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唯美而又感人的電影,講述了清朝末年四個女性的悲慘經歷。電影中所呈現出的傳統文化與社會風貌都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和珍貴。

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飽含着濃郁的人性魅力,特別是主人公寶釵、黛玉、探春、妙玉等人,她們不僅展現出了女性的獨立和堅韌,更是以自己的命運、愛情、友情深深感動了觀眾。在這個講究利益和權力的社會裏,一切都是被剝奪的,但這些女子們卻總能在黑暗中發現一絲希望,用自己的堅韌和勇敢化解遭遇的壓迫和苦難。

電影中還揭示出了封建禮教對女性人格的破壞和束縛,同時也揭示了內心真實的世界和生存狀態,影片描繪的意境和視覺效果確實非常令人感動。

總之,《金陵十三釵》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滄海桑田,讓我想起了那個女子們為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而鬥爭的年代,也讓我明白了在那個時代,女性面對生存和選擇所面臨的困難和危機。

這是一部真正的經典電影,它讓我反思了人性、社會和性別問題,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的微妙和脆弱。這部電影也告訴我們,只有堅守好自己的人性和價值觀,才能在紛亂的人生道路上前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金陵十三釵》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1

  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我們祖國女性的殘暴和羞辱,以及十四名風塵女子為救十三名女學生的偉大故事。雖然這部影片所呈現的只是電影效果,但是這確實是我們國家抗戰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故事。

  最讓我難忘的是那一羣女學生為了不接受日本人的慶功邀請而跑上天台想要自殺,然後那十三位風塵女子説“姐姐們替你們去。”的那一幕。她們知道要是真去了,前面等她們的是什麼,但是她們為了保護女學生,毅然地做出了這個決定,其實他們也很害怕,但是她們的“姐姐們替你們去”的聲音非常的堅定而有力量,讓人十分的安心。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並稱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風塵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他們當之無愧。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為了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站了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讓他也成為了英雄。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保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説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作為大學生,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負韶華,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2

  好久沒看電影了,更久沒認真看電影了。走進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找到座位,坐下。戰爭場面,像在玩真人版CS,感覺佟大為好酷,想想自己啥時候也去玩一次,或許當一次羣眾演員也不錯,正當思緒亂飛,隔壁兩小女孩討論起誰是主角。隨着劇情的深入,我的笨腦袋已經沒有能力走神了,到劇情的時候,還好邊上的兩小女孩抽泣了,我看的也有些許的傷感,小差又來了------純真真好,容易感動。一陣胃疼把情緒拉回來。劇情、情緒、胃疼交織在一起,Hold不住了,找紙巾。1號大廳的燈亮了,電影結束了,大家起立。我遲遲不想,可是為了不影響後面的人走出來,我還是順着人羣起立,披上外套的時候,心裏一陣莫名的酸楚,我們都太幸福太幸福了,然後被推着出了影廳。

  隨着人流,一路走出影廳,説笑的説笑,沉默的沉默,我想此時那些説笑的多數應該是為了談戀愛而看電影的幸福人兒吧,而沉默的,正如我,只是為電影而電影的人吧。從電影中走入現實,我像個屍體,繞着華麗的商場走了兩圈,眼裏看不到什麼,停下來,靠着欄杆,寫下一點感悟。

  寫完了,也回來了,再轉轉商場,風雅塘,嬰兒洗浴的中心,ONLY,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這個晚上,我做夢了,我夢見我有機會去做羣眾演員,可是我的.小毛驢卻沒電了,開的我很累,很累,一直開到第二天醒來還沒開到片場。

  突然想起媽媽曾經説過的話,祖宗作孽子孫還,核泄露舒服吧?海嘯爽嗎?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3

  命運的齒輪在歷史的風塵裏轉出人生的曲折,動盪年代裏,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悲劇。無論是花一般年紀的女學生,還是如花一樣的秦淮河女人,誰都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在時代大潮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螞蟻。我們該怎麼辦,是的,該怎麼辦?做保家衞國的軍人?還是做保護家人漢奸?無論哪一種,都僅僅只是一種選擇,無關其他。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價。

  羣體性,讓我們簡單地把標籤貼給了別人,而漠視了組成這些羣體的個體。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與處事方式都是由不同的經歷及遭遇造成的,忽略這些而只看表象都是一種傷害。玉墨的人生被別人生生的改變,她改變不了因此只能面對。她希望化粧到13歲時的自己,因為13歲之前,她人生是美好的!歷史的翻滾之中,波濤洶湧,浪花閃爍,記住羣體的同時我們更應記住組成羣體的一個個個體,或許她們就是蝴蝶效應的推動者。

  災難深重的民族,為力的民眾,在狹小的空間中,都僅僅為了活下去,活下來,為了自己,為了曾經幻想過的美好。我們的靈魂需要潔淨,雖然天空陰霾依舊,但相信明天雲會打開,霧終將隨風飄散。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

  用了這樣一個名字,是想紀念一些正在失去的東西。

  先説和這個電影無關的:大學以前我們經常被要求寫讀後感之類,自認為當時比較會寫,最起碼不會語塞;工作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會寫,常常一個詞都要糾結半天。我們的年齡在增長,社會閲歷在增加,可是知識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好可怕。這個浮躁的社會裏,我們丟掉了太多純真的東西,並且再也沒有耐心去補充知識。時間都浪費在了網上閒逛,等恍然發現時,已經又無所世事得過了一個晚上。

  説點和這個電影有關的:這部電影再一次激起了我對日本的仇恨。仇恨的種子原來一直都在。我始終做不了一個大度的人,我小肚雞腸地把這份恨波及到整個日本。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南京大中日本軍的行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們怎麼下得了手!我力挺這部電影,希望它可以喚起我們對歷史的記憶。我想我不會買日貨了,不會支持日本的一切了,一個犯過大錯又不知悔改的民族變強大後會很可怕。

  不知道傷痛的人是不會進步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肯定還會再次吃虧。如果一個民族忘了曾經的屈辱,如果一個民族裏的一代沒有抗日戰爭的概念,怎樣能贏得其他民族的尊重?

  真的退步很多,寫着寫着就不知道怎麼組織自己的語言,心裏很多想法,就是寫不出來。

  忘記是可怕的,比如恰好你忘記的是歷史和經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5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着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説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鍊,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説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有關電影《金陵十三釵》精選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金陵十三釵》是以南京大為背景的,電影借這個事件完美地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殘酷的現實最容易泯滅人性,卻也最容易喚醒人性,以下是我整理的有關電影《金陵十三釵》精選 觀後感 參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有關電影《金陵十三釵》精選觀後感參考範文

命運的齒輪在歷史的風塵裏轉出人生的曲折,動盪年代裏,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悲劇。無論是花一般年紀的女學生,還是如花一樣的秦淮河女人,誰都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在時代大潮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螞蟻。我們該怎麼辦,是的,該怎麼辦?做保家衞國的軍人?還是做保護家人漢奸?無論哪一種,都僅僅只是一種選擇,無關其他。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價。

