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信陽毛尖製作過程

信陽毛尖製作過程

1、攤放,將鮮葉中的雜葉篩乾淨,將鮮葉洗淨;

2、殺青,把鮮葉放入殺青機中殺青,温度控制在115~120℃,時間為3小時;

3、揉捻,把鮮葉放入揉捻機中進行揉捻,6~20分鐘後烘炒;

4、烘乾,把鮮葉放入烘乾機中,120℃烘8~10分鐘。

1、攤放,將鮮葉中的雜葉篩乾淨,將鮮葉洗淨;

2、殺青,把鮮葉放入殺青機中殺青,温度控制在115~120℃,時間為3小時;

3、揉捻,把鮮葉放入揉捻機中進行揉捻,6~20分鐘後烘炒;

4、烘乾,把鮮葉放入烘乾機中,120℃烘8~10分鐘。

信陽毛尖是一種中國名茶,製作過程需要以下步驟:

1. 採摘:在春季,選取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的茶樹嫩芽,用手摘取。

2. 曬青:摘取的茶葉在太陽下曬1~2個小時,讓其失去多餘的水分,使茶葉中的草酸轉化為氨基酸,並提高茶葉中的酶活性。

3. 炒青:將摘取的茶葉放入鍋中炒制,使其經過高温的接觸,將茶葉中的水分蒸發掉,同時使茶葉細胞內的草酸還原為氨基酸,茶葉向黃綠色轉化。

4. 揉捻:將炒好的茶葉放到揉捻機上進行揉捻,讓茶葉中的酶分解出來,讓茶葉變得柔軟,而且帶有一定的彈性,為後續的烘乾做好準備。

5. 烘乾: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到烘乾機上進行烘乾,使茶葉中剩餘的水分蒸發掉,茶葉含水量保持在3%~5%之間,茶葉變成了條索狀的形態。

6. 選配:經過以上步驟的信陽毛尖,需要進行精細的篩選,將長短、大小、形狀、芽葉比例等進行細緻的挑選,分為不同級別的毛尖。

7. 包裝:將製作好的信陽毛尖進行包裝,保證茶葉的新鮮度和口感,最終成為一款備受喜愛的名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信陽毛尖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毛尖茶選用當地的苔茶良種,具有發芽早、芽葉肥壯、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內含成份豐富,下面我分享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1

   篩選

  因為毛尖茶樹採摘下來的茶葉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在品質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採摘的茶葉原料也不同,因此在製作成茶品之前要將茶葉進行篩分。

   晾放

  將篩選好的鮮葉原料,平攤放置在通風透氣的室內,在茶葉下方要墊上專門用來放置茶葉的竹製品。室內的温度不要太高,避光,室內環境不能潮濕,不可有異味。而且在晾放的過程中要隔一個小時左右翻一遍,這樣能夠讓茶葉均勻風乾,一般一次的話時間在四個小時左右。

   烘製

  將晾放的毛尖茶葉收起放入炒茶專用的鐵鍋中進行翻炒,讓茶葉的含水量降低,一般炒制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茶初制好的茶葉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着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温進行初次烘製,火的温度控制在100度左右,一般隔個五分鐘左右翻一遍茶葉,初烘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然後倒出來在晾放四個小時,然後進行復烘。復烘時間為30分鐘左右。

   除雜復烘

  經過上面的紅茶茶葉漸漸成型,含水量降低,將毛尖茶葉中的雜質,以及不好的茶葉挑揀出來。然後繼續進行烘製,沒十分鐘翻一次,30分鐘左右,茶葉成型,茶葉含水量變的很低,茶香漸濃。然後就出鍋晾放風乾一小段時間後,放入密封桶中保存,這樣毛尖茶葉就製作好了。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2

   如何來泡毛尖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用壺裏的熱水採用迴旋斟水法浸潤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

  2、置茶:毛尖的投茶量按照1:50的比率進行投放,即1克毛尖茶,50克水。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信陽毛尖的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白毫顯露,有峯苗,色澤隱綠,油潤光滑。

  3、温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温杯。

  4、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滿,注水時注意水的温度要達到90℃(這樣才能在投茶時使水温在85℃)。信陽毛尖對水的要求比較高,上等的水應該選用山泉水其次是彙集的山水,硬水和鹼較多的水不適合沖泡毛尖茶,平時生活中選擇礦物質純淨水也是不錯的

