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怎麼地寫文

1. 怎樣寫文章

俗話説“文無定法”,一篇文章主題、結構、材料、語言等諸多方面質量的高低,與人的寫作水平密切相關,寫好文章對於大部分人來説並非易事,怎樣寫好文章呢?至今無人能提供使人一步登天的捷徑,它需要個人平時加強訓練,不斷總結、領會。

怎麼地寫文

愚以為,寫好一篇文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興趣,提高自身修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做一件事,如果沒有興趣,就很難做好。對寫文章畏首畏尾,或漫不經心,馬馬虎虎,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有了興趣,你就能熱情投入,開動腦筋,挖掘潛能,發揮想象,促使自己努力把文章寫好。因此,平時就應當把寫文章當作一種樂事,積極主動去面對,而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負擔。

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觀、價值觀境界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一篇文章格調的高低、質量的優劣。一個心胸狹隘、自私自利,或兇橫霸道的人,其寫出的文章只能是格調低下、沒有眼光的作品,只有思想達到高深境界的人才會寫出健康向上、感人肺腑的文章來。

而一篇死氣沉沉或譁眾取寵不務實的文章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培養自身修養,樹立高尚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自身職業道德,這一點,對人們寫好文章是很關鍵的。

二、多讀作品,常梳理。 文章寫得好壞與人的知識多寡、閲厲深淺有關。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裏的“會吟”、“有神”、“逸於”是建立在“熟讀”、“破萬卷”、“勞於”的基礎上的。

因此,平時要多讀書、讀好書,只有博覽羣書,廣泛涉獵,堅持不懈,方能旁徵博引,得心應手。當然,書讀多了,有了材料,並不是任何材料都有用,這就要求平時經常疏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歸類。

使用材料時,要好中選優,選取準確、典型、有價值的材料,這樣才能使文章説服力強,血肉豐滿。 三、掌握文章的體式規範和寫作的基本要求。

寫作是一門科學,它有自己的理論、規律和豐富的知識,從採集、構思到表現、修改,每個環節都有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從文章構成要素來講,主題、材料、結構、表達、語言等,都有規律可循;從文體來講,有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應用文等,每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要求,尤其必須正確體現體式規範。平時應認真掌握這些基礎理論知識,要常翻閲複習,摸索總結,熟練駕馭它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能首先給文章定下一個正確框架或模式,通過創造性的思維,對所寫的內容進行分析,選用最佳的方式,準確地通過語言文字予以表達。

四、勤練苦練。 寫文章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練筆。

清人唐彪有一段論述:“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讀書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相去甚遠也。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這説明寫文章要“內”、“外”結合,要借鑑別人做法,藉人之功,更要不怕艱苦,勤練“內”功。

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談到寫作時,都強調“做”,但許多人都害怕這個“做”,有的人寫文章剛開始興致很高,但一遇到困難就動搖信心了;有的人則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寫作本身是一種創造,是一種突破,一個懶惰的人,是不會有創造有突破的。

魯迅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其中強調了一個“量”字,同樣的道理,一件東西,一句話,本來它是平常的,你要把它寫成一篇文章,就必須花費勞動,挖掘潛能,發揮才幹,努力去寫。

也許,你能完成的是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甚至不止一篇。 五、留心生活,想象生活。

生活無處不文章。我們要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從平凡中發現奇特。

有時候,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就可以激發我們的靈感,如果我們能夠發揮想象,也許一篇文章的模式很快就出現了,比如那麼一潭人們熟視無睹的臭水溝,聞一多先生卻能發現新意,寫出富有象徵意義的好詩來。讓我們看看他《死水》一文中的句子: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這些句子十分優美生動,想象豐富獨特,不留心觀察、想象生活,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主題歌歌詞寫道:生活是一根繩,生活是一團麻,生活是一條路,生活是一首歌…… 對生活的這種比喻,是深入體驗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必然結果。

