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茶的知識的簡單介紹

茶的知識的簡單介紹

茶是一種常見的飲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營養價值。

茶樹的分類包括灌木型、小喬木型和喬木型,葉型分為特大葉種、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茶葉的分類包括基本茶類和加工茶類,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和白茶等。

茶樹的植物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

茶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經過唐宋時期的貢茶制度和明朝後期的加工技術革新,最終形成了六大茶類工藝。

鑑別茶葉的優劣需要注意乾燥度和新鮮度,同時也可以從外觀色澤、茶香、湯色和香味等方面進行判斷。

茶是一種常見的飲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營養價值。

茶樹的分類包括灌木型、小喬木型和喬木型,葉型分為特大葉種、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茶葉的分類包括基本茶類和加工茶類,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和白茶等。

茶樹的植物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

茶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經過唐宋時期的貢茶制度和明朝後期的加工技術革新,最終形成了六大茶類工藝。

鑑別茶葉的優劣需要注意乾燥度和新鮮度,同時也可以從外觀色澤、茶香、湯色和香味等方面進行判斷。

茶,是一種源自於中國的飲料和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茶有很多種類,如綠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等。

茶的製作過程通常包括採摘、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步驟。

不同種類的茶製作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口感和香氣。

茶不僅是一種飲料,還擁有很多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預防多種疾病,如心臟病、癌症等。

此外,茶能提神醒腦,有助於消除疲勞,改善睡眠。

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茶道、茶藝、茶葉文化等,有着深厚的歷史和傳統。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煎飲法

當我們的祖先還處在原始部落時期,由於生產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

當他們發現茶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採食茶葉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葉的色、香、味,所以還不能算飲茶。

而當人們發現,茶不僅能祛熱解渴,而且能興奮精神、能醫治多種疾病時,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

煎茶汁治病,是飲茶的第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裏,茶是藥。

當時茶葉產量少,也常作為祭祀用品。

2、羹飲法

從先秦至兩漢,茶從藥物轉變為飲料。

當時的飲用方法,正象郭璞在《爾雅》注中所説的那樣:茶“可煮作羹飲”;也就是説,煮茶時,還要加粟米及調味的佐料,煮做粥狀。

至唐代,還多用這種飲用方法。

我國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飲茶的習慣,故他們至今仍習慣於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3、研碎衝飲

此法早在三國時代就已出現了,唐代開始流行,盛於宋。

三國時代魏國的張揖在《廣雅》中記載:“荊巴間採葉作餅。

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跡,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葱、姜、桔子筆之。

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這裏説得很明確,當時採下的茶葉,要先制餅,飲時再搗末、衝沸水。

這同今天飲磚茶的方法是一樣的,應該説是衝飲法的“祖宗”。

但這時以湯衝制的茶,仍要加“葱、姜、桔子”之類拌和,可以看出從羹飲法向衝飲法過渡的痕跡。

唐代中葉以前,陸羽己明確反對在茶中加其它香調料,強調品茶應品茶的本味。

説明當時的飲茶方法也正處在變革之中。

純用茶葉沖泡,被唐人稱為“清茗”。

飲過清茗,再咀嚼茶葉,細品其味,能獲得極大的享受。

宋人以飲沖泡的清茗為主,羹飲法除邊遠地之外,己很少見到。

4、泡飲法

飲茶的第四個階段,可叫做全葉沖泡法。

此法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以來。

唐代發明蒸青製茶法,專採春天的嫩芽,經過蒸焙之後,製成散茶,飲用時用全葉沖泡。

這是茶在飲用上又一進步。

散茶品質極佳,飲之宜人,引起飲者的極大興趣。

為了辨別茶質的優劣,當時已形成了審評茶葉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

宋代研碎衝飲法和全葉沖泡法並存。

至明代,製茶方法以制散茶為主,飲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葉沖泡為主。

這同今天大多數人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

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的基礎知識介紹

1、茶葉的基礎知識主要了解茶葉的起源、發展歷史、茶葉分佈、茶葉的保存等,中國是茶葉之鄉,茶葉知識非常豐富。

2、茶葉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1)神農嘗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

(2)我國的雲南地區有樹齡超過2000年的野生大樹。

(3)茶葉是從唐朝起自我國向朝鮮、日本、荷蘭、葡萄牙、英國、、美國等傳播。

(4)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茶稱謂起源於中國。

3、茶葉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據歷史資料考證,茶樹起源於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祖先就發現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中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4、中國茶區分佈

四大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

5、茶葉的保存方法

(1)袋裝保存:茶葉是指不同茶樹的葉子和芽,泡水飲用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若是想將茶葉保存的時間較長,可以將茶葉裝入塑料袋中保存,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不要放在有陽光或潮濕的環境下,容易使茶葉發黴

