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寶塔詩冰心

寶塔詩冰心

寶塔詩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全名為《題北國風光》之寶塔詩。這首詩描繪了山西晉中一帶的北國風光,以及寶塔的壯麗景象。詩中表現出冰心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她的人生哲學和精神追求。詩中有“千古絕唱,無人問津”的哀怨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幽怨,寓意非常深刻,讓人感慨萬千。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秋,似酒,味醇厚………”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願世人珍惜時間,不虛度時光的感情。

原文:秋似酒,味醇厚,歲月悠悠,轉身又回首,再撫喜樂哀愁,往事如煙花依舊。唯誼綿長如水流只緣一路有你陪着走。沐晨曦擷彩霞雨中漫遊。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飲酒品茶觀菊敍舊,落英滿地雲舒袖。歡聲笑語不休,夕陽掛枝頭,紅塵看透。別無求,靜候,秋。

這首詩的詩體:寶塔詩

寶塔詩的釋義:雜體詩的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的詩體。顧名思義,它形如寶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為詩題,又為詩韻。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後來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特點:寶塔詩的詩歌形式美,對後世新詩的發展影響極大。如現代文學史記載,像胡適、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在創作新詩時採用過像寶塔、階梯等詩行排列的形式,顯得新穎別緻。聞一多先生曾提出關於詩歌的“三美”理論,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

變形寶塔詩:因為比較形象,台灣的圖象詩受此影響較大、如塔影倒映,主要是單塔。它如塔之臨水,比較形象。

馬,香丁,羽毛紗,樣樣都差,傻姑爺到家,説起真是笑話,教育原來在清華。説的是什麼?

抗戰初期一個週末的晚上,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和幾個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來到位於雲南吳貢的冰心家。閒談之中,冰心當場創作了一首寶塔詩,這是女詩人一生創作的惟一一首諧趣詩。詩曰:

馬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梅校長看罷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冰心一一作了解釋。原來,這首寶塔詩是吳文藻先生的笑話集錦,它的每一句詩都反映了吳文藻的一個笑話。“馬”是説當小孩子們把點心薩其馬簡稱叫作“馬”。一次,冰心讓吳文藻上街去買薩其馬,吳文藻到點心鋪裏説他要買“馬”,結果鬧了個大笑話。“香丁”是指冰心婚後不久,有一天和丈夫一起回孃家。下午,冰心和母親一起在樓前的丁香樹下觀賞丁香花。而吳文藻卻依然在家裏用功,母親讓冰心把吳文藻喊出來休息一會兒。吳文藻人來到了丁香樹下,心卻還在學問裏。他應酬似地指着樹上的花問妻子:“這是什麼花?”冰心回答:“是丁香花。”吳文藻聽罷點頭説:“噢,是香丁花。”惹得眾人哈哈大笑。“羽毛紗”是説有一次,冰心讓吳文藻為岳父買一件雙絲葛的夾袍面子。吳文藻到了布店説要買一丈多羽毛紗。布店小二覺得奇怪,打電話給冰心家,才知道吳文藻又鬧了個大笑話。“傻姑爺”因此得名。最後一句是冰心同梅校長開玩笑,意思是説,吳文藻這個書呆子是清華大學培養出來的。梅校長和幾個清華同學聽完這些故事後笑得前仰後合。最後梅校長以進為退,説冰心是出了名的交際花,並當場給冰心的寶塔詩後續了二句,使原詩變成了:

馬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寶塔詩是怎麼讀的?

1、寶塔詩的讀法:山中山路轉山崖,山客山僧山裏來,山客看山山好景,山杏山桃滿山開。

2、最早的雛形始見於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其中從一言至七言的,又稱為“一七體”詩,所謂的寶塔詩,是指像寶塔的形狀,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

擴展資料:

1、這種“一七體”詩(有的從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題又押韻,指物為題,以題為韻,一韻到底。詩人或狀物賦形,或託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對。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題目,又是音韻,同時也規定了全詩描寫的對象和範圍。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複。其他六對,都是隔句押韻。這中“一七體”詩的特點是扣題緊湊,對仗工整,形成詩歌獨有結構美。讀後使人玩味不已,其趣無窮。

2、寶塔詩的詩歌形式美,對後世新詩的發展影響極大。如現代文學史記載,像胡適、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在創作新詩時採用過像寶塔、階梯等詩行排列的形式,顯得新穎別緻。聞一多先生曾提出關於詩歌的“三美”理論,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它在不同時期。

參考資料:寶塔詩-百度百科

《寶塔詩》

                     山。

               立地,頂天。

            藏虎豹,聚神仙。

         層巒疊嶂,萬壑千巖。

      不可坐吃空,或能靠食安。

   人道父愛如是,我説恩重亦然。

初心未必愚公志,始終只要肯登攀。

2020.6.21

                     水。

               隨圓,就方。

            從一滴,至汪洋。

         冬化瑞雪,秋凝寒霜。

      不願就高位,偏向低處淌。

   道性清淨不爭,品行上善名揚。

雨灑甘霖澤萬物,淚拋珍珠斷人腸

2020.6.11···

 

