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趨近一個較為完善的社會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生財、創造財富,資中筠的這本書卻討論“散財之道”,她發出了一個極其不同一般的聲音,提醒我們,除了發財致富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記得20年以前開始引進市場機制的時候,大家對於賺錢之説極不習慣。現在又是180度大轉彎,又説要散財,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驚奇。

趨近一個較為完善的社會

中國人受了30年的窮,現在開始有錢了。但是你問一問大家是不是感到滿意?包括那些最有錢的人,回答未必是肯定的。可見錢並不是一切,光有錢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些別的,所以我們應該看一看資中筠寫的這本書,它討論使一個社會趨於完美的公益性事業。

從事這類公益性事業的基金會是不賺錢的單位,所以稱為非盈利機構。公益事業多半是由政府來做,但是光靠政府往往做不好,因此出現了非政府的非盈利機構。這在中國還是比較新鮮的。記得改革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相信竟然有私人組織不想賺錢,只想做好事。最先進入中國的美國基金會説要為中國人做好事,我們根本不相信,反而懷疑人家是不是特務組織,專門來打聽情報的。不要説我們不相信,最初連美國人自己也一度懷疑基金會幫助了共產主義,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現在我們自己的公益性基金會也開始有了,而且一天天多起來了,我們也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這裏用得着資中筠書裏引用的科頓·馬瑟牧師的一句話:“如果有人問,一個人為什麼必須做好事?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就不像是好人提的。”

不過我對這個回答並不完全同意。一個人做好事完全出於同情心,沒有自利的動機,不需要理由,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做好事有某些自利動機,比如希望得到表揚,是不是就不好了呢?我覺得總比不做好事強。我們之所以要表揚好人好事就是因為要鼓勵大家做好事。如果因為做好事求表揚就變了壞事,那就不應該表揚好人好事了。問題是以自利為目標,利他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從而扭曲了做好事的方式方法,那是有害的。

社會需要做公益事業,這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公益性的事業為什麼要由非政府組織來做而不是由政府來做呢?傳統的觀念是公共的事情應該由政府做,政府也確實在做這些事。但是事實證明這類事由非政府組織做比由政府做更為有效。其中原因要從政府最初的功能談起。政府最初起源於對內維持秩序、對外抵禦外侮的需要,這兩項功能都需要武力作後盾,所以政府是和武力或暴力相聯繫的,它能做需要動武才能做成的事,其特點是帶有強制性的,使人不得不屈從的,不容人選擇。警察、軍隊、監獄、法院,是政府的本質標誌。再有就是收税、防疫、衞生檢查、環境管理等,雖然並不直接表現為武力,但是是強制性的,如果不服從最後是要動武的。而幫助弱勢羣體,文化事業,世界和平等等都和武力毫無關係,它不帶有強制性,而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的。從本質來講,它和政府所從事的事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事務。

美國有一個很特殊的傳統,就是對政府的極端不信任,百姓處處都提防着政府,生怕它用武力侵犯了百姓,美國憲法制定時就突出了這種精神。一個人或者一羣人,手中有了一點不受限制的權力就容易搞特權,欺侮別人,這也不是美國人的特點,恐怕世界各國都如此。這種基於人性本惡的哲學後來發展出一套對權力的監督和制衡的制度。和這套制度相對應的,就是蓬勃發展的非政府組織。百姓拒絕政府去做並非一定要政府才能做的事,民間自發組織起來做他們認為需要做的事。他們辦事的規則由他們自己制定,只要不有損於別人就行。他們和政府各行其是。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是社會上兩個並行不悖、互為補充,又互相監督互相配合的系統。

根據資中筠這本書的研究,美國最早的公益基金會,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恐怕是1829年英國化學家詹姆斯·史密斯在遺囑中規定將遺產捐給美國,設立史密斯學會,宗旨是“在全人類中增進和傳播知識”。但是基金會的迅速發展是20世紀以後,特別是最近的三五十年間,基金會的活動遍及全球,傳統上由政府辦的事,像外交、環保、教育,也越來越多地有非政府組織參與,成果也越來越顯著。就拿美國基金會在中國的活動而言,每年花的錢達到幾千萬美元。這些錢雖然不到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萬分之一,但是所起的作用卻遠遠不止這個數。我不敢説他們的活動一點負面的後果也沒有,但是我敢肯定地説,他們的活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在市場經濟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花錢。所以公益性的基金會能否發展起來做成一些事,首先看有沒有人出錢。拿美國的經驗看,最初主要是富有的企業家死後從遺產中捐助。這和美國的税法規定有關,也説明美國政府(實際上是代表老百姓的議會)同意減少税收,允許一部分錢流入私人基金會。但是現在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錢由現在在世的人捐助,像比爾·蓋茨捐獻達242億美元,居全球基金會之冠。此外普通百姓也紛紛參加到捐獻活動之中,收入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家庭大多數都參與捐贈活動。另一方面接受捐贈也是很普遍的。低收入家庭都有食物券,可以免費得到食物;孩子們上大學有困難可以得到獎學金;自己想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而力量不足,可以申請基金會幫助實現你的理想。這種習慣使得社會更為融洽,人際關係更為親密。這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説的,社會富有未見得人人都高興,還需要融洽和親密。錢固然能使人高興,但是還有許許多多不用錢也能使人高興的方法,有許多煩惱也不是錢所能消除的。

□茅於軾

TAG標籤:趨近 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