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1、服飾風俗: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

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

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

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

2、飲食風俗: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湯每餐必備,尤其愛喝大醬湯。

朝鮮族特色食物有辣白菜、冷麪、狗肉等。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

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

3、居住風俗: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

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

4、喪葬風俗: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要趕製壽衣。

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

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

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

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5、禮儀風俗:朝鮮族禮節很嚴。

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主要包括:跳板、摔跤、婚禮、盪鞦韆、交拜禮、奠雁禮、吃粽子、上元節、跳板、摔跤、婚禮、盪鞦韆、交拜禮、奠雁禮、吃粽子、上元節,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跳板更好。

②跳板: 跳板運動歷來很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與歡迎,甚至有“姑娘不跳跳板,將來難生產”的説法。

民間跳板長5.5米,寬40釐米左右,厚5釐米。

比賽時,站在跳板兩端上的姑娘輪番連續起跳,逐漸將對方彈送得更高,並在身體騰空時,表演出各種各樣驚險動作,如剪式跳、旋轉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舞花環、揮綵帶等,靈巧優美、

摔跤: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

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

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裏,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比高低,經過多局較量,獲

(3)婚禮:晨陳族新式婚禮外露有”奠雁禮“、”交拜禮“、”折巹禮“等今嫩的 禮節身分。

20 世紀 50 年月以去,舊式婚禮逐步替代新式婚禮。

正在舊式婚禮外, 有宣讀成婚證書模板、新郎新娘替換禮品、互相敬禮或膜拜、新郎新娘背單方怙 恃膜拜、單方野族代表發言等步伐。

不論正在新外家、新郎野舉辦的婚禮,借是 正在飯

盪鞦韆。

這項活動受到朝鮮族婦女的喜愛,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解放前,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年輕婦女唯有端午節才準出門。

這些獲得自由的女子就三五成羣地湧到遊戲場地,盡情地玩到天黑。

也就是在這一天,當婚的小夥子們,偷偷地挨近鞦韆場地,暗中擇偶。

農曆五月,風和日麗。

姑娘們色彩斑斕的衣裙隨着鞦韆的擺盪,在樹林中飄

交拜禮 在行了奠雁禮後,新郎、新娘一內一外相互進行跪拜,還要互敬交杯酒

奠雁禮 新郎迎親時需要帶一隻彩色模雁去女方家,放到新娘家客房門外的小桌子上,然後把模雁往前輕輕推三次,最後行跪拜禮。

雁是雙雙高飛,至死不離的一種鳥類,奠雁象徵新郎新娘像雁永遠不會分離,忠貞的愛。

1.吃粽子:朝鮮族端午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與中國的粽子不同,朝鮮族的粽子通常是用糯米和豆子做成的,味道較為清淡。

上元節:朝鮮族上元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這天,朝鮮族人先要到袓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燃“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裏放燈船。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主要包括:跳板、摔跤、婚禮、盪鞦韆、交拜禮、奠雁禮、吃粽子、上元節、跳板、摔跤、婚禮、盪鞦韆、交拜禮、奠雁禮、吃粽子、上元節,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跳板更好。

②跳板: 跳板運動歷來很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與歡迎,甚至有“姑娘不跳跳板,將來難生產”的説法。

民間跳板長5.5米,寬40釐米左右,厚5釐米。

比賽時,站在跳板兩端上的姑娘輪番連續起跳,逐漸將對方彈送得更高,並在身體騰空時,表演出各種各樣驚險動作,如剪式跳、旋轉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舞花環、揮綵帶等,靈巧優美、

摔跤: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

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

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裏,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比高低,經過多局較量,獲

(3)婚禮:晨陳族新式婚禮外露有”奠雁禮“、”交拜禮“、”折巹禮“等今嫩的 禮節身分。

20 世紀 50 年月以去,舊式婚禮逐步替代新式婚禮。

正在舊式婚禮外, 有宣讀成婚證書模板、新郎新娘替換禮品、互相敬禮或膜拜、新郎新娘背單方怙 恃膜拜、單方野族代表發言等步伐。

不論正在新外家、新郎野舉辦的婚禮,借是 正在飯

盪鞦韆。

這項活動受到朝鮮族婦女的喜愛,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解放前,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年輕婦女唯有端午節才準出門。

這些獲得自由的女子就三五成羣地湧到遊戲場地,盡情地玩到天黑。

也就是在這一天,當婚的小夥子們,偷偷地挨近鞦韆場地,暗中擇偶。

農曆五月,風和日麗。

姑娘們色彩斑斕的衣裙隨着鞦韆的擺盪,在樹林中飄

交拜禮 在行了奠雁禮後,新郎、新娘一內一外相互進行跪拜,還要互敬交杯酒

奠雁禮 新郎迎親時需要帶一隻彩色模雁去女方家,放到新娘家客房門外的小桌子上,然後把模雁往前輕輕推三次,最後行跪拜禮。

雁是雙雙高飛,至死不離的一種鳥類,奠雁象徵新郎新娘像雁永遠不會分離,忠貞的愛。

1.吃粽子:朝鮮族端午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與中國的粽子不同,朝鮮族的粽子通常是用糯米和豆子做成的,味道較為清淡。

上元節:朝鮮族上元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這天,朝鮮族人先要到袓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燃“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裏放燈船。

朝鮮族喜歡穿素白衣服,以米飯為主,湯每餐必備,多居馬尾式住宅,依水而建,禮節嚴格。

朝鮮族喜歡穿素白色的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

主要以米飯為來自食,尤其愛喝大醬湯。

朝鮮族的特色食物有辣白菜、冷麪、狗肉等。

朝鮮族的飲具器皿一般一灶兩鍋,一般是一鍋飯架方一鍋湯。

朝鮮族多居馬尾式住宅,依水而建,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

朝鮮族禮節嚴苛,平常都用敬語,與年長者一起針新談走的時候,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上遇到老人需要問安讓路等等。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1、服飾風俗: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

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

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

老年婦女多來自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

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着可的綢緞。

2、飲食風俗: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湯每餐必備,尤其愛喝大醬湯。

朝鮮族特色食物有辣白菜、冷麪、狗肉等。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

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

3、居住風俗: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

房屋以木搭架,用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

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

4、喪葬風俗: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來自裏擺上供品,這時要趕製壽衣。

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

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弔喪者向遺體三晚須候下輪糧叩首,同時帶去禮物。

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

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5、禮儀風俗:朝鮮族禮節很嚴。

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世困開信往為;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回杆就謂石換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財希治永戰選要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幾回清,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朝鮮族也卻句嚴再效揚條京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它居住在鴨綠江一帶認掉始沿武。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朝鮮族的習俗是什麼,那麼下面就來和大家説説朝來自鮮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朝鮮族的風俗習慣:穿衣方面,朝鮮族一般以素續功白衣服為主;飲食上米飯為主,再配上每餐必備的大醬湯;住宅以馬尾式住宅為主,會建造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