                      風。

                無影,有蹤。

             皺春水,落秋桐。

          船漏怕遇,帆揚欣逢。

      入竹聆天籟,出鬆看濤湧。

    宜正宜仙宜東,忌歪忌妖忌中。

狂飆橫掃浪千里,扶搖直上天九重。

2020.6.29

                       花。

                 異卉,奇葩。

             詩詞吟,丹青畫。

          含苞為妙,半開亦佳。

       愁共流水去,欣隨春風發。

   贏得 蝶戀蜂狂 ,最怕風吹雨打。

猶記舊時憐芳草,如何今日惜榮華。

2020.7.5

                     雪。

               瓊芳,玉屑。

            兆豐年,迎佳節。

         冰肌玉骨, 天姿國色 。

      此時宜送炭,他日報恩德。

   聰明如是通靈,肌膚勝她稱絕。

紛飛寒英舞寰宇,猶似仙女下天闕。

2020.7.6

                      月。

                時缺,或圓。

             佳人眉,白玉盤。

          樂牽紅線,喜結良緣。

       常伴客醉,曾照遊子還。

    寂寞廣寒深鎖,迢迢雲漢慢趕。

每於日落展仙顏,一片冰心在人間。

2020.7.6

:

冰心逸事

冰心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著作豐碩的女作家。性格活潑開朗的冰心先生還曾創作過一首幽默詼諧、風格別具的“謔夫”寶塔詩。

詩曰: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緣由,冰心在其《我的老伴吳文藻》一文中做過詳細的介紹,茲據該文略述如下:原來,身為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奠基人之一、民族學鼻祖的吳文學藻先生生性樸實嚴肅、不善交際。

1929年,吳先生與冰心結婚後更是心無旁鶩,幾乎都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鑽研學問和教學工作上(吳當時兼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故在處理一些日常生活事務時就顯得“書呆子氣”十足。有一天,冰心和吳文藻二人一同到城裏去看望冰心的父親。到了冰心的父親家後,冰心讓吳先生上街去給孩子買“薩其瑪”(一種點心),並給她父親買一件雙絲葛的夾袍面子。當時吳先生的孩子尚且處於咿呀學語的階段,在説到“薩其瑪”時不會説薩其瑪,一般只説“馬”。可沒想到,吳先生到了點心鋪子後也只會説買“馬”。

這還不算完,吳先生他到了布店後説要買一丈多的羽毛紗。幸虧吳先生當時所去的“稻香村”點心店和“東昇祥”布店的售貨員和冰心一家都很熟,覺得莫名其妙,便打電話到冰心家來問。冰心這才知道吳先生又鬧了個大笑話,一家人聽説後也都禁不住大笑起來。後來,冰心對她父親説:“他真是個傻姑爺!”冰心的父親聽後笑着説:“這傻姑爺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對此,冰心也只好認了。

還有一次,冰心一家人都在所住的樓前賞花,吳先生的母親讓冰心把依然在書房裏用功的吳文藻先生從書房裏叫出來,讓他休息一會兒。沒想到,吳先生人雖然出來了,但心卻還在學問裏。他站在丁香樹前目光茫然地又像應酬似地問冰心:“這是什麼花?”冰心故意忍笑回答道:“這是香丁。”於是吳先生便點了頭説:“啊,香丁。”在場的人聽了都大笑起來。

抗日戰爭爆發後,冰心一家輾轉至雲南呈貢。一個週末的晚上,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及其夫人、幾個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來到冰心家作客。閒談之中,冰心先生當場創作了這首寶塔詩,把對吳先生的一腔“怨氣”都發泄在了清華大學身上(因為自1916年考入清華學堂至1923年赴美留學為止,吳先生先後在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學習生活了近八年的時間)。梅校長夫婦和幾個清華同學聽完這首詩及相關的故事後都笑得仰後合,梅校長還笑着給冰心的詩續了兩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據冰心講,當時在座的清華同學聽完續詩後都笑得很得意,而冰心自己卻只好再次承認“作法自斃”。 (摘自《齊魯晚報》)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60409/n242706370.shtml

寶塔詩《茶》怎麼讀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追問我問的是怎麼讀

求助大家~!

