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寶塔詩如何讀什麼規律

寶塔詩如何讀什麼規律

寶塔詩是一種以寶塔為主題的詩歌形式,通常由四句七言詩組成。讀寶塔詩的規律與讀其他七言詩相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語調抑揚頓挫要準確。寶塔詩常用平仄相間、頓挫分明的韻律,讀詩時要注意呈現出詩句的節奏感。

2. 注意停頓的位置。寶塔詩中每句詩應有一個停頓,要在正確的位置停頓,以表達出詩句的語義和情感。

3. 讀出詩句的意境。寶塔詩常用象徵、比喻等修辭手法,要理解詩句的意境,並將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 符合文學韻律的朗誦。寶塔詩是一種文學作品,要在朗讀時符合其文學韻律,表現出其文學美感。

總之,讀寶塔詩需要準確、有節奏、理解意境、表現文學美感等多方面的考慮,要通過不斷練習和體會來提高朗讀的水平。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寶塔詩怎麼讀 開 山滿 山好景 山來山客看 裏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轉山崖

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後來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你給的這首詩完整版應該是這樣:

山滿

桃山杏

山好景山

來山客看山

裏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轉山崖

這首詩比較特殊,是從最下方向上呈蛇形來讀,讀作:

山中山路轉山崖,

山客山僧山裏來,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杏山桃滿山開。

寶塔詩是怎麼唸的?

基本釋義:雜體詩名。原稱“一字至七字詩”。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形如寶塔,故名。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押韻,後也有增至九字句或九字句以上的。大多疊兩句為一韻。

寶塔詩如何讀

寶塔詩有正寶塔和倒寶塔兩種,都是依順序讀的。

上面的都是正寶塔,倒寶塔就像下面的:

一輪明月照九州

西瓜葫蘆繡球

不用梳子梳

蝨子不留

光油油

白肉

詠山的寶塔詩如何讀

寶塔詩有正寶塔和倒寶塔兩種,都是依順序讀的。

上面的都是正寶塔,倒寶塔就像下面的:

一輪明月照九州

西瓜葫蘆繡球

不用梳子梳

蝨子不留

光油油

白肉

寶塔詩如何讀?

寶塔詩,顧名思義,是寶塔形狀的詩,底大頂細,由唐代的“一七體”發展而來。“一七體”,即詩的第一句為詩題一字,以下逐句遞增字數,由二、二,三、三至七、七。以唐代詩人元縝的《茶》為例子: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前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前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兮

寶塔詩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有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

寶塔詩最早的雛形始見於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其中從一言至七言的,又稱為“一七體”詩,如是寶塔詞則稱《一七令》(詞牌)。這種“一七體”詩(有的從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題又押韻,指物為題,以題為韻,一韻到底。詩人或狀物賦形,或託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對。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題目,又是音韻,同時也規定了全詩描寫的對象和範圍。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複。其他六對,都是隔句押韻。這中“一七體”詩的特點是扣題緊湊,對仗工整,形成詩歌獨有結構美。讀後使人玩味不已,其趣無窮。

寶塔詩的詩歌形式美,對後世新詩的發展影響極大。如現代文學史記載,像胡適、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在創作新詩時採用過像寶塔、階梯等詩行排列的形式,顯得新穎別緻。聞一多先生曾提出關於詩歌的“三美”理論,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其中,“音樂美”強調詩的律動,“繪畫美”強調詩的意境,“建築美”強調詩的形式。這是值得推廣和遵循的。就拿寶塔詩來説,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場合的確發揮了無比的藝術魅力,成為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詩歌樣式。

寶塔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是我國文學畫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雖有文字遊戲之嫌,但是隻要賦予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將詩歌的“形”與“神”緊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創造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詩例:

秀才

吃長齋

鬍鬚滿腮

經書揭不開

紙筆自己安排

明年不請我自來

――吳敬梓<<儒林外史>>

綺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時

能助歡笑 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 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 便到司空送白辭

――白居易<<詩>>

張南史寶塔詩四首:

