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於的毛筆字怎麼寫

1. 毛筆字怎麼寫

初學毛筆字寫法一學寫毛筆字之前,首先得準備必備工具,那就是古人稱之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

於的毛筆字怎麼寫

第一節毛筆一、毛筆的種類在挑選毛筆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毛筆的種類和性能。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

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一)硬毫筆硬毫筆的筆毛彈性較大,常見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須、石獾毫、山馬毫、豬鬃等。1.兔毫筆: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製成的。

它是將筆幹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後再用絲線緊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

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製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2.狼毫筆:這裏的“狼”不是動物園裏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只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3.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鬍鬚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其他硬毫筆,如山馬毫、石獾毫、豬鬃筆等,筆性特別堅硬,一般初學者尚未掌握運筆歸規律,不易選用。(二)軟毫筆軟毫筆的彈性較小,較柔軟。

一般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製成。1.羊毫筆:羊毫筆是用山羊毫製成,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適宜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

2.雞毫筆: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3.胎毫筆: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髮,其性能極柔軟。

南朝蕭子云(487-549)就使用過胎毫筆,可見其歷史之悠久。(三)兼毫筆“兼毫”,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

亦即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筆性介於硬毫與軟毫之間。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製成。

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與狼毫合二為一製成的兼毫筆,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

也有在大羊毫鬥筆中加入豬鬃,以加強其彈性。以上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

宋以前的書家大多用硬毫筆書寫,到明清,書家寫的字越來越大,筆也有硬毫筆轉為羊毫筆。因為羊毫較長,宜於製成大筆寫大字。

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既可以用硬毫筆來寫楷書寫篆書、隸書,也可以用羊毫筆來寫行草。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就用長鋒羊毫筆寫草書,既能寫的剛健挺拔,又能柔韌涵藴。

由於筆鋒長,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寫好幾個字,易表現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的氣勢及墨色濃淡枯濕的變化。又因為長鋒羊毫筆柔軟且長,東漢蔡邕説:“筆軟則奇怪生焉。”

故容易產生變化無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是,羊毫筆柔軟,特別是長鋒羊毫筆,筆按下去後就趴下散開彈不起來,難以掌握。

這時候全靠書寫者以運筆的技巧來調節筆鋒,而硬毫筆比較好使,由於它的彈性強度大,筆壓下去再提起來時,筆鋒能回覆到原來凝聚的狀態,所以起倒自如,頗為得心應手;但由於筆毫較硬,極富彈性,筆畫又會顯得過於鋒芒畢露而圭角叢生,這是硬毫筆的弊端。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對於初學者來説,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0下載券 689人已下載下載還剩42頁未讀,繼續閲讀。

2. 毛筆字的一怎麼寫

毛筆字的一寫法如下:

拼音:yī,注音:一,部首:一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1畫,五筆:GGLL,倉頡:M

鄭碼:A,四角:10000,結構:單一,電碼:0001,區位:5027,統一碼:4E00,筆順:一

釋義:

1、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2、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3、全;滿: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6、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7、乃;競:一至於此。

8、部分聯成整體:統一。整齊劃一。

9、或者:一勝一負。

10、初次:一見如故。

11、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低音“7”。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一陣[yī zhèn]

(~兒)數量詞。動作或狀況持續的一段時間。

2、一舉[yī jǔ]

一種舉動;一次行動。

3、一總[yī zǒng]

(~兒)合併(計算)。

4、一帶[yī dài]

泛指某處及其附近地方。

5、一味[yī wèi]

副詞。單純地;一個勁兒地(多含貶義)。

6、一頭[yī tóu]

表示同時進行幾件事。

3. 毛筆字怎麼寫

【毛筆字】基本要領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執筆】

蘇東坡説:“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裏鈎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着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説:“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鈎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字法】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隻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鈎),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4. 如何寫好毛筆字

學習書法是個漸進的過程,首要要樹立好心態哦,寫字要有個好的心境和好的外部環境其他要點:1、一個字最多寫10遍!(要求:認真看帖後,把字背下來,心平氣和的寫出來) 2、“永”練不練皆可!中華漢字,沒有哪個十分特殊,也沒有誰臨了20年“永”字,即成了大書法家! 什麼字都要練,平等對待它們! 3、決不要相信什麼“速成”,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決不是“速成”來的.是靠豐厚的底藴積累而成的!王羲之苦練書法,讓涮筆的墨浸黑了池塘,留下後人稱頌的墨池,三日不寫手生.多練,不能急於求成,日久自成.堅持就是勝利,祝你成功。

5. 毛筆字怎麼寫的最好快

1. 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着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2. 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3.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説:“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裏。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醜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説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裏,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裏,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6. 練的毛筆字怎麼寫

這裏所説的[毛筆字".是指按傳統法度書寫的毛筆字.而不是用毛筆隨意寫出的字.[怎樣寫好"是一個大問題.這裏只是概念性地提示掌握筆法和字法的一些基本要領.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説:[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裏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了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裏鈎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着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説:[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鈎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就是指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隻腳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時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鈎).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筆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一開始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經之路.不臨帖.全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至於筆和紙沒有強求.一般的狼毫筆和舊報紙就是很好的毛筆字書寫練習材料.初學者建議從練習楷書入手.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才可以穩步提高。

7. 毛筆字點怎麼寫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

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鈎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鈎成空心字,這叫“雙鈎”。

然後把鈎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

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着帖寫。

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着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範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

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

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鈎”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

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

下筆要準,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

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

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説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

“不可有我在”説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説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閲讀,反覆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閲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閲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

相傳他喜歡樑鵠的書法,便把樑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閲讀和默寫名帖。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

通過閲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鍊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鑑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

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閲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

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TAG標籤:毛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