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徑山茶正確泡法

徑山茶正確泡法

1.準備必備物:徑山茶、紫砂壺、濾網、茶船、茶杯。

2.洗滌茶器,蒐集茶具。

3.將徑山茶葉放入壺中,用温水沖洗,隨後倒去茶湯。

4.注入熱水,將水倒滿茶壺,蓋好蓋子。第一道泡茶時間約25秒,然後倒掉水。

5.第二次泡茶時間約30~40秒,倒掉水。如果是優質徑山茶,泡茶的第三次得幹泡,泡製時間約50秒,切忌過長。

6.第三次泡茶時,看看茶湯的顏色,決定是否要保留,如果顏色較淺可以選擇多泡幾次。

7.每次泡茶之後,茶葉要拿出來晾乾,切忌將茶葉泡在壺中。

8.茶壺定期清洗,不要留茶漬。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徑山茶是什麼泡法

徑山茶沖泡方法

1.備具:

玻璃杯或蓋碗一個,徑山茶3g左右。

2.温杯,投茶:

將水例入玻璃茶杯中進行温杯,棄水不用,在杯中衝入85.C左右的水至七分滿即可。

3.沖泡:

將茶葉拔入玻璃杯中。

4.賞茶:

沖泡後,可欣賞該茶葉很快沉入杯底的特點,此外,在聞茶香時可欣賞其獨有的板栗香。

5.出湯:

1分鐘後即可用泡茶的玻璃杯直接飲用。

6.品茶:

入口後,滋味鮮爽醇厚,香氣清幽,細品有特有的板栗香,回甘明顯。

徑山茶屬於什麼茶 徑山茶是紅茶還是綠茶

1、徑山茶屬於綠茶類,其茶葉外形細嫩有毫,色澤綠翠,香氣清馥,湯色嫩綠瑩亮,滋味嫩鮮。

2、徑山茶的最佳產地為浙江省餘杭區。徑山茶中的茶多酚、兒茶素等成分具有非常好的殺菌作用,能抑制血管老化,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3、徑山茶的沖泡:沖泡徑山茶時,先準備茶碗1個,徑山茶5克。將徑山茶撥入茶碗中,在杯中衝入85℃左右的水,七分滿即可。1分鐘後即可品飲。入口後,滋味甘醇爽口,香氣清幽,回甘明顯。

《夢華錄》點讚的徑山茶品茶攻略來了

徑山茶|《夢華錄》點讚的徑山茶,品茶攻略來了。

簡單介紹,徑山茶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綠茶,主產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是歷史名茶,始於唐代,宋代時期被列為“貢茶”。歷史淵源徑山茶和徑山寺在唐代就聞名天下了,從小就和禪茶結緣的茶聖陸羽,曾在雙溪將軍山麓隱居,並在徑山植茶、製茶,在唐上元元年時,寫成了傳世名著--《茶經》,使茶由飲而道,融茶禪於一味。南宋時期,徑山茶宴流入日本,逐漸形成了今天日本的茶道,所以徑山有“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美譽。

品質特徵,外觀:纖細苗秀,細嫩顯毫 。茶湯:嫩綠明亮 。香氣:鮮嫩慄香 。滋味:甘醇爽口。 沖泡建議:玻璃杯/馬克杯。水温85攝氏度,投茶3克,3分鐘左右即可品飲 ,性偏寒,不發酵 ,日本茶道源頭。

注意:徑山茶是綠茶,偏寒涼,腸胃容易不舒服的朋友儘量少喝。空腹最好別喝,容易茶醉,最好是飯後1小時再喝。服藥期間、孕期、經期、小朋友也最好不要喝。

存儲建議:綠茶的保質期在一年左右。注意密封,每次取茶後把封口封好,暫時不喝的可以密封好放冷藏保存。避免異味,注意防潮,茶葉容易吸附異味和吸潮,潮濕後容易變質。保存時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温環境。儘量不要用透氣的紫砂、陶等材質的茶葉罐直接存放,帶釉可以做到密封的可以。一般買茶帶着的鋁箔袋就很好,避光又密封。

綠茶沖泡

綠茶怎麼泡最好喝?

1.找只玻璃杯,倒入熱水,80度可以了,不要太燙,也不要太涼,然後放入茶葉,看茶葉慢慢的沉入水底,水變成碧綠色,茶香四溢。

2.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所以它比較嫩,因此充泡時應注意水温不易過高,否則會把茶泡老,發黃,顏色就不好看了;另外,好的綠茶是極附觀賞性的,因此好的綠茶多采用玻璃杯充泡,以便在充泡中觀其形。 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蒼山雪綠,等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

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衝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綠茶的沖泡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杯茶的好壞不只是在於茶本身,還要取決於茶的衝 泡方法是否正確得當。

在學會品茶之前一定要學會怎麼泡茶,這樣我們才能 真正品到香茗的滋味。 首先,在學習泡茶的方法之前,我們應把泡茶時所需要的器具準備齊全, 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薄瓷壺一把、公道杯一隻以及淺口的小杯五隻。

再有就是 選擇我們需要的香茗了,最好是選擇(清)明前、(谷)雨前的綠茶最為適宜。 當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之後,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沖泡步驟: 一、外形緊結重實的茶的泡法 1。

