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大理寺小飯堂什麼故事

大理寺小飯堂什麼故事

2022-12-22

小説大理寺小飯堂講述了女主原是官家小姐,因一家獲罪,從小被髮配到宮裏,幾年後被皇上放出宮,機緣巧合來到了大理寺公廚的故事。美食與破案看似平行的兩條線,卻又完美地把男主和女主的性格通過一日三餐結合破案過程中展示了出來。《大理寺小飯堂》是一部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網絡小説,作者是漫漫步歸。愛情小説又稱言情小説或音譯為羅曼史小説。愛情小説是以愛情生活為主要描寫題材的小説。它以講述男女之間相愛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愛情的心理、狀態、事物等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説大理寺小飯堂講述了女主原是官家小姐,因一家獲罪,從小被髮配到宮裏,幾年後被皇上放出宮,機緣巧合來到了大理寺公廚的故事。美食與破案看似平行的兩條線,卻又完美地把男主和女主的性格通過一日三餐結合破案過程中展示了出來。《大理寺小飯堂》是一部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網絡小説,作者是漫漫步歸。愛情小説又稱言情小説或音譯為羅曼史小説。愛情小説是以愛情生活為主要描寫題材的小説。它以講述男女之間相愛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愛情的心理、狀態、事物等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大理寺小飯堂完結了嗎

沒有完結。大理寺小飯堂是作者漫漫步歸寫的一部小説,作者文筆突出,情節界扣人心絃,大理寺小飯堂沒有完結,處於連載中。

2022高質量好文筆的古言小説

2022高質量好文筆的古言小説如下:

1、《正良緣》——鬱雨竹(連載)

有不少書友疑惑:“作者大大居然有時間開新文,為啥不多更魏晉乾飯人?”有熱心書友幫忙迴應,作者是説新書打算寫短篇探版權,不過因為魏晉乾飯人的劇情比較緊繃,可能也有調試心態與節奏的想法在吧。

官方迴應是,關於鬱雨竹新書《正良緣》的更新,因為這是個短篇,而且作者基本上寫完了,並不會影響《魏晉乾飯人》的,《魏晉乾飯人》更新慢,是因為作者寫的比較嚴謹。

2、《系統:你給我支楞起來》——YTT桃桃(連載)

YTT桃桃的《我全家都是大佬》已經完結,新書《系統:你給我支楞起來》是一本現言系統文,老嫂子話嘮系統,看開頭還挺有趣的,作者已有經典羣穿完結古言《我全家都是穿來的》,非常好看,強烈推薦!

3、《大宋一把刀》——顧婉音(連載)

其中《大唐驗屍官》不少人留言看過,等待了很久,《大唐驗屍官》作者顧婉音,終於開新書了,這次還是古言,新書《大宋一把刀》,女主一朝穿越,與女主一起穿越的還有個素不相識的老鄉,網友説不知道開頭的老鄉是不是就是男主。

4、《宋檀記事》——荊棘之歌(連載)

荊棘之歌這個lv5作者,我有一直關注,她的《丁薇記事》《槐夏記事》系列,還有《孔方世界》小説寫得還不錯。看樣子是三開,同時更新輕小説《了不起的魔法》、現言《宋檀記事》、古言《救命!我真的吃不下了》這三本小説,很佩服她的更新!

5.《大理寺小飯堂》——漫漫步歸(連載)

漫漫步歸古言新作《大理寺小飯堂》,看樣子是輕喜劇搞笑輕鬆類型的古言,目前幼苗,已經加入書架準備養肥。作者已有完結古言《獨佔金枝》《女配修仙計》書荒可以看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導語: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李世民的小故事(精選7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1

唐貞觀年間,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導之下,朝廷開展了大規模的人才選拔推薦活動。由於這個活動規模聲勢宏大,就有人打算渾水摸魚。太宗聽説有人謊報官階和資歷,就命謊報的人自首並警告説,如果不自首,一經查出,便處以死刑。

過了不久,有一個謊報資歷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唐太宗將他交給大理寺處理,大理寺根據國家的法律,將這個人判處了流放。

太宗聽説這件事以後,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過來,問他:“你應該知道我當初下的詔書上説,不自首的人處死刑。現在,你判處他為流放,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説話不算數嗎?”

戴胄回答説:“要是陛下當時就殺了他,那是陛下的事。但是,現在你既然已經把他交給大理寺處理了,我就不能違背法律。”

太宗問戴胄:“那麼,你自己遵守了國家法律,卻讓我失信於天下人嗎?”

