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瑞草魁茶

瑞草魁茶

瑞草魁茶是一種以日本產的茶葉為材料製成的綠茶,常見於日本。它由新鮮嫩茶葉直接經過高温殺青後,還需要冷卻和輕揉,以保持其鮮綠色和完整度。瑞草魁茶香味高雅,具有淡淡的草香和水果香味,口感醇厚舒適,適合搭配糕點或小點心品嚐。瑞草魁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風險,同時還有助於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鴉山瑞草魁茶產自哪裏

鴉山瑞草魁茶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鴉山上有古鴉山寺和鴉山街遺址,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制地。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餘脈,海拔446米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餘脈,東與廣德的相華尖並立,南與寧國的高峯山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宣州的碧山龍泉洞,古屬宣城,今屬郎溪,處在郎溪與宣城交界處。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這是唐代詩人杜牧《題茶山》詩中的精萃名句,以讚譽茶之佳品——瑞草魁。

歷史

古宣州鴉山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鴉山上有古鴉山寺和鴉山街遺址,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制地。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餘脈,海拔446米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餘脈,東與廣德的相華尖並立,南與寧國的高峯山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宣州的碧山龍泉洞,古屬宣城,今屬郎溪,處在郎溪與宣城交界處。五代蜀毛文錫《茶譜》記載:“宣城縣有丫山,小方餅橫鋪苟牙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嘗薦於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北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詩云:“昔觀-詩,茶韻鴉山嘉,鴉銜茶子生,遂同山名鴉,重以初旗,採之穿煙霞,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競收青_焙,不重漉酒紗”明代王象晉《羣芳譜》指明:“丫山陽坡橫紋茶,一名瑞草魁”。明代曹學_《名勝志》雲:“鴉山在脊山北,產茶,充貢茶。經雲:味與蘄州同。梅詢有茶煮鴉山雪滿甌之句”。到了清代,記述鴉山茶的史料就更多了。

瑞草魁因其茶樹品種主側脈交角偏大,形似橫向紋理,故名橫紋茶。又因產於鴉山,又稱鴉山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全國,實屬我國曆史名茶中的奇葩。

瑞草魁

鴉山為天目山脈一去南北走向的餘脈,東與相華尖(廣德縣)並立,南與高峯山(寧國縣)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碧山龍泉洞(宣州市)旅遊區。古屬宣城縣管轄,後曾幾度變動,現處郎溪縣姚村和宣州市水東之間的接壤地帶。鴉山茶產於該山東面陽坡郎溪境內,據近人實地考察發現,郎溪縣姚村鄉永豐村境內有古鴉山寺和鴉山待遺地,他們認為,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制地。

清代寧國縣張所勉在《鴉山辨》中寫道:“按一統志,鴉山產茶舊常入貢,屬建平,故辨之”。郎溪縣古稱建平縣,始建於宋端拱元年(公元998年)。清代談遷《棗林雜俎》和阿世坦《清會典》都記有建平縣歲貢芽茶二十五斤,因郎溪縣無其他歷史名茶,這裏的貢茶即指瑞草魁。又據清《宣城縣誌》記載:“陽坡山下,舊產佳茶,名瑞草魁,一名橫紋”,“水東之東,有象山、獅山、石壁山、雙峯山(古名丫山)產橫紋茶。”這就把橫紋茶產地,由鴉山陽坡向西擴展到水東以東的山區。據宣州市有關部門在水東鎮碧山、汪村、前進等自然村調查,瑞草魁

發現有樹齡50年以上的橫紋茶品種。

綜上所述瑞草魁作為古代貢茶,產於鴉山陽坡,應是無疑的。但由於自唐以來盛名不衰,其產區不限於鴉山也是順理之事。至於水東橫紋茶和鴉山橫紋茶,孰先孰後,尚無史料可查證。而鴉山陽坡橫紋茶之佳名,卻是不能否定的史實。現今之瑞草魁即為1985~1986年間於郎溪縣姚村永豐村境內的鴉山所創制。

產地

茶中奇葩瑞魁產於皖南山區郎縣以南姚村鄉白陽崗,在省級風景區石佛山的南邊與舉世聞名的黃山、九華山在同一緯度線上,這裏旅遊資源豐富、植被率高、温濕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條件有利各類動植物沙生長。