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優美的想象,引人入勝的意境,正是作者對生活充滿激情形成的一種創造,至今,這首詩依然充滿着生命力。如果不留心生活,想象生活,就會寫不出文章來,寫出文章也只是矯揉造作、枯燥無味。

六、重視錘鍊語言。 高爾基説: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

詞句運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文章質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錘鍊語言是寫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驟。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中的“綠”字,初稿為“到”字,後來改為“過”字,又改為“入”、“滿”等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

這一“綠”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早春的景色,而且用得很有氣勢,所以能流傳千古。大家熟知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君不見。

2. 怎麼寫論文

一、論文及其分類 今天是面對着即將畢業的學生,具體來説就是即將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進行的講座。

主要是來 講一下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因為每個本科生臨近畢業之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撰寫畢業論文。

那麼我們 就花一定的時間先講一下相關的一些理論概念,讓大家對畢業論文以及與它相關的一些理論概念有一些 清醒的認識。然後從寫作的角度來探討一下該怎麼撰寫畢業論文。

我也會結合一些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 的經驗和教訓,也就是一些例文來講解。 下面,我們講第一個問題就是畢業論文的概念。

高等院校根據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開設了各 種基礎課和專業課,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同時也注意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訓 練。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之外,還要接受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的訓練,為將來更好的深造、更好的研究打下好的基礎。

現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 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有這樣的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 經審核准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包括畢業設計和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實已經比較 好地掌握了本門課程的基礎理論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且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負擔專門技術工作 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這裏有幾個重點:一是我們要把基礎課程完成,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最 後的一個大作業就是完成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考察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個綜合性的作業。 基礎課程和畢業論文都完成的話,教育部就可以授予學士學位。

其中還有一個要求,大家注意一下,就 是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負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後面我們講到學位論文的時候可以再給大家 做一個比較。

那麼在講畢業論文概念之前,先了解一下學術論文的概念。因為畢業論文屬於學術論文的範疇。

那麼什麼是學術論文呢?學術論文就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它既是 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它包括學年論文、畢 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等,總稱為學術論文。 1 、學年論文 我們先來講一下學年論文。

學年論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學生每學年完成的一篇學術論文,這是 一種初級形態的學術論文。其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對一學年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科學研究。

每學年 寫一篇,逐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將來寫畢業論文打基礎。撰寫學年論文要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

在我們學校,各個專業執行的情況不同。這個是學位條例規定要這麼做的,教育部規定先要寫學年論文, 逐步逐步積累經驗以後,在畢業的時候撰寫畢業論文就不會成為一件太難的事了。

但是有很多學校沒有 把學年論文當作是一個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一個途徑或者是工具。那麼,臨近畢業的時候,學生還不知 道畢業論文該怎麼寫。

當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特別是重點院校是很注重學年論文的撰寫的, 因為只有訓練學年論文的寫作才能順理成章的過渡到畢業論文的寫作。每一門課的授課到最後的考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實際上就是在訓練一學期或一學年論文的寫作。

因為任課老師都是從自己的課程的角 度出發給大家考一點知識題,再考一個論述題。那麼對於論述題,應該説有經驗的老師是可以很好的利 用論述題來訓練學生寫論文的。

有一部分學校這樣做了,但還有部分學校沒有將其提到日程上來。還是 由各個老師具體要求,讓學生當一次作業來做的,沒有強調學術性。

北京師範大學的原來的中文系,現 在的文學院要求學生從大學二年級開始訓練寫學年論文,在“五四”或者“七一”、“一二九”等特殊 的日子進行論文競賽,對學生進行論文寫作訓練。那麼在每學年,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有責任去訓練學生 撰寫學年論文,為將來畢業論文打基礎。

那麼這是一個概念和相關的狀況。 2 、畢業論文 下面要講的是畢業論文。

什麼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就是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獨立完成的一篇 總結性的學術論文。這裏有這樣幾點需要大家注意:一是應屆畢業生;二是獨立完成,當然是在老師的 指導下;三是總結性的,所謂總結性的就是説,將來在選題的時候,比如中文系,你可能會選語言方面 的,也可能會選文學方面的。