戴胄説:“法律,是國家用來取信於天下的保證,國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説的話,只是當時憑着一時的喜怒講出來的。陛下一時發怒,想要殺死他。後來知道不能這樣,才將他送給大理寺按照法律處置。這正是您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結果。我覺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貴,因此很值得珍惜。”

聽了戴胄的這番話,太宗説:“在我認識有誤的地方,你能夠糾正我,我非常感謝你。”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改變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決。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2

貞觀七年(655年),宮中發生了一樁醜聞。有個叫楊譽的好色之徒,行為放蕩不羈,竟然在皇宮禁地追逐、挑逗宮女。

這件“逐婢”醜聞事涉皇親國戚(楊譽的女兒是唐太宗第六子的妃子),所以影響極其惡劣。消息一傳開,朝野上下一片譁然。都官郎中薛仁方聞訊後,將楊譽扣留起來查問,準備依法處置。

此案尚未來得及裁決,擔任皇帝侍衞保鏢的楊譽之子卻出來發難了。他不但不為楊譽所為感到羞恥,反而為其大訴冤屈,向唐太宗告狀説:“因為我父親是皇家親戚,薛仁方才故意節外生枝,把他老人家扣留起來,又遲遲不做決斷,這是在拖延時間,有意刁難皇上啊。”

跟皇家過不去,這還了得?唐太宗聽了他的話,大怒説;“薛仁方不可容也!”當即下旨打他一百杖,解除公職。

對唐太宗要懲處薛仁方的做法,魏徵實在看不過去,進言説:“城牆下的狐狸和土地廟裏的老鼠,雖然都是微小的動物,只因它們倚仗巢穴做掩護,除掉它們尚且不易,更何況那些世家貴戚,自古以來就難於治理,以致東漢、西晉以來外戚專權,發展到朝廷不能駕馭的嚴重地步……”

魏徵的話無疑給唐太宗敲了一記警鐘:皇帝要管好身邊人,以防他們像“城狐社鼠”那樣成為朝廷的禍害。接下來,魏徵據法力辯,説薛仁方既然是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國家執行法紀,怎麼可以因此對他濫施刑罰,助長外戚的私慾呢?皇帝這樣放縱皇親,此例一開,就會招來各種事端,將來後悔莫及,要改變也就困難了……

唐太宗聽了這些話,內心有所觸動,決定赦免薛仁方。但是,薛仁方拘禁皇親未及時上奏,也是專權作勢,雖不宜治以重罪,也應稍加懲處。於是,他命人打了薛仁方20大棍才算完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3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共生3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晉王治。不過,太子承乾貪圖享樂,荒學業,深令太宗失望。魏王泰聰明善文,勤奮好學,深受太宗的喜愛。在這兩個對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選擇更立太子。

兩人籠絡朝臣,各樹朋黨,互相明爭暗鬥。承乾見李泰恩寵日隆,心不自安,遂與漢王元昌、大臣侯君集密謀起兵,但事情泄露,唐太宗得知後非常生氣,這可是在太歲爺上動土的啊。

李世民更立太子

李世民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賜漢王元昌自盡,侯君集等皆被殺。承乾被廢后,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等議立太子之事,太宗猶豫不決,欲立有才華的魏王泰,又恐重演父輩骨肉相殘的悲劇。

欲立晉王治,但又嫌其懦弱。最後太宗接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意見,於貞觀十七年(643)四月七日,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並同時幽禁魏王泰於北苑。九月,太宗任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勣為太子詹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4

後漸寺村東有一座高聳入雲的五指靈山。

也有把這座山叫做“東五指山”的。五指靈山上是“女媧娘娘”的道場,有一些後人建造的寺廟。但是從山上殘存的明清古石碑上,可以説明,這至少在明清兩代就有相關道場的存在了。

這處“女媧道場”和秦王李世民也有故事流傳下來。後漸寺村一帶,是秦王李世民與隋末農民義軍劉黑闥爭戰的古戰場之一。

傳説,秦王李世民與劉黑闥交戰期間,中了劉黑闥設下的埋伏。李世民撥馬逃到五指靈山下,但見四面環山,陡崖絕壁,已無去路。李世民不禁仰天長歎:“莫非天欲絕世民不成?”語未盡,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猛聽山崩地裂般一聲巨響,正在追趕秦王李世民的劉黑闥兵馬陷地一丈餘深。李世民趁機脱離險境。

往前跑得正人困馬乏,突然又是一聲山響,面前現出大小兩座糧倉(今大倉、小倉兩座山頭)。秦王李世民得到糧草,養精蓄鋭,最後戰勝劉黑闥。事後的某天晚上,九天玄女,也就是女媧託夢於李世民,告訴他是九天玄女救了他。為此,李世民登基當皇帝后,就下御旨在五指靈山為九天玄女(女媧神)修建起蓮花峯上這座媧皇宮廟。

傳説罷了,甚至牽扯到了神話。但是秦王李世民在秦王湖一帶留下的大量故事,卻並不是沒有史事根據。最著名的漆泉寺就有不少史料記載。

在村中行走,一個大娘揹着一筐剛剛採摘的鮮杏經過,見到我們這些外人,熱情地要我們嚐嚐。當年李世民大軍經過,是不是也有這樣一位山民同樣揹着一筐鮮杏,在呆呆地望着那不遠處的廝殺,耳邊是不是還回蕩着戰馬的嘶鳴?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5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就聰慧過人,足智多謀。

