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北京菜市口的來歷

北京菜市口的來歷

1.菜市口,明、清兩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場。菜市口在京城的名氣可是不小,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攤、菜店眾多,所以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北京簋街的由來

簋街的開創店為曉林火鍋;簋街是20世紀80年代後興起的一條繁盛的美食街,跟古代歷史沒有關係,跟青銅器簋,也沒有關係。

説起簋街的由來,還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中國處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鍋飯氣息還很濃重,吃飯的地方就是國有企業的公家餐廳食堂,東單、西單國營的餐廳都沒有,更別提個體飯館。

但是社會變革的力量已初露鋒芒,李小林看中的是東直門外即將興建使館和商貿區的前景,“等他們建起來了,我這裏肯定是主幹道。那時根本不用發愁客源。”他選擇了幹個體餐館。

擴展資料;

在北京家喻户曉的美食一條街簋街,其實説到簋街現在的人們都會想到上面有很多讓我們流連忘返的美味佳餚,但是為什麼叫簋街,這個在老一輩人的口中,並不是美食的天堂。

簋街位於東直門內,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

相傳在清朝年間,北京的各個城門都有它專門的用途,不得隨意使用。例如朝廷出兵就走德勝門,處決犯人走宣武門等等。

東直門則是專門為了往北京城內運送木材並往城外運送死人用的。家住東直門的老人們到現在還能記得小時候大家一起呼朋喚友在城門樓上游戲的情景。沿着城樓看見城內一條筆直的路,對面就是鼓樓。而在對面城外則是一望無盡的墳場。

由於當時東直門屬於城鄉結合部,城門內自然形成了最初的早市,在東直門內販賣雜物菜果的小販們後半夜開始蹲點叫賣,黎明時期則四散開。

這些小販們以煤油燈取光,遠處看上燈光朦朧,加上週圍隨處可見的棺材鋪和槓房,很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故此地被人稱為“鬼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簋街

菜户營的由來

菜户營地區,在明朝時,為御膳房嘉蔬屬(即:御膳房蔬菜供應中心)所在地,是宮廷用菜的集散中心。四季均有各地進貢的貢菜在此週轉,押運的也在此進行交割;因為交通運輸的不便,直隸供應北京的蔬菜的菜農,也大多晚間在此休息後,第二日清晨,再到菜市口銷售。久而久之,就有了菜户營的地名。

在《日下舊聞考》裏有這樣一條記錄:“……帝大悔,命建佛寺於草橋之北,額曰九蓮慈蔭寺。時崇禎十五年也。寺基舊屬嘉蔬屬,周圍地一傾有餘……”“……九蓮慈蔭寺在右安門外三裏……”這段記錄説的是崇禎皇帝要王公貴族出資贊助軍費,有個武清侯,為了湊足規定的軍費,弄得傾家蕩產。後來崇禎後悔了,就在右安門外蓋了這麼個廟。而蓋廟的這塊地方,原來是屬於嘉蔬屬的。

北京胡同裏的命名文化:這些有趣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北京胡同是個有趣的文化現象,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北京歷史的真實反映,也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北京胡同的名稱一開始都是人們口頭相傳的,是到了時期,才有了標示牌,衚衕的取名有很多種方式,可以以人名、土語、地名、方位等多種形式取名。

比較有趣的,比如“百花深處”這個名字,就極其文雅和富於浪漫色彩。據説這個衚衕名字從明代萬曆年間就有了,當時有對夫婦,在這個衚衕裏買地種植花草樹木,每到花開的時候,這裏總能綻放出別樣的風采,還有許多人聞訊而來觀賞這些美麗的花朵,久而久之,這裏就被稱之為“百花深處”了。

還有“鴉兒衚衕”,這是根據北京當地的語言來取名的,實際上和烏鴉無關。據説清代時,這裏原是叫“沿兒衚衕”的,被誤傳為“鴨兒衚衕”,建國後,又被改名為“鴉兒衚衕”。

“耳朵眼衚衕”則是根據衚衕的形狀特點而命名的,其來歷久遠,已不可考,有人説是因為衚衕裏的地形形似“耳朵眼”,也有人説是趙匡胤曾到此避難,説了句怎麼跑到耳朵眼兒裏了,因此得名。

還有“一尺大街”衚衕,雖然叫大街,但實際上這條衚衕並非只有一尺,其長度約30米左右,這條衚衕有這明顯的老北京特色,清代《燕都叢考》有所記載:“自楊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廠。”

明代就有的“鮮魚口”衚衕,名字也頗有趣,但這裏並非是賣魚的街道,反而有許多北京老字號聚集於此,戲園、茶樓、工藝作坊應有盡有,這裏的市場貿易比較突出,兩旁的小店兼具歷史風貌,是北京胡同中比較有特色的衚衕。

北京老胡同不僅多,其中隱藏的歷史文化也很精彩,正是因為有這些衚衕,才讓老北京特色經久不衰。

清朝北京城共有9門嗎?正陽門、午門、德勝門……?所謂京師9門嗎?有什麼特殊來歷和功能?