語言方面,你可能更喜歡古代漢語,或者更喜歡現代漢語,或者更喜歡應 用語言學。文學方面,你可能喜歡古典文學,或者喜歡現代文學,或者是當代文學、外國文學。

外國文 學,你可能喜歡東歐的或者西歐的,或者喜歡日本的等。總起來説專業分的比較強。

為什麼説是總結性 的呢?儘管你選擇的選題可能是你所學的四年來最感興趣的的題目,但要真正寫出一篇象樣的、合格的 畢業論文,需要調動各種基礎知識。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畢業論文來檢查一下你四年或三年半學習的基礎 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都處在一個什麼水平上。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畢業論文具有總結性。 那麼説它是論文,就意味着它不同於平時的讀後感之類,自己有什麼感性的認識記下來。

3. 怎麼寫作文

説明:以下技巧是考慮到我國的應試教育方式,所以,僅把考試能用到的方法寫出來,其他題材寫作技巧還很多,個人觀點不用考慮,以免浪費時間、精力了。

一,如何寫作文? 首先能夠清楚地表達思想、表達情感,然後把最好的文字表現在你這篇作文中,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夠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説新穎的表達形式,可以適當使用。不能一味地去獵奇。

章寫的時候,應該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的觀點。提倡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東西。”

只有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寫出來才有真情實感。因為有這樣的真情實感,寫出來以後才是一個經過思考、經過經歷得來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才是生活當中很有價值的東西,寫出來也才會贏得讀者。

二,各種作文寫作技巧: A,記敍文----四段式加強描述法 一、「擇要深入」:仔細描寫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與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細的描寫幾樣就好。例如説別人胖,就別提他頭髮很長這些不相關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聞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膚所接觸到的、心所感覺到的,用「……好像什麼……」的方式,來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

」不改成「他那過人的身高,幾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長的牀都不夠大,簡直是個人形高塔。」 三、「成語俗話」:可以豐富文章。

適時的加入成語或者俗話,有畫龍點睛之效,當然切記不要太過火,整篇引用個沒完沒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語的方法無它,就是勤背成語、俗話、名人語錄、靜思語、詩詞等等。 四、「善用舉例」:説明了一大堆,不如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麼多麼會吃之後,馬上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後,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盤臭豆腐、一碗豬血湯、一杯綠豆沙、一包雞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媽媽問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點點頭説:『好好好……,我又餓了!』」 這樣一來,文章肯定生動有趣多了! B,議論文----説明型三段論 一、説明型的論説文的特徵,就是在説明題目是什麼,以「我的煩惱」為例,就是説明自己的煩惱是什麼。

二、説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題、説明、總結期望。 三、首段為解題,就是把題目概括性解釋、舉出例證、四方聯想一下。

以此題為例,就要説明一下什麼是「煩惱」、不同的人有什麼不同的煩惱、有了煩惱會有什麼影響等等。 四、次段為説明,要根據自己的想法、看法、經驗、解決方法來深入説明,可以根據個人所見,分成幾個項目來條列説明。

以此題目為例,不妨細分幾個小段來細説,細説之後,別忘了加入解決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我最大的煩惱就是彈鋼琴了,每次練習的時候……,我想為了克服這個「音障」,我想只好……。(第一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其次是算數學的應用題,對我來説……。

老師建議我……。(第二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最後一個不大不小的煩惱就是我的身高太矮了,已經是六年級的我,居然……。

看了幾次醫生後,我決定……。(第三項煩惱和解決策略)」 五、最後一段,説説自己的想法、感覺,以及心中的期望。

C,論説文----實踐型四段論 一、有關於孝順的論説文,是中國小孩一定充滿了又愛又恨的情緒,愛的是:這是我們中國人獨特於世界的一種社會制度,它是社會福利制度的開端,也是社會分工的最佳示範;而恨的是:這種論説文是最容易流而千篇一律,最沒有發揮的空間。但是這種很多人寫到『臭酸』的題目,卻沒有多少人可以寫得很好。