首先用沸水澆在茶杯上,這被稱作“燙杯”。燙杯之後將合適温度的 水沖人杯中,然後取適量的茶葉投入,不要加蓋。

這時,茶葉就會徐徐地下 沉到壺底,幹茶吸收水分之後,葉片就會慢慢展開,展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 湯麪上的水汽夾着茶香飄散出來,猶如雲蒸霧蔚。這個時候就好像是雪花在 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譽。

2。經過一段時間後,當茶湯涼至適口的時候,就可以品茶了,這就是 三泡茶的第一泡。

茶湯的飲用和聞香的温度均為45℃〜55°C,茶温若高於60℃,則會燙嘴;而低於40℃,茶的香氣則會略微低沉,味道也會有點澀。 這個時間非常不好控制,完全依靠經驗。

3。當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時,則可續水,此為第二泡。

如果茶葉 屬於肥壯的茶,則這第二泡的茶湯味道最濃,飲後舌根回甘,齒頰生香,餘 味無窮。 茶飲至三泡時,一般茶味已淡。

這種沖泡的方法,除了適合碧螺春之外,同樣適合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湧溪火青、廬山雲霧等較緊結的茶。 二、條索鬆展的茶的泡法 上述的綠茶沖泡方法只適用於外形緊結重實的茶,而對於條索鬆展的 茶,則會出現茶葉浮於湯麪,茶葉不易浸泡下沉的現象。

對於這種茶葉,應 該採用如下的泡茶方法: 1。燙杯之後,直接取適量的茶葉放入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温已經隱隱地 烘出茶香了。

2。這時再衝入適温的水,水的容量加至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要注意的是注水的方法,茶藝館中普遍直接用水衝擊茶葉,其實這 樣做並不妥當。 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不需要利用水的衝力,這樣做反而會 容易燙傷嫩葉。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使用玻璃杯,那麼則沿着杯邊注水;如 果是蓋碗,則要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把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 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這時茶香高鬱,不能品飲,然 而卻是聞香的最好時候。

3。在大約兩分鐘之後,等到茶葉吸水伸展,再衝滿水,沖水方法同前, 這時的茶葉徘徊飄舞,別具茶趣。

4。其他步驟,則與緊結茶相同。

適合這種沖泡方法的綠茶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峯等,其中有些條索不是 特別緊結亦非特別鬆展的茶葉,用兩種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 選擇。 綠茶的沖泡方法主要為以上兩種,只要多加嘗試,相信你一定能泡出一 杯好喝的綠茶。

怎麼泡綠茶最好喝??

80C的温水最好.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

水温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温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細説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

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

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隻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後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

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温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温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

正如平時説的,水温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

如水温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

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温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説來,泡茶水温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裏必須説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温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温、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

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温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温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

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

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

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

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例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綠茶應該怎樣泡

綠茶的沖泡,第一步便是燙杯,燙杯有利於茶葉色香味的發揮。同時,根據綠茶條索的緊結程度,其泡法可以大致分為兩種。

對於沖泡碧螺春、平水珠茶、湧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外形較為緊實的綠茶時,在燙杯之後,採用上投法,先將合適温度的水衝入杯中,隨後取茶投入,不加盞。此時可以清晰地看見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在吸收水分之後,葉片逐漸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湯麪水汽夾着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以碧螺春為例,芽葉逐漸展開的碧螺春在茶湯中猶如片片飛舞的雪花,葉底成朵,鮮嫩如生。碧螺春的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譽。稍候片刻之後,待茶湯涼至適口時,即可開始品茶,這時所飲的茶湯為第一泡。一般來説,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最佳温度大約在45-55℃之間。温度高則燙嘴也驗,在第一泡的茶湯還有1/3剩餘時,開始續水,稱為二泡。如果是茶葉肥壯的綠茶,二泡時茶湯正濃,飲後齒頰生香,舌本回甘,令人餘味無窮。通常茶葉飲至三泡時,茶味已淡。

對於六安瓜片、黃山毛峯、太平猴魁、舒城蘭花這些條索鬆展的綠茶,如果仍然採用上述方法,那麼茶葉因茶骨輕薄而不易浸泡下沉。因而應該採用另外一種方法,即下投法沖泡茶葉。燙杯後,待杯子幹後,取適量綠茶置人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温已經能夠隱隱聞到綠茶的清香。隨後開始向茶杯中沖水,沖水量達到茶杯容量的1/3時,開始注意注水方法的變化。如果沖泡綠茶所選用的是玻璃杯,則開始沿杯壁緩慢注水,然後微微搖晃茶杯,目的是使茶葉能夠得到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鬱,是聞香的最好時候。稍候2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之後,再利用前面所講到的沖水方法將茶杯衝滿。此時可以觀察到已經伸展開的茶葉或徘徊飄舞,或遊移沉浮,別具茶趣。至於其他步驟,則與沖泡緊結的綠茶方法相同。

Y請問各種茶的沖泡方式

純熱紅茶的泡法(straighthottea)