朝鮮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朝鮮族婚禮朝鮮族婚俗從説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説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喪葬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服飾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或西服。朝鮮族服飾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韓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的衣服;長裙,韓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食俗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麪、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麪並加稀蜜、白糖製成。冷麪是在蕎麥麪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麪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麪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製作時,先將粘米淘淨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着糕面吃。冷麪:朝鮮族傳統食品之一。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麪,即使在寒冬臘月裏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麪。特別是每年到農曆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麪的習俗。據民間傳説這一天吃麪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麪也稱做“長壽麪”。冷麪的主要原料是蕎麥麪、小麥面和澱粉,也可用玉米麪、高粱面、榆樹皮面和土豆澱粉製作。做法是在蕎麥麪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麪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五穀飯:朝鮮族吃五穀飯由來已久。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穀飯吃。還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一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米酒:朝鮮族愛喝的一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着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朝鮮族日常飲食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麪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麪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湯”、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湯等。朝鮮族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麪、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蔔塊;鐵鍋裏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餚。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朝鮮族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雖然在朝鮮和韓國並不存在朝鮮族的概念,此外還分佈在中國東北的吉林以及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可是很多人都不太瞭解朝鮮族的風俗習慣究竟都有哪些?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 民族文化 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吧!

朝鮮族(韓民族)的先民是三韓人(馬韓、辰韓和弁韓),《後漢書·東夷列傳》第七十五:“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户,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雖然韓半島古代國名多變,但是“韓人”、“韓民”之稱一直在民間延續,在中韓兩國的法律文書中也時有出現,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清·朝水陸貿易章程》中就有“華民”、“韓人”之稱,19世紀90年代中期清國皇帝對日宣戰詔書中也有“着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之稱。

  在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在《馬關條約》中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1897年,朝鮮王宣佈建制稱帝,建立“大韓帝國”,“韓”第一次從民間進入國號,han這個音在韓語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絕大多數民族都喜歡選寓意好的或者有紀念意義的名稱作為國名、族名。

  朝鮮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強。很多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流傳至今。傳統的朝鮮民族民居鄉土氣息濃郁,一般是稻草屋頂,朝鮮族大炕、木筒煙囱。大多數朝鮮族聚集區,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因此他們就地取材,用稻草蓋屋頂,又隔雨,又保暖,經濟實惠。朝鮮族大炕別具特色,房間整個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餘是一埔大炕,進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鮮族婦女總會使它保持的乾乾淨淨,愛清潔也是這個民族的一大特點。

  傳統的朝鮮族的服飾以婦女穿的高麗裙最為獨特。每到大型節日、朋友聚會或生日、祝壽她們總會穿上這種傳統的服裝,伴隨着那優美的民族樂曲,載歌載舞,熱鬧一番。朝鮮族婦女擺運物品一般用頭頂,這是在長期勞動中練就的本領,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穩。在歷史上,朝鮮族男尊女卑的現象比較突出。這和日本的風俗有些相象,但隨着社會的進步,這種現象也逐漸在改變。

  朝鮮族民族音樂,民族歌舞,獨具風格,它們多半反映勞動和豐收的歡樂的場面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鮮族歌唱家和藝術家。每到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和慶祝的場面,他們都會引吭高歌,舉杯暢飲,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朝鮮族的民族節日有歲首節、上元節、寒食節、秋夕節等。為老人祝壽場面熱鬧隆重,體現朝鮮族尊老愛幼的風俗。

  傳統朝鮮族舞蹈有刀舞、長鼓舞、龍鼓舞、農樂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簫、長鼓、手鼓是朝鮮族的傳統民族樂器。

  韓語是他們的民族語言,延吉市是延邊自治州首府。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延邊自治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延邊自治州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圖們江中下游地區,中、朝、俄交界地帶,幅員遼闊,邊境線長。邊境口岸—琿春,可直接與日本海相通,再加上國家對邊疆地區有相應的扶持,為開發投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幾年又先後開闢了琿春至朝鮮羅津、琿春至俄羅斯海參崴的旅遊線路,相信延邊自治州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朝鮮族的飲食文化也遠近聞名,朝鮮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飯、打糕、冷麪為主,朝鮮族的鐵鍋與漢族的蒸飯的鐵鍋有所不同,它口小,內大,所蒸出的米飯味道純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後,經過反覆錘打而成,吃起來柔韌可口。朝鮮族冷麪多為夏季食用,冷麪所用的原料為蕎麥粉、麪粉和澱粉按一定比例和勻,經過手工機械壓制到沸水裏煮熟,然後放以冷水裏浸泡,食用時放到特製的冷麪湯,然後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雞蛋、黃瓜絲等,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吃起來,涼爽可口,特別受到女性的歡迎。

  美食:

  朝鮮族的菜餚多以涼拌和泡漬的為主。朝鮮族泡菜家喻户曉。所用的原料多種多樣,幾乎無所不有,常見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帶、蘿蔔、大白菜、黃瓜等等,泡製時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鹽、味精等。朝鮮族泡菜是遊客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餚,傳統的朝鮮族人愛吃狗肉,做法獨特是宴請客人必備的一道菜。狗肉湯、醬湯、鰱魚湯、水豆腐、明太魚、朝鮮族包飯、朝鮮族燒烤、用糯米釀製的朝鮮族米酒都頗具民族特色,讓人回味無窮。如果你作為一個外地遊客到這裏,欣賞完美麗自然景觀,坐朝鮮族農家大炕上,品嚐風味獨特的菜餚,喝着朝鮮族米酒,聽其音樂,觀其舞蹈,你一定會樂在其中。

  朝鮮族傳統的體育活動有摔跤、跳板、盪鞦韆、拔河、傳統木排賽等。每到大型節日都要舉行體育運動會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麪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衞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朝鮮族風俗習慣介紹

  朝鮮族習俗

  1、白衣

  朝鮮族喜愛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

  2、兒童七色衣

  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因此,喜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衣服,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

  3、還甲和進甲

  朝鮮族有古老的“還甲”、“進甲”祝壽儀式。“還甲”是慶60週歲,“進甲”是慶61週歲。祝壽儀式隆重而獨具風格。

  4、摔跤

  摔跤是朝鮮族古老的體育運動項目,每逢端陽節或州慶日“9、3”進行。每到那時,摔跤強手爭標奪魁,競爭非常激烈。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獎給優勝者。

