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鐵觀音茶文化

鐵觀音茶文化

鐵觀音茶是中國著名的烘焙烏龍茶之一,產於福建省武夷山。鐵觀音茶味温潤甘醇,帶有焦糖和花香的香氣,有舌尖回甘的特點,因其品質高,生產工藝精湛,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鐵觀音茶的文化歷史悠久,傳説有一位烏龍茶種植農民烤製出的茶葉不僅品質優秀,而且外形酷似觀音菩薩,因此被稱為“鐵觀音”。 茶葉的精製搗捻過程,有“手抖腰扭”、“蓮座露肩”、“種子彎腰”等獨特的動作,讓鐵觀音茶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鐵觀音也是福建武夷山“大紅袍”、“水金龍”、“白鴿葉”等名優茶品的源頭之一,被譽為中國國飲的代表之一。鐵觀音茶清香高雅,味道獨特,品飲時需要用蓋碗法,先嗅香味,後品飲。

鐵觀音茶不僅具有藝術性和文化價值,還有很高的保健價值,被廣泛應用於中醫保健和美容養顏等方面。它是一種健康、綠色、自然的飲品,對人體有很多好處。

因此,鐵觀音茶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鐵觀音茶文化的精神理念

鐵觀音茶 文化 有着什麼精神理念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鐵觀音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一起來看看。

鐵觀音茶文化的精神理念

  鐵觀音的茶道精神理念:純、雅、禮、和

  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門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格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茶友之純淨,乃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細緻,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

  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友,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清心和睦,屬於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

  白鶴沐浴(洗杯)-觀音入宮(落茶)-懸壺高衝(沖茶)-春風拂面(刮泡沫)-關公巡城(倒茶)-韓信點兵(點茶)-鑑嘗湯色(看茶聞香 品啜甘霖(喝茶)

  用開水洗淨茶具; 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把滾開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裏; 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聞杯蓋的香味。 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

  鐵觀音傳統的衝飲 方法 非常講究。茶具要小巧精緻,水最好用山巖泉水。將水燒沸,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佔壺容量十分之四五的茶葉,衝入沸水,用壺蓋颳去浮上來的泡沫,蓋好壺蓋,此時便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隔5——20秒鐘,再緩緩倒入水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聞香,再品味,慢慢啜飲,便滿口生香,回味甘美。鐵觀音素有“觀音韻”之稱,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鬱雋永,韻味無窮。

  鐵觀音茶文化的介紹

  茶文化包括茶的歷史、茶的著作、茶的 傳説 以及人們在 飲茶 、品茶中的學問,還包括茶在人際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義……這些博大精深浩如煙海而獨特清新的人文景觀日益充實和豐富着茶文化的歷史畫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亮麗風景。可以肯定的説,中國是最早發現茶和使用茶的國家。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風俗及茶葉飲用有着密切的關係。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華茶文化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地影響着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

  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種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淨純,乃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細緻,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

  禮:感思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屬於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

  鐵觀音茶文化的歷史傳説

  一、“魏説”--觀音託夢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説”--乾隆賜名

鐵觀音的文化歷史代表有什麼呢?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它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七大茶類之一。其創制年代,據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製茶學》載:“青茶(即烏龍茶)起源: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 1735年)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後傳入台灣省。”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先後傳遍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烏龍茶區。20 世紀70年代,日本颳起“烏龍茶熱”,烏龍茶風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部分綠茶區紛紛引進烏龍茶製作技術,進行“綠改烏”(即綠茶改制烏龍茶)。目前我國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四大產區,以福建產製歷史最長,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尤以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聞名於海內外。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鐵觀音於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性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適宜制種鐵觀音茶。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是怎麼興起的?何為鐵觀音?

