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靜樂縣美食

靜樂縣美食

靜樂縣美食有靜樂抿豆麪、莜麪栲栳栳、攤折餅、軟油糕、炒不爛子等。

1、靜樂抿豆麪:靜樂人鍾愛豆麪,利口好消化,調養身心。

豆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脂肪酸,營養價值極高。

一塊麪在靜樂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而抿豆麪是專用工具“抿牀子”製作的。

2、莜麪栲栳栳:栲栳是用莜麪精工細作的一種麪食品,因其形狀像"笆斗",民間叫"栳栳",也有的地方叫做莜麪窩窩,配上調好的滷汁,非常好吃,是靜樂縣比較常吃的一種莜麪麪食。

3、攤折餅:將玉米麪、高粱面發酵後成糊狀,以勺舀倒到特製的鐵鏊上,熟後又折起來,叫“攤糊兒”或“攤折餅”,靜樂最具魅力的季節性風味兒美食,現在做的也越來越少了。

4、軟油糕:油糕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靜樂特色美食,用軟米麪和胡麻油炸制而成,呈橢圓形狀,餡一般是豆沙或者芹菜葉土豆絲。

油糕吃起來既甜又軟綿,色澤金黃,細膩柔軟。

5、炒不爛子:炒不爛子,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並且也可以作為主食食用,主要原材料為土豆、麪粉,然後加作料炒熟即可,可根據個人喜好調味。

炒熟的不爛子很酥軟,口感甚好。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靜樂縣美食有靜樂抿豆麪、莜麪栲栳來自栳、攤折餅、軟油命型研餘圍或老海糕、炒不爛子等。

1、靜樂抿豆麪:靜樂人鍾愛豆麪,利口好消化,調養身心。

豆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脂肪酸,營養價值極高。

一塊麪在靜樂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而抿豆麪是專用工具“抿牀子”制來自作的。

2、莜麪栲栳栳:栲栳是用莜麪精工細作的一種麪食品,因其形狀像"笆斗",民間叫"栳栳",也有的地方叫做莜麪窩窩,配上調好來自的滷汁,非院合衞又京常好吃,是靜樂縣比較常吃的一種莜麪麪食。

3、攤折餅:將玉米麪、高粱面發酵後成糊狀,以勺舀倒到特製的偉善樂學卻項孫更鐵鏊上,熟後又折起來,叫“攤糊兒”或“攤折餅乾皇頻漢河營”,靜樂最具魅力的季節性風味兒美食,現在做的也越來越少了。

4、軟油糕:油糕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靜樂特色美食,用軟米麪和胡麻油炸制而成,呈橢圓形狀,餡一般是豆沙或者芹菜葉土豆絲。

油糕吃起來既甜又軟綿,色澤金黃,細膩柔軟。

5、炒不爛子:炒不爛子,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並且也可以作為主食食用,主要原材料為土豆、麪粉,然後加作料炒熟即可,可根據個人喜好調味。

炒熟的不爛子很酥軟,口感甚好。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靜樂縣美食有靜樂抿豆麪、莜麪栲栳栳、攤折餅、軟油糕、炒不爛子等。

1、靜樂抿豆麪:靜樂人鍾愛豆麪,利工擔安毛換論聯口好消化,調養身心。

豆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脂肪酸,營養價值極高。

一塊麪在靜樂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而抿豆麪是專用工具“抿牀子”製作的。

2、莜麪栲栳栳:栲栳是用莜麪精工細作的一種麪食品,因其形狀像"笆斗",民間叫"栳栳",也有的地方叫做莜麪窩窩,配上調好的滷汁,非常好吃,是靜樂縣比較常吃的一種莜麪麪食。

3、攤折餅:將玉米麪、高粱面發酵後成糊狀,以勺舀倒到特製的鐵鏊上,熟後又折起來,叫“攤糊兒”或“攤折餅”,靜樂最具魅力的季節性風味兒美食,現在做的也越來越少了。

4、軟油糕:油糕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靜樂特色美食,用軟米麪和胡麻油炸制而成,呈橢圓形狀,餡一般是豆沙或者芹菜葉土豆絲。

油糕吃起來迅既甜又軟綿,色澤現送金黃,細膩柔軟。

5、炒不爛子:炒不爛子,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並且也可以作為主食食用,主僅如寫久要原材料為土豆、麪粉,然後加作料炒熟即可,可根據個人喜好調味。

炒熟的不爛子很酥軟,口感甚好。

莜麪栲栳栳的飲食文化

莜麪栲栳栳,在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麪窩窩,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其製法、名稱來歷,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間相傳,唐國公李淵被貶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製了這種莜麪食品以款待。李淵問:“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辭海》)。唐寅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看來當時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籠屜作答了。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住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路過靜樂縣,看莜麥初收,便把莜麪栲栳栳製法傳給當地。再後來這種民間麪食傳遍了晉、陝、蒙、冀、魯等地,成為北方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間還有一種説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麪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

此是民間傳説,但莜麪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麪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美食習俗多來源於地方物產與歷史傳承。大同廣為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麪,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麪餓斷腰。”説的是人們吃了莜麪,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蕎麥麪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裏的人們對莜麪特別鍾愛,奉為至寶。莜麪窩窩、莜麪魚魚成為天鎮獨特的風味食品。山西北部高寒地區,盛產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從民謠“雁北三件寶,莜麥、山藥、大皮襖”就可見一二。過去艱苦的自然條件鍛鍊了山區人們雜糧細做的本領,新媳婦在婆家第一次上鍋,要先在莜麪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節登門也要吃上十種花樣的莜麪飯。莜麪栲栳栳,就是這種莜麪飯的一種,因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為“莜麪窩窩”。其製法關鍵有三:一是沸水和麪,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 民間傳説,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唐國公李淵力諫不納,被貶為幷州(太原)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説:“我夜觀天象,近日天下大亂,羣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鋭,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麪“蜂窩 ”筒筒端了出來,李淵蘸上辣椒吃後, 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説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麪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麪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麪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

你能想出來的用土豆做出的3道美食是什麼?

土豆生長喜歡涼爽的自然環境,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有多山,屬於温帶性氣候,非常適合土豆的成長。因此,土豆也是山西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

合稜則是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臨縣比較知名。用土豆塊在合楞擦(制合楞則的工具)上輕磨,使土豆成為糊狀,再包入紗布內除水後,拌入少量粉面或白麪揉合,用手握成小塊放鍋內蒸熟,土豆,在山西,尤其是在晉西北它不是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的,而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來食用。説起土豆是我們塞北人的主要食物,光土豆與攸面結合就有十幾種美食:如塊磊,攸麪餃子(土豆餡),土豆抿面等。光士豆單做的有,涼拌土豆絲,炒土豆絲,幹炸土豆片,掛湖土豆條等,

在山西炒不爛深受大眾的喜愛,炒不爛子也叫"窟壘",是用新鮮的土豆用擦刀擦成絲,追求口感的寶寶們可以將土豆絲衝下水,然後將土豆絲與麪粉混合加少許鹽和花椒粉,還可以往裏面加一些熟大米,口感會更蓬鬆。山西不僅僅是麪食的故鄉,還是土豆的故鄉,山西人愛吃麪食,同樣也愛吃土豆。而山西獨特的地理條件也讓山西的土豆長出來的特別好吃,要説用土豆做出來的美食,那可真的三天三夜都説不完,想吃都吃不完。

炒的燒的比較大眾,酸辣土豆絲,擦絲後泡清水盆裏滴點白醋,或者抓點鹽,炒出來會比較脆。新疆大盤雞或土豆燒排骨,土豆塊吸收了肉汁,口感香氣絕佳,即使在物質條件不那麼豐富的年代。

用土豆做的山西美食都有哪些?

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回到正題,在咱們忻州比較常見的土豆吃法也有很多,像那些涼拌土豆絲、幹鍋土豆片等常見吃法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兩種咱們晉北特色的土豆美食

土豆撥爛子是咱們山西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特色吃法,將土豆擦絲然後與麪粉攪拌,最後在大鍋中蒸熟即可食用。當然最正宗的吃法肯定是大火翻炒,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一些食材。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回到老家後,奶奶最常給做的就是土豆撥爛子。

每到過年時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會燒山藥、燒豆腐。做好後等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候,做燴菜

就可以把這些燒好的菜品加入燴菜中。所以燒山藥,也幾乎成為了做燴菜必備的一種食物。做法其實也很簡單,把土豆切成小塊,然後放入油鍋中炸熟即可食用。你還知道哪些特色的吃法呢?歡迎在留言裏評論補充~

山西長治有什麼小吃?

酥火燒[圖]

酥火燒是長治市區有名的小吃之一,其色淡黃純淨,其味香酥可口。可做主食,亦可做點心。

長治“酥火燒”是用上白麪粉、雞蛋作原料,以熟驢油和麪,製成柿餅大小,用煤炭火烙烤而成的一種色黃、質酥、味醇、形美的小火燒,所以也叫“驢油酥火燒”。酥火燒在長治地區和涼粉、臘肉(驢肉)齊名為“三件寶”,相傳在清代受過皇封。傳説慈禧四歲那年家遭不幸,父親背上她到高河村,準備賣她,可直到天黑也無人來問。火燒鋪的師傅見她又凍又餓,就將剛出爐的熱火燒給了她一個。後來慈禧給潞安府惠徵當了女兒,經常讓衙廚到西街天地久、東街德勝齋火燒鋪買火燒吃。慈禧進宮還不斷讓來潞安府辦事的公務大臣給她帶酥火燒吃。潞安府衙知道後,為討好老佛爺,就每年冬季將“德勝齋”、“天地久”特地加工的火燒用黃紙紅籤包裝好,蓋上潞安府大印,派人送往北京,讓她享受,之後即成了宮廷的貢品。

至於長治酥火燒的味道與功能,那些社會名流和久吃不厭的佬客們早已總結出:

春季臘肉配火燒,味賽東北飛龍鳥。

夏季涼粉配火燒,入口即化似蜜桃。

秋季餛飩配火燒,香氣順風十里飄。

冬季皮凍配火燒,能治貧血解疲勞。

“酥火燒”在長治經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初期,長治城內有火燒鋪不下十餘家,以經營酥火燒、糖三角、小新餅、炸饊子等烤製品和油炸食品為主。東街的“德勝齋”和西街的“天地久”兩家火燒鋪製出的各種品種,精良味正深受市民們的好評。曾任“德勝齋”火燒鋪師傅的崔海金(長治北石槽人),作者在1974年因整理晉東南《烹調技術基本知識》一書時訪問過其製作酥火燒的絕招,他説:做火燒“三二三”,存放三月味不變。第一個“三”是用驢油、香油、混豆油;“二”是形狀有圓型,橢圓型兩種;第二個“三”是口味有鹹、有甜、有怪味之分。餅酥層次薄,色黃火候到,出爐味幹香,冷存味不變。上世紀70 —80年代,長治市飲食公司東街飯店製作的酥火燒被長治市評為“信得過”產品。長治市新民飯店牛金喜製作的酥火燒,還有曾在長治義合源糕點坊工作過的 80高齡的郭振華,2005年推出了義合源酥火燒的傳統做法,味美純正,成了百姓的搶手貨,被長治市名吃研究會評為“上黨名吃”。2004年牛金喜製作的酥火燒曾獲山西省“汾酒杯”第四白豬頭肉

白豬頭肉是長治一帶羣眾喜食的一種具有獨特風味的滷肉製品。據説,古時潞安府(今長治市)東街香角巷孫家上一輩人,在外地學制臘肉和豬頭肉的手藝,有一次,在滷豬頭肉時卻忘了放醬油,當師傅發覺時,肉已煮成八成熟。師傅讓他立即撈出來用涼水沖泡,想找一個補救的辦法。如果再放上醬油滷製,時間短了上不了色,時間長了肉就會脱骨並化成肉糜。他們坐在那裏一天一夜也沒能想出一個好辦法。第二天一大早,師徒倆發現浸泡後的豬頭肉,色澤潔白,肉質脆軟,表皮起光發亮,香味撲鼻。切成片,用蒜泥拌食,感到清香可口,肉味獨特。後來,孫家就在長治街頭做起了滷“白豬頭肉”的營生,一二代一代傳了下來。