冰心的寶塔詩 冰心女士的性格活潑開朗,風趣幽默。而她的丈夫吳文藻先生卻性格內向,樸實憨厚。不善應酬、書呆子氣十足的吳先生常常受到妻子的“捉弄和取笑”。 冰心女士曾回憶過他們夫妻年輕時的一段趣聞:當時,吳文藻的書桌上經常放着一張冰心在美國照的相片。有一次,冰心明知故問,指着照片説:“你為什麼總要把它放在桌子上?”吳文藻説:“每天都想看看唄。”冰心知道丈夫的脾氣,趁他不在家時,將桌上的照片換成了當時大明星阮玲玉的玉照,故意出他的洋相。果然,一心沉浸在學問之中的清華大學高才生吳文藻幾天都沒有發現。冰心只好提醒他説:“你看看你桌上的照片是誰的?”吳先生一看,嗔怪地説:“你怎麼能同我開這樣的玩笑?”説罷,趕緊把相片換了過來。 抗戰初期一個週末的晚上,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和幾個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來到位於雲南吳貢的冰心家。閒談之中,冰心當場創作了一首寶塔詩,這是女詩人一生創作的惟一一首諧趣詩。詩曰: 馬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梅校長看罷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冰心一一作了解釋。原來,這首寶塔詩是吳文藻先生的笑話集錦,它的每一句詩都反映了吳文藻的一個笑話。“馬”是説當小孩子們把點心薩其馬簡稱叫作“馬”。一次,冰心讓吳文藻上街去買薩其馬,吳文藻到點心鋪裏説他要買“馬”,結果鬧了個大笑話。“香丁”是指冰心婚後不久,有一天和丈夫一起回孃家。下午,冰心和母親一起在樓前的丁香樹下觀賞丁香花。而吳文藻卻依然在家裏用功,母親讓冰心把吳文藻喊出來休息一會兒。吳文藻人來到了丁香樹下,心卻還在學問裏。他應酬似地指着樹上的花問妻子:“這是什麼花?”冰心回答:“是丁香花。”吳文藻聽罷點頭説:“噢,是香丁花。”惹得眾人哈哈大笑。“羽毛紗”是説有一次,冰心讓吳文藻為岳父買一件雙絲葛的夾袍面子。吳文藻到了布店説要買一丈多羽毛紗。布店小二覺得奇怪,打電話給冰心家,才知道吳文藻又鬧了個大笑話。“傻姑爺”因此得名。最後一句是冰心同梅校長開玩笑,意思是説,吳文藻這個書呆子是清華大學培養出來的。梅校長和幾個清華同學聽完這些故事後笑得前仰後合。最後梅校長以進為退,説冰心是出了名的交際花,並當場給冰心的寶塔詩後續了二句,使原詩變成了: 馬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 冰心先生在幹校 我是畫山水畫的畫家,怎麼會有一個“麪條張”的外號呢?這是冰心先生給我取的。提起此事,還得從我對她的崇拜和認識説起。 我小時喜歡讀冰心先生的《寄小讀者》,對她崇拜之至。因而在幼小的心靈裏便有一個願望 :將來我長大後,一定要去拜識冰心先生。沒想到前,我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分配到民族學院藝術系工作的幾年裏,和冰心先生近在咫尺。我卻一無所知。 後來,民族學院到湖北潛江沙洋辦“五七”幹校,教職員工都要下放那裏去勞動,進行所謂的再教育思想改造。冰心先生雖是國家文化部的人,但她的老伴吳文藻是民院的教授,於是便陪同老伴去了民院的“五七”幹校。由於從我住的地方去食堂必須經過冰心先生住 的小屋,因而很快地認識了她,並能常常向兩位老人家致意問好。 當時幹校的生活艱苦已極,蔬菜極少,吃的大多是南瓜冬瓜。因此大家經常開玩笑説“臉為什麼白了?吃冬瓜吃的”。“臉為什麼又黃了?吃南瓜吃的。”至於吃肉更是困難之極,要一兩個月才殺一頭豬,全乾校一千多人,分配到個人就微乎其微了。這樣的生活對中青年人已是苦不堪言,而對身體瘦弱極需營養的冰心和吳文藻兩位老人來説,當然更是不勝其苦了 。但冰心先生對此十分樂觀坦然,在休息時和大家有説有笑,特別是夏天晚飯後在場地裏納涼時,許多人都喜歡提出一些文學上的問題和成語典故的出處等請她解答。她都能滿足提問者的要求,被大家尊稱為“活詞典” 我到幹校僅在大田裏勞動一個月,便按輪流幫廚的規定到食堂裏去幫廚了。我雖從未做過飯菜,但進廚房後靠自己琢磨,居然能夠做出一些可口的飯菜而成了掌勺師傅,特別是我做的 擔擔麪深受大家的歡迎。所以被冰心先生取了一個“麪條張”的外號。於是在大家的要求下 領導決定我長期留在食堂裏工作。 有次幹校殺豬,我過冰心先生門口時,她對我説:“我從小喜歡吃豬腦,今天殺豬的豬腦你能不能留給我吃。”我説:“你老人家是我崇拜的文學大師,應該照顧,我一定做好給你端 來。”當時費孝通教授被派到廚房燒火,他端了一個小凳坐在側邊看我劈豬頭,問我:“今天這個豬腦你放在碗裏給誰吃?”我説:“待會加上佐料,蒸好拿去給冰心先生吃。”他 高興地説:“冰心先生是我的師母,拿給她 吃我很贊成,今天我一定把火燒好一些”。此後,每次殺豬時,我都把豬腦蒸好送給冰心先生。她吃得很高興,説我蒸的豬腦真香、真好吃。 一年後,因學校工作需要,我和冰心先生、吳文藻教授都回到北京。不久就是她的七十大壽 ,特地邀請我去她家做客,由我做了幾樣好菜慶賀她的生日。此後,我只要在大街上或飯館裏碰到賣豬腦的,都買一些送去給冰心先生吃。 有次去她家,她講了一件趣聞,令我大笑不已。她説:“抗日戰爭時,我在你們四川重慶歌樂山下買了一院房子住。抗日勝利後我們到南京去,就連同傢俱把院門鎖好走了。解放後我 在北京中國作協工作,託西南作家協會一位來京開會的同志去幫我看看,不久他回信説,我 們走了以後,有個姓謝的道士,自稱是我的‘侄兒’,便公然地把鎖砸了搬進去住了。我什 麼時候有過這樣一個道士‘侄兒’啊,真是可笑極了!我想既然如此,好歹人家也姓謝,那 就讓他住吧,從此便沒有再問過此事了。” 從幹校回北京我第一次去冰心先生家時,見她屋內四壁空空,什麼東西也沒掛,便對她説: “你是大文學家,怎麼牆上不掛一些字畫呢?”她説:“我很喜歡字畫,過去有很多, 開始時都給抄光了。”於是我把我畫的曾在吳作人先生客廳掛過兩三個月的《三灣之春》山 水畫送給了她。後來又將四川畫家李瓊久畫的一幅六尺條幅《羣猴圖》送給了她。她很高興 ,一再地向我表示謝意。當時好友四川畫家陳子莊的生活困難,我想將他送我的幾幅畫轉送 給冰心先生,請她在經濟上給子莊一些幫助。她非常同情子莊的困難,同意了我的要求。誰 知將這些畫送到榮寶齋去裱時,造反派不願裱,並打電話給冰心先生,説這是立場問題 。我只好趕緊去將畫取了回來,商定的給子莊幫助的事只好作罷。 子莊1976年不幸去世時,是個默默無聞的畫家。1987年我和閆曉懷在中國美術館為他舉辦了 “陳子莊遺作展”,轟動京城,每天萬人爭看,一下他便成為國內外聞名的大畫家。我將這 些情況告訴給了冰心先生,她非常高興地説:“有真才實學的人早該如此,你做了這件大好事,陳先生九泉下有知定會感謝你的。” 敬愛的周總理逝世時,冰心先生十分悲傷,要我為她畫一幅總理的油畫像,供她永遠瞻仰懷念。我是畫山水畫的,從未畫過油畫,要畫好總理像自然是十分困難。但對冰心先生的要求 我是無論如何也是要滿足的,於是鼓起勇氣,用纖維板畫了一幅周總理的在病中的單色油畫像,配好畫框給她送去。她看後激動異常,馬上叫我幫她掛在客廳牆上,用鮮花供奉起來。 所以後來我請她為我將要出版的畫冊題字時,她這樣寫道:“張正恆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他為我畫的一張周總理病中接見外賓的油畫,十年來一直掛在我的客廳牆上,有香花供養着。 名師出高徒,我深信他和女弟子王鑑的畫冊一定成功。”冰心先生逝世後,3月3日我去她家 送花籃弔唁時,還看到我畫的這幅總理油畫像,想起當年掛畫供奉鮮花的情景,便悲從中來 ,噓唏不已。

