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九成宮的宮怎麼寫

1. 九成宮醴泉銘怎麼讀

九成宮醴(禮)泉銘

九成宮的宮怎麼寫

祕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徵)奉敕(赤)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tiáo dì )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zhuó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yuán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儌jiǎo ,皆獻琛chēn奉贄zhì,重譯來王,西暨jì輪台,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户。氣淑年和,邇ěr安遠肅,羣生鹹遂,靈貺kuàng畢臻zhēn,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zhì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còu理猶滯。爰居京室,每弊bì炎暑,羣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隨氏舊宮,營於曩nǎng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於是斫zhuó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qì其頹壞,雜丹墀chí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cí續於瓊室。仰觀壯麗,可作鑑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鹹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宮,歷覽台觀,閒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jué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yíng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鑑映羣形,潤生萬物,同湛zhàn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謹案:《禮緯》雲:王者刑殺當罪,賞錫xī(通“賜”)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hé冠子》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gù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寔shí扶明聖,既可蠲juān茲沉痼,又將延彼遐xiá齡。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後固懷撝挹huī yì,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顯。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

唯皇撫運,奄壹寰huán宇,千載膺yīng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後光前,登三邁五。握機蹈矩,乃聖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襲,琛贄zhì鹹陳。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載,無臭xiù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應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ruí繁祉zhǐ,雲氏龍宮,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chuò工,筆無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謙潤下,潺湲chán yuán 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拒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後夕惕tì,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遊,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歐陽詢奉敕書。

2. 如何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轉載:

如何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是記載唐太宗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夏天,李世民在他避暑的九成宮院內發現了一口水質甜美的湧泉,並命名為“醴泉”的事情。魏徵撰文,歐陽詢書碑,立在九成宮內。遺址現在陝西省麟遊縣新城區,距西安市163公里。儘管宮殿甘泉已不復存在,但《九成宮醴泉銘》這塊碑卻因其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而被後人保存下來,現存放在麟遊縣城內天台寺西北山坡上,並由當地人民政府修建了碑亭加以妥善保護。

《九成宮醴泉銘》不僅是歐陽詢書法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中國書法楷書系列中的佼佼者,堪稱千餘年來楷法的顛峯之作,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初學楷書者從這塊碑入手,可以上追魏晉、南北朝書法,下窺唐宋以後各書法名家,無論轉向哪種書體都比較方便,因此,不僅為歷代學書者所重視,也是臨習楷書的範本,影響極大。

1.《九成宮醴泉銘》筆法的主要特點

(1)橫畫末筆收筆時平收,不同於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楷書橫畫明顯地頓筆向下。橫畫下部比較平,弧度並不明顯,更沒有重按筆出現的頓角。如“上”字。短橫與長橫比例懸殊,形成強烈對比,造成中間緊湊、四周伸展的態勢。

(2)歐體楷書中別具特色的筆法是他的鈎畫保留了很濃的隸書“雁尾”之形,出鈎之處自然、舒展,平緩而不浮滑。

(3)折畫的轉折處多寫成方折,折角乾淨利索,但沒有明顯的突出折角(即“小肩膀”)。

2.《九成宮醴泉銘》結構的主要特點

《九成宮醴泉銘》的結構,幾乎稱得上是無懈可擊。不僅符合“平行等距”的要求,而且還更有變化,筆畫之間距勻落,以變化筆畫本身的肥瘦來避免呆板,即在整齊中又有不整齊的存在,增添了靈活的感覺。如“龍”的右半部三橫變為三點;“詢”的右半部中“日”靠左;“典”字的中間兩豎有所變化等。

3.《九成宮醴泉銘》在結構上的特點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左收縮右放鬆,過中求正。

為了適應人們視覺上的均衡感,漢字結構一般多是左讓右,上讓下。歐陽詢更加強調了這種手法,加長橫畫或其它筆畫的右部,使得它的結構更具特色,甚至產生了“過”的感覺。如“年、體”字的主筆橫畫右部明顯多於左部,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字的美觀,反倒增加了幾分情趣。

(2)字形體勢修長

歐體一般多采取縱勢,有人評其書為“戈戟森列”,就是指他的字體修長,其險勁給人以直立挺拔、嚴正肅穆之感。左右豎筆,上緊下寬,常作成中部向字心凸進之勢,精神撐挺。以“葛”、“碧”、“台”、“舊”等字為例,經測量,這幾個字的高和寬比值都接近0.618,符合黃金分割比,屬於美的形體,如果再長就不好看了。

