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中醫簡介怎麼寫

1. 怎麼寫老中醫簡介

給您一個模板做參考:

中醫簡介怎麼寫

某某某,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導,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出身於中醫世家。湖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臨牀專業博士,研究方向心腦血管疾病。專治高血壓、多種原因發熱、急慢性胃炎、小兒頑固性咳喘、消化不良,主治急慢性腹瀉、便祕、胃粘膜脱垂等消化系統疾病,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血管性痴呆、中風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疾病,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血管神經性頭痛等頑固性頭痛,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痤瘡、慢性腰腿痛、睡眠障礙等,療效顯著。目前承擔國家級、省級、廳局級科研課題6項,榮獲省級、廳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醫學著作36部,公開發表科研學術論文50餘篇。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課題有“啟智膠囊治療血管性痴呆的實驗與臨牀研究”(省科技廳立項資助)、“醒腦針法治療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機理研究”(省科技廳立項資助)、“脂康膠囊治療高脂血症的實驗與臨牀研究”(省衞生廳立項資助)、“降壓顆粒治療高血壓以及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 (省教育廳立項資助)等,科研成果主要有“護肝飲治療酒精性肝損傷的實驗與臨牀研究”等。

2. 中國古代名醫簡介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

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

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

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牀大夫的重視。

3. 關於古代中醫的介紹

懸絲診脈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牀不起。

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每日愁鎖眉頭,坐卧不寧。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後,留大臣徐茂功問道:“皇后身患重病,經太醫不斷診治,百藥全無效果。卿可知哪裏有名醫?請來為她繼續治療才是!”徐茂功聞言,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説道:“臣早聽説華原縣(今耀縣)有位民間醫生孫思邈,常到各地採藥為羣眾治病,對婦兒科尤其擅長。

疑難之症一經他手,都能夠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以臣之見,還是將他召進宮來,為皇后治療才好!” 唐太宗聽過徐茂功的一番話後,表示同意。

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星夜奔赴華原縣,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 唐太宗見孫思邈已經來到,便立即召見了他,説道:“孫先生醫術超羣,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請先生前來治療,若能好轉,寡人定有重賞。”

但是,在封建社會,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醫生給宮內婦女看病,大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是一位民間醫生, 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鳳體”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於是他一面叫來了皇后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閲。他根據這些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着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開始 “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工夫,孫思邈便診完了皇后的脈。

原來,孫思邈醫術神奇,靠着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羣眾稱為神醫的原因。

“萬歲!民醫已對病症經過了查問診脈,診斷其為胎位不順,民間叫做小兒扳心,故而難產十多個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孫思邈診斷完畢,向太宗稟告了病因。

唐太宗聽完以後,問道:“孫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你打算怎樣治療?”孫思邈答道:“只需吩咐采女,將皇后的手扶近竹簾,民醫在其中指紮上一針即見效果。”於是采女將皇后左手扶近竹簾,孫思邈看準穴位猛紮了一針,皇后疼痛,渾身一顫抖。

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緊接着采女忙忙跑出來説道:“啟稟萬歲,皇后被孫醫師扎過一針後,產下了皇子,人也甦醒了!” 唐太宗聞言大喜,對孫思邈説道:“孫先生果真醫理精深,妙手回春,確實是當代名醫!今日醫好東宮疾病,生了皇子,要算奇功一件,寡人有心留你在朝執掌太醫院,不知你意下如何?” 孫思邈不願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羣眾舍藥治病,並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於是他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願,婉言謝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

太宗聽了,也就不好強求挽留。賜給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

並大擺宴席,一來歡送孫思邈,二來慶賀皇后病癒生下皇子。但孫思邈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

唐太宗深為孫思邈的高尚品德和為人處事的精神風貌所感動,同文武百官將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採集藥材,為黎民百姓救死扶傷,任何人不得阻攔。(抄於百度百科)。

4. 個人簡介怎麼寫範文

大家好,我是來自xxx的xxx,我今年xx歲,現就讀於xxx,我的興趣很廣泛,喜歡xxx、xxx、xxx。

我先後獲得過xxx、xxx、xxx等榮譽。

我喜歡交朋友,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嗎?XXX同學,個性。

(與同學老師怎麼相處),成績。 。

(取得過什麼什麼成績),興趣愛好廣泛(哪些課外的獲獎了)。

姓名年齡學校班級職務學習成績獲獎狀況……。 先介紹自己的一些基本資料比如名字年齡,然後寫寫你的事蹟。

寫愛好,榮譽,事蹟,品質,不要過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要有切合實際的謙虛。 。

