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篆字意字怎麼寫,意字小篆字怎麼寫

1.篆字"意"字怎麼寫

篆字"意"字看上圖。

意字小篆字怎麼寫 篆字意字怎麼寫

讀音: yì

釋義具體如下:

1. 心思。

2. 心願,願望。

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態。

4. 料想,猜想。

詞組:

1.創意[chuàng yì] :創出新意,也指所創出的新意或意境 。

2.同意[ tóng yì ] :(1)同心,一心。 (2)意義相同;意旨相同。 亦指用意相同。 (3)對某種主張表示贊成的意見;准許

3.滿意[mǎn yì] :意願得到滿足;符合心願 。

4.主意[zhǔ yi] :(1) 主見這個人有主意 (2) 辦法好主意 。

5.意義[yì yì] : (1)語言文字或其他信號所表示的內容 。(2)價值;作用。 (3)美名,聲譽 。

2.七十六的小篆體怎麼寫

上圖右一字為小篆的“難”。

四個字問“難得糊塗” 【怎樣練好書法】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

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

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鈎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

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鈎成空心字,這叫“雙鈎”。然後把鈎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着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着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

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範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

或者採用“雙鈎”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

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準,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

臨摹後要反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

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説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説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説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閲讀,反覆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閲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

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閲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樑鵠的書法,便把樑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

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閲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

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閲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鍊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鑑賞能力

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

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閲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

TAG標籤:篆字 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