信陽毛尖茶製造工藝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採和下午採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攤放

將篩分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 , 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 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温度在 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 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製作完畢。

生鍋

採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鏽),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於操作,後壁高1m以上,與牆貼合。生鍋用幹木柴作燃料,鍋温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温,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覆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覆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捲縮,初步形成泡鬆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後用茶把儘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 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温稍高,動作宜輕。

信陽毛尖 攤放

熟鍋

與生鍋規格一致,與生鍋並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後緊接操作。鍋温(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並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後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裹揉”,不時挑散,反覆進行,約(3~4)min後,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 “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餘三指與食指併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於鍋心10 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 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追答初烘

將熟鍋陸續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着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據火温大小,每(5~8)min 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 左右,即可下炕。

攤涼

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 4h 以上,厚度宜 30cm 左右,待復烘。

復烘

將攤涼後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於茶炕上(火温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 左右,每隔10min 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 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

毛茶整理

復烘後的毛茶攤放在工作台上,將茶葉中的、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後進行分級。

再復烘

將茶葉進一步乾燥,達到含水量 6% 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 左右,每烘攤茶2.5kg 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於大簸箕,適當攤涼後及時裝進潔淨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於乾燥、低温、衞生的室內。

河南信陽毛尖手工製作需要幾道工序?

信陽毛尖炒制工藝獨特,炒制分“生鍋”、熟鍋”、“烘焙”三個工序,用雙鍋變温法進行。“生鍋”的温度140-160℃,“熟鍋”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隨着鍋温變化,茶葉含水量不斷減少,品質也逐漸成。“生鍋”是兩口大小一致的光潔鐵鍋,並列安裝成35℃-40℃度傾斜狀。“生鍋”用細軟竹紮成圓掃茶把,在鍋中有節奏地反覆挑抖,鮮葉下綿後,開始初揉,並與抖散相結合。反覆進行4分鐘左右,實成圓條,達四五成幹(含水理55%左右)即轉入“熟鍋”內整形;“熟鍋”開始仍用茶把繼續輕揉茶葉,並結合散團,待茶條稍緊後,進行“趕條”,當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時,進入“理條”,這是決定茶葉光和直的的關鍵。“理條”手勢自如,動作靈巧,要害是抓條和甩條,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國外四指張成“八”定形,使茶葉從小指部位帶入手中,再沿鍋帶到鍋緣,並用拇指捏住,離鍋心13-17釐米高處,借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有力敏捷搖擺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順序依次落入鍋心。“理”至七八成干時出鍋,進行“烘焙”;烘焙經初烘、攤放、復火三個程序,即成品優質佳的信陽毛類。上等信陽毛類含水量不超過6%。

信陽毛尖初制後,經人工揀剔,把成條不緊的粗老茶葉和、茶梗及碎末揀剔出來。揀出來的青綠色成條不緊的片狀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屬五級茶,揀出來的大和碎片末列為級外茶。經揀剔後的茶葉就是市場上銷售的“精製毛尖”。

希望你滿意

信陽毛尖屬於什麼茶類,手工茶製作過程

信陽毛尖是綠茶。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峯,原產於河南省信陽市_河區、平橋區和羅山縣。口感鮮嫩、味甘醇厚,是一種未經發酵的天然茶樹,是綠茶家族中的一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初期,因信陽茶區五大茶社產出優質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作為中國十大著名茶葉之一的信陽毛尖,在沖泡出來之後,第一感官應該帶有綠色成分葉綠素,但是要注意,信陽毛尖與其它綠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不僅是綠茶類,還是毛尖茶類。

信陽毛尖屬於什麼茶

信陽毛尖是一種綠茶,信陽毛尖是從茶樹上摘下,經殺青、揉捏、烘乾等工序製成,完全符合綠茶的特性,因此,信陽毛尖屬於綠茶類,也是信陽毛尖是無發酵茶葉,也是炒青茶。

信陽毛尖色、香、味、形的特點,其色澤鮮亮、潔淨,無雜質,香味雅緻、新鮮,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看,均勻、鮮綠、白毫明顯。

