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茶巾怎麼疊

茶巾怎麼疊

1.將茶巾展開平攤,折成兩半,使其成為一個長方形。

2.將左側的一端往中心對摺,接着將右側的一端向中心對摺。

3.再將左側的一端向中心對摺,接着將右側的一端向中心對摺,就形成了一個小三角。

4.將整個茶巾倒轉一下,在其中心處向上對摺,將兩側的三角形對齊,讓整個茶巾成為三角形。

5.將三角形的兩側對摺,重複數次,最後將三角形的一端摺疊到另一端上,整個茶巾就疊好了。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巾是整個沖泡過程中最重要的用具,仔仔細細的疊放在一旁,更顯得沖泡過程精緻仔細;不同的疊法,適應不同的情景,一場完整的茶藝表演,或是精巧雅緻的沖泡,細節的部分也是完全不能忽略的;

【茶巾的疊法一】

茶巾最簡便的方法是,對摺兩次即可;

【茶巾的疊法二】

像疊被子的第一步一樣,以平行的兩條折線,將茶巾分成三部分,兩邊向內折入,完成後,將不露出茶巾邊緣的一面朝下,置於沖泡者的身前,這是一種十分簡單的折法;將茶巾拿起來擦拭茶具底部的話,這種疊法不太適用,我們需要將茶巾疊成跟小巧的樣子;

【茶巾疊法三】

小茶巾:像疊被子的第一步一樣,疊成一長條的茶巾,再次分為三等份,內折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擺放時,要將沒有縫隙的完整一面朝向客人,另一邊朝向自己;

大茶巾:茶巾偏大時,用上面這三種折法疊好後,茶巾還是較大,不方便取用時我們可以嘗試第四種折法,先將茶巾分為四部分,把最兩邊的1/4的部分向內折,在橫向將其分為四部分往內折,也是類似於疊被子的方法;

【茶巾的清潔】

茶巾接觸茶具,應是非常乾淨衞生的,這樣不僅看起來賞心悦目,用起來也更放心,茶巾沾了茶水,容易潮濕滋生細菌,在原則上每次泡完茶都應將茶經清洗晾乾,保證下次使用時茶巾是完全乾淨的,如果來不及清洗,可將茶巾打開晾乾,而不繼續保持摺疊的狀態。

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

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

  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喝茶對身體有發非常多好處呢,那麼你知道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嗎?下面我整理出來大家一起看看吧!

  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1

   茶巾的兩種摺疊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誤區。

   一、茶巾的兩種摺疊方法

  茶巾常用的疊法有兩種,一種是“三折法”,另一種是在“三折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疊被法”,疊成像小被子一樣的形狀。這兩種折法各有所長,“三折法”面積大方便使用,“疊被法”更精緻小巧,可根據茶桌大小和茶席佈置來選擇。

   三折法

   疊被法

   二、茶巾應該怎麼擺放?

  茶巾的擺放位置,最常見的是放在桌前正中間。這樣既不會太過顯眼,也方便使用。另一種擺法,是放在泡茶者的右側手容易夠得着的地方(慣用左手泡茶者放在左側)。

  無論擺在哪裏,原則就是既不喧賓奪主又方便取用。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茶巾擺放時沒有摺痕的一面是向外對着客人的.,而有摺痕的一面對着自己。讓客人看到最整齊的一面,是禮貌的體現。

   三、什麼情形下需要使用茶巾?

  茶巾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茶具的乾爽。各種茶具底部與茶盤接觸,底部容易沾濕,如果不經過擦拭,容易把水滴得到處都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無論是將清潔過的茶杯遞給客人,還是拿起茶壺準備出湯,還是用公道杯給客人倒茶,在此之前,都先要將茶具底部在茶巾上“蘸”一下。如果茶具側面有一些水漬,則用茶巾托住茶具,輕輕轉動茶具,擦拭四周。

  當茶盤上或茶桌上有水漬時,也可以拿起茶巾輕輕擦拭,用完之後,需將茶巾歸位。

   四、茶巾不可當做抹布使用

  很多茶友把茶巾當做抹布來使用,擦桌子、抹污漬、甚至掃除桌面上的垃圾。

  其實,茶巾主要是用來清潔茶具底部和桌面的少許水漬用的,不能像抹布那樣使用。在泡茶之前,使用抹布將茶桌清潔乾淨,在泡茶過程中如果需要大面積清理桌面也應該使用另外的抹布或紙巾,清潔完之後應脱離客人視野。

  茶巾應在自己的崗位上,保持乾淨和整潔,時刻待命。

   五、茶巾需要定期清洗

  茶巾需要接觸茶具,理應是非常乾淨衞生的,這樣才能看起來賞心悦目,用起來也放心。

  茶巾沾了茶水,容易潮濕滋生細菌。原則上,每次泡完茶都應該將茶巾清洗並晾乾,以保證下次使用時茶巾是完全乾淨的。

  如果時間上來不及,也需將茶巾打開掛晾,而不繼續保持摺疊狀態。

   六、茶巾應如何選購?

