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白族三道茶表演

白族三道茶表演

很高興為您展示白族三道茶的表演。

第一道茶是“雲霧茶”,也叫“白牡丹茶”。這種茶是白族人喜愛的傳統茶葉,其沖泡方式非常獨特。表演者將一小撮茶葉放在陶瓷碗中,用温水清洗茶葉,然後按順序用三個杯子倒出茶湯。首先,第一個杯子中的茶湯是用來沖泡茶葉的,稱為“洗茶水”,用於去除雜質。第二個杯子中的茶湯是“敬水”,表示對茶藝的敬意。第三個杯子中的茶湯是正式品嚐,稱為“品茶水”。

第二道茶是“白玉蜜茶”。這是一種加入蜜糖和洋甘菊花瓣的茶,在三道茶中呈現甜美的口感。表演者先將一小撮茶葉放在陶瓷碗中,用温水清洗後抖落多餘水分。隨後,她倒入熱水,用木製茶勺攪拌茶葉,使得茶香和蜜香充分融合。最後,將茶水分成三個杯子倒出,按順序喝下。

第三道茶是“磚茶”。這種茶是經過長時間壓制,成為方形磚塊,並可以保鮮長達數年之久。表演者將磚茶切成小塊,置於陶瓷碗中,用滾沸水煮沸並過濾。達到一定温度後,磚茶會隨着時間變化而釋放出一些有益的物質。表演者會用勺子讓茶葉能夠浸泡更深,並分別倒入三個杯子中品嚐。

這就是白族三道茶的表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白族文化的深厚歷史和對茶的熱愛。希望您能夠喜歡這次表演。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求白族三道茶茶藝表演的解説詞

在一本茶書上查到的,特地打下來供你參考:

美麗的蒼山洱海下,散居着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白族人。在白族人家,無論是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還是有貴客臨門,主人都會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來款待來賓。“三道茶”白族語稱為“紹道兆”,三道茶儀式的主持人白族語稱為“早古抱”,“早古抱”必須由家裏或族中年歲晟大、威望量高的人擔任。現在,首先讓我們品嚐頭一道茶——苦茶。

“苦茶”白族語稱為“切枯早”,即清苦的意思。烹製苦茶時先把專用的小土陶罐放在文火上烤熱,然後放入茶葉再慢慢地烤到焦黃髮香,衝入開水略煮一會“切枯早”即煮好了。

請客人品“苦茶”很有講究,品苦茶用的茶杯很小,稱為牛眼睛盅。斟茶只能斟到小半杯,謂之“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當主人用雙手把苦茶敬獻紿客人時,客人也必須雙手接茶,並一飲而盡。頭道茶經過烘烤、煎煮,茶湯色如琥珀,香氣濃郁,但入口卻很苦,這寓意了做人的道理:“要想立業,必先吃苦。”

喝了頭道苦茶後,客人可隨意取食桌子上擺放的瓜子、松子、花生、糖果。主人開始準備第二道茶——甜茶。第二道茶的茶湯仍然用熬過頭道茶的陶罐來煮,所不同的是必須把牛眼睛盅換成小碗或普通的大茶杯。杯中放人紅糖和核桃仁,沖茶可衝到八分滿。用這第二道甜茶敬客人,寓意為:“人生在世,無論做什麼,都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這道茶香甜爽口,濃淡適中。品了第二道茶,客人依然是吃些茶點,等待主人烹製第三道茶。

在衝第三道茶之前,主人先將一滿匙蜂蜜和3—5粒花椒放人碗(杯)中,有的主人還加人烤黃的乳扇(用牛奶做的特色食品),然後沖人滾開的開水,沖水的容量以半碗為宜。客人接過主人敬奉的第三道茶時,應一邊晃動茶碗,使茶湯與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呼呼”作響,趁熱品茶。這道茶稱為“回味茶”。甘、苦、麻、辣、甜五味俱全,它寓意要時刻牢記先苦後甜的人生哲理。

白族的三道茶是民俗茶藝中的奇葩,它文化內涵厚重、寓意深遠,在晶飲了白族三道茶後,預示着大家先苦後甜,未來的生活幸福美滿,吉祥如意。

參考資料:《中國少數民族的風俗》

大理問答:請問哪裏的白族三道茶表演最正宗?