信陽毛尖的製作工藝

1、殺青

這是製作茶葉的時候必須要用到的步驟,信陽毛尖的殺青必須要用兩個鍋一個斜置的一個裝鍋。

兩個並聯在一起,以便於殺青後直接掃到相連的鍋內中進行炒調。殺青時候鍋温度最好要在一百二十度到一百四十度之間。每次投入四百多克的茶葉,直接茶葉開始出現卷型便可開始炒條。

2、炒條

也稱熟鍋,用來使茶變得細長而緊。首先要重複炒鍋,在鍋壁兩邊用油,接着開始抓條、甩條等操作方式讓茶葉變得細密、緊。抓與甩時要注意力度,待茶還剩八成干時,即可炒條。

3、烘培

烘烤的温度大約為80度,烘焙到九成干時,攤涼後開始足烘。烘足期温度控制在五十度左右,每隔五分鐘將葉面翻轉一次。在經過揀刨之後,乾燥成毛尖茶。

由來已久的信陽毛尖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信陽毛尖是綠茶類中品質最好的一款茶品。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也被譽為是中國的“綠茶之王”。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那麼能擁有這樣獨特的風格除了本身品質好以外,當然還跟製作工藝有關係,那麼本期毛尖文化,就來了解它的製作工藝。

茶葉採摘

採茶期分三季:穀雨前後採春茶,芒種前後採夏茶,立秋前後採秋茶。穀雨前後只採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視為珍品。

特級毛尖一芽一葉初展的比例點85%以上;一級毛尖以一芽一葉為主,正常芽葉佔80%以上;二毛尖以一芽二葉為主,正常芽葉佔70%左右;四五級毛尖以一芽三葉及對夾葉為主,正常芽葉佔35%以上;要求不採蒂梗,不採鮮葉。80年代後期,新開展的特優珍品茶,採摘更是講究,只採芽苞。

信陽毛尖對盛裝鮮葉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氣的光滑竹籃,不擠不壓,並要求及時送回蔭涼的室內攤放2-4小時,趁鮮分批、分級炒制,當天鮮葉當天炒完。

現代機械工藝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的品種、不同等級、不同的採摘時間進行分類分等,剔除異物,分別攤放。

攤放

將篩選後的鮮葉,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温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攤放待青氣散失。

殺青

機械殺青宜採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滾筒殺青機,使用時,點燃爐火後即需開機啟動,使轉筒均勻受熱,待筒內有少量火星跳動即可。開動輸送帶送葉,根據温度指示進行投葉,不同等級的鮮葉或含水量不同的鮮葉要求温度不一。

進葉口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過殺青機輸送帶上的勻葉器來控制投葉量,從鮮葉投入至出葉約1。5~2min。殺青葉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殺青適度的標誌是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揉捻

機械揉捻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揉捻機,殺青葉適當攤涼,宜冷揉。投葉量視原料的嫩度及機型而定。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min。根據葉質老嫩適當加壓,應達到揉捻葉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後有粘濕的感覺。

解塊

機械解塊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茶葉解塊機,將揉捻成塊的葉團解散。

理條

機械設備宜使用適制名優條形綠茶的理條機,理條時間不宜過長,温度控制在(90~100)℃,投葉量不宜過多,以投葉量(0、5~0、75)kg、時間為5min左右為宜。

初烘

機械設備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網帶式或鏈板式連續烘乾機,根據茶葉品質,初烘温度進風口宜控制在(120~130)℃,時間(10~15)min,含水量在(15~20)%為宜。

攤涼

將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充分攤涼4h以上。

復烘

復烘仍在烘乾機中進行,温度以(90~100)℃為宜,含水量在6%以下。

茉莉毛尖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茉莉毛尖花茶的製作工藝,製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原料選擇,選用優質毛尖茶坯作為綠茶原料;選用優質茉莉花作為茉莉花原料;

第二步,綠茶原料復火;

第三步,鮮花采摘及處理;

第四步,復火毛尖茶坯和無雜茉莉花拌和;

第五步,包裝,成品茶經充分拌勻,抽樣測定含水量和質量審評,符合質量標準就可用包裝盒進行包裝。

製備的茉莉毛尖採用信陽毛尖作茶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蕾和其拌拼窨制而成,吸香性能好,如果適當的進行水熱作用,鮮花中一部分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從而使產品變黃,滋味更加的鮮醇。