二、論説文最大的忌諱就是『言不由衷』,説一些自己都不一定認為對的話,拼拼湊湊出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而是要動頭腦思考,真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構思。 三、實踐四段論: (一)解題: 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需要我多做説明嗎?古今中外的説法如何?有些什麼成語、俗話、典故? (二)反省: 這個題目一般人的現況如何,我自己的現況如何?有什麼古今中外比較好的例子嗎? (三)策略: 這個題目要如何去實踐它?我能做得到嗎?能做些什麼? (四)期許: 這個題目我有什麼期望?有什麼感想?有什麼心底的話要説?可以引用誰的話來勉勵自己,成為座右銘繼續努力下去嗎? 四、這種四段論法的文章,結構穩定而豐富,在大段與大段的連接上,如果加點巧思,就讓人感覺侃侃而談,再加上些歷史上或典故的例子就更具可看性,但是臨門一腳是什麼呢?就是要有『真心、真話、真情感』在背後支持著。

4. 如何寫文章

可以分節出來

散文以生活情節為素材,重點你要呈現個人的心意出來。

從形式上來看,散文較其它的文學體裁更為自由活潑、靈活多樣。當然,這裏説的“隨便”、“自由”不是毫不經心、信手亂寫。自由靈活的散文寫作,是“裝着 隨便的塗鴉模樣,其實卻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散 文寫作自由、靈活這一特點,在寫作上,首先指的是表達方式靈活自如,不侷限於某一種表 達方法。因而,散文寫作可以記人、敍事、狀物、寫景、抒情、説理、吶喊、怒吼、抨擊、讚頌、幽默、諷刺、高歌、淺唱、漫談、絮語、嘻笑怒罵、妙語解頤……各式各樣、應有盡 有。其次,寫作者可以自由、靈活地選用各種體裁來寫,賦銘、速寫、遊記、書信、日記、序跋、偶感、隨筆、回憶錄、讀後感……,任人選擇,因人而異,都能寫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雜 宋代大散文家、

“形散神不散”,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 説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 勾勒描繪,時而倒敍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 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 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 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壇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儘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卻始終圍繞着“歌 頌讚美養育我們的土地和創造我們偉大民族文化歷史的勞動人民”這一主題思想。 因此,從形式上説,散文貴“散”,而在構思上、組織上,則散文忌“散”。散文寫作具 有的這一辯證統一的特點,使得它與其它文體區別開來。

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這樣。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署名, 讀者也能從風格上看出作者。如魯迅的散文深刻、精煉、峭拔,雖然他寫文章經常改換筆名, 然而“何家幹”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魯迅。郭沫若的散文氣勢浩蕩,又清麗、纏綿。 茅盾的散文與郭沫若的浩蕩相反,表現為深刻而細微。還有,老舍的散文詼諧,冰心的散文 慈愛,葉聖陶嚴謹暢達,方紀瀟灑俊逸,等等。初學寫作者一時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 但是必須向這些各有風格的散文作家學習,經過多次的實踐、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風 格。

總歸一句話,無論篇幅長短,你都是需要用心寫散文。

個人意見啦,認可,就採納吧

5. 記敍文怎麼寫

[思路分析]寫好敍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説,任何敍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敍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敍事 寫什麼?敍事指敍述各類事件,是記敍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敍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敍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複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閲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髮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説“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象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裏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侷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鬥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與人民羣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蒐集,積累。羅丹説:“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説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説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説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敍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敍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發生關係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6. 如何寫作文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説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彙庫”。

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羣。

建立“語彙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閲讀。平時要廣泛閲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説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

平時有條件的可帶着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

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説明作者思想膚淺。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

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

這就説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説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鋭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

把觀察鍛鍊成習慣,鍛鍊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裏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