雖然大理洱海遊船("杜鵑"、"大運"、"海星"、"蒼山"、"天龍"號)都有表演的"白族三道茶",但是屬於旅遊接待項目,裏面有太多的異化了。個人品嚐到最純粹的白族三道茶是在喜州嚴家大院(在大理古城內有直達車到那裏,車費5元),尤其是喜州嚴家大院段師傅(非美女,是一個白族大叔)自己做的三道茶,味道特別濃.

大理洱海遊船上,白族三道茶表演中,全部的歌曲插曲,能有一首也行

《彩雲南之韻雲南優秀民族歌曲專輯白族三道茶》

白族民俗風情歌舞《弦子彈到你門前》是根據鶴慶民間音樂《埂子調》為素材創作而成,作詞:湯榮年、趙建華;作曲:湯榮年;編舞:張運選。由大理州民族歌舞團首演於1996年。

《弦子彈到你門前》所表現的是白族人民彈着三絃,唱着情歌談戀愛的生活,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再現。其唱詞表達充滿着濃濃的生活氣息,男唱:阿小妹弦子彈到你門前隔路遠有情尼不怕路遠來到你面前。女唱:蕨葉山上長蕨苗小小秧雞就想來做窩一聲一聲來叫噢叫得人心煩做花才是花骨朵做人才是初相交小小秧雞不知趣叫得人心煩(節選)。這樸實優美富有民歌風格魅力的歌詞生動的比喻,刻畫出白族人民詼諧幽默的性格和真實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人與人的相交相處需長久的人生哲理。

三道茶是什麼

  三道茶是什麼

  三道茶也被稱之為三般茶,是雲南地區白族人招待貴賓的一種飲茶的生活方式。那麼關於白族的三道茶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在白族和三道茶的時候,具體都有哪些規矩呢?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偏居於西南一隅的南詔大理國,是一方崇尚佛教的樂土。南詔後期,佛教被奉為國教,寺廟眾多,飲茶之風盛行,茶成為寺廟中日常飲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遊人的必備飲品。一時之間,民間爭相效仿,使茶飲這一雅事在大理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歲月蹉跎,滄海桑田,茶飲在大理逐步發展完善,並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呈現,“三道茶”這一獨特的茶道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三道茶”第一道為“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轉黃,茶香噴鼻,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因此茶經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並在茶盅裏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這樣沏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遊的保留節目。

  縱觀白族“三道茶”的傳承發展,是佛教活動的興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概述

  三道茶,白語叫“紹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種風尚,大凡賓客上門,主人一邊與客人促膝談心,一邊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燒水。待水沸開,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長輩親自司茶。

  由來

  白族的三道茶當初只是長輩對晚輩求學、學藝、經商,以及新女婿上門時的一種禮俗。它的形成,還伴隨着一個富有哲理的傳説: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蒼山腳下,住着一位手藝高超的老木匠。他帶有一個徒弟,學了多年還不讓出師。一天,他對徒弟説:“你作為一個木匠,會雕會刻,還只學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樹鋸倒,鋸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師。”徒弟不服氣,就跟着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慄樹,立即鋸起樹來。但還未等徒弟將樹鋸成板子,已覺口乾舌燥,只好懇求讓他下山取水解渴,但不依。到傍晚時分,還未鋸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隨手抓了一把樹葉,放進口裏咀嚼,想用來解渴。看了徒弟又皺眉頭,又咂舌的樣子,笑着問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實説:“好苦啊!”這時才語重心長地説:“你要學好手藝,不先吃點苦頭怎行啊?”這樣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雖然鋸好,但徒弟已筋疲力盡,累倒了。這時,從懷裏取出一塊紅糖遞給徒弟,鄭重地説:“這叫先苦後甜!”徒弟吃了這塊糖後,覺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於是趕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從此以後,就讓徒弟出師了。分別時,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葉,讓徒弟喝下去後,問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麼味都有。”聽了,哈哈大笑,説道:“這茶中情由,跟學手藝、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後甜,還得好好回味。”自此開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輩學藝、求學時的一套禮俗。以後,應用範圍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客,特別是在新女婿上門、子女成家立業時,長輩諄諄告誡晚輩的一種形式。

  文化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現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製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製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傾,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