現在,年已七旬的孫老師傅,用祖傳祕方滷製的白豬肉聞名上黨地區。在1960年山西省晉東南地區財貿技術比武大會上,他精心製作的白豬頭肉,奪得了“頭蹄、下水滷製品”項目中的第一名。

加工白豬頭肉首先是要選好豬頭,然後將松香用火化開,將豬頭刷上松香,待松香冷卻後,即可將松香剝去,放在冷水中浸泡,最後將豬頭各處的細毛用烙鐵燒紅燙掉。洗淨後將豬頭從中一破兩半,並割去耳根洗淨。將放有老湯的滷鍋上火,放入豬頭,不加任何調料,煮兩小時即可。將浮油撇去,撈出豬頭,放入冷水中浸泡成白色即成。

食用時,將乾淨濕布鋪在案板上,取豬頭肉,用魚肚刀將肉片成象包裝紙一樣薄的雲彩片,片越大、越薄越好。將片好的白豬頭肉,放入小盆內,放適量的精鹽、黃瓜片、韭菜段、姜蒜汁(姜、蒜泥、醋)和香油拌勻盛入盤內即可食用。其特點是:肉白質脆,片薄如紙,辛辣爽口

屆烹飪大賽“山西名吃”稱號

臘驢肉

臘驢肉是山西長治的傳統名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馳名晉南,遠銷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城市。臘驢肉與當地的涼粉、酥火燒被稱為路安(長治古為路安府)“三寶”。

原料配方:鮮驢肉250千克食鹽1.5千克砂仁165克豆蔻165克丁香165克畢卜85克草果85克肉桂85克良姜85克花椒325克白芷85克陳皮85克草蔻85克大料325克茴香325克桂皮85克檀香85克山楂85克五味子85克廣木香85克紅叩85克肉豆蔻85克。

製作方法:

1.製作臘肉的原料為驢、馬、騾的鮮肉,以驢肉為佳。切肉時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後肘、前臂、後墩、元寶骨、肋條、腱子、腰球、肚廂皮等,順着肉縫把各部位之肉切成1~2千克的肉塊,用清水浸泡12小時。

2.洗淨後放入90℃清水鍋內,加調料(每15千克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35克、茴香35克、食鹽300克),滾煮3~4個小時。

3.出鍋晾涼後將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湯的砂鍋,上壓小石塊,燉煮12個小時(其間不斷加湯)即可出鍋。

產品特點:色澤鮮豔,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肥不膩,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因煮制時要加一二十種草藥和調料,故成品易存放,且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療效及滋補之功

山楂餅是長治市的著名特產,已有20多年的生產歷史,產品暢銷到國內外市場。

長治山楂餅,是以當地特產優質山楂為主要原料,經過選料、清洗、蒸熟、打漿、成型、烘乾、包裝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產品為圓形薄片,色澤鮮豔,厚薄均勻,質酥適度。含糖量為85%,還原糖含量為9%,總酸為1.5%,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食後有生津開胃、助消化、降血壓血脂等功效。

長治人喜歡喝羊湯,而羊湯又以壺關縣的最為有名。壺關羊湯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絲,澆上羊骨頭老湯,並配上鹽、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鮮香味美,且有暖中補虛之功效。

主料:羊肉500克,羊肚250克,羊血200克

配料:蘿蔔1200克,當歸、黨蔘、沙蔘各25克,豬化油200克,青椒香油若干,香料包一個

做法:1、先將羊肉、羊肚除水滌淨。鍋內放豬化油200克,待油燒化,將羊肉、羊肚放入爆炒,然後加入鮮湯。待湯煮沸,放入當歸、黨蔘、沙蔘用大火燉煮。待湯再次沸騰,放入香料包(裏面有八角、花椒、幹海椒、姜、葱等若干)。2、在羊湯燉煮期間,將青椒切成顆粒,放入盛有香油的小碟裏,香油淹過顆粒。每人一個油碟。3、當羊肉燉至1小時後,放入蘿蔔,並加適量食鹽。然後繼續燉煮,待羊肉、羊肚熟透,再放羊血、味精,略加攪拌後即可盛盤,取出油碟即可食用。

特色:湯味鮮美,羊肉熟透入口可化,是一道讓你回味無窮的清新葷菜。

壺關羊湯曾讓曹操將士大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太行山消滅了。

壺關羊湯出自漢代。相傳,東漢末年傑出的家、軍事家曹孟德 ——曹操,為統一北方,親自率領人馬北上,遠征袁紹外甥。行至太行山,山高坡陡,人煙稀少;行軍幾日,兵困馬乏,缺糧少水,難以前進。眼看着兵士們陸續減員,急得曹操整日唉聲歎氣。忽一日,在半山腰間發現一牧童在放一隻羊吃草。曹操命令衞士將牧童請來問話。牧童一見曹操氣色不凡,威風凜凜,確有大將風度。

問:“叫我何事?”曹操説:“我軍將士幾日水米無沾,想借用你這隻羊宰殺,供士兵充飢。待打勝此仗,必以重金酬謝。”牧童説:“一隻羊怎能供你幾萬人食用?你看前邊山上有那麼多山羊,足夠你的士兵飽餐一頓。”曹操望着牧童手指的方向觀看,只見一片白茫茫的山羊在吃青草。曹操喜出望外,於是命令將所有的山羊殺掉,取山溝裏的水燉羊肉吃,並將內臟也煮成湯食而喝。將士們大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了太行山,消滅了的部隊。曹操得勝之後,在他的《苦寒行》中道:“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詩中的羊腸阪,就指的是現在壺關縣的“鵝屋山”。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曹操遠征,每到立秋之後,家家户户都要燉羊肉,做羊湯

莜麪的營養價值極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麥、大米、高粱、蕎麥、黃米這六種糧食的6倍,釋放的熱量等同豬肉或肥牛。

莜麪栲栳栳的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和麪一般是由體力較好的小夥子負責,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麪棍攪拌成麪糰,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的活就可以交給雙手輕柔的女師傅了,但見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將小莜麪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麪栲栳栳。接着將薄片捲成空心卷,豎立在籠中,蒸約10分鐘後,揭去籠蓋,喧騰騰的莜麪栲栳栳就成功了。

“莜麪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民間的主要家常麪食。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裏,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莜麪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莜麪栲栳栳”這種山區普通的雜糧便飯,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民間傳説,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説,我夜觀天象,近日天下大亂,羣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鋭,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麪“蜂窩 ”筒筒端了出來,李淵蘸上辣椒吃後,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説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麪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麪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麪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日久這種民間麪食傳遍了山西、陝西、內蒙、河北、山東等地 ,成為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

莜麪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沁源縣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莜麥脱殼碾粉即叫“莜麪”。

“莜麪”可製作的花色品種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麪,二搭卷,三火候。和麪必須沸滾開水,稍晾揉成光滑麪糰;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勻的長片兒,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圓筒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立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蒸時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窩窩”不熟,過火“栳栳”軟攤,食之無筋,味欠色減

上黨糊肘子

製法:

(1)將肘子卸下來(前後肘都可),順着腿骨把肘子割開,割至骨肉快要分離,肘子成一個大圓塊。

(2)將肘子放在冷水口浸泡,至豬皮特別柔軟後,用肉叉叉住,放在無煙旺火上,將肘子皮反覆燒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軟後刷洗,將黑焦刷去,肘皮黃中帶紅,似枯皮,十分可愛。

(3)用清水把肉上沾的黑渣子反覆洗淨後入鍋。

(4)鍋中注入清水,以淹沒肘子為度,先用大火燒開,撇去上面的污沫,放入葱節薑片後改用文火煮60--70分鐘,至肘子脱骨時就出鍋,趁熱將肘骨拆去。

(5)將肘子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先把肘子上稍厚的肉層片平,再用利刃將肘子肉改切成菱形塊,切時只可切至豬皮,不可把皮切透,刀要切至豬皮厚的二分之一處,使豬皮還連成一體,並用力將肘子修理成圓圓的一塊,皮朝下放在30--33釐米的湯盤中,再把片下的瘦肉墊在肉淺的地方,上面放葱段、薑片、蒜片,再改上一整顆大料,用煮肘子的原湯兑少許醬油精鹽盛入湯盤中,放入蒸籠內,用中火蒸30分鐘就可出籠。

(6)取一大圓盤,將肘子湯潷入鍋中,把肘子反扣在大盤內,再把肘子湯勾成二流芡,澆在肘子上即成。注意:糊肘子有兩個關鍵之處需要掌握好。一是豬皮一定要泡軟後再烤。不經過浸泡的肘皮是烤不好的,也就影響了肘子外形的美觀。二是蒸鍋的火候要掌握好。猛火蒸瘦肉發紫,小火蒸又達不到軟爛肥潤的要諧,只有用中火連蒸帶悶才能把肘子做好。

特點:肘子紅黃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紋清晰可見,用筷子一挑就可分離。白肉肥潤粘綿,入口就化,瘦肉軟爛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賽似熊掌

呵呵,好象挺好吃的!

參考資料:http://bbs.texindex.com.cn/dispbbs.asp?boardid=6&id=111376

用土豆做的山西美食都有哪些?

土豆生長喜歡涼爽的自然環境,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有多山,屬於温帶性氣候,非常適合土豆的成長。因此,土豆也是山西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美食 。

要説用土豆做的山西 美食 就那就多下了。炒菜、燉菜方面,醋溜土豆絲、土豆片過油肉、土豆燒茄子、土豆大燴菜、土豆丸子、土豆燉排骨……土豆能做的菜真是數不勝數,而在這些菜品中,土豆的形狀各異,有丁,有小塊,有大塊,有條,有泥……其中,貌似最簡單的醋溜土豆絲,是很多吃貨的最愛,可別小看這道菜,醋要用地道的山西老陳醋才有味道,而土豆絲無論是刀工還是浸水的時間,以及炒時的火候,都是很有講究的。

主食方面,不少人都喜歡把洋快餐店的土豆泥當做主食來吃,其實山西人早就是這樣啦!太原、晉中一帶的居民都喜歡吃土豆沾片子,他們用土豆片裹上面粉,煮好後蘸上香噴噴的調和吃。而呂梁一帶的百姓則吃合稜,一種土豆泥加少量麪粉做成的球形麪糰,蒸好蘸上西紅柿醬來吃。當然,土豆做的的炒撥爛子,更是山西各地大小飯店、普通百姓家的“保留 美食 ”。

當然,山西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飲食習慣也自然會有所不同,對於土豆的各種吃法,想必還有很多種,歡迎大家補充哦!