羣體性,讓我們簡單地把標籤貼給了別人,而漠視了組成這些羣體的個體。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與處事方式都是由不同的經歷及遭遇造成的,忽略這些而只看表象都是一種傷害。玉墨的人生被別人生生的改變,她改變不了因此只能面對。她希望化粧到13歲時的自己,因為13歲之前,她人生是美好的!歷史的翻滾之中,波濤洶湧,浪花閃爍,記住羣體的同時我們更應記住組成羣體的一個個個體,或許她們就是蝴蝶效應的推動者。

災難深重的民族,為力的民眾,在狹小的空間中,都僅僅為了活下去,活下來,為了自己,為了曾經幻想過的美好。我們的靈魂需要潔淨,雖然天空陰霾依舊,但相信明天雲會打開,霧終將隨風飄散。

有關電影《金陵十三釵》精選觀後感參考範文

看完金陵十三釵,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電影院裏,看着銀幕,我感覺自己就生活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南京。我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為日本軍卑鄙、下流的行為而憤怒;我為放棄離開已淪陷的南京的勇敢戰士們而感動。我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質而流淚。現在,電影裏的畫面還在我腦海裏輪迴。

故事發生在1937的南京。那時的南京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那裏被日本軍害的滿目蒼夷,已經是一片黑暗,統統籠罩在戰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屍體縱橫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聲、聲隨處可聞。在這戰火之中有十二個女學生和一個孤兒陳喬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們的臉上有着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痛苦,有着難以傾訴的苦楚。她們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失去了最親最親的家人。與此同時,一羣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難。那些日本軍到處搜捕女學生,對女學生如牲畜般的蹂躪。更可惡的是,日本人竟然還要這些女學生在他們的慶功大典上唱歌,為他們助興。就在這火燒眉毛之時。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個女學生。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後沒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後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們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説他們無情,但她們做的的事情卻有情有義。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情義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正是這種身份卑微的人,獻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淚,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麼的沉重,脆弱。一個個場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着那日本軍殘害中國人的場面,想起那三十萬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屍體,我就想哭。我真為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還為中國的而哭,如果那時的中國強大,日本人敢來欺負我們嗎?只要強大了,我們誰也不怕。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決於自己的國家,看你堅不堅強,強不強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的屈辱。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流過鮮血的烈士們……

有關電影《金陵十三釵》精選觀後感參考範文

《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期間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亂,到處都是屍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鬥,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這裏,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向教堂內,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着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同時藏在教堂裏的還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羣風塵女子。

有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殺時,躲在一個草堆中的人發出了一些聲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原以為他們會把那幾個人找出來,誰知,他們竟然用刺刀狠狠扎進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來的刺刀上已經染上了殷紅的鮮血,我的心顫抖了一下。雖然我早在歷史書上了解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還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惡了。而另一場戲,是日本軍隊到教堂搜查,女學生和風塵女子都在四處逃竄,當十四個風塵女子躲進地窖後,地窖裏發生了一場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緊緊頂住,只有一個叫墨玉的,一直説着:“讓學生進來。”而當女學生逃到地窖口時,日本人也已追到門口,其中一位學生毅然決然地帶着同學們離開了地窖,朝樓上逃去,這一刻,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安危的態度,一種是無私的態度,處處為別人考慮,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後想了很多,其實這兩種態度也就是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兩種人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心都是一樣的,有善良就會有自私啊。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金陵十三釵》以一羣秦淮河畔女子為中心,講述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我整理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 觀後感 通用範文三篇,歡迎閲讀參考。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依然無法釋懷,對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痛恨。儘管,南京大離現今有一段時日了。但每每看到這些片段,心裏的痛根便會發芽。它告訴我們,國恥不能忘。

無法想象,那段日子,百姓是怎樣生存的,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每天過着琉璃顛沛的日子,時常擔心自己的安危。正如影片中逃忙的女學生,借宿的秦淮女子一般?但是,又有多少人像她們幸運?我看到,更多的是,橫屍遍野。

但是,影片帶給我的,更多是感動。尤其是小男孩決定假扮女學生那段。那是我的淚點。當一個孤兒被撿起信仰,重拾他的希望,也許,會改變他的一生。小男孩的成全,不是犧牲,而是一份可歌可泣的舉動。

時間沖淡了許多,也許國人對日本的侵略行為已經沒有那麼深了,《金陵十三釵》就很好地給我們提個醒。但是,我相信影片帶給我們的不是更多的仇恨,而是告訴我們,珍惜,正義,人性,情。

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剛剛看過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第一次為老謀子的片子湊票房,也是因緣一天中午無意間看到的拍攝背後的故事,加上身邊好評如潮,於是感覺似乎有非看不可的意思。於是落座影院,猶如坐在燈光搖曳的一方四方桌前,聽一個老人娓娓講述一個驚心動魄而又美豔動人的悲慘故事。老人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於我,自然是托腮凝神,聽者用心。

看他揮灑所有氣力,潑墨揮毫,堆砌出一個度的廢墟,最後,讓一朵美豔不可方物的花朵在其頂上燦爛盛開!那如死灰般灰白的大地、那浸透鮮血的殘垣、在他的指揮下,統統成為舞台的半尺背景。能夠看出攝影出道的他仍然忠誠於畫面鏡像中巨大的視覺反差:行走於硝煙烽火中的女孩,炮火聲中低吟淺唱的女子,還有一個維繫於她們之間的異國男子。毫無疑問的是老謀子這次拿到了一個好劇本,想比之前的幾部作品,這個故事更加撼動人心,情節也更加跌宕且符合邏輯。

觀影完畢,感覺身邊的人與我一樣,沉重、悲憤的情緒猶如擁堵在喉,無法言語。糾結其中的,無非愛國情、民族恨之類的東西。但細細品味整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卻好似夜幕中的秦淮河水,薄霧藹藹,模糊難辨。手捧琵琶吳儂軟語的絕色女子也好,血肉橫飛的戰場上智勇雙全的狙擊手也罷,清澈如水般的小女孩和英俊正義的假神父,人物一個個的都濃墨重彩一一呈現。就如張藝謀本人所説的,整個故事就是想要展現出戰爭中的一抹粉紅,他最終做到了。但是,於我,也僅僅是這樣一副精美畫面,僅此而已。

想起同樣戰爭題材的一部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讓人在快樂中流淚、悲傷中微笑。人性的雕刻在最平凡的情感流露中打磨出深刻的印跡。此片曾囊括3項奧斯卡大獎以及6項提名。老謀子這次也想要角逐奧斯卡,在我看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姑且不論整個故事描繪的方式是否得當,眾多初試演戲的演員膚淺的表演也會成為此片的一大致命傷。也許老謀子真的是距離平淡的生活太久遠了,用盡各種雕刻的.工藝技術、耗費巨資所雕琢出來的作品,外表炫目卻無法觸動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地方。畢竟,既要注重每一個細節,又要對得起鉅額的投資是很難兼顧到的。但願如我這樣的觀眾很少,畢竟太貪心了一些,也希望中國電影市場上少一些我這樣的挑三揀四苛刻者,也許這樣的話,中國電影人才會信心滿滿,走得更遠。