那就要看你的簡歷是要用筆寫的還是要用打印機打印呢?一般都是是這樣寫,參考一下。 個人資料:姓 名: 政治面貌:性 別: 學 歷:年 齡: 系 別:民 族: 專 業:藉 貫: 健康狀況:◆ 知識結構:主修課:實習:◆ 主要社會工作:小學:班勞動委員、班長。

◆ 興趣與特長:☆喜愛文體活動、熱愛自然科學。☆小學曾進行過某某訓練,參加過幾次重大演出。

☆喜愛什麼運動,◆ 個人榮譽:小學:xxx優秀學生。 xxx優秀團員、三好學生、優秀幹部。

xxx英語競賽三等獎。◆ 主要優點:★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和公關能力,★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小學至今,曾多次作為班、系、校等單位代表,在大型活動中發言。

★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如:在同學中,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同學中有較高的威信;善於協同"作戰。"◆ 自我評價活潑開朗、樂觀向上、興趣廣泛、適應力強、勤奮好學、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堅毅不拔、吃苦耐勞、勇於迎接新挑戰。

看看怎麼樣!!。

5. 中醫是如何收集資料的

中醫診法是對病人進行檢查,收集與病人健康有關資料的方法。

四診包括望、聞、問、切四種診法。 四診具有直觀性和樸素性的特點,在感官所及的範圍內,直接地獲取信息,醫生即刻進行分析綜合,及時作出判斷。

四診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體觀念和恆動觀念的基礎上的,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的具體運用。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和普遍聯繫,就是四診原理的理論基礎。

望診 是醫生運用自己的視覺,觀察全身和局部情況,以獲得與疾病有關的資料,作為分析內臟病變的依據。包括精神、氣色、形態的望診、舌的望診及排出物的望診。

(一)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識活動和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通過神志狀況、面目表情、語言氣息等觀察病人精神狀況,意識是否清楚,反應是否靈敏、動作是否協調等,以判斷機體氣血陰陽的盛衰和疾病的輕重。 1.病人神志不亂,兩眼靈活,明亮有神,語言清楚,聲音宏亮,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氣未傷,臟腑功能未衰,疾病輕淺,預後好,多屬實證、熱證、陽證。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應遲鈍,語言無力,聲音低微,表示正氣已傷,病勢較重,多屬虛證、寒證、陰證。見於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譫語、手足躁動,雖表現為陽證、熱證、實證,但正氣已傷,邪氣過盛,病邪深入,預後不良。 (二)望氣色 觀察病人皮膚的顏色光澤,它是臟腑氣血的外榮。

顏色的變化可反映不同臟腑的病證和疾病的不同性質;光澤的變化即膚色的榮潤或枯槁,可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皆上注於面”,面部氣血充盛,且皮膚薄嫩,色澤變化易於顯露,故望氣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澤。

通過面部色澤的變化,可以幫助瞭解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的發展變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黃,紅潤而有光澤。

2.面色紅:為熱證。血液充盈皮膚脈絡則顯紅色。

血得熱則行,脈絡充盈,所以熱證多見紅色。如滿面通紅,多是實熱;若兩顴緋紅,多為陰虛火旺之虛熱。

3.面色白:為虛寒證或失血。血脈空虛,則面色多白。

寒則凝,寒凝經脈,氣血不榮或失則脈空虛。若面色蒼白而虛浮多氣虛;面色蒼白而枯槁多為血虛。

4.面色黃:多為脾虛而水濕不化,或皮膚缺少氣血之充養。若面目鮮黃為陽黃,多屬濕熱;面目暗黃為陰黃,多屬寒濕;面色淡黃、枯槁無澤為萎黃,多為脾胃虛弱,營血不足;面色黃胖多為氣血虛而內有濕。

5.面色黑:多屬寒證;虛證,常為久病、重病、陽氣虛。陽虛則寒,水濕不化,氣血凝滯,故多見於腎虛及血瘀證。

6.面色青:多為寒證、痛證和肝病。為氣血不通,脈絡阻滯所致。

(三)望形態 外形與五臟相應,一般地説,五臟強壯,外形也強壯;五臟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1.體形結實,肌肉充實,皮膚潤澤,表示體格強壯,正氣充盛;形體瘦弱,肌肉瘦削,皮膚枯燥,表示衰弱,正氣不足。

2.形體肥胖,氣短無力,多為脾虛有痰濕。 3.形體消瘦,多為陰虛有火。

4.手足屈伸困難或腫脹,多為風寒濕痺。 5.抽搐、痙攣、多是肝風。

6.足膝軟弱無力,行動不靈,多為痿證。 7.一側手足舉動不遂,多為中風偏癱。

(四)舌診 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瞭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

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

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牀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徵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 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裏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幹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

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温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

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藴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

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

TAG標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