提起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相必有許多的朋友都瞭解。因為安溪鐵觀音茶的歷史悠久,並且文化也是十分的厚實。因此安溪鐵觀音茶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其歷史。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探討一下。

一、起源和興起

從古至今,在許多的高山地區都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好茶,就比如説安溪的鐵觀音茶。因為安溪就處於戴雲山東南坡有千米之高。氣温温和條件適宜,雨量十分的充沛。安溪有特定的自然環境,因此在長期的自然發展下野生的茶樹被逐漸地發現,由於苦茶廣為人們熟知,接下來許許多多的野生茶樹,在安溪逐漸被發現。有了這些野生茶葉,慢慢的茶文化就這樣子開始發展起來,這也為後來安溪縣鐵觀音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證據。也就是因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逐漸開始興起。

二、鐵觀音

鐵觀音是福建的安溪人在1725年至1735年間逐漸使用的。屬於烏龍茶的一類,也是我們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的顏色是屬於綠茶以及紅茶之間的,而鐵觀音之所以這樣出名,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觀音韻味,散發出來的味道清香雅韻,讓人喝了以後全身都得到一種安靜祥和。並且鐵觀音還有許多十分好的作用,可以抗衰老、可以抗癌症、也可以抗動脈硬化,並且還可以防治糖尿病。可以説其功效十分的多。也正是因為鐵觀音有如此多的功效,人們也開始的去接受鐵觀音,一直經過多年的發展,直到今天鐵觀音已經成為了人們喝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

鐵觀音具有如此多的功效,對人體是十分好的。他對於人的好處不言而喻,相信品嚐過鐵觀音的人都知道,你也是一位品茶的人,希望你品嚐品嚐安溪鐵觀音,瞭解瞭解那裏的茶文化,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有什麼意義?

  今天是8月2日,根據最新消息報道,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對於我們國家的人們來説,是一種驕傲,這代表着我們國家的茶文化被世界認可,這激烈着很多種植茶葉的人在種茶領域可以再一次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的作用,那麼對於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第一,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茶葉走向世界,提升銷量

   我們國家的茶文化自古以來就是舉世聞名的,外國的下午茶文化,就是用的我們國家的茶葉為原料,早在上個世紀,茶葉是外國貴族才能喝到的,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茶文化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而現在我們國家的茶葉也終於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我們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茶葉的知名度,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茶葉走向世界,從而提高銷量。

第二,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要從經濟和文化還有很多方面去考慮,文化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我們對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安溪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農業文化遺產的範疇內,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整體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從此,鐵觀音茶文化也可以作為我們國家的文化代表,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中國茶文化之鐵觀音茶文化有哪些 鐵觀音文化簡述

下面我分別從3個角度來解釋一下鐵觀音茶文化有哪些。首先是茶葉外形的鑑別。鐵觀音茶茶葉的鑑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沖泡前要觀察茶葉的外形,通常來説,外形肥壯厚實,色澤光亮的茶葉屬於上品。另一方面是在泡茶過程中,香氣濃郁,茶湯明亮,口味醇厚且厚而不澀,茶葉葉底柔軟明亮的為上品茶。

之後對於“鐵觀音茶文化有哪些”的回答便是茶葉的沖泡。茶葉沖泡離不開茶水與沖茶器皿,所以要想衝好茶,擁有上品茶葉為前提的情況下,必須擁有適合該茶葉的器皿和水質。

最後關於“鐵觀音茶文化有哪些”的回答,便是茶葉知識以及鐵觀音的喝法。通常來説並不推薦飲用新茶,而是選擇炒至半月之後飲用,炒制的新茶含有較多的有害物質,不利於人體健康。另外在沖泡茶葉時,一定要做到,身體姿勢的端正優雅,學會正確的沖茶的姿勢。

鐵觀音茶文化總的來説並不是很難學習的。只要學會審茶、認茶、泡茶、品茶四種茶文化,將自己的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運用到學習茶文化當中,便能很快地領悟鐵觀音茶文化的精髓,當然如果想使自己精,通則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網站對外公佈,“中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以傳統鐵觀音品種選育、種植栽培、採製工藝和茶文化等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系統,並涵蓋該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樣性、發揮的生態系統功能、呈現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特徵,已成為中國茶產業的突出代表和符號。2014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據介紹,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具有顯著的全球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首創“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豐富了世界茶葉種類;發明了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保持茶樹品種的優良特性;發現了鐵觀音茶樹品種,至今仍保留有鐵觀音母樹,豐富了世界茶樹基因庫。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生態種植管理模式,對全球山區生態農業建設具有示範作用;茶文化傳承模式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借鑑。

  2019年1月, 安溪縣 委、縣成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啟動該項申報工作。2020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