之前看過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這也是成為我走進影院的主要原因。幕後工作人員努力的工作、導演整夜整夜的討論劇本、小演員們剪掉長髮時的傷心哭泣、巨大的戰場和氣勢恢宏的教堂從無到有。每一個鏡頭十幾二十次的重複,所有這些背後的點點滴滴均因為真實、因為執着,所以美麗。於是,過程相比結果本身,更甚於深刻與動容,於我來講,這份背後的真實才是真正的“秦淮美景”。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昨晚,我看了中國投入最大的電影——《金陵十三釵》。 電影的三個主人公:美國人John、李軍官、風塵女子玉墨。John是個大英雄,救了十二個女學生;李軍官寧死不屈,死前殺了一羣日本人;玉墨也可説是救了十二個女學生,因為她帶頭讓自己頂替女學生,參加日軍宴會。

在1937年,發生了南京大,有十四女學生和十四個風塵女子幸運躲進了教堂,而教堂正好有個美國人,按道理日本人是不殺美國人的,所以這裏比安全區還安全。雖然這裏安全,但難免日本人也會闖進來,檢查有沒有中人,就在十四個女學生受到危害時,李軍官出手營救,用智力殺死了一些日本人,最後和一羣日本人同歸於盡,總共殺敵五門十個,真是令人致敬,真是我們民族的大英雄。結果兩個女學生還是不幸被日軍死,後來日軍長谷川軍官來保證,不殺女學生,其實只是表面上好,實際不想讓教堂的人出去,讓女學生去日本人的宴會。當時女學生為保持自己清白一致準備跳樓,而十二個風塵女子為了報恩,當時玉墨主動提出讓自己扮成女學生,到時再殺些日本軍官,其他風塵女子也不畏死亡,但人少了一個,神父的養子也讓自己的男扮女裝,這樣女學生就不想跳樓了,John也趁這時間帶頭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

這些人都有不畏犧牲的精神。雖然他們不是軍人,但也有犧牲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這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身邊也曾發現這樣的精神。有一天,老師説每小組都要派代表上台展示手抄報。而我們小組沒人選,卻有一個手抄報做得很好,但不會解説。我們的小組長是語文的尖子,有一張能説會道的嘴,我們的目光全投向了她的臉上,她也明白我們的用意,似乎在做準備。我們不容爭辯的目光使她堅毅地説:“行!”她關鍵時刻的勇敢精神使我終生難忘。

這部電影使我明白犧牲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坐享其成,如果你願意壯烈犧牲,那你的靈魂將永久刻在別人的腦海中,那麼生命也將是永遠存在的。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1

《金陵十三釵》講述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點燃又狠狠碾滅的希望。影片根據同名小説改編,以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為背景,真實的再現了南京城的淪陷,六朝古都覆滅,滿地橫屍。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該劇並沒有側重表達軍隊官兵如何不顧生死,保家衞國。在那個年代,女性註定是弱勢,註定要備受欺辱。在日軍屠光全城時,南京城中僅剩的一支殘存軍隊,拼死護住了教堂的女學生,破敗的教堂成了女學生唯一的庇護所。

那時兵荒馬亂,強行進入教堂尋求庇護那羣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的相處是怎麼都不會和諧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裏。她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城的淪陷,在快樂安寧的日子裏經歷了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風塵女子,成熟,妖豔。霸佔了女學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們卻依舊在地窖中鶯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們粗俗,低賤。與高貴矜持的女學生,簡直是雲泥之別。

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都清楚,那場名為慶功會是一條通向陰沉黑暗的不歸路。當初教堂頂樓那句“姐姐們替你們説去”,只是挽留女學生不做傻事的藉口。但回到地窖後氣氛卻並不輕鬆。“窯姐”玉墨的提議有人反駁,但最終這羣女人的善良打敗了恐懼。“我媽就想讓我成個女學生嘞!”剪了學生頭,換上樸素的學生服。濃粧豔抹實在是無奈之舉。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讓自己的女兒成為高雅,有學問的女學生。那身學生服上身,女人們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悲涼又苦澀…那首最後的《秦淮景》透着多少心酸與恐懼呢?

電影結尾只講述約翰含淚載着女學生逃離南京,並未交代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心知肚明,當她們代替女學生踏上日本軍車的那一剎那,前方等待它她們的是死亡都無法比擬的恐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污穢渾濁的外表下是一顆乾淨純善的心。她們手無縛雞之力,卻真正可稱勇士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2

李安的《卧虎藏龍》給中國的導演們挖了個坑,都以為以西方的視角去展現中國故事更容易得到認同,更容易得獎,爭先恐後往裏跳,其結果是中國外國都不買賬,一個個死得好慘。

一部好的電影絕不只是讓人哭了笑了那麼簡單,還要有比情緒宣泄更深刻的內涵,能喚起觀眾的價值判斷,運用自己的經驗與電影中的人物進行反思和對比。廣義地講,觀眾們的每一次觀影體驗,所得到的結果其實與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人物無關,只是進行了一次形而上的價值判斷,任何人在觀後都會很直觀簡潔地説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壞。

當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民族信仰也許會影響某一個人對某一部電影的具體評判,但並不會影響到總體,因為全人類有着一個共同的標準,即普世價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維國王之後,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意識形態的嚴格控制,但即便是這樣,伊朗的導演們也還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認同的電影來,比如説《白氣球》《小鞋子》之類,原因無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電影講述了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我曾説過,自《秋菊打官司》之後,張導演似乎越來越不會講故事了。當時有幾個張的同學在場,都説他要是不會講故事,中國誰還會講故事?張、陳是導演中的老大,而他們的同學在影視界也是個個如日中天,自然聽不進這樣的批評。

我所説的“講故事”,其實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捨和切入的角度,在技術上與剪輯相關,在創作上與主觀意識相關。張導演在畫面營造上堪稱大師,但是“講故事”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弱項。在這方面,日本的黑澤明是個高手,他能把一個事件的台前幕後用鏡頭交待得條理分明。

觀看《金陵十三釵》,張氏風格一以貫之,營造畫面不惜工本,戰爭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會。尤其是十三釵們身上那曲線畢露精緻華美的旗袍,對男性觀眾是一種曖昧的暗示,跳脱於殘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説是氣氛渲染的敗筆。再對比斯皮爾伯格對《辛德勒名單》的黑白處理,以及那個小女孩紅衣的出現對觀眾感官與心靈的衝擊,高下立判。

對於貝爾這個演員,説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他所飾演的那個人物,比起小説,因電影的形式所限被壓縮了不少,顯得不夠豐滿。他的表演,總體上中規中矩,但給我的感覺還有些遊離於中國演員之外,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相比於《三》那樣的庸俗電影,張導演的這部《金陵十三釵》有了明顯的變化,有評論稱是“迴歸了水準”。但是在藝術上,至少在藝術觀念上,張導演還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突破。文藝作品,説到底都是製作者自身素養的客觀反映,大作品需要懷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視點和人文關照。題材可以討巧,技術也可以討巧,但也只限於一時一事,不可能獲得永恆。

寫到這裏,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近三十年來,中國有幾部好電影?細想了一下,我認為有三部。一部是張導演的《紅高粱》,儘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蕩氣迴腸,充滿了象徵意義;再就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細膩深刻地詮釋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能引起觀眾對歷史的認知與反思;第三部是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哀而不頹,歌頌人性,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