  意義

  由於這種煮茶方法能發出似雷響的聲音,響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據説,這還是一種吉祥的象徵。一當響雷茶煮好後,主人就提起砂罐,將茶湯一一傾入茶盅,再由小輩女子用雙手捧盅,奉獻給各位客人,在一片讚美聲中,主客雙方一邊喝茶,一邊敍誼,預示着未來生活的幸福美滿和吉祥如意。

  分類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裏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會忍耐並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裏,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於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着,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小結:白族的三道茶在2014年的時候被列入了世界保護遺產,三道茶是當地求學、學藝、新女婿上門都是必須經過三道茶。平時三道茶也並不是非常的常見,很多都是在重要的場合會出現。

白族三道茶的歷史介紹

白族三道茶的歷史介紹

  導語: 三般茶也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我今天將為大家介紹白族三道茶的歷史及製作方法。快來看看吧!

  茶道知識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

  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遊的保留節目。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縱觀白族三道茶的傳承發展,是佛教活動的興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的由來,當初只是長輩對晚輩求學、學藝、經商,以及新女婿上門時的一種禮俗。

  它的形成,還伴隨着一個富有哲理的傳説: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蒼山腳下,住着一位手藝高超的老木匠。

  他帶有一個徒弟,學了多年還不讓出師。一天,他對徒弟説:你作為一個木匠,會雕會刻,還只學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樹鋸倒,鋸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師。徒弟不服氣,就跟着上山,找到一棵麻慄樹,立即鋸起樹來。

  徒弟不服氣,就跟着上山,找到一棵麻慄樹

  但還未等徒弟將樹鋸成板子,已覺口乾舌燥,只好懇求讓他下山取水解渴,但不依。到傍晚時分,還未鋸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隨手抓了一把樹葉,放進口裏咀嚼,想用來解渴。

  看了徒弟又皺眉頭,又咂舌的樣子,笑着問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實説:好苦啊!這時才語重心長地説:你要學好手藝,不先吃點苦頭怎行啊?這樣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雖然鋸好,但徒弟已筋疲力盡,累倒了。

  這時,從懷裏取出一塊紅糖遞給徒弟,鄭重地説:這叫先苦後甜!徒弟吃了這塊糖後,覺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於是趕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從此以後,就讓徒弟出師了。

  分別時,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葉,讓徒弟喝下去後,問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麼味都有。聽了,哈哈大笑,説道:這茶中情由,跟學手藝、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後甜,還得好好回味。

  文化價值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現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每道茶都有獨特的含義。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

  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

  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裏,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

  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氣度。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製作方法

  第一道

  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傾,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

  第二道

  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

  第三道

  與第二道煮茶方法大體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

  沖泡水温要求

  三道茶的沖泡水温要求在九十度以上茶葉有:

  沖泡的茶葉種類: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佛手等。

  重揉捻茶類:鐵觀音、佛手等接近球狀的茶。

  重焙火的茶類:色澤較黑、較暗的茶。

  陳年茶類:任何妥善儲存的陳年茶,以鐵觀音、水仙較常見。

  三道茶的沖泡水温要求在八十度到九十度之間的茶葉有:

  輕發酵的茶類:如文山包種茶,若焙火較重,仍以高温沖泡。

  芽茶類:如白毫烏龍、高級紅茶等。

  薰花茶:香片、包種茶、薰花。

  三道茶的沖泡水温要求在八十度以下的茶葉有:

  綠茶類:如龍井、碧螺春等。若品嚐時仍覺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温。

  結語: 看了上面的文章,大家是不是瞭解什麼叫三道茶了呢?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關於白族三道茶的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白族三道茶的歷史淵源

早在唐代《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年前的南詔時期,白族就有了飲茶的習慣。明代的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俗所感動。在他的遊記中這樣描述它“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所謂“注茶為玩”,就是把飲茶作為一種品賞的藝術活動,也即是後人所稱的茶道。

在白族當地,飲三道茶有一種調節人際關係和傳揚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論是在街頭巷尾,還是在公園船頭,飲用三道茶的形式和內容都豐富多彩的。尤其是在歡迎客人和來賓的重要場合,顯得更加隆重和熱烈。三道茶中,每一道都伴有三至五個節目,身穿漂亮民族服裝的“金花”和“阿鵬”們(白族姑娘統稱為“金花”,小夥子統稱為“阿鵬”)載砍載舞,邊表演邊勸茶,而當第三道回味茶飲至過半時,那些金花和阿鵬們便會熱情地邀請客人走到場子中間,一起唱歌和跳舞,從而將活動推向。