  今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20週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遺產地開展系列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於10月份舉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20週年紀念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副總幹事瑪麗亞·海倫娜·賽梅朵表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已通過非凡的生態農業方法證明其可持續農業模式的巨大潛力。通過對農業體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它能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發展”。(記者 李向娟)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意味着什麼?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意味着茶文化在我國很重要。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中國可以發展傳承至今,有很多傳統文化都是非常的吸引人的,也是不容易被我們丟棄的。我們全國有非常多的文化遺產,它都是需要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熟識,去認知的。我們應該知道茶文化在我國的地位其實是非常的深厚的,在我國很多年以前就有古人曾經是把茶文化列為國家的重要文化之一。在當年和西方國家進行友好往來以及絲綢之路的時候,都把茶作為一個主要的傳遞物品,這也就證明了茶在我國的重要性。

我們國家的茶葉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種類的,最近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已經正式被列入到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個消息被我們大家知道的時候,是很多中國人都感到非常的開心,主要就是因為安溪鐵觀音茶被認證之後,就意味着中國的茶文化已經被世界認可。因為西方國家其實主張的是引用咖啡,現在茶已經被列為了農業文化遺產之一,這也就證明了茶文化成為了全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證明了中國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比較高的地位。其次就是我國的茶葉也是可以實行銷往國外的,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已經開始知道中國茶文化的意義以及對於茶文化產生了更高的認可。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一直都是地位,近幾年我發現我國的文化地位也是有所提升的,特別是此次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列入到了全球重要文化遺產之一,這就意味着中國在世界文化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你瞭解閩南鐵觀音茶文化嗎?

酒,剛勁猛烈,是激發創作靈感的源泉,李白酒後多有佳作,杜甫説他,"斗酒詩百篇";茶,恬靜高雅,使人寧靜更能"淨化"心靈,白居易一生作"茶詩"50多首,更有"起嘗一甌茗,行讀一卷書。" 這樣的名句。

酒與茶之間,我獨愛茶。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一盞清茶,一卷詩書,打發閒暇的午後時光,是最愜意之事。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將茶葉製成飲品,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氏時期,陸羽《茶經》有云: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中國茶文化,便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形成的。如:茶道、茶德、茶禮、茶藝、茶詩、茶具等。到今天,茶文化不僅盛行於中國,還風靡於世界。

茶飲,經過各個時代茶匠們的努力,已經有非常多的品類了。他們以不同的製作工藝,將茶製作出不同的味道及口感。從製作工藝及氧化發酵的程度來看,現在的茶飲,分為六大基本茶類或是三大茶類。

在這些茶類中,誕生了很多馳名中外的"名茶"。如:浙江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雲南普洱、福建安溪鐵觀音等。

除了六大茶類,當下還有一個品類發展迅速。那就是二次加工茶,比如:花茶、果茶、含茶飲料等。

鐵觀音的由來:兩個美麗的傳説

在這些茶品中,福建閩南的鐵觀音是最特別的一種。它不似龍井般完全不發酵,也不似普洱一樣完全發酵,而是半發酵的。從製作工藝來説,半發酵是最難的,因為發酵的程度很難把握。而鐵觀音沖泡後,湯色金黃、香氣如蘭,品之又醇厚回甘,使它一直被世人追捧。

鐵觀音屬於青茶,乃烏龍茶之祖。像台灣的凍頂、高山烏龍,廣東的鳳凰水仙,閩北的大紅袍,其工藝都傳自安溪鐵觀音。而"烏龍茶"之名本是專屬於安溪烏龍茶,只是其後"烏龍茶"泛指半發酵茶(也就是青茶)。

"烏龍"之名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唐末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他於安溪做茶並傳授鄉民,鄉民稱茶樹為聖樹。元豐年間,安溪大旱,鄉民請大師祈雨,雨果然下了。鄉親們便勸説大師留下,而後在鄉親的幫助下,在南巖山麓建寺修路恩澤於鄉民,並將所建之寺取名清水寺。而後很多人移栽"聖樹",使觀音樹栽遍了安溪各地。

後一位名叫"烏龍"的退隱將軍,于山上採茶、狩獵之時,無意中發明了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他做出的茶比之裴姓高僧香氣更足,味更甘醇。於是人們把用此工藝做的茶,叫做烏龍茶。