  形狀上,常用的茶巾是正方形的,折法如前文所説,長方形的茶巾也大同小異。

  顏色上,茶巾應以深色為主,因為淺色茶巾容易沾染茶漬,不便於清洗。在選擇茶巾時,應考慮到整個茶席色彩的搭配。

  材質上,茶巾要兼顧吸水性和易清潔性。茶巾要具備一定的吸水性,但同時又不能過於毛絨,否則不易清洗。

  茶巾怎麼用掌握這六點彰顯你的茶品修養2

   茶葉中的主要營養成分

   1、維生素

  茶葉中擁有的維生素成分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P、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其中,以維生素C的含量最多。

   2、礦物質

  在茶葉中擁有着鉀、鈣、鎂、鐵、鋅、錳、氟、磷等眾多礦物質,並且在湖北等地生產的一些富硒茶,同時還藴含有大量的硒。

   3、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類脂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而在茶葉中則藴含着2%-5%的氨基酸成分,同時茶葉中更是藴含着多達30%的碳水化合物。

   4、茶多酚:兒茶素、黃酮、黃酮醇、酚酸等,多酚對於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生長髮育、新陳代謝有着密切聯繫。

   茶葉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1、有助於延緩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2、有助於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着重要作用。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3、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據有關醫療部門臨牀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症,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治療效果更好。

   4、有助於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中國有不少醫療單位應用茶葉製劑治療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癒率達90%左右。

如何正確使用茶巾

茶巾可摺疊成長方形(8層)或正方形(9層),使用時雙手將上端兩側拿起,右手託底拿起茶巾交於左手。注意:

①茶巾要求清潔,衞生,無異味。

②茶巾只用於擦拭茶具及擦拭水痕。

③茶巾完整的一面面對客人(寓意將美好的留給別人)。

④用後清洗乾淨即可。

茶巾的使用方法

用來擦拭茶汁和水漬。

茶巾的用法和養壺筆的用法有點類似,茶巾多用於茶葉沖泡過程中用來擦拭茶汁和水漬,尤其是茶壺、茶杯壁和底部的水汁。置於茶盤之上,但出於禮儀問題多將不同的茶巾分別放置。

茶巾常用的疊法有兩種,一種是“三折法”,另一種是在“三折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疊被法”,疊成像小被子一樣的形狀。這兩種折法各有所長,“三折法”面積大方便使用,“疊被法”更精緻小巧,可根據茶桌大小和茶席佈置來選擇。

茶巾的擺放位置,最常見的是放在桌前正中間。這樣既不會太過顯眼,也方便使用。另一種擺法,是放在泡茶者的右側手容易夠得着的地方(慣用左手泡茶者放在左側)。無論擺在哪裏,原則就是既不喧賓奪主又方便取用。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茶巾擺放時沒有摺痕的一面是向外對着客人的,而有摺痕的一面對着自己。讓客人看到最整齊的一面,是禮貌的體現。

茶巾是做什麼用的?

茶巾在整個泡茶過程中用來擦拭茶具上的水漬、茶漬,能夠保持泡茶區域的乾淨整潔。茶巾一般為棉、麻質地,茶巾應選擇吸水性好、顏色素雅,能與茶具相配搭。

最常用的茶巾摺疊法:先將茶巾對摺成長方形,再將茶巾分為四等份對摺。

茶巾也要經常清洗,晾乾後繼續使用,當茶具不用時還可蓋在上面,以免塵土落在茶具上。

茶荷

茶具如何使用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後給客人品嚐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漢族茶具。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衝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於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着茶杯洗杯,防燙又衞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針:一般是木質、角質材料製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習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海,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稱為茶道六君子。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十、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幹品,極易吸濕受潮而產生質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從質地上區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鐵製、陶瓷、玻璃、紙製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製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十一、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於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後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温。十二、茶海: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十三、茶匙: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衞生,故皆使用茶匙。

日本茶道喝茶步驟?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製茶。為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為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複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儘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為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準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説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鑑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準師範、師範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啟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曆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閒寂茶的風格。裏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裏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樸",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為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説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為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温氣的石頭。懷石餐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為主的豪華菜餚 。

韓國茶道的茶禮 茶道中什麼是禮的基礎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韓國茶道的茶禮,一起來看看。

  韓國茶道的茶禮

  1.迎賓:賓客光臨,主人必先至大門口恭迎,並以“歡迎光臨”、“請進”、“謝謝”等語句迎賓引路。而賓客必以年齡高低、順序隨行。進茶室後,主人必立於東南向,向來賓再次表示歡迎後,坐東面西,而客人則坐西面東。

  2.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疊茶巾,將茶巾置茶具左邊,然後將燒水壺中的開水倒過茶壺,温壺預熱,再將茶壺中的水分別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後即棄之於退水器中

  3.沏茶:主人打開壺蓋,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撈出茶葉置壺中。並根據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投茶法。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則用下投法。投茶量為一杯茶投一匙茶葉。將茶壺中沖泡好的茶湯,按自右至左的順序,分三次緩緩注入杯中,茶湯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滿為宜。

  4.品茗:茶沏好後,主人以右手舉杯託,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將茶捧至來賓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對賓客行“注目禮”,口中説”請喝茶”,而來賓答“謝謝”後,賓主即可一起舉杯品飲。在品茗的同時,可品嚐各式糕餅、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