他十六歲那年,隋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圍困,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進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馬上應募,在將軍雲定興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對雲定興説:“突厥人敢圍困我們的`皇帝,就因為外邊沒兵馬救援,現在應該派人在幾十裏外虛張旗幟,讓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幟,夜裏聽到鼓鉦盧聲不斷,他們肯定會認為救援大軍趕到了,這樣不傷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門之圍。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突厥瞭解了我們的底細,前來阻擊,那麼鹿死誰手就難以預料了。”

定興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率兵到達崞縣。突厥偵察兵看見周圍幾十裏旗幟飄揚,軍隊來往不斷,急忙把情況報告給了可汗。

突厥可汗説:“這肯定是隋軍的大隊救兵趕到了。”

於是他們就趕忙撤兵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6

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他從小勤奮學習,研修兵法,抱負遠大,李淵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勸告和敦促下實行的。後來他率兵東征西討,屢戰屢勝,奪取了天下,可以説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勛最大。

唐朝建立後,李淵當了皇帝,但是在繼位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勞,講實力,憑才智,李世民都首當其衝,理應由他嗣位,但他的長兄李建成,以“長幼有序”為由想繼承帝位,便勾結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擠李世民。他們曾經千方百計地假送劣馬和下毒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後來他們又想出了一條毒計,趁着邊境突厥來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請李淵,讓李元吉出兵征討,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將和軍隊交由李元吉指揮,然後在軍隊臨行之時,派人暗殺李世民。

李世民雖然多次遭受,但他以大局為重,又念及骨肉親情,多次忍讓。李淵又斷事不明,對李建成也不加處置,這次李淵又答應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權,同時李世民又得到密報,探知了李建成要謀殺他的計劃,眼看情勢十分危急。

這個時候,如果還是一再忍讓,就只能對自身不利。李世民在房玄齡、杜如晦等文士和尉遲敬德、程咬金等大將的勸諫下,決定先發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當夜,李世民進宮向李淵稟告李建成要謀害他的實情。李淵讓他們弟兄三人明晨一起進宮當面對質。第二天,李世民就在宮城的正門玄武門佈下伏兵。玄武門守將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經由李世民曉以利害,將其收服,答應願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並不知實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一齊走入玄武門,常何就把城門緊閉。李世民已率數員大將在門內等候,李建成見機不妙,就想奪門而出,奈何城門已閉無法脱身。這時李世民一聲吶喊,伏兵四出,李建成頓時死於李世民的箭下,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殺死。

門外,李建成的部眾聽説門內有變,便猛攻城門。尉遲敬德站立城牆,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扔到城下,士兵們見主子已死,大勢已去,無心攻城,便紛紛散去。

這時尉遲敬德又來到皇宮後花園面見李淵,李淵當時正在湖中泛舟遊樂,尉遲敬德對他説:“李建成、李元佔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誅殺。”並進諫道:“請陛下下詔,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李淵見事已如此,尉遲敬德又來宮,就順水推舟地説:“朕也有此意。”不久,李淵藉口年老體衰,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

這次事變,歷史上稱之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危急關頭,採取先發制人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7

這個唐太宗喜歡一隻白鷂子鷹,他閒暇的時候經常把這個鷹就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和這隻鷹一起玩耍。這隻白鷂子鷹也非常有靈性,它還會替唐太宗送信,把這個信綁在它的鷹爪上,它可以飛到幾百裏外的洛陽。而且它還會故意把鳥、兔子、松鼠趕到唐太宗面前。它在往上一飛,然後翻身俯衝下來去抓它們。唐太宗對自己的這個寵物是又信任又喜愛。

可是時間長了呀,這唐太宗和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經常有些心不在焉。這是為什麼呀?他急着呀趕忙把這事商量完,我還得到後宮逗我的鷹玩嘞。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這個大臣非常有名氣他叫魏徵。他就發現了唐太宗這個問題,他很擔心皇帝會因為這麼一個小玩意兒玩物喪志而疏忽了國家大事。所以他決心要幫助唐太宗來糾正這個錯誤。

有一天,他聽説唐太宗正在御花園裏玩白鷂鷹,就不早不晚剛好闖進御花園,要和唐太宗商議國家大事。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裏。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裏。

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也得看一看魏徵在提意見的時候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有些時候真的是話有三説,巧説微妙,用合適的方法,合適的語言給合適的人提意見,這才是對的。

大理寺小飯堂小説是什麼時候開始首發的

2020年10月。大理寺小飯堂小説的作者漫漫步歸,在2020年10月就完成了大部分的製作,與平台簽訂了協議,就是在2020年10月開始首發的,用户可以在小説軟件中搜索觀看。

陳拾是什麼小説的主角?

