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女英雄事蹟簡短點,女英雄檔案怎麼寫

1.女英雄事蹟 簡短點

秋瑾(1875~1907),女,原名秋閨瑾,字璿卿(璇卿),;號鑑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峯縣荷葉鄉神衝王廷鈞為妻。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衝,當着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女英雄檔案怎麼寫 女英雄事蹟簡短點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廷鈞納資為户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裏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翌年,毅然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

秋瑾在日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光緒三十一年歸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歸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不久,任教於潯溪女校。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聲明脱離家庭關係。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誅連家庭,故有脱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宣傳女解放主張提倡女權,宣傳革命。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

秋瑾,攝於1905年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不久與徐錫麟分頭準備在浙江、安徽兩省同時舉事。聯絡浙江、上海軍隊和會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因事泄,於7月13日在大通學堂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光緒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清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年)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孫中山和宋慶齡對秋瑾都有很高的評價。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孫中山、宋慶齡遊杭州,赴秋瑾墓憑弔,孫説:“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稱讚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蹟》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2.巾幗女英雄事蹟(簡短些,我要拿去交流的,要抄)

秦良玉:史書中唯一單獨列傳的女英雄。

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

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

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

死後南明朝廷追諡曰“忠貞”。《明史》·秦良玉本傳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

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

3.古今中外的女英雄的事蹟兩每條五十字,

中國 秦良玉,明朝末期巴渝戰功卓著的女將軍、女軍事家。

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

去世後諡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

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衚衕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外國 熟悉世界史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是因為聖女貞德,法國這個國家可能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15世紀,英國國王亨利5世意欲把法國納入版英國版圖,親率傾國之兵對法國大舉入侵。

著名的民族女英雄貞德,在法軍節節敗退之下,臨危受命,憑藉着她超凡的號召力和領導才能,集結了殘餘的法國部隊,在最後關頭擊退了英格蘭侵略軍,拯救了法國。

4.關於歷史女英雄的文章200字

1 <我眼中的花木蘭> 在中國漫漫五千年曆史裏,浩浩羣英中終於衝出一位女英雄——花木蘭。

小農户織布的柔弱女子,竟能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中,奮勇廝殺,成為流傳千古的英雄,怎能不讓人萬分敬佩呢? 木蘭之孝讓我敬佩,面對軍書號令,面對年邁爹孃。她毅然挺身而出,讓二老安度晚年,漫漫征途,難於上青天,無異於九死一生;披掛出征,無異於將自己的未來的幸福,放在懸崖峭壁之上。

木蘭之孝,讓我敬佩。 木蘭之勇讓我敬佩,身披鐵衣重甲,手握長矛利劍,關山相連何其遙?可一個女郎,卻不顧恐懼,度關若飛。

面對威猛的敵人,而在大漠滾滾黃沙,她也竟越馬揚鞭,在刀光劍影中斬殺敵人;舞刀練劍不僅不遜於男兵,而且戰功累累。如此之勇,大將之風啊! 木蘭的機智、謹慎也非同尋常。

稍不注意就可能泄漏天機,受到重罰。可木蘭在多年的戰鬥中掩蓋的恰到好處。

此等謹慎,只差諸葛一兩分。 木蘭的功名觀更是讓人叫絕。

身前是連連升級的功勛,身後是百年有餘的珍寶,尚書的烏紗帽也伸手可得。面對功名利祿,面對金銀如山。

木蘭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自己年邁的爹孃,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家鄉,與家人團聚。 也許歷史上的名臣將相、三皇五帝的名氣要蓋過木蘭許多倍。

但當那些紀念他們的亭台樓閣都黯然失色時,木蘭的事蹟卻被人們傳唱着,飄揚在每個人的心中…… 2 她的外貌讓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故而被稱為落雁。她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昭君被選入宮後,有位名叫毛延壽的畫工,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他禮物,他就畫得美一點,反之畫得醜一點。

但王昭君卻不願意做送他禮物這麼世俗的事。這是一位最美人應有的驕傲,她那一份不與世俗的驕傲,足以讓貂蟬卻步。

她本是這個世界的最美人,但命運把這一切都扭曲了。縱使如此,昭君憑着最美人那應有的勇氣和灑脱,出塞了。

感到可惜的永遠都不會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離開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鄉的淚,什麼也沒留下。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因為昭君不是一個北上匈奴的,她帶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她一個人影響着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

她讓一個太平盛世,在這一片不寧靜的天空中漫延開來。這是西施、楊玉環這些“亡國女”不能與之比擬的。

王譾説:“從外貌、氣質、品格、魅力這四方面來説,王昭君被稱為最美人,那是當之無愧。” 3 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

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 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

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間至今還流傳着許多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其中一個傳説故事是這麼説的: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讚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

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願將公主遠嫁。於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

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麼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

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於是1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的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相盡辦法都未能穿成。

最後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隻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後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着彎曲的孔道往裏鑽,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説出其中道理。

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麼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 河裏,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後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後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着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

藏王使者從一伴老婦那裏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着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説:"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穀種籽、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

5.急需古今中外女英雄的資料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説是姓朱,有人説是複姓木蘭,有人説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説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説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説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説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説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説法比較可靠。

説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誌》説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説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説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誌》則説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誌》的説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説,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敍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