鐵觀音名字的由來,就更具傳奇色彩,相傳"鐵觀音"之名乃乾隆所賜。

相傳,清乾隆時期的禮學家王士讓告假回鄉,在南巖山麓發現此茶。而後其被奉召赴京,王士讓在拜訪禮部侍郎方苞時,攜烏龍茶茶相贈。方苞品後,覺得此茶乃茶中珍品,便轉獻乾隆。乾隆品後,也覺得此茶為上上之品。便召見王士讓詢茶來處,乾隆細觀茶葉,覺其形似觀音臉又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雖然"烏龍"與"鐵觀音"之名的由來,並無確切的史料記載。都源自於傳説,不可盡信。但也正是這些傳説,賦予了鐵觀音更加神祕的色彩。也正是這些傳説,使得鐵觀音更易於推廣,也更有益於鐵觀音文化的傳承。

正源、正育、正藝才能正韻

鐵觀音的製作非常講究,一泡好的鐵觀音,唯有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才能製作出來。充足的降雨量便是"天時",而"地利"則指的是茶青(茶源)的產地,"人和"則説的是茶樹的培育及鐵觀音的製作。

降雨量是無法掌控的,所以,只能將"源"、"育"、"藝"三個點做到更好。這便是所謂的正源、正育、正藝,唯有做到此"三正",才能做出一泡正韻的好茶。

一、正源

由於近年來,鐵觀音市場表現極佳,鐵觀音的種植幾乎遍佈安溪縣全境。甚至連安溪周邊的德化及華安縣也大面積種植鐵觀音茶樹。雖説從氣候及土壤成分來説,這些地區也可以種植鐵觀音茶樹,但茶青質量卻是參差不齊。而導致成品後,口感、香味、茶湯顏色都相距甚大。

而正源的鐵觀音,在安溪縣現有四大產區:

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西坪鎮的地面起伏非常大,地勢高低懸殊。造成西坪的氣候變化明顯。西坪的茶農戲稱,"西坪隔山不同風,同時不同雨"。就是這樣的氣候條件,使西坪的鐵觀音茶樹種植,具有了先天的條件。龍涓鄉,龍涓鄉平均海拔750米,最高的是赤角歧山,其海拔更是達到了1219.3米,全年温暖濕潤。龍涓鄉鐵觀音最大的特點,蘭花香明顯,入口茶味充溢。祥華鄉,祥華鄉最大的地理特點,峯巒競秀高山較多。祥華鄉的鐵觀音茶樹,常年被雲霧繚繞。雲霧中的茶青,可謂茶青中的極品。感德鎮,感德鎮有鐵觀音第一鎮的美譽,同樣是平均海拔高。但感德鎮的土壤,與其他地方有些差異。感德鎮的茶青,製作出來的鐵觀音,較之其他三處,略帶自然酸。其味雖有些許酸,但酸的剛剛好,不影響整體質量,反倒有另一番滋味。

茶青於鐵觀音來説,就像製造業的金屬材料,有的只能做汽車,有的可以做成飛機,而更好的則可以用於建造航天器。茶青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鐵觀音的質量。

二、正育

除了選擇產地,選擇適合的茶樹品種。對產地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對產地土壤的培育,對茶樹的培育同樣重要。對於鐵觀音的"正育"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品種選擇:選擇種植所在地域最適合的品種種植。茶樹品種,是否符合種植地土壤及氣候非常關鍵。所謂"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天然肥力:表土回原、農家肥、綠肥等形成綜合肥力。至於化學肥料,是絕對不能用的。化學肥料的使用,不但影響施肥當年的茶青質量,甚至往後兩、三年還有影響。山泉灌溉:建設灌溉水道,將山泉水引入,噴灌與滴灌。蟲害防治:蟲害的防治,必須是綠色防控。農藥,絕對是優質鐵觀音的"天敵"。保持生態平衡生物鏈完整,種植防蟲、引蟲植物。

總結"正育",其關鍵便在於天然、綠色、環保。

三、正藝

菜是否好吃,除了食材,廚師更是關鍵,可以説廚師的廚藝,直接決定了菜品是否美味。而鐵觀音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受制茶的技藝影響。"正藝"便成了關鍵。