至於這部電影能不能獲得奧斯卡,實話實説,真有點玄。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3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着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説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鍊,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説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4

戰爭是醜惡的,生活中原本色彩豔麗、光彩奪目的東西到了戰爭年代都會黯然失色。戰爭是殘酷的,人類最寶貴的生命到了戰場上也可能只是一顆子彈的價值。熱血、尊嚴、勇敢,當然還有恐懼、淒厲、膽怯,再複雜的情感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中都會被放大,哪怕是再矜持的人都藏不住對於殘酷的惶恐。

整部電影的基調是沉重的,觀影時的深呼吸成為我自己的主旋律。看到教導隊員用血肉之軀與坦克相抗衡,看到隊長用生命保護了女學生,讓我體會到了,這不是比賽勝利時的狂喜、更不是日進斗金時的快感,它可能是廢寢忘食完成工作時的推動力、也可能是跑馬拉松時自己的呼吸聲。總之它可能是一種很熟悉但很遙遠、想抓住卻又悄悄溜走的複雜情感。

交通的無奈被幾句簡單的台詞演繹的淋漓盡致:“在這樣的年代裏,保衞不了國家、保護不了南京、我為自己的女兒考慮有什麼錯?”,想當慈父,卻成為女兒痛恨的漢奸。想保護女學生,卻連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他被日本人擊斃的瞬間,我感歎這樣一個會三國語言的,在戰爭年代的性命猶如草芥,可悲、可歎。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為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了站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選擇讓他成為了英雄,正像玉墨説的,他是一個鬍子邋遢、爛醉如泥的英雄。活得長久雖然是主流的想法,但是如何有意義才是難題。

誰説XX無情,電影中的這十三位紅塵女子各個有情有義,可以為了小戰士冒死取琴絃,只是為了能趕在他臨死前為他彈上一首秦淮曲。為了掩護姐妹逃走,已經中彈了還死抱住日本人的腿。最後説出了感天動地那句:要殺要剮有姐姐們擋着呢!這種愛早已超出普通的情懷,非但有情有義,而且至誠至真!

整部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生動傳神,就連日本長官的無奈也進行了深入剖析。結尾沒有描述十三釵勇鬥日本魔鬼的情景,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她們美麗的身影。影片對於細節也非常考究,戰場的紛亂感就像身臨其境般,觀影完畢後讓人感觸頗深,非常值得觀看!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5

説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鐘我就已經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説改編的,不得不説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期間在一個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着是中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説,在“神”在大樓裏和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避難,接着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裏,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但卻不幸地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裏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現實。在天主裏,風塵女子、放蕩、妖豔,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她們。在天主裏,喬治善良、、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着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儘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那個時期整個南京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儘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儘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羣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商女亦知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太。但是我想到當年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6

看了金陵十三釵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壯、憤怒、特憋屈!看完後,我太氣憤了,真實的反應了戰爭背後的罪惡!

猶記那句:“小妹妹你把錢收好姐姐還要拿這錢贖身呢”我便淚流滿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這14個女人拎着包風情萬種的走進教堂的場景有一句話真的好“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諒當時的侵略者”

銘記國恥,吾輩自強!我們很幸運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來的江山,哪有什麼資格抱怨這個那個,珍惜生活,珍惜當下。

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個動漫愛好者,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小時候我就接觸到了日本動漫,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總會説我幾句“這有什麼好看的嘛?”那會兒我只當他老了,不懂我們小孩子的樂趣,雖然之後我爸爸也會和我説南京大時日本有多麼討厭,但那會兒我還什麼都不懂,也沒了解過關於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敵國。不過後來慢慢長大了,也慢慢的瞭解到了日本殘酷的作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為什麼爸爸在我看動漫時會歎氣,雖説有句話是“現在的日本和那時候不一樣了,日本後輩的人也是無辜的”但我們也確實沒資格代替死難的中國先輩原諒日本。

我感覺到戰爭的殘酷、無情、卑微、無奈、無助,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們是最沒有能力反抗的羣體,也是最無助的,特別是那個女主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特別震撼,為了孩子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遠沒有戰爭。

一個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為的只是保護那一點點希望。這希望不僅是那些女學生,那些已經死去的士兵,即將死去的女人和即將死去的男人,他們本應都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我們不配評價那些死去的人們,因為我們、父輩、或者祖父輩都只是他們眼中需要他們去死才能保護的孩子。電影裏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給了女學生,現實中三十萬白骨把希望留給了我們。

這電影不是為了讓我們延續仇恨,也不是讓我們去原諒,更不是讓我們去討論劇中人誰應死該活。仇恨的確不應當被延續,我們也沒資格説原諒,因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幸福的生活。

過去不可改變,更不能被遺忘。銘記過去,珍惜現在,警示未來。我想就是這電影最大的意義。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作文: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作文: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作者/詹佳麗

  

  (一)

  

  “儂有一段情呀,唱給諸公聽……”

  

  《秦淮景》曲調悄然響起,透過教堂天窗的聖光將十三個婀娜身影細密包裹。

  

  環佩叮噹,雲衾玉錦。琵琶無聲四弦,在輕攏慢捻抹復挑中悠揚出一曲浮生夢。

  

  我抬頭,目光不移地看着居於正中的玉墨。依舊是醴豔的容顏,依然是綽約的步履,她的周身卻彷彿籠罩着一層聖潔的光輝。

  

  環抱琵琶、語笑卿卿的玉墨,終究喚醒了人性之花,那花兒綻放之時,光輝耀世,豔驚芳洲。

  

  (二)

  

  看《金陵十三釵》的過程,完全是一場靈魂的洗禮。

  

  影片伊始,一心為錢的殯儀師約翰在漫天硝煙中“邂逅”了避難的教會女學生,中人李教官攜弟兄殊死拼搏,十三位“秦淮河女子”相約去天主教堂保全性命……上蒼巧妙地將這三撥本毫無瓜葛的人聯繫在一起,門外是中日烽火不休,門內則上演了一場人性的戰役。

  

  看罷此片,我的眼前長久回放着那些難忘的畫面——女學生與妓女們為廁所爭執的場景、約翰一心為錢苦求不得卻在最終選擇堅守的蜕變、玉墨裊娜的背影與最後的兩道淚痕、豆蔻拼死折返只為得到琵琶弦以奏一曲《秦淮景》……當然,最令我刻骨銘心的,莫過於影片最終夕陽西下,約翰載女學生逃脱時雙眸中渾濁的淚光。

  

  我試圖揣摩——約翰因何落淚?是悲戰火不絕,是悲心愛之人踏入死地,今生難見,還是哀命運哀是非哀這血染的人間?

  

  答案無從得知,但約翰落淚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見了人性的光輝!