《大理寺日誌》陳拾的哥哥是張言川。

張言川,道上人稱黑羅剎,一身肌肉,武力高強,對武后十分憎恨,為人十分固執。他是上一任大理寺少卿裴東來的貼身祕書,在上上任大理寺卿薛剛被赤焰金龜燒死後,接任為上任大理寺卿。裴東來被燒死後,天后好像清洗了上一屆大理寺,張言川出走,並化身黑羅剎。

《大理寺日誌》內容介紹:

講述洛陽郊外的一個普通農民陳拾前去洛陽尋找兄弟,用身上僅剩錢買了個餅卻被乞丐搶走。身無分文的陳拾看到了大理寺招雜役的通知,誰知大理寺牢房裏居然有一隻貓妖,陳拾貓妖的專門看守,天天給貓妖送飯送藥。

一次送藥時陳拾偷喝了貓妖的藥出現了幻覺。武明空登基,大赦天下,大理寺卿傳旨貓妖李餅為大理寺少卿,陳拾為隨身書吏。展開各種驚心動魄的破案冒險,向命運反抗,堅守自己內心正義的故事。

有關孝親敬老的小故事,不要太多

扇枕温衾,黃香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九歲時母親便去世,又沒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除平時幫助父親操持農活、料理家務外,冬天還要為父親暖和被子,夏天為父親扇涼蓆子,對父親十分盡心盡孝,人們都誇他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鞭打蘆花,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民間傳説故事,屬於二十四孝之一,主要講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十歲喪母,其父再娶,但繼母李氏對他,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的棉衣裏裝的是棉花,給閔子騫做的棉衣裏裝的是蘆花。冬天外出駕車時其父發現了這件事,決定休了李氏。但閔子騫盡力勸説,雙膝跪地以情動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團圓……。”繼母深受感動,遂對三個兒子一般看待。

誰知道尊來敬老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説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着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説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説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着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牀的母親洗衣服。事母至孝,每逢假日,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衞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衞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K��僨辶����勻剩��吧舷露己蘢鵓此�K�囊桓鐾�牛�鈺�鍪貢囈��剩�蓋椎昧酥夭。�綣�庋�餚ィ�薹ㄔ諫肀呤毯潁�鬧蟹淺1�礎H式苤�浪�耐純嘈那櫓�螅�卮俗嗲牖噬細吶殺鶉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櫻�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螄驢醋旁疲�運�乃媧鈾擔骸拔業那茲司妥≡詘自頻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揮欣餚ィ��蛔×鞽雋慫記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説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讚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裏十分貧寒,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脱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羣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羣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讚歎不已。有詩讚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鋭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着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 後人有詩讚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説:“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羣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裏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着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説。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裏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捨,便跪求父親説:“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閤家歡樂。 有詩讚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孃;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裏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説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親嘗湯藥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牀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牀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牀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説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颳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着告訴道:“兒王裒在這裏陪着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裏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揹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歎説;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揹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捱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説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迴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温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着,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説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關係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藥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户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歎氣説: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温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説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説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讚揚説,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讚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閤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云: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unix.net/

名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10717.html

王播字明敭文言文

1. 王播 字明敭 文言文翻譯

王播傳

王播字明易攵。曾祖王..,嘉州司馬。祖父王升,咸陽令。父王恕,揚府參軍。王播進士及第,登賢良方正制科,授集賢校理,升監察御史,轉殿中省任職,又做過侍御史。貞元末,寵臣李實為京兆尹,仗恃恩寵頗為強橫,曾遇王播於途,竟不迴避。舊例,府尹迴避台官。王播向各署發送公文譴責他,李實大怒,後來啟奏將王播貶為三原令,企圖挫傷王播的鋭氣。王播受命,赴府衙謁見拜謝,嚴守府縣上下級之禮儀。及至赴轄縣上任,政事辦理得妥善明白,那些倚仗權勢的豪門貴族,犯法亦不能寬免。年終考核,為京畿各縣之最優。李實因王播治政有方,對他甚為敬重,頻頻向皇上推薦。德宗認為他才能出眾,打算破格擢用,可王播恰值母喪。

順宗即位,授王播駕部郎中,改任長安令。這一年中,調任工部郎中,知台府雜務,他敢於調查舉報上司,受到人們的稱讚。調任考功郎中,出任虢州刺史。李巽代理鹽鐵使,奏請王播為鹽鐵副使、兵部郎中。

元和五年(810),替代李夷簡為御史中丞。他努力振興朝綱,使各項政務得以施行。十月,替代許孟容為京兆尹。此時禁軍諸鎮遍佈京畿地區,軍人出入,皆攜弓佩劍,往往生髮盜案,難以擒捉姦人。因而王播奏請京畿內軍鎮將卒,出入不得攜帶武器,諸王、駙馬及權豪之家,不得在京畿內驗試鷹犬及狩獵器械。詔命允從,從此奸盜止息。元和六年(811)三月,調任刑部侍郎,充當諸道鹽鐵轉運使。

王播長於屬吏事務,即使案牘煩雜難閲,亦能剖析如流。黠吏妄圖詆譭欺瞞,無不被他揭穿而敗露。當時天下多事,大理寺議罪,條目繁雜。王播將前後格條全部集中,置於座右備查,凡詳審裁決,疾速如神。當時一班屬吏幕僚,無不歎服至極。