由於鐵觀音文化歷史悠久,鐵觀音茶也屬茶中尚品,且市場表現良好。加之其製作嚴謹,技藝精巧,工藝複雜。已被定為非物質遺產項目,魏雙全、王文禮等人,被選為鐵觀音"非遺"傳承人。

鐵觀音的製作從採茶開始。採茶的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中旬~10月中旬兩個階段,而這兩個階段所採茶青,製成的茶分別被稱之為春茶和秋茶。(也水和秋香)

春水是指春天的茶葉,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營養物質含量極為豐富,體現在茶的水質,就是口感很好;秋香是指秋天秋高氣爽,天氣情況有利於茶葉中的芳香物質的產生,而芳香物質構成茶葉香氣,體現在香氣很高。

而對茶葉的採摘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採摘的葉子不能是太老的,也能是太嫩的。一般都是採摘下駐芽二三葉。看下圖:

茶青採摘完成,便正式進入製作的環節,鐵觀音的製作分為三個環節。稱為做青、殺青、揉烘。

做青分為三個步驟,曬青、搖青、晾青。做青是鐵觀音內質形成的關鍵階段;殺青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壞酶的活性,鞏固已形成的品質,為下一階段創造條件;揉青分為六個步驟,分別是揉青、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揉青塑造茶葉的外形,並對茶葉的內質也有所促進,縮小體積,使茶汁均勻的附在茶葉上。

做出一泡好的鐵觀音,絕對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從種植地到品種的選擇,到種植地和茶樹的精心培育,再到茶的製作。每一步都非常關鍵,而每一步也都非常複雜,非常有技術含量。只有精心的做好每一步,才能製作出真正的安溪鐵觀音"正韻"之茶。

這裏面,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及心血的結晶。在我們品嚐一泡好茶的時候,請別忘了向他們致敬。

鐵觀音的沖泡:那姑娘的雙手在跳舞

茶藝,是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一美麗少女,身着漢服,雙手似跳舞般做着各種動作,"觀音入宮"、"春風拂面"、"韓信點兵",再配上優美的古琴演奏,極具畫面感。

鐵觀音的沖泡非有講究,沖泡對茶的口感、湯色、香味皆有影響。沖泡鐵觀音,最好用山泉水,次之則是礦泉水、純淨水,而水的温度則以100度為佳。鐵觀音的沖泡分為七個步驟:

當然做到這些,並不能稱之為茶藝,只是會沖泡了。真正的茶藝需要了解茶文化,那些表演茶藝的姑娘們,不但要學習沖泡技術,瞭解鐵觀音歷史文化及製作常識,懂茶禮,更是需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任何一門藝術,只有形是不行的,必須有其韻。他們每一個動作都需要長期的訓練,每一個表情都要恰到好處。只有這有,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茶藝。

而對一般鐵觀音愛好者來説,泡一杯好茶也是有一些講究的。首先第一泡必須洗掉,但第一泡又不能悶的太久,以二十秒左右為宜;其次,一般來説一泡茶只能泡六到七次,沖泡次數過多,則無味了。

閩南鐵觀音文化

説到茶文化,不一定非得是茶與禪、茶與詩、茶與藝術或是茶之禮儀,當然這些也很重要。但傳承了一千多年的鐵觀音,早已超脱出這個範疇。鐵觀音文化已融進閩南人的生活,它已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閩南人無論是走親訪友,拜訪客户,還是朋友小聚,三兩個人走到一起,首先要做的便是燒上水,嚐嚐主人珍藏的好茶。無論是閒聊家常,還是商業溝通,都是品着茶進行的。氣氛融洽的,就完成了一次商業談判豈不美哉。

文化來源生活,而文化傳承的目的,是其能融入人們的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比如説詩文化,詩來源於生活。詩,是人們抒發生活感悟的一個文學體裁。而傳承詩文化的意義,便在於其能服務於生活,服務於大眾。

學會作詩,可以用其抒發情感,或喜、或悲、或怒都可以用詩記錄下來。而品讀前人之作,可以啟迪我們的人生。蘇東坡教會我們豁達,杜子美告訴我們需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但會作詩者有幾人?甚至大多數人,讀都讀不懂前人之作。這就説明,詩文化的傳承不算成功,因為它並未融入大多數人的生活,更談不上服務於大多數人的生活了。

反觀閩南鐵觀音文化,它已成為閩南人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説,大多數人已經離不開它了。

關於文化傳承

幾千年中華文明,留下了很多像鐵觀音這樣的"瑰寶"。但文化的傳承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甚至是很多"非遺"傳承,也都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囧境。

而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便是讓那些"非遺"別再那麼"神祕"。敞開胸懷,讓世人去了解它,讓其走進人們的生活,並其融入於生活。文化傳承的終極目的,不就是服務於生活嗎?