  韓國茶道的歷史

  一、新羅統一時代

  這個時代在中國,吃茶品茗習慣遍及,中國茶道——煎茶道形成並風行,茶文學隆盛,茶具自力成長,茶字畫初起,茶館抽芽,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第一個高峯。

  (一) 新羅吃茶品茗之始

  (二)新羅吃茶品茗的成長

  在宮廷,新羅年夜多半國王及王子與茶相依,茶為祭奠品中至要之物。三十五代景德王(公元741-765年在位)每年三月初三集百官於年夜殿歸正門外,置茶會,並用茶賜臣平易近;在宗教界,與陸羽同期間的僧忠談精於茶事,每年三月初三及玄月初九在慶川的南山三花嶺於曠野備茶具向彌勒世尊供茶,忠談曾煎茶獻於景德王;仙界人物花郎吃茶品茗認為練氣之用,花郎有四神仙在鏡浦台室外以石灶煮茶。曾在年夜唐為官的新羅學者崔致遠有書札稱其攜中國茶及中藥迴歸桑梓,每獲新茶必為文言其喜悦之情,以茶供禪客或遺羽客,或自飲以止渴,或以之忘憂。崔致遠自稱為道家,但其頭腦偏向於儒家,被尊為“海東孔子”。

  (三)新羅茶風的隆盛

  《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興德王三年》載:“冬十仲春,遣使入唐朝貢,文宗召對付麟德殿,宴賜有差。入唐回使年夜廉持茶種子來,王義務植於地輿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於此盛焉。前於新羅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時,已有茶。唯此時方得流行。” 新羅第四十二代興德王三年(公元828年)新羅青鳥使金年夜廉,於唐土得茶籽,植於地輿山。韓國吃茶品茗始興於九世紀初的興德王時代,並且最先種茶,這時的吃茶品茗風氣首要在上層社會和僧侶及文士之間流傳,平易近間也最先風行。

  (四)新羅的吃茶品茗法

  新羅當時的吃茶品茗要領是採用唐代風行的餅茶煎飲法,茶經碾、羅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飲用。崔致遠在唐時,曾作《謝新茶狀》(見《全唐文》)箇中有:“所宜烹綠乳於金鼎,泛噴香膏於玉甌”,形貌的就是煎茶法。崔致遠為建立雙溪寺的新羅國真鑑國師(公元755-850年)撰寫的碑文中記:“復以漢茗為供,以薪爨石釜,為屑煮之曰:‘吾未識是味怎樣?惟濡腹爾!’守真忤俗,皆此之類也。”真鑑國師曾於公元804—830年在唐留學,“為屑煮之”乃將茶碾羅成末煎之,且用石釜煎茶。崔致遠於唐僖宗時在唐,恰是唐代煎茶法流行之時,故返國後帶回年夜唐的煎茶法。

  新羅統一初期,最先引入中國的吃茶品茗習慣,接管中國茶文化,是新羅茶文化抽芽時代,但那時吃茶品茗僅限於王室成員、貴族和僧侶,且用茶祭奠、禮佛。新羅統一後期,是新羅周全輸入中國茶文化時代,同時也是茶文化成長時代。吃茶品茗由上層社會、僧侶、文士向平易近間流傳、成長,並最先種茶、製茶。在吃茶品茗要領上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總之,新羅統一時代,新羅接管、輸入中國的茶文化,最先了本國茶文化的成長。吃茶品茗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和上層社會中流傳並風行,也最先種茶、製茶、在吃茶品茗要領上則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二、高麗王朝時代

  這個時代在中國,點茶茶道形成並風行,茶文學和茶具文化日益繁榮,茶館興起,茶字畫始興,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第二個高峯。

  高麗王朝時代,受中國茶文化成長的影響,是朝鮮半島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隆盛期間。高麗的茶道——茶禮在這個時代形成,茶禮遍及於王室、、僧道、黎平易近中。

  (一)王室及朝廷茶文化

  每年兩年夜節:燃燈會和八關會必行茶禮。燃燈會為仲春二十五日,供釋迦,八關會是敬神而設,對五嶽神、名山年夜川神、龍王等在秋季之十一月十五日設祭。由國王出面敬獻茶於釋迦佛,向諸天神敬禱。

  太子壽日宴,王子王妃冊封日,公主吉期均行茶禮,君王、臣平易近宴會有茶禮。朝廷的其他各類典禮中亦行茶禮。

  (二)佛教茶文化

  高麗以佛教為國教,佛教氣氛鬱勃,禪宗復興,禪風年夜化。中國禪宗茶禮傳入高麗成為高麗佛教茶禮的主流。中國唐代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宋代的《禪苑清規》、元代的《敕修百丈清規》和《禪林備用清規》等傳到高麗,高麗的僧人遂效仿中國禪門清規中的茶禮,直立韓國的佛教茶禮。如撒佈至今的“八正禪茶禮”,它以茶禮為中心,以茶藝為輔助情勢。演出者席地而坐,講究方位與朝向。