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回到正題,在咱們忻州比較常見的土豆吃法也有很多,像那些涼拌土豆絲、幹鍋土豆片等常見吃法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兩種咱們晉北特色的土豆 美食

土豆不爛子

土豆撥爛子是咱們山西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特色吃法,將土豆擦絲然後與麪粉攪拌,最後在大鍋中蒸熟即可食用。當然最正宗的吃法肯定是大火翻炒,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一些食材。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回到老家後,奶奶最常給做的就是土豆撥爛子。

燒山藥

每到過年時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會燒山藥、燒豆腐。做好後等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候,做燴菜 就可以把這些燒好的菜品加入燴菜中。所以燒山藥,也幾乎成為了做燴菜必備的一種食物。做法其實也很簡單,把土豆切成小塊,然後放入油鍋中炸熟即可食用。你還知道哪些特色的吃法呢?歡迎在留言裏評論補充~

山西人用土豆做的 美食 可真有不少,像撥爛子等評論裏已經有人回答,山晚君再來補充幾個:

合稜則

合稜則是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臨縣比較知名。用土豆塊在合楞擦(制合楞則的工具)上輕磨,使土豆成為糊狀,再包入紗布內除水後,拌入少量粉面或白麪揉合,用手握成小塊放鍋內蒸熟,醮醋或西紅柿等調料食用,韌性強,澱粉含量高,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玻璃餃子

玻璃餃子是山西呂梁嵐縣、大同新榮、左雲、靈丘、廣靈、渾源等周邊各縣區過年過節,請人待客時,頗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用山西盛產的土豆煮熟去皮碾壓成泥,同等重量的白麪用開水燙成熟麪糰,揉合在一起形成光滑的麪糰,擀成餃子皮兒,包入葷餡或素餡兒,晶瑩剔透,就像藝術品,亦稱“水晶餃子”。

炒惡

“惡”是呂梁地區臨縣最具特色的 美食 。將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撈牀子擠壓成細條,再往裏加入土豆澱粉,揉勻後擀成厚餅狀,上鍋蒸熟晾涼,呈半透明狀。“惡”一般是炒着吃,與時令蔬菜如西紅柿同炒,也可與尖辣椒、茴子白、胡蘿蔔、豆芽等搭配着炒,也可調涼菜,燉山西大燴菜……

水晶豆腐

水晶豆腐是呂梁市特有的一種地方小吃,原料就是土豆。這可是呂梁百姓宴請親朋好友、紅白喜事比不可少的一道菜品。該小吃從外觀看,色澤晶瑩,形狀類似豆腐片。味道鮮美,滑而不膩!

酸菜土豆擦

葱薑蒜切碎,泡菜切小丁;土豆去皮用擦成長條形薄片,放入鹽水中浸泡一會。鍋中倒油,油熱後放入葱薑蒜爆香,在放入泡菜翻炒;加適量水,沒過酸菜即可,等水滾開把土豆片碼在上面,蓋上鍋蓋,燜四五分鐘;把酸菜與土豆攪拌起來翻炒數下,放入適量的胡椒粉和雞精。

盂縣滷土豆

別看有些土豆個頭小,滷着吃,更香。鍋中加水,放入不去皮的土豆,大火煮開,中火煮10分鐘撈出,控幹水分;油鍋炸一下,然後放到滷湯裏煮至土豆軟爛,關閉火再泡兩小時入味。

土豆,在山西,尤其是在晉西北它不是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的,而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來食用。山西北部的土地大都是比較貧瘠的,所有的糧食作物就數土豆的產量高了,一般情況下是2000 3000斤/畝,如果是碰上好年份了,一畝地能產5000 6000斤!所以在山西,尤其是晉西北的人們,可以説吃飯離不開土豆,所以能用土豆做的 美食 也是很多很多的,具體有多少種,我為不知道,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莜麪塊壘,是用莜麪和土豆和在一起製成的,用手搓成小疙瘩,再上蒸籠蒸,可以蒸出來就吃,也可以炒着吃!

粉面餃子,也叫玻璃餃子,餃子皮是用土豆磨成的粉和土豆泥製成的,有點透明,還十分的勁道!

山藥魚魚,也是用土豆製成的,可以熬肉臊子蘸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形狀跟莜麪魚魚一樣!

總之,土豆的做法實在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細説了,例如摩擦餅子,抿八股,筋丸子,燜大八股子等等!

本文全部為手打,難免有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地方,敬請諒解!

圖片源自網絡,聯繫可刪除!

説起土豆是我們塞北人的主要食物,光土豆與攸面結合就有十幾種 美食 :如塊磊,攸麪餃子(土豆餡),土豆抿面等。光士豆單做的有,涼拌土豆絲,炒土豆絲,幹炸土豆片,掛湖土豆條等,等我們這一代和內蒙有種 美食 叫山魚與羊肉湯是絕好的 美食 。特別要大家知道的是常吃土豆對腸胃保健有良好的作用,對有便密的患者吃三天土豆不吃藥也好了。

土豆學名"馬鈴薯",土豆與小麥子、稻子、玉米棒子、紅高粱並稱為世界的五大作物,土豆的主要產地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地,中國是種植和生產土豆最多的國家。

在山西炒不爛深受大眾的喜愛,炒不爛子也叫"窟壘",是用新鮮的土豆用擦刀擦成絲,追求口感的寶寶們可以將土豆絲衝下水,然後將土豆絲與麪粉混合加少許鹽和花椒粉,還可以往裏面加一些熟大米,口感會更蓬鬆。

將混合好的麪粉和土豆絲放入籠屜,記得在放入籠屜的時候要一層一層平鋪,蒸大約10分鐘到15分鐘,香噴噴的炒不爛出鍋了。

土豆餅也是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一鍋粥幾張土豆餅就是一家人的一份簡餐,做土豆餅需要將土豆蒸熟,然後去皮搗成泥,加入雞蛋、麪粉、黑芝麻、鹽、黑胡椒粉、葱花,和成團壓扁。

電餅鐺內放少許油,加熱,然後放入土豆餅,煎至兩面金黃,完成。

説到山西 美食 ,人們更多的是想到麪食,但是在山西 美食 中,用土豆為原料製作的 美食 也不少,下面就來簡單介紹幾種吧!

第一種、土豆饢糕

第二種、水晶餃子

第三種、餈山藥圪撅

第四種、燒豆饃饃

第五種、磨擦擦餄烙

第六種、生鐵撩 更多山西 美食 可關注瞭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山西不僅僅是麪食的故鄉,還是土豆的故鄉,山西人愛吃麪食,同樣也愛吃土豆。而山西獨特的地理條件也讓山西的土豆長出來的特別好吃,要説用土豆做出來的 美食 ,那可真的三天三夜都説不完,想吃都吃不完。

説起來最讓人魂牽夢縈也最是簡單的 美食 就是山西的土豆不爛子,看名字真的是很奇怪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是吃起來就忘不掉她的味道了,不爛子簡單,只需要把土豆擦成絲,然後用面裹一下,上鍋蒸,蒸到熟了炒個雞蛋,把不爛子一放進去,再炒,葱花,蒜,香辛料,各種各樣的放進去,吃起來真的讓人回味無窮,再加上一碗小米粥,那就真的是賽神仙了。

還有就是土豆和愣子,惡,拿糕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吃起來真的是讓人每吃一種東西都會對土豆有了新的認識,也知道了原來土豆可以這樣的好吃。真的是生在山西是一件好事了。當然還有一個最原始的吃法就是土豆剛從土地裏面刨出來,烤土豆也是好吃到不行的。

土豆不分南北,因為土豆親和力強,可塑性也很強。可蒸可煮可烙烤,可炒可燒可油炸,食材和烹飪方式可混搭出現。

炒的燒的比較大眾,酸辣土豆絲,擦絲後泡清水盆裏滴點白醋,或者抓點鹽,炒出來會比較脆。新疆大盤雞或土豆燒排骨,土豆塊吸收了肉汁,口感香氣絕佳,即使在物質條件不那麼豐富的年代,這樣的土豆絕對是娃們哄搶的對象。

在某德基、某當勞、某克士流行的年代,這些招牌對娃們來説大多是薯條的代表,於是家庭版薯條開始崛起。土豆切條後浸泡出多餘的澱粉,放水裏煮2-3分鐘撈出來瀝水,之後下油鍋炸一次定型撈出,等油温再升高後復炸一次促進外殼酥脆,不至於吸油過多影響美觀和口感。可以一次多煮一些冷凍,之後隨吃隨炸,沒有過多的鹽,炸兩次也不會吸過多的油。

在收穫的季節,賣掉那些個大土豆後,剩下的小土豆可以做成土豆乾,用途也常見。小土豆切厚片(一個小土豆切個2-3刀),煮熟(斷生不爛)撈出瀝水後碼再通風的墊子上曬乾(幹到相互碰撞時能發出“咔咔”聲)保存,可直接吃,可油炸吃,可泡軟涮火鍋吃(跟新鮮土豆口感不同)。

除此之外,土豆多以泥的形式出現,而且常跟其他食材混搭。比如炒土豆泥,土豆蒸透壓泥(可保留一部分小土豆塊)後,熱鍋加油(可用豬油)下泥炒香炒勻撒即可出鍋(不習慣豬油也可以日常油先炒培根再下土豆泥)。或烤土豆泥卷,土豆泥里加喜歡的材料,比如胡蘿蔔丁、青豌豆、火腿腸丁、玉米,撒鹽、胡椒粉調味,拌勻後用整片培根捲起烤熟切塊即可(為了增加儀式感,可以在盤子邊切邊吃…)。

以上是可見的土豆形式,還有不可見的,比如貓耳朵(麻食)、饅頭、麪包。把土豆泥混在麪粉裏揉成偏軟的麪糰,搓成長細條後切小面劑,用拇指混叉子推壓出“貓耳朵”的造型,在開水鍋裏煮熟後炒個番茄雞蛋澆上去或加到滷子裏炒勻即成麻食。説土豆不分南北不分國界,是因為麻食的做法在國外也有,只是人們習慣的滷味不同,叫法不同。饅頭和麪包里加土豆泥是因為土豆保濕性強,放到發麪食物裏會更滋潤,口感更好。

總之,只要有土豆的地方就有江湖。

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並且土豆是一種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能吃的食物, 土豆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體帶來所需要的營養。

眾所周知, 土豆可以炸着吃、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 ,吃法可以説是多種多樣的,只是每個地區土豆的吃法或者做法各不相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在山西人們會用土豆做哪些 美食 。

1、不爛子

土豆不爛子 主要是將土豆擦成絲,之後裹上面粉蒸熟,用雞蛋、白菜或者胡蘿蔔等一些其他蔬菜跟不爛子炒着一起吃,翻炒出鍋的不爛子吃起來完全沒有土豆的味道,口感更像是吃麪條一般,只是比麪條更加綿密一些,除了好吃之外,最重要的是炒不爛子十分頂飽,會讓人有飽腹感。

2、沾片子

土豆沾片子 主要是將土豆切成厚片,將土豆片裹上面糊,之後放入鍋中煮熟,搭配着西紅柿調和或者是醋調和一起吃,這樣做出來的土豆沾片子更能保留土豆的營養價值,當然土豆沾片子的“靈魂”並不在於土豆,而在於調和,好的調和能夠為土豆沾片子增添不少風味。

3、合楞子

土豆合楞子 主要是將土豆先擦成絲,之後將土豆絲搗成土豆泥,略微蒸一下之後,將土豆泥中的水分擠出來,接着將土豆泥做成球狀之後上鍋蒸熟即可,土豆合楞子的吃法與沾片子類似,需要搭配西紅柿醬蘸着一起吃,不過土豆合楞子吃起來口感比土豆沾片子會更有嚼勁一些。

在以上三種土豆的做法中,個人最愛吃土豆不爛子,你呢?你最愛吃土豆做的什麼 美食 呢?或者你知道山西還有哪些用土豆製作的 美食 嗎?

小吃推薦,太原都有哪些美食

太原美食有哪些?