1、在茶壺中倒入少量的沸水,稍加搖晃使整個茶壺變得温熱。此外,還要温杯,所以開水須要多準備一些。

2、將所要用的杯子也倒入沸水,温杯。水壺中的水繼續讓它沸騰2-3分鐘。

3、將茶葉放入事先温好的杯中,比例為1茶匙的茶葉對1杯的茶。

4、待水壺從底部冒也稍大的氣泡時,將沸水衝入茶壺中,先把茶壺放在水壺的旁邊也是要注意的重點。

5、將沸水倒入茶壺後,立刻將茶壺蓋蓋上,以免茶香逸散。

6、如果沒有砂漏,可以用鬧鐘等,以分為計時單位的時鐘即可,悶茶的時間,依茶種不同而有差別,大型葉片約3分鐘,小型葉片約2-3分鐘。

7、將沸水衝入茶壺中,會引發茶葉的跳躍現象(茶葉會上下移動)。這是刺激茶葉,其釋出美味,所以要靜待茶葉完成此一動作,待茶葉沈至壺底,茶葉充分展開時,即是所謂的悶茶時間,當室温偏低時,可以用保温棉罩將茶壺包住保温。

純冰紅茶的泡法(straightlcedtea)

1、用茶匙將茶葉放入事先温過的茶壺中(一茶匙茶葉為一人份)。根據茶葉的種類來增減茶葉的份量。

2、一杯茶約需熱水70℃-80℃。茶葉的量與沖泡純熱紅茶相同,只是將熱水的份量減半,作成2倍濃度的茶湯。

3、立刻蓋上壺蓋。悶茶的時間約為純熱紅茶的二分之一即可。OP級茶葉2分鐘,BOP級茶葉1分鐘。

4、在玻璃杯中放滿冰塊。將杯中多餘的水先倒掉,然後將(3)攪拌2-3次後,以濾茶器將茶湯一口氣濾進杯中。

5、如果以薄荷葉來裝飾的話,看起來的感覺會更不一樣!冰紅茶就如格雷伯爵紅茶一樣,茶色清澄香氣濃醇。

花草茶

一壺好看又好喝的花草茶,在茶葉份量、茶水的比例,以及沖泡的時間上,可是相當講究的。

訣竅一:茶水的比例

花草茶有單一材料及混合材料的兩種沖泡方式,在份量的拿捏上,單一的花茶材料,如用500CC的沸水來沖泡,應取份量為5~10克;混合式的花茶,則每一種材料各取2~3克,就可製造出一壺色彩繽紛的花草茶了!

訣竅二:味道的拿捏

一般來説,1人份的花茶材料約1小匙,可搭配2小匙的冰糖或蜂蜜,調味時最好也浸泡2、3分鐘,再用湯匙來攪拌均勻,味道較佳;如要泡分量較多時,以一整壺茶500CC來看,理想的花茶和冰糖或蜂蜜比例為3 g:2g,平均的沖泡時間則不宜超過5分鐘。

訣竅三:先衝後泡的方法

1、先衝後泡最基本的沖泡方式,是將花茶材料放入壺中,倒入熱開水。

2、待花茶衝開,悶3至5分鐘,待茶汁入味再添加其它調味料較好。

花果茶

一壺好看又好喝的花果茶,在茶葉份量、茶水的比例,以及沖泡的時間上,亦是相當講究的。

1. 熱花果茶的泡法:

取標準匙約一勺至一勺半(約10~15g),放入花茶壺,加入熱水至8分滿(約400~500g),温度約45℃(因花果茶含大量維他命及果酸,温度太高會破壞營養及影響口感),在吧枱放置約2分鐘再端給客人。

2. 冰花果茶的泡法:

取花果茶15~20g,温水(約45℃) 泡5分鐘後加入糖或蜂蜜攪拌,取杯子放入冰塊後再慢慢倒入果茶。

綠茶的泡法

綠茶是中國產茶區域最廣泛的茶類,全國各產茶省均有生產。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東南西北中,無論是城鎮,還是鄉

村,都有大量的茶人飲用。 綠茶屬不發酵茶,富含維生素C和氨基酸,特點是鮮爽,清香,色澤翠綠。沖泡綠茶就得把這些特

點充分展現出來,因此泡茶水温,茶與水比例,浸泡時間,茶具選擇等都得把握得當。一般茶與水以1:50為宜,最能反映茶湯

品質。水過之太淡,茶過之則苦澀。因綠茶類採摘嫩葉或茶芽多,所以不宜用太高的水温來沖泡, 泡茶水温在85~90℃為宜,

當然,還要視茶葉鬆緊程度。此外,亦忌長時間浸泡,否則苦澀味重。如衝法得宜,則茶湯碧綠,茶味清香,味鮮清甜。茶具

選用上看,有比較現代的玻璃杯,傳統的白瓷杯碗。玻璃杯比較直觀,能欣賞清澈茶湯和翠綠嫩芽,有着良好的視覺效果,但

品飲時不便拿取,易燙手。白瓷帶託的茶碗或茶杯較為適宜,既不影響香氣散失,又便於拿取,不燙手。建議使用瓷製茶具衝

泡。

具體而言,綠茶沖泡的程序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一)選具: 大凡高檔細嫩名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