  

  約翰是一位美國人,他本可隨同伴一走了之,卻因捨棄不下女學生而固執堅守。他愛玉墨,卻為了保全女學生而親眼看着心愛的她一步步走向永訣。不知怎麼的,影片結束後,我仍在回想着約翰四處尋覓錢財的笨拙身影,心中便如同注滿了淚水般酸楚脹痛。面對南京慘景,這個本可置身事外的美國人無悔地穿上神父服裝,無怨地踏上一條生死未卜的救亡之路。當第一個女學生的血浸染了他的視線,當他目睹日本人的暴行時,靈魂深處的人性最終左右了他的抉擇。

  

  《金陵十三釵》中,約翰無疑代表着人性的光輝。 ( 讀後感   ) 當他完成了一次次心靈的淬鍊、重塑信仰時,我的淚水便如斷絃般無止無休。

  

  閉上眼,彷彿看到約翰温暖堅定的笑容,剎那間,教堂頂那扇天窗透過的聖光照人吾心,似有唱詩班悠揚的`歌聲迴盪耳際,攜來無邊的釋然與頓悟。

  

  這便是人性的力量,無上的光芒。

  

  (三)

  

  影片中,之於約翰,另一出彩人物當數玉墨。從初見的巧笑倩兮、眉宇難掩風塵,到訣別前夜迴歸質樸、面頰上留下的兩道淚痕……玉墨在磨礪中完成了靈魂的淨化,成為十三歲那年的青澀女孩——相信幸福、善意和愛。

  

  無疑,玉墨是善良的。縱使身陷泥淖,心卻仍在紅塵中苦苦堅守。她一直等着那個機會,恰如赴死前夜她所説的那樣:商女應知亡國恨,要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縱使相愛不能相守,縱使前方再無退路,我也願意相信玉墨沒有後悔,她踏上卡車的一刻,我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一個遭人鄙夷的妓女,最終卻用身體換來了一場靈魂的洗禮。

  

  一生一世同宿一夜,永無悔。

  

  浮浮沉沉,分分離離又輪迴。

  

  穿越喜與悲,吟唱又何為……

  

  聽着這首《墨玉》,玉墨的面容在我的眼前若隱若現,千萬種風情閃過,卻最終只定格下她女學生般的清爽笑容。

  

  洗淨鉛華後,她如願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而她短暫的一生,也已向觀者展示了人性的無邊光輝。

  

  (四)

  

  《金陵十三釵》裏,真假美醜強烈對比,為觀眾打開了人性之門。然而縱觀影片,除日本兵外,並未存在一個絕對惡意的人物。一場場糾葛,一段段是非纏繞,令人性之光自始至終閃耀。

  

  近乎殘酷的畫面重現,身負炸藥包以身為彈的中國士兵奔赴在戰鬥前線,一聲爆響之後,敵軍陣地四分五裂……最難忘李教官苦苦堅持,直等到日本兵攻上危樓,將他打人深淵。然而,就在他墜落瞬間炸藥四起,天地間唯灰燼一片……看到這一絕烈場景,我捂住嘴哽咽着發出哀鳴,心臟攫緊糾痛。那一刻,人性的光輝將我密匝包裹,巨大的震撼席捲着四肢百骸。

  

  (五)

  

  回憶至此,倒也真可以為《金陵十三釵》作個概括:人性。在如今節奏愈發快急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應該深刻體味一下這二字的含義,阻抑你我幾乎停不下來的步伐?

  

  無論他人如何,我定是永遠都會記得,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我曾淚痕滿面地看完了一場電影,我可以驕傲地對每個人説: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這是課本無法帶來的震撼,這是一場毫無修飾的靈魂洗禮,它所能帶給我的不僅是深刻的思考,更讓我明白了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應具有的信仰、應堅守的錚錚誓言!

  

  (六)

  

  讓我來,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哪,到到來,唱撥給諸公聽呀……

  

  瞻園依然堂闊宇深,白鷺洲依然清水漣漣,卻再不見鈿頭銀篦、伊人倩影。

  

  唯有那秦淮河水緩緩流淌,低吟着被歷史風霜覆蓋的金陵舊事,長久不絕。

  

  (七)

  

  江南雖錦繡,一段風雅情。

  

  然吾輩該憶亡國恨、追思到如今!

  

  我想,千秋萬代,唯人性光輝不滅,它永遠具備着臣服萬物的力量和美,使得善愛之花遍野,裝點着祖國絢麗多姿的明天!

  

  

最近終於去看了《金陵十三釵》,感觸頗深,不知是否有幸和大家分享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在網上吵的沸沸揚揚,褒貶不一,各種意見,莫衷一是。正方的意見是老謀子電影拍得細膩真誠,內涵深厚,人物刻畫豐滿,人性的善良與真誠,戰爭的殘酷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反方意思是揭開民族的傷疤,讓幾個妓女在這裏丟人現眼,趣味低級,有辱國體等。

萌豬支持的正方意見,我不因某個職業而歧視某個人,只要不違道德,不害人,正常賺錢養家的行為應都得到尊重,哪怕是秦淮河邊討生的女子。人性崇高與卑微並不因職業成正比,誰能知道那麼些光輝形象背後的呢,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蠅營狗苟。現今的中國社會就是多了這麼些無恥之徒而變得浮華和冷漠,而世風日下。

影片開頭就是南京城的斷壁坍垣,子彈的橫飛,國人的驚慌失措。戰爭從來不是美的,並不像某些文學作品中那麼唯美,只有血肉翻飛,滿目蒼痍,只有正義與的碰撞,真正受傷害的是那些無辜的百姓。雖然二戰中,中國受到了嚴重的民族創傷,可我並不覺得中人是一羣軟弱之師,關鍵的是誰在指揮他們,南京淪陷,幾十萬人的死亡,唐生智罪無可恕,把他斃十回也不為過,只是沒有想到,他能善終,蔣是仁慈的,這也正是他倉皇抵台的原因之一,當然這與影片所展現的故事無關了。影片裏面的教導隊在李教官的帶領下,英勇奮戰,不惜以弱軀對鋼鐵與子彈,戰到最後一人,還與團團圍上來的日本兵同歸於盡。這是一羣值得尊重的熱血軍人,口對外侮而不是對內的悲壯軍人。

約翰是一個殯葬師,來南京投機,主要是想賺點錢,沒有想到日本人打進城,無法逃出去,陰差陽錯的和兩個學生一起來到了教堂,一羣在秦淮河賣笑的女子也相繼而來,教堂裏還有一羣年青的中國學生,這些都是一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羣,因戰爭聚在教堂,期望得到庇護。

約翰本來無意長久呆在教堂,因為墨玉她們的到來,還因日本兵的獸行,他終於勇敢的站出來,充當神父,保護這些因家園淪陷而陷入困境的女子。一羣青澀稚氣的學生,一羣賣笑女子,註定會產生糾葛,產生紛爭,生活的環境不同,造成兩個不一樣的世界,對年青學生來説,這羣賣笑女子是卑賤的娼妓,所以處處歧視她們,連洗澡的地方不許她們進,害怕這裏被玷污。而這羣賣笑女子生存適應能力極強,可能是她們見慣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吧,反而頗為樂觀。麻將桌一擺,自娛自樂,把這裏當秦淮河一樣。

外敵的緊讓她們認識了對方,並且容忍對方,接受對方,從書娟她們在日本兵的追趕下,為了不暴露地窖裏的墨玉她們,寧願跑上樓去,另找地方躲藏,我就看出,她們是善良的,情況危急時,人性本善的一面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在李教官的幫助下,這些可憐的學生暫時逃離了魔爪,後面來的日本軍人長谷川大佐的保證下,教堂裏的人保持了暫時的寧靜,沒有想到,他是有目的的,危機已慢慢來。