茉莉毛尖是一種很香的茶,茶是一種起源於中國。茉莉毛尖的功效也是相當好的,等一下給大家來簡單的介紹一下。茉莉毛尖是很傳統的茶價格也是很不統一的,毛尖是比較的稀少的,而且每次都只能過摘一點點,所以這種茶葉是比較的少見的,品種不一樣。

茉莉毛尖其實就是一個茶名,它就是茉莉花茶。它是一個很傳統的叫法,毛尖就是茉莉花茶是一個很籠統的叫法。它的品種可以有些多,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是可以很好的享用它的,它是屬於花茶類,是非常的健康很香的一款好茶,是非常的好喝的一款好茶道。

信陽毛尖的沖泡方法

製作步驟如下:

準備材料:毛尖茶10克、開水200克、花茶壺1個

1、把毛尖茶和花茶壺準備好。

2、把開水燒開。然後打開水壺蓋。讓開水的温度降低一下。這樣不會傷了毛尖茶。

3、把開水倒入花茶壺少許。用開水清洗一下茶壺。同時讓花茶壺帶有一些餘温。

4、把毛尖茶放進花茶壺裏。

5、將開水倒入花茶壺中。開水蓋過毛尖茶。

6、將第一次倒入的開水,倒丟。不要飲用。

7、開水第二倒入,倒入水壺的二分之一處。讓毛尖茶慢慢打開,看見毛尖茶打開。

8、看茶色慢慢變色時,可以第三次加入開水。這次就可以全部加滿了。

9、因為水温還是很燙,所以可以蓋上花茶壺蓋子。毛尖茶的香味,會在茶壺裏。

10、成品圖。

信陽毛尖的簡介,跪求。急需。

信陽毛尖產地來源的域區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別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蘇河、卡房、箭廠河、田鋪、周河、長竹園、伏山、蘇仙石、陳琳子等鄉鎮沿線;西到桐柏山與大別山連接處的王崗、高梁店、吳家店、遊河、董家河、師河港等鄉鎮沿線;東到固始縣泉河流域的陳集、泉河鋪、張廣廟、黎集等鄉鎮。具體包括:師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管轄的128個產茶鄉鎮。北緯31°23′—32°24′,東經113°45′—115°55′。

信陽茶葉資源極為豐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區皆有種植,榮獲國家金質獎信陽毛尖的原料則主要來自信陽西南山區,俗稱“五雲兩潭一寨”,

即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

俗話説,高山雲霧出好茶,“五雲兩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間,所產

毛尖茶質量最優。一是高山雲霧多,光照適宜,短光波的藍、紫、紅光易被

葉綠素吸收,增強光合作用,使茶葉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茶葉味香濃。二是

高山霧濃,空氣濕潤,芽葉持嫩性強,粗纖維少。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

葉經光合作用積蓄物質,有效積累多,故高山茶葉味濃郁。四是高山林茂,

枯枝落葉多腐爛為土,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鬆軟,偏酸性,有利於茶樹生

長。五是空氣、水質潔淨,很少污染,茶葉質量純正,無雜味。

除信陽西南山區外,商城、光山、羅山、新縣、潢川、固始、信陽市等地皆產茶葉,並且多出名茶。商城縣金剛台、大蘇山等地層巒疊翠、去霧繚繞,所

產“雀舌茶”形如鳥雀舌尖,湯鈀淡黃微綠,滋味香醇。“銀針”茶以穀雨

前採嫩芽焙制外形細直有毫,湯色翠青,入口馥郁。“金剛碧綠”、“大別

山龍井”也各具特色。固始縣有“仰天雪綠”,光山縣有“蘇山茗芽”、“

淨居毛峯”、“賽山翠綠”、“賽山毛峯”,新縣有“香山翠峯”,地區茶

葉試驗場有“雷沼噴雲”。“靈山雲茶數千年,古今中外美名傳。清香明目

延年壽,長生何湎術仙丹”。羅山縣靈山茶也有鮮明的特色,“靈山劍峯”

在1990年河南省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省級新名茶,又有“天山香”為代表

的一優質茶相繼問世。目前,信陽擁有國家級名優茶1個,省級名優茶14個,

地區級名優茶11個。

信陽毛尖茶的傳説_信陽毛尖的歷史

信陽毛尖茶歷史悠久,也有着關於信陽毛尖的很多 傳説 。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信陽毛尖茶的傳説,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信陽毛尖傳説一