求寶塔詩一首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譯文:

茶,香葉,嫩芽。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擴展資料:

寶塔詩最早的雛形始見於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

其中從一言至七言的,又稱為“一七體”詩,如是寶塔詞則稱《一七令》(詞牌)。這種“一七體”詩(有的從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題又押韻,指物為題,以題為韻,一韻到底。詩人或狀物賦形,或託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對。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題目,又是音韻,同時也規定了全詩描寫的對象和範圍。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複。其他六對,都是隔句押韻。這中“一七體”詩的特點是扣題緊湊,對仗工整,形成詩歌獨有結構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字至七字詩·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寶塔詩

為什麼説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

“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這是梁實秋對冰心的評價裏的一句話:

我讀冰心詩,最大的是失望便是她完全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無幾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裏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

這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説的。梁實秋認為冰心的詩不夠感情豐沛,所以説她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

梁實秋與冰心的相識,是一種緣份。

1923年7月,也就是梁實秋即將赴美留學的前夕,他在《創造》週報上發表了《〈繁星〉與〈春水〉》一文,對冰心的《繁星》與《春水》兩首小詩集做了批評。當時的梁實秋正處於“青春的浪漫”中,強調詩必須是情感充沛的。而冰心的小詩在風格上受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影響,在生活的溪流中捕捉帶有哲理意味的朵朵細浪。在這種詩中,詩人的情感不是渲泄式的而是內藴的,它的魅力不在於澎湃的,而在於平中見奇地閃爍於字裏行間的哲思。

但是在梁實秋看來,“沒有情感的不是詩,不富情感的不是好詩,沒有情感的不是人,不富情感的不是詩人。”他覺得這兩首小詩中的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讓人讀完詩後,得到的只有“冷森森的戰慄”。並且梁實秋告訴讀者:“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説作家,不適宜於詩;《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梁實秋的這種詩論當然是一家之言,但在文壇上卻是一篇醒目的反調文章。冰心當然也讀到了。這時的冰心在全國文壇上的聲望要比梁實秋高得多,被梁實秋批評得一無是處的小詩,當時正風靡文壇,成為很多文學青年模仿的對象。可想而知,梁實秋的這一大篇宏論是很難讓她服氣的。

可是讓兩個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場不愉快的前奏,給兩人送來的卻是幾十年不變的友情。

那篇文章發表後的不幾天,梁實秋就踏上了去美國的輪船。在這艘船上,經許地山的介紹,他認識了自己剛批評過的小詩作者冰心。冰心給他的最初印象是“一個不容易親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兩人簡單地交談了幾句,梁實秋問她去美國修習什麼專業,她説是文學,然後禮節性地問梁實秋學什麼專業,他回答説:“文學批評”。他們的談話到此就打住了。

其實在文壇上,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往往最反感那些文學批評者,在他們看來,做文學批評的都是些自以為是的人,總是指指點點地倒人胃口,他們和那些文學作者之間,好像是天生的怨家,總能製造些疙疙瘩瘩的不痛快的問題,而且他們之間好像永遠不會有共同語言,否則怎麼會有批評呢?