  5、盪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的運動項目。一到端陽節或農閒時期,朝鮮族婦女們便穿着節日的盛裝去參加鞦韆比賽。比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比蕩起的高度,另一種是比踢鈴的次數,即比耐力。

  6、跳板

  跳板也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比賽時,兩個人分別站在一條五米長跳板的兩端,一端的人先跳起後,憑藉下降的力量猛踩跳板,將另一端的人反彈起來,被彈起的人下落時又將對方彈起。強手彈起時能有兩三米高,還能做多種精彩動作。

  7、九·三節

  1952年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這一天,延邊各族人民都有慶祝活動,久而久之已成為全民的一個節日。

  8、老人節

  1984年,在朝鮮族人口占85%的延邊龍井市東盛湧鄉,老年人想給自己定個節日,經大家商討,因8月15日是一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戰勝利紀念日,便把這一天定為他們的節日。1986年,延邊州委向全州推廣,遂成為全州老年人的節日。每到這一天,朝鮮族的兒女們前來祝壽,老人們歡歌起舞。

  9、“六一”節

  “六一”是國際兒童節,但在朝鮮族已演化成全民的節日。在這裏,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着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居住在延邊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受其感染,紛紛參加進來。

  朝鮮族飲食

  1、鹹菜

  鹹菜是朝鮮族喜愛的倚仗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蘿蔔、黃瓜、芹菜等為原料,洗淨後切成段、塊、絲,用鹽滷上,然後再拌以芝麻、蒜泥、薑絲、辣椒麪等多種調味品,吃起來鹹談適中,清脆爽口。

  2、泡菜

  也叫辣白菜,韓語叫“吉木其”,是朝鮮族飲食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泡菜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選上好的白菜(包心的為好)、蘿蔔、黃瓜等新鮮蔬菜,放在談鹽水中發酵,然後加入辣椒、薑末兒、白皮蒜、香菜籽等調料,數日後即可食用。

  3、打糕

  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後捶打而成。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麪、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歷來,朝鮮族把打糕作為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

  4、冷麪

  朝鮮族喜吃冷麪。冷麪現今在國內很有名氣。冷麪的主料是白麪、蕎麥麪和澱粉。做時,先把和好的面用機械壓入鍋中,煮熟後撈出,用冷水前去冷卻。然後加牛肉湯或者雞肉湯,配以泡菜、辣椒、牛肉片、雞肉丸子、蘋果片、雞蛋等佐料,即可食用。朝鮮族過去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麪,説是這一天吃了長長的冷麪,就會長壽。現在一年四季都喜歡吃。

  5、狗肉湯

  狗肉是朝鮮族喜歡吃的肉食之一。一般喜歡熬湯,多在三伏天吃,認為熱天吃了能滋補身體。現在一年四季都經常吃,但婚喪及佳節忌食狗肉。

朝鮮族風俗和特色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其餘散居在內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裏的朝鮮族居民佔了朝鮮族總人口的近一半。此外還有位於長白山懷抱中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也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區。

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韓語,一般認為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文屬音位文字類型。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創制的,稱“訓民正音”,簡稱“正音”,為方塊狀拼音文字。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延邊地區是中國北方着名的水稻之鄉,又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產區之一。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人蔘、鹿茸均馳名中外。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着稱於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板和盪鞦韆。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鮮族:歷史

中國朝鮮族的先民,多是l9世紀70年代自朝鮮半島遷入我國東北地區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內,如遼寧省蓋縣林家溝村姓樸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到1931年以後,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強迫同化下,大批朝鮮人移入中國東北各地,他們在我國東北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朝鮮族以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着稱,生產的大米潔白、油性大,營養豐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稱譽為“北方水稻之鄉”。長白山林區的特產人蔘、貂皮、鹿茸角,被譽為“東北三寶”。敬老愛幼是朝鮮族人的美德。“

朝鮮族:節慶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葱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裏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朝鮮族:婚俗

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説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後,新郎將酒菜各選一點,用一張白紙包上,帶上一瓶白酒,請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愜意,女家招待甚豐。接着女家又給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飯,裏面埋上三個雞蛋。新郎要剩半碗飯一個雞蛋給新娘,象徵此後共吃一鍋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永成鸞鳳之好。儐相於席間也選一點菜餚,帶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儀式結束後,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禮,以謝玉成。然後新娘帶粧奩上車與新郎回家。

迴歸途中,趕車人故意把車趕進橫壟地裏任其簸簸,同車人歡笑一團,樂不可支。車進村邊,村人穿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接新娘。此時由男家向趕車人獻出一小桌酒菜。宴罷,趕車在村中轉幾圈,再乘興將車趕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車後,步入屋內舉行婚禮,儀式與在女方家相似。儀式後,在場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時,新郎新娘”三問三答“,其內容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幼輩的愛撫及雙方海誓山盟之類的話語。宴罷,客歸,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畢。

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紅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來到新娘家後,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過去,然後把新郎讓進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紗帽,繫上冠帶,新娘頭上戴”簇頭裏“,手戴”漢衫“走進樵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即品嚐佳餚,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行過樵禮儀式後,雙方便正式結為夫妻。

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女裝一般短衣長裙。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鮮族:飲食

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麪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麪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湯“、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湯等。

朝鮮族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麪、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蔔塊;鐵鍋裏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餚。

朝鮮族:建築

朝鮮族的文化受漢族影響較深,房屋建築與漢族多有相似之處,不過為適應民族生活習慣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朝鮮族民居多為山頂式的青瓦白牆建築,除城鎮住宅有簡單的院牆外,農村通常不建院牆而和左鄰右舍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住房的平面多數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設外廊。內部佈局,主房間為居室,牛棚和儲存柴草雜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間與居室隔開。()居室多少、大小可視需要,由推拉門分隔,比較靈活方便。居室內靠牆設推拉門壁櫥,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內顯得寬敞雅緻。家人和來客進門就上炕,鞋要脱在門口,以保持室內清潔。

朝鮮族住房的構造,主要是木構架承重。地基用土墊起30釐米高的台基,周邊再砌上石塊。外牆也是先立起木框架,兩面編織草繩或柳條,外抹泥漿,白灰罩面,中間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牆的。內隔牆多用雙面抹灰的板條牆。門窗為推拉式,門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門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櫺豎向排列密,橫格間隔遠,再加門窗口狹長,使得本來低矮的房身給人以挺拔秀麗之感。屋頂多作成四坡式,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鋪稻草簾或柳樹枝條,上面抹泥,再覆蓋30—50釐米厚的稻草,最後用草繩編成網格,將整個屋頂包住,或用草簾逐層相搭接,將屋頂蓋滿,以防起風將稻草吹散。在城鎮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頂。瓦頂坡面略有曲線,檐頭四角和屋脊兩端向上翹起,瓦當和脊頭加簡單花飾,形成活潑明快的風格。

朝鮮族的獨特風俗,朝鮮族生活特點及風俗?