  高麗王朝時代與新羅時代的明顯區別不僅以茶供佛,而且僧侶們要將茶禮用於自己的修行。真覺國師便欲參悟趙州“吃茶去”之旨,其《茶偈》曰:“呼兒音落鬆羅霧,煮茗噴香傳石徑風。才入白雲山下路,已參庵內師長教師翁。”

  聞名墨客、學者、韓國茶道精神集年夜成者李奎報(1168-1241)也把參禪與吃茶品茗接洽在一路,其詩有:“草菴異日扣禪居,數卷玄書討深旨。雖老猶堪手汲泉,一甌等於參禪始。……”顯示了禪茶一味的精神。

  (三)儒道兩家的茶文化

  高麗末期,因為儒者趙浚、鄭夢周和李崇仁等人的不懈起勁,接管了朱文平易近眾禮。在鬚眉冠禮,男女婚禮,喪葬禮,祭奠禮中,均行茶禮。聞名茶人、年夜學者鄭夢周《石鼎煎茶》詩云:“報國無效老詩人,吃茶成癖無世情;幽齋獨卧風雪夜,愛聽石鼎松風聲。”

  撒佈至今的高麗五行獻茶禮,核心是祭奠“茶聖炎帝神農氏”,規模弘遠,介入人數浩瀚,內涵富厚,是韓國茶禮的首要代表。

  道家茶禮,焚噴香、叩拜,然後獻茶,其源出於宋。

  (四)百姓日常用茶

  高麗期間黎平易近可買茶而飲,在冠禮、婚喪、祭祖、祭神、敬佛、祈雨等儀式中均用茶。

  (五)吃茶品茗要領

  高麗時代,早期的吃茶品茗要領承唐代的煎茶法;中後期,採用風行於兩宋的點茶法。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宋朝青鳥使徐兢一行接見了高麗,徐後來著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但圖已佚失蹤,惟文撒佈。其《茶俎》筆記:“當地貨茶,味苦澀弗成進口,惟貴中國臘茶並龍鳳賜團。自錫賚之外,商賈亦通販。故最近頗喜吃茶品茗,益治茶具,金花烏盞、翡色小甌、銀爐、湯鼎,皆竊效中國軌制”。其時以中國團餅茶為貴,茶具、飲法皆仿效中國軌制。徽宗時,是中國點茶道的高峯時代,趙佶本人便是點茶高手,親撰《年夜不美觀茶論》。高麗接管中國點茶道當不會晚於北宋徽宗時。

  李奎報在《謝人贈茶磨》詩中説:“琢石作弧輪,盤旋煩一臂。……研出綠噴香塵,益感吾子意。”用石制的茶磨研出綠色的噴香茶粉。李仁老(1152-1220)《僧院茶磨》詩:“風輪不管蟻行遲,月斧初揮玉屑飛。法戲從來真從容,晴天雷吼雪霏霏”。唐代煎茶用茶末,碾即可;宋代點茶用茶粉,非磨弗成。故知當時的高麗風行點茶法。

  高麗時代,是朝鮮半島茶文化隆盛之時,初期風行煎茶道,中晚期風行點茶道。茶具文化也極光輝,並影響日本。高麗在領受、消化中國的茶文化後,最先形成了本平易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禮便是代表。

  總之,宋元時代,高麗在領受消化中國的茶文化後,最先形成了平易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禮就是代表。高麗時代是朝鮮半島茶文化的最光輝時代。

  三、朝鮮李朝時代

  這個時代,在中國明朝後期、清朝前期,棄團餅而用散茶的泡茶道形成並風行,紫砂茶具獨領風流。茶文學藝術隆盛,茶館繁榮,形成了以泡茶道為中心的中華茶文化第三個高峯。清朝中期今後,中華茶文化由盛轉衰,非凡是鴉片戰役今後,茶文化式微。

  朝鮮李朝時代,前期的十五、十六世紀,受明朝茶文化的影響,吃茶品茗之風頗為流行,散茶壺泡法和撮泡法風行朝鮮。始於新羅統一、興於高麗時代的韓國茶禮,跟着茶禮用具及武藝化的成長,茶禮的情勢被固定下來,更趨完整。朝鮮中期今後,酒風流行,又適清軍入侵,致使茶文化一度式微。至朝鮮朝晚期,幸有丁若鏞、崔怡、金正喜、草衣巨匠等的熱心維持,茶文化漸見光復。

  丁若鏞(公元1762-1836年),號茶山,著邏輯學者,對茶推許備至。著有《東茶記》,乃韓國第一部茶書,惜已閒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與丁若鏞同時而齊名的哲學家,親得清朝考證學泰斗——翁方綱、阮元的引導。他的金石學和書法也到達了極高的水平,對禪宗和佛教有着賅博的常識,有詠茶詩多篇傳世,如《留草衣禪師》詩:“眼前目今白吃趙州菜,手裏牢拈焚志華。喝後耳門軟個漸,東風何處不山家”草衣禪師(1786-1866年),曾在丁若鏞門下進修,經由過程40年的茶生活生計,融會了禪的微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成為朝鮮茶道精神偉年夜的總結者,被尊為茶聖,丁若鏞的《東茶記》和草衣禪師的《東茶頌》是朝鮮茶道再起的功效。