唐朝貢茶“瑞草魁”就生長在白陽崗景區裏,鴉山陽坡白陽崗海拔高度487米,古樹參天、林蒼竹翠、溪水叮咚、雲霧繚繞,茶地黑色礫砂土,特別適宜茶生長,茶樹為自然野生,十分獨特,可採鮮葉面積8千餘畝,成品茶形射扁挺直如雀舌,大小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雋厚、實為名茶中精品,自唐至宋、明、清“瑞草魁”史料記載詳實,唐代詩人杜枚贊其“山實東吳秀,茶稱瑞魁”

地域範圍

鴉山瑞草魁產於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飛裏、凌笪鄉、十字、畢橋、南豐、濤城鎮等7個鄉鎮。郎溪位於安徽省東南,地理座標為東經119°03′50″~119°20′49″,北緯30°04′47″~31°15′41″。東與本省廣德縣交界,北與江蘇省溧陽市、高淳縣毗鄰,西與宣州區接壤,南與寧國市相連,國土總面積1090平方千米。

瑞草魁的解釋瑞草魁的解釋是什麼

瑞草魁的詞語解釋是:1.茶的美稱。唐杜牧《題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之句,後因稱茶為"瑞草魁"。

瑞草魁的詞語解釋是:1.茶的美稱。唐杜牧《題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之句,後因稱茶為"瑞草魁"。拼音是:ruìcǎokuí。注音是:ㄖㄨㄟ_ㄘㄠˇㄎㄨㄟ_。結構是:瑞(左右結構)草(上下結構)魁(半包圍結構)。

瑞草魁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茶的美稱。唐杜牧《題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之句,後因稱茶為“瑞草魁”。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茗曰酪奴、瑞草魁。”

關於瑞草魁的詩句

茶稱瑞草魁茶稱瑞草魁茶烹瑞草魁

關於瑞草魁的成語

草草收兵瑞獸珍禽祥雲瑞氣瑞慶大來禍首罪魁瑞應災異魁壘之士瑞雪兆豐年

關於瑞草魁的詞語

瑞彩祥雲瑞慶大來瑞獸珍禽祥雲瑞彩禍首罪魁魁壘之士瑞氣祥雲瑞應災異祥雲瑞氣祥麟瑞鳳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瑞草魁的詳細信息

瑞草魁的成語瑞草魁的成語是什麼

瑞草魁的成語有:瑞雪兆豐年,祥雲瑞氣,瑞慶大來。

瑞草魁的成語有:魁壘之士,瑞獸珍禽,瑞雪兆豐年。2:注音是、ㄖㄨㄟ_ㄘㄠˇㄎㄨㄟ_。3:結構是、瑞(左右結構)草(上下結構)魁(半包圍結構)。4:拼音是、ruìcǎokuí。

瑞草魁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1.茶的美稱。唐杜牧《題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之句,後因稱茶為"瑞草魁"

二、引證解釋

⒈茶的美稱。唐杜牧《題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之句,後因稱茶為“瑞草魁”。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茗曰酪奴、瑞草魁。”

關於瑞草魁的詩句

茶稱瑞草魁味絕堪名瑞草魁茶稱瑞草魁

關於瑞草魁的詞語

禍首罪魁瑞應災異祥麟瑞鳳瑞氣祥雲魁壘之士瑞獸珍禽瑞慶大來祥雲瑞氣瑞彩祥雲祥雲瑞彩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瑞草魁的詳細信息

茶的別稱雅號 茶的別稱雅號分別有什麼

1、甘露: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宋錄》

2、酪奴:惟茗不中,與酪作奴。——出自《洛陽伽藍記》

3、靈草: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出自《茶人》

4、嘉草: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出自《試茗泉》

5、葉嘉: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出自《葉嘉傳》

6、瑤草: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出自《龍門茶屋圖》

7、瑞草魁: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出自《題茶山》

8、滌煩子: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出自《施肩吾》

9、不夜侯: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出自《飛龍澗飲茶》

大眾名茶喝夠了?這23種小眾皖茶有嘗過麼

大眾茶,可飲;小眾茶,可品。

安徽的特產之一——茶。

安徽是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名茶也甚多,相比於人盡皆知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門紅茶等名茶,安徽還有很多名氣稍小一些卻也別有一番滋味的小眾茶,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安徽的小眾茶吧。

