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隸書的鋒怎麼寫

1. 隸書的起筆和收筆該怎麼寫,怎麼才能既拙又秀

隸書的起筆和收筆要遵循蠶頭雁尾,筆必三折的原則,才能寫得方勁古拙,既拙又秀。

隸書的鋒怎麼寫

寫波橫時先用力向左藏鋒逆入,然後轉筆往右,形狀如蠶蟲之頭,隨即將筆稍為提起,使筆毫平鋪向右運行,這是平出;最後寫挑腳時,筆鋒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好似大雁之尾,一般為露鋒收筆,亦有尚未露鋒即緩緩收住的處理。

寫挑腳時還要注意,應釆用提引的寫法,這樣,筆勢就舒展自然;不要扭甩出去,扭甩則搖擺、輕浮,有做作感。 筆必三折是説寫隸書筆畫要注意落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亦稱三折法,不要橫掃直抹一滑而過。

藏鋒逆入、迸入平出是隸書用筆的基本方法,而各種筆畫收筆時則有不同寫法,有的用露鋒,有的用回鋒,有的用停駐。

雁不雙飛,蠶無二色 這是説的是在隸書的一字之內,筆畫的挑腳不要重複。

假如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只能把一筆寫成波橫,其餘寫成平橫,這就叫做雁不雙飛,如果把橫畫多的字每筆都成波橫,不止是雙飛,而是一路飄飛了,這樣既破壞了字的重心,又損傷了字的結體特點,初學者尤其要注意克服這個容易出現的弊病。

與雁不雙飛類似的還有一種稱為字無二捺的處理,既凡屬隸書的捺筆,一般在字中不要重複出現,捺和波橫也應同時在一字使用。

但在很多碑帖中,雙飛、二捺會偶有出現,如果必須雙飛時,兩筆寫法不要粗細雷同,要注意長短、肥瘦、輕重、大小的變化。

2. 毛筆隸書的橫畫怎麼寫

上千年來的隸書字體已經定型了。

它對於《點》的處理很自由。

《鳳不雙飛》——就是一個字有幾個橫筆,它的末端僅僅只能有一個橫筆出鋒,其它的就只可以藏鋒。例如寫《三》字。僅僅是最後一筆可以露鋒。

(如今許許多多媒體上有兩種隸書字體。一種是普通的隸書,另一種是漢隸字體)。

給你截圖看看?

華南神廟碑的三,比較不錯的。

3. 隸書的字怎麼認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一)隸書的結構特點: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二)點畫寫法:

1、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2、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3、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4、隸書豎的寫法於篆書相同。

5、隸書的橫有短橫和長橫兩種,短橫起筆逆入平出,橫末護尾,略似篆書。長橫起筆藏鋒向上逆入,繼之用方筆折下轉向右,使之成蠶頭的起筆,繼而向右行筆,筆稍澀,不可浮滑,至橫的三分之二處,按筆帶出一向下的波凹,繼之提筆稍向上翹出鋒,形成雁尾。這一運筆又稱為波磔。

捺與長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筆勢向右下,較橫更舒展。

撇的寫法,與寫左下挑相同,起筆後用過筆向左下行筆,行中略增曲勢,至全畫三分之二以下處用力頓筆,到畫的末端捻筆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筆收鋒於線中。鈎的寫法有幾種,這裏只介紹常用的長鈎的寫法,出鋒後不提而是用過筆向下行筆,行至豎下端再依次蹲筆、挫筆、頓筆向左畫近似水平的圓弧,至弧末提筆出鋒。

另外,隸書的書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如一字中有數橫相迭時,一般是最末一橫寫成帶蠶頭雁尾其餘都是短橫。如一字中既有長橫又有長捺,一般是長捺用蠶頭燕尾,長橫不用,如“大”的寫法就是。如橫在別的筆畫包圍之中,橫的寫法也不用蠶頭燕尾。就是説,蠶頭燕尾在一個字中只能出現一次,否則就會影響字的美觀,所以前人説“蠶無二色,燕不雙飛”。