元和十年(815)四月,改任禮部尚書,代理使務如前。這之先,李巽讓程異做江淮院官,程異又通曉錢財貨幣之事,及至王播代理使務,奏請程異為副使。當王師討伐吳元濟時,令程異乘驛車往江淮,徵集了大批軍用物資,為平定叛亂出了大力。及至皇甫釒甫寸執政,惟恐王播被重用,於是奏請命程異代理使務,王播只擔任本官便可。元和十三年(818),檢校户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

穆宗即位,皇甫釒甫寸被貶斥,王播屢次上表請求調回京師。長慶元年(821)七月,召還,拜刑部尚書,再度兼任鹽鐵轉運使等職。十月,兼中書侍郎、平章事,代理使務如故。長慶年間,內外權臣大都彼此藉助。王播因主管銅鹽之事擢居宰輔之位,專侍奉承迎合,而對國家安危大計,不出一言。此時河北又叛亂,朝廷用兵討伐。恰好裴度自太原入朝晉見,朝野上下一片議論,説裴度不宜身居朝外。次年(822)三月,詔令裴度留朝重掌政事,命王播替代裴度為淮南節度使、檢校右僕射,代理使務如故。王播便奏請攜鹽鐵使印赴鎮,並奏請另賜上都院印,詔命允從。王播到了淮南,碰上天旱歉收,人相啖食,根本無力繳納賦税。官府設法徵收,百姓户户嗟怨。

敬宗即位,便加授王播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免去鹽鐵轉運使職務。當時護軍中尉王守澄當權,王播權力旁落,於是廣求珍異之物,命屬吏中心腹祕密結交王守澄,以圖他的幫助。王守澄伺機啟奏,説王播有才,皇上在延英殿將這話對羣臣説了。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請皇上開延英殿以便面奏王播為人奸邪,交結寵貴,企圖重新受重用。天子年幼,未能採納他們的意見。從此,紛然不息。次年正月,王播重任鹽鐵轉運使。他既得舊職,便在銅鹽税收之內,巧設名目斂取,藉故按月進奉,名為羨餘錢,實際是正式税額,一心指望獎賞擢升,不顧人們議論。

當時揚州城內官河水淺,遇旱則漕運之船滯阻難行,王播便奏請自城南閶門西邊七里港開河向東,彎曲取道禪智寺橋通向舊官河,開鑿稍深,航路易於暢通,所開河道長一十九里,其工役用料開支,不破費朝廷省署之錢,當由各地自籌,這樣漕運便不再滯阻。後任亦仰賴王播此舉之利。

文宗即位,加授檢校司徒。大和元年(827)五月,王播自淮南入朝晉見,進奉大小銀碗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六月,拜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代理使務如故。二年(828),進封太原公、太清宮使。四年(830)正月,患喉腫暴病身亡,時年七十二,停朝三日,追贈太尉。

王播出身寒門,以文辭入仕,榮登華貴之位,頗富才名。但隨勢沉浮,不保持士人節操,依靠奸邪手段獲取進升,君子以為羞恥。然而王播天生勤於屬吏職事,遇使務堆積,胥吏滿庭等候裁決,簿書堆滿案几,別的人簡直束手無策,而王播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王播之子王式,弟王炎、王起。王炎,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屢次升官至太常博士,早逝。其子鐸、鐐。

2. 王播 字明敭的文言文閲讀答案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事,尹避台官 故事:慣例

B.恃勢豪門,未嘗貸法 貸:寬免

C.詔從之,自是奸盜弭息 弭:停止

D.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錢 省:節省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

B.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

C.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

D.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播治縣有術。王播在三原任縣令時,依法治理,政績為畿邑之最;在揚州任職時,興修水利,使漕運暢通無阻,造福於民。

B.王播長於治吏。當時胥吏欺詐成風,儘管事務繁多,王播條分縷析,斷案如流,下屬的欺詐行為一一被揭露,並被繩之以法。

C.王播征斂無度。王播在任淮南節度使時,淮南地區正遭受旱災,他不但不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反而橫徵暴斂,以至於民怨沸騰。

D.王播不守操行。王播一心鑽營權術,以奉承迎合為本事,對國家大計卻一言不發。他的以奸邪進取的劣行,在當時已遭唾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德宗奇之,將不次拔用,會母喪。(5分)

(2)播出自寒門,以文辭自立,踐昇華顯,鬱有能名。(5分)

4.D

5.C

6.B

7、德宗對王播的才能很驚訝,打算破格提拔使用,恰好碰到王播的母親去世。

王播出身卑微,憑文辭自立,登上了顯貴的地位,享有能幹的盛名。

3. 王播詩之殊遇,文言文

原文: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

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

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譯文及相關資料可供參考: 王播小的時候因為父母雙亡而特別貧窮,曾經去揚州的惠昭寺中的木蘭院,跟着僧人們混口齋飯吃。僧人們都厭惡而怠慢他,常常王播去吃飯的時候飯已經吃完了。