潛山縣—天柱晴雪

安慶市潛山縣新創制的天柱晴雪茶

就屬於安徽名茶的後起之秀

晴雪香茶既有黃山毛峯經久耐泡的特點

又有六安瓜片之濃郁芳香

開湯後,茶汁清綠明亮

由於它旗挺直,渾身白毫

特冠以“天柱晴雪”之美名

太湖縣—天華谷尖

天華谷尖又名南陽谷尖

產自安慶市太湖縣

產茶歷史悠久,明、清年間所產芽葉列入户部貢品

天華谷尖自 87年恢復生產以來

87-88連續兩年經省茶學會評為全省名茶

89年被農業部評為部優名茶

並多次在國際、國內茶葉博覽會上獲金獎

2002年底被安徽省授予安徽名牌產品

貴池市—霄坑綠茶

霄坑綠茶是安徽省池州市貴池霄坑村的特產

霄坑村位於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後山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

 霄坑綠茶特點生長期長,出茶晚

汲取大自然的靈氣與精華,耐泡

久泡久飲仍釅厚濃,色澤鮮豔,香氣濃郁

19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會上

霄坑茶葉獲得了金獎

曾被中國著名茶葉專家陳椽教授以“花香花味、中國茶聖”等美譽稱讚

霄坑綠茶是安徽省第一個獲取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有機食品

2001年被評為安徽省鄉鎮企業名牌產品

2002年被評為安徽省名牌產品

東至縣—東至雲尖

"東至雲尖"茶葉產自安徽省東至縣東南部深山區

東至植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優良

"東至雲尖"品質特徵為:

外形挺直略扁,色澤潤綠顯毫

內質香高味醇,湯清色碧

2009年"東至雲尖"系列茶葉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其系列產品天鵝雲尖、雲霧雀舌、甘露青鋒、玉露銀鋒、碧色天香

五個品種同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東至縣—仙寓香芽

石台特產仙寓香芽屬仙寓名茶系列中之精品

產於中國黃山與九華山交錯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西脈的珂田鄉仙寓山

仙寓香芽工藝獨特,品質上乘

宋代叫“嫩蕊”,清代稱“霧裏青”

曾經失傳,上世紀九十年代代恢復試製成功

改稱“仙寓香芽”

其特點是:

全芽肥嫩,披毫隱綠,湯色淺綠清澈

嫩香幽長,滋味鮮醇,葉底嫩勻完整

休寧縣—休寧松蘿

休寧松蘿是一種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綠茶類

產於安徽省休寧縣松蘿山

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記述

松蘿茶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卷勻壯,色澤綠潤

香氣高爽,滋味濃厚,帶有橄欖香味

湯色綠明,葉底綠嫩

歙縣—大方茶

大方茶,歷史上稱為竹鋪大方、拷方和竹葉大方

原產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清涼峯區域

具有“色綠,香高,味醇,形似竹葉、扁伏光滑”的品質特點

老竹大方由安徽茶農創制於明朝

清代已入貢茶之列

現已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歙縣—珠蘭花茶

黃山盛產各種名茶

其中歙縣珠蘭花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

珠蘭花茶選用黃山毛峯、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優質綠茶作茶坯

混合窨制而成的花茶

珠蘭花茶清香幽雅、鮮爽持久

是中國主要花茶品種之一

歙縣珠蘭花茶清香幽雅,鮮純爽口

外形條勻齊,色澤深綠光潤

衝後整朵成串

湯色黃綠清明,葉底芽葉肥壯柔軟

休寧縣—齊雲毛峯

又名齊雲道茶、白嶽黃芽

色澤黃中隱翠,白毫滿披

一葉包一芽,狀似金邊鑲碧鞘

碧鞘裹銀箭,十分別致

沖泡後即可聞到一股蘭花暗香

香味清爽持久,馥郁誘人

開湯觀賞茶水明亮,芽狀肥厚

酷似雀舌,入口醒腦,回味甘甜

歙縣—黃山銀鈎

因彎曲似鈎,毫白如銀而得名

此茶系近年創制,是全國名茶新秀

一九八六年首次參加全國名優茶評比

以九十七點七五的高分,名列全國名茶的前茅

黃山銀鈎是用茶樹良種“滴水香”採製而成的

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

經過精心製作,成茶品質獨樹一幟

外形纖嫩鈎曲,色澤黃綠油潤

高香持久,味濃鮮醇,回味甘甜

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完整。條索細扁,狀似雀舌

舒城市—舒城小蘭花

舒城小蘭花為歷史名茶,創制於明末清初

舒城小蘭花作為安徽省六安市“五朵金花”之一的茶葉品牌

先後獲泰國博覽會金獎、“中華杯”全國名茶評比金獎

北京國際茶展名茶評比特別金獎等20多個獎項

安徽省舒城縣位於大別山末梢

出產小蘭花茶品質優異、蘭花香氣撲鼻

為何叫作蘭花茶?