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

心,或暢敍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根據品飲人數準備好茶杯碗以及茶葉罐,茶

則,茶匙,賞茶盤,茶巾以及燒水壺。

(二)觀茶: 對細嫩名優綠茶,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a.先取一杯之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或盛茶專用

器具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綠茶,一般可免去觀茶這

一程序。b.或者傾斜旋轉茶葉罐,將茶葉倒入茶則。用茶匙把茶則中的茶葉撥入賞茶盤,欣賞幹茶成色,嫩勻度,嗅聞幹茶

香氣。

(三)a.潔具: 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b.温杯:用開水將茶杯燙洗一遍,提高杯温,在冬天,尤顯重要,利於茶葉沖泡。

(四)置茶:沖泡綠茶的茶杯一般容量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對於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將茶葉

從茶盤或茶則中均勻撥入各個茶杯內。

(五)浸潤泡: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 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

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蒼山雪綠等,即先將攝氏85~90度的沸水衝

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衝入沸水。至

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泡茶水温在85~90℃為宜,水量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葉吸水舒張,便於茶汁析

出,約30秒後開始沖泡。

(六)沖泡:沖泡次數:約三次,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水入杯內至總容量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 茶、三分情"。經過三

次"高衝",使杯內茶葉上下翻動,杯中上下茶湯濃度均勻。另 一方面表示禮節,對客人到來以示歡迎。沖泡過程,要求水壺高

懸,使水流有衝擊力, 並有曲線的美感。

(七)賞茶: 這是針對高檔名優綠茶而言的,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

及最終茶與湯的成象,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八)奉茶:沖泡後儘快將茶遞給客人,以便不失時機聞香品嚐。為避免茶葉過長 浸泡在水中,失去應有風味,在第二、

三泡時,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再將茶湯低斟 入品茶杯中。

(九)品飲: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味。 飲一小口,讓茶湯在嘴內迴盪,與味蕾充分接

觸,然後徐徐嚥下,並用舌尖抵住齒根並吸氣,回味茶的甘甜。

綠茶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麼,得重新沖泡才是。

普洱茶沖泡

一般除了醒茶外

所使用的茶具質密度都不宜太高

也就是壺温與水温都不要太高

以紫砂壺較適宜

試茶另當別論,仍以蓋碗試之

壺形寬口扁腹為佳

水沸後關火

沸點醒茶洗茶

然後

三泡茶都不需加温

因為茶葉漸漸開展

時間固定

每泡間隔二十秒,降温

等到第四泡再加温

而後再三泡

老茶則可以每二泡加温

但間隔要更

綠茶的品種有那些沖泡有什麼講究

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峯;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峯;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峯;雲峯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峯;九華毛峯;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峯;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巖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峯;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峯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峯;九龍茶;峨眉毛峯;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巖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峯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峯;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峯;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1:瓷杯品綠茶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沖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2:玻璃杯品綠茶

玻璃杯泡綠茶,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

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採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綠茶,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鬆緊不同,分別採用兩種沖泡法,一是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並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雲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凌雲白毫綠茶、湧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峯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劍,葉如旗;湯麪水氣夾着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着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濕看欣賞。

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嚥,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綠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着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鬆展的名綠茶茶,如六安瓜片綠茶、黃山毛峯綠茶、太平猴魁綠茶、舒城蘭花綠茶等,如用“上投法”,綠茶茶葉浮於湯麪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幹綠茶欣賞以後,取綠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後再衝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遊移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當然亦可,但不能透視綠茶在杯中變化全貌,不能充分領略綠茶湯中茶趣,是一不足。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3:茶壺泡綠茶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因水多,不易降温,會悶熟綠茶茶葉,使綠茶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沖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綠茶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敍茶誼。

客來敬茶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較為隆重。壺泡綠茶法,相對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區,為表達敬客心意,還在綠茶中放糖調飲,以示甜甜蜜蜜。

徑山茶是好茶嗎

徑山茶是好茶。徑山茶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徑山茶名字的由來與其產地有關,它產自餘杭區西北境內之天目山東北峯的徑山,所以得名,是綠茶中的名茶。徑山茶條索纖細,色澤翠綠,口感鮮醇。

徑山茶是好茶嗎

徑山茶是綠茶類名茶

徑山茶也被叫做徑山毛峯茶,它的產地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北境內之天目山東北峯的徑山,也因此而得名。徑山茶屬於綠茶類目中的名茶,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徑山茶的特點

徑山茶的條索纖細,有毫毛,色澤翠綠,一般為一芽一葉或者一芽二葉。沖泡香氣清馥,糖色非常的明亮且嫩綠,口感新鮮且清爽。徑山茶非常適合用玻璃杯沖泡,感受它的真色、真味以及真態。

徑山茶的營養價值

徑山茶中富含茶多酚和兒茶素,有着很好的殺菌作用,長期飲用可以預防血管老化,降低癌症的發生率。日常保存時一定要將其密封,放置在乾燥的地方保存,或者直接將其放入冰箱低温冷藏保存效果最好。