泉。

色淨,苔鮮。

石上激,雲中懸。

津流竹樹,脈亂山川。

扣玉千聲應,含風百道連。

太液並歸池上,雲陽舊出宮邊。

北陵井深鑿不到,我欲添淚作潺湲。

竹。

披山,連谷。

出東南,殊草木。

葉細枝勁,霜停露宿。

成林處處雲,抽筍年年玉。

天風乍起爭韻,池水相涵更綠。

卻尋庾信小園中,閒對數竿心自足。

花。

深淺,芬葩。

凝為雪,錯為霞。

鶯和蝶到,苑佔宮遮。

已迷金谷路,頻駐玉人車。

芳草欲陵芳樹,東家半落西家。

願得春風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滿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遙,悵悵三春早。

每逢南北離別,乍逐東西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與王孫慰懷抱。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杜光庭�6�4紀道德:

道德 清虛,玄默。

生帝先,為聖則。

聽之不聞,摶之不得。

至德本無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慮,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鑄於乾坤品物,信充仞乎東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體之者為四海之主,以身彎之者為萬夫之特。

有皓齒青娥者為伐命之斧,藴奇謀廣智者為盜國之賊。

曾未若軒後順風兮清靜自化,曾未若皋陶邁種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圓清方濁兮不始不終,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國。

豈不聞乎天地於道德也無以清寧,豈不聞乎道德於天地也有逾繩墨。

語不云乎仲尼有言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垂萬古歷百王不敢離之於頃刻。

杜光庭�6�4懷古今:

古今

感事,傷心。

驚得喪,歎浮沉。

風驅寒暑,川注光陰。

始炫朱顏麗,俄悲白髮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貴以難尋。

夸父興懷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鳴琴。

雁足淒涼兮傳恨緒,鳳台寂寞兮有遺音。

朔漠幽囚兮天長地久,瀟湘隔別兮水闊煙深。

誰能絕聖韜賢餐芝餌術,誰能含光遁世煉石燒金。

君不見屈大夫紉蘭而發諫,君不見賈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

胡為乎冒進貪名踐危途與傾轍,胡為乎怙權恃寵顧華飾與雕簪。

吾所以思抗跡忘機用虛無為師範,吾所以思去奢滅欲保道德為規箴。

不能勞神效蘇子張生兮於時而縱辯,不能勞神效楊朱墨翟兮揮涕以沾襟。

寶塔詩的讀法.....跪求

開 →

山滿 ↑←←

桃山杏 →→→↑

山好景山 ↑←←←←

來山客看山 →→→→→↑

裏山僧山客山 ↑←←←←←←

山中山路轉山崖 從下往上讀,→→→→→→→↑

山中山路轉山崖,

山客山僧山裏來。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杏山桃滿山開。

參考資料:http://www.qte.net/xstd/kdnw/ex/200507/17386.html

在從多詠茶詩中,形式奇特者要數唐代詩人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詩》,雙稱“寶塔詩”:

寶塔詩就是從塔頂讀,依次讀下層即可,又無其他迴文之類的聯意。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典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寶塔形送別詩,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作者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限用一個字。白居易本人也當場寫了一首《竹》詩作答。

《茶詩》作者從自然可見的茶葉外形描寫起,生髮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從茶自身視角以擬人化手法寫它與外界關係:

“香葉嫩芽”又專愛與“詩客僧家”為伴,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與“羅織”則寫茶葉的炒制與篩選步驟,“銚煎”與“碗轉”兩句,寫出“銚子”煮茶、用“碗”轉動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塵花之類。

末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夜後”與“晨前”説茶與晨昏相伴,與朝霞明月相處,誇張手法運用恰到好處。最後兩句,點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夠“洗盡古今”,又能展望“醉後”的未來;既能拂去過去的不稱心事,又會在忘卻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覺日後行為的指向,鞭策前進。

《茶詩》貫穿着我國儒家積極入世的傳統文化意識,懷抱着“以天下為己任,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也隱含着對白居易此去東郡的希望。

什麼叫做寶塔詩,該怎麼讀?

寶塔詩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有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寶塔詩最早的雛形始見於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

寶塔詩如何讀?