後來,王播從重要的位置下來,從京城出來鎮守這個地方,因為遊覽以前到過的地方,發現人們因敬慕他以前題的字而用薄紗把那些字給罩上了。解詞: 1.孤貧:因為父母雙亡而貧窮。

2.厭怠:厭惡而怠慢。 3.重位:重要的地位。

4.邦:城市。 5.皆:都。

6.慕其:敬慕它(而用紗把它罩住)。 參考資料: 王播(759年~830年),字明揚,他祖輩是山西太原人,後來全家搬遷到了江蘇揚州定居。

他出生於肅宗乾元年間(758年~760年),只是父母親不久就先後去世了;加以他家條件實在很不好,所以愛好讀書的王播便只得到當地一個名叫惠昭寺木蘭院的僧寮裏借讀。方丈和一些僧眾開始還以禮相待,以為對方是個讀書人,説不準哪天他發跡了,這對寺院也將會有好處。

於是在寺院領導層經過內部“研究研究”之後,遂讓王播吃住了下來。 該寺院就餐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一天三餐的吃飯時間都固定在寺僧敲鐘之後。

由於人多,這種做法不但無可厚非,而且倒也顯出該寺院管理方面的一些獨到經驗。而王播自然便隨着那開飯的鐘聲,迅速放下手中的書本來“隨喜”吃飯了。

但時隔不久,事情卻變得離奇起來。 一天中午,正沉浸在讀書樂趣中的王播,腹中響聲不斷。

他知道自己早已飢腸轆轆,因為那天早晨由於身體不爽,吃得並不多,所以當時太陽都已有些偏西,他這飢餓感也就可以想見了。但只是令人奇怪的,寺院裏此時居然還沒有敲響開飯的鐘聲! 有什麼辦法呢?自己作為一個寄寓在人家屋檐下而且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在看人臉色方面還有一絲主動權外,他實在想不出也不好意思去主動問問今天到底怎麼啦。

於是王播就又沉浸到了書中去。他自然知道,只有把自己沉浸到書中以便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也最能得到箇中的樂趣。

而將來在考場上大顯身手了,才最終使他脱離目前這尷尬的處境。等到王播又把書卷温習了一輪後,餓過了頭的王播這時候才聽到有鐘聲在敲響。

王播興奮極了!這不就是打開自己當下正要解決難題的鑰匙了嗎?他比往常更為激動地一個箭步衝向了食堂。然而,食堂的情景卻使他如同在寒天裏被人從頭到腳猛潑了一桶冷水,因為午飯早就吃過了!他驚疑而羞澀地往那些食堂師傅身上看了過去,心想,也許從他們身上會找到何以出現這種變化的蛛絲馬跡吧。

然而,他們那副幸災樂禍的神態卻分明在告訴王播:還想吃飯哪?你這小子,就等着吧! 剎那間,王播便全然明白了。他知道寺院已經厭倦他在這裏吃閒飯了。

他的眼睛裏滿是屈辱的淚水,但他還是強忍着不讓它流出來。他狠狠地瞪了偌大的食堂一眼,當即返回住處收拾他那簡單的行李,並在寺院牆壁上憤然題寫了一首詩,然後就頭也不回地大踏步走了。

20多年過後,也就是在文宗大和年間(827年~835年),①在官場上頗為春風得意的王播恰好被派往江蘇任軍政長官。一天,他忽然想到當年借住過的寺院看看,那兒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兒了。

早已聞知王大人要來“視察工作”的惠昭寺木蘭院寺僧們,便手忙腳亂起來,把王播當年居住過的地方修葺一新不算,寺院領導還叫人迅速把他當年憤然寫下詩作的牆壁,輕輕地用拂塵撣去浮塵,然後用上好的碧紗把它覆蓋起來,免得它再次受到灰塵的侵蝕。 王播威嚴十足地來到這座曾使他奮發蹈厲的寺院時,真是百感交集。

猛一抬頭,他卻發現自己那諷刺詩都受到這等碧紗籠罩的優待,而自己當年卻吃不上一頓順心飯,這不由得更使他感慨萬千!思潮翻滾的王播命人拿來筆墨,當即連衣袖也都不卷地在原來詩作的後頭續寫起來,以便記錄下他這先後不同遭遇的感慨。其詩云: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寫完此詩,覺得意猶未盡,王播便又題寫了下面這首令他更為惆悵的著名詩作: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② 然後,他便長歎一聲, 悵然離去。 而後人拿它來作為素材入文學作品的便極其多了。

蘇軾《石塔寺》就説: 齋廚養若人,無益只貽患。 乃知飯後鐘,闍黎蓋具眼。

在同題詩裏,蘇大詩人還一再感歎: 飢眼眩東西,詩腸忘早晏。 雖知燈是火,不悟鍾非飯。

不用説,以上這些都是在用王播這舊事。至於孫覿就徑直以王播其人其事入詩道: 懸知不是唐王播,慚愧高僧護碧紗。

可見,王播這經歷引起後人多少悠遠而深沉的感慨! 誠然,另外與此相關的説法仍頗多,但它們無疑都是令人感歎的。③而王播這事在真切地折射出世態人情的同時,對於自身要求有所作為的人士來説,它也未始就不能讓人自我砥礪呢。

