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草書故怎麼寫

1. 親,故,間,清,式,這5個字草書寫法

親草書寫法如下:

草書故怎麼寫

故草書寫法如下:

間草書寫法如下:

清草書寫法如下:

式草書寫法如下:

這草書寫法如下:

釋義:

1、親

(1)有血統或夫妻關係的。

(2)婚姻。

(3)因婚姻聯成的關係。

(4)稱呼同一地方的人。

(5)本身,自己的:~睹。~聆。~筆。

2、故

(1)事情;事故:細~。變~。

(2)緣故;原因:無~缺勤。不知何~。

(3)故意;有意:~作鎮靜。明知~犯。

(4)所以;因此:因大雨,~未如期起程

3、間

(1)方位詞。中間:彼此~。同志之~。兩國之~。

(2)方位詞。一定的空間或時間裏:田~。人~。晚~。一剎那~。

(3)一間屋子;房間:裏~。車~。衣帽~。

4、清

(1)潔淨;清澄。與“濁”相對:~波。

(2)清楚;明白:分~敵我。説~道理。

(3)查點:~倉。

(4)寂靜:~幽。

5、式

(1)樣子:新~。中~。

(2)格式:程~。法~。

(3)儀式;典禮:開幕~。閲兵~。

親,故,間,清,式組詞有:鄉親、故鄉、房間、清白、方式

擴展資料:

詞語解釋:

1、鄉親 [ xiāng qīn ]

指同鄉的人。現代楊朔 《征塵》:“我們是鄉親,還沾着點親戚,旁人把他帶到漢**給我,我哪好意思不管呢?”

2、故鄉 [ gù xiāng ]

家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現代冰心《晚晴集·我的故鄉》:“我生於一九00年十月五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七個月後,我就離開了故鄉—— 福建福州 。”

3、房間 [ fáng jiān ]

房屋內用牆壁隔成的各個部分。現代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我在北京飯店開了一個房間,住了一夜。”

4、清白 [ qīng bái ]

謂品行純潔,沒有污點。現代葉聖陶 《倪煥之》十三:“那是沒廉恥的行徑,清白的女子不應該那樣想的。”

5、方式 [ fāng shì ]

言行所採用的方法和形式。現代丁玲《母親》二:“她不願再依照原來那種方式做人了。” 現代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他問他們是用什麼方式動員起來的,民主不民主?”

2. 草書歷史及如何寫好草書

草書可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

而行草又因間於行書與今草之間,故一般又附於今草之中。 章草是從漢隸演化而來的。

章草的結體較為簡約,其運筆既有草書的筆畫,又有隸書的筆意,其主要特徵是上下獨立而不連寫,字與字間也比較獨立。 今草是從章草演進而來。

結體也由章草的扁方趨於長方,但字與字之間仍少連接。其運筆顯示出書法演變中形體和用筆方面的一大變化。

狂草是草書中最為放縱的一種,其結體更為放逸奔放。運筆跌宕起伏,運轉自如。

字與字多連綿,即使筆與筆之間有時不連貫,但也顯得筆斷意連,一氣呵成。 草書字體,在造形上頗有自由感,每一點每一劃都具有節奏。

所產生的美感與趣味必須輕鬆流暢。所以書寫草書者,都具有多年筆齡,不限制選用筆性,頗能隨心所欲,然而為求效果甚佳,皆以羊毫毛筆為主或是使用以柔性毛料製成的兼毫筆,因為筆鋒選羊毫為主材料,筆腹筆腰配備較剛之狼毛、牛耳等其它加健物,作為支撐助力,可使筆毫柔順流暢,筆力足,不枯澀,揮毫之下左右逢源。

3. 教你如何寫草書

——給書法學校同學簡談寫草書問題篆、隸、楷、行、草,草是最難寫的一種書體。

我國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不斷演變,產生了今草書,草書體則達到了線條美的極致。草書之難,在於草書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卻又不可得見端倪。

對此,劉熙載説得好:“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草書之難,又在於點劃與點劃、結體與結體、此行與他行有着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係,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草書之難,還在於一字數體,或同體異字,其變化“似無定則”,而又“毫釐必辨”,有着嚴格變化的限度。如“知、去”等。

草書之最難者,還是在於通過線條所組成的形體,表達書者的素養、人品、氣質、閲歷和思想感情,劉熙載在《藝概》中説:“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表達的越深刻、越強烈,藝術的境界就愈高。

草書之難甚多,蔡希綜《法書論》中説草書尤難。包世臣曾“自謂於書道頗盡其祕”也説“惟草書至難”。

草書自身正其律,篆書備其骨,楷書規其法,還要做學問、立人品,確實很難。面對這些尤難、至難,我們是退避三舍?還是知難勇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認為只要肯於、敢於、恆於實踐和探索,一定會達到理想的黃金彼岸。

今天不打算深談學術方面的理論,只想就我們初學草書一些實際問題和簡括知識性問題談一點看法。一、欲學草書,應先識草書。

草書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成的。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規律。今天主要講講今草。