(3)中心緊縮,四周伸展

收縮和伸展是對立統一的矛盾。歐字體態修長挺拔,與合理的伸縮有很大的關係,只收不伸,只伸不收都不成規矩,也不好看。中心緊縮,就是將所有的筆畫向中心集中靠攏,中心部分寫緊、寫密,這樣騰出四周位置使作為主筆的橫向、斜向筆畫可能伸展,形成直立高聳、修長挺拔的態勢。同時,由於伸展的餘地大,更可以使字形平穩或險絕,產生聯想。如“未”字,兩橫左長右短,伸長捺畫:“建”字中“聿”部緊靠左部,捺畫右伸等。

(4)對比誇張

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九成宮醴泉銘》中有的字特別大,有的字特別小,小字多半筆畫較粗,大字因其筆畫多而顯細;一個字中也是長短、粗細不同,這種變化構成了歐書結構對比強烈、誇張適度的特點。總的看,筆畫多的字大一些,筆畫少的字小一些。這與北魏《張猛龍碑》有異曲同工妙。

又如“泉”字中間一小細橫,對比極為明顯,但並不影響結構比例。“獻”和“六”字之比,如果同等處理,要不顯得臃腫,要不顯得纖弱。“武”字有意識寫長戈鈎,字形誇張,別具一格。

可以看出,歐陽詢不愧為結構大師,楷書經他手底不僅整體規矩森嚴,自成風格,同時他熟練駕馭各種書體,得心應手,留下了這塊千古垂名的不朽“豐碑”。

3. 歐陽詢的九成宮的譯文和原文誰知道

《唐九成宮醴泉銘》,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鉅鹿縣)人,青年時曾為道士,後參加隋末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 起義失敗後,投奔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魏徵成為重要輔臣,以直諫知名,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拜太子大師,卒溢文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

《醴泉銘》的書寫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仕隋為大常博士,唐太宗時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

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尤工於楷書,《宣和書譜》稱:“詢工書為翰墨之冠”,所書《醴泉銘》為其代表作之一。後人亦稱他為歐陽率更。

“九成宮”遺址,在今陝西麟遊縣城西2.5公里,原為隋之“仁壽宮”,唐貞觀五年(631)加以擴建,更名“九成宮”,並置禁苑、武庫及宮寺。“九成”之意:“成”訓“重”,“九”訓“多”,“九成”形容多層,高峻。

“銘”,文體之一,多用韻語,如作山川、宮室、器物之銘前面多用散文敍述,然後是韻語銘文。《九成宮醴泉銘》撰作和書寫於唐貞觀六年(632)夏曆四月,全文敍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並刊引典籍説明醴泉的出現是由於“天子令德”所致,最後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宋曾鞏在《九成宮酯泉銘·跋》中稱:“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 〔正文〕九成宮醴泉①銘,祕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④,此則隋之仁壽宮也⑤。冠山抗殿6,絕壑為池7,跨水架楹(8),分巖聳闕(9),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10),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11),下臨則崢嶸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

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奢(13),以人從欲(14)良足深尤(15)。至於炎景流金(16),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17)。

〔註釋〕:①醴泉:甘美的泉水。②祕書監:掌管朝廷圖書典籍的長官,以少監為其副職。

檢校侍中:兼領門下省侍中,此為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門下省負責審詔署奏之事,其長官稱“侍中”。

“祕書監檢校侍中',即祕書監兼任門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

鉅鹿郡公:鉅鹿為封地,郡公為爵號,位在國公之下,縣公之上。③維;語氣詞,無義。

④乎:於、在。⑤隋:隋文帝楊堅受封於隨,公元581年滅北周,改隨為隋,以為國號。

6冠山抗殿:冠,覆蓋。抗,舉興。

(7)絕壑為池;絕,截堵。壑,山谷。

池,既指地沼,也指宮外之護城河。(8楹:柱,實指橋柱。

(9)分巖聳闕:分,開闢。巖,險峻之地。

闕, 在宮門外築二台,在台上建樓觀,中央闕而為道,故謂之闕。(10)棟宇膠葛:棟,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