因為要自我奮起。

4. 古代詩歌閲讀,王播,樜言

唐代宰相王播自幼貧寒,曾寄居揚州惠昭寺木蘭院攻讀。

和尚嫌貧愛富,瞧不起他。寺裏有個規矩:敲鐘開飯。

可是有一天,王播聽到鐘聲去吃飯時,只見飯堂已杯盤狼藉。王播意識到有人故意戲弄他,遂題詩寺壁,憤然離去。

20年後,王播出任揚州刺史,決定重遊惠昭寺。寺內一片驚恐,眾僧匆忙把王播當年的題壁詩用碧紗籠罩起來,王播來到寺中,一眼就看到當年的題壁詩被碧紗覆蓋。

他暗暗發笑,揮筆又題詩於壁:“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裏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詩用前後對比的手法,以“飯後鐘”和“碧紗籠”兩件事尖鋭地諷刺了和尚前倨後恭、附炎趨勢的行為。

5. 明史陶諧傳文言文翻譯

陶諧,字世和,會稽人。弘治八年鄉試考取第一名。次年成為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給事中。奏請皇上命儒臣每日進講《大學衍義》,孝宗嘉許並採納他的建議。

正德初年,太監劉瑾等人擾亂朝政。陶諧奏請以誤國罪告劉瑾等於先帝靈前,對他們定罪並不予赦免。劉瑾摘取奏章中的錯字命令他認罪招供,陶諧服罪後方得寬恕。皇上命令宦官崔杲等人前往江南、浙江視察織造,王杲等人義請賞運銷長蘆官鹽的憑照。陶諧兩次上疏反對,皇上都不聽從。陶諧奉命外出清理邊境儲備,因工科無人掌印,奏請出發後派遣代理職務。劉瑾遂藉機中傷,矯皇上令將陶諧投入監獄,並處以廷杖,將陶諧貶斥為平民。接着張榜宣佈陶諧為奸黨。又誣告他在巡視各倉庫時發現布匹缺少而不上奏,再次將陶諧戴上刑具拖至宮門外杖責,並。陶諧,字世和,會稽人。弘治八年鄉試考取第一名。次年成為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給事中。奏請皇上命儒臣每日進講《大學衍義》,孝宗嘉許並採納他的建議。

正德初年,太監劉瑾等人擾亂朝政。陶諧奏請以誤國罪告劉瑾等於先帝靈前,對他們定罪並不予赦免。劉瑾摘取奏章中的錯字命令他認罪招供,陶諧服罪後方得寬恕。皇上命令宦官崔杲等人前往江南、浙江視察織造,王杲等人義請賞運銷長蘆官鹽的憑照。陶諧兩次上疏反對,皇上都不聽從。陶諧奉命外出清理邊境儲備,因工科無人掌印,奏請出發後派遣代理職務。劉瑾遂藉機中傷,矯皇上令將陶諧投入監獄,並處以廷杖,將陶諧貶斥為平民。接着張榜宣佈陶諧為奸黨。又誣告他在巡視各倉庫時發現布匹缺少而不上奏,再次將陶諧戴上刑具拖至宮門外杖責,並將他貶往肅州戍守。劉瑾被處死後,陶諧獲釋回鄉,因劉瑾的黨羽仍然當權用事,竟未獲召用。

嘉靖元年恢復原官。尚未到任,被任為江西僉事,轉任河南管河副使。陶諧命令百姓沿河栽種楊柳,旁邊再種植蘆葦,有水災時用作防洪材料。總理都御史奏請在各道推行這項做法,每年省下數萬運輸蘆葦的費用。提升為參政,歷任左、右布政使,其任都在河南。

過了一段時間,提升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贛、汀、漳軍務。陶諧上疏説:“知府、知縣任命升調太快,任職應以六年為期。諫議官違背皇上旨意,應當予以優待寬容。對於有才幹能勝任職務在家養病的,不要棄之不用。”當時南京御史馬敭等人因王瓊而被逮捕,根據新定條例,養病長久的不再重新敍用,所以陶諧為此而上疏。又上奏説:“現在天下差役繁重,已設有河夫、機兵、打手、富户、力士等勞役,但編審裏甲户口時,又要徵收外出壯丁的賦税及供給等費用。乞請一概免去。”皇上採納了他的意見。

不久升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海上賊寇陳邦瑞、許折桂等人突然攻入波羅廟,想要進犯廣州,被守軍指揮李嶅打敗。邦瑞投水自殺,近掛放還所俘指揮二人,請求接受朝廷招撫。陶諧將折桂等人安置在東莞,收編為總甲,令近掛等約束其部下五百人成為新居民。兵部因投降的賊寇集中定居,擔心他們乘機作亂,命令解散賊黨。不久,陽春縣的盜賊趙林花等人攻打縣城,與德慶州盜賊鳳二全勾結作亂,陶諧攻破一百二十五座山寨。皇上説:“陶諧的功勞應加記錄,但以前縱容盜賊為患的又是誰呢?”於是只賞賜陶諧銀幣。瓊山縣沙灣洞賊盜黎佛二等人殺害本縣典史,陶諧又前往討平剿滅盜賊。陶諧任總督兩廣軍務三年,俘獲斬殺盜賊累近萬名。後因母親去世回鄉服喪。服滿後起用為兵部左侍郎。九廟火災,陶諧自陳有罪辭官回鄉。去世後,追贈兵部尚書。隆慶初年,諡號莊敏。