  在《世宗實錄》(公元1454年)裏記載慶尚道有6個處所和全羅道28個處所產茶,在《東國輿地勝覽》(公元1530年)記載慶尚道有10個處所及全羅道有35個處所產茶,慶尚道有3個處所和全羅道18個處所產貢茶。高宗二年(公元1885年)中國茶二次年夜規模渡海傳入。朝鮮時代產茶廣泛朝鮮半島的南部。

  朝鮮李朝時代,中國的泡茶道傳入,並被茶禮所採用。但煎茶法和點茶法同時並存。朝鮮茶文化經由過程領受、消化中國茶文化之後,進入穩固的成長時代,在平易近間的吃茶品茗風尚走向虛弱後,反而茶精神成長到了高峯時代。朝鮮的茶文化由盛而衰,由衰而再起。

  四、現今世時代

  現今世是指二十世紀以來,這個時代,韓國茶文化走着一條自力成長的道路。

  韓國在日本統治下,全國47所高檔女子黌舍中的年夜部分黌舍中都開設了茶道課,但茶文化成長痴鈍。1945年規復後,茶文化甦醒,吃茶品茗之風再度隆盛,韓國的茶文化進入再起時代。

  這一時代,韓國茶人出版了《韓國茶道》(1973),直立了茶道年夜學,創立了多種茶文化整體,今年又創辦了《茶的天下》雜誌。

  韓國“茶學泰斗”韓雄斌老師不僅將陸羽《茶經》翻譯為朝鮮文,還積極網絡茶文化資料、撰述中國茶文化史,奠定韓國茶文化向中國尋根的不美觀念;

  百歲茶星、韓國茶人連繫會垂問、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老師,早在1934年就到中國並僑居8年,深切中國首要茶區,潛心致力於中韓茶文化的研究,出版了《錦堂茶話》、《當代人與茶》、《中國茶文化遊記》等書,翻譯了明代許次紓的《茶疏》和今世莊晚芳的《吃茶品茗漫話》等書。崔圭用老師非凡正視與中國茶文化界的互換相助,90高齡後,仍四次來中國,令人佩服。

  精於茶道、成績卓著的韓國國際茶道協會會長鄭相九老師譯著《中國茶文化學》,內含中國茶道精神、中國茶文化概不美觀等十二章,內容富厚。近年來,常來中國,率團演出韓國傳統茶禮。

  還有韓國國際茶文化互換協會會長釋龍雲法師、韓國茶人連繫會會長樸權欽老師、韓國茶文化學會會長尹炳相老師、韓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長金裕信老師、韓國佛教春秋社社會長崔錫煥等韓國茶人也紛紛前來中國進行普遍而深切的茶文化互換,促進了中國今世茶文化的再起與成長。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茶人、茶文化學者如王家揚(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文華(江西省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餘悦(江西省平易近俗研究中心主任)、董淑鐸(浙江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童啟慶(浙江年夜學教授)、夏濤(安徽農業年夜學教授)等亦到韓國接見、進行茶文化互換。中國的首要茶道流派和機構也和韓國連結親熱友好關係,如太極茶道、中國茶葉博物館每年都構造許多中韓茶文化互換活動。

  旅居韓國的中國籍茶文化學者、韓國中華茶文化學會會長姜堉發老師,多年來致力於在韓國弘揚茶文化,多次率團來年夜陸列入各類茶文化活動。鑑於他對中韓兩國文化互換所做出的進獻,被聘為“2002年天下杯韓國外交年夜使”。

  在今世,中韓兩國的茶文化互換不僅頻繁活潑,而且進步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怎麼泡茶可以泡出茶香

綠茶是中國內銷最大宗茶類,其花色品種非常豐富,以春茶品質最佳。泡飲名優綠茶應重點欣賞其色綠、形美、湯鮮及新茶香。最早記載壺泡綠茶法的是明代張源《茶錄》一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當時用茶壺沖泡綠茶的方法。明代陳師著《茶考》一載了最早的杯泡綠茶法:“杭俗烹茶,用細茗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這撮泡。”現在,常用無蓋的茶杯、茶碗沖泡,有蓋以免將茶葉悶黃,也便於聞香。透明玻璃杯可以充分欣賞嫩芽浮沉舒展的情景,精緻的青瓷茶碗能襯托湯色,是很不錯的選擇。現介紹的“浸潤沖泡法”,在沸湯沖泡前增加了浸潤泡過程,使茶葉充分舒展,讓品茗者在頭泡時便能深切體味新茶真味。這一沖泡法適用於各種名優綠茶的沖泡。

1、浸潤沖泡法

(1)茶具配置(以透明玻璃杯具為例)