蘭花茶名有兩種説法:一是芽葉相連於枝上,形似一枚蘭草花

二是採製是正直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

蘭花茶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

條索細卷呈彎鈎狀

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

沖泡後如蘭花開放,枝枝直立杯中

金寨縣—金寨紅茶

金寨紅茶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特產

金寨紅茶外形緊細烏潤顯金毫

湯色銅紅明亮有琥珀金圈

香氣火香帶甜,滋味鮮醇回甘,葉底紅勻明亮

金寨紅茶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含山縣—昭關翠須

"昭關翠須"茶產於風景秀麗的含山縣昭關山所在的長山山脈腹地

由當代中國"茶聖"、安徽農學院茶葉系教授陳椽指導研製

含山縣名優茶開發公司開發成功

1992年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昭關翠須具有色清、片小、嫩勻、味濃的特點

在江北茶葉中獨樹一幟

銅陵市—野雀舌茶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

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

乾隆飲後譽為“江南佳茗”

銅陵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矛

嫩香、滋味鮮爽

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

也因此深得當地人們的青睞

宣城市—敬亭綠雪

敬亭綠雪,屬扁條形烘青綠茶

產於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

敬亭綠雪形似雀舌,挺直飽潤

色澤嫩綠,白毫顯露

嫩香持久,回味甘醇

郭沫若曾親筆題書“敬亭綠雪”四字,惠贈敬亭山茶場

飲評者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綠勻嫩香氣高。

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飄。”的讚譽

宣城市—瑞草魁茶

瑞草魁主要產於安徽省宣城市南部的鴉山

又名鴉山茶,是一種歷史名茶

“瑞草魁”在唐朝為貢茶

成品茶形射扁挺直如雀舌,大小勻齊

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

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

滋味鮮醇爽口、回味雋厚、實為名茶中精品

唐代詩人杜枚贊其“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績溪縣—金山時雨

創名於清道光年間,原名“金山茗霧”

貢品,上莊鎮上金山產

早在清代末年,“時雨”就由上海“汪裕泰茶莊”獨家經銷

到了初年,“時雨”已銷往香港、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時雨”的特點是

外形如銀鈎,泡開似蘭花

首泡沉底,茶尖朝上

香氣醇和,回味無窮

湯色清澈,先苦後甜

你細細品嚐,就可品出特殊的茶香

旌德縣—天山真香

新創著名綠茶

產於安徽省旌德縣天山一帶

屬黃山山脈東北麓

味醇厚鮮爽,回味甘甜

香氣高長,含持久花香

品飲天山真香,別有一番情趣

將茶葉泡於玻璃杯中,起初枝枝茶葉在水中交錯起落

吸足水後皆簇立杯底

恰似雨後春筍,栩栩如生

湯色芽影,賞心悦目

杯蓋乍啟,馨香撲鼻

細品慢啜,六腑芬芳

幾泡之後,茶香猶存,餘韻悠長

涇縣—綠環蘭香綠茶

綠環蘭香綠茶主產於皖東南涇縣的深山腹地汀溪

境內為黃山餘脈,常年雲霧瀰漫

是縣內唯一的原始森林

濃厚的綠色植被四季蒼翠

天然的生態環境花木竟蔚

氣候温潤土壤肥沃

分佈於深山幽谷中的野生茶園

自然環境優越,茶樹品種優良

茶葉的天然品質突出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其特有的自然氣候

孕育出原生態的綠環蘭香綠茶

該茶葉肥芽壯內質淳厚,茶葉的品味自然、清香

涇縣—汀溪蘭香茶

汀溪蘭香茶是一種名優綠茶

主要產於皖南山區的涇縣汀溪

屬於黃山山脈延伸地帶

一直以來就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説法

 汀溪蘭香茶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

其形如繡剪、翠綠顯毫、清香似蘭

滋味鮮爽、湯色明亮

沖泡一杯蘭香四溢,品嚐一口脣齒留芳

此茶形如繡剪,翠綠顯毫

清香高長,滋味鮮爽

現已成為涇縣的名片而倍受世人矚目

寧國市—黃花雲尖茶

在安徽宣城市寧國一帶

有一種名為黃花雲尖的新創名茶

此茶屬於綠茶類,主要產於安徽寧國市黃花山一帶

 黃花雲尖外形秀麗,色澤綠翠顯毫

古代人對茶的雅稱四

古代對茶有哪些雅稱呼-粵北茶事分享四

1. 荈,本指茶的老葉,即粗茶,後泛指茶。

2. 滌煩子,茶的擬人戲稱。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3. 森伯,對茶的擬人稱謂。