1. 出自陶諧《明史·陶諧傳》,陶諧(1474—1546)字世和,號南川,浙江會稽(今紹興)陶堰人。1495年(明弘治八年)鄉試第一,1496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

2. 正德改元,劉瑾亂政,上疏請論其罪,瑾怒,坐以他事廷杖,斥為民,謫戍肅州。劉瑾伏誅,始釋還鄉。嘉靖元年(1522)復官,任江西僉事,轉河南管河副使。

3. 歷河南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贛、汀、漳軍務。尋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病卒,贈兵部尚書,諡莊敏。諧詩文直抒胸襟,明白坦易。著有《南川稿》12卷,《陶莊敏集》8卷,附蘭渚遺稿一卷,均《四庫總目》並行於世。

6.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小題1:C小題2:A小題3:B小題4:B小題5:(1)正值深秋戍守邊疆,如果向他們詢問計謀,託付邊疆大事,召他們回朝是可以的,怎麼能把吃喝的歡樂看作重要事情呢? (2)正在這時,宮中營建百尺高樓,土木費用成千上萬,所以王播趕快增徵茶税,暗中合乎了皇帝的願望。

小題1:臨:統治。小題2:於是、就。

B項前者是助詞,的;後者是代詞,這。C項前者是介詞,因;後者是介詞,按照。

D項前者是連詞,表修飾;後者是連詞,表遞進關係,譯為“並且”或“而且”。小題3:略小題4:李珏被貶出京城是因為反對增加茶税。

小題5:略。

7. 焉字在文言文的幾種用法

焉 ⑴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在其中) 不復出焉。

(焉:從這裏。)永之人爭奔走焉。

⑵哪裏,怎麼。且焉置土石? ⑶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今其室十無一焉。④雖雞狗十無一焉。

⑷作詞尾,相當於“然”、“。

的樣子”。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⑸相當於“之”。①謹食之,時而獻焉。

(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⑹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8. “焉”在文言文中有哪些作用及解釋

焉 yān 【名】 (象形。

小篆字形。像鳥形。

本義:焉鳥) 鳥名〖akindof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一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羣焉胙充,飛而不舉。 ——唐·黃滔《唐城客夢》 通“顏”(yán)。

額〖forehead〗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

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焉 yān 【代】 表示指示,相當於“之”〖it〗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心不在焉 哪裏或那裏〖where〗 且焉置土石。

——《列子·湯問》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裏,指南海。)

——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什麼〖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怎麼〖which〗 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志》 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於“於是”、“於此”〖so〗 二陵焉。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擇事而問焉。

——清·劉開《問説》 伏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焉 yān 【副】 如何〖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於是,就,乃,則〖then〗。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 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

——《史記》 又如:焉始乘舟 焉 yān 【連】 於是〖then〗。 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

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焉 yān 【助】 表示結構,用於前置的賓語之後,相當於“之”,“是”〖be〗 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

——《國語》 後綴,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書·秦誓》 焉 yān 【語】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啊”〖ho〗 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 用於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於“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史記》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 用於句尾,表示感歎,相當於“呢”、“啊” 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 ⑴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焉:在其中) ②不復出焉。(焉:從這裏。)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焉:從別人那裏。)

④永之人爭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慚焉,久而安焉。(焉:對此) ⑦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焉:相當於"於之"從這裏。) ⑧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焉:在這件事情上。) ⑨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焉:從這裏面。) ⑵哪裏,怎麼。

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⑶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 例: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今其室十無一焉。

④雖雞狗十無一焉。 ⑤請致電上海領事而救先生焉。

⑥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⑦悲予志焉。

⑧則牛羊何擇焉? ⑨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

(焉:句末語氣詞。 ) ⑷作詞尾,相當於“然”、“。

的樣子”。

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⑸相當於“之”。 例: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

(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焉:他們,指五人。 ) ⑤非曰能之,願學焉。

(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完結了嗎

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完結了。《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作者是西瓜珍寶珠,在晉江文學城連載,截止到2022年10月5日已經完結了全文共116章,主角是岑開致,江星闊,是布衣生活、美食、甜文、懸疑推理類型的小説。

大理寺日誌中的和丘神紀一起的小孩子是誰

丘神紀的兒子。丘神紀是東動漫《大理寺日誌》中的角色,金吾衞左將軍。原型是中國武周時期的左金吾衞大將軍丘神勣。後被武則天處死,子孫也被禁錮。所以説丘神紀有兒子

TAG標籤:飯堂 大理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