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公道杯製作步驟

公道杯製作步驟

1. 準備材料,包括適量的黑豆、糯米、白糖、水。

2. 將黑豆浸泡過夜後撈出,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至豆粒爛熟,用漏勺把豆渣篩出。

3. 取一半煮熟的黑豆,加入糯米一起磨成細糯米漿,另一半黑豆放在鍋中,加入水和白糖,煮成黑豆糖水。

4. 把磨好的糯米漿倒入黑豆糖水中,不斷地攪拌,煮至粘稠時即可裝入碗中,壓平表面。

5. 蒸制,將裝有粘糯米餈的碗,放入蒸鍋中蒸熟即可。

6. 蒸熟後取出,放涼後切成塊狀,即可食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公道杯怎麼做

公道杯做法如下:

公道杯的主要作用是滿足喝茶功效的需要,比如鐵觀音、烏龍茶泡入紫砂壺裏,每一泡茶水是需要每次從壺中濾幹倒出,這就需要一個承裝茶水的容器,而且此容器還要方便傾倒茶水。

另外象普洱茶同樣一泡茶,前面倒出的與後面倒出的茶水濃度是有明顯差別,如果有另外一個容器能夠承裝茶水就能夠把前後茶水充分混合,而公道杯就能夠起到這個作用。

此外,由於紫砂壺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在夏天喝茶時,把茶水倒入公道杯裏可以儘快降低茶水的温度。同時公道杯還具有眾人聚會喝茶時它能夠做到倒入每個人小杯中的茶水分量儘可能均衡之功能,而不怠慢在座的任何一位客人。

公道杯的使用技巧:

1、就低勿高。

“高山流水”的話,會使茶湯的香味散失,還會導致泡沫增多,影響茶湯的色與香。最重要的,是滾燙的茶湯可能會濺出茶杯,燙傷他人。

2、切記不要厚此薄彼。

前面説過,公道杯的只要作用,就是均勻茶湯的質量與數量。因此,分茶時要儘量均勻,不要厚此薄彼。否則,茶少的人可能就認為你是在輕慢他。此外,還要記住:酒滿敬人,茶滿欺客。倒茶,七分滿就好。

除了均勻茶湯外,公道杯還能起到適當沉澱茶渣、降低茶湯温度等作用,提升喝茶體驗。有時候,人們還會另外搭配一個茶濾,放在公道杯上,這樣出湯的同時進一步過濾茶渣,一舉多得。

公道杯的選擇技巧:

1、稱手和實用,是挑選時首要考量的因素。

2、選公道杯,一般要略大於所用的壺或蓋碗,滿足每一道茶,出湯能瀝乾水分的要求。

3、檢查出水口是否斷水利落,斷水時不易沿着杯子外壁流的為好。

九龍公道杯如何製作?

你已經把圖畫出來了,把倒U型管,放入杯中即可,當杯中的水超過U型管的最高點,由於虹吸管的原理,水就會從U型管開始流出,直到杯中的水流完為止。杯子的下面應該有個洞,U型管的出水管需要從洞中伸出來,水會流入下面的另一個杯子裏。注意出水管周邊和上面的杯子需要密封,否則會漏水的。水漏到下面的杯子後,下面的杯子和上面的龍嘴是相通的,在倒水的時候,水就會從龍嘴流出來。由於上面的杯子裏的水已經空了,全部進入下面的杯子,所以倒水的時候,不會灑出來。原理是這樣的,原物是陶瓷燒出來的,業餘製作比較麻煩,懂得原理就行了。

公道杯需不需要像開紫砂壺一樣開下杯?

紫砂公道杯當然也可以像開紫砂壺一樣開杯,讓公道杯也體現出自己獨有的味道...

附開壺埱步驟(公道杯參考)

新的紫砂壺沒有經過開壺後,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滋養,紫砂壺表面就會形成一層温潤如玉的光澤,這時的紫砂壺才會體現出自己獨有的味道。

第一步、首先要用白水煮至少1個小時。具體方法是將壺蓋與壺身分開,放入涼水鍋中,將鍋置於爐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1小時後關火。這一步可以熱脹冷縮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這一步叫做‘熱身’。

第二步、將白水煮過的壺和蓋與一塊老豆腐(白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這個步驟叫做去火氣(有的也叫降火)。目的是為了褪掉制壺時高温煅燒帶來的火氣。

第三步、將上面的壺和蓋與一段嫩甘蔗頭,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這一步的目的是以甘蔗的天然糖分,來前所未有的滋潤茶壺。所以這一步又叫‘滋潤’。

第四步、將上面的壺與茶葉(最好是自己最飲用,或者自己最喜歡的茶品)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經過這樣處理過好的茶壺便不再是“了無生氣”的死物,脱胎換骨後,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能夠令茶人齒頰留香。所以這一步就起命叫‘重生’。

用吸管和紙杯製作公道杯

插好吸管後將水杯倒置,向杯子裏注水,由於外界大氣壓的作用,水面上升到A處時,水從吸管順着箭頭方向流出.