靜樂縣有名的小巷子在哪裏

靜樂縣的名勝古蹟很多,其中也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小巷子,最有名的小巷子當屬“二道巷”。這條小巷子位於靜樂縣城內,是靜樂縣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傳統民居小巷之一。相傳二道巷最早是周家祠堂門前形成的一條車水馬龍的主道,後來隨着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變化,它逐漸演變成為了一條充滿濃郁歷史文化氣息的小巷子。穿過二道巷,可以感受到傳統靜樂縣的文化氛圍,巷子裏的古老房屋和石板路,使人彷彿穿越時光回到了古代。這裏不僅有小巷子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品和美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和品嚐。因此,二道巷成為了靜樂縣不可錯過的名勝之一。

忻州靜樂縣十大旅遊景點

忻州靜樂縣十大旅遊景點

1. 桃花山景區

桃花山景區位於靜樂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20公里。景區內有桃花園、遊玩區、廟宇建築羣、台灣帶等景點,其中桃花園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每年的春季和初夏時節都會在這裏舉辦桃花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欣賞桃花。此外,遊客還可以在遊玩區內體驗親水嬉戲、攀爬網、玩蹦牀等項目。

2. 白龍山廟會

白龍山廟會是靜樂縣最具規模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白龍山景區舉行。廟會期間,遊客可以欣賞到龍燈舞、跳廣場舞、逛年貨市場等多種活動,還可以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

3. 潤城古鎮

潤城古鎮位於忻州市北部的靜樂縣水井溝鎮,距忻州市中心約35公里。這裏有古老的城門、石橋、古井、古宅和古街,以及一些民俗展示館,如陶藝館、麻將館等等。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感受到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品嚐到地道的糕點、茶水。

4. 日順堡鬼市

日順堡是靜樂縣歷史文化名鎮,鬼市則是該鎮的一大特色。在每個月初一或初八,當地的居民和商販們會在街頭擺起各種小攤,售賣各式各樣的商品,從小吃、百貨到家禽畜牧都有。不過,此處的“鬼市”名稱並非因為賣的東西恐怖,而是因為清朝時期此地曾經興建鬼城。

5. 神泉景區

神泉景區位於靜樂縣城東南部,距離縣城約40公里。景區內有山巒、溪流、溝壑、瀑布、天然漂流等景點。這裏空氣清新、景色優美,非常適合喜歡親近自然的遊客前來旅遊度假。與此同時,遊客還可以在神泉景區內品嚐到當地的農家菜。

6. 平遙古城

雖然平遙古城不在靜樂縣的範圍之內,但是它距離靜樂縣僅有不到50公里的距離,如果您是自駕遊的話,不妨順路前往。平遙古城是中國文化名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明清古建築、古老的街巷等等,都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7. 邵莊老酒坊

邵莊老酒坊位於靜樂縣原陽鎮邵莊村,是一家集釀造、旅遊、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這裏的杜康酒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並且使用傳統工藝釀造而成。遊客們可以在這裏瞭解到杜康酒的製作過程,並品嚐到正宗的杜康酒。

8. 靜觀寺

靜觀寺位於忻州市的東南部,距離靜樂縣約30公里。寺內有清代地理學家鄭成功的碑刻、清康熙年間的金佛等等文物古蹟,還有清代人物王克敏的墓。這裏不僅有歷史文化精髓,也是靜樂縣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

9. 靜樂縣博物館

靜樂縣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館內陳列有豐富的文物和展品,包括中國傳統古代器物、紅色文化展覽、近代忻州民俗文化展覽等等。這裏不僅有展品的魅力,也是瞭解靜樂縣歷史文化變遷的重要場所。

10. 祈福寺

祈福寺位於忻州市的東南部,距離靜樂縣約50公里。這裏是忻州地區最大規模的佛教寺院之一,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等等。寺廟周圍的風光也非常優美,值得遊客們前來一覽。

總結

靜樂縣的景點十分豐富多樣,無論您是喜歡自然景觀還是文化古蹟,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合適的景點。不過,在前往這些景點的時候,建議遊客們做好充足的準備,尤其是注意安全。另外,如果時間允許,不妨也可以去周圍的其他景點轉轉,比如平遙古城、懸空寺等等。

山西靜樂旅遊景點介紹 山西靜樂地圖

山西周邊旅遊路線景點介紹?

自然美景、歷史文明、史蹟和新時期建設成就,共同構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古今兼備、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山西周邊旅遊路線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西路線景點

1.壽陽縣龍棲湖

龍棲湖位於壽陽縣境內南燕竹鎮蔡莊村附近,湖面、湖心小島卧龍崗油松茂密,風光秀麗;湖周圍灘塗地上_地植物生長茂盛,引來大量鳥類棲息繁衍,好一派秀美風光。

【交通訊息】

自駕:太舊高速晉中出口下轉省道S216蔡莊村即到,路程60公里。

2.昔陽縣水磨村

晉中市昔陽縣水磨村,這裏有虹鱒等各類冷水魚,可以現殺燒烤,味道不錯,有水有山,可住農家小院,也可以自搭帳篷。

【交通訊息】

自駕:從太原上太原環城——北京方向***太舊高速***——平定南下高速——昔陽方向——轉河北贊皇方向——過冶頭鎮後——右轉到達水磨村,大概車程兩個半小時。路上風景還不錯,能看到許多梯田和窯洞。路很好找,大的方向上都有路標。

3.和順縣許村

吃農家飯,參觀許村******時期的村落建築***,但是路不太好走,需要小心。

【交通訊息】

自駕:太長高速——轉和汾高速——左權下高速——轉和順方向,快到縣城時——轉河北邢台方向——快到松煙鎮後轉許村方向***石佛洞***就在距離村不遠處。

山西美食

1.靜樂瓦酥

瓦酥,約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內外皆呈金,水印“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製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麪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託就,再經油炸,出鍋後壓制成瓦狀。

2.五寨豬黑肉燉粉

取豬的紅熟肉,加土豆、粉條、豆腐和調味作料。在高壓鍋裏燉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

3.岢嵐柏籽羊肉

柏籽羊產於岢嵐山區,這裏滿山遍野生長著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樹林。山羊以柏籽、柏葉為食,人稱“柏籽羊”。柏籽羊肉,肉質細密,紋理清晰,味道鮮美,有獨特的柏籽香。用這種羊肉烹製的菜餚,不腥不_,香美異常。岢嵐的柏籽羊以清燉為主,原湯原味,鮮香無比,不用調味品遮蓋。

山西特產手信

1.北捍蘋果

北捍蘋果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北捍村的特產。北捍蘋果均為無公害紙袋蘋果,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豔江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合,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甜蜜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糖分含量高。“北捍蘋果”產自山西省翼城縣紫琴村、北捍村等直至隆化鎮,長約8公里,種植面積約1700餘畝,產量約500萬公斤,此地區海拔860m,這裏氣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温差大,屬國家農業部確定的蘋果優勢產業區。

2.汾陰蓮藕

汾陰蓮藕是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高顯鎮汾陰村的特產。汾陰村盛產的蓮藕因“嫩白清脆、***爽滑”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該村已成立了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向國家申請了“汾陰蓮藕”著名產品商標。曲沃縣高顯鎮地處汾河東岸,土壤為沙質土,尤其適合蓮菜的種植。歷史上就有種植蓮菜的傳統,2000年時種植面積達到了近千畝,盛產的蓮藕因“嫩白清脆、***爽滑”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後因汾河水斷流,無法進行正常生產,種植面積驟減。

3.霍州豆腐

霍州豆腐是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的特產。霍州豆腐,色澤乳白,柔軟韌勁,細嫩光潤,清香可口。因製作時不用石膏點滷,而用當地獨特的老滷水點制,所以霍州豆腐不苦不澀,沒有腥味,彈性大,不易爛,吃起來味道美,韻味長,老少皆宜。食用豆腐,能益氣和中,強身壯體,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可減肥美容,延年益壽。豆腐中含有豆固醇,不僅可降低膽固醇對人體的危害,而且還能有效地治療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

靜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峯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敍。 天柱山屬花崗巖峯叢地貌,地質遺蹟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峯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峯,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首讚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云:“奇峯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_絕稱人意......”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説,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嶽時,人羣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天柱山有42座山峯,山上遍佈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其“峯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崛。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其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裏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羣峯。這裏林木葱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客都曾在此題詩。先仍保留有“詩崖”勝蹟。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天柱峯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峯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峯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峯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天柱山飛來峯下的神祕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祕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不覺激動欣喜。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天柱山與佛教、道教都有關聯,比如道家把全中國的奇山歸納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也與天柱山頗有淵源,禪宗達摩祖師後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樑朝時,天柱山山谷寺顯赫一時,僧眾甚多,儼為四海名剎. 到了唐、宋時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減,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時等文人墨客都登臨此山,遺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懷古,又是學習、欣賞書法的絕佳範本。

靜樂有什麼旅遊景點

旅行説走咱就走,風風火火觀四方,萬水千山,只需要一個行囊。下面是我帶來的是靜樂有什麼旅遊景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1汾河風采

汾河,中國黃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境內。源於山西寧武管涔山麓,貫穿山西省南北,流經靜樂縣、古交市、太原市、清徐縣、祁縣、介休市、霍州市、洪洞縣、臨汾市、侯馬市,在河津附近匯入黃河。長716公里,流域面積約39,000平方公里。四周為山脈環繞。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來源。

蘭村至介休附近為中游,河出山谷,經太原市入晉中平原,有瀟河、文峪河兩大支流注入。坡降變緩,泥沙淤積嚴重。這段河牀舊時很不穩定,往往_濫成災,但也是流域內最富庶地區。介休以下為下游,谷地時寬時窄。汾河流域是中國文化發展較早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這裏發現。灌溉業發達,自流灌溉始於宋、金,井灌則創於周、秦。汾河流域的太原、臨汾也是中國煤炭、重型機械工業的基地。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長710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里,佔到整個汾河的七分之一。

2懸鐘山

懸鐘山,地處靜樂東部康家會鎮境內,其形似倒扣古鐘,又名“饅頭山”。高約150餘米,四周560餘米,頂部平坦,屬天然花崗巖山體。留有古人類石坑、石井、石崖等遺址,是一處集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景點。

3靜居寺石窟

靜居寺,位於靜樂縣城南12公里處的豐潤鎮豐潤村南500米處,地處靜婁公路之東側。

靜居寺座東向西,始建於唐代。原寺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燬,現僅存石窟8個,依山勢鑿刻功德碑兩通。窟內東、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門雕火焰券面裝飾。石窟平面佈局均為方形。規模較小,大部分寬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頂。除第四窟為晚唐時期建造外,其餘均為唐代儀鳳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為正方形狀,門楣上有石刻蓮花浮雕,門兩側有垂花雕。3號廟門蹲兩個小憎。2號窟壁上有毛筆題字。6號窟門北側刻有“南天救苦觀音菩薩”字樣。所立碑文字較模糊,風化比較嚴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天柱山風景區AAA

天柱山風景區,位於靜樂縣城南1公里處的米碾河與汾河交界處。據縣誌記載:“北魏都督爾朱榮自為天柱大將軍,即此。”可見,北魏時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山勢俊秀,古木參天。山前碾河如帶,汾水似錦,山間泉水清澈見底,相傳泉0龍,故名“龍泉”。“天柱龍泉”為靜樂八景之一。

原山中建有玉帝廟、關帝廟、龍王廟、水閣涼亭、石凳仙牀等建築。傳説王母娘娘赴南海時路經此山,見松柏蒼翠,殿閣巍峨,風光秀麗,停留觀賞,石凳仙牀傳為王母石炕。古人登山曾有詩曰:“風日清河柳帶煙,峻崛高處出龍泉。銀河誰識源頭遠,疑是山中別有天。

寺廟大體分為三部分。下方的應該是大雄寶殿;正上方的是靈霄寶殿,供着玉皇大帝;左上方是關公廟。

電話:0350-7822108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

交通:天柱山距縣城1公里,有油路可以直達寺廟的門外,中途坡道彎道專門進行了減速和防滑處理。太原康西公路(靜樂的康家會——太原草坪區西村)路口到靜樂100公里,忻州到靜樂89公里,寧武東寨到靜樂60公里。去蘆芽山的遊客,如時間允許可以順便一看。

請通宵中國地理的高人幫忙解決個問題

北京市:通州區

河北省:晉州市、涿州市、定州市、滄州市、霸州市、冀州市、深州市、藁城市廉州鎮、行唐縣龍州鎮、趙縣趙州鎮、灤縣灤州鎮、磁縣磁州鎮、威縣洺州鎮、平鄉縣豐州鎮、易縣易州鎮、曲陽縣恆州鎮、雄縣雄州鎮、蔚縣蔚州鎮、河間市瀛州鎮、青縣清州鎮、景縣景州鎮

山西省:澤州縣、朔州市、忻州市、霍州市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錦州市、蓋州市、阜新市海州區、鐵嶺市銀州區、義縣義州鎮

黑龍江:肇州縣、賓縣賓州鎮

江蘇省: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通州區、連雲港市海州區、淮安市楚州區、鎮江市潤州區