棟宇,泛指房屋。膠葛:錯雜貌。

(11)迢遞百尋:迢遞,高遠貌。尋, 八尺為尋。

(12)崢嶸千仞:崢嶸,高峻也。仞,八尺為仞。

(13)窮泰;泰,侈也;窮泰,過度奢侈。(14)以:因。

從:縱。(15)尤:責備。

(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熱。流,熔化。

(17)漢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漢之甘泉宮,在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原為秦之離宮,漢武帝時增廣之,周長十九里,作為避暑行宮。尚,加,超過。

(譯文)貞觀六年夏曆四月,皇帝在九成宮避暑。這裏原是隋代的仁壽宮。

覆蓋着山野而興建宮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護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橋,闢險峻之地建起聳立的雙闕,周圍建起高閣,四邊環繞長廊,房舍縱橫錯雜,台榭參差交錯;仰望高遠可達百尋,俯看峻峭亦達千仞,輝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輝,其光彩能灼雲霞,其高峻能達日月。

看他興建宮殿使山移潤回,極盡奢侈之能事,因為人們的這種縱慾態度,實在應該痛加責備。至於當熱度可以溶化金屬的酷熱暑天,這裏卻無悶濕蒸熱的氣温;微風徐徐吹來,帶來清涼的舒適,確是居住的好場所,實為調養精神的勝地,漢代的甘泉宮是不能超過它的。

〔正文〕皇帝爰在弱冠①經營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撫臨億兆4;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5:東越青丘6,南逾丹徼7 ,皆獻琛奉贄②重譯來王9;西暨輪台10北拒玄闕11,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户12;氣淑年和13,邇安遠肅14,羣生鹹遂15靈貺畢臻16,雖藉二議之功17,終資一人之慮18。遺身利物19,櫛風休雨,由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20,甚禹足之胼胝21,針石屢加22,腠理猶滯23。

爰居京室24,每敝炎暑,羣下請建離宮25,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借十家之產26,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隋氏舊宮,營於曩代27,,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28,何必改作。

於是斫雕為樸29,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茸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30,茅茨續於瓊室31。仰觀壯麗,可作鑑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32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33,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註釋〕:①爰在弱冠:爰,。

4. <<九成宮醴泉銘>>是碑

九成宮醴泉銘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於麟遊(今屬陝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書法鑑賞:

字體:楷書

尺寸:碑高247釐米,寬120釐米

碑文24行,每行50字

該書作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書筆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形採用長方形態勢,字句、行距都較大,章法顯得寬鬆而清晰。

《唐九成宮醴泉銘》,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鉅鹿縣)人,青年時曾為道士,後參加隋末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起義失敗後,投奔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魏徵成為重要輔臣,以直諫知名,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拜太子大師,卒溢文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醴泉銘》的書寫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仕隋為大常博士,唐太宗時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尤工於楷書,《宣和書譜》稱:“詢工書為翰墨之冠”,所書《醴泉銘》為其代表作之一。後人亦稱他為歐陽率更。

“九成宮”遺址,在今陝西麟遊縣城西2.5公里,原為隋之“仁壽宮”,唐貞觀五年(631)加以擴建,更名“九成宮”,並置禁苑、武庫及宮寺。“九成”之意:“成”訓“重”,“九”訓“多”,“九成”形容多層,高峻。“銘”,文體之一,多用韻語,如作山川、宮室、器物之銘前面多用散文敍述,然後是韻語銘文。《九成宮醴泉銘》撰作和書寫於唐貞觀六年(632)夏曆四月,全文敍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並刊引典籍説明醴泉的出現是由於“天子令德”所致,最後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宋曾鞏在《九成宮酯泉銘·跋》中稱:“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

5. 求助:歐陽詢《九龍宮醴泉銘》拼音釋文

九成宮醴(li三聲)泉銘,祕書監、檢校侍中、鉅(據)鹿郡公臣魏徵奉敕(chi四聲)撰(zhuan四聲)。

維貞觀六年孟(meng四聲)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guan四聲)山抗殿,絕壑(he四聲)為池,跨水架楹,分巖竦闕(que四聲)。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zheng一聲rong二聲)千仞(ren四聲)。珠壁交映,金碧相暉(hui一聲),照灼(shuo二聲)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過澗(jian四聲),窮泰極奢(she,一聲),以人從欲,良足深尤(you二聲)。至於(yu一聲)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我盡力了,這可是我一個一個的打出來的,不會的你就查字典,再説,我上網查了這個文章,我想如果高中學習底子好點的應該讀起來不難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 簡述唐楷書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藝術特色