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侷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説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

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

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

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

無論多麼複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説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

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箇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箇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着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

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藴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

7. 怎麼寫作文啊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麼?有人會説:“是金錢!”因為只要有了金錢,吃喝衣着不用愁。也有人會説:“是高貴的地位!”因為有了這高貴的地位,人人都會對你尊敬無比。……可我的觀點與這些人截然不同,我認為助人為樂的品質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爸爸媽媽帶着我去公園散步。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快走到公園門口時,我忽然看見一位老伯伯摔倒了,我急切地對爸爸説:“爸爸,爸爸,那邊有一位老伯伯摔倒了,我們快去扶他吧!”爸爸二話沒説,順着我手指的方向,與我一起奔過去。只見一位白領叔叔搶先一步跑到老伯伯的身邊,他扶起了老人,幫他拍去身上的塵土,關切地問道:“老大爺,您沒事吧?哪裏摔疼了?”“我……我……我這兒……我這兒疼。”老伯伯指着膝蓋説道。白領叔叔立刻把老伯伯扶到路邊的休息椅上,捲起他的右褲腳,看見老伯伯的右膝蓋又紅又腫,白領叔叔着急的説;“大爺,我送你去醫院吧!你的傷挺嚴重的。”“不用了年輕人,你忙去吧,我坐一會兒就好了。”老人搖搖頭。“那您站起來給我看看,是否好一些了?”誰知,老伯伯還沒站穩,就一屁股又坐了下去。“不行!您的傷不輕,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更嚴重的!”説着,白領叔叔攔了一輛出租車,把老伯伯扶進了車廂。

我目睹了白領叔叔所做的一切,他的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我最敬佩的一個人》

在我的童心中,深深地埋藏着許許多多我敬佩的人。有老師、有同學、警察叔叔……在他們之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工作平凡的女清潔工! 她,大概20來歲,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月牙般的眉毛,紅潤的臉上長着一張櫻桃小嘴,臉上總是掛着微笑,使人感到格外親切。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能看到她默默地清掃街道的身影。去年夏天的一件感人事蹟依然在我腦海裏閃現着。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到陽光英語中心去學習英語,走出家門沒多久,就看見一條陰溝被髒物堵塞了,路上積滿了污水,行人都捂着鼻子,從別處繞過。他們沒有一個人停下來想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都各走各的,好象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十點半鐘,我學完英語出來,看見一個人蹲在陰溝旁,不知在幹什麼。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那位清潔工阿姨正在掏陰溝的垃圾,旁邊還堆着一些廢物:爛果皮、爛蔬菜……其他人見了都躲得遠遠的,恐怕有一點污物留在衣服上。這位阿姨卻不怕髒、臭,還用嬌嫩的手把陰溝的蓋子揭開。夏天天氣熱,陰溝裏的臭氣迅速往上升。我趕快向後退了幾步,她卻全然不顧,把陰溝裏的垃圾一點一點地捧出來,堅持不懈地掏着,過了很久,陰溝總算暢通了,再看看清潔工阿姨,已經成了大花臉了。她把蓋子蓋好後,又繼續清掃大街去了。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着:清潔工啊!清潔工,你們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總是為人們創造美好的環境而不辭辛勞地工作。每當大笤帚揮過的後面,都留下了一條又一條清潔的街道。雖然你們穿着沾滿塵土的衣服,但你們同時也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你們的精神是多麼燦爛,多麼耀眼,你們是平凡的,也是最偉大的人!