但冰心和梁實秋之間卻漸漸產生了共同語言,畢竟兩人都是文學愛好者,而且當時的梁實秋也正熱衷於做詩。他們在海上搖晃了幾天後,許地山、顧一樵、冰心、梁實秋這幾個志趣相投的人,一塊兒辦了一份文學性質的壁報,張貼在客艙的入口處,後來選了其中的十四篇詩寄給了小説月報,以“海嘯”為題做成一個專輯。有了一些交流之後,原有的偏見被消除了,兩人成了好朋友。梁實秋甚至把對女朋友程季淑的思念也向冰心傾訴,告訴她在上海與女友分別時,自己竟大哭了一場。

到了美國後,梁實秋先是去了科羅拉多,獲得學士學位後,第二年進了哈佛大學,冰心就讀的學校是威爾斯萊女子學院,兩所院校同在波士頓地區,相距約一個多小時火車的路程。每逢週末或美國的假日,梁實秋就邀幾個同學去訪問冰心,因為在同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只有冰心無人做伴,隻身一人在威爾斯萊女子學院。他們還組織了一個“湖社”,近似一個學術組織,因為每個人專業不同,他們約定每月一次,在慰冰湖上泛舟野餐,每次有一位同學主講他的專業,其他的人可以提問,並參加討論。有時候,冰心也和梁實秋們一起到波士頓的杏花樓吃廣州菜。隨着友情漸漸深厚,梁實秋發現冰心“不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不過對人有幾分矜持,至於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覺之敏鋭,性情之細膩,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1925年春天,波士頓一帶的中國留學生忽然心血來潮,要演一出英語的中國戲,而且籌劃的責任就落在梁實秋與顧一樵的身上。他們經過一番討論,選定了《琵琶記》。這齣戲需要一個男士來演蔡中郎,一個女士演蔡中郎的髮妻趙五娘,一個女士演蔡中郎新娶的妻子牛小姐,也就是牛丞相之女。在這羣留學生中,因為梁實秋以前在清華學校時有過表演的經驗,所以男主角非他莫屬。而兩個女主角則分別由來自上海的謝文秋女士飾趙五娘,冰心飾牛小姐。這兩位女士能同意在劇中扮演妻子的角色,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若是在國內她們是絕對不肯的。1923年夏天,梁實秋在清華學校為畢業典禮排演戲劇的時候,就因為沒有女士願意擔任女主角,只好由他和同學吳文藻男扮女裝。他們對傳統戲劇雖然並沒有多少了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編排,居然在開演那天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正在牛津大學讀學位的許地山知道消息後,立即給他們寫了一封信表示祝賀,信中還調侃梁實秋説:“實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嬌婿。”因為都是年輕人,而且又是身在風氣開放的美國,這一齣戲排練演出結束後,朋友們都拿這幾個人來打趣。而且因為大家都是單身男女,開玩笑的同時,也有人帶着認真的成分。顧一樵當時看了許地山的來信後,就特地把這一段調侃梁實秋的話拿給冰心看,冰心知道他們的用心,只是一笑置之。因為有人也常拿梁實秋和謝文秋打趣,而謝文秋有着上海女性特有的活潑和口齒伶俐的特點,與愛説笑逗趣的梁實秋很投合,因此當她和同學朱世明先生訂婚後,冰心就調侃梁實秋説:“朱門一入深似海,從此秋郎是路人。”梁實秋很喜歡“秋郎”這兩個字,回國以後以此為筆名,寫了不少文章,後來結集為《罵人的藝術》,一度暢銷。

冰心身出名門,有着大家閨秀的嫻雅温和的品格,她去美國的時候,已經是22歲了,對於婚姻愛情有着自己的見解。按照她的理想,她不希望嫁一個文藝圈中的人,因為她總覺得搞文藝的人,多數性情浪漫,感情也大多不穩固。在晚年她還堅持這一看法,説:“我們的朋友裏有不少文藝界的人,其中有些人都很‘風流’,對於欽慕他們的女讀者,常常表示了很隨便和不嚴肅的態度和行為。”她對徐志摩就始終沒有好感,認為他的離婚再娶是“一場不人道不光明的行為”。她的願望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庭,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丈夫,而自己則做一個知書達理的賢妻良母,同時還能擁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這種理想既不保守,又不激進,平和而樸實。後來,她也真的遇到了這樣一個理想的男士,就是前面提到的吳文藻,他是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同時還對文學有着不凡的見識,他和冰心雖然不是在同一個專業領域,卻有着很多共同語言,最終成為一對幸福的愛人。

1926年,梁實秋和冰心都從美國學成歸國,並分別在大學裏找到了立足之處。在此之後,由於國內時局動盪,他們各自忙於立業成家,彼此間沒有多少聯繫。

直到1930年以後,梁實秋應聘到青島大學教書,他們才取得了聯繫。梁實秋知道冰心喜歡海,因為她小時候就在海邊長大,和浩瀚的海洋結下不解之緣,他了解她對海的感情,知道“她憧憬的不是駭浪滔天的海水,不是浪跡天涯的海員生涯,而是在海濱沙灘上拾貝殼,在靜靜的海上看冰輪乍湧”。他幾次三番地給她寫信,反覆跟她説青島的海濱風景是如何美麗,告訴她自己如何帶領妻子和孩子們到海邊捉螃蟹,掘沙土,揀水母,聽燈塔嗚嗚叫,看海船冒煙在天邊逝去,想以此“逗”她到青島來。冰心確實對青島很嚮往,她和丈夫商量後,給梁實秋寫信説:“我們打算住兩個月,而且因為我不能起來的緣故,最好是海濤近接於几席之下。文藻想和你們逛山散步,泅水,我則可以倚枕聆聽你們的言論。……我近來好多了,醫生准許我坐火車,大概總是有進步。”