茶盤、玻璃杯、杯託、茶匙、茶荷、茶樣罐、水壺、茶巾、茶巾盤、泡茶巾

茶具的選用,無蓋瓷杯、瓷碗、蓋碗(泡時不用蓋)均可,宜選白瓷、青瓷或青花及素色花紋瓷具,圖案過分華麗奪目者不宜。茶樣罐、水壺也應與主茶具保持同樣風格。

(2)沖泡技藝

⒈備具 將三隻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託內,成直線狀擺在茶盤斜對角線位置(左低右高);茶盤左上方擺放茶樣罐;中下方置茶巾盤(內置茶巾),上疊放茶荷及茶匙;右下角放水壺。擺放完畢後覆以大塊的泡茶巾(防灰,美觀),置桌面備用。

⒉備水。儘可能選用清潔的天然水。有條件的茶藝館應安裝水過濾設施,家庭自用可自汲泉水或購買瓶裝泉水。習茶是一種不注重結局而追求過程美的享受,喜歡就不會覺得麻煩。(如果覺得麻煩,只是尚未樂在其中耳)急火煮水至沸騰,衝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温壺,再倒入煮開的水貯存。這一點在氣温較低時十分重要,温熱後的水壺貯水可避免水温下降過快(開水壺中水温應控制在85度左右)

⒊布具 分賓主落座後,沖泡者揭去泡茶巾疊放在茶盤右側桌面上;雙手(在泡茶過程中強調用雙手做動作,一則顯得穩重,二則表示敬意)將水壺移到茶盤右側桌面;將茶荷、茶匙擺放在茶盤後方左側,茶巾盤放在茶盤後方右側;將茶樣罐放到茶盤左側上方桌面上;用雙手按從右到左的順序將茶杯翻正。

⒋置茶 用前文介紹的茶荷、茶匙置茶手法,用茶匙將茶葉從茶樣罐中撥入茶荷中,再分放各杯中。一般的茶水比例為1克:50毫升,每杯用茶葉2—3克。蓋好茶樣罐並復位。

⒌賞茶 雙手將玻璃杯奉給來賓,敬請欣賞幹茶外形、色澤及嗅聞幹茶香。賞畢按原順序雙手收回茶杯。

⒍浸潤泡 以迴轉手法向玻璃杯內注入少量開水(水量為杯子容量的1/4左右),目的是使茶葉充分浸潤,促使可溶物質析出。浸潤泡時間約20——60秒,可視茶葉的緊結程度而定。

⒎搖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輕握杯身基部,運用右手手腕逆時針轉達茶杯,左手輕搭杯底作相應運動。此時杯中茶葉吸水,開始散發出香氣。搖畢可依次交茶杯奉給來賓,敬請品評茶之初香。隨後依次收回茶杯。

⒏沖泡 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執水壺,左手以茶巾部位託在壺底,雙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高衝低斟將開水衝入茶杯,應使茶葉上下翻動。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執水壺單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這一手法除具有禮儀內涵外,還有利用水的衝力來均勻茶湯濃度的功效。沖泡水量控制在總容量的七成即可(圖42),一則避免奉茶時有如覆薄冰、戰戰兢兢的窘態,二則向來有“淺茶滿酒”之説,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⒐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⒑品飲 接過一杯春茗,觀其湯色碧綠清亮,聞其香氣清如幽蘭;淺啜一口,温香軟玉如含嬰兒舌,深深吸一口氣,茶湯由舌尖温至舌根,輕輕的苦、微微的澀,然而細品卻似甘露。

⒒續水 奉茶者應該留意,當品飲者茶杯中只餘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續水前應將水壺中未用盡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温度高一些的水才能使續水後茶湯的温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時保證第二泡的濃度。一般每杯茶可續水兩次(或應來賓的要求而定),續水仍用鳳凰三點頭手法。

⒓復品 名優綠茶的第二、三泡,如果沖泡者能將茶湯濃度與第一泡保持相近,則品者可進一步體會甘甜回味,當然鮮味與香味略遜一籌。第三道茶淡若微風,靜心體會,這個淡絕非寡淡,而是沖淡之氣的淡。

⒔淨具 每次沖泡完畢,應將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對茶壺、茶杯等使用過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櫃進行消毒,這一點對於營業性茶藝館而言更為重要。淨具畢蓋上泡茶巾以備下次使用。

2、傳統壺泡法

(1)茶具配置

茶盤、茶壺、茶杯、杯託、茶匙、茶荷、茶樣罐、水盂、開水壺、蓋置、茶巾、泡茶巾。

茶具除選用成套青瓷茶具外,另可用青花瓷、白瓷或素色花瓷,注意茶杯內壁以白色為佳,便於欣賞茶湯真色。茶壺宜小不宜大,“小則香氣氤氲,大則於散温”,“獨自斟酌,愈小愈佳。”

(2)沖泡技藝

⒈備具 泡茶台上居中擺放茶盤。茶盤內分為左中右三列:左列縱向擺三隻反扣在杯託中的品茗杯;茶盤中列前方是茶樣罐,中列中間是茶壺,茶壺左後放蓋置,最後面放茶巾盤(盤內放茶巾,茶巾上疊放茶荷與茶匙);茶盤後列前方擺開水壺,後方是水盂。擺放整齊後上覆泡茶巾備用。