8. 如何寫文章

你們都問過我如何寫文章,而我都敷衍了事了。

我是感覺,談如何寫文章,是一件挺傻的事情,有裝牛逼之嫌,挺噁心人的。同時,萬一説錯了,也惹人笑話,不怎麼好玩。

不過,今天陽光明媚,心情突然好了起來,也就嘮叨幾句。 我想,我是不知道什麼叫散文的,即便是我自己寫的,有些東西可以叫隨筆,可以叫咱問;叫一叫散文,也似乎沒有什麼錯。

把自己的文章界定為什麼體裁,很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維,是很笨拙的做法。同時,在我看來,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沒有什麼寫作套路和教材完全適用於哪些人,否則,我們所看到的,不都是一些風格雷同的文章,何其面目可憎啊! 所以,你可以選擇寫任何類型的文章。

你可以一本正經地寫,你可以嬉皮笑臉地寫;你可以絮絮叨叨地寫,你可以惜墨如金地寫;你可以寫得很華麗,你可以寫得粗糙得如同巖石;你的文章可以輕飄如柳絮,你的文章也可以沉重得駭人。文章無定式,風格更無定式,比如説,優秀的交響樂自然可以震撼人心,可一曲温婉的《茉莉花》照樣可以傳世;密不透風的降龍十八掌可以殺人,那飄忽而犀利的小李飛刀照樣可以殺人;那巨幅壁畫可以叫人喘不過氣來,而齊白石的幾是小蝦也令人神往……假如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用什麼標準去要求別人,更不會約束自己。

關鍵的是,你首先要想一想,你最喜歡創作交響樂,還是喜歡編唱小曲;你適合練習降龍十八掌,還是適合練習小李飛刀。 這就引申出另外一個道理,藝術不是因為中庸而迷人,而是因為極致而迷人。

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大師吧,他們的作品無一例外地在某個方面達到某種極致——海明威的簡約,愛倫坡的驚悚,博爾赫斯的隱晦,莎士比亞的華麗……假如極致得偏執了,那也無妨,文學史上的另類大家,大多都是偏執狂。想想吧,我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電視?那是戲劇化的東西,把平凡的生活情節戲劇化了,而戲劇化本身就是對生活的極致的處理;我們為什麼總可以在文學作品裏看到邊緣人,比如瘋子之類?因為,那些人的身上可以放大我們內心的某些慾望。

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精彩。我們所看到的,或許也經常令我們自己失望。

其實,不是這樣的。比如,你是否在某個夜晚想起一件古怪的事情?你是否在某種氛圍下產生了某種奇怪的衝動?你是否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慾望,並嚇了一跳?這才叫真實。

一個人寫文章,首先要敢於面對自己——無論自己那瞬間的思緒是崇高或者卑微,是激昂或者淡漠,是純潔或者齷齪——你想到的,首先應該是你自己。假如連自己都不敢面對,你又怎麼指望自己能真實地面對這個世界?假如你自己的文章都打動不了你自己,你又怎麼指望能打動別人? 別跟着古人學寫文章。

在中國文學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散文是不存在的,那都是那句“文以載道”給害的;也別跟着老傢伙們寫文章,瞧瞧我們中學課本里的散文吧,買一本《散文》月刊看看吧——那些中庸的口吻,那些散發着棺材氣息的文字,那些自以為持重超然的姿態,彷彿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有他們幹這些事,就足夠了;跟着他們屁股後面寫這樣字的人,也足夠多了。

咱可以不這麼寫,咱可以不介意那些傻乎乎的評論,咱首先寫咱們最想寫的。 要想寫自己想寫的,首先就得意識到一點——寫字是件快樂的事,有的人寫得愁眉苦臉,寫得表情凝重,那真滑稽。

舉個不雅的例子,在我看來,那種寫作方式更像是便祕,雖然執着,卻寫得艱澀而痛苦,別人也看得難受;而快樂地寫作,更像是腹瀉,不瀉就難受。所以説,剛一落筆的時候,別想着什麼主題、什麼立意,什麼句式轉換、什麼用詞——你一旦想了,這東西就不是你想要的東西了。

你的文章完成了,你文章的主題自然有了;你行雲流水地寫着,你最傾向地句式方式自然就產生了;你莫名其妙地打出一個詞,你就已經貼近了你最渴望的表達——正如你去買衣服,你不假思索地從一排衣服裏面拎出了一件,恩,就是這件了,沒有理由的。有意思的是,我寫文章從不構思,卻有人認為我很刻意地尋找什麼套路,這就説明一個問題,別試圖用文章討好每一個人。