(2)裝罐保存:準備好一個乾淨的密封罐,將茶葉放入塑料袋中,將裏面的空氣盡量擠壓出來,並將其密封,再放入密封罐中密封起來,密封罐儘量採用鐵質的,這樣會使茶葉保存的時間更長,千萬不要使用生鏽的鐵罐,容易使茶葉變質。

(3)冷藏保存:茶葉的保存方法有很多,在正常的環境下保存,可以保存18個月左右,其實也可以將茶葉裝入保鮮袋中,儘量將其密封起來不透氣,再放入冰箱中冷藏起來,這樣大概可以保存兩年左右,甚至可能會更久。

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基本知識大全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茶葉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文字記載表明,中國人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最早的原產地是雲南的西雙版納。

   【中國的四大茶區】

  我國茶區分佈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台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榮城,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市、區)、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全國可分四大茶區:即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峯、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中國茶文化基礎知識】

  1、 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是指人類在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茶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是專指“精神財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自然屬性——茶的產品、茶的功能

  社會屬性——人對茶的利用、對茶的寄託。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

   【茶葉中內含物成分】

  茶葉中的內含物成分種類含量,隨不同茶類、不同茶樹品種、不同生產地域、不同生產季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藝技術、不同原料級別而有差異。

  據現代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600餘種物質,其中有機物質有500餘種,約佔總量的93.0%~96.5%;無機化合物有100餘種,約佔總量的3.5%~7.0%。

  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與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保健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鹼、芳香類物質等。

   【茶多酚類】

  (包括兒茶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花色甙類、羥基—基烷醇類等40餘物質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過40%,大葉種高於中小葉種。

   【茶色素類】

  (包括葉綠素、茶黃素、茶紅素、β一胡蘿蔔素等),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類組成複雜且變化較大的混合物,是一種酸性蛋白,並結合有大量礦質元素,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的2.34%~5.13%。

  【茶皂素】

  為五環三萜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佔幹物質總量的0.07%左右。

   【蛋白質與氨基酸】

  蛋白質為一類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機物,約佔幹物質總量的20%~30%,但是隻有10%左右可溶於熱水。在茶葉中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餘種,大多數為人體所必需,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約為幹物質總量的2%~5%,其中茶氨酸約佔氨基酸總量的50%,精氨酸約佔13%,天門冬氨酸約佔9%,穀氨酸約佔8.7%,其餘約佔13%。

   【生物鹼】

  為一種嘌呤類化合物,包括咖啡鹼、可可鹼、茶鹼,約佔幹物質總量的3%~5%,其中咖啡鹼佔有2%~4%,可可鹼與茶鹼佔1%。

   【礦物元素】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相當豐富,磷、鉀含量最高,鈣、鎂、鐵、錳、鋁次之,銅、鋅、鈉、硫、硒、氟為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24種礦質元素。

;

茶文化基本知識

茶文化基本知識如下:

1、綠茶製作時不經發酵,幹茶、湯色、葉底均為綠色的茶為綠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茶類。由於不發酵,鮮葉的顏色少有改變,保持了天然的綠色。

2、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差性偏寒,綠茶是我國名茶最多、研究最廣,也是產量最多的茶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

3、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茶性温和。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通過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破壞細胞結構,使茶葉中的多酚類和氧化酶類得以接觸氧化,即發酵,變成紅色的化合物,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4、黃茶和白茶都屬輕微發酵的茶葉。黃茶是“黃湯黃葉”條索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白茶一是採摘多毫的幼嫩芽葉製成,二是加工時採取不炒、不揉的晾曬烘乾工藝。

5、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茶與全發酵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因此也稱它為青茶。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典型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公,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經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烏龍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6、白茶有芽茶和葉茶之分。單芽之稱的茶成為“銀針”,一芽二、三葉的是“白牡丹”,還有“貢眉和壽眉”一般是三葉及三葉以下。

7、白茶屬於輕度發酵茶,茶性偏涼;白茶是我國的特產,以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為主。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是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來。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8、黑茶屬於後發酵的茶黑茶,茶性温和。相較於其他茶類來説,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作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又稱邊銷茶,是藏、蒙、維吾爾等邊區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9、待客茶藝是指一位大師與客人圍坐在桌旁,一起喝茶、品茶。在場的每個人都是茶藝術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他們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造與體驗,能充分領略茶藝的色、香、韻,也能自由交流情感,探討茶藝,探索茶道精神和人生意義。