今草(包括狂草)有兩個基本要領①楷書的法度。②草書的自身規律。

楷書的法度,簡説之,就是依照楷書的點劃結體意識去寫草書,把簡化了的草書點線筆筆交待清楚,使人看了一點一線既相互連帶,又各自獨立的形狀。草書的自身規律,一是線條長使轉盤旋幅度大,有獨立之字,有連綿之字,有的甚至數字相連。

二是“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嚴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終而為下字之始,有的運用符號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書規矩只准豎連,不準橫連等等。如果不先摸清這一規律,匆忙落筆,超出規範,便成天書。

盤旋使轉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為另外之字,如“知、去”。“鷺影不來秋瑟ワ,葦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號,這些符號可寫成“ワ、ン、゛”。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其書字符號的兩點之末,便被“不”借為開始。

“旋轉幅度大如仙”,如果‘仙’字不以楷則完成,便會寫成‘心’字。類似了‘心’字。

于右任先生説過:“餘中年學草,每日僅記一字,二三年間,可以執筆”。今日我們可以借鑑此法,更以邊學邊識,邊學邊記,找出規律,熟悉面貌,謹記法度,乃為學草者第一要務。

怎樣識。①先將所臨之帖的字去識。

②識所臨範本的文詞大意,瞭解他書寫時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懷和藝術構思。③識使轉大小,收與放的程度。

如果臨前不識,就會像孫過庭所説:“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二、欲學草書,先背草帖。

草書特點是筆意連綿,一氣呵成,使幹、濕、濃、淡合理分佈,揖讓有度,顧盼生情,縈繞盤旋,氣韻貫通,下筆果斷,才能神生紙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們臨寫時宜得如是安排,才能達到入帖手段。

臨習草書與臨習其它書體不盡同者,章法與點劃結體是同步進行的。這是因為草書連綿不斷,迂迴曲折,變化多端,意到筆隨所決定的,它有着易見的整體感。

由於這些點、線的忽長忽短,驟提驟按,急轉又折,方虛即實的瞬間變化,和連綿不斷的態勢,一着筆便要果敢進行,不允許片刻思考,若不先讀熟記內容及這些變化,怎能落筆果敢,進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麼?①背內容。②背字的態勢和字與字牽連的搖擺動勢,將其體察所得,默記在心,把範本上‘靜’的筆劃,演練成動的形質。

③既背墨劃的使轉成字,也要背這些墨劃之間所呈現的空白。使轉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形成這個書家的面貌。

古人所説的“細玩熟觀”、“學而思,思而學”的經驗是可取的。力求從字間、行間、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加強記憶,可獲四美:即線條美、結體美、節奏美、意境美。

清代姚孟起説:“古碑貴熟看,不貴生臨,心得其妙,筆始入神”。是臨帖可貴的經驗談。

三、寫草書要乍徐忽疾,驟提即頓的互換用筆。草書要先立大調子,強調韻律和節奏感。

在一幅字內,其躍動現象,時而如大海波濤,時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筆上就不能像其它書體用力均勻。有時則須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時則輕提出筆偶相帶過。

有的則速到迅雷不及掩耳連綿不絕。如張旭《古詩四帖》中“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有的則緩以會心,筆斷意連。如“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

乍徐忽疾,瞬間即換的用筆同時,還要驟提即頓的迅速交替,方能達到體意連綿,筆意奔放,有旋律和節奏的特色來,如果提高到創作上來説,才能使你的筆墨淋漓盡致的抒發情懷,表達個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頓的轉是隨着字的態勢和連綿起伏的氣勢以及感情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的,只能意。

4. “的”字的草書怎麼寫

“的”字的草書寫法如下圖: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的書體。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徵的書體。三是,草書的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是便於快捷書寫和便於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擴展資料

的,是一個漢語常用字,普通話讀音是de,dí,dì,dī。此字始見於篆文,原本作“旳”。隸書、楷書作從白、勺聲,是“旳”所分化出來的字。“旳”字,《説文》解釋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體字改成從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的”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居所有漢字之首。

的讀[de]時為助詞:用在定語後,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係 [-ic,-ve…];用在定語後,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屬關係 [of,'s]。的讀[dì]時為名詞:形聲,本作“旳”,從日,勺聲,本義:鮮明、明亮的樣子。的讀[dí]時為副詞:確實;實在;必定;一定 。

5. 草體怎麼寫

草體,是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 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脱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體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代表作如張旭《肚痛》帖、懷素《自敍帖》。草體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末,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草體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今草起於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現代林散之、餘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敍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髮之”,故學張旭難。

6. 草書的來歷

草書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 狂草”。

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劃連綿。“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擴展資料: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

1、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2、今草是從章草繁衍而來的。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3、狂草字的寫法和今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寫得狂放,連帶、省略更多,最能體現書者狂放的性情。史稱“顛張醉素”,是講張旭、懷素常在醉酒後,筆飛墨舞,其狂草線條流走飛動,結體險絕,謀篇奇特,尤如夏雲變幻莫測,痛快淋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草書

TAG標籤: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