  據傳,信陽毛尖開始種在雞公山上,叫“口脣茶”。這種茶沏上開水後,從升起的霧氣中會現九個仙女,一個接一個飄飄飛去;品嚐起來,滿口清香,渾身舒暢,能夠醫治疾病。這口脣茶原是九天仙女種的,她們咋會來到人間種茶呢?這事還得從雞公山談起。先前,雞公山沒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蟲成災,不知從哪裏飛來一隻神雞,把害蟲叨個一乾二淨,住了下來。它天天報曉,啼叫一聲,響遍天下,因此人們就給這座山起名雞公山。各種害蟲再不敢在這裏逞兇了,雞公山上從此草綠樹旺,鳥語花香,成了人間仙境。

  瑤池的仙女們聽説人間的雞公山勝過仙宮的百花園,都想一飽眼福,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請求。王母娘娘也是個愛遊山玩水的人,理解宮女們的心情,答應分批讓她們下凡,一批限定三日。但有一條,一旦有人下去後產生邪念,與人婚配,除了懲罰本人,這輪流下凡的事立即停止。仙女們都想下去看看,生怕輪不到頭上,她們向王母娘娘保證嚴守法規。王母娘娘愛喝茶,對司管仙茶園的九個仙女另眼看待,讓她們首批離開了瑤池。

  九個仙女來到雞公山,拜見雞公後便住下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王母娘娘限他們三日就是人間三年。眾仙女把雞公山的怪石奇峯、山泉瀑布、名茶異草的春夏秋冬四時景色都看遍了,離回去的時限還有二年呢。她們商量要辦件好事,給雞公山留下紀念。辦啥好事呢?為首的大姐説:“雞公山應有的都有,有的都好,唯有一點不足。”眾姐妹齊問:“哪一點?”我倒有個想法,咱九姐妹化作九隻畫眉鳥,回到咱那仙茶園裏銜來茶籽,不就補上了這個不足嘛!不知眾位姐妹願不願出這把力?從仙女一聽無不叫好。她們又問,銜來茶籽不難,交給誰種呢?大姐手往山腳下一指,大家看見一片竹林裏有幾間茅屋,心裏都明白了。

  那間茅屋裏住着一個年輕人叫吳大貴,是個讀過書的人。只因爹媽先後去世,剩他獨自一人。他白天種地砍柴,晚上還要温習功課,準備科場應試。屋裏牆上貼張白紙,上邊寫着“寂寞獨有,清貧無雙”。這天夜裏,他做了個夢,夢見一個仙女從雞公山上下來對他説:“雞公山水足土肥,氣候適宜種茶。從明天開始,有九隻畫眉鳥從仙茶園裏給你銜來茶籽。你在門口的一棵大竹子上繫個籃子,把茶籽收下,開春種到坡上。到採茶炒茶的時候,我和姐妹們來給你幫忙。”吳大貴醒來心裏好喜:哎呀,是我吳大貴勤奮讀書感動了神仙啊!可種茶能給我帶來多大好處呢?別急別急,有道是天機不可泄露,內中定有一番用意,叫種就種吧。

  第二天一大早,吳大貴起牀,半信半疑地拿個籃子,繫到門口那棵大竹上。繫好,他扭頭要回屋,只見一隻畫眉鳥箭一般飛來,把嘴裏銜的東西往籃子裏一放,又飛走了。吳大貴很驚奇,取下籃子一看,果然是一顆種子,雖沒見過,他相信就是夢中所説的茶籽。接着,一隻只畫眉鳥穿梭般地飛來飛去。九隻畫眉鳥各銜來一顆種子後,稍停一會兒,又是一輪。如此銜了三天三夜,共銜來茶籽九千九百九十九顆。吳大貴很高興,小心地把茶籽 收藏 起來。

  第二年一開春,吳大貴把九千九百九十九顆茶籽全種到山上。 清明 過後茶籽發芽,見風就長,幾天長成了茶林。這時仙女又給吳大貴託夢,讓他準備炒茶的大鍋。

  吳大貴準備停當,來到茶林一看,又驚又喜。只見九個仙女正在採茶,個個柳眉杏眼,面如桃花,不胖不瘦,不高不低。他們採茶不用手,而是用口脣,看那紅豔豔的小口脣一張一合,又輕又快,採下了一個個油嫩的茶尖。前邊剛採過,後邊又長了出來。採了一會兒,九個仙山甩開衣袖,一邊舞,一邊唱起了《茶歌》。只見她們一替一句地唱道:茶樹本是仙宮栽,姐妹銜籽人間來。頭採(茬)採完二採旺,早採是寶晚是柴。春茶苦來夏茶澀,秋茶好喝不能摘。細緊光直多白毫,又提精神又消災。千家萬户笑顏開!