當年劉伯温修建北京城,共設了九個城門,就是人們常説的北京“內九城”。

九門指明、清北京內城的9座城門,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

北京城門有“裏九外七皇城四”之説,除了內城九門,外城有7門,即東便門、廣渠門、西便門、廣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出此範圍為郊外。皇城四門為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東安門。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甕城門 洞內刻有穀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朝陽 穀穗"為南糧北運的第一位喜迎神。 走糧車。過去那陣子,沒有鐵路交通。南方出產的糧食往北京調運,必須走通惠河,通過水路運到北京東邊的通州(就是現在的通縣)。順便説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個著名的對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説的就是這檔子事兒。糧食到了通州以後,再裝車進城。進城走的就是朝陽門。所以,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着一個穀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祿米倉”、 “海運倉”、“新太倉”等,那都是當年存放糧食的倉庫。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甕 城左首鎮海寺內鎮海鐵龜著名。此外崇文門税關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門生畏。"崇文鐵龜"之名遍響京都。走酒車,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税。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説,我上過税了,我的酒不是盜版,當然,那時候還沒有產權一説呢,呵呵。清末的楊柳青年畫,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畫面上畫着酒幌,上面寫着“南路”、“於酒”等字樣,反映的就是這種全民納税的良好風尚。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隻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説這一段兒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於是人們就用一隻烏龜來鎮住海眼,保護北京城的平安。

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與地安門(俗稱後門) 南北呼應。甕城中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正陽關帝"。正陽門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走“龍車”。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裏。“大前門”香煙也是由此而得名,您還記得那煙盒上的圖案嗎?對,那就是威風凜凜的正陽門,反面的圖是建於明正統4年(1439年)的箭樓。

宣武門:元稱順承門(訛傳順治門),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 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令人回味的是:甕城上的 午炮每日一響,聲震京華,京人以此對時,人稱:"宣武午炮"。走囚車。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着三個大字兒:“後悔遲”,可不是後悔遲嘛,都要問斬了,再後悔哪兒還來得及啊。菜市口是北京的鬧市,從南方各省來的人,過盧溝橋,進廣安門,再進入北京內城大都要經過這裏。這裏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殺人地方了,菜市口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作刑場,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或者藥店門口,設下監斬官的坐案。宋末元初,被元朝統治者關了四年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為不肯屈服,最後在菜市口被殺死。他在刑場上,態度莊嚴地監斬官説:“我為宋朝能做的事,現在終於做完了”,然後慷慨就義。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也曾在這裏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邁遺言,更是為這刑場增添了一股子肅殺之氣。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 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甕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記之。"梅"與"煤"諧音,每當北風呼號,漫天皆白,烘爐四周之 人皆贊:"阜成梅花報暖春"。走煤車。因為北京西面的門頭溝一帶是產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邊兒運過來的。門頭溝的煤要進北京,最近的門兒就是阜城門。

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高亮趕水"的傳説 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車都走此門,故甕城門洞中刻 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走水車。西直門的城門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紋。過去的皇帝,不喝城裏的水,嫌城裏水苦,專門喝玉泉山的水。您聽聽,玉泉山,這水聽着就讓人覺出一股子甜味兒來。乾隆皇帝曾誇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這不是傳説,現在科學進步了,人們專門把這水送去鑑定,的確是雜質少,味道純正。

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乾 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顆粒無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勝門,時逢 大雪紛飛,除去一年之暑氣,高宗龍顏大悦作御詩立"祈雪"碑碣一 通,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它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擬,故人稱: "德勝祈雪"。走兵車。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着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城內的老百姓聽炮對時。可是,北京城人稱“宣武午炮”卻不説“德勝午炮”,估計可能是宣武門殺人總在午時,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比德勝門有名的緣故吧。德勝門甕城內的珍品,應當要數立在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鐫有乾隆帝六十二歲時(1797年)的御製詩。這位當時的太上皇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在“德勝”二字上很是抒發了一回豪情。

安定門:元稱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 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在諸門 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築整潔,佈局精練。"安定 真武"在諸門中頗有獨特風格。 安定門走什麼車呢?北京的説法是兵車回城走安定門——出兵得勝,收兵呢,自然安定了。那要是打了敗仗呢?瞧瞧,您又抬槓。打敗仗也得回安定門。這次沒勝,下次再安定也不遲。還有種説法兒是清朝八旗精兵全紮營在安定門,所以回兵走這裏。實際上壓根兒就不是那麼回事兒。清朝在北京實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一共是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顏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進駐北京以後,清廷下令圈佔內城的房舍給旗人居住。以前在內城的漢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祟文門內。那兒用得着收兵全走安定門啊。實際上,安定門走的是糞車,因為以前地壇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糞場。之所以説成兵車回城,其實是一種名稱的雅化,就跟臭皮衚衕改成受壁衚衕,臭皮廠改成壽比衚衕,牛蹄衚衕改成留題衚衕,糞廠大院改成奮章大院是一個意思。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佔據甕城為主,但甕城廟中的藥王雕像極為精細, 市人稱"東直雕像"。走磚瓦、木材車。過去的磚窯都設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從東直門進城。實際上,東直門不僅僅只是走磚瓦、木材車,它走各種各樣的車,要是硬給起個名字,那就是,東直門走百姓車。最早的東直門大街其實是現在的東直門外小街,整條大街大概有三裏多長,地上鋪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茶米油鹽醬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無論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

TAG標籤:菜市口 來歷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