朝鮮族(韓語,英語) Korean )是中國的少數民族,17世紀從朝鮮半島遷移過來。

主要分佈在東北的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少數分散在內蒙古和內地的部分城市。

朝鮮族聚居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

延邊地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也是我國主要的烤煙產區之一。

延邊黃牛是我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人蔘、鹿茸均享譽海內外。

朝鮮族因重視禮儀而聞名,被稱為“東方禮儀之國”。

與人交往時特別注意用語。

朝鮮族有“尊敬稱”、“對等稱”、“謙虛稱”三種等級。

晚生對長輩要用“敬稱”,對妻子和丈夫都要用敬稱。 兄弟姐妹如果大一歲也要用敬稱,不能叫名字。

平時之間即使是初次見面也必須使用敬語。 否則就是不禮貌的,必須受到的譴責。

老人在家裏無論是早上還是社會上都受到普遍的尊敬。

我總是吃飯的時候不會和後輩同席。 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必須等老人回來才能吃飯。

一般情況下,親子不同的座位上,同席的後輩不應該喝酒,而是在得到許可後,必須轉身喝。

席間,長輩舉杯後,剩下的人可以輪流舉杯。

後輩抽煙的時候不能向長輩借錢。 不要對着火。

老人、老人外出,全家人都要鞠躬,同道的時候後輩要跟在老人後面。

父母喪失勞動力後,無論子女人數和,都要由長子贍養。

每逢過節,其他孩子都要帶家人去看“大家”(哥哥),父母也可以去其他孩子家走走,但生病的時候,必須住在大兒子那裏。 這是朝鮮族規定的長子義務。

“花甲”(花甲(六十歲) )是朝鮮族人敬酒習俗中最莊重的一種,屆時會擺上豐盛的宴席,招待全村的老人,共享其中的樂趣,在席上頻繁飲酒,祝老人長壽。

朝鮮族不僅尊老愛幼,新的生命一誕生,孩子要舉家多日慶祝,到了週歲時,更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親朋好友出席慶祝,之後每年給孩子過生日。

朝鮮族尤其重視孩子的教育,無論家庭有沒有困難都要盡力讓孩子讀書,因為孩子離學校近,可以注重舉家搬遷,教育孩子禮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族女性,她們在家做家務、在外做體力活,家中的上下關係、鄰里關係,都依賴女性的道德修養。

朝鮮族房屋獨特,以平房為主,分為外部結構兩部分和內部矛盾結構。

外部結構也有很多特點。

從前,房子是用許多樹建造的。 屋頂覆蓋着稻草、稻草、稻草或瓦片,牆壁被泥塗成了白色。 柱子有圓的、方形的、圓柱有腹部膨脹的、筆直的。 特別是隆起的圓柱把房子裝飾得很雄偉,柱子的前端有橫樑和正屋,用各種形狀的堅固拱門支撐着屋頂、屋頂、屋頂。

以前多在屋頂上割草,但現在有屋頂、分懸山式、廠殿式和休山式。 懸山式為雙落水屋面,廠殿式為四落水屋面,休山式為懸山式上半部分與廠殿式下半部分的混合體,四周形成屋檐,雄偉秀麗。

外牆的碹以前土牆很多,但現在專門代替了。 土牆先用穗子砌成簾子,再往裏抹泥和泥沙。

內部結構一般由三個部分構成。

中間是灶間,倉庫裏沒有炕,門和灶間相通; 一邊是住宅,全部鋪在炕上。

住房分上户下户,下家一般用暖烘烘的炕頭把老人住的上房分隔成兩間,朝陽一間是客房,一間是兒子的卧室,每間被一個側推的門板隔開,隨時把隔板打開

家家户户都有通向外面的門,門的格子上有各種圖案的格子和雕刻的格子,窗户紙現在大多改成玻璃窗框。

客人進屋有男女之分,男的進客房,女的通過灶間進大炕。 不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進屋的時候必須脱鞋。 以前鋪的是蘆蓆、梁木編成的席子,現在用人造纖維板、油黃紙,上面塗松節油,牆壁和天花板用不同顏色的花紙裱湖,整個房間明亮乾淨。

暖氣主要靠火炕,灶口生火,煙通過炕洞把火炕加熱,整個房間就暖和了。

朝鮮族飲食具有獨特的風格,製作方法多種多樣。

主食以大米為主,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年糕和冷麪。

年糕是朝鮮族過年、紅白喜事、招待賓客的主食,就像漢族吃餃子一樣重要。

筷子、飯湯的分配方法有一定的位置。

筷子要放在吃飯的人的右邊,飯要放在桌子的左邊,湯碗要放在右邊,有湯的菜要近一些,沒有湯的菜要放在其次的位置,調料要放在中心等。

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吃狗肉。

朝鮮族的冷麪更是獨樹一幟,朝鮮族有在正月初四吃冷麪的習慣,這一天吃長冷麪被認為是“長壽百歲”,因此也被稱為“長壽麪”。

朝鮮族喜歡吃狗肉,尤其是三伏天喝狗肉湯更是一種習慣。 他們烹製的狗肉和狗肉湯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冬天能禦寒,夏天能解暑。

辣白菜是朝鮮族愛吃的泡菜,特點是色澤鮮豔、味道可口,白菜白、辣椒紅、薑絲黃、蒜絲微綠,賞心悦目,令人胃口大開。 一口吃起來又酸又甜又鹹,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歡迎。

米酒是朝鮮族喜歡的飲料。

米酒是他們款待客人的絕佳選擇,客人來訪時,主人總是要帶自制的米酒。

這種酒比黃酒的顏色白一點,而且有點甜味。

但是,絕對不能喝酒。 這個米酒開始喝的時候度數很少,但是之後會變得精神起來。

而且,和長輩一起喝酒的時候,應該把頭移到一邊喝,不能對着長輩敬酒。 否則,對長輩就沒有尊重了。

朝鮮族喜歡穿白色的衣服,一般是短衣服和長衣服。

男性上衣沒有圍裙,用布繫着,打上坎兒,內衣褲腿肥大,褲腳上有繩子。

女短衣斜無釦子,以綵帶為結,長裙分裙、筒裙。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裹裙,長後跟。

年輕女性的裙子寬度多是色彩鮮豔的綢緞。

近代男性多穿平面的白色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性穿船形膠鞋。

現在,除了節日和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幾乎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差不多。