故答案為:A.

這樣的茶具的步驟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功夫茶茶具(7張)

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温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温。“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 茶漏(鬥):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幹香。

⑤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⑤茶刀:取、倒茶葉。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③ 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滌潔器

①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幹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淨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温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温。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茶道步驟,最好有圖解

工具:茶壺、隨手泡、茶盤、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聞香杯)、茶針、茶勺、茶夾\x0d\x0a\x0d\x0a茶壺(紫砂壺),是泡茶的咯;隨手泡,是煮水的;茶盤,是沏茶時用來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來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盤下面用來放洗杯的廢水;茶洗,是一個大碗,用來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從茶壺倒入公道杯,之後才倒入品茗杯的。聞香杯,是用來暖手和聞茶香的;茶針,用來通壺嘴;茶勺,是用來裝茶葉的;茶夾,就是用來夾住茶杯,進行洗茶杯等工作。\x0d\x0a\x0d\x0a步驟:温壺,燙杯,裝茶,高衝,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x0d\x0a\x0d\x0a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温。\x0d\x0a\x0d\x0a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x0d\x0a\x0d\x0a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x0d\x0a\x0d\x0a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x0d\x0a\x0d\x0a第一壺茶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x0d\x0a\x0d\x0a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x0d\x0a\x0d\x0a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玉液回壺”——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x0d\x0a\x0d\x0a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x0d\x0a\x0d\x0a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x0d\x0a\x0d\x0a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x0d\x0a\x0d\x0a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x0d\x0a\x0d\x0a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茶道茶藝的幾大步驟是什麼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藝茶道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茶藝茶道的步驟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準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潔具,用紫砂壺裏的水燙洗品茗杯,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温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中。

  14、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温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淋在紫砂壺表,養壺作用的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温度。

  17、遊山玩水:將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抹去壺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勻。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杯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麪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通過介紹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可讓客人自己添茶續水,體會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茶道的步驟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温。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佛道茶藝的步驟

  (一)蓮步入場

  在平和優雅的佛樂聲中,住持師和大師兄、二師兄、兩位沙彌尼身着佛裝,穿海青,披幔衣,輕移蓮步,進入禪房。眾尼拐彎走的是直角,佛家認為無方不圓,要修到功德,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禮。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二)焚香頂禮

  進入禪房後按次序站於拜墊前,住持師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後,將香在燈上點燃,二指夾香,雙手頂禮,心中默唸:弟子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頭點繞小圈,焚香行禮。小圈代表十 方法 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間,三世是佛教中的時間,佛、法、僧是佛教“三寶”,焚香頂禮,表達虔誠之意。

  (三)禮佛三拜

  焚香之後再拜佛,這是標準的佛教拜佛儀式。兩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彎腰,右手按於拜墊代表佛,左手按於拜墊左上方代表法,右手從移至右上方與左手並齊,兩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蓮花掌,五體投地,心中想着為眾生接福接壽,左手接福,右手接壽。收掌虛握,手心向下,心想將福壽施於眾生。古時的五福為長命、富貴、健康、道德、和平。禮佛三拜,為眾生祈求福壽雙全,與中國茶德的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相處、敬愛為人一脈相承,意藴相通。

  (四)普施甘露

  住持師到供桌前,合十行禮,取淨杯上一柱香點燃,擺放於供桌。右手持淨杯繞香三匝,左手仰豎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於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於杯上,豎二指靠杯邊,走到拜墊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寫佛字,在左手腕處寫佛字,並用柳枝蘸水點灑。然後長跪拜墊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點灑甘露。再繞四周向四方普灑甘露。佛教教義含普施甘露,普渡眾生。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悟之佛,而迷與悟,惑與覺,只在吾人方寸之間。而茶也古稱甘露,先苦後甘,其滋味在於自我品嚐,而難以明示。可見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五)打坐禪定

  禮佛三拜後,住持師、大師兄、二師兄便要打坐參禪入定。禪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禪是靜慮之意,定是指心專注一境而不散亂。坐禪要半跏趺而坐,頭背正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且“過午不食”。茶葉性淡,醒腦提神,利於佛教修練禪定。所以佛家把茶葉稱為“神物”,歷來倡導 飲茶 ,達到止息雜慮,安靜沉思,靜心自悟。