⒉備水 儘可能選用清潔的天然水。有條件的茶藝館應安裝水過濾設施,家庭自用可自汲泉水或購買瓶裝泉水。將水放入容器急火煮至沸騰,衝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温壺(這一點在氣温較低時十分重要),温壺後將開水倒入貯備。壺內水温應控制在85度左右。

⒊布具 分賓主入座後,泡茶者揭去泡茶巾,摺疊放於泡茶台右側桌面。雙手將開水壺移至茶盤右側前方桌面(與茶盤相距約10CM左右),水盂端放到水壺後方(緊貼茶盤);將茶樣罐移放到茶盤左側前方桌面;取下茶荷、茶匙放在茶盤後方左側桌面;茶巾盤移放到茶盤後方右側桌面。將茶壺移至茶盤內右側居中位置,茶壺左後方放蓋置。雙手按由前至後順序將三隻茶杯翻正,邊翻邊調整成側右三角形的擺法。

⒋温壺 左手以蘭花指手法輕輕掀起壺蓋放蓋置上,同時右手提開水壺向茶壺內注入少許熱水;左手蓋好壺蓋右手放下開水壺;右手執壺把左手託茶壺底,按逆時針方向運用手腕旋轉茶壺,令茶壺周身受熱均勻。祛蕩冷氣後,將水注入水盂,茶壺放回原處。這一系列動作要點是:雙手同時協調完成不同的動作,初學者往往顧此失彼,需要多加練習才能得心應手。

⒌投茶 下投法沖泡:左手揭茶壺蓋放蓋置上,用茶荷茶匙法投茶入壺。茶水比1克:50毫升。

投茶法按茶葉與開水入茶壺的先後分為上投法(水先茶後)、中投法(水半入茶)及下投法(茶先水後)。各投茶法實質上是根據氣温變化,人為泡茶水温。此外還需視茶葉品質而定——凡幹茶表面滿披白毫或茶條呈扁平狀者,因其浮力較大不易吸水下沉,故可採用下投法;若茶葉捲曲重實易下沉,則用上投法或中投法。現在我們有85度左右的水温嫌高,則可用中投法:即先往茶壺內注入一半量的開水,投茶後再注滿,可避免燙熟嫩芽。如果仍用下投法,可將開水倒入茶杯內,稍加冷卻後再用來沖泡。

⒍沖泡 雙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提開水壺,左手用茶巾託茶壺底,右手用逆時針的迴旋手法向茶壺內注入開水,約為總用水量的1/4左右,水壺復位時左手放下茶巾並蓋好茶壺蓋;右手握茶壺把左手託茶壺底,逆時針轉動茶壺,進行浸潤泡,約20——60秒後茶壺復位;左手揭蓋右手提開水壺用迴轉手法向茶壺內高衝注入開水,小半壺足矣。蓋上壺蓋,靜置片刻,同時進行温杯。約15秒後提壺向倒掉熱水的茶杯中先斟出一杯,仍倒回茶壺中以均勻茶湯;再等待15秒,依前法倒出一杯,仍倒回茶壺內以決定何時釃茶,仍倒回茶壺中。

⒎温杯 在沖泡等待間隙時進行温杯。第一次等待時,右手提開水壺按翻杯順序向每隻杯內注入一半容量的熱水,約10秒後將一隻杯內的熱水倒入水盂,用來注入第一道用於均勻茶湯濃度的茶;第二次觀察濃度後將茶湯倒回茶壺;接着將另二隻杯子拿起,雙手逆時針轉動,令杯體均勻受熱後將水倒入水盂。

⒏釃茶 判斷茶壺內茶湯濃度適宜後,即可釃茶。為保證每杯茶的濃度一致,按翻杯順序向前右杯內倒1/6杯、中杯內倒1/3杯、後杯內倒五分滿,接着反向順序將前二杯都倒至五分滿。為避免葉底悶黃,釃茶完畢後茶壺復位,左手將茶壺蓋揭開放蓋置上。頭一道茶湯量較少,不僅可保證品飲者更好地領略茶葉鮮味,而且不致因為溶出過量氨基酸而影響下一道茶的風味。

⒐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宜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⒑品飲 綠茶的新茶香與鮮味在第一泡時格外迷人。作為泡茶者,應摒除雜念,細心觀察葉底舒展程度及控制水温,稍低的水温令茶葉中的鮮味物質如氨基酸等儘快溶出,同時控制帶苦澀的茶多酚類物的溶出量。作為品茶者,應懷着感謝之心接過茶杯,觀其色,嗅其香、嘗其鮮。

⒒二道茶沖泡 當雙方進行茶事討論時,泡茶者便應準備泡二道茶。將開水壺中餘下的温水倒入水盂,另注入開水備用。泡第二道茶的重點是保證茶湯的濃度,令品飲者領會茶之真味。沖泡手法如前,但是水温宜略高,水量也略多,應衝至茶壺口下沿約5毫米處,茶杯內注約七分滿的茶湯後奉茶。如是好茶,還可以泡第三道。三道茶湯仍有回甜,稱之為醇和,是優質茶的標誌之一。

