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如何才能寫好篆字,好的篆字怎麼寫

1.如何才能寫好篆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篆字怎麼寫 如何才能寫好篆字

書法,極講究用筆。因此,筆鋒的長短,直接影響書法效果。

長鋒的好含墨多,線質佳。寫出的字立體感強,起落中易出現意外效果,在運行之中書者手部穩,腕下無“意”時,亦可藉此掩其功力,隨筆而成彩,線條有力度,有變化。

中國書畫博客網9`1S#?UIA5CC長鋒的缺點:由於含墨多,墨氣長,易導致憋悶感,枯濕之變不易自然。無明顯粗細變化,故手上的提按不能當下作用到筆尖上,難以利索的觸紙、離紙,迅速的完成紙上的提按轉換,因此,會導致點線的鬆軟、浮、破、腫。

短鋒的優缺點與長鋒相反,短鋒易於控制節點,長鋒易拖沓。長鋒宜用中鋒,因此適合寫篆書、草書。

短鋒利於側鋒的發揮,因而更適合楷書、行書的創作宋元之前,並無長鋒,字也相對較小,明清以來,中堂懸掛興起,用筆亦需大、長,長鋒筆應運而生,因此,臨摹宋元以前的字多以短鋒為之,臨摹明清以後的多用長鋒。中國書畫博客網Fk'sf/h長鋒、短鋒各有千秋,就如兵器一樣:一分長一分強,一分短一分險。

書家理應全面掌握各種用筆的性能。不可走極端,長、短並非對立的兩種筆,相反二者倒是可以互補彼此的不足。

只會用長鋒筆或者短鋒筆,都不利於書藝的提高和發展,只會用其中的一種猶如習武者只會使用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種一樣,若以其他兵器操練,定會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創作需要選用不同的筆。

用長鋒寫楷書是勉為其難,用短鋒寫狂草也實屬不易。記得林散之先生説過一句話:上海某書家説其不喜用長鋒、羊毫,實在是外行,不懂長鋒、羊毫的好處。

當下,不少人都對外宣稱不擅用長鋒毛筆,好像這是很光榮的事,我倒認為是其控制筆的能力不夠。連基本功都不過關,還談什麼書法?。

2.教大家如何輕鬆寫好篆書

一、篆書入門。識篆和寫篆階段。

先來談談識篆。篆書是古文字,是我們的祖先在漢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先秦古文字為大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篆書為小篆。識篆可從小篆開始。因為小篆的偏旁部首與我們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説只要我們瞭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麼,百分之九十五的現行漢字都可以寫成小篆了。當然,還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記硬背的。

篆書在寫法上有兩個要點:一是筆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選擇一本篆書字帖來臨摹練習篆書的筆法與字法。

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捻管。二李(李斯、李陽冰)篆書筆法的起、收筆為圓起圓收法,行筆為平移法,轉筆用捻管法。清代鄧石如開創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與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之後吳昌碩、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齊白石等篆書名家輩出。

篆書在字法上以均勻、對稱、對比、呼應等十個結字原則為準。

二、入門之後提高。瞭解篆書的發展史和提高技法修養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學習歷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具體的方法就是比較研究。例如:傳為李斯所寫的《嶧山碑》與鄧石如成熟期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鄧石如篆書與吳昌碩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等等。通過比較研究的學習,逐步瞭解和掌握歷代名家名帖的篆書筆法與字法的特點,及其歷代篆書筆法、字法的變化規律。這樣,篆書的書法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三、融會貫通。提高自身綜合修養的階段。

那麼,融什麼會?貫什麼通呢?那就是融歷代篆書名家的各種筆法、字法會於自我的審美追求之中,貫自我的審美追求通於篆書的自由書寫之境。這個過程是要靠我們的大學(哲學)、小學(文字學)等學問和人生修養來共同完成的。

我書寫這本“篆書古文三篇”是以藝術原則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為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地將大小篆、簡帛書等筆法、字法融合在一起來書寫,筆法上注重既要孫過庭《書譜》中所説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時加強筆法自由揮運的書寫性,以豐富篆書之美。我無意追求書法的形式性風格,希望筆裏字間不斷透發出文雅之氣,在自我審美追求的驅使下,個性筆法、字法逐漸地自然形成。

3.越來越好金文篆字怎麼寫

然後用火來燒已經挖好的洞,據説有一個叫程邈的人整理出來了一套字體,並不挖透,文字有了很大的變化,已有三千多年了。

小篆的筆劃比較固定是我國悠久歷史中。甲骨文裏雖然已經有象形,以文字而論也發生了變化。

當年的甲骨文。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這就是由小篆變為“隸書”、金文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刻劃符號。行書的字體沒有草書那麼潦草,我們從字形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所表示的含義也就是字的本來的意義,這就是“小篆”、指事,到了漢朝就叫漢隸或者叫今隸、會意。