4. 我怎樣寫隸書

我是在學習柳體楷書的基礎上學習隸書的,又在學習隸書的過程中兼學行、草、篆等書體。

我學習書法是各種書體穿插交替進行的。學了就要用,在用中檢驗自己所學書體的優劣。

通過多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在我所寫的各種書體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隸書。加之我在各種報刊發表的、各級書展參展的以及出版的書法作品中,所佔比數最大的也是隸書。

所以我也就漸漸地以寫隸書為主了。近年來,不少書友以及我的學生,不只一次的建議我,將三十多年來從事隸書學習和創作的經驗寫一寫。

我總感到沒有什麼好寫的。我學隸書既無家傳又無專學師承。

一次隅爾的機會,在一箇舊書攤上購得一本《西嶽華山廟碑》,真是如獲至寶,一直臨習了近二十年。手下沒有書法理論書籍作指導,在漫長的歲月裏苦心摸索,不知走了多少彎路。

後來隨着生活環境的改善,書法資料的增多,我所摸索出的隸書技法才逐一得到驗證。有的是和前人暗合了,有的至今也還不合。

不合者,第一可能是謬誤,第二也算是我的“創造”吧。一、我寫隸書的筆法1、點法隸書的點因在字中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形態各異。

有斜點、捺點、橫挑點或是以短橫、短豎代替的點等。其中除了後兩種分別與短橫、短豎的寫法相同外,其餘的點法乃大同小異。

注意掌握好大、小、粗、細、長、短和起筆與收筆的方向和部位就是了。方法是:逆鋒起筆,轉筆重按過筆,收筆時,不接筆用回鋒,如本帖中“泛”“赤”等字;按筆用出鋒,如本帖中“美”“乎”等字(以下均以本帖中的字為例,不贅述)。

2、橫法橫畫有平畫、波畫兩種。平畫的寫法是:逆鋒向左起筆,絞鋒向右過筆,過筆中加有提按或順筆,令其有粗細變化,避免浮滑。

收筆迅猛空回,末端或方或圓、或禿或尖自然天成。平畫接筆時,起筆收筆一要深入相接筆畫的內部,不得露出痕跡。

我寫短橫與豎畫穿插處,習慣作漸按漸提,使其呈魚肚狀,如“掉”“扣”等字。但兩個以上的短橫並排與豎畫穿插,則不採用此法,如“惟”“更”等字,平畫大都是平直的,但為了適應個別字造型需要,也有中段稍曲者,如:“立”“山”等字。

波畫的寫法是:逆鋒向左下方輕按,絞爭鋒向右上方蹲鋒,使呈“蠶頭”狀,然後中鋒向右運筆,(以下凡不説明用側鋒者均用中鋒行筆)至捺腳處要稍停駐,有時還趁機輕提以調正一下筆鋒,趁勢下按,使筆毛儘量鋪開。斜後隨即反正,順勢向右上方行筆,邊行邊提至末端筆管微微右旋,使呈雁尾狀稍停空回收筆。

這一筆左邊像“蠶頭”,右邊似“雁尾”,故稱“蠶頭雁尾”是隸書的突出特徵。又是一個字的主筆。

應注意的是,波畫不得在一個字中重複,但也不是絕對的。如個別字需要出現兩個波畫,定要分出主次,如“舞”字等。

所以有“蠶無二設、雁不雙飛”的説法。3、豎法豎畫的寫法,有的説與橫畫相同者,有説與橫畫相似者,即把橫畫豎起來就是豎畫。

説相似者欠妥,説相同者錯誤。隸書的平畫和波畫均屬橫畫,試將兩種橫畫都豎起來,同豎畫比較一下,就不言而喻了。

我寫隸書的豎畫是視其長、短、斜、正和部位等分別使用筆法。諸如:木字旁中的一長豎,逆鋒向上起筆,頓筆絞鋒下行,至將近短橫時漸行漸按,至穿插處重按輕提,使呈魚肚狀,與短橫配合,四角皆呈圓形。