但冰心最終還是未能成行,因為她的健康狀況一向不好,經常週期性地嘔血。在美國的三年,她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病牀上纏綿,著名的《寄小讀者》就是她在病牀上寫成的。本以為可以與好友相會,卻中途擱淺,讓她非常遺憾,這種因病而生的遺憾,幾乎伴隨了她的一生,並嚴重影響了她的創作生涯。在給梁實秋的信中,她無奈地説:“我無有言説,天實為之!”後來吳文藻到山東鄒平開會,順便到青島梁實秋家裏小住,領略了一下海濱風情。

1934年之後,梁實秋應胡適之邀,赴北京大學任外語系主任,這時的梁實秋事業有成,已經享有“當代批評家”和“英國文學專家”的聲譽,而他在20年代末主編《新月》月刊時對的關注,也為他贏得了不凡的公共影響力。為了有自己自由的言論空間,1935年,他在北京創辦了《自由評論》雜誌,當時冰心在燕京大學任教,梁實秋常常驅車去找冰心,“”她供稿。

抗戰爆發後,梁實秋拋妻別子流落到昆明,後來又到了重慶。冰心和吳文藻不久後也到了重慶,離亂中相遇,彼此間更多一些關懷。梁實秋當時是住在北碚,而冰心夫婦住在歌樂山,恰好是在他進城經過的路邊不遠的山頭上。三人本來就是同學兼朋友,再加上當時又同為國民參政員,在戰亂的時代背景下,倒有了更多的時間交往。梁實秋第一次去看冰心的時候,發現她的生活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説的那樣“養尊處優”,房子雖是洋房,牆卻是土砌的,窗户很小,裏面黑黝黝的,而且很潮濕,唯一可以怡人性情的是門外的幾十棵松樹。但是這樣的房子也還是借來的,他們夫婦二人的生活實在是很清苦,最值錢的家當就是辛辛苦苦從北平背到這裏的一張彈簧牀,在流離失所的日子裏,這確實是一件難得的奢侈品。

梁實秋居住的北碚,要比冰心的住處熱鬧得多,這裏聚集了很多逃難的知識分子。梁實秋和同學吳景超夫婦在這裏合買了一處住房,題名為“雅舍”,由於梁實秋一個人流落在外,沒有家累,再加上他性格開朗,才氣縱橫,談吐幽默風趣,雅舍遂成為朋友們相聚的好地方,人氣興旺。冰心有空的時候,也來此一坐。大家説笑暢談,常至深夜,冰心就與吳景超的夫人龔業雅擠在一張牀上,湊合着睡上一晚,第二天再趕回歌樂山。

當時同住北碚的還有女作家趙清閣,她在晚年回憶當時朋友聚鬧的場景時説:“九姑(即女詩人方令孺)、冰心比他大幾歲,他很尊重她們,尤其對冰心十分關注。”

由於梁實秋是孤身一人在北碚,是“暫時”的單身漢,他常拿前人徐荔枝的一首寄給妻子的詩自況,其中的兩句“依人自笑馮驩老,作客誰憐範叔寒,”他常向冰心説起。這裏面其實有個典故,徐荔枝客居他鄉一年,到年末時,想回家卻川資不敷,遂寫了這一首詩寄給妻子。幸運的是這首詩後來被他的一個同鄉的妻子看到了,這位夫概深知夫妻別離的痛苦,看了詩後,極為憐憫,竟脱下釵簪相贈,幫他早日還家。梁實秋後來在給冰心的信中,又提及這兩句,除了真的是有想家的感觸外,也有朋友間玩笑的意思,希望能如徐荔枝一樣有福氣博得她的關心。梁實秋以這兩句詩作為上聯,向冰心求下聯,冰心對以:“海內風塵諸弟隔,無涯涕淚一身遙”。並在信中説那兩句詩他已對她説過兩次,“真是文不對題,該打!該打!只是思家之念,尚值得人同情耳!”

文人們在一起,多有些筆墨遊戲。有一次大家為梁實秋的生日擺“壽宴”,宴後他興致不減,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冊薄上題字,冰心那天喝了一點酒,略一思索便揮筆而成,她寫道:

一個人應當象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這時,圍在書桌旁邊的其他男士們大為不滿,叫囂着説:“實秋最像一朵花,那我們都不夠朋友了?”於是冰心説:“少安勿躁,我還沒有寫完。”接着話鋒急轉,繼續寫道:

雖然是一朵雞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實秋仍需努力!

