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端午節插什麼

端午節插什麼

1.青蒿是一種香氣濃郁的草藥,其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和古旋樟腦。青蒿素是一種能夠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的藥物,尤其適合農曆五月份的氣候。青蒿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因此在端午節插青蒿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端午節插艾蒿和什麼

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擴展資料:

習俗原因: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扎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真正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户,皆以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端午節插門上的是什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草?

端午節左右,很多人的家門口上都會插上一種蒿子,不理解的人會覺得看上去非常的奇怪。那麼,端午節插門上的是什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草?

端午節插門上的是什麼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插門上的物品

艾葉: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性温,味辛、苦,根莖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中主要成分為細辛醚、細辛醛等,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青蒿:青蒿有香氣,所含的揮發油佔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腦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熱解毒,還能抑制病菌生長,就農曆五月份的氣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藥。

佩蘭:為芳香化濕類中藥,其味辛, 性平,具有解暑化濕、闢穢和中之功效。

端午“插艾草”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於是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揹着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陸河人為客家人,多為中原遷移到陸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黃巢”“插艾草”的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柳條

端午節是插艾葉,清明節插柳。

插柳是一種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瞭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即艾草)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

擴展資料

艾葉的作用:

正確使用艾葉,能有效地緩解和治癒我們身體的病症,而過量的使用艾葉,卻會使身體出現虧虛,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還會出現眼睛乾澀、人乏力,以及情緒低落,重者會出現咳喘。所以,任何東西都是好的,只要使用的恰到好處,才能促進我們身體的健康。

防風能祛風解表;艾葉具有祛濕、疏風止癢、祛濕疹的作用;花椒可殺菌止癢;雄黃向來以解毒殺蟲著稱。以上諸藥配伍在一起,緩解和治療皮膚瘙癢的效果非常不錯。需要提醒的是,皮膚瘙癢症較為頑固,該方使用一段時間後,即使效果不錯,愈後也要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以免復發。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防風艾葉止瘙癢(學一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巧用艾葉水泡腳去濕去虛火 艾葉雖好但不能每天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插柳

TAG標籤: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