綠茶應該怎樣泡才好?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這些,而沒有掌握好泡茶技術,還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個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温就是用適當温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時泡到適當的濃度後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衝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2.泡茶水温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温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温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説的,水温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温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温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一般説來,泡茶水温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這裏必須説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温達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沖泡時間和次數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温、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温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温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温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温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泡 茶 五 誤

茶葉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上乘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因此,茶葉有“康樂飲料之王”的美稱。但是飲茶還需要講究科學,才能達到提精神益思維、解口渴去煩惱、消除疲勞、益壽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飲茶習慣不科學,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温,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 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温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温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 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 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 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説:“精茗藴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悦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巖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巖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説,但泉水在地層裏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南零水、江西廬山谷簾水、雲南安寧碧玉泉、濟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處。泉水所處之處有的江水浩蕩,山寺悠遠,景色靚麗;有的一泓碧水,澗谷噴湧,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詞,水質清冷香冽,柔甘淨潔,確也符合此美名。民間所傳的“龍井茶”、“虎跑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真可謂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徑山茶是什麼茶 徑山茶功效

一款好的茶葉泡出來的茶味道都會更加香醇,市面上的茶葉有很多種,徑山茶是杭州的歷史名茶,香氣清馥,被很多人所喜愛,讓你品一口好茶的清香。

徑山茶是什麼茶

【產地】徑山位於浙江省餘杭、臨安交界處,分東西兩徑,東徑通餘杭,西徑連臨安的天目山,故又有“兩徑”之稱。這裏屬帶季風氣候區。徑山有凌霄、堆珠、鵬博、晏坐、御愛五大峯,茶樹多分佈在峯谷的山坡中。這裏羣山環抱,雲遮霧罩,泉水潺潺,參天古樹為徑山茶樹遮擋着陽光,對茶樹生長十分有利。

【工藝】徑山茶屬烘青綠茶,於每年穀雨前採製的品質為佳。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通常製作1公斤徑山茶需採6.2萬個左右的芽葉。

【特徵】徑山茶外形條索纖細苗秀,芽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幽,滋味鮮醇,湯色嫩綠瑩亮,葉底嫩勻明亮,經飲耐泡。

【淵源】徑山茶:徑山茶又名徑山香茗,因產於浙江省餘杭縣西北境內之天目山東北峯的徑山而得名,為浙江省傳統歷史名茶之一。據《繼餘杭縣誌》記載:“開山祖欽師曾手植茶樹數株,採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鮮芳特異,今徑山茶是也。”可見徑山茶始於唐朝開寺僧法欽,足見徑山茶歷史悠久。

徑山茶自1978年恢復生產以來,在省、市名茶評比中,連續三年蟬聯冠軍,榮獲最佳名茶稱號。1985年6月農牧漁業部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名茶、優質茶評選會上徑山茶被評為11種全國名茶之一,並獲優質產品金盃獎。

徑山茶宴:浙江餘杭徑山寺的“ 徑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禪林高韻而聞名與世。徑山寺的飲茶之風極盛,長期以來形成了徑山茶宴的一套固定、講究的儀式:舉辦徑山茶宴時,眾佛門子弟圍坐“茶堂”,依徑山茶宴之順序和佛門教儀,依次獻茶、聞香、觀色、嘗味、瀹茶、敍誼。

徑山茶功效

徑山茶含多種成分,如氨基酸、礦質元素、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黃酮類、多酚類、咖啡鹼等物質。因其含有高鐵、高硒、高鋅、高鉻特徵,有利於改善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其它微量元素如銣、磷、鋅等對腦神經和心腦血管具有保健作用。對人體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脹、解毒消腫、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瘀止痛、止瀉、止嗝等多種功效。徑山茶沒有興奮作用,不會影響睡眠,且富含礦物質元素,參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特別是消除油膩的功效顯著,長期飲用可降血脂、降血壓,其中高含量的硒更有駐顏美容之作用。

徑山茶的品質特點

徑山茶外形細嫩顯毫,色澤綠翠;內質嫩香持久,滋味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且嫩綠明亮。它在沖泡時,可以先放水後放茶,而且茶葉會很快沉入杯底的特點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徑山茶介紹

徑山茶,又名徑山毛峯茶,簡稱徑山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北境內之天目山東北峯的徑山,因產地而得名,屬綠茶類名茶。徑山海拔1000米,山嶺高聳,神木參天,種植土壤肥沃,氣候潮濕,有絕佳的種植環境。徑山茶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禪師曾經在徑山寺研究佛學,後來把茶籽帶回日本,是當今很多日本茶葉的茶種。茶葉的外形緊細,毫毛顯露,色澤翠綠﹔茶湯呈鮮明綠色,口感清醇回甘。徑山茶先後獲得中國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標誌區域品牌等諸多稱號。