庚辰臘八書於雅舍為實秋壽  冰心

梁實秋確實是一個兼具才、情、趣三品的男士,從冰心的這段話中,可見她對梁實秋是非常欣賞的,雖然話中有一點諧謔打趣的意思。但是,一個人對朋友的要求是才、情、趣兼具,對愛人的要求豈不更是如此,甚至應該還要更嚴苛一些。

冰心對丈夫吳文藻的評價是“拙口笨舌”,晚年的冰心懷念故去的老伴時説:“説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書房裏埋頭寫些什麼,和學生們滔滔不絕地談些什麼,我都不知道。他那‘頂天立地’的大書架撂着的滿滿的中外文的社會學、人類學的書,也沒有引起我去翻看的勇氣。……他的《自傳》,這篇將近九千字的自傳裏講的是:他自有生以來,進的什麼學校,讀的什麼功課,從哪位教師受業,寫的什麼文章,交的什麼朋友,然後是教的什麼課程,培養的哪些學生……提到我的地方,只有兩處:我們何時相識,何時結婚,短短的幾句!至於兒女們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隻字不提。” 冰心曾與清華大學的原校長梅貽琦合作過一首戲謔吳文藻的寶塔詩: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最後兩句是梅貽琦加上,前面的七句是冰心寫的。吳文藻是一個對事業心無旁鶩的人,因此在生活中常常是無暇他顧,屢屢會鬧一些小笑話。比如冰心把他從書房拉到院子裏賞花,站到了丁香花前,因為他的心神還沉浸在書本中,眼裏只有茫然,他應景似的問冰心這是什麼花,冰心故意説是“香丁”,他也就鄭重地點頭答道,哦,是香丁。類似的這種事情多了,冰心就常打趣叫他“傻姑爺。”

女詩人方令孺當時也住在離雅舍不遠的地方,她是梁實秋在青島大學教書時的同事,有一次到雅舍閒談時看到冰心的題詞,不僅提筆續寫道:

餘與實秋同客北碚將近二載,藉其詼諧每獲笑樂,因此深知實秋“雖外似倜儻而宅心仁厚”者也。實秋住雅舍,餘住俗舍,二舍遙遙相望。雅舍門前有梨花數株,開時行人稱羨。冰心女士比實秋為雞冠花,餘則擬其為梨花,以其淡泊風流有類孟東野。惟梨花命薄,而實秋實福人耳。

庚辰冬夜 令孺記

梁實秋在朋友中,不僅文才出眾,品貌也是男士中的“上品”,再加上談吐幽默風趣,很受朋友喜歡。方令孺説他“淡泊風流”,冰心則稱他為“風流才子”,這其中的“風流”一詞既指他的文才出眾,也指他很受女性朋友青睞。梁實秋和冰心之間常有書信字畫往來,有一次梁實秋給冰心畫了一幅梅花,冰心回信説:“畫梅花有什麼了不起,狗也會畫。”朋友間的諧謔打趣可見一斑。

抗戰勝利後,吳文藻被派駐日本,冰心也隨同前往,她知道梁實秋喜歡杜詩,而且也正在收集各種版本的杜詩,於是就不惜高價幫他買了日本的版本。在歲月滄桑人事倥傯的感慨中,老朋友間的友情,就如同和風一般,給了彼此以很大的精神鼓勵。梁實秋在抗戰後,總有惶惶然不知所終的感覺,有時就索性拋開一切愁煩,只顧眼前的吃和睡。冰心理解他的落寞之感,在信中告訴他説:“你能吃能睡,茶飯無缺,這八個字就不容易!”讓他在消極中重新獲得勇氣。

後來冰心在日本知道梁實秋已去了台灣,就立即給他寫信,讓他立刻辦理手續前往日本。她和吳文藻將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這份友情讓落魄的梁實秋極為感動,這是一種患難中的真情,彌足珍貴,雖然他最終沒有去,但終生感激。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此之後,他們竟消息斷絕。這是因為在這之後不久,冰心夫婦無法割捨對祖國的思戀,雙雙回國,海峽兩岸的對立,使他們的友情無法傳遞,等到時局緩和兩岸通郵時,兩人均已成了耄耋老人。

在的“”時期,梁實秋在台灣聽説“冰心和她的丈夫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了”,這一消息讓他非常悲痛,他寫了一篇《憶冰心》,用細膩平實的筆觸,回憶了兩人幾十年友情。文章見報後,女作家凌叔華給梁實秋寫信,告訴他説這一消息是誤傳,冰心夫婦仍健在。他雖然後悔自己孟浪,但總算是由悲轉喜,他説:“現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興,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寫的哀悼她的文章,她當然知道我也未死。這年頭兒,彼此知道都還活着,實在不易。”而冰心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後,也是感慨無盡,她給梁實秋寫了回信,託人從美國帶到台灣。此後,冰心與梁實秋雖然沒有直接的書信來住,但彼此的情況由梁實秋在北京的長女樑文茜轉達,這一對老朋友也算能夠隔海對話了。

1985年上半年,梁實秋的散文集《雅舍懷舊——憶故知》(即《看雲集》中一些文章)將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時,冰心欣然提筆為此書作“序”。序中談到抗戰勝利至今四十年的隔海相望時,深情地説:“我感激故人對我們的眷戀,我沒有去過台灣,無從想象台灣的生活情況,但北京的情況呢,紙上真是説不完,我希望實秋回來看看。……”

1986年,冰心在一篇題為《説夢》的文章中,寫了自己晚年幾乎每夜都做着極其歡快而絢麗的夢,在夢中常見到已故或久別的親朋,漫遊五洲四海的奇境。她説:

這些夢裏都有我喜愛的風景和我眷戀的人物,醒來也總是“曉枕心氣清,奇淚忽盈把”。夢中當然歡樂,醒後卻又有些辛酸。但我的靈魂尋到了一個高曠無際的自由世界,這是我的軀殼所尋不到的。我願以我的“奇淚”和一縷情思,奉獻給我海外的夢中人物!