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温州市、衢州市、嵊州市、寧波市鄞州區

安徽省:滁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池州市、黃山市徽州區、阜陽市潁州區、宣城市宣州區、廣德縣桃州鎮

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

江西省:贛州市、撫州市、吉安市吉州區、宜春市袁州區、上饒市信州區

山東省:德州市、濱州市、膠州市、滕州市、萊州市、青州市、兗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汝州市、孟州市、林州市、禹州市、鄧州市

湖北省:荊州市、鄂州市、隨州市、黃岡市黃州區

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靖州自治縣

廣東省:廣州市、惠州市、梅州市、潮州市、雷州市、高州市、化州市、連州市、肇慶市端州區

廣西:柳州市、梧州市、欽州市、賀州市、宜州市、全州縣、象州縣、龍州縣、玉林市玉州區、崇左市江州區、橫縣橫州鎮、藤縣藤州鎮、合浦縣廉州鎮、容縣容州鎮、田陽縣田州鎮、隆林自治縣新州鎮

海南省:儋州市

重慶市:萬州區

四川省:瀘州市、達州市、彭州市、崇州市、廣元市利州區、巴中市巴州區、德昌縣德州鎮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商洛市商州區、宜川縣丹州鎮、綏德縣名州鎮、米脂縣銀州鎮

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市秦州區、武威市涼州區、張掖市甘州區、酒泉市肅州區、瓜州縣、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

柳州: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晉太康三年(282年)為郡治所。南朝齊(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樑大同六年(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605年),馬平縣屬桂林。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複名柳州。1946年設市。總面積18677平方千米。總人口354萬人。城中區、魚峯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縣、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

江州: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餘年。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97升直轄市。面積82,403平方公里,人口3100萬。轄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雙橋區、渝北區、巴南區、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城口縣、梁平縣、開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忠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忻州:忻州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將近1800年的歷史。1983年改忻縣為忻州市,2000年升地級市。面積25180平方千米,人口295萬。轄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亳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兗州為亳州、37年設亳州市、2000年升地級市。面積8110平方千米,人口539萬人

莜麪栲栳栳的飲食文化

莜麪栲栳栳,在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麪窩窩,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其製法、名稱來歷,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間相傳,唐國公李淵被貶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製了這種莜麪食品以款待。李淵問:“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辭海》)。唐寅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看來當時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籠屜作答了。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住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路過靜樂縣,看莜麥初收,便把莜麪栲栳栳製法傳給當地。再後來這種民間麪食傳遍了晉、陝、蒙、冀、魯等地,成為北方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間還有一種説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麪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

此是民間傳説,但莜麪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麪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美食習俗多來源於地方物產與歷史傳承。大同廣為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麪,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麪餓斷腰。”説的是人們吃了莜麪,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蕎麥麪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裏的人們對莜麪特別鍾愛,奉為至寶。莜麪窩窩、莜麪魚魚成為天鎮獨特的風味食品。山西北部高寒地區,盛產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從民謠“雁北三件寶,莜麥、山藥、大皮襖”就可見一二。過去艱苦的自然條件鍛鍊了山區人們雜糧細做的本領,新媳婦在婆家第一次上鍋,要先在莜麪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節登門也要吃上十種花樣的莜麪飯。莜麪栲栳栳,就是這種莜麪飯的一種,因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為“莜麪窩窩”。其製法關鍵有三:一是沸水和麪,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 民間傳説,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唐國公李淵力諫不納,被貶為幷州(太原)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説:“我夜觀天象,近日天下大亂,羣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鋭,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麪“蜂窩 ”筒筒端了出來,李淵蘸上辣椒吃後, 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説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麪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麪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麪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

你能想出來的用土豆做出的3道美食是什麼?

土豆生長喜歡涼爽的自然環境,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有多山,屬於温帶性氣候,非常適合土豆的成長。因此,土豆也是山西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

合稜則是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臨縣比較知名。用土豆塊在合楞擦(制合楞則的工具)上輕磨,使土豆成為糊狀,再包入紗布內除水後,拌入少量粉面或白麪揉合,用手握成小塊放鍋內蒸熟,土豆,在山西,尤其是在晉西北它不是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的,而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來食用。説起土豆是我們塞北人的主要食物,光土豆與攸面結合就有十幾種美食:如塊磊,攸麪餃子(土豆餡),土豆抿面等。光士豆單做的有,涼拌土豆絲,炒土豆絲,幹炸土豆片,掛湖土豆條等,

在山西炒不爛深受大眾的喜愛,炒不爛子也叫"窟壘",是用新鮮的土豆用擦刀擦成絲,追求口感的寶寶們可以將土豆絲衝下水,然後將土豆絲與麪粉混合加少許鹽和花椒粉,還可以往裏面加一些熟大米,口感會更蓬鬆。山西不僅僅是麪食的故鄉,還是土豆的故鄉,山西人愛吃麪食,同樣也愛吃土豆。而山西獨特的地理條件也讓山西的土豆長出來的特別好吃,要説用土豆做出來的美食,那可真的三天三夜都説不完,想吃都吃不完。

炒的燒的比較大眾,酸辣土豆絲,擦絲後泡清水盆裏滴點白醋,或者抓點鹽,炒出來會比較脆。新疆大盤雞或土豆燒排骨,土豆塊吸收了肉汁,口感香氣絕佳,即使在物質條件不那麼豐富的年代。

用土豆做的山西美食都有哪些?

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回到正題,在咱們忻州比較常見的土豆吃法也有很多,像那些涼拌土豆絲、幹鍋土豆片等常見吃法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兩種咱們晉北特色的土豆美食

土豆撥爛子是咱們山西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特色吃法,將土豆擦絲然後與麪粉攪拌,最後在大鍋中蒸熟即可食用。當然最正宗的吃法肯定是大火翻炒,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一些食材。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回到老家後,奶奶最常給做的就是土豆撥爛子。

每到過年時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會燒山藥、燒豆腐。做好後等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候,做燴菜

就可以把這些燒好的菜品加入燴菜中。所以燒山藥,也幾乎成為了做燴菜必備的一種食物。做法其實也很簡單,把土豆切成小塊,然後放入油鍋中炸熟即可食用。你還知道哪些特色的吃法呢?歡迎在留言裏評論補充~

山西長治有什麼小吃?

酥火燒[圖]

酥火燒是長治市區有名的小吃之一,其色淡黃純淨,其味香酥可口。可做主食,亦可做點心。

長治“酥火燒”是用上白麪粉、雞蛋作原料,以熟驢油和麪,製成柿餅大小,用煤炭火烙烤而成的一種色黃、質酥、味醇、形美的小火燒,所以也叫“驢油酥火燒”。酥火燒在長治地區和涼粉、臘肉(驢肉)齊名為“三件寶”,相傳在清代受過皇封。傳説慈禧四歲那年家遭不幸,父親背上她到高河村,準備賣她,可直到天黑也無人來問。火燒鋪的師傅見她又凍又餓,就將剛出爐的熱火燒給了她一個。後來慈禧給潞安府惠徵當了女兒,經常讓衙廚到西街天地久、東街德勝齋火燒鋪買火燒吃。慈禧進宮還不斷讓來潞安府辦事的公務大臣給她帶酥火燒吃。潞安府衙知道後,為討好老佛爺,就每年冬季將“德勝齋”、“天地久”特地加工的火燒用黃紙紅籤包裝好,蓋上潞安府大印,派人送往北京,讓她享受,之後即成了宮廷的貢品。

至於長治酥火燒的味道與功能,那些社會名流和久吃不厭的佬客們早已總結出:

春季臘肉配火燒,味賽東北飛龍鳥。

夏季涼粉配火燒,入口即化似蜜桃。

秋季餛飩配火燒,香氣順風十里飄。

冬季皮凍配火燒,能治貧血解疲勞。

“酥火燒”在長治經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初期,長治城內有火燒鋪不下十餘家,以經營酥火燒、糖三角、小新餅、炸饊子等烤製品和油炸食品為主。東街的“德勝齋”和西街的“天地久”兩家火燒鋪製出的各種品種,精良味正深受市民們的好評。曾任“德勝齋”火燒鋪師傅的崔海金(長治北石槽人),作者在1974年因整理晉東南《烹調技術基本知識》一書時訪問過其製作酥火燒的絕招,他説:做火燒“三二三”,存放三月味不變。第一個“三”是用驢油、香油、混豆油;“二”是形狀有圓型,橢圓型兩種;第二個“三”是口味有鹹、有甜、有怪味之分。餅酥層次薄,色黃火候到,出爐味幹香,冷存味不變。上世紀70 —80年代,長治市飲食公司東街飯店製作的酥火燒被長治市評為“信得過”產品。長治市新民飯店牛金喜製作的酥火燒,還有曾在長治義合源糕點坊工作過的 80高齡的郭振華,2005年推出了義合源酥火燒的傳統做法,味美純正,成了百姓的搶手貨,被長治市名吃研究會評為“上黨名吃”。2004年牛金喜製作的酥火燒曾獲山西省“汾酒杯”第四白豬頭肉

白豬頭肉是長治一帶羣眾喜食的一種具有獨特風味的滷肉製品。據説,古時潞安府(今長治市)東街香角巷孫家上一輩人,在外地學制臘肉和豬頭肉的手藝,有一次,在滷豬頭肉時卻忘了放醬油,當師傅發覺時,肉已煮成八成熟。師傅讓他立即撈出來用涼水沖泡,想找一個補救的辦法。如果再放上醬油滷製,時間短了上不了色,時間長了肉就會脱骨並化成肉糜。他們坐在那裏一天一夜也沒能想出一個好辦法。第二天一大早,師徒倆發現浸泡後的豬頭肉,色澤潔白,肉質脆軟,表皮起光發亮,香味撲鼻。切成片,用蒜泥拌食,感到清香可口,肉味獨特。後來,孫家就在長治街頭做起了滷“白豬頭肉”的營生,一二代一代傳了下來。

現在,年已七旬的孫老師傅,用祖傳祕方滷製的白豬肉聞名上黨地區。在1960年山西省晉東南地區財貿技術比武大會上,他精心製作的白豬頭肉,奪得了“頭蹄、下水滷製品”項目中的第一名。

加工白豬頭肉首先是要選好豬頭,然後將松香用火化開,將豬頭刷上松香,待松香冷卻後,即可將松香剝去,放在冷水中浸泡,最後將豬頭各處的細毛用烙鐵燒紅燙掉。洗淨後將豬頭從中一破兩半,並割去耳根洗淨。將放有老湯的滷鍋上火,放入豬頭,不加任何調料,煮兩小時即可。將浮油撇去,撈出豬頭,放入冷水中浸泡成白色即成。

食用時,將乾淨濕布鋪在案板上,取豬頭肉,用魚肚刀將肉片成象包裝紙一樣薄的雲彩片,片越大、越薄越好。將片好的白豬頭肉,放入小盆內,放適量的精鹽、黃瓜片、韭菜段、姜蒜汁(姜、蒜泥、醋)和香油拌勻盛入盤內即可食用。其特點是:肉白質脆,片薄如紙,辛辣爽口

屆烹飪大賽“山西名吃”稱號

臘驢肉

臘驢肉是山西長治的傳統名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馳名晉南,遠銷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城市。臘驢肉與當地的涼粉、酥火燒被稱為路安(長治古為路安府)“三寶”。

原料配方:鮮驢肉250千克食鹽1.5千克砂仁165克豆蔻165克丁香165克畢卜85克草果85克肉桂85克良姜85克花椒325克白芷85克陳皮85克草蔻85克大料325克茴香325克桂皮85克檀香85克山楂85克五味子85克廣木香85克紅叩85克肉豆蔻85克。

製作方法:

1.製作臘肉的原料為驢、馬、騾的鮮肉,以驢肉為佳。切肉時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後肘、前臂、後墩、元寶骨、肋條、腱子、腰球、肚廂皮等,順着肉縫把各部位之肉切成1~2千克的肉塊,用清水浸泡12小時。