安溪鐵觀音文化內涵是什麼

鐵觀音文化是由茶演變出來的一種茶文化,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鐵觀音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一脈相承,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鐵觀音茶文化有其獨特的地方,包括茶詩茶歌茶藝茶道等,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匠心傳承安溪茶文化

  鐵觀音——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縣 最閃亮的名片。在上千年的產茶史中,勤勞勇敢的安溪人民不僅創造了烏龍茶加工技術,還培育出品質優異的世界名茶——鐵觀音,創造了獨具魅力的 安溪茶 文化。

  “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親朋見面要鬥茶,迎賓待客要品茶,婚喪嫁娶要喝茶,迎來送往要送茶……茶滲透進茶鄉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鐵觀音也成為安溪人的精神圖騰。

  不久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安溪以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契機,不斷加強種質資源與生態景觀保護,建立健全製茶技藝和茶文化傳承機制,在保護、活化、利用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同時,弘揚振興中華茶文化。

  代代相傳

  安溪茶歷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宋元時期,隨着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葉作為一種重要商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英語中的“tea”即由 閩南語 的“茶”音譯而來。

  安溪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自豪地説:“創制烏龍茶半發酵製作技藝、發現培育安溪鐵觀音這一珍稀茶樹品種和發明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是安溪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經驗結晶,被公認為安溪茶人對世界茶葉文明史作出的三大歷史性貢獻。”

  位於安溪縣西坪鎮鬆巖村松林頭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一棵茶樹亭亭玉立,在山間地頭之上,顯得獨樹一幟。遠看,茶樹與石崖相映成趣,彷彿一隻大烏龜馱着一棵茶樹緩步而來。近看,茶樹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嫣紅、青翠欲滴、枝繁葉茂。

  “這株魏家鐵觀音母樹,從發現至今已有300多年。”安溪鐵觀音魏蔭第九代傳人魏月德説,其祖魏蔭發現這一母樹後,通過壓條繁殖,將繁育出的茶苗送給周邊茶農栽種,推動了鐵觀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始終堅持魏家世代傳承、孕育出鐵觀音名品“魏十八”的18道製茶工藝。

  “安溪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由蘇龍首創,閩南語‘蘇龍’與‘烏龍’諧音,為紀念其貢獻,鄉民把依其法所制的茶稱為烏龍茶。這種技藝需要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精心焙制,賦予安溪鐵觀音獨特的‘蘭花香’和‘觀音韻’。”陳志明説。

  高超、精湛、獨特的製茶技藝,印證了一代代安溪茶人根脈傳承的匠心精神。“為實現健康、安全的茶葉種植技術,我們去杭州請教了專做有機茶的專家,從荒山開墾開始,十多年如一日堅持有機茶的生產標準。”安溪縣有機茶協會會長、品雅有機茶董事長汪建仁説。

  在安溪,像魏月德、汪建仁這樣不遺餘力傳承茶文化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安溪大力培養高素質茶文化人才,目前已獲評鐵觀音大師8名,鐵觀音名匠26名,國家級製茶工藝大師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名、省級9名;連續舉辦4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支持鼓勵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非遺文化傳習所、製作技術研究會等,建立全鏈條“傳幫帶”機制。不僅如此,安溪還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同合作創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以推動茶產業的永續發展。

  “學院實施‘產業人才培訓’工程,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等各類專題培訓班,培養了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千餘人,茶產業領軍人才、行業大師2000餘人,重大農技推廣服務人才7萬餘人。”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教授高水練説。