頭頂搬運是朝鮮族女性獨特的勞動習慣。

她們從小就學會了動腦筋,長大後,很好地掌握了這個技能。

無論是水箱、糧袋、包袱還是其他什麼,她們都不是扛在肩上、背上、拿在手裏,而是頂在頭上,自由地走着。

朝鮮族婚禮中,婚前定婚一般要經過提親、提親、定吉日、送聘禮等手續。

為了傳達女孩子和小團體的接觸,“媒人”是必要的。

首先,男方家要把媒人帶到女方家“見善”。 與漢族的“相親”相似。 如果滿意的話,小夥會正式向女兒求婚,如果女方也同意,男方家會給女方送“四柱”。

所謂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下名字和星辰宿像(出生年月日時),女性拿着女兒的四柱走向“穹合”。

“穹合”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互不相容。

生肖合適的話,女方可以通過媒人告知男方家,對於兩人的“般配”,男方可以“擇日”安排婚禮日期向女方家送彩禮。 一般需要“藍緞”、“紅緞”等。

到了婚期,新郎要在長輩的陪同下親自迎娶,按時進女方家,獻上帶來的木雕雁。 比喻今後要像大雁一樣展翅飛翔,永不分離。

隨後舉行“醪禮”,女方在正室東西向擺放兩張桌子,中間擺放青松翠竹,松竹青紅線桌兩側擺放着木,擺着酒食,在主禮者的帶領下,西方新郎向對面的新娘敬酒。

接下來,新郎進屋領取為女性準備的“大桌子”,擺放魚、水果、蛋糕、糖果等食品。 愛“大桌子”時,新郎要正襟危坐,不開玩笑,向父母和客人道謝不要失禮。

這個手續後,新郎可以騎馬帶着轎車和新娘結婚。

朝鮮族有一個特別的婚禮,叫做“結婚儀式”。 夫妻結婚60週年健在,子女中無人夭折,只要有孫子,就可以舉行結婚儀式。

婚禮上,兩個人必須穿結婚時穿的禮服,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年輕人。 這一天,孩子、親戚世世代代都離得很遠,按年齡順序向老兩口敬酒,跪下表示祝福。

隨後,兩位幸福的老人坐上婚車,繞着村子走了一圈,左鄰右舍,男女老少紛紛前來祝福,祝福他們健康長壽。

朝鮮族開朗、會唱歌、生活富裕,每到節日,到處都能聽到古老的伽耶琴、長鼓、洞篇的美妙聲音,人們穿着華麗的裙子壓跳板、盪鞦韆、摔跤,氣氛十分熱烈

在延邊,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歲首節)、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 6月1日兒童節、8月15日老人節、9月3日“州慶”也是朝鮮族羣眾非常重視的節日。

此外,還有嬰兒誕生1週年、“花甲”、“花甲”、“回婚”、“結婚60週年紀念日”三個家庭節日。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60週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60週年舉行的紀念日。

每次回甲節或婚禮,孩子、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賀。

“歲初節”是朝鮮族的春節,這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之一。

朝鮮族過去過“歲初一”的時候,經常進行拔河比賽。 青少年射箭、打“石頭仗”,姑娘們跳跳板、盪鞦韆,孩子們放風箏。

親戚朋友也儘量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唱歌跳舞,盡情享受。

春節是朝鮮族最盛大的節日。

新年伊始祭祖,孩子們就穿上華麗的和服向老人和長輩們拜年。

正月十五,朝鮮族男女老少都吃“五穀飯”,喝“開耳酒”。

農曆六月十五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流頭節”。

朝鮮族羣眾聚集在一起,按照習俗舉行祭祀、舞蹈、洗頭等活動,祈禱風平浪靜、健康。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點擊底部諮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複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朝鮮族的節日風俗

朝鮮族一年都過什麼節 有什麼習俗 詳細點 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葱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受漢民族及文化影響,朝鮮族民間節日亦有“元旦”(春節)、“上元”(元宵節)、“上已”(農曆的3月3日)、“寒食”(清明節)、“燃燈節”(農曆4月8日)、“端午”(農曆5月5日)、“流頭日”(農曆6月5日)、“秋夕”(仲秋節)、“重九”(農曆9月9日)和“入關” “冬至”等。其中元旦、上元、寒食、端午、秋夕為一大節日。朝鮮族過節,除做節日飲食外、還根據特點,組織各種遊戲和體育活動,以此取樂。如:除夕,朝鮮族以特有的方式慶賀,親朋歡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餅湯。春節期間除唱歌跳舞外,還到田間燒火堆,以驅害蟲,婦女進行跳板、盪鞦韆等活動;清明節上墳添土;中秋節除草祭祀,以示對故人的哀思。

另有三個家庭節日,即抓週、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嬰兒週歲要邀請客人共同歡度嬰兒的生日;後兩個是喜慶日,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每逢這些節日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裏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觸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朝鮮族自古以來就有尊敬老人的傳統,老人在朝鮮族內普遍地受到尊敬和優待,有着很高的家庭和社會地位。他們甚至把八月十五定為老人節。藉以表達對老人的尊敬之情。朝鮮族一向重視兒童,每年“六一”節便舉行盛大的歡慶活動,舉家參加慶賀。朝鮮族平時也十分注重孩子們的培養,不惜花重金聘請家庭教師,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智力。

在重大節日,朝鮮族往往舉辦各種多姿多彩的遊藝活動。在朝鮮族的絢麗的文化遺產中,民俗遊藝佔據着獨特的位置。其種類可達三百種之多,一些活動簡便易行,老少皆宜。具有代表性的有盪鞦韆、跳板、摔跤、拔河等。

盤點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朝鮮族:

在延邊, 朝鮮族傳統的節日有春節(歲首節)、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兒童節、8月15日老人節、9月3日“州慶”也是朝鮮族羣眾非常看重的節日。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週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週年舉行的紀念日。每到回甲節或回婚節時,兒女、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

“歲首節”即朝鮮族的春節,這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之一。以前朝鮮族在過“歲首節”的時候,常常要進行拔河比賽,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戰”,姑娘們跳跳板、盪鞦韆,兒童們放風箏。親戚朋友也儘量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唱歌跳舞,盡情娛樂。春節是朝鮮族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後兒童們穿着華麗的衣裳給老人和長輩們拜年。正月十五,朝鮮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吃“五穀飯”,喝“開耳酒”。

農曆六月十五,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流頭節”。眾多朝鮮族羣眾聚在一起,依照習俗舉辦祭祀、舞蹈、洗頭等活動,祝願風調雨順、身體健康。