説到這裏,不得不説一下書娟的父親,一個可憐的中國人,為了女兒,投身於日寇,還得不到女兒的諒解,我想他的內心是痛苦的吧,本來父女兩人都能逃離南京,只是因為書娟放不下同學,而雙雙滯留南京,後面父親為了救得女兒生命,不惜散盡家財,最後還被日本人殺掉,遺身於教堂邊,我想最後書娟肯定會理解並原諒父親的吧。

沒多久,會彈鋼琴,唱家鄉民謠的長谷川大佐露出了他的獠牙,原來他是要讓那羣女學生參加南京入侵儀式,註定要被日軍高層蹂躪的。約翰拒絕未果,大家都愁眉苦臉的時候,這羣青澀的小姑娘們卻表現出他們堅強的一面,爬上鐘樓準備集體跳樓自殺,也不要被日本人玷污,那一剎那,我被那些稚嬾堅毅的臉龐而感動,慷慨赴死,不甘受辱,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國人的精神,當年南宋崖山的集體投海,也曾讓我歎息不已,只是那些是士大夫主導,而現在卻是一羣未成年的女學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才能如此,我把這歸根於一種文化的傳承與信仰,這種數千年來的民族精神存入血脈,代代不息。

而更讓我肅然起敬的是以玉墨為主的賣笑女子的態度與付出,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這得多麼大的付出啊,明知進入狼羣的危險,還義無反顧的替代這羣女生,生存機會渺茫,很可能無法全身而退,可是她們卻勇敢的選擇,去面對那些侵略者,這一刻,我很感動,甚至有些心酸,國家的恥辱最後都是底層的人們所承受,最後芳名永傳的卻是那些台上的人。

這是一羣苦命的女子,如果不是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哪一位女子心甘情願留落風塵,中國自古到今的傳統理念對女子的要求是相夫教子,舉案齊眉,侍奉公婆,而不是拋頭露面,賣笑討生,做這一行,大部分的人註定無法回頭,只能得過且過,一步走到黑。但做這一行的,並不代表着她們就是無情無義之人,平時生活中,可能是看慣冷漠與調笑,因為她們會很狡黠、淺薄,但在最後的危險之境,能做到這一步,那就是大德,真正的義與善。不關風月,不關人情,這是骨子裏流淌出來的氣概,這種最深層的民族精神,燦爛如花。在玉墨心中,自己已是不潔之人,再進一步又能如何,而那些年青的學生如果這樣,那就萬劫不覆了,她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書娟她們,危險留給了自己,突然有些苦澀溢於心腔。

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

整部電影的背景很壓抑。小日本滿南京的,沿街隨處可見全裸的女人和鮮血淋漓的男人。14個教會學生、14個秦淮妓女、一個神父的養子和一個洋人殯葬師,一起出現在了一個天主教堂。學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於和學生一般計較。

一直是這樣,其實,一直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不知不覺,書娟竟然帶着女學生避開妓女們躲藏的地窖往樓上跑,妓女們最後也替代了女學生,奔赴遙不可知的地獄。身邊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淚、吸鼻涕。

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是一場無聲的控訴,它想要宣泄,想要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愛找一個出口。什麼能夠帶着大家逃離南京,什麼能夠帶領大家躲開戰爭。

實在是很喜歡約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釵》是先在外國首映的,洋人們對這部電影反響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不懂得這種情懷,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妓女就比學生低賤,不懂得犧牲,不懂得隱忍。

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從一個貪財嗜酒的洋人殯葬師蜕變成為一個為靈魂祈禱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盡致,看着他為十三釵祈禱的背影,我真的願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願意相信最後的最後,大家都平安無事。誰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

豆蔻為了為浦生彈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險,用生命與尊嚴做賭注,只為找回缺失的四條琵琶弦……

即使最後,那個愛貓的妓女低聲的控訴“我不是女學生,我不去”時的掙扎都讓我對他們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害怕、哭泣,讓妓女的敢愛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爆炸的炮火中,有美麗的五色花隨着硝煙飄落,花兒落在地上,牽起一片輕輕的歎息。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合集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教堂里人性的温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屍遍野殘壁斷桓的對比,對於國難,和國難下如你如我的普通人是怎樣地在生存,非常值得探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 觀後感 範文合集,以供參考。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2011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一部部電影名字出現在影城大屏幕前供觀影者選擇時,我們選擇了看《金陵十三釵》,一開始並沒有對這部劇抱有任何的幻想,純粹就是打發時間,同時很久沒看電影了,也是想看,不過,看完之後我可以説不虛此行,當然每個人看完之後的感覺不一樣,我也只是闡述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而已。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老某子近幾年來拍的最好的一部,也是最值得人們去電影院花錢觀看的一部。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日本佔領的南京城,滿目蒼夷,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到處都充滿了頹廢到處都充滿了無情的殺戮和罪惡,那時候的南京城陷入的是怎樣的境地,死城,地獄之城,無助的哭喊,奔跑,身後那窮兇極惡的鬼子們的咆哮叫囂。

而故事從一個名為孟書娟的女孩的視覺中講述她所見過的親歷過的戰爭年代,李教官帶着所剩無幾的戰友為了幫助教會的女學生們逃回教堂而血戰到底,那時候中國的武器非常落後,對付日本的坦克幾乎是沒有應對的方法的,所以只能靠戰士們的血肉之軀,前仆後繼的用自己的身體做盾牌,只為了最後的戰士能夠儘可能的靠近坦克,戰士們一個個的倒下,當爆炸聲響起時,相信每一個看了這樣場景的觀眾都會為這樣的場面給震撼住,不由自主的會升騰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悲憫和悲壯來。

一座已經破敗的教堂,同時匯聚了三路人馬,第一批是教會的學生陳喬治孟書娟為首的十幾個孩子,而第二批是一個叫約翰的美國人,他來教堂的目的純粹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而第三路人馬就是那些秦淮河的十四位妓女們,這三路人為了各自所需而逃到了這座看似平靜的教堂內。李教官不屬於這三路人,他身為中人只是在捍衞他軍人的職責,他保護不了那麼多人,也做不了什麼事,他闖入教堂的目的只是將處於垂死邊緣的孩子浦生能夠在走完人生路之前是在温暖的地方度過,僅此而已,鐵骨錚錚的男兒當走到虛掩的大門前聽着孩子們的禱告時淚不由自主的落下,這是他第二次,第一次是親眼看着自己的戰友們當人肉盾牌去摧毀坦克,看着那麼多同胞慘死在鬼子的鐵蹄下,看着自己的戰友英勇就義的壯舉,一個男人,一個軍人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落淚,都説男兒有淚不輕彈,這真的是極度的難過了吧。他整晚只是在教堂對面書店的廢墟中度過的,當第二天見到那些畜生魔鬼闖進教堂要侮辱那些女孩子時,他開射擊引出鬼子,他用他的智慧和敵人周旋,但是他只是一個人而已,面對窮兇極惡的鬼子兵的林彈雨時,他最後的結局終究逃不開死亡,那已經將他炸的血肉模糊,當鬼子兵走到樓頂時見到奄奄一息的李教官,他們全體向他開射擊,他掙扎的起身用最後一口氣跳下樓同時扯動炸藥和鬼子們同歸於盡。何其之悲壯,何其之英勇無畏,他為了保護教堂的女孩子們不被侮辱而暴露自己,用自己最後的一口氣血拼到底,他是好樣的,他以及他那樣的軍人是真正的中人。