⒓淨具 每次沖泡完畢,應將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對茶壺、茶杯等使用過的器具一一清洗。淨具畢蓋上泡茶巾以備下次使用。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大家週末的時候都喜歡喝茶的,不少人都喜歡喝茶養生,然而杯壁上的茶垢卻很是讓人頭痛。就連茶巾上也有茶漬了,以下看看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1

1、方法一:用鹽清洗,一般杯子裏面有茶漬的話,可以選擇食用鹽來清洗,先用開水將杯子,燙一下,放入適量的鹽水,用刷子輕刷幾下就可以祛除了。

2、方法二:使用牙膏清洗,把牙膏擠在牙刷上,用牙刷擦洗已經沾漬的杯子。

3、方法三:使用小蘇打清洗,使用小蘇打能夠很方便快捷地清洗掉茶垢。

4、方法四:使用白醋清洗,一般的話白醋是屬於酸性物質能夠與茶漬起到中和作用,能夠很好的去除掉。

5、方法五:使用清潔劑清洗,一般茶壺茶杯用久了之後會產生大量的'茶垢,可以選擇使用清潔劑來清洗。

如果是舊茶漬,清洗起來會比較麻煩,但也大可不必擔心。可以用濃食鹽水浸洗,或用氨水與甘油混合液(1:10)揉洗。絲和毛織物禁用氨水,可用10%的甘油溶液揉搓,再用洗滌劑洗後用水衝淨。

但值得一提的是,茶巾不宜暴曬以免茶巾變硬。另外,在挑選茶巾的時候,最好不要超過手帕的大小,質地多是全棉吸水性強為好,方便喝茶的時候手邊隨時使用方巾。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2

茶垢怎麼去除

1、用鹽清洗鹽是我們生活中居家必備品,每個家庭的廚房都有。找一個小刷子或者一塊小抹布,準備一些鹽。把鹽放入有茶垢的茶具中,用小刷子或小抹布來回刷,直到去除茶垢為止。在刷茶垢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點熱水,去除茶垢效果會好些。此種方法最適合玻璃,不鏽鋼,瓷質等茶具。

2、用洗潔精洗潔精是家庭的必備品,幾乎家家都有,在有茶垢的的茶具裏倒入一些洗潔精,用清潔具在茶具裏來回搓洗茶垢,直至茶垢清洗乾淨為止。去除茶垢後,要用熱水燙一下,去除一下洗潔精氣味,同時防止化學物質殘留。

3、用鹼鹼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超市裏有賣。一搬用於發麪。但另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鹼不僅是可以用於發麪,還可以用來清洗污垢。用鹼清洗茶垢同樣是比較好的方法。準備一些鹼,倒入有茶垢的茶具中,加一點水,有點濕潤就好,來回清洗,直至去除茶垢。

4、用牙膏説到牙膏,更是大家生活的必需品。別看小小的牙膏,可是有很大的作用哦!牙膏可以清潔牙齒,可以作為蚊蟲叮咬的藥膏,同時牙膏也可以去除茶垢。擠適量的牙膏在茶具中,用小刷子或者廢棄的牙刷來回刷,直到去除乾淨為止。

5、用醋醋是家庭的調味品,每個家庭必備。倒一些醋在茶具中,用小刷子來回刷有茶垢的部位,直到去除為止。白醋和黑醋同樣適用。

茶巾上的茶漬怎麼清洗3

如何去除茶垢?

1、食鹽

將有茶垢的茶具用水沖洗一遍,待水稍幹(便於食鹽依附茶垢,利於摩擦。)後在茶具內壁放入食鹽,用手或是用牙刷擦茶垢,再用清水沖洗,如此反覆進行。最後你會發現茶具亮麗如新。

2、白醋

在茶具中倒入加熱的白醋,待醋與茶垢充分溶解後,再用乾淨的刷子輕輕刷洗。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就好了。此方法同樣適用水垢的清洗。

3、小蘇打

先將足量的食用鹼倒入茶具中,之後再將燒開的水倒入茶具中,等待20-30分鐘後,再戴上手套用刷子輕刷,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就好。

4、錫紙

香煙盒子的內層有一層錫紙包裹,清洗茶具時,可以先把茶具沖洗一遍,然後將空煙盒中的那層錫紙拿出來,並用錫紙進行擦洗,反覆幾分鐘就可以擦掉茶垢,

另外還有一種輕鬆去茶垢的方法:首先準備好熱水,再拿土豆削碎以後放到杯裏,把準備好的熱水倒在杯裏泡上十來分鐘,然後就可以容易的洗去杯上的茶垢了,它的原理是,土豆裏有澱粉,這些澱粉有很強的吸附力,所以很容易的去掉茶杯中的茶垢。

注意:如果使用的是紫砂壺,就不需要這樣清洗。紫砂壺本身有氣孔,茶垢中的礦物質能夠被這些氣孔吸收,對壺能起到養護作用,也不會導致有害物質“跑”到茶水中被人體吸收。

怎麼用茶盤泡茶

一、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二、茶漏的使用方法

茶漏則於置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三、蓋碗的使用方法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四、茶盤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五、茶則的使用方法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六、茶挾的使用方法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着茶杯洗杯,防燙又衞生。

七、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的使用方法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的使用方法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裏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温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TAG標籤:茶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