  (六)抽衣淨手

  在住持師、大師兄、二師兄禪定之時,沙彌尼即做泡茶的準備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於操作。按照佛教的習俗,將衣服整齊有序地摺疊起來,放於墊上,默唸“阿彌陀佛”,虔誠認真。然後淨手,不僅為了衞生,也是一種禮貌。

  (七)燙杯泡茶

  兩沙彌尼擺放好茶几。二師兄為主泡,兩沙彌將茶具放在二師兄茶几上,然後生火燒水。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聖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稱。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來傳統的粘土火爐和無煙硬木木炭,有“聖火煮聖水”之説。壺是山西傳統的泥沙壺,保留着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鮮作用。

  二師兄温壺燙杯,注入茶海,靜心分茶,將茶三次分撥,置於壺內,默唸“阿彌陀佛”。接着以“銀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壺,然後以“菩薩點化”和“普渡眾生”的妙法沖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八)敬茶獻茶

  敬茶的順序是先敬佛、再敬師,然後獻賓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師、師兄。佛教講究功德,主張清心寡慾,明心見性,品茶悟道。敬師之後,沙彌尼將茶奉獻給各位來賓,賓客接茶時,端坐平視,雙手合十,行合十禮,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舉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嚐。心靜平和慢慢細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領略情趣。佛茶品茶講究寧靜清逸的情趣,不僅僅是感觀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樹。

  (九)收杯接碗

  要細心品茶之後,沙彌尼按順序收杯。陸羽在《茶經》中説:飲茶者,應是“精行儉德之人”,佛教也規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養和生活的簡樸,貫穿在茶 文化 和佛教文化之中。

  (十)問訊退場

  在欣賞享受完禮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後,住持師和眾沙彌尼要向佛問訊、向賓客問訊,然後按順序退場。希望禮佛茶以獨特的魅力,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和無窮的回味。

泡茶的正確操作步驟是什麼?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衝淋茶杯,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葉沖泡後温度相對穩定,不使温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工具/原料:茶具、開水、茶葉,泡茶的正確操作步驟如下:

1、清理茶具,也就是用熱水衝淋茶具,之後就把茶具瀝乾。清理茶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葉沖泡後温度相對穩定,不使温度過快下降。

2、放入茶葉 一定要根據茶具的大小來放置茶葉,不然量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整個茶葉香氣的品質。當然,放入茶葉後可以觀察一下茶葉的變化,會發現茶葉在慢慢地舒張開來。

3、泡茶,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説法,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4、倒茶,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注意事項:

1、孕婦不要喝。

2、水比較燙,要小心,不要被燙傷了。

公道杯是用來做什麼

問題一:功夫茶裏面的公道杯是做什麼的 評茶用具:1評茶盤膠合板制白色方形木盤,長寬各23釐米,盤的一角有一缺口。2評茶杯高6.6釐米外徑6.5釐米,容量150毫升,具蓋蓋上有一小孔,與杯柄相對的杯口上有一呈鋸齒形的小缺口。3評茶碗,高5.5釐米,上口外徑9.5釐米,內徑9.2釐米,容量150毫升。4葉底盤,黑色方形小木盤,長寬各9.5釐米,高1.5釐米。5網匙,鋼絲網制,圓底形。6吐茶桶,鐵皮製,高80釐米,上口直徑35釐米,中腰直徑20釐米,7其他用具,小天平,計時鐘,茶匙,開水壺,電爐。( 河南毛尖)

問題二:茶具中的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過濾用的,泡茶要是用蓋碗多少會有一點茶葉渣,所以用這個過濾下將茶水過濾道公道杯,然後再分茶給客人喝

問題三:別人送了一套茶具,但不知道這個是幹嘛用的怎麼用,求大神解答 承託茶漏的拖兒。用茶壺往公道杯(就是大點的有個坡口嘴的杯子。用處是裝一滿杯再往每個人的水杯裏轉倒)裏面倒水時,需要用到茶漏來過濾偶爾出現的茶葉末。等倒完後,茶漏拿起來,就放在你照片上的這個東西上面。這個東西上下有孔,茶漏殘餘的水可以流到茶海里面,不至於積水。

問題四:誰知道這套茶具每一個物件都是幹什麼用的? 左上角,黑色的大碗(茶洗)顧名思義,用來放茶杯,洗茶杯的,。

茶盤右上角(六君子),裏面有茶針, 茶刀, 茶夾,茶鏟。

黑色的茶具(蓋碗),公道杯,茶杯(比較高的應該是做主人杯吧),茶壺

不鏽鋼的是茶漏。

紅色的2個人偶,金色的蟾蜍,是茶寵(放着好看的,擺件),蟾蜍遇到高温熱水會變色。

這個茶盤配了排水管跟排水球, 但是好像沒有, 有排水口嗎??