教我如何沏茶,如何選茶業,如何品茶,如何選茶器。

如何沏茶: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別。由於現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説,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眾化,但對現代工業社會過於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所以,發掘古代茶藝,使再現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據説福州茶藝館已恢復鬥茶法,使沫餑、重華再觀,實在是一雅舉。談飲法,不僅講如何烹製茶湯,還要講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壺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碼能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稱“茶子。五杯至十幾杯巡注幾周不停不撒,民間稱為“關公跑城”。技術稍差難以環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點一提,也是幾次才均勻茶湯於各碗,引謂“韓信點兵”。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總覺得在家喝茶與在茶館裏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總歸結為家中和茶館環境、氛圍不同,因而導致心情不同,從而影響口腔裏、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專業人士相告,其實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時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講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雖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樣的。為了使茶葉的色、香、味充分地衝泡出來,使茶葉的營養成分儘量地被飲茶者利用,其中應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來説,茶、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檔茶用量可少一點,粗茶應多放一點,烏龍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應多一點。對嗜茶者,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衝150至240毫升;對於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為1:80至1:100。喝烏龍茶者,茶葉用量應增加,茶與水的比例以1:30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葉3克衝開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衝開水150毫升。

如何選茶葉:古聖賢説,大禮必簡,大樂必易。好茶也是相通的。

一款茶大致從其色,香,味三個方面鑑別。

色:看茶湯油亮、通透、清澈的程度。

香:聞其香是否自然,有沒有雜味。

味:嘗其味,滋葉,甜、苦,回甘程度。

最後看看葉底,肥厚、舒展、油潤、彈性程度。

下面介紹一種非常簡便的試茶方法給茶友。

準備幾個約250毫升的通透玻璃杯。可鑑別一款茶,或幾款不同茶同時對比。稱3克待鑑別的茶,放入杯中,用大開水,沖泡入杯,約五分之四水位。

觀察:1.茶葉舒展快慢程度。茶葉舒展越快茶就越好。

2.伸縮度(茶葉未展開與完全展開的對比度)。伸縮度越大茶就越好。

3.看茶湯。茶湯越通透、油亮、清澈,茶就越好。

4.聞香。香氣越自然並沒雜味,茶就越好。

5.品味。浸泡5分鐘可試其味,滋味越厚,甜、苦平衡,回甘強而持久,茶就越好。

6.看葉底。葉底越肥厚、油潤、富彈性,茶就越好。新茶友剛開始時,最好用2款以上的茶作對比。熟練後,就算單獨試一款茶,都會清晰。

用通透的玻璃杯,可集看茶葉舒展快慢,伸縮度,茶湯,葉底及試茶於一身,省時省力

。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方便;既直觀又容易;既客觀又準確。用蓋碗技巧沖泡,尤其用紫砂壺沖泡,都會改變或提升茶性。

如何品茶:先説怎樣品茶: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温):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所謂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覺,並隨着季節、環境、與個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節而論,若在春風拂面之際,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綠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飲上一杯碧綠生青、滿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綠陰中的感覺;秋高氣爽,收穫在望,那時最好衝一杯“龍井”、“毛峯”,慢慢地咂咂,細細地品品,反反覆覆地想想,這是一種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鐵觀音”,望着杯中熱氣氤氲的橘紅色茶水,則會從心頭瀰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調。

由於個性所驅,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辦事風風火火。按其性情便不習慣慢慢細品,故一上來就大口地飲。也有極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來,就像“咪”老酒一般,偶爾呷上一小口,説話也像温吞水,一派篤定泰山、穩坐釣魚台的派頭。而像我,大約算是中間派,不疾不徐。夜間寫稿,有時文思受阻,就會一個勁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貫通思路;有時文思順暢,則會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復又埋頭電腦屏前,不斷敲擊鍵盤。所以此類品茶有疾有緩,二下扯平,適中而已。

品茶種種,説道甚多,但大體而言,所謂品茶就是感覺。

再説下品茶該注意的2個事情: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1 品紅茶七則

1. 新鮮的冷水注入煮水壺裏煮沸:

因為水龍頭流出來的水飽含了空氣,可以將紅茶的香氣充分導引出來,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温瓶內的熱水,都不適合來沖泡紅茶。

2. 注入正滾沸的開水,以漸歇的方式温壺及温杯,避免水温變化太大:一般茶壺的造型,都有一個矮胖的圓壺身,是讓茶葉在沖泡時有完全伸展及舞動的空間。

3. 謹慎斟酌茶葉量:

沖泡濃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約2.5g的茶葉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紅茶,建議最好以2杯的紅茶葉量(約5g)來沖泡成2杯,較能充分發揮紅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續杯樂趣。

4. 將滾水注入壺裏泡茶:

水開始沸騰之後約30秒的時間,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幣大小的圓形時,來沖泡紅茶,最適合不過的了。

5. 靜心等候正確的沖泡時間:

因為快速的沖泡是無法完全釋出茶葉的芳香,一般專業的茶罐上,都會專業的標示出茶葉的濃度大小(Strength,即強度),這關乎到茶葉沖泡的時間。例如:濃度分為1-4級,1為最弱,4為最強。沖泡時間則是從2分鐘到3分半鐘,依次遞減。

6. 將壺內沖泡好的茶湯,倒入你喜愛的茶杯中:

茶杯雖有各種不同的造型,但一般而言,都是屬於底較淺而杯口較寬,因為這樣除可以充分讓飲茶人享受到紅茶的芳香,還可以欣賞到它迷人的茶色了。

7. 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糖或牛奶:

若是選擇喝純紅茶,所着重的完全就是紅茶的本色與原味。而奶茶用的茶葉一般而言都屬於口味較重,並帶有一些澀味,但是加入濃郁的牛奶之後,澀味會減低而且口感也變的豐富一些。

品綠茶

2 綠茶的品飲,大致有如下程序: 

一、選具大凡高檔細嫩名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在於欣賞茶趣,而在於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敍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二、潔具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三、觀茶對細嫩名優綠茶,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先取一杯之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綠茶,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序。 

四、泡茶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蒼山雪綠等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衝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五、賞茶這是針對高檔名優綠茶而言的,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相,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六、飲茶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另外,綠茶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麼,得重新沖泡才是。

最後是品烏龍茶

在品茶中,尤以品烏龍茶的方法最為講究、複雜。客人入座後,先分好茶托,將沸水倒入紫砂壺、茶海、品茗杯、聞香杯中以温壺燙盞,繼而將沸水澆在紫砂壺外表上,名曰“封壺”。接着,把茶荷內的烏龍茶經茶漏用茶撥輕輕撥入壺內,又曰“烏龍入宮”。前後兩次封壺、沏茶,再將茶水倒掉,稱為“洗茶”。洗茶之後,再次將沸水倒入壺內,在倒水時要特意使壺嘴“點頭”三次,名曰“鳳凰三點頭”,以示對客人的尊敬。接着用茶壺蓋把浮在水面上的茶末颳去,稱為“春風拂面”。給茶壺封蓋之後,再用沸水淋壺身,為的是保持壺內外温度的一致,此舉稱為“重洗仙顏”。這時,主人應用茶夾把沸水燙過的聞香杯、品茗杯一一放在客人面前的茶托上,接着把過濾網放置在茶海上,將壺中的茶經過過濾網倒入其中,然後用茶海斟入客人的聞香杯裏,此為“分茶”。通常茶水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誼——這就是茶文化的特殊含義了。最後的程序也就是到了聞香品茗之時了。先將聞香杯中的茶水輕輕旋轉倒入品茗杯中,然後用手搓一搓柱形的聞香杯,香氣便從杯底漸向杯口散溢,端至脣邊,馥郁撲鼻、沁人心脾,此曰“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扣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託着杯底,此稱為“三龍護鼎”。先要仔細欣賞茶水的湯色,然後分三次細細品啜。分三口喝乾是緣於“品”字有三個口,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三口茶暗含“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

品茶藝術的主要內容:

嘗茶:從幹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鑑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會蓋上的“蓋面香”)

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

唐宋時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則以色為主。進入瀹茶的明清時代,品茶則工於“淪”,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如參禪。而飲茶因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向有“茶中帶禪、茶禪一味”之説。

故中華歷來以茶香與書香、墨香齊名(號稱“三香”),是高雅、安祥、和諧之社會精神的體現。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風論雅;芸芸眾生,一茗在手,照樣海闊天空。

平易近人,寧靜淡泊,雅俗共賞,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品茶藝術之延伸——欣賞茶葉的外形美:

品茶時欣賞茶葉的“外形美”,是品茶藝術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賞心樂事之一。茶葉的外形可謂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在茶葉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葉,似珠、似花、似針、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

品茶與其他飲茶方式的不同。

品常飲茶按飲茶方式不同,可分為:品茶、喝茶、飲茶、灌茶四種,其中品茶,或稱品茗,為飲茶之最高方式。

一般習慣,江浙滬愛飲綠茶,廣東、香港愛飲紅茶,福建、台灣愛飲烏龍茶,雲南愛飲普洱茶,而我國北方則大多愛飲“香片”(即花茶)。

在國外一般來説,歐美喜歡飲紅茶,非洲愛飲綠茶,東南亞也偏愛烏龍,日本則嗜好蒸青綠茶。

烏龍茶的品飲,烏龍茶的品飲,和一般茶葉不同,自有它的獨特之處。品飲前,先用“高衝、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

以前剛喝茶時,對於香氣並不那幺敏感,喝了一年之後,對於香氣已經有明顯的區分,三年之後(茶葉接觸多),大概對於所有的香氣都瞭然於胸。當然有部份香氣自己是不覺得香,全憑別人的感受得知,於我而言,那種香味只是類似菊花的“悶悶味”。至少,經過訓練之後,嗅覺、味覺都會比較敏感!訓練的方法無他,仔細喝、仔細聞,而且詳加比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應當客觀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僅能夠彌補自身味覺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見的交流,對於泡茶、賞茶是無窮利多!