1、《九成宮醴泉銘》用筆存魏碑筆意,點畫朵成三角形,轉折之處多用頓挫,方折勁健,方肩硬朗。方中帶圓,方圓融合,儀態秀潤。

2、筆畫粗細勻稱,運筆沉穩,不像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筆畫的粗細對比明顯,但每一筆中卻有藴涵着變化,而非刻板單調。橫畫布排嚴整;豎筆多取背勢;撇彎捺直;並多有腰細豎和腰細撇,瘦勁挺秀。

3、用筆又多沉穩內斂。橫豎起收多用藏護之法;出鋒處鋒尾較短,鋒芒內斂;出鈎多頓挫後平推筆鋒作小平鈎,不作長鈎;有些撇或豎收筆回鋒似鈎,筆勢凝練;右拋鈎借用隸書“雁尾”之法。

4、多用點畫置換,變化靈動,饒有趣味,別具一格。有的取漢隸筆法,以橫豎代點,樸厚凝重;借魏碑筆勢,以短撇代點,方勁有力;有的參行書筆意,以點代橫豎,活潑靈巧。

擴展資料: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敍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並刊引典籍説明醴泉的出現是由於“天子令德”所致,最後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

《九成宮醴泉銘》作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九成宮醴泉銘局部書筆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形採用長方形態勢,字句、行距都較大,章法顯得寬鬆而清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成宮醴泉銘

7. 王勃《九成宮頌》全文

九成宮頌 臣聞在天垂曜,宮列乾象之墟;在地班形,珠闕鎮坤靈之野。

洎夫三精運,即寥廓而為宮;九聖旋遊,遍洪荒而可宅。則有瑤房玉室,崑山分大帝之庭;金屋銀台,滄海濯元元之宇。

豈非神明其道,騁仙轡於無垠;浩蕩其居,示清都於不宰?若夫扃牖六合,奔走八神,佔日月而揆山川,駕陰陽而法天地,非聖人其孰能與於此乎? 至若文開遁甲,仇峯城蒼後之躔;樂奏鈞天,峒嶺駐黃軒之駕。叢融環堵,下姑射而尋真;道濟巖廊,望衡山而展覿。