而約翰那個為了錢而來到教堂的美國人,從一個不問世事的酒鬼,從一個吊兒郎當的洋人,當見到鬼子們要侮辱中國的女孩子,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時,他能夠勇敢的站出來,阻止鬼子們的行徑,他雖然也害怕,但是在他身上可以見到一個人的光輝,也可以見到一個人的最真實的一面,他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同時也有同情弱者的一面,雖然他可以離開,但是為了一個諾言,為了一句承諾,為了孩子們稱呼他的這一聲約翰神父,他選擇和孩子們在一起,即使他很渺小但是有他這樣的大人在,孩子們會覺得温暖無比,更會覺得有依靠。約翰的光輝和偉大是循序漸進的,但是覺得他真實和可敬。

妓女們的出現是戲劇性的,也是整部灰暗電影中的一抹豔麗的色彩,即使國難當頭,她們要四處逃難,但是依然打扮的花枝招展,她們嘰嘰喳喳的站在教堂前敲門要進教堂,只有那位叫玉墨的女人平靜的靠在牆邊,見陳喬治不讓她們進去索性將箱子透過圍牆扔了進去,乾脆而入,眾妓女全部效仿,她們一進教堂便霸佔了地下室,依舊打扮,打麻將,沉浸自己的世界裏,似乎外面的兵荒馬亂,似乎外面的殺戮和血腥與她們這幫女人真的毫無關係一般。

玉墨看的出那個叫約翰的洋人也許真的會有辦法帶她們逃出南京,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人們所意外的,總是認為落入風塵的女子又怎麼會如此呢,但是她不同,她真的很不同,她有自己的高傲也有自己的矜持,她雖處風塵,但是骨子裏的倔強仍在,只是生活的無奈摧毀了很多,唯一保持不變的也許就是她內心僅存的一點點可憐的自尊吧。她懇請約翰幫她們,然而一開始的約翰只是個令人生厭的酒鬼,玉墨懇請未果對酒鬼的約翰也是厭惡至極,然而通過約翰能夠勇敢的站出來為孩子們解圍幫助孩子們,去城內尋找豆蔻等人她漸漸的對約翰轉變了看法,有的只是內心升騰的好感。

當孩子們希望能夠在教會的保護下平安無事的時候,那幫鬼子們卻並不想放過她們,長谷川大佐在聽了孩子們的歌聲後盡然讓孩子們參加第二天的慶功宴,從一開始進入教堂內的`真摯,以及坐在琴前親自彈唱的一曲思鄉曲,我會誤以為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日本人,但是我的想法錯了,可笑的幻想而已,他終究只是個鬼子,他命令孩子們去慶功宴唱歌,他是那樣的無情和決然,約翰的懇請和指責,對他來説只是一句奉命行事,那幫日本人自己沒有親人嗎?他們沒有女兒嗎?他們何其忍心?又何其之殘忍呢?就為了一句所謂的效忠,就為了所謂的軍令,他們可以泯滅人性,他們可以當儈子手,他們都是畜生,甚至是畜生不如。

書娟為了不讓鬼子們糟蹋自己,她帶領十幾個孩子走到最高的地方準備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玉墨為了救她們不惜想出了讓她們代替女孩子們去赴宴的想法,孩子們半信半疑,但是看着那些風塵女子的堅決她們動容了,將自己嶄新的衣袍拿出來給她們穿,甚至稱呼她們一聲姐姐,也許擱在平靜的日子,讓孩子們和風塵之人心貼心的在一起那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因為國難當頭,更為了保全女孩子們,風塵女子此時體現出來的大義怎麼()不令人動容呢。她們最後唱了一曲《秦淮景》悠揚的絃樂,伴隨着風塵女子們的動作演唱回蕩在教堂之內,她們的行為如何解釋呢?或許可以用玉墨説的話“都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誰説妓女不知榮辱,她們就要改變世人對她們的看法,她們也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於是她們剪短了頭髮,穿着學生們的衣袍上車赴宴。誰都知道她們最後的結局,但是她們的大義凌然令人敬佩更令人覺得商女也知亡國恨啊。

然而到後來鬼子點的人數是十三個,而十二位頂替的風塵女子還少一個,於是陳喬治這個男孩子勇敢的站了出來,他懇請約翰為他化粧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樣,混入人羣中跟着去,原本約翰是拒絕的,但是陳喬治卻無比的堅定,其實他也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而已,但是他為了能夠給約翰帶女孩子離開,他寧願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因此他成為“十三釵”。他只是個孩子,內心卻異常的成熟內斂,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重擔,為了他人而寧願放棄自己,他的死卻換來了那些孩子們的生,因此他也是偉大的。

當最後約翰急速帶着女孩子們離開拿着來之不易的通關文牒的時候,他一路狂奔,飛速的開車,他不想辜負任何人,他會帶着女孩子們安全離開,這也是他的使命,夕陽下他淚也止不住的流下。

整部電影是南京話,英語為主,同時也有普通話,上海話和日語。當然這是和當時的背景有關,會令人有認同感。這種地方語言融入的方式是不錯的。特殊年代,特殊背景。

故事結束,書娟也講述完畢,電影也結束了,但是已經哽咽,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為之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是的,震撼,感動,憤怒,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時的感覺,只能説,這部電影是老某子的代表作是一部好電影,沒有看過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就是:商女也知亡國恨,酒鬼約翰也有爆發的時候,玉墨是個奇女子,中人是好樣的,但是武器實在是太陳舊,鬼子真不是個東西。雖然在戰爭年代漢奸走狗不在少數,但是相信只要有人不願做亡國奴,只要國人還有點良知和血性,中國亡不了,而同時我們只有發奮圖強只有更好才不會讓歷史重演,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看《金陵十三釵》時,不僅心情沉重,而神經高度緊張,為那些弱女子含恨斃命流淚之餘,胸中充滿了仇恨,咬牙切齒的恨!