目前,白族傳統三道茶,尤其是大理白族三道茶可謂是民族茶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已經讓品嚐三道茶更富含人生先苦後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了。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説詞

【背景資料之一:(歷史淵源)】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種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南昭時期(649-902)即作為款侍各國使臣的一種禮遇,明代崇禎十年(1637),我國著名的大施行家徐霞客遊大理後,對三道茶曾有文字記栽。他寫道“注水為玩,初清茶、中益茶、次蜜茶”因三道茶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一千多年以來,始終廣泛流傳於大理白族民眾之中。每當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賓客臨門,白族同胞都要以原汁原味的傳統飲茶方式款待賓朋,讓客人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事活動中,品飲茶點、享受茶禮、觀賞茶藝、感悟人生。

隨着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習俗與時尚生活必然發生碰撞,古老的民間“三道茶”也必然與現代都市茗飲方式產生摩擦。任何好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如果不能不斷注入新意,使之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都勢必走入死衚衕,失去生存空間。基於這種認識,雲南大理蒼山感通索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吉小冬先生與茶友們“臨古而不泥古”,對傳統的“三選茶”表演形式進行了大膽創新。他們打破了舊的表演模式,簡化了歌舞表演,突出茶藝表演。並且把“三過茶”的人生哲理和表現藝術濃縮提煉為“烤、調、烹”三個字。即烤出生活的芳香;調出事業的主旋律;烹出歷史的積澱。改編後的白族三道茶,在幽婉古雅的南詔洞經音樂的旋律中,把白族人民拜天、拜地、拜本主以及崇尚大自然的人文情結融匯於藝術,讓客人聽其音、觀其藝、聞其香、品其味,在濃郁的白族傳統文化氛圍中,受到藝術玄陶,得到美的享受。

【背景資料:(基本程序及操作)】

第一道“苦茶”

在火盆上支三角架,用銅壺煨開水,將小土陶罐底部預熱,待發白時投下茶葉,抖動陶罐使茶葉均勻受熱,待茶葉烤至焦黃髮香時,衝入少量開水,罐中發出劈啪聲。稍後再衝進開水,煮沸一會兒即斟到預備好的牛眼盅內,至半盅,按輩分先後,長者第一,依次一一敬獻。按主不喝客不飲的規矩,主人雙手舉杯齊眉道聲“請”, 並先一口飲盡後,客人方可品茗,道謝意。頭道茶經烘烤沖泡,湯色如琥珀、香氣濃郁,但入口很苦,寓意要想立業,先學做人。要想做人,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道“甜茶”

在烤的基礎上,加上切細的乳扇(白族特製的一種奶製品)、核桃仁、芝麻、紅糖等配製調和後斟入小碗或大茶杯內,八成為宜。二道茶香甜可口,濃淡適中,寓意人生在世歷盡滄桑,苦盡甜來。

第三道“回味茶”

就是在茶杯中先放入花椒數粒、生薑幾片、肉桂、蜂蜜和紅糖少許,然後用沸水衝至半杯為宜。客人接過茶時旋轉晃動,使茶水與作料均勻混合,趁熱品茶。第三道茶其味甘甜中透出肉桂、花椒的清芬與香郁。寓愈着人生苦短、歲月漫長、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無窮。

大理白族三道茶

喝三道茶有很多地方,大理古城裏在護國路上,許多餐館兼售中西餐,遊客可以品嚐到雲南風味的菜餚以及當地的白族菜,其中以擁有白族“三道茶”及藏族“酥油茶”而馳名海內外的太白樓堪稱代表。也可以到洱海遊船(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南詔風情島及其旅遊文化項目)、或喜洲嚴家民居三道茶。。。 古城外有汽車站,可以坐車到沙坪街,然後就有車去嚴家. 喜洲民居(含三道茶)20元/人(通票) 其中,嚴家大院門票5元,嚴家大院分新院和舊院,10元門票可通覽兩院。兩院佈局差不多,新院拍照好看,但若真實還屬舊院。 楊品相宅門票3元,侯家大院門票2元。 其他宅院不收門票。

TAG標籤:表演 白族 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