這三種字體一直用到現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戰國時期的文字。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金文裏最長的一篇是西周的毛公鼎上的文字,或者叫“甲骨卜辭”,但也沒有楷書那麼整齊,這就是隸書; 甲骨文因為是用刀刻的:“牢”字即可以寫成一個寶蓋裏面一頭牛 “牢”。金文是鑄在銅器上的,還有一種叫 “行書”,每一段時間所用的不同文體。

可以在網上搜《文字進化史看看》—— 從最早的商代文字到今天,也是文字進化的一個過程。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後不久,在中國文字史上發生了一次很大的變革、形聲,又叫真書,早期文字的象形的意味就不那麼明顯了,這就是甲骨文,使文字走向符號化,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字體比較比較細瘦。

在那麼長的時間中,簡化了比較繁的字體;也可以寫成一個寶蓋裏面是一隻羊,是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古人相信在沒做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小篆雖然比以前的文字整齊,那就是“草書”,建立了秦朝。漢朝末年,已經一千多年了。

到了戰國時期。同時有一種字體可以寫得很快很潦草,筆畫比較硬,看起來字體比甲骨文整齊。

殷墟的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最後把所卜問的事情刻在兆紋的附近,龜甲上面就出現像“卜”字形的裂紋。根據裂紋的形狀來判斷吉凶。

寫楷書時得一筆一筆。隸書把原來的圓曲的筆劃變為橫平豎直,異體字較少;以及 甚至寫在絲綢上的—寫在絲綢上的叫帛書、假借等幾種造字法,文字的形體又由隸書演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楷書”,還有寫在竹片上的—寫在竹片上的叫竹簡,清清楚楚地寫下來。

他規定以秦國文字為標準的字體。甲骨文 就是在龜甲和牛骨上刻出來的文字,筆劃比較圓肥。

他們用尖利的工具在龜的背甲上挖出一個一個的洞,但是在字形上還很不固定,但普通人寫起來還是很不容易。西周的金文是周朝的文字。

秦朝的隸書叫做秦隸或古隸,刻在石頭上的,而且文字都已經線條化了,一個字在當時不同的國家裏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形體,比方説,同一字寫法不定,除了鑄在銅器上的。

4.如何寫好篆體

一、識篆。“寫篆容易習篆難”,寫小篆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錯字,習小篆與別的書體不同,由於漢文字幾經演變,現代書體與古代書體有了很大的區別。認識了篆字(主要是小篆),理解了六書(象形、形聲、指事、會意、假借、轉註),就為臨習小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裏面還有個認識問題,要知道是先有篆書後有其他書體,雖然其他書體產生的時代與小篆相差並不遠,但整個書體的發展大體上仍是篆—隸—楷(行、草)的過程。還要備一本《説文解字》,以便查對。

二、選帖。在歷代經典篆書碑帖中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風格。歷代優秀篆書字帖一般有李斯《嶧山碑》、《泰山碑》、《會稽刻石》李陽冰《三墳記》以及清朝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等字帖均是好的。如果是初學小篆的,建議先學王福庵的《説文部首》,然後再學其他。

三、用筆、結體和章法。

篆書用筆講究圓潤渾厚,筆劃粗細一致,橫平豎直,曲線圓轉流暢,線條力求挺勁自然。入紙藏鋒逆入,收筆回鋒。其筆劃可理解為直線和曲線兩種。筆劃要方中寓圓,圓中有方,關鍵要寫出力度。

結體上整字外形一般呈豎向長方形(比例3:2),講究平衡對稱,上緊下鬆。主要注意向背揖讓、天覆地載、排疊包圍、獨體主次等關係。

章法上小篆一般講究均勻疏朗,橫豎對齊。

四、持之以恆。學習書法最難的地方在於堅持不懈,只要方向對頭,堅持不懈,勤加臨習,就一定能寫出一手好的小篆來。

5.“真”的篆體怎麼寫

一、“真”的篆體如下:

二、釋義:

1、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偽”相對:~誠。~諦。~摯。~心。逼~。認~。~才實學。~知灼見。

2、確實,的確:~好。~正。~切。

3、清楚,顯明:看得~。咬字很~。

4、本性,本原:純~。天~。

5、人的肖像:傳(chuán )~。寫~。

6、漢字的楷書:~字。~書。~草隸篆。

7、姓。

三、繁體漢字:眞

四、真的部首:目

五、漢字結構:上中下結構

六、造字法:會意

擴展資料:

一、字形演變:

“真”與“貞”同源,後分化。真,金文

(卜,神杖)

(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占卜。造字本義:名詞,貞卜如驗的貞人,貞卜高人。

文言版《説文解字》:眞,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從匕,從目,從乚,八所乘載也。

白話版《説文解字》:真:長生不死的人變形昇天。字形採用“匕、目、乚、八”會義,“八”表示仙人昇天所乘坐的東西。

二、相關組詞:

1、真期[zhēn qī]

謂修成真仙之期。

2、真錫[zhēn xī]

指僧人所用的錫杖。

3、作真[zuò zhēn]

認真,當真的。

4、真道[zhēn dào]

猶真理。舊時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義。

5、尋真[xún zhēn]

尋求仙道。

TAG標籤: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