看到了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們慘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無辜的婦女被糟蹋;看到無家可歸的孤兒,心如刀絞。

可想,那個年代慘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戰爭殘酷鏡頭和鮮活的生命歷歷在目·······

英勇無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軀譜寫着對祖國人民的大愛。搶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擊日寇,給女學生逃生贏得了機會,戰鬥到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

會英語的墨玉與十二個淪落風塵的秦淮河妓女,從人性缺失的見死不救,到毅然收養照顧蒲生,最後替代女學生赴慶功宴的幾個情節,讓人性光輝得以展現。

以書娟為首,未經歷過苦難的女學生,單純可愛憎分明。當得知赴日軍慶功宴的後果時,大家集體跳樓,這種不可辱的精神讓人感動。

業餘神父約翰,原本是唯利是圖的美國人,在日本鬼子的'獸*面前喚起良知。為了愛,奮不顧身的去找香蘭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機會逃離,但他選擇留在教堂。為了解救女學生,千方百計的修卡車,把生死置之度外,讓人性光輝得以昇華。

當漢奸的父親,為了救出女兒和學生們,盡一份有人性的父愛之心,最後還是被自己主子斃了。告誡人們,這就是當漢奸賣的應得下場。

傷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親弟弟一樣的精心照顧,臨死時還掛念着家裏的麥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臨死時流淌在發間不知是血是淚時,含淚的恨在心中燃燒。

男扮女裝的小男孩喬治,代替女學生赴會,深知此去無回,可毫不畏懼。可想結果,無辜的孩子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最後日寇的車開走了,帶走的,不是一羣淪落風塵的女子和一個女扮男裝的男孩,而是人性昇華的靈魂。

看完後,心裏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的祖國要強盛,我們的民族要團結!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勵長志,不忘歷史傷痛的好電影!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昨天看了《金陵十三釵》,感想很多,心中的愛國情節又激發起來,日本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喝着我們的血餵飽它們的,到今天它們也不正視這段歷史,不是説自己多麼愛國,只是也應該學習一下韓國人。

想一想現在活到現在已年逾古夕的辛存者,哪種心中的傷痛,巨大的傷害,日本卻不能做出賠償,特別是。她們能活到今天已實屬不易,但很多人的生活卻很窘迫,不願回顧原來的一切,一些人因為説出實情後遭受的異樣眼光,有些勇敢的人站出來,組成團體要日本賠償卻以失敗而告終。雖然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不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歷史已離我們遠去,好像覺得跟我沒什麼相關,但是我在想,當我以後再買日本產品的時候我要想一想,我不想多花這個錢,讓這個野心勃勃的民族再有鹹魚翻身的機會。它們從來就沒承認過自己的罪行。反正我要想一想,多支持國貨!

這次本來帶了板磚,因為謀子前面拍的幾部戲都不理想,看來這回是迴歸了,我眼淚沒流多少,心在流血,今天還在難受。上次想起918的時候響警報,居然有個賣衣服小妹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告訴她是918,她説918是什麼,我無語!所以歷史要經常敲敲警鐘才行。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我是看了名著之後又看了電影的,不得不説電影比名著更出彩。看電影的時候哭了好幾次,但看書的時候一次也沒哭。總的來説我更喜歡電影。

        這個電影雖是改編,但前因後果講的很清楚,女學生也不像原著中那樣相互之間勾心鬥角,小心思不斷,比原著更有人情味,讓我覺得秦淮河的女人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而且孟書娟這個人物也更加飽滿,不是原著裏那個小心眼,滿心都是對妓女們的嫉恨與不喜的人物,而是更加善良了,電影中她引開鬼子不讓他們發現妓女們的存在這個安排不僅表現出她的善良,也讓妓女們最後替換女同學這樣的結局變得更加有意義。看原著的時候我總是覺得這些女人們犧牲自己救那羣女學生是不值得的。因為小説裏這羣女學生真的只會相互之間使小心思,排斥妓女,廁所不讓用,東西不讓吃,非常自私自利,遠沒有那些女人們懂得人情世故。讓人不僅覺得,就算救了他們,也是救得一羣不懂感恩的人,這有什麼意義呢?但是電影就完全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女人們是為報恩,救下的也是懂得感恩、善良、乾淨的女孩子,這樣的救助才是她們的初衷,因為永遠保住了那份美好。

        神父約翰或稱之為假神父約翰經歷了從懦弱只想保護自己變成了保護女學生,並且幫助尋找豆蔻她們,他變成了一個英雄,很感人,他是個真正的好人。他和趙玉墨之間的愛情也很有看點,趙玉墨從以前的看不上他到最後愛上他,這也是他慢慢變成英雄的證明。書上喜歡趙玉墨的美國人是揚州法比,但趙玉墨並不喜歡他,她喜歡的是那個中人戴濤。

        在電影中中人的扮演者是佟大為,我不知道他在電影中的名字是否也是戴濤,但他在電影裏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十幾個軍人與日本鬼子作戰,而不是小説中的躲在教堂裏養傷,並和趙玉墨曖昧不清,電影中他把救下的小兵王浦生託付給妓女們就離開了教堂,藏在教堂旁邊的建築裏伺機行動,他自己一個人滅了一小隊的日軍,但最後犧牲了自己。這點原著裏是沒有的,軍官戴濤是因為和撤退的友軍部隊開火才受傷的,而王浦生是被詐降後在江邊被處決的倖存者之一,在書中戴濤藏在教堂養傷,被英格曼神父繳了械,最後被日軍抓到後並沒有經過特別的掙扎就被殺害。電影的改編讓我覺得很舒服吧,畢竟中國人並不是那麼窩囊,雖然不知道哪種是真實的情況,而軍人們犧牲自己去損壞坦克讓我覺得特別難受,我國的軍人一直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抗日的,一直打到最後的勝利。對於我們來説,我們永遠也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這個電影真的很優秀,甚至超過了原著小説許多。這電影裏,軍人有軍人的血性,女學生有女學生的善良與單純,妓女們有妓女們的感情與義氣,而那位美國來的假神父也是將保護女學生、妓女們當做自己的責任,是他們在那樣的情境下譜寫了如此感人至深的曲子,就像十二釵彈唱的《秦淮景》那樣美,那樣好聽,那樣感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女人們説這是別人罵她們的詩,而她們就是要為自己正名,她們不僅知亡國恨,而且還可以做更偉大的事,她們做到了!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論文1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看完金陵十三釵,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電影院裏,看着銀幕,我感覺自己就生活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南京。我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為日本軍卑鄙、下流的行為而憤怒;我為放棄離開已淪陷的南京的勇敢戰士們而感動。我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質而流淚。現在,電影裏的畫面還在我腦海裏輪迴。

故事發生在1937的南京。那時的南京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那裏被日本軍害的滿目蒼夷,已經是一片黑暗,統統籠罩在戰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屍體縱橫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聲、聲隨處可聞。在這戰火之中有十二個女學生和一個孤兒陳喬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們的臉上有着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痛苦,有着難以傾訴的苦楚。她們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失去了最親最親的家人。與此同時,一羣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難。那些日本軍到處搜捕女學生,對女學生如牲畜般的蹂躪。更可惡的是,日本人竟然還要這些女學生在他們的慶功大典上唱歌,為他們助興。就在這火燒眉毛之時。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個女學生。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後沒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後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們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説他們無情,但她們做的的事情卻有情有義。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情義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正是這種身份卑微的人,獻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淚,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麼的沉重,脆弱。一個個場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着那日本軍殘害中國人的場面,想起那三十萬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屍體,我就想哭。我真為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還為中國的而哭,如果那時的中國強大,日本人敢來欺負我們嗎?只要強大了,我們誰也不怕。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決於自己的國家,看你堅不堅強,強不強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的屈辱。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流過鮮血的烈士們……

請按一下采納哦~O(∩_∩)O謝謝~

TAG標籤:觀後感 十三 電影 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