4. 雀舌,對茶的俗稱。茶芽似鳥雀的舌頭,故稱茶芽。

5. 晚甘侯,茶的擬人戲稱。

6. 瑞草魁,古人對茶的美稱。瑞草為香草,茶為瑞草之首,極言茶之佳美。唐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7. 酪奴,茶的擬人戲稱。

8. 橄欖仙,對茶的擬稱。喝茶後似食橄欖那樣回味久長,故稱。

9. 檟,即楸樹,本為一種喬木,後代指茶。

10. 碧霞,對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紅爐石鼎烹團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學起來|茶的別稱

茶的別稱包括以下幾種:

1. 荼:在《爾雅·釋草》中,荼被列為苦菜,是苦茶的意思。

2. 檟:在《爾雅·釋木》中,檟是指味道苦的茶。

3. 蔎:這是西漢末年楊雄所用的別稱,有香草的意思。

4. 茗:大約在東漢時期,茗開始被用來表示茶。

5. 荈:荈指採摘時間較晚的茶或茶的老葉,是茗的別稱。

6. 甘露:甘露是茶的別稱之一,最早出現在《宋錄》中。

7. 香茗:唐白居易的《晚起》詩中使用了香茗的別稱。

8. 苦荼:華佗的《食論》中把茶稱為苦荼。

9. 水厄:東晉士大夫王蒙喜歡飲茶,但他的朋友們並不喜歡。每次有人去拜訪他,他都會要求對方飲茶,使得士大夫們都很困擾。因此,當他們想去拜訪王蒙時,就會説“今日有水厄”,以避免被強迫飲茶。

10. 瑞草魁:唐代杜牧的《題茶山》中,瑞草魁是茶的別稱。

總的來説,茶的別稱非常豐富,不僅反映了茶的文化歷史,也體現了人們對茶的喜愛和探究。

茶名裏的微茶史

茶,《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山茶科,灌木或小喬木。”陸羽在《茶經》中稱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檟(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神農本草》曰:“一名茶,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盆州穀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幹。”,其名稱的演變,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也折射出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檟: 《爾雅.釋木》曰:“檟,苦荼。”就是味道苦的茶稱作檟。晉代郭璞作注説:“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在晉代,吃茶的方法還是煮成菜湯。《説文解字》:“檟,楸也,從木、賈聲。”

蔎: 陸游曾説“蜀西南人謂茶曰蔎”,西漢楊雄《方言論》中將茶稱之為“設”。《説文解字》:“設,香草也,從草設聲。”段玉裁注云:“香草當作草香。”設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設借指茶。此時,人們已經認識到茶葉有着特別的香味。

荈: 荈字最早見之於三國時張揖的《雜字》:“荈,茗之別號也”.在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茶則被稱做“荈”。“ 烏啄 桔梗 芫華 ,款冬貝母木櫱蔞,芩草芍藥桂漏蘆,蜚廉雚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孫楚《出歌》“姜、桂、荼荈出巴蜀”,荈:茶葉老者。——《玉篇》.茶葉的嫩、老,口感不同。當然,老也有可能指老茶,或者説發酵時間長的茶葉。

皋盧: 苦丁茶的古稱。東晉裴淵在《廣州記》中記載:“酉平縣出皋盧,茗之別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茶又被稱做“皋盧”。 唐  陸龜蒙  《和茶具十詠·茶鼎》:“曾過 頳石 下,又住 清溪 口。且共薦皐盧,何勞傾斗酒。”茶酒同飲,可見茶的地位已經得到鞏固。

茗: 茗一般指茶芽;又有所謂“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爾雅》雲:“生,可作羹飲,今呼早茶為茶,晚茶為茗,蜀人稱苦茶。”中唐詩僧皎然《山居示靈澈上人》詩“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句,就是指看茶歸。茶樹的嫩芽當然可稱茶茗,後來茗、萌、芽分工,以茗專指茶(茶)嫩芽。