2.洗淨後放入90℃清水鍋內,加調料(每15千克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35克、茴香35克、食鹽300克),滾煮3~4個小時。

3.出鍋晾涼後將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湯的砂鍋,上壓小石塊,燉煮12個小時(其間不斷加湯)即可出鍋。

產品特點:色澤鮮豔,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肥不膩,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因煮制時要加一二十種草藥和調料,故成品易存放,且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療效及滋補之功

山楂餅是長治市的著名特產,已有20多年的生產歷史,產品暢銷到國內外市場。

長治山楂餅,是以當地特產優質山楂為主要原料,經過選料、清洗、蒸熟、打漿、成型、烘乾、包裝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產品為圓形薄片,色澤鮮豔,厚薄均勻,質酥適度。含糖量為85%,還原糖含量為9%,總酸為1.5%,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食後有生津開胃、助消化、降血壓血脂等功效。

長治人喜歡喝羊湯,而羊湯又以壺關縣的最為有名。壺關羊湯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絲,澆上羊骨頭老湯,並配上鹽、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鮮香味美,且有暖中補虛之功效。

主料:羊肉500克,羊肚250克,羊血200克

配料:蘿蔔1200克,當歸、黨蔘、沙蔘各25克,豬化油200克,青椒香油若干,香料包一個

做法:1、先將羊肉、羊肚除水滌淨。鍋內放豬化油200克,待油燒化,將羊肉、羊肚放入爆炒,然後加入鮮湯。待湯煮沸,放入當歸、黨蔘、沙蔘用大火燉煮。待湯再次沸騰,放入香料包(裏面有八角、花椒、幹海椒、姜、葱等若干)。2、在羊湯燉煮期間,將青椒切成顆粒,放入盛有香油的小碟裏,香油淹過顆粒。每人一個油碟。3、當羊肉燉至1小時後,放入蘿蔔,並加適量食鹽。然後繼續燉煮,待羊肉、羊肚熟透,再放羊血、味精,略加攪拌後即可盛盤,取出油碟即可食用。

特色:湯味鮮美,羊肉熟透入口可化,是一道讓你回味無窮的清新葷菜。

壺關羊湯曾讓曹操將士大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太行山消滅了。

壺關羊湯出自漢代。相傳,東漢末年傑出的家、軍事家曹孟德 ——曹操,為統一北方,親自率領人馬北上,遠征袁紹外甥。行至太行山,山高坡陡,人煙稀少;行軍幾日,兵困馬乏,缺糧少水,難以前進。眼看着兵士們陸續減員,急得曹操整日唉聲歎氣。忽一日,在半山腰間發現一牧童在放一隻羊吃草。曹操命令衞士將牧童請來問話。牧童一見曹操氣色不凡,威風凜凜,確有大將風度。

問:“叫我何事?”曹操説:“我軍將士幾日水米無沾,想借用你這隻羊宰殺,供士兵充飢。待打勝此仗,必以重金酬謝。”牧童説:“一隻羊怎能供你幾萬人食用?你看前邊山上有那麼多山羊,足夠你的士兵飽餐一頓。”曹操望着牧童手指的方向觀看,只見一片白茫茫的山羊在吃青草。曹操喜出望外,於是命令將所有的山羊殺掉,取山溝裏的水燉羊肉吃,並將內臟也煮成湯食而喝。將士們大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了太行山,消滅了的部隊。曹操得勝之後,在他的《苦寒行》中道:“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詩中的羊腸阪,就指的是現在壺關縣的“鵝屋山”。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曹操遠征,每到立秋之後,家家户户都要燉羊肉,做羊湯

莜麪的營養價值極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麥、大米、高粱、蕎麥、黃米這六種糧食的6倍,釋放的熱量等同豬肉或肥牛。

莜麪栲栳栳的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和麪一般是由體力較好的小夥子負責,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麪棍攪拌成麪糰,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的活就可以交給雙手輕柔的女師傅了,但見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將小莜麪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麪栲栳栳。接着將薄片捲成空心卷,豎立在籠中,蒸約10分鐘後,揭去籠蓋,喧騰騰的莜麪栲栳栳就成功了。

“莜麪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民間的主要家常麪食。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裏,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莜麪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莜麪栲栳栳”這種山區普通的雜糧便飯,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民間傳説,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説,我夜觀天象,近日天下大亂,羣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鋭,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麪“蜂窩 ”筒筒端了出來,李淵蘸上辣椒吃後,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説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麪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麪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麪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日久這種民間麪食傳遍了山西、陝西、內蒙、河北、山東等地 ,成為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

莜麪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沁源縣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莜麥脱殼碾粉即叫“莜麪”。

“莜麪”可製作的花色品種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麪,二搭卷,三火候。和麪必須沸滾開水,稍晾揉成光滑麪糰;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勻的長片兒,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圓筒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立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蒸時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窩窩”不熟,過火“栳栳”軟攤,食之無筋,味欠色減

上黨糊肘子

製法:

(1)將肘子卸下來(前後肘都可),順着腿骨把肘子割開,割至骨肉快要分離,肘子成一個大圓塊。

(2)將肘子放在冷水口浸泡,至豬皮特別柔軟後,用肉叉叉住,放在無煙旺火上,將肘子皮反覆燒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軟後刷洗,將黑焦刷去,肘皮黃中帶紅,似枯皮,十分可愛。

(3)用清水把肉上沾的黑渣子反覆洗淨後入鍋。

(4)鍋中注入清水,以淹沒肘子為度,先用大火燒開,撇去上面的污沫,放入葱節薑片後改用文火煮60--70分鐘,至肘子脱骨時就出鍋,趁熱將肘骨拆去。

(5)將肘子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先把肘子上稍厚的肉層片平,再用利刃將肘子肉改切成菱形塊,切時只可切至豬皮,不可把皮切透,刀要切至豬皮厚的二分之一處,使豬皮還連成一體,並用力將肘子修理成圓圓的一塊,皮朝下放在30--33釐米的湯盤中,再把片下的瘦肉墊在肉淺的地方,上面放葱段、薑片、蒜片,再改上一整顆大料,用煮肘子的原湯兑少許醬油精鹽盛入湯盤中,放入蒸籠內,用中火蒸30分鐘就可出籠。

(6)取一大圓盤,將肘子湯潷入鍋中,把肘子反扣在大盤內,再把肘子湯勾成二流芡,澆在肘子上即成。注意:糊肘子有兩個關鍵之處需要掌握好。一是豬皮一定要泡軟後再烤。不經過浸泡的肘皮是烤不好的,也就影響了肘子外形的美觀。二是蒸鍋的火候要掌握好。猛火蒸瘦肉發紫,小火蒸又達不到軟爛肥潤的要諧,只有用中火連蒸帶悶才能把肘子做好。

特點:肘子紅黃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紋清晰可見,用筷子一挑就可分離。白肉肥潤粘綿,入口就化,瘦肉軟爛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賽似熊掌

呵呵,好象挺好吃的!

參考資料:http://bbs.texindex.com.cn/dispbbs.asp?boardid=6&id=111376

用土豆做的山西美食都有哪些?

土豆生長喜歡涼爽的自然環境,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有多山,屬於温帶性氣候,非常適合土豆的成長。因此,土豆也是山西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美食 。

要説用土豆做的山西 美食 就那就多下了。炒菜、燉菜方面,醋溜土豆絲、土豆片過油肉、土豆燒茄子、土豆大燴菜、土豆丸子、土豆燉排骨……土豆能做的菜真是數不勝數,而在這些菜品中,土豆的形狀各異,有丁,有小塊,有大塊,有條,有泥……其中,貌似最簡單的醋溜土豆絲,是很多吃貨的最愛,可別小看這道菜,醋要用地道的山西老陳醋才有味道,而土豆絲無論是刀工還是浸水的時間,以及炒時的火候,都是很有講究的。

主食方面,不少人都喜歡把洋快餐店的土豆泥當做主食來吃,其實山西人早就是這樣啦!太原、晉中一帶的居民都喜歡吃土豆沾片子,他們用土豆片裹上面粉,煮好後蘸上香噴噴的調和吃。而呂梁一帶的百姓則吃合稜,一種土豆泥加少量麪粉做成的球形麪糰,蒸好蘸上西紅柿醬來吃。當然,土豆做的的炒撥爛子,更是山西各地大小飯店、普通百姓家的“保留 美食 ”。

當然,山西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飲食習慣也自然會有所不同,對於土豆的各種吃法,想必還有很多種,歡迎大家補充哦!

土豆是咱們山西省內最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看報道未來也會成為我國第六大主食。其實在咱們忻州也有很多土豆的產地,比如寧武縣、靜樂縣和神池縣等,大多都集中在晉北山區的高寒地帶。回到正題,在咱們忻州比較常見的土豆吃法也有很多,像那些涼拌土豆絲、幹鍋土豆片等常見吃法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兩種咱們晉北特色的土豆 美食

土豆不爛子

土豆撥爛子是咱們山西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特色吃法,將土豆擦絲然後與麪粉攪拌,最後在大鍋中蒸熟即可食用。當然最正宗的吃法肯定是大火翻炒,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一些食材。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回到老家後,奶奶最常給做的就是土豆撥爛子。

燒山藥

每到過年時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會燒山藥、燒豆腐。做好後等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候,做燴菜 就可以把這些燒好的菜品加入燴菜中。所以燒山藥,也幾乎成為了做燴菜必備的一種食物。做法其實也很簡單,把土豆切成小塊,然後放入油鍋中炸熟即可食用。你還知道哪些特色的吃法呢?歡迎在留言裏評論補充~

山西人用土豆做的 美食 可真有不少,像撥爛子等評論裏已經有人回答,山晚君再來補充幾個:

合稜則

合稜則是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臨縣比較知名。用土豆塊在合楞擦(制合楞則的工具)上輕磨,使土豆成為糊狀,再包入紗布內除水後,拌入少量粉面或白麪揉合,用手握成小塊放鍋內蒸熟,醮醋或西紅柿等調料食用,韌性強,澱粉含量高,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玻璃餃子

玻璃餃子是山西呂梁嵐縣、大同新榮、左雲、靈丘、廣靈、渾源等周邊各縣區過年過節,請人待客時,頗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用山西盛產的土豆煮熟去皮碾壓成泥,同等重量的白麪用開水燙成熟麪糰,揉合在一起形成光滑的麪糰,擀成餃子皮兒,包入葷餡或素餡兒,晶瑩剔透,就像藝術品,亦稱“水晶餃子”。

炒惡

“惡”是呂梁地區臨縣最具特色的 美食 。將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撈牀子擠壓成細條,再往裏加入土豆澱粉,揉勻後擀成厚餅狀,上鍋蒸熟晾涼,呈半透明狀。“惡”一般是炒着吃,與時令蔬菜如西紅柿同炒,也可與尖辣椒、茴子白、胡蘿蔔、豆芽等搭配着炒,也可調涼菜,燉山西大燴菜……

水晶豆腐

水晶豆腐是呂梁市特有的一種地方小吃,原料就是土豆。這可是呂梁百姓宴請親朋好友、紅白喜事比不可少的一道菜品。該小吃從外觀看,色澤晶瑩,形狀類似豆腐片。味道鮮美,滑而不膩!

酸菜土豆擦

葱薑蒜切碎,泡菜切小丁;土豆去皮用擦成長條形薄片,放入鹽水中浸泡一會。鍋中倒油,油熱後放入葱薑蒜爆香,在放入泡菜翻炒;加適量水,沒過酸菜即可,等水滾開把土豆片碼在上面,蓋上鍋蓋,燜四五分鐘;把酸菜與土豆攪拌起來翻炒數下,放入適量的胡椒粉和雞精。

盂縣滷土豆

別看有些土豆個頭小,滷着吃,更香。鍋中加水,放入不去皮的土豆,大火煮開,中火煮10分鐘撈出,控幹水分;油鍋炸一下,然後放到滷湯裏煮至土豆軟爛,關閉火再泡兩小時入味。

土豆,在山西,尤其是在晉西北它不是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的,而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來食用。山西北部的土地大都是比較貧瘠的,所有的糧食作物就數土豆的產量高了,一般情況下是2000 3000斤/畝,如果是碰上好年份了,一畝地能產5000 6000斤!所以在山西,尤其是晉西北的人們,可以説吃飯離不開土豆,所以能用土豆做的 美食 也是很多很多的,具體有多少種,我為不知道,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莜麪塊壘,是用莜麪和土豆和在一起製成的,用手搓成小疙瘩,再上蒸籠蒸,可以蒸出來就吃,也可以炒着吃!

