲:“不到天都峯,白跑一場空。”意為此峯為遊黃山必遊之地。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峯》課件【三篇】

【 #課件# 導語】語文教學課件的應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化。優秀的語文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深化語文教學的內涵。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峯》課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 篇一 】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在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的事。

  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在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第二自然段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並約定一起爬天都峯。第六、七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還有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於爬上了天都峯頂。第八、九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登上天都峯以後,相互道謝。第十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文最後以爸爸的話結尾,發人深思。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於”寫一段話。

  2、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討論、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其中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就能不怕困難;知道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2、讀懂最後一個自然段中爸爸説的話的含義。

  教法與學法:

  師:品析重點詞句法。

  生:讀議法、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峯的資料。

  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峯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峯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拿出生字、詞語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正音。

  2.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3.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點詞語。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後出現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峯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讀全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1.自由讀,標出自然段,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分小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課文主要講在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的事。)

  五、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指名分讀每個自然段,並説説各寫了什麼?

  2.理清作者的敍述順序:

  爬天都峯之前——爬天都峯——爬天都峯之後

  3.分角色朗讀課文。

  

【 篇二 】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於”寫一段話。

  3、讓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舊能不怕困難;知道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峯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峯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蒐集有關天都峯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説説“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閲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穫和問題

  三、細讀文本,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説:“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為什麼説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峯,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説説課文中是怎麼寫大郡峯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峯?

  (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峯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思考:他們所説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峯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峯?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老爺爺為什麼説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裏説明什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説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於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峯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説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穫。

  2、結合5、12大地震中湧現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3、最後送給同學們兩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 篇三 】

  【教學目標】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能過課件感受天都峯的“又高又陡”,從而體會小姑娘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學習並討論瞭解爬山的過程是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5、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探究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峯。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着問題聽教師範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

  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台階。

  仰望:抬頭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説明心裏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説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範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餘生字。

  五、佈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峯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後

  1、作者寫爬天都峯,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峯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歎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3、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説的話,指名朗讀。

  4、“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

  ⑴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內心活動。

  ⑵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5、“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⑴學生讀書圈劃。

  ⑵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⑶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悦。

  ⑷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悦,指導朗讀6、7兩段。

  三、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峯頂的

  1、老爺爺為什麼也能爬上峯頂呢?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⑴老爺爺來到天都峯腳下,心裏怎麼想?

  ⑵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裏又怎麼想呢?

  ⑶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説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第三課時

  一、課外延伸,交流課餘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週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穫、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二、完成作業

  聽寫、基礎訓練練習。

  三、課後小結

  知識技能目標完成地不錯,但是情意目標稍欠火候,對於戰勝困難,互相學習鼓勵品質,只能初步地培養。原因可能是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生活較舒適,沒有碰到過什麼困難,所以沒有實際生活的體會。

  常規方面今天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學生讀書聲音大了,不再細聲軟語了。下一步將培養學生大聲地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爬天都峯

  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

TAG標籤:鯽魚 天都峯 死亡 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