此畫上重下輕,空回收筆,狀如一人昂首直立。惟字的一長豎,雖與木字旁的一長豎位置相同,為了和左右兩個豎折相配合,出現三個彎,形似“游魚三折腰”。

“坐”字一豎上輕下重,“共”字兩豎左**斜等等,可在臨習中細心體察。4、撇法撇畫常與右邊的捺畫相對左右伸展,形成隸書的特有風格。

是學習隸書難度最大的一筆。撇畫也有長短斜平之分,但寫法基本相同。

僅舉長斜撇一例,餘可類推。向右上方逆入起筆,轉鋒頓筆向左下方運行,整個撇筆都用逆鋒澀進,上段比下段稍快。

行筆至三分之二以下。即邊行邊頓。

至將盡處再重頓後,外旋管向左上方漸提,隱隱出鋒收筆。5、捺法捺畫有斜捺,如“天”“人”等字;平捺如“遺”“之”等字;直捺如“武”“哉”等字;曲捺如“風”“飛”等字。

筆法大同小異,僅以斜捺為例。逆鋒向左上方起筆,轉鋒向右下方運筆,邊行邊作提按顫筆步步加重,上快下遲至捺腳處筆法與波畫同,不重述。

6、挑法挑畫與橫畫中的波畫起筆處略同而“蠶頭”較小,如“挾”字。挑畫與豎畫相連者筆法是:豎畫行筆至盡處不提筆,即逆鋒向左下方輕按,轉鋒重按向右上方挑起,末端把筆鋒留住。

折鋒收筆如:“長”“既”等字。7、折法折畫有橫折豎折,如“明”字。

以橫折為例,橫畫至盡處稍向右上方一頓,提筆絞轉筆鋒向下行筆,或將筆鋒離紙,重起筆下行均可。運行中筆鋒微微左右搖擺,從微曲中求垂直,折鋒收筆。

如“問”“洞”等字。如轉折後向左下方或右下方行筆,則筆鋒略偏於左,如“白”“為”等字。

8、鈎法隸書中有長鈎短鈎,長鈎多在左邊無他畫的字用之,如“乎”“子”等字。短鈎多在左旁有他畫的字用之,如“荊”“詩”等字。

因長鈎的筆法與撇法同,故以短鈎為例,豎畫至盡處稍提,隨蹲鋒內旋管換向,朝左下方澀進,縮鋒收筆。二、我寫隸書的結構 結構、結。

5. 道田隸書怎麼寫

道田隸書書寫技法是:

1、平畫:隸書的平畫與篆書的橫畫稍有不同,它除了藏頭護尾逆入平出以外,還有"蠶頭雁尾"的波發之筆(亦稱橫捺)。其書寫要領是:

①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之勢。

②順勢右行。

③儘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勢。

2、直畫:直畫與篆書寫法基本相同。然篆書多圓勢,而隸書方圓並用。

3、挑畫:就是折筆。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筆處,一為出鋒,二為回鋒。出鋒稍短之挑,即為豎鈎。此二法為:

①出鋒。

第一,起筆回鋒成反扭之勢。

第二,順勢而下。

第三,盡力鋪毫左行而推筆。

第四,將鋒拎中,反扭上挑出鋒,提空收筆。

②回鋒。

此種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鋒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筆改為回鋒收筆即可。

4、捺畫:捺與平畫的波,寫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①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反扭之勢。

②順勢下行。

③儘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

6. 隸書字體怎麼寫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

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擴展資料:

一、創作要點

1、要取法漢碑和秦漢竹木簡。所謂取法,就是認真刻苦地解讀、體會,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當代人的作品,看當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點和不足。

2、恰當把握主體的創作狀態。“書寫性”其實就是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行筆重複,會形成慣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趨生。

3、正確對待風格問題。風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論。風格面貌不強,不必耿耿於懷;已經形成風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二、結構特點

1、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2、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3、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隸書

7. 學的隸書怎麼寫

學的隸書如下圖:

TAG標籤:隸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