粉面餃子,也叫玻璃餃子,餃子皮是用土豆磨成的粉和土豆泥製成的,有點透明,還十分的勁道!

山藥魚魚,也是用土豆製成的,可以熬肉臊子蘸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形狀跟莜麪魚魚一樣!

總之,土豆的做法實在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細説了,例如摩擦餅子,抿八股,筋丸子,燜大八股子等等!

本文全部為手打,難免有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地方,敬請諒解!

圖片源自網絡,聯繫可刪除!

説起土豆是我們塞北人的主要食物,光土豆與攸面結合就有十幾種 美食 :如塊磊,攸麪餃子(土豆餡),土豆抿面等。光士豆單做的有,涼拌土豆絲,炒土豆絲,幹炸土豆片,掛湖土豆條等,等我們這一代和內蒙有種 美食 叫山魚與羊肉湯是絕好的 美食 。特別要大家知道的是常吃土豆對腸胃保健有良好的作用,對有便密的患者吃三天土豆不吃藥也好了。

土豆學名"馬鈴薯",土豆與小麥子、稻子、玉米棒子、紅高粱並稱為世界的五大作物,土豆的主要產地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地,中國是種植和生產土豆最多的國家。

在山西炒不爛深受大眾的喜愛,炒不爛子也叫"窟壘",是用新鮮的土豆用擦刀擦成絲,追求口感的寶寶們可以將土豆絲衝下水,然後將土豆絲與麪粉混合加少許鹽和花椒粉,還可以往裏面加一些熟大米,口感會更蓬鬆。

將混合好的麪粉和土豆絲放入籠屜,記得在放入籠屜的時候要一層一層平鋪,蒸大約10分鐘到15分鐘,香噴噴的炒不爛出鍋了。

土豆餅也是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一鍋粥幾張土豆餅就是一家人的一份簡餐,做土豆餅需要將土豆蒸熟,然後去皮搗成泥,加入雞蛋、麪粉、黑芝麻、鹽、黑胡椒粉、葱花,和成團壓扁。

電餅鐺內放少許油,加熱,然後放入土豆餅,煎至兩面金黃,完成。

説到山西 美食 ,人們更多的是想到麪食,但是在山西 美食 中,用土豆為原料製作的 美食 也不少,下面就來簡單介紹幾種吧!

第一種、土豆饢糕

第二種、水晶餃子

第三種、餈山藥圪撅

第四種、燒豆饃饃

第五種、磨擦擦餄烙

第六種、生鐵撩 更多山西 美食 可關注瞭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山西不僅僅是麪食的故鄉,還是土豆的故鄉,山西人愛吃麪食,同樣也愛吃土豆。而山西獨特的地理條件也讓山西的土豆長出來的特別好吃,要説用土豆做出來的 美食 ,那可真的三天三夜都説不完,想吃都吃不完。

説起來最讓人魂牽夢縈也最是簡單的 美食 就是山西的土豆不爛子,看名字真的是很奇怪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是吃起來就忘不掉她的味道了,不爛子簡單,只需要把土豆擦成絲,然後用面裹一下,上鍋蒸,蒸到熟了炒個雞蛋,把不爛子一放進去,再炒,葱花,蒜,香辛料,各種各樣的放進去,吃起來真的讓人回味無窮,再加上一碗小米粥,那就真的是賽神仙了。

還有就是土豆和愣子,惡,拿糕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吃起來真的是讓人每吃一種東西都會對土豆有了新的認識,也知道了原來土豆可以這樣的好吃。真的是生在山西是一件好事了。當然還有一個最原始的吃法就是土豆剛從土地裏面刨出來,烤土豆也是好吃到不行的。

土豆不分南北,因為土豆親和力強,可塑性也很強。可蒸可煮可烙烤,可炒可燒可油炸,食材和烹飪方式可混搭出現。

炒的燒的比較大眾,酸辣土豆絲,擦絲後泡清水盆裏滴點白醋,或者抓點鹽,炒出來會比較脆。新疆大盤雞或土豆燒排骨,土豆塊吸收了肉汁,口感香氣絕佳,即使在物質條件不那麼豐富的年代,這樣的土豆絕對是娃們哄搶的對象。

在某德基、某當勞、某克士流行的年代,這些招牌對娃們來説大多是薯條的代表,於是家庭版薯條開始崛起。土豆切條後浸泡出多餘的澱粉,放水裏煮2-3分鐘撈出來瀝水,之後下油鍋炸一次定型撈出,等油温再升高後復炸一次促進外殼酥脆,不至於吸油過多影響美觀和口感。可以一次多煮一些冷凍,之後隨吃隨炸,沒有過多的鹽,炸兩次也不會吸過多的油。

在收穫的季節,賣掉那些個大土豆後,剩下的小土豆可以做成土豆乾,用途也常見。小土豆切厚片(一個小土豆切個2-3刀),煮熟(斷生不爛)撈出瀝水後碼再通風的墊子上曬乾(幹到相互碰撞時能發出“咔咔”聲)保存,可直接吃,可油炸吃,可泡軟涮火鍋吃(跟新鮮土豆口感不同)。

除此之外,土豆多以泥的形式出現,而且常跟其他食材混搭。比如炒土豆泥,土豆蒸透壓泥(可保留一部分小土豆塊)後,熱鍋加油(可用豬油)下泥炒香炒勻撒即可出鍋(不習慣豬油也可以日常油先炒培根再下土豆泥)。或烤土豆泥卷,土豆泥里加喜歡的材料,比如胡蘿蔔丁、青豌豆、火腿腸丁、玉米,撒鹽、胡椒粉調味,拌勻後用整片培根捲起烤熟切塊即可(為了增加儀式感,可以在盤子邊切邊吃…)。

以上是可見的土豆形式,還有不可見的,比如貓耳朵(麻食)、饅頭、麪包。把土豆泥混在麪粉裏揉成偏軟的麪糰,搓成長細條後切小面劑,用拇指混叉子推壓出“貓耳朵”的造型,在開水鍋裏煮熟後炒個番茄雞蛋澆上去或加到滷子裏炒勻即成麻食。説土豆不分南北不分國界,是因為麻食的做法在國外也有,只是人們習慣的滷味不同,叫法不同。饅頭和麪包里加土豆泥是因為土豆保濕性強,放到發麪食物裏會更滋潤,口感更好。

總之,只要有土豆的地方就有江湖。

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並且土豆是一種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能吃的食物, 土豆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體帶來所需要的營養。

眾所周知, 土豆可以炸着吃、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 ,吃法可以説是多種多樣的,只是每個地區土豆的吃法或者做法各不相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在山西人們會用土豆做哪些 美食 。

1、不爛子

土豆不爛子 主要是將土豆擦成絲,之後裹上面粉蒸熟,用雞蛋、白菜或者胡蘿蔔等一些其他蔬菜跟不爛子炒着一起吃,翻炒出鍋的不爛子吃起來完全沒有土豆的味道,口感更像是吃麪條一般,只是比麪條更加綿密一些,除了好吃之外,最重要的是炒不爛子十分頂飽,會讓人有飽腹感。

2、沾片子

土豆沾片子 主要是將土豆切成厚片,將土豆片裹上面糊,之後放入鍋中煮熟,搭配着西紅柿調和或者是醋調和一起吃,這樣做出來的土豆沾片子更能保留土豆的營養價值,當然土豆沾片子的“靈魂”並不在於土豆,而在於調和,好的調和能夠為土豆沾片子增添不少風味。

3、合楞子

土豆合楞子 主要是將土豆先擦成絲,之後將土豆絲搗成土豆泥,略微蒸一下之後,將土豆泥中的水分擠出來,接着將土豆泥做成球狀之後上鍋蒸熟即可,土豆合楞子的吃法與沾片子類似,需要搭配西紅柿醬蘸着一起吃,不過土豆合楞子吃起來口感比土豆沾片子會更有嚼勁一些。

在以上三種土豆的做法中,個人最愛吃土豆不爛子,你呢?你最愛吃土豆做的什麼 美食 呢?或者你知道山西還有哪些用土豆製作的 美食 嗎?

小吃推薦,太原都有哪些美食

太原美食有哪些?

靜樂縣有名的小巷子在哪裏

靜樂縣的名勝古蹟很多,其中也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小巷子,最有名的小巷子當屬“二道巷”。這條小巷子位於靜樂縣城內,是靜樂縣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傳統民居小巷之一。相傳二道巷最早是周家祠堂門前形成的一條車水馬龍的主道,後來隨着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變化,它逐漸演變成為了一條充滿濃郁歷史文化氣息的小巷子。穿過二道巷,可以感受到傳統靜樂縣的文化氛圍,巷子裏的古老房屋和石板路,使人彷彿穿越時光回到了古代。這裏不僅有小巷子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品和美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和品嚐。因此,二道巷成為了靜樂縣不可錯過的名勝之一。

忻州靜樂縣十大旅遊景點

忻州靜樂縣十大旅遊景點

1. 桃花山景區

桃花山景區位於靜樂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20公里。景區內有桃花園、遊玩區、廟宇建築羣、台灣帶等景點,其中桃花園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每年的春季和初夏時節都會在這裏舉辦桃花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欣賞桃花。此外,遊客還可以在遊玩區內體驗親水嬉戲、攀爬網、玩蹦牀等項目。

2. 白龍山廟會

白龍山廟會是靜樂縣最具規模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白龍山景區舉行。廟會期間,遊客可以欣賞到龍燈舞、跳廣場舞、逛年貨市場等多種活動,還可以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

3. 潤城古鎮

潤城古鎮位於忻州市北部的靜樂縣水井溝鎮,距忻州市中心約35公里。這裏有古老的城門、石橋、古井、古宅和古街,以及一些民俗展示館,如陶藝館、麻將館等等。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感受到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品嚐到地道的糕點、茶水。

4. 日順堡鬼市

日順堡是靜樂縣歷史文化名鎮,鬼市則是該鎮的一大特色。在每個月初一或初八,當地的居民和商販們會在街頭擺起各種小攤,售賣各式各樣的商品,從小吃、百貨到家禽畜牧都有。不過,此處的“鬼市”名稱並非因為賣的東西恐怖,而是因為清朝時期此地曾經興建鬼城。

5. 神泉景區

神泉景區位於靜樂縣城東南部,距離縣城約40公里。景區內有山巒、溪流、溝壑、瀑布、天然漂流等景點。這裏空氣清新、景色優美,非常適合喜歡親近自然的遊客前來旅遊度假。與此同時,遊客還可以在神泉景區內品嚐到當地的農家菜。

6. 平遙古城

雖然平遙古城不在靜樂縣的範圍之內,但是它距離靜樂縣僅有不到50公里的距離,如果您是自駕遊的話,不妨順路前往。平遙古城是中國文化名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明清古建築、古老的街巷等等,都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7. 邵莊老酒坊

邵莊老酒坊位於靜樂縣原陽鎮邵莊村,是一家集釀造、旅遊、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這裏的杜康酒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並且使用傳統工藝釀造而成。遊客們可以在這裏瞭解到杜康酒的製作過程,並品嚐到正宗的杜康酒。

8. 靜觀寺

靜觀寺位於忻州市的東南部,距離靜樂縣約30公里。寺內有清代地理學家鄭成功的碑刻、清康熙年間的金佛等等文物古蹟,還有清代人物王克敏的墓。這裏不僅有歷史文化精髓,也是靜樂縣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

9. 靜樂縣博物館

靜樂縣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館內陳列有豐富的文物和展品,包括中國傳統古代器物、紅色文化展覽、近代忻州民俗文化展覽等等。這裏不僅有展品的魅力,也是瞭解靜樂縣歷史文化變遷的重要場所。

10. 祈福寺

祈福寺位於忻州市的東南部,距離靜樂縣約50公里。這裏是忻州地區最大規模的佛教寺院之一,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等等。寺廟周圍的風光也非常優美,值得遊客們前來一覽。

總結

靜樂縣的景點十分豐富多樣,無論您是喜歡自然景觀還是文化古蹟,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合適的景點。不過,在前往這些景點的時候,建議遊客們做好充足的準備,尤其是注意安全。另外,如果時間允許,不妨也可以去周圍的其他景點轉轉,比如平遙古城、懸空寺等等。

山西靜樂旅遊景點介紹 山西靜樂地圖

山西周邊旅遊路線景點介紹?