晚年的梁實秋對故土北京有着深深的懷念,“懷鄉”成了他筆下非常突出的情結。80年代後期,和緩,台灣同胞可以回探親。然而可惜的是,思鄉情重的梁實秋到底沒有能在去世前踏上北京的土地。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在台北病逝。他的第二個妻子韓菁清在處理完喪事後,專程飛往北京,替他完成未了的還鄉愿。她拜訪了年近90高齡的冰心,冰心在悲痛中寫了《悼念梁實秋先生》,文章中説:“我怎能不難過呢?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比尋常啊!”

1987年12月1日,在離天安門廣場不遠的南河沿歐美同學會北大廳裏,北京文藝界人士為梁實秋舉行了追思會,這也是梁實秋和結髮妻子程季淑結婚的地方。冰心因身體原因不能到會,但她為梁實秋寫了祭文,由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代讀。會後,樑文茜將追思會上懸掛的父親的照片送給冰心留作紀念。

冰心和梁實秋的友誼既建立在兩人共同的文學追求上,也有對彼此人品的欣賞。冰心本來是以詩歌創作走上文壇並且聲名鵲起的,但是梁實秋批評她不適合作詩而適合寫散文和小説後,她也就真的不再作詩了,而且也常對別人説自己不會作詩。但冰心對梁實秋也有過批評。1984年,梁實秋的學生胡百華先生到拜訪樑文茜,他們一起拜訪了冰心,當他們把梁實秋與第二個妻子韓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時,她激動地用手指着照片上的韓菁清説:“他這一輩子就是過不了這一關,他這一輩子就是過不了這一關!”而最戲劇性的事情是,當胡百華先生從北京回到台北前去拜訪梁實秋時,他把冰心對梁實秋的責備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梁實秋,梁實秋的反應是耐人尋味的,他毫不猶豫地迴應説:“我呀,她那一關我倒是穩當當的過去了。”與這一情況極為相似的是,在1999年傅光明採寫的《老舍之死採訪實錄》中,作者記錄了冰心的談話,談話中冰心追思了一些友人,給了巴金以很高的評價,原因就在於“他對婚姻問題嚴肅的態度”,她感慨地説:“我的文人朋友多了,像梁實秋他們,要説才情什麼的,他們都有,就是沒有巴金這個專一,我最佩服他的也就是這一點,我最喜歡他的也就是這一點。”顯然,冰心讚賞梁實秋的學識才情,卻不能接受他的第二次婚姻,認為他沒有做到感情“專一”。相比之下,她很欽佩巴金,因為他在蕭珊去世後,還保持着對妻子的一腔真情,沒有忘情,也沒有移情。梁實秋的喪偶後再娶,在冰心眼中就正好證實了她年輕時對文藝圈中人的看法,也許正因為如此,她只能把梁實秋作為朋友。

詠竹 文同 翻譯賞析 謝謝

竹,竹。

森寒,潔綠。

湘江濱,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心虛異眾草,節勁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

月娥巾帔靜苒苒,風神笙竽清蔌蔌。

林間飲酒碎影搖樽,石上圍棋輕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蘭,陶先生歸來但尋鬆菊。

若論檀欒之操無敵於君,欲圖瀟灑之姿莫賢於僕。

譯文

竹,竹。

寒冷,清潔綠色。

湘江之濱,渭水河邊。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虛心與眾不同草,節勁過木。

化龍手杖入仙塘,呼鳳律叫神谷。

月娥巾帔靜得拖延,風神笙竽清蔬菜蔬菜。

林間飲酒碎影搖酒杯,石上圍棋輕陰覆局。

屈大夫趕走只是高興椒蘭,陶先生回來但不久鬆菊。

如果論檀樂的曹操無敵於你,想瀟灑的姿態都比我。

這是—首詠竹詩。摹狀而吟便可見,“森寒,潔綠”,概括了竹子的品性,不畏嚴寒,四季常青。“湘江濱,渭水曲”,寫出了竹子生活的幽雅環境,使人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耳旁不覺,億起“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這便是宋代詩人陸游讚美永州的著名詩句。是的,湘妃有翠竹,墨斑點點綠。接下來用“帷幔翠錦,戈矛蒼玉…‘化龍杖人仙陂,呼風律鳴神谷’寫出了竹子的功績和羽化神仙的奇特瑰麗,充滿了陽剛之氣,又用“月娥巾帔靜苒苒,鳳女笙竽清蔌蔌”描繪出竹子青翠欲滴,亭亭淨直,婆娑嫵媚的陰柔之美。再寫‘啉間飲酒啐影搖樽,石上圍棋清陰覆局”,足見文人雅士在竹林深處盡情遊玩,流連忘返的愉悦心境,表達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嚮往。最後以竹喻人,讚美屈大夫“逐去徒悦椒蘭”的高潔情懷,陶先生“歸來但尋鬆菊”的君子風度。再次將竹子——“檀欒之操”的氣節操守與“瀟灑之姿”的豪邁灑脱喻兩位賢人堅忍與豁達的精神世界,傳達出了詩人主觀晴感的對象化,即人的物化、物的人化,可見詩人對竹子的喜愛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讀《竹》,其文學形象同樣給讀者以聯想與想象,從而產生無窮的審美愉悦。這種寶塔詩,因為“塔頂”的一字句重複而成雙字句,且在各排中間形成一個無形的對稱軸,以其為界左右作間歇停頓。所以,又稱之為“雙寶塔詩”。

TAG標籤:冰心 寶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