這套價格應該是140左右。

問題五:茶具裏的小茶壺幹什麼用 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你説的那個多出來的小茶壺是公道杯,就是用來給客人分茶用的,如圖,是左下角那個器皿麼

問題六:剛接觸茶藝,入門了一套茶具。不知道這個是幹嘛用的。誰教教我。 這是一套蓋碗泡法

顧名思義

就是用蓋碗來沖泡茶葉的

6個茶杯也叫品茗杯

喝茶用的

蓋碗 泡茶用的

公道杯 用來均勻茶湯

茶濾 用來過濾茶渣 能使茶湯濃淡均勻

問題七:茶海,茶道,茶籠各是做什麼用的 茶道是總稱的,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海,又名公道杯,是泡功夫茶的時候,用來分茶用,茶湯先倒到茶海,比較均勻,不會前面到出來的比後面倒出來的淡,比較公道,所以又稱公道杯。有的地方也把茶盤稱為茶海的,茶寵既是茶人的寵物也。用茶水滋養的寵物,多為紫砂或澄泥燒製的陶質工藝品,也有一些瓷器或木質小玩藝。

問題八:茶具中如圖這個東西叫什麼 這叫公道杯,用來分茶的,

問題九:茶具套裝上的小鍋幹嘛用的 功夫茶具中各種茶具的用途

1茶漏用於置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2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3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4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5茶挾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着茶杯洗杯,防燙又衞生。

6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7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8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9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10茶船是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裏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温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11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專家教你茶具套裝使用方法

12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衞生,故皆使用茶匙。

13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問題十:功夫茶具裏多出一個小茶壺是幹嘛用的 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你説的那個多出來的小茶壺是公道杯,就是用來給客人分茶用的,如圖,是左下角那個器皿麼

你可知道九龍公道杯,你瞭解它的特點嗎?可以講講嗎?

酒杯是生活中一種非常常見的杯具,雖然樣式各有不同,但並未有什麼稀奇的地方。不過有一種杯子卻不一樣,比如這個杯子中間比普通的酒杯多了一個圓柱,當你往酒杯裏倒酒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好像這個圓柱只是用來裝飾的。但是當酒杯裏的酒超過了這個圓柱,杯子裏的酒就會瞬間從杯底流出來,一直到所有的酒都流光了才會停止

這種杯子在國內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九龍公道碑。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御窯裏的工匠製造出了一種九龍碑進貢給朱元璋,這讓朱元璋非常的高興,邀請了很多的王公大臣使用了這種杯子喝酒。對於一些喜歡的大臣,他給他們倒了滿滿的一杯美酒,而一些不討他喜歡的則只給他們倒了半杯酒。結果得到滿杯美酒的大臣還沒來得及喝,御酒就已經從杯底流光,那些只有半杯御酒的大臣卻一滴不漏,這讓朱元璋非常的納悶,詢問了原因後才明白這種杯子的特性,於是就把這種杯子命名為九龍空道杯。那公道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利用了什麼原理?

這個杯子內部的構造,圓柱的內部很像一個彎曲的吸管,吸管較短的一端連接着杯子裏圓柱的底部暗口,而長的一端則在杯子的底部倒酒的時候,氣管裏的空間也會有酒進入,並且裏面的酒和外面保持同樣的高度。但是當杯子裏的酒超過了圓柱,就破壞了這種壓強的平衡。所以一旦酒的水平面超過了吸管的最高點,因為壓強的原因,外面的大氣壓會推動液體經過吸管的u形彎道從杯底流出,產生虹吸效應。現在的抽水馬桶系統也是利用了這種原理。不過當你先在杯子裏倒入一些高密度的液體,比如水銀,然後再倒入酒或者清水,在這種情況下,哪怕酒的液平面超過了圓柱也不會流出。這是因為大氣壓推動水產生的力量不足以推動密度更高的液體從吸管中流出。而這種杯子製作起來非常的簡單,一根u型吸管,一個一次性水杯,在水杯的底部鑽一個孔,將吸管插進去,然後將杯底的洞口密封。當你往杯子裏倒水的時候,一旦水面超過了吸管杯子裏的水。水就會全部流出,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公道杯。

TAG標籤: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