  歌罷舞畢,為首的大姐走到吳大貴跟前説:“這位大哥,俺姐妹採的不少啦。我給你燒火,咱去炒吧!”吳大貴笑着去了。他不知道咋炒。大姐到竹林砍一把竹子紮成掃帚,讓他在鍋裏不停地攪動。吳大貴只覺得茶香撲鼻,快把他薰醉了。現在茶鄉炒茶還是女的燒火,男的掌鍋;採茶也是女的,邊採邊唱。這都是那時傳下來的習慣。

  就這樣,她們採着炒着,一直忙到 穀雨 。仙女們走後,吳大貴沏上一杯新茶品嚐。開水一倒,只見慢慢升起的霧氣裏現出九個仙女,一個接一個地飄飄飛去。吳大貴端起茶杯一嘗,滿口清香,渾身舒暢,精神煥發。這樣好的茶,起個啥名呢?吳大貴想:茶籽是畫眉鳥用嘴銜來的,茶是仙女用口脣採的,就叫“口脣茶”吧。

  消息一傳開,義陽知州聽説了,馬上派人來要茶,拿回去泡上一看,搭口一嘗,拍案叫絕。當即定為貢品,要孝敬朝延老子。那時是大唐的江山,當朝皇上就是唐玄宗。知州把口脣茶親自送到朝裏,又稟明瞭它的來歷,玄宗大喜。朝中第二個喝到口脣茶的是皇上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她當時精神不爽,一杯口脣茶喝下去,病體痊癒,唐玄宗高興了,對口脣茶大加讚賞,傳下聖旨:一要在雞公山上修千佛塔一座,感謝神靈;二規定“口脣茶”年年進到朝延,民間不得飲用;三是賜吳大貴黃金千兩,要他用心護理茶林;四是給義陽知州升宮加俸。

  吳大貴這一下子發大財,又是買田地,又是建宅院,成了雞公山的首富。地方上的大小官史誰敢小看?這一來他腰桿硬了,便欺鄰害户,壓榨百姓。吳大貴沒成親,不少喜歡攀高接貴的人都去説媒,快把門檻給踢折了。但不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名門千金,他一個也看不上眼。因為和那九個仙女相比都差得太遠了。這時候,他再也讀不進去書了,趕考的事早丟到腦後。吳大貴想:仙女們託夢叫我種茶,準是讓我先發了財,然後再和我成親。現在我金錢有了,只等明年採茶時,九個仙女一來,就都是我的啦。牛郎也不過配個織女,我吳大貴要獨佔九個仙女,這真是天意呀天意!

  第二年清明前,吳大貴把九個新娘的洞房和成親的一應事物早籌備好了。過了清明,他天天到茶林等候。茶葉該採那天,仙女們準時來。吳大貴上前打躬作揖道:“九位姐妹,您勞神出力讓我發財,我知道大家的美意。今後這茶不勞姐妹們採了,我已僱了人,讓他們幹吧。諸位也該跟我享福了。我把婚禮都準備好啦,咱們下山拜堂成親吧。”九個仙女自從離開瑤池,哪敢忘了母娘娘的法規?不論哪個縱有思凡之意,為了不壞姐妹們輪流下來觀看的機會,也不願意在這時候私配情郎。她們沒想到一年前還在發奮讀書的吳大貴,有了金錢便喪志貪色,變得這樣快。姐妹們又羞又惱,轉身去找雞公去了。

  雞公聽仙女們説後大怒:“當年我到此山,就是為了消滅害蟲,想不到又出一條!”雞公翅膀一閃,飛下了山頭。它飛到吳大貴的院子上空,振翅一扇,下面成了火海。雞公又飛茶林,伸出巨爪一扒,挖出三條深溝,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茶樹毀掉了九千九百九十七棵。剩下兩棵留個種子,現在還在深溝上邊的懸崖上長着。