朝鮮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 的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中國朝鮮族傳統節日有元日(陰曆正月初一)、上元(陰曆五月十五)、燃燈節(陰曆四月初八)、重五(陰曆五月初五)、秋夕(陰曆八月十五)等以及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流頭節春節、正月十五、清明節、端午節、除夕節等。最為重要的當屬春節。流頭節。正月初一天亮之後,先向祖先祭祀,而後兒童們穿着華麗的衣裳向老人和長輩磕頭跪拜,祝他們健康長壽。正月十論男女老幼食五穀飯、喝開耳酒。喝開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夠聽到更多喜訊。流頭節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名錄。 每年的農曆6月15日流頭節這一天朝鮮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節日盛裝,舉行流頭薦新,祈求豐收、流水洗頭沐浴,淨身除鬼、祝壽盡孝、流頭競技、享流頭飲食、賞流頭歌舞等活動。 流頭節起源於朝鮮族古代農耕社會,“流頭\”一詞為“東流水頭沐浴\”的簡稱,主要活動是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日,朝鮮族婦女到向東流的河裏洗頭沐浴,祭拜農神祖先,淨身驅除雜鬼,求豐收求健康。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一帶從事農耕的朝鮮族羣眾一直保持着過“流頭節\”的習俗,歷史悠久。 其他的有9.3民俗節 。。。來源:1952年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這一天,延邊各族人民都有慶祝活動,久而久之已成為全民的一個節日。從1992年開始,在州 *** 的直接籌劃下,這一單一的州慶日逐漸轉化為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的集慶典活動、文體活動、民族風情展覽會、經濟貿易洽談會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節。

介紹朝鮮族的起源及中秋節節日風俗習慣 你好,朝鮮族的前身就是朝鮮半島的原駐民,就是原本出現在那裏的人,然而現在的韓國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朝鮮族,朝鮮人並不是真正的朝鮮族,歷史的緣故,現在朝鮮半島的南部(現在朝鮮領土部分地區)曾經被我國在唐朝和元朝佔領過,清朝朝鮮王朝也是我們的附屬國,所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人其實是中國和朝鮮族的後代,韓國人是真正的朝鮮族,剛才説到朝鮮王朝(當時朝鮮和韓國)曾經是我國的附屬國,他們自然受我國文化深遠,其實不光説朝鮮半島,日本,外蒙古,東南亞,在古代都受漢文化深遠,但是中秋節在世界上只有中國,韓國,台灣地區(中國)上有記載,至於朝鮮族是如何過中秋節的,他們的習慣和中國人很相同,一般也會家人團聚,他們的月餅可能與中國的月餅有點區別,一般他們會用年糕做成食物來慶祝,總之朝鮮族的人(朝鮮人和韓國人)的祖先其實和中國是離不開的,他們的文化也是從中國文化中提取,韓語最早其實就相當與一種方言,打個比方,就好比四川話,粵語之類的,所以他們的語言中有很多漢語音,他們的習慣也與中國人相同,近代,因為戰爭等等原因,分為了朝鮮,韓國,但是韓國他其實發展的很好,他做到了亞洲韓流,風趣的開個玩笑,一個宋朝人覺得會想不到千年以後新羅人的帥哥既然領導亞洲潮流,哈哈,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朝鮮族的風俗,文化和歷史 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朝鮮族服飾,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 *** 外,朝鮮族基本 *** 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飲食風俗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朝鮮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麪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衞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居住風俗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喪葬風俗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禮儀風俗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風俗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後,新......>>

朝鮮族傳統節日 百度百科 節慶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葱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朝鮮族春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 *** ,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朝鮮族的“花甲宴”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着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着點燃的“望月樓”,隨着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上元節: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這天,朝鮮放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裏放燈船。這一天還要吃藥飯、五穀飯,喝聰耳酒。藥飯以江米、蜂蜜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藥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穀豐收。上元節有許多遊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的時間最長。車戰,是比誰的車結實。所有娛樂活動,全村人都來參加。圍觀者敲鼓助威,熱鬧異常。取勝者唱歌、跳舞,歡慶勝利。晚上,大家舉着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共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嬰兒生日節:即嬰兒週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週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一週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一套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準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等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一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説一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一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線團那樣做一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洗頭節:陰曆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説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裏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週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着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六一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着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 除了......>>

朝鮮族的民族節日民族故事民族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一年主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等。

各個民族的節日習俗 百度百科民族節日詞條

=====================

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節日之多,難以計數。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並要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説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羣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1]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説故事,各少數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2]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曬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

朝鮮族習俗有哪些 (1)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 *** 外,朝鮮族基本 *** 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2)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麪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衞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3)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4)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5)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6)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的風俗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1)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 *** 外,朝鮮族基本 *** 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2)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麪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衞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3)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4)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5)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6)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

朝鮮族的風俗,文化和歷史 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朝鮮族服飾,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 *** 外,朝鮮族基本 *** 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飲食風俗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朝鮮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麪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衞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居住風俗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脱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喪葬風俗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裏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裏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禮儀風俗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風俗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後,新......>>

朝鮮族風土人情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多數地區居民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則實行火葬。

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説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

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紅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來到新娘家後,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過去,然後把新郎讓進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紗帽,繫上冠帶,新娘頭上戴“簇頭裏”,手戴“漢衫”走進樵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即品嚐佳餚,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行過樵禮儀式後,雙方便正式結為夫妻。

服飾

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或西服。

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韓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的衣服;長裙,韓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

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麪、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麪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麪是在蕎麥麪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麪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麪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麪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1)待客禮節。朝鮮族人熱情好客,其見面禮節是相互鞠躬。家中有客人來時,家庭成員都要起立讓座,躬身相迎。主人在用餐過程中,要始終奉陪客飢。在客人未吃好之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筷。遇有稀客、貴客,主人必以酒相待。

(2)尊 *** 俗。對老人説話要用尊稱。用餐時,老人要單獨設席,等待老人舉匙後,全家人才能用餐。長輩在座,年輕人不能抽煙、喝酒。老人因事外出或遠行時,全家人都要鞠躬相送。長輩歸來,晚輩要出門迎接。路途中遇見老人,不管認識與否,都要摘帽點頭問安並讓路。

(3)民族禁忌。在朝鮮族人家裏做客,吃完飯後要在碗裏剩些食物,否則主人會認為準備不足。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17 10:29 餐飲禮儀

韓國人在一般的情況下喜歡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飯、冷麪。菜餚有泡菜、烤牛肉、燒狗肉、人蔘雞等等。總體來説,韓國人的菜品種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比較清淡。一般來是説,韓國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錯,對燒酒、清酒、啤酒往往來者不拒,婦女則多不飲酒。平日,韓國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韓國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歡喝清湯。韓國人一般不喜歡吃過油、過膩、過甜的東西。不啻鴨子、羊肉和肥豬肉。至於熊掌、虎肉。吃飯時,一般用筷子。為環抱,韓國人的會為你提供鐵餐具。與長輩吃飯時不許先動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裏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在韓國人的家裏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弗不允許的。