  鄉村振興

  “山是聚寶盆,茶樹是金銀。山中種茶樹,不愁吃穿住。”這首流傳於安溪的民間茶諺,生動道出了茶對安溪人民生計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葉對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讓安溪從一個貧困縣躋身國家百強縣。2021年,安溪全縣茶園面積達60萬畝,茶葉總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280億元。在安溪,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產業,農民純收入的56%來自茶產業,茶承載了百萬茶鄉人的富裕之夢。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在保護和傳承鐵觀音茶文化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文化的功能,探索出一條傳承、保護與發展互促互進、良性循環的道路,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農科所所長鬍水利説,安溪積極探索茶農共享機制,建立“龍頭茶企+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58%的農户加入合作社或進入企業務工,帶動13.8萬農户增收致富。

  從種茶到售茶、從茶藝到教學……有數十萬女性羣體,她們的力量貫穿茶葉採摘、製茶、茶藝、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讓安溪鐵觀音更加柔美、更加馥郁芬芳、更加韻味悠遠。2019年3月,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縣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在安溪率先成立全國茶葉領域第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傳習所,讓她們參與種茶、製茶各個環節,以茶為依託幫助女性就業和創業。

  “傳習所成立之初有95人,至今已達387人,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傳習所的培訓中,加入傳習所提升文化素養,提高技藝創新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安溪鐵觀音女茶師非遺傳習所所長何環珠説。

  安溪人不但會製茶,更會賣茶,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安溪茶商的身影。如今的安溪茶商不僅賣鐵觀音,還經銷武夷巖茶、普洱茶、白茶、綠茶、紅茶等各種茶葉,形成了“安溪人賣百茶”的格局,在全國乃至全球茶葉市場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10年來,安溪茶產業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區域聚集、集羣化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以八馬茶業、華祥苑等為骨幹的現代茶葉專業生產集羣,一些龍頭企業正在籌劃上市。

  八馬茶業是知名的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公司總工程師林榮溪説:“公司連續10年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去年營業收入達17.4億元;過去兩年八馬茶業連續成為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原產地茶企納税雙第一。”

  “依託這些企業,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專業精製、貿易物流於一體的茶葉現代化全產業鏈。”陳志明介紹,安溪企業在茶葉深加工、茶葉機械智能化、茶葉質量安全等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究上均走在全國前列。在茶產業配套方面,安溪有茶葉包裝、茶杯、茶盤、茶桌、茶傢俱等茶器具生產企業近500家,批發零售店鋪上千家,經由安溪及安溪茶商生產或流通的茶配套產品,佔據全國茶產業配套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保護髮揚

  悠遠的茶業發展史、精湛的半發酵技藝、豐富的茶樹基因庫、多樣的茶園生態圈等,融合形成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陳志明説:“安溪號稱中國茶樹種子資源庫,是因為這裏的茶葉品種很豐富,擁有100多個茶樹栽培品種。在1984年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的30個茶樹良種中,安溪縣佔6個。安溪還擁有陸生野生動物24目69科283種,維管植物種152科497屬940種。”

  長期以來,安溪按照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對茶葉產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推行“林長制”“河(湖)長制”;推廣綠色高質高效茶園生態管理技術,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聲光電智能蟲害防治技術、“豬—沼—茶”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我們現在種茶,主要採用自然農耕、生態管理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樣性,基本不用農藥。使用粘蟲板、誘蟲燈和光聲干擾設備,對傳統蟲害防治知識創新性利用,提高了防蟲效率,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了對生態系統食物鏈的破壞,茶園生態更健康穩定。”既是茶農、也是安溪縣茶園生態管理研究會會長的劉金龍説。

  2021年5月,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聯合創建全國首家茶生態醫院,對茶園進行生態診療。“茶生態醫院是以茶園生態為特色的茶全產業生態治理,提高了整個茶生態水平,預防茶樹生病。”高水練説。

  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再加上景色優美的茶園、清香撲鼻的茶香……安溪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安溪還在全國率先發展集生產加工、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茶莊園業態,大力培育文旅新經濟。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雲嶺、華祥苑、高建發等特色茶莊園22座,每年吸引消費人數超200萬,旅遊收入約12億元。

  “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茶產業基礎,通過建設以茶為主題的集休閒、度假、體驗、觀光於一體的茶莊園,吸引了不少周邊遊人羣,茶莊園將成為保護傳承茶文化的一個綜合體。”中國茶都集團、雲嶺茶莊園董事長陳加勇説。

TAG標籤:茶文化 鐵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