茶香出現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種:

第一種是聞香杯(後來我就改進用瓷器湯匙)。從聞香杯中聞到香味是要從最高温聞,温度漸降,香氣可能有變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連温度低到室温時都要仔細聞,不僅可以欣賞茶葉的香氣,並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壞,甚至製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時,會有嗆鼻的感覺,只有部份的茶湯在最高温時會嗆出香味來,如果是這種情形,沖泡時,儘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衝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經過幾秒之後,香味就開始呈現,由淡轉濃,再由濃轉淡,這是第一道香。之後另一種香味就會慢慢呈現,也是由淡至濃,由濃至淡。一層接着一層,甚至到室温時,都還有香味,人家所説杯底留香的茶就是這樣!在聞香的時候,通常嗅覺會疲憊,就是“久不聞其香”的意思,所以應當每聞幾秒就將聞香杯移開幾秒,讓嗅覺接觸到新鮮空氣,再聞,才不至於“入於芝蘭之室”!在現今的茶葉,除非是三四年株採的茶葉,否則火氣太大不容易聞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氣的數量就越減,恐怕這個道理有些焙茶人還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選購時,應當知道!當然,選購茶葉時的試泡,香氣的表現常被火氣包住了(剛焙過的茶,火氣自然在),所以要問清楚焙火的時間,在品咂之後才得以鑑別。但是選茶比較好的方式,並非聞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濃者,香氣在往後的表現會比較好。當然,剛製成的茶葉,如果焙火重,香氣又足,保持新鮮的感覺(香氣會轉、滋味會跳、喝了之後會感到鮮活),當然是等級以上的茶葉!

第二種是茶湯。有些茶,用聞香杯或湯匙或許聞不出香氣來,可是在入口時,會有香氣表現出來。當然,跟聞香杯一樣,温度漸減,香氣會有變化。不過,可能在一兩個月後,會發覺入口的香氣漸減,這是茶葉內部進行反應的緣故,屬於正常,或許在別的地方表現更佳的感覺!早期有人説那是“走味”!如果對於茶葉的後發酵有一定的認識,我想, “走味”不見得是件壞事。覺得茶葉的狀況值得珍藏,將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庫,可減緩茶葉的變化!

第三種是喝完之後,從口中吐出來的香氣。會發覺呼吸之間,有香氣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潽洱茶,有時候在聞香杯、飲用時聞不到某種香氣,飲完後會發覺有一種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潽洱都可能有這種香味,而這種香氣是屬於青潽洱特有的香氣,尤其芽茶最為明顯!當然其它茶種也有類似的情況。

喝茶的場所會影響香氣。舉出四個地方,如室內、挑高建築、涼亭、室外。如果風不大,濕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覺香氣明顯來排列:室外>涼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內。所以,飲茶聞香和環境中的氣流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不妨試試看,拿着聞香杯,在室內和室外比較一下,所謂室外,頂天即可(上面沒有遮蓋物)。其它如抽煙、喝酒、喝咖啡…,都有類似情形!所以陽台喝茶一定比室內好;頂樓喝茶一定比陽台好!一般倒茶區選茶時,各家的營業場所通風情況應比家裏好,香氣也比較聞得到!

口中對於香氣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顎跟鼻腔的交接處,所以,評鑑比賽茶時,評審都會將少量茶湯飲入口中時,稍微低頭,從嘴脣的左邊和右邊吸入空氣。當吸入空氣時茶湯混着空氣在口鼻交界處翻攪,容易讓嗅覺感受到茶湯的香氣。當然我們喝茶時也可以這樣做。雖然這是很高竿的品鑑方法,但是建議兩點:剛開始時 “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經過個一年半載後,嗅覺才能適應;容易嗆到,入口茶湯儘量少,吸入空氣時先輕輕吸,習慣後再加重。

茶湯飲下,口中有翻攪的動作,例如吸氣、吞口水的動作,可以聞到茶的香氣。尤其是飲入濃茶時,茶香會漸漸由口腔翻攪而顯現出來。早期,有人用小壺泡(孟臣壺),泡出來的茶湯雖然少但濃得讓人皺眉頭,但是,茶香、滋味漸漸呈現出來的那種感覺,好得就像那首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讓人有餘味無窮的感覺!但是並非所有的茶都會有回甘的現象。所以這種感覺要好好體會。茶湯下肚後,輕咳,會有甘味和香氣跑出。

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一)紅茶飲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説,各類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於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加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飲紅茶採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我國、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二)綠茶飲法

綠茶在我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級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採用瓷質茶杯沖泡。瓷杯保温性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級茶葉及綠茶未,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級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三)烏龍茶飲法

烏龍茶採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我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沖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緻,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昔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佔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颳去面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鐘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裏,準備沖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只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只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

品飲烏龍茶時,拿看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巖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復,即覺陣陣茶香撲面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四)花茶飲法

花茶,大多是選用芳香濃郁的鮮花和經過精工細制的綠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為多,也最受人們的喜愛。泡飲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乾杯內,用沸水沖泡,加蓋四五分鐘後即可品飲。如飲茶人數較多,往往採用壺飲法,即將適量的花茶置於壺內,沖泡四五分鐘後,傾入茶杯或茶碗中飲用。

花茶的飲法,與普通綠茶相仿,但需特別注意防止香氣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潔淨無異味,最好選用白瓷有蓋茶杯,以襯托花茶固有的湯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所以綜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幾個人一起喝茶,聲音豈不是大得驚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羣人喝茶聲音嘈雜得很,不是茶業品鑑,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對於茶香、滋味的鑑賞,是需要用心體會的。專心是不二法門。喝茶,專心喝茶,完茶後聊天、賞壺,就專心聊天、賞壺。

TAG標籤:泡法 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