10、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葉的基本知識包括茶葉的種類、成分、產地等。

根據不同的製作工藝和茶葉的發酵程度,茶葉可以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和黃茶等六大類。茶葉中主要含有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茶葉的產地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日本、韓國、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着豐富的茶葉文化和歷史。

茶葉的品質主要取決於其品種、產地、製作工藝、存儲和加工方式等因素。好的茶葉通常具有色澤翠綠、香氣濃郁、滋味鮮爽、湯色清澈等特點。茶葉的沖泡方法也是影響茶葉口感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説,沖泡時需要用沸水沖泡,不同種類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時間和温度要求。

選購茶葉的注意事項

1、茶葉的種類:茶葉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茶葉口感和品質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茶葉種類。

2、茶葉的產地:不同產地的茶葉品質和價格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產地。

3、茶葉的等級:同一種類的茶葉,不同等級的茶葉品質和價格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等級。

4、茶葉的外觀:茶葉的外觀應該通透、色澤鮮豔,沒有雜質。需要仔細觀察和比較,以便選購到外觀優美的茶葉。

5、茶葉的氣味:茶葉的氣味應該清香自然,沒有異味或雜味。需要用鼻子仔細嗅聞,以便選購到氣味清香的茶葉。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六大茶類基本知識如下:

1、紅茶,以沖泡後的茶湯和葉色都為紅色得名。

2、綠茶,是中國的第一大茶類。

3、白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輕微發酵茶。

4、黑茶,成品茶呈現黑色,屬於後發酵茶。

5、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

6、青茶,屬於半發酵茶,其別名為烏龍茶。

部分茶類的介紹

1、綠茶紅茶

六大茶類中包括紅茶和綠茶,其中紅茶是中國的第二大茶類,以沖泡後的茶湯和葉色都為紅色得名,要經過發酵等工藝製作而成,主要品種有祁門紅茶等,而綠茶是中國的第一大茶類,其茶湯和葉色都為綠色,不經過發酵。

2、白茶黑茶

六大茶類中包括白茶和黑茶,其中白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輕微發酵茶,在製作過程中不經過殺青或者揉捻,只經過曬青和乾燥,而黑茶的成品茶呈現黑色,屬於後發酵茶,主要產地在我國的湖南、陝西、安徽等地方。

3、黃茶青茶

六大茶類中包含黃茶和青茶,其中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主要品種有君山銀針、霍山黃芽、雅安黃茶等,而青茶屬於半發酵茶,其別名為烏龍茶,是經過採摘、搖青、炒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藝製作而成的。

茶文化知識簡介50字 茶文化知識介紹

1. 茶文化是指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譜、茶詩、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茶文化起源於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據説中國的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至少有4700多年的歷史。

2. 直至今日,漢人仍有以茶代禮的習俗。漢人制茶的品種繁多,有太湖煙豆茶、蘇州香茶、湖南姜鹽茶、蜀山下鈞茶、台灣凍頂茶、杭州龍井茶、福建烏龍茶等。

3.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愛喝茶,各國的茶文化各不相同;中國茶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檟(jiǎ),茗,荈(chuǎn)。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茶葉製成的茶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製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茶葉的生長環境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茶葉的基本知識關於茶葉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中國四大茶區

(1)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峯、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2)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3)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4)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2、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3、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的基本知識如下:

綠茶:未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為殺青、揉捻、乾燥。具有綠茶綠湯,香氣高,味道略苦澀的

品質特點。綠茶的知名品種有黃山毛峯、廬山雲霧、西湖龍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為採摘、凋萎、烘乾、保存。具有茶葉牙毫完整,銀白相間,

茶湯為杏色或淺黃,味道香甜爽口的品質特點。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等。

黃茶:微發酵茶,工藝步驟與綠茶相似,但多了“悶黃”一步,這使得黃茶具有黃茶黃湯,香

氣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的品質特點。霍山黃芽、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遠安黃茶、温州黃

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都是黃茶類。

青茶:俗稱烏龍茶,半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為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品質

特點有青茶條索粗壯,黃綠相交,茶湯呈,味道醇香。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等都屬

於青茶。

紅茶:全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為凋萎、揉捻、發酵、乾燥,典型特徵為茶紅、湯紅、葉紅,

味道飄香醇厚。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祁門紅茶、滇紅等品種。

黑茶:後發酵茶,經過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個步驟製作而成。其品質特性為黑而又光

澤,茶湯濃黃透明,茶葉可有香氣,陳茶具陳香,味道醇美濃厚。主要品種有云南黑茶(普洱

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

有關茶的介紹 有關茶的相關知識

1、茶,植物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鋭,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2、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釐米長,長期以來,經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並有保健功效。

3、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茶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屬於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的物質類。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