山中山路轉山崖,山客山僧山裏來,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滿山開,

應該是的

嘻嘻

以下是一些關於寶塔詩的資料

寶 塔 對

在詩體中,有一種奇特的寶塔詩;在聯苑中,也有一種奇特的寶塔聯,這種對聯首句為一字,以後每句遞增一句,因形狀象一座寶塔,所以得寶塔聯的雅稱。如蘇軾的一聯:

請 坐

請 上 坐

敬 茶

敬 香 茶

據説這是最早的寶塔聯。關於此聯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相信宋神宗熙寧初年,蘇軾曾住杭州通判,有一天,便服出城,來到一座寺廟遊覽。寺中老僧見他穿着平常,又不認識,只冷冷地哼了一聲“坐”,然後又向小和尚説了聲“茶”,態度冷淡怠慢。老僧與蘇軾交談一番之後,見他談吐不凡,並非俗客,於是,又招呼到:“請坐”,並吩咐小和尚:“敬茶”。老僧待知道來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時,頓時滿面笑容施禮不迭,恭敬地招呼:“請上坐”,還傳呼小和尚:“敬香茶”。後來,蘇軾告辭時,老僧急忙拿出紙筆,乞求墨寶,蘇軾對這種看人行事的勢利小人十分鄙視,即興揮筆寫下了這幅寶塔聯諷刺老僧,老僧見後羞得滿面通紅。

藏頭詩

看《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在“吳用智賺玉麒麟”一回中,由吳用口述,盧俊義曾在牆上寫下這樣一首詩:

盧花灘上一扁舟,俊傑黃錯獨自遊。

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無憂。

乍一看這首詩沒什麼特別之處,但詩的真意即暗藏於詩句之首為:“盧俊義反”四個字,這種詩叫“藏頭詩”,又稱“藏頭格”,它是雜體詩的一種,一般講究韻律、對仗,但字句不拘。這種詩的特點是:將不便明言的本義逐字分藏於詩句之首。

宋代文學家蘇軾有一道《減字木蘭花》

鄭莊好客

容我尊前先墮幘。

落筆生風,

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老,

瑩骨冰肌那堪老,

從此南徐,

良夜清風月滿湖。

這首詩,每句句首藏一個字,合起來便是“鄭容落籍,高瑩從良”八個字。據説蘇軾自杭州召回朝廷,過京口、潤州太守林子中設宴款待,座中營妓鄭容、高瑩出牒,林子中命呈牒於蘇軾,蘇軾見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從良,即不當妓女而嫁人。那時有規定,營妓要求從良,須得本郡府長官批准。蘇軾時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筆題了這首詞於牒後,批准她倆落籍從良。

藏頭詩(二)

相傳宋代時,蜀郡才女蘇小妹曾三難新郎,開始她寫有四句詩要秦少游猜,詩云:“鋼鐵投洪冶,螻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秦少游一看,這四句詩正是嘲笑他的,因為他曾假扮雲遊道人,在岳廟化緣,去相蘇小妹。於是他便寫了一首詩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

緣到名園花自開。

道是東風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蘇小妹一看,原來是一首藏頭詩,每句頂頭一字,合之乃“化緣道人”四字,正合她的詩謎。

清朝乾隆年間,李調元上京赴試。在書院遇見一批文人在談論詩文,大家問他姓名,李調元即作詩一首:

李白詩名傳千古,

調奇律雅格尤高。

元明多少客,

也為斯人盡折腰。

他作的是一首藏頭詩,將每字連起來,便是“李調元也”四字,恰是答了眾人所問。形式特別,與眾不同,頗顯才華。

復 字 對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秋菊飄香。幾個秀才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趁着酒興,吟出一上聯,讓眾友對,結果誰也沒有對上來,除夕之夜,幾個秀才又坐在一起,吃酒守歲。在這一夜交替之際,出上聯那位秀才靈機一動,對成了這副巧聯。

日月交替,斗轉星移,都有其特殊規律。此聯正是悟出了其中之奧妙,中秋之夜出句,除夕之夜對成。對仗工整,令人玩味無窮。

回 文 諧 音 對

在有些迴文聯中,順讀和倒讀、諧音相同,意思明確,稱為迴文諧音對,讀讀這副對聯: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帖翰林書。

細細品之,此聯無論順讀倒讀,讀音不變,平仄諧調,或音同字異,或義異字同,變化有致,迴文諧音兼備,較之一般迴文聯難度更大。説起此聯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相傳一位翰林到寺廟遊玩,見廟裏掛着一幅荷花,墨色淋漓,筆法挺健,特別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筆畫就,尤見功力。翰林連聲叫絕,問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説:“乃貧僧所畫,我出一上聯,大人若能對得,當以此畫相贈”老僧的上聯是:

畫上荷花和尚畫;

翰林一時未對上,只得悻悻而歸,回到府內,仍在苦思。忽然看見每日臨摹的字帖,心中亮,便做出了下聯:

書臨漢貼翰林書。

迴文詩

唐宋以來,以迴文體入詩之風很盛。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題織錦圖迴文》詩云: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此詩不見回覆文字,迴文尚待讀者倒讀而成,這種迴文詩屬待回型。倒讀則詩曰: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這同樣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迴文詩是中國文化中心一個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為中國僅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蘇軾還有一首《題金山寺迴文本》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鬆經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晚,靄靄紅霞曉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雪峯千點數鷗輕。

反讀則又為詩:

輕鷗數點千峯雪,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曰曉霞紅靄靄,晚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鬆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明末浙江才女吳絳雪《四時山水詩》也很奇物,詩云: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這首十字迴文詩,每句來回復讀,可成一首七言絕句。四首絕句,也描寫四時景色。

春 景 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景 詩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景 詩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詩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這組迴文詩,很有韻味,意境極佳,細細品味的確妙趣無窮。

迴文詩(二)

廣東高州縣觀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閒亭仙客來。

遊徑踏花煙上走,流溪遠棹一篷開。

正讀些詩清新流暢,充滿詩情畫意,已算是詩中佳作;但倒讀也同樣順理成章,意境幽遠,則是更為難得。倒讀詩如下:

開篷一棹遠溪流,走上煙花踏徑遊。

來客仙亭閒伴鶴,泛舟漁浦滿飛鷗。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偎林傍水綠悠悠。

迴文詩中還有兩種不同於以上回文詩的形式,即雙篇回覆式和本篇回覆式。雙篇回覆式即由兩篇完成一個回覆。如宋代李禺有《兩相思》迴文詩云: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陽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迴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陽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水隔山遙望眼枯。

這種迴文形式順讀表達一個主題,逆讀又另表達一個主題,而且寫得順暢灑脱,不見半點牽強,足見作者對語言運用之功力。

本篇回覆式,即後兩句為前兩句語的倒讀文。湖北咸豐縣有一首《萬柳堤即景》迴文詩云: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愛人。

人愛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津人曹鴻年也有一首迴文詩:

寒風曉日映沙灘,日映沙灘竹報安。

安報竹灘沙映日,灘沙映日曉風寒。

本篇回覆式迴文詩中又有一種特殊形式,即本句回覆式迴文詩,就是後半句即為前半句的倒讀迴文。清代詩人李《春閨》詩云:

垂簾畫閣畫簾垂,

誰繫懷思懷系誰?

影弄花枝花弄影,

絲牽柳線柳牽絲。

臉波橫淚橫波臉,

眉黛濃愁濃黛眉。

永夜寒燈寒燈夜,

期歸夢還夢歸期。

迴文詩雖是中國文人墨客賣弄文才的一種文字遊戲,並無十分重大的藝術價值,但也不失為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花。

拼 字 對

相傳古代有位相國小姐,選擇女婿的條件很特別,不論,只要對出她出的對聯便可以。她出的上聯是: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上聯貼出以後,一直過了三年,也無人對得上。這聯為何如此難對呢?原來是副拼字聯,"寺"和"詩"分別由"寸"和"土"、"言"和"寺"拼合而成,"月""乃""明"字拆開的,而且每句首字均與上句末字相同,這是頂針格,還有引號內又是一句唐詩,這稱做轉引格,末字"寺"又是第一個組合的字。條件之多,屬對確實很困難。

一天, 有位林秀才上京應試過此,得知此聯,思索片刻,即對出下聯: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雲:"斧斤以時入山林"。

林秀從自己的姓上做文章,雖然個別平仄不合,但是拼字、拆字、轉引諸條皆合要求,能對出這樣的下聯,確實不易了。

又如,下面這副拼字對:

長巾帳內少女妙,立女為妾;

寸土寺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這副對聯還有段故事。傳説有位和尚不守本分,借出對調戲民女,聯中全用拆字手法,"長"、"巾"乃"帳","少"、"女"為"妙","立"、"女"是"妾",心懷鬼胎,有意侮辱民女。一位樵夫仗義執言,對下聯嘲諷和尚,也用拆字手法,"寺"可拆成"寸"、"土"、"枯"則拆作"古"、"木","柴"即拆作"此"、"木",把和尚罵作朽木,只配作燒柴,真是罵得痛快淋漓。