當然,或許一開始你會失望於自己所寫的東西。沒關係,你拼命寫去吧,某一日,你必將找到屬於自己文章的一切——風格,方式,邏輯的轉換。

(插上一句,對於文章而言,沒有什麼比語言邏輯更關鍵的了,這是不同文章最本質的區別,也是屬於你的最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地方,就如同你的走路的架勢、説話的腔調,就如同你的指紋。千萬別被別人影響了自己的語言邏輯。

很多人的文章是失敗的,是沒人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自己的語言邏輯,他們在重複着別人的東西,以至於我看到上句,就能猜到他下句要寫什麼,這很無趣,也很沒價值。) 最後,想舉個例子。

劉翔剛進田徑隊的時候,表現得很差,跨欄動作歪歪斜斜,停停頓頓,可教練卻發現他的獨特的優勢——足弓深,彈跳好;大腳趾比其他的長很多,有利於力量的集中;更難得的是,他跑步的節奏感很好。這都是屬於他個人的優勢。

跨欄技術不會,可以學;韌帶不鬆,可以拉。結果,沒幾年,事實證明,教練當時的想法是正確的。

反過。

9. 怎麼快速寫作文

給你提供一些寫作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細觀察

細緻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文章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及中反映的產物,要反映客,不必須對客觀事物作仔細的觀察。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於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不掌握,“觀察”這把開門的金鑰匙,作文的“鐵門限”是決然跨不進去的。

二、多閲讀

廣泛閲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首,不會作詩會吟。”魯迅先生也提倡多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從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變化多一些。

三、巧選材

精心選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選材的要求是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批要選擇一般人沒有接觸過的,或熟視無睹崦實含表深刻意義的。一經作者筆之於書,就會發人深思令人感奮的材料。選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見大,寫人人眼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材料。為此,必須在頭腦中把各種材料比較、分析、綜合,進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這樣,才能使材料新穎。而這種積極思考、反覆推敲的選析工夫,對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幫助。

四、常練筆

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説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之後,弄懂了文章的結構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寫作特色,就要學着運用這些知識與方法去實踐,去練習,使之變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實際上,我們第學習一篇課文後都可以進行練筆。而片斷練習是練筆的一種好方式,片斷練習所花的時間不長,又達到了練筆的目的。寫日記也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俄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五、勤修改

反覆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劑。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驟,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説的好,“文章不厭百回改。”“文章是改出來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閲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秦的《戰爭與和平》反覆修改了七次;魯迅先生主張“定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見,文章修改,一般是指從初稿寫出來到最後定稿的加工過程。修時要做到五看:看用詞是否通順,看主題是否鮮明,看結構是否緊湊,看語言是否優美。總之,“文章是改出來的。”一般來説文章總是越改越好的,我們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尛惢掱孨 2008-06-15 13:15 檢舉

10. 怎樣快速寫作文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這也就説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

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説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

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閲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閲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

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而且,閲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説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

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閲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説,我們要學會閲讀,要喜歡去閲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

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説、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

語文這門藝術,而説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閒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閲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繫起來。

懂得了這些,再來學習語文時,便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我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時,不學好也難了!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讀,即閲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

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

“這個語段中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讀,是提高閲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裏所説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

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

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説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

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閲讀理解能力。 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

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説,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既然“讀”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在書寫方面,高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高考從2005年開始,山東單獨命題,語文實行網上閲卷。

這就對書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無論是高考考綱還是山東語文網上閲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必須把字寫好。

退一步説,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許有人拿“寫工整了會影響答題速度”之類的話來給自己的書寫欠工整找藉口。

是的,在你認真書寫的最初階段,它是會對你的答題速度有一點影響的。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療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書寫不過關會影響到語文成績,我們。

TAG標籤: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