斯則三階遍下,唯臨佈政之宮;六位時乘,未睹巡方之館。其後兩龍齊騖,抗瓊闥而同嬉;八駿高驤,指瑤池而結興。

殷風不競,砂邱雄別館之娛;秦道無章,?閣絢殊庭之賞。於是功虧大壯,頌闕祈招。

豐屋同亡,危繼及。遂使來年候跡,名山為縱觀之場;並海遵河,沃野盡行宮之地。

皇天震怒於上蒼,黎慟哭於下土。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宮不陋,茨山可仰。

祈誠東嶽,唐帝復衢室之尊;用饗西岐,天子合鈞台之運。得其道也,蓋有存焉。

國家梯霄架極,罄域裁基。纂高邱白?之裔,鬱函都紫氣之兆。

宸扉既闢,一宇宙而來王;聖潛躋,貳乾坤而作帝。高祖天旗夜立,制黃馬而先驅;太宗日馭晨飛,驂綠螭而首出。

雖立極承祧之業,進燭前文;而重光累洽之符,歸功下武。陛下承靈太乙,踵睿登三,星虹沓祉,電虯發慶。

丹書碧篆,神符煥河洛之文;玉斗珠衡,天骨挺皇王之表。用能捨桐而宣匕鬯,肅玉籍而揖宗祧。

寫靄九天,騰景萬里。御風雷七曜於上,博臨之功顯;用山川六府而下,輔相之宜得。

元宮密運,敷造化於靈襟;黃屋神凝,創經綸於寶思。鳳闈宵靜,陰靈宣玉閫之華;鶴禁朝趨,離象峻銅樓之景。

川分帝子,控鯤壑而疏源;嶽動天孫,擁熊山而列鎮。其化成也如彼,其強幹也如此。

猶乃停旒正室,儼纊中軒,玉階匪泰,金門為險。停虹旃於月澗,嶽瀆生光;飛鶴蓋於煙皋,江湖動色。

桃溪逸彥,塞丹井而歸風;鬆磴遺英,斬元關而奉制。位兼河海,九卿參巨濟之功;道合星辰,三事鬱經天之象。

朱︶緝化,泣故老於中溪;墨綬宣風,繞春童於上陌。 王化之基已洽,天工之代有序。

建銅儀而測曜,象緯齊懸;按璣而書?,禎氛疊舉。祥十二,紫調夏谷之音;大禮三千,蛇應黃鍾之曲。

蠶功順令,業著於青裳;蜃磨迎春,恩周於黛耜。黃砂靜讞,爽鳩興頓足之悲;丹石銷冤,神獬輟摧鋒之計。

詠時和於帝壤,動植鹹;歌道泰於華封,昆蟲自樂。星墟列將,輝玉節而長驅;天策神兵,下金壇而決勝。

橫麾赤阪,葱山成不戰之郊;命繳青邱,桃野見其亡之兆。煙馳火徼,勵珠產而移琛;雪騖水洲,駕瑤而納贐。

乾坤徑復,載遵赤縣之封;曦望環周,未出黃圖之域。故夫含吐萬物,至功也;制乎八表,大業也;一陰一陽,神道也;乃文乃武,聖圖也。

用能使天不愛寶,地不藏珍,日月五行,風?四序。龍章鳳彩,舄奕於郊墟;黃鉉紫玉,磊於圃。

集靈風於翠Ψ,浴甘露於朱英。澤馬飛鑣,山輿結轍。

殊徽狎至,祥書竭東郭之毫;累譯同歸,朝冊盡南山之竹。然後瑤壇備物,陳帝服而展皇儀;後室疇庸,登太山而小天下。

功宏事畢,狹廣宙而三遷;風舉?搖,歷神都而一憩。考遺基於汶上,稽故典於淹中。

光總章之瑞紀,嗣乾封之寶曆。 大矣哉!中作睿,握四海而為尊;則大斯模,肇三宮而配永。

憑太室而高視,靈壇八百;坐明堂而恭已,諸侯一萬。時既貞矣,襄城辭訪道之遊;功既成矣,元圃頓尋仙之駕。

由是南宮奏議,和元禁而成章;西土謳歌,指皇輿而佇眷。鹹以珍台靚穆,陽靈開避暑之宮;清序鈞調,景福制追涼之殿。

然則高棟深宇,威神之大節也;順氣發生,巡遊之大功也。況乎石城金室,偏興井鬼之區;珠藪瑤池,宛在秦豳之境。

應雷而豫,蒼帝其時;面炎馭而思和,朱明不遠。雖塗吟野忭,黎元忻望幸之符;而屈已從人,天子下勞謙之詔。

候離宮而從宴,尚惕三危;清近縣而移鑾,猶詳再駕。以為三十六所,帝劉非舜禹之心;四十二宮,全趙異成康之歷。

詠荊台而夕厲,思蒲阪而家凝。方奉後天之期,俯順觀風之請。

萬靈礻是祉,三辰合慶,姬文考筮,容成奏日。千旌鳳轉,儼鏤象而星陳;萬騎龍嘶,伐靈鼉而曉徹。

靜帷宮於綠野,肅帳殿於黃街,奔槍而走陸梁,陳浮靈而侯明月。前驅電竦,下列缺於騰鞭;後乘雷驚,起豐隆於驟轂。

瓊戈晝灑,太陽疲轉日之鋒;玉劍宵翻,懸象暗衝星之氣。天旋霧散,嶽運川回,林兵護野,方神啟路。

黃麾紫蓋,雜真氣而西浮;?動神行,背封巒而右指。吐霧馳風,以臻夫九成宮,禮也。

爾時峯橫地乳,景戴天糜,分閬井而圖基,蔭秦星而耀。靈墟寶藏,代興雍之間;峻阜長岑,疊鎮岐樑之域。

丹溪碧洞,吐納虹霓;灌柏叢篁,騰遷雨露。獲秦餘於故兆,地擬林光;訪周舊於遺風,山連水滸。

前趨劍棧,玉壘千尋,傍望斗城,金墉萬仞。架陰邱而北走,境瞰祠;分沓嶂而西馳,塗交隴阪。

仙都密邇,猶連上蒼之扃;靈宮巋然,直透崇岡之曲。即喬基於間道,利在斯干;固拱木於虞衡,規同匪日。

彌峯跨谷,層城萬轉,庇險乘危,迴廊四注。山祗盡石,出徼道而終年;風伯贏糧,半長途而中宿。

架千樓而致極,爛。

TAG標籤: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