荼: 唐以前,統稱為荼。“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邶風·穀風》。荼,借也。——《廣雅》。“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見茶這初為藥用。直到唐之《茶經》,才少一筆,為茶。

宋楊萬里詩:“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玉爪”,茶葉美稱,謂嫩芽泡開後狀如爪尖。古詩詞裏,古人也以個人的感受,給茶以諸多美名:“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詩中的“雲腴”即茶的別名,出自唐代詩人黃庭堅的古詩《雙井茶送子瞻》。還有杜牧的《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贊茶為“瑞草魁”;施肩吾寫的詩句“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稱呼茶為“滌煩子”;“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五代鄭遨《茶詩》 贊稱茶為“草中英”;“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北宋陶谷著的《清異錄》一書,對茶有“苦口師”“水豹囊” “森伯”“清人樹”“不夜侯”“餘甘氏”“冷麪草”等稱謂,“湯悦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二義一名,非熟夫湯甌境界者,誰能目之。”;蘇軾為茶取名 “葉嘉”,以擬人化手法著《葉嘉傳》;蘇易簡《文房四譜》稱呼茶為“清友”;楊伯巖《臆 乘•茶名》喻稱茶為“酪蒼頭”;元代楊維楨《煮茶夢記》“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稱茶為“凌霄芽”。

數十種名稱的演變,説明春秋之前,以茶為藥,取保健作用,《神農本草》中記載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卧、輕身、明目;到了漢朝,茶為湯飲,食用與飲用相融,擂茶就是用生薑、生米、生茶葉(鮮茶葉)做成,故又名“三生湯”;隨着飲用習慣的形成,以及製茶技術的發展,宋時才有瞭如酒般的鬥茶習俗。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唐宋年間,佛教興起,茶也成為敬佛之物,增添了禪學味道。《茶經》的推廣,變煮茶為泡茶,使得茶葉上升為一種止渴與娛樂為一體的日常飲料,這種神奇的樹葉才逐漸演繹為中國文化。隨着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的興起,茶葉走向全世界。如今,世界各國對“茶”的讀音,都直接效法漢語的語音,主要分為廣東話“CHA”和閩南話“TE”,日本更是將“茶”的字形、讀音一併拿去,稱お茶(おちゃ)。詳見:https://www.jianshu.com/writer#/87da07a685c1752d16/db8244f2d69a2370/87da07a694/da8443f4d09f2271.p>姚村野茶屬於什麼茶

姚村野茶屬於綠茶。瑞草魁綠茶手工製作技藝起源於地方野茶,鴉山陽坡橫紋茶,郎溪縣姚村鄉是鴉山陽坡橫紋茶的主產區,製茶技藝在此地世代相傳。茶中奇葩瑞草魁產於皖南山區郎縣以南姚村鄉白陽崗。

姚村野茶製作工藝

瑞草魁製作技藝要求很高,需於清明至穀雨間開採,開始採一芽一葉,芽長於葉,制一等茶。中期採一芽二葉初展,芽葉基本等長,制二等茶,後期一芽三葉,制三等茶。要求不採魚葉,不採病蟲為害葉,不採紫色芽葉,不採不符標準的芽葉。

採茶時應輕採輕放,防止損傷芽葉。採摘為提手採,要求芽葉成朵,大小均勻,不能採碎帶頭。攤放則要注意散熱均勻,不能讓鮮葉發熱變紅。攤放不好的茶葉有青臭氣、顏色發黑、團塊。

瑞草魁的製作講究高温殺青,先高後低,殺青時間要求高温快速,殺青方法有透悶結合,多透少悶、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等。翻炒要求乾淨利索。炒制分為三個階段,手法分別是抓、抖、撒,抖、帶、甩和攏、帶、甩等。

理條、增香的工序其手法為攏、帶、撒、磨、滾,製出的茶品外形芽葉相連舒展,鮮葉歷經多道工序成為產品,還基本保持了在茶樹上生長的自然狀態,沖泡品啜時在杯中正立,狀若一朵朵盛開的蘭花。

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怎麼樣?

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是1994-04-25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註冊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註冊地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姚村鄉白陽崗村。

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是913418216106255506,企業法人陳照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的經營範圍是:茶葉製作,銷售。在安徽省,相近經營範圍的公司總註冊資本為1118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7家。本省範圍內,當前企業的註冊資本屬於一般。

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郎溪縣白陽崗瑞草魁茶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TAG標籤:魁茶 瑞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