習俗禁忌

韓國人珍愛白色。國花是木槿花,松樹為國樹,喜雀為國鳥,老虎為國獸。忌諱數字是4和13,在發音與死相同的緣故,韓國人對相似的私師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強,反對崇洋 *** ,倡導使用國貨。在贈送禮品時,最好選擇是鮮花、酒類和工藝品。最好不是日本貨。

韓國有男尊女卑的講究,進入房間時,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須幫助男人脱下外套,坐下時,女人要主動坐在男子的後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聲談論。

朝鮮族有什麼忌口,有什麼民俗習慣。越詳細越好。 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製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着父親的面吸煙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 在朝鮮族民間日常生活中曾有過很多禁忌,其中包括禁言、禁食、、禁觸、禁顧等內容;把這些內容亦可分類為生育禁忌(含懷孕期禁忌和分娩前後禁忌)、婚姻禁忌、喪禮與祭禮禁忌、建房和搬遷禁忌、種田禁忌、信仰禁忌等等。例如在生育禁忌中,孕婦禁用有豁口的瓢、碗飲水,孕婦忌吃雞肉,怕產後無奶汁。在婚姻禁忌中,同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同姓男女之間不能婚配,此為“同姓同本不婚”;同一個祖宗傳下來的異姓男女之間不能通婚,此謂“異姓同本不婚”;不能與姑表親、姨表親通婚,此為“近親禁婚”;家有喪事,在一年內不能成婚,此謂“有喪禁婚”等。   在喪禮與祭禮禁忌中,泥鰍、鱔魚等沒有鱗的魚,因其形狀像龍,不能用作祭祀食品;在舉行神祭(三年以內的祭祀稱為魂祭,三年後的祭祀稱為神祭)時,湯菜裏不能撒辣椒麪;祭桌上不能擺狗肉;馬口魚不能上祭桌,因為馬口魚的下脣形同“山”字,山是神靈居住之地。在建房和搬遷禁忌中,房屋正面要開闊,忌諱與山峯恰好相對;搬家時,要選擇吉日和普通日,避開凶日(農曆每月的7、17、27日為吉日,9、19、10、20日為普通日,其他為凶日)。在種田禁忌中,大田播種日期分為伸日和縮日(農曆每月的1至5、11至15、21至25日為伸日,其他為縮日),選在伸日播種,莊稼長得好。另外,在紅白喜事日,不殺狗等等。朝鮮族的各種禁忌習俗,大部分已經廢棄,但有一些仍延續至今。

朝鮮民族(朝鮮文:????,英文:Korean),又稱韓民族(韓字:???)、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

朝鮮民族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共有七千多萬人口。除了朝鮮和韓國,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根據201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韓裔美國人約有170萬。

“朝鮮族”(朝鮮文/韓字:???)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1] ,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韓國人、朝鮮人、海外韓裔、海外朝裔不自稱”朝鮮族“。

民俗禮儀

朝鮮民族自古以來非常重視人生禮儀。自出生到喪亡都有許多禮儀,其中主要禮儀有出生禮、冠禮和笄禮、婚禮、壽禮、喪禮與祭禮等。

一、出生禮:朝鮮民族把出生禮視為人生的開端禮,非常講究。出生禮中有“忌繩”、“百日”、“抓週”等。

二、婚禮:是朝鮮族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項大事。過去,圍繞着婚禮制定了許多繁文縟節,儘管隨着時代的演變,其規模大小、繁簡程度以及具體方式都有變化和發展,但婚禮的基本內容與程序沒有顯著的變化。婚禮仍按“婚議”、“納彩”、“納幣”、“迎親”等順序進行。

三、壽禮:朝鮮族還特別講究為老年人操辦“壽禮”。壽禮有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還有紀念結婚六十週年的“回婚禮”。花甲是朝鮮族為六十歲老人舉辦的生日宴席。按傳統曆法天干地支推算法,六十年看作為一個循環單元。因此,朝鮮族把六十週歲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嶺,尤為講究。到花甲宴那天,兒女們為老人換上一身特製的禮服,並在大廳裏大擺壽席,廣邀親朋歡聚一堂,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獻壽是基本的儀式。花甲老人入坐壽席正中,獻壽便開始。其順序要按兒女長幼之序,親戚遠近之別,乃至賓客,依次敬......>>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體現了什麼道德 朝鮮族十分注重禮節,講究禮貌.朝鮮族的禮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互助禮讓為主要內容,約束着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在説話有言禮、走路有路禮、吃飯有餐禮、待客一是三餐,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並給老人和賓客設單人桌,媳婦或兒女雙手恭敬地把飯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長輩舉匙後全家才能就餐。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裏,若把匙放在桌上表示已吃完.晚輩不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無法迴避時,年輕人背席而飲(記住這一條),以示尊敬.

反正你只要表現出温婉的一面就可以了.

朝鮮族有哪些民族風俗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 朝鮮族婚禮

朝鮮族婚俗從説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説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服飾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或西服。 朝鮮族服飾

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韓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的衣服;長裙,韓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

朝鮮族都有哪些禮儀風俗呢?

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各種比較獨特的民族服飾,它們大多顏色豔麗,還能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飲食風俗習慣等等。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是回族,但是有不少數民族的習俗是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比如説蒙古族、藏族。今天要提到的這個少數民族是朝鮮族,我們一起去學習一下朝鮮族有哪些禮儀風俗。

朝鮮族最吸引我的是飲食的習俗,就像我們經常我喜歡吃的泡菜湯、拌飯等等。我國的朝鮮族大部分位於東三省,特別是吉林省的延邊地帶。在朝鮮族的飲食文化裏,他們多以蔬菜和稻穀為基本的飲食結構,而且他們的菜都以甜辣為特徵,比如我們看到的朝鮮泡菜。在他們的日常飲食當中,米飯是主食,各種湯為副食,配上各種口味獨特的小菜、泡菜等等,形成他們民族獨特的飲食習慣。他們的飲食都是素菜,不喜歡葷腥的食物。

第二個我們經常從電視劇裏能看到朝鮮族是一個非常講究禮節的民族。在朝鮮族裏,晚輩對所有的長輩説話都要用敬語,哪怕是平輩之間第一次見面,也是要用到敬語的,如果兩人走路,晚輩是要走在長輩後面的。而且他們還講究的是父子不同一個桌子吃飯,只有家裏的老人吃完飯,全家人才能上桌就餐。在尊敬老人長輩的這一點上面,朝鮮族是沿襲了最古老的禮節。

