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京杭大運河的由來

京杭大運河的由來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由隋煬帝楊廣主持建造。京杭大運河是一條人工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現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的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由隋煬帝楊廣主持建造。

京杭大運河是一條人工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現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的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的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舉世矚目的宏偉水利工程,全長2700多公里(含遺產河道1011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與江南水鄉上,自北向南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經濟、文化聯繫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

京杭大運河開鑿歷史誰在什麼時候,開鑿的,和怎樣開

春秋時期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

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裏,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擴展資料:

胥溪、胥浦是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運河的萌芽時期,相傳是以吳國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國君主夫差,在吳國早已攻克楚國、越國之後。

擋在他面前的只有齊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他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裏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運河就是為水上運輸而生的。

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注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簡介

對於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很輕鬆地説出很多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但大家可能並不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繫。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於我們的 歷史學 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 高三 網我為大家分享《京杭大運河的歷史簡介》,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部分歷史知識。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將這五大水系聯結起來。流經北京、河北、天建、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工程最大、航線最長的人工河。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為發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比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開鑿於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長170公里)長十倍,比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開鑿於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長81.3公里)長二十多倍。

  京杭運河又叫京杭大運河,簡稱大運河或運河。它歷經2000多年的滄桑,命運從繁華到衰落。它曾是國家的生命線,維繫着封建王朝的興盛;它更是中國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豐碑,展現着古人的聰明才智;它又是一條血淚之河,浸透着無數黎民百姓的苦難。今天,著名的水利專家鄭連第先生將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從多個角度對京杭大運河進行客觀的解讀。

  京杭運河,是一項華夏兒女都為之自豪的偉大工程。京杭運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長,它多次擴建和改建,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它像時代的記錄者,見證了過去的絢爛與平淡。

  今天的大運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間最後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開始到清末民初,大運河始終是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不過到了時期,縱貫南北的津浦(從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鐵路通車之後,大運河就漸漸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為區域性的交通網。不少河段出現淤塞,一到枯水季節即告斷航,在某些時期,甚至造成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來,大運河又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中,大運河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對大運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開,清淤疏浚已初見成效。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裏,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裏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紀初隋朝統一全國後,建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淮陰)約1000公里長的“通洛渠”;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區至通縣,連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並加以疏通而成;

  (2)北運河:通縣至天津市,通縣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運河:天津至臨清,利用衞河的下游挖成;

  (4)魯運河:臨清至台兒莊,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經東平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運河:台兒莊至清江;

  (6)裏運河:清江至揚州,入長江;

  (7)江南運河:鎮江至杭州。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以上內容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京杭大運河的歷史簡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瞭解相關資料,為以後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c_kan();

京杭大運河起始地點以及歷史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它和長城一樣被人們視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大工程奇蹟。

歷史: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擴展資料: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

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京杭大運河

TAG標籤:由來 京杭大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