雙 關 對

有人把雙關的修辭方法運用到對聯中,能使語聯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相傳明代宰相李賢,看中了青年人士程敏政,打算招他為婿,於是設宴款待他。席間,李賢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對道: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賢用意,隨口應道:

有杏不須梅。

李賢見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兒許配給他了。

表面上李賢似乎在説盤中的蓮菜,其實,他是借用雙關的修辭格:荷,何也;藕,偶也。問程敏政憑什麼得配偶。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程敏政才思過人,大着膽子説:我三生有幸,何用人作媒。一問一答,但不説破,一個心照不宣,一個正中下懷。一聯賺得佳偶,實乃千秋佳話。

陝西咸陽市有家燒雞店貼有一副對聯:

司馬懿聞香回馬;

諸葛亮見機出山。

此聯未直接炫耀該店的燒雞如何好,生意如何興旺,而是通過“司馬懿聞香回馬”來暗示燒雞的風味獨特,引來了見“機”出山的諸葛亮。下聯的“機”和“雞”諧音,一字雙聯,言此而意彼,饒有風趣。

一日,姓石的鄉紳有意借對對子,顯露一下腹內文墨,同時,也想當眾戲弄一下蒲松齡。出乎意料,蒲松齡下聯不僅對得工整無隙,而且戲弄了“石先生”。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可笑可笑!對聯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即是對“磚後死”的字,同時又暗含了姓石的鄉紳姓氏,一語雙聯,石鄉紳便成了“粗毛野獸”。妙!

諧 音 對

一擔重泥逢子路;

兩岸夫子笑顏回。

一天,一位秀才在田梗上遇到一農夫,挑着一擔河泥,二人誰也不肯讓路。農夫要與秀才對對子,秀才自恃才高,滿口應允,並説對不上情願讓路。農夫指着泥擔子出了上聯:

一擔重泥逢子路;

秀才一時不解其意,紅着臉下田為農夫讓了路,惹得眾農夫失聲大笑。這一笑,卻正好笑醒了秀才,秀才對出了下聯;

兩岸夫子笑顏回。

“重泥”一語雙關,實指泥挑子,虛指諧音“仲尼”(孔子,字仲尼)。“子路”是孔子徒弟。下聯也含此趣:“夫子”既指眾農夫,又指孔夫子。“顏回”是孔門弟子,此處秀才是用來自比。

參考資料:http://bbs.yxun.net/Archiver.asp?ThreadID=38533

寶塔詩的讀音寶塔詩的讀音是什麼

寶塔詩的讀音是:bǎotǎshī。

寶塔詩的拼音是:bǎotǎshī。注音是:ㄅㄠˇㄊㄚˇㄕ。結構是:寶(上下結構)塔(左右結構)詩(左右結構)。

寶塔詩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雜體詩名。原稱“一字至七字詩”。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形如寶塔,故名。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押韻,後也有增至九字句或九字句以上的。大多疊兩句為一韻。

二、引證解釋

⒈雜體詩名。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迭兩句為一韻。後有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的。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形如寶塔,故名。

三、國語詞典

詩體名。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韻。因字數依次遞增,狀如寶塔,故稱為「寶塔詩」。後代也有延長到八、九字句者,其形制實源自唐代的一七令。

四、網絡解釋

寶塔詩寶塔詩,雜體詩的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的詩體。顧名思義,它形如寶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為詩題,又為詩韻。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後來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關於寶塔詩的成語

聚沙成塔塔尖上功德象牙之塔沙上建塔

關於寶塔詩的詞語

詩情畫意聚沙成塔麒麟登塔雁塔題名詩朋酒友象牙之塔沙上建塔積沙成塔酒虎詩龍雁塔名標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寶塔詩的詳細信息

寶塔詩 正確朗讀順序

開 →

山滿 ↑←←

桃山杏 →→→↑

山好景山 ↑←←←←

來山客看山 →→→→→↑

裏山僧山客山 ↑←←←←←←

山中山路轉山崖 從下往上讀,→→→→→→→↑

山中山路轉山崖,

山客山僧山裏來。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杏山桃滿山開。

TAG標籤:寶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