最後我還想講到一點,是他們的建築。因為他們住的地方一般都是平川地帶,所以他們的住房是非常有特點的。通常都是靠山面水,正面朝陽,房屋多以草,茅草或瓦片或者樹木為主要原材料,屋頂通常是四面斜坡,整個房子或者院落的感覺是整潔樸素,加上原材料比較接近大自然,所以他們的整體房屋特點是與自然環境非常融洽和諧。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着裝韓國人喜歡穿素色的白色衣服,一般是短褲。男士上衣不扣釦子,用布條和馬甲紮緊,下衣胯部肥大,褲腿紮緊。女式短裙對角線沒有釦子,用絲帶繫着。長裙分裹身裙和筒裙(僅限婚前)。年長的女性經常穿白色長裙,而中年女性則穿及腳跟的裹身裙。年輕女子的裙子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在現代,男多穿着白色的平底鞋,工作時穿草鞋。女人穿船形膠鞋。現在除了節日或者民族聚會,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沒什麼區別。

(2)飲食韓國人認為以米飯為主食,多為大米飯和二米飯。每頓飯都要喝湯,尤其是味噌湯。辣白菜,一般是將白菜在鹽水中浸泡幾天,洗淨,然後加入辣椒、葱、蒜、姜等調料製成。條件允許時,蘋果、梨等。也可以加入,然後儲存在地窖裏,半個月後食用。也可以用蘿蔔、芥末、英國蔬菜醃製。冷麪,三分澱粉七分面。煮熟後放涼,再與牛肉或雞肉一起煮,加入甘草、花椒、花椒、姜、味精、糖醋等。做冷麪湯。食用時,加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麪等適口調料。狗肉是韓國人最喜歡的肉類之一。除了婚喪喜慶之外,其他季節都可以吃狗肉。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三伏天或者病人康復的時候殺狗。殺的時候把狗吊起來,蹄子放血,脱毛。其肉、皮、五臟作湯,肉入味涼食,故味美。韓國的飲水器具有獨特的風格。一般一個灶兩個鍋,他們的鍋都是底深底寬,有特製的鐵蓋,方便燜飯,但做飯不方便。一般都是一鍋米飯和湯。桌子中間放着一碗米飯,每人一勺,還有涼水。注意器皿衞生,女人用罈子頂水(現在沒了)。

(3)住多户馬尾式民居,建在水源附近。房子用木頭做框架,用泥巴抹上拉哈德辮子,屋頂四周用稻草覆蓋。每個房間有四五個門(也是窗户),室內出入房間是康。脱鞋盤腿坐好。農村房子的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子裏用牛車和杵臼搗飯。近年來,朝鮮族發生了變化,磚瓦房越來越多,具有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越來越少,一切都現代化了。

(4)葬禮時,將屍頭抬上七星板往西,供品放在屋內。這時,裹屍布被沖走了。和至親一起穿喪服。男人戴麻喪帽,女人戴麻喪環。棺材可以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哀悼者向遺體磕頭三次,並帶來禮物。出殯前,將死者清洗乾淨,換上衣服,用麻布將屍體三處綁好,放入棺材。下葬時,家屬抬着死者的棺材,埋在挖好的墳墓裏。直系親屬必須向死者獻祭三年。近年來,風俗發生了變化,也出現了深葬和火葬。

(5)禮儀韓國的禮儀非常嚴格。對長輩説話一定要用敬語;同行之間的初次見面也要使用敬語;與老人同行時,年輕人必須走在老人後面;你在魯豫認識的長輩應該求助。用餐時,為老人設置單人桌。父子座位不同,媳婦恭敬地侍候。只有老人吃完了,全家人才能吃晚飯。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如果席間不能避免,年輕人要舉杯,用背喝;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抽煙,借火,更不能生老人的氣。

(6)婚姻韓國青年男女在從事共同勞動或學習時,首先要向各自的老人表達感情。後來,這個男人的父母只有女方父母退休回家,以示女兒即將離家嫁人。韓國人沒有向男方索要財物的壞習慣,但男方只買一些衣服,把姑娘愛的東西作為定親信物贈送。在婚禮上,男女雙方都準備了豐盛的宴席。首先,男方準備一輛牛車,在車上鋪上一牀新被子,新郎和兩三個伴娘一起穿上胸前有紅花的禮服,去新娘家迎親。到了女方家,新郎先被推進一個空房間,房間,擺了豐盛的酒席,女方給新郎倒了三杯酒。之後,新郎會挑選一些酒和蔬菜,用一張白紙包好,帶上一瓶白酒,請人送回家,表示婚姻愉快,女主人待客很周到。然後新娘家給新郎一碗米飯,裏面埋着三個雞蛋。新郎要給新娘留半碗飯和一個雞蛋,象徵着我們榮辱與共,永成一對好夫妻。伴娘們還會在晚宴上選擇一些菜餚,帶回家以示幸福。儀式結束後,新郎新娘向謝玉成老人跪拜。然後新娘帶着嫁粧上車,和新郎一起回家。回來的路上,司機故意把車開到橫埂上讓它揚起來,和司機一起笑。在村莊的邊緣,村民們穿着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接新娘。這時,男方家人給司機呈上了一小桌酒菜。酒席結束後,開着車圍着村子轉了幾圈,然後一時興起把車開到了新郎家。新娘下車後步入屋內舉行婚禮,儀式與女方家類似。儀式結束後,所有在場的男女老少一起載歌載舞。此時,新郎新娘問三問三答,內容是對老人的尊敬,晚輩的愛撫,雙方海誓山盟。宴會開始,賓客回禮,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婚姻結束了。

朝鮮族的民風民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禮儀風俗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説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風俗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説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擴展資料

朝鮮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特別是在吉林、黑龍江、遼寧。朝鮮族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民族節日有歲首節、上元節、寒食節、秋夕節等,傳統朝鮮族舞蹈有刀舞、長鼓舞、龍鼓舞、農樂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簫、長鼓、手鼓是朝鮮族的傳統民族樂器。

建築

朝鮮族居室採用磚石結構,房子的正面開三四扇門,也當作窗户。開門進屋就是大炕。朝鮮族人所有的家庭活動幾乎都在火炕上完成。室內一般分寢室、客室、廚房和倉房等,每間屋通常用木製拉門隔着,隨時可打通以擴大面積。朝鮮族屋中修大炕同他們勞作密切相關。如今農村的朝鮮族居民們保留大炕,而城鎮的朝鮮族人則改為漢族人的居住方式。

TAG標籤:朝鮮族 風俗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