自然美景、歷史文明、史蹟和新時期建設成就,共同構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古今兼備、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山西周邊旅遊路線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西路線景點

1.壽陽縣龍棲湖

龍棲湖位於壽陽縣境內南燕竹鎮蔡莊村附近,湖面、湖心小島卧龍崗油松茂密,風光秀麗;湖周圍灘塗地上_地植物生長茂盛,引來大量鳥類棲息繁衍,好一派秀美風光。

【交通訊息】

自駕:太舊高速晉中出口下轉省道S216蔡莊村即到,路程60公里。

2.昔陽縣水磨村

晉中市昔陽縣水磨村,這裏有虹鱒等各類冷水魚,可以現殺燒烤,味道不錯,有水有山,可住農家小院,也可以自搭帳篷。

【交通訊息】

自駕:從太原上太原環城——北京方向***太舊高速***——平定南下高速——昔陽方向——轉河北贊皇方向——過冶頭鎮後——右轉到達水磨村,大概車程兩個半小時。路上風景還不錯,能看到許多梯田和窯洞。路很好找,大的方向上都有路標。

3.和順縣許村

吃農家飯,參觀許村******時期的村落建築***,但是路不太好走,需要小心。

【交通訊息】

自駕:太長高速——轉和汾高速——左權下高速——轉和順方向,快到縣城時——轉河北邢台方向——快到松煙鎮後轉許村方向***石佛洞***就在距離村不遠處。

山西美食

1.靜樂瓦酥

瓦酥,約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內外皆呈金,水印“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製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麪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託就,再經油炸,出鍋後壓制成瓦狀。

2.五寨豬黑肉燉粉

取豬的紅熟肉,加土豆、粉條、豆腐和調味作料。在高壓鍋裏燉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

3.岢嵐柏籽羊肉

柏籽羊產於岢嵐山區,這裏滿山遍野生長著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樹林。山羊以柏籽、柏葉為食,人稱“柏籽羊”。柏籽羊肉,肉質細密,紋理清晰,味道鮮美,有獨特的柏籽香。用這種羊肉烹製的菜餚,不腥不_,香美異常。岢嵐的柏籽羊以清燉為主,原湯原味,鮮香無比,不用調味品遮蓋。

山西特產手信

1.北捍蘋果

北捍蘋果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北捍村的特產。北捍蘋果均為無公害紙袋蘋果,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豔江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合,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甜蜜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糖分含量高。“北捍蘋果”產自山西省翼城縣紫琴村、北捍村等直至隆化鎮,長約8公里,種植面積約1700餘畝,產量約500萬公斤,此地區海拔860m,這裏氣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温差大,屬國家農業部確定的蘋果優勢產業區。

2.汾陰蓮藕

汾陰蓮藕是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高顯鎮汾陰村的特產。汾陰村盛產的蓮藕因“嫩白清脆、***爽滑”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該村已成立了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向國家申請了“汾陰蓮藕”著名產品商標。曲沃縣高顯鎮地處汾河東岸,土壤為沙質土,尤其適合蓮菜的種植。歷史上就有種植蓮菜的傳統,2000年時種植面積達到了近千畝,盛產的蓮藕因“嫩白清脆、***爽滑”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後因汾河水斷流,無法進行正常生產,種植面積驟減。

3.霍州豆腐

霍州豆腐是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的特產。霍州豆腐,色澤乳白,柔軟韌勁,細嫩光潤,清香可口。因製作時不用石膏點滷,而用當地獨特的老滷水點制,所以霍州豆腐不苦不澀,沒有腥味,彈性大,不易爛,吃起來味道美,韻味長,老少皆宜。食用豆腐,能益氣和中,強身壯體,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可減肥美容,延年益壽。豆腐中含有豆固醇,不僅可降低膽固醇對人體的危害,而且還能有效地治療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

靜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峯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敍。 天柱山屬花崗巖峯叢地貌,地質遺蹟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峯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峯,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首讚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云:“奇峯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_絕稱人意......”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説,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嶽時,人羣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天柱山有42座山峯,山上遍佈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其“峯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崛。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其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裏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羣峯。這裏林木葱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客都曾在此題詩。先仍保留有“詩崖”勝蹟。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天柱峯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峯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峯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峯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天柱山飛來峯下的神祕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祕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不覺激動欣喜。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天柱山與佛教、道教都有關聯,比如道家把全中國的奇山歸納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也與天柱山頗有淵源,禪宗達摩祖師後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樑朝時,天柱山山谷寺顯赫一時,僧眾甚多,儼為四海名剎. 到了唐、宋時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減,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時等文人墨客都登臨此山,遺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懷古,又是學習、欣賞書法的絕佳範本。

靜樂有什麼旅遊景點

旅行説走咱就走,風風火火觀四方,萬水千山,只需要一個行囊。下面是我帶來的是靜樂有什麼旅遊景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1汾河風采

汾河,中國黃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境內。源於山西寧武管涔山麓,貫穿山西省南北,流經靜樂縣、古交市、太原市、清徐縣、祁縣、介休市、霍州市、洪洞縣、臨汾市、侯馬市,在河津附近匯入黃河。長716公里,流域面積約39,000平方公里。四周為山脈環繞。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來源。

蘭村至介休附近為中游,河出山谷,經太原市入晉中平原,有瀟河、文峪河兩大支流注入。坡降變緩,泥沙淤積嚴重。這段河牀舊時很不穩定,往往_濫成災,但也是流域內最富庶地區。介休以下為下游,谷地時寬時窄。汾河流域是中國文化發展較早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這裏發現。灌溉業發達,自流灌溉始於宋、金,井灌則創於周、秦。汾河流域的太原、臨汾也是中國煤炭、重型機械工業的基地。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長710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里,佔到整個汾河的七分之一。

2懸鐘山

懸鐘山,地處靜樂東部康家會鎮境內,其形似倒扣古鐘,又名“饅頭山”。高約150餘米,四周560餘米,頂部平坦,屬天然花崗巖山體。留有古人類石坑、石井、石崖等遺址,是一處集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景點。

3靜居寺石窟

靜居寺,位於靜樂縣城南12公里處的豐潤鎮豐潤村南500米處,地處靜婁公路之東側。

靜居寺座東向西,始建於唐代。原寺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燬,現僅存石窟8個,依山勢鑿刻功德碑兩通。窟內東、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門雕火焰券面裝飾。石窟平面佈局均為方形。規模較小,大部分寬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頂。除第四窟為晚唐時期建造外,其餘均為唐代儀鳳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為正方形狀,門楣上有石刻蓮花浮雕,門兩側有垂花雕。3號廟門蹲兩個小憎。2號窟壁上有毛筆題字。6號窟門北側刻有“南天救苦觀音菩薩”字樣。所立碑文字較模糊,風化比較嚴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天柱山風景區AAA

天柱山風景區,位於靜樂縣城南1公里處的米碾河與汾河交界處。據縣誌記載:“北魏都督爾朱榮自為天柱大將軍,即此。”可見,北魏時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山勢俊秀,古木參天。山前碾河如帶,汾水似錦,山間泉水清澈見底,相傳泉0龍,故名“龍泉”。“天柱龍泉”為靜樂八景之一。

原山中建有玉帝廟、關帝廟、龍王廟、水閣涼亭、石凳仙牀等建築。傳説王母娘娘赴南海時路經此山,見松柏蒼翠,殿閣巍峨,風光秀麗,停留觀賞,石凳仙牀傳為王母石炕。古人登山曾有詩曰:“風日清河柳帶煙,峻崛高處出龍泉。銀河誰識源頭遠,疑是山中別有天。

寺廟大體分為三部分。下方的應該是大雄寶殿;正上方的是靈霄寶殿,供着玉皇大帝;左上方是關公廟。

電話:0350-7822108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

交通:天柱山距縣城1公里,有油路可以直達寺廟的門外,中途坡道彎道專門進行了減速和防滑處理。太原康西公路(靜樂的康家會——太原草坪區西村)路口到靜樂100公里,忻州到靜樂89公里,寧武東寨到靜樂60公里。去蘆芽山的遊客,如時間允許可以順便一看。

請通宵中國地理的高人幫忙解決個問題

北京市:通州區

河北省:晉州市、涿州市、定州市、滄州市、霸州市、冀州市、深州市、藁城市廉州鎮、行唐縣龍州鎮、趙縣趙州鎮、灤縣灤州鎮、磁縣磁州鎮、威縣洺州鎮、平鄉縣豐州鎮、易縣易州鎮、曲陽縣恆州鎮、雄縣雄州鎮、蔚縣蔚州鎮、河間市瀛州鎮、青縣清州鎮、景縣景州鎮

山西省:澤州縣、朔州市、忻州市、霍州市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錦州市、蓋州市、阜新市海州區、鐵嶺市銀州區、義縣義州鎮

黑龍江:肇州縣、賓縣賓州鎮

江蘇省: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通州區、連雲港市海州區、淮安市楚州區、鎮江市潤州區

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温州市、衢州市、嵊州市、寧波市鄞州區

安徽省:滁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池州市、黃山市徽州區、阜陽市潁州區、宣城市宣州區、廣德縣桃州鎮

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

江西省:贛州市、撫州市、吉安市吉州區、宜春市袁州區、上饒市信州區

山東省:德州市、濱州市、膠州市、滕州市、萊州市、青州市、兗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汝州市、孟州市、林州市、禹州市、鄧州市

湖北省:荊州市、鄂州市、隨州市、黃岡市黃州區

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靖州自治縣

廣東省:廣州市、惠州市、梅州市、潮州市、雷州市、高州市、化州市、連州市、肇慶市端州區

廣西:柳州市、梧州市、欽州市、賀州市、宜州市、全州縣、象州縣、龍州縣、玉林市玉州區、崇左市江州區、橫縣橫州鎮、藤縣藤州鎮、合浦縣廉州鎮、容縣容州鎮、田陽縣田州鎮、隆林自治縣新州鎮

海南省:儋州市

重慶市:萬州區

四川省:瀘州市、達州市、彭州市、崇州市、廣元市利州區、巴中市巴州區、德昌縣德州鎮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商洛市商州區、宜川縣丹州鎮、綏德縣名州鎮、米脂縣銀州鎮

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市秦州區、武威市涼州區、張掖市甘州區、酒泉市肅州區、瓜州縣、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

柳州: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晉太康三年(282年)為郡治所。南朝齊(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樑大同六年(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605年),馬平縣屬桂林。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複名柳州。1946年設市。總面積18677平方千米。總人口354萬人。城中區、魚峯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縣、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

江州: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餘年。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97升直轄市。面積82,403平方公里,人口3100萬。轄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雙橋區、渝北區、巴南區、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城口縣、梁平縣、開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忠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忻州:忻州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將近1800年的歷史。1983年改忻縣為忻州市,2000年升地級市。面積25180平方千米,人口295萬。轄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亳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兗州為亳州、37年設亳州市、2000年升地級市。面積8110平方千米,人口539萬人

TAG標籤:美食 靜樂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