  這時候,唐玄宗敕建的千佛塔上的千塊神 浮雕 已由監工從長安送到離雞公山不遠的車雲山下。監工得知吳大貴死於火海,“口脣茶”茶林被毀,也不去雞公山了,把千塊浮雕放在車雲山下,回京交旨去了。後來,車雲山栽上“口脣茶”茶籽,長得特別好,又代替吳大貴的“口脣茶”年年進貢,成了唐朝有名的“義陽土貢茶”。後人就把千佛塔建在了車雲山上,現在還保存着。“口脣茶”再也沒有了,只留下這個 故事 ,傳為美談。

  信陽毛尖傳説二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陽本沒有茶,鄉親們在官府和老財的欺壓下,吃不飽,穿不暖,許多人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怪病,瘟病越來越兇,不少地方都死絕了村户。一個姑的閨女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為了能給鄉親們治病,她四處奔走尋找能人。

  一天,一位採藥老人告訴姑娘,往西南方向翻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便能找到一種消除疾病的寶樹。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盡,並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條小溪邊。這時,泉水中飄來一片樹葉,春姑含在嘴裏,馬上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她順着泉水向上尋找,果然找到了生長救命樹葉的大樹,摘下一顆金燦燦的種子。

  看管茶樹的神農氏老人告訴姑娘,估下的種子必須在10天之內種進泥土,否則會前功盡棄。想到10天之內趕不回去,也就不能搶救鄉親們,春姑難過得哭了,神農氏老人見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兩下,春姑便變成了一隻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渾身長滿嫩羽毛的畫眉鳥。小畫眉很快飛回了家鄉,將樹籽種下,見到嫩綠的樹苗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畫眉高興地笑了起來。這時,她的心血和力氣已經耗盡,在茶樹旁化成了一塊似鳥非鳥的石頭。

  不久茶樹長大,山上也飛出了一羣羣的小畫眉,她們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葉,放進得了瘟病人的嘴裏,病人便馬上好了,從此以後, 種植 茶樹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有了茶園和茶山。

  信陽毛尖傳説三

  在民間和史料上有幾個關於信陽毛尖的傳説,其中的一個是這樣子的。很久很久以前,信陽這個地方並沒有人種植茶樹,山上也沒有茶樹,當地的人生活的十分的貧苦,貪官和地主相勾結,不斷的對貧苦百姓進行壓榨,使得他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後來,當地流傳了一種怪病,人們無法將其醫治,漸漸的怪病不斷傳播開來,死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有的在一個村莊都找不到幾個還能活的下來的人。

  在一個患病的小村莊裏住着一個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名字叫村姑,她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她很想幫助病人們卻又為力。只能四處尋找治療之策。有一天,她碰到了一個老人家,那個老人家告訴她只要翻山越嶺走上幾十天的路,在一處山上生長的一種可以治療這種病的樹。春姑按照老人家的話去尋找在走了九十多天的路後筋疲力盡倒在了溪邊,這是一片葉子隨水流流到了她身邊,她無力的提起葉片放入口中,感覺好了起來,繼續尋找找到了茶樹。

  這時看樹的神仙告訴她摘下的種子,十天內必須種到土裏,然後才能長成,可是回去十天肯定不行,於是擔心起來,神仙知道了就將其變為了畫眉,這樣春姑趕緊飛了回去,用盡全身力氣趕回去,將種子放入泥土中,春姑因心力憔悴變成了石頭守護的茶樹,後來茶樹長成了,從林中飛出許多的小畫眉將茶葉一片片放入病人口中,人們的病就都好了。從此以後信陽的人們開始了茶樹的種植。

  信陽毛尖的歷史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 方法 ,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陽茶葉生產得到更大的發展,信陽毛尖茶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生產區域不斷擴大。到1993年,信陽的師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光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七縣二區都有信陽毛尖茶生產。

信陽毛尖的歷史發展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陽茶葉生產得到更大的發展,信陽毛尖茶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生產區域不斷擴大。到1993年,信陽的師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光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七縣二區都有信陽毛尖茶生產。

TAG標籤:信陽 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