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儀表端莊、衣着整潔、樸素大方。

2.

與人交談時要親切、自然、文雅、謙遜、誠懇。

3.

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生活習俗。

4.

講普通話。

5.

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不交談與工作無關的內容。

6.

待人接客熱情有度,不卑不亢,不矯揉造作,不無理取鬧。

7.

同事之間相處要友好、謙讓、互諒互讓、互相關心。

1、遵守社會公德:公德是指一個社會的公民為了維護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公德的內容包括: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婦女、關心老人、救死扶傷等。

2、遵時守信:遵時就是遵守規定或約定的時間。守信就是要講信用,不可言而無信。

3、真誠友善:所謂人際交往時的真誠,是指交往時必須做到誠心待人,心口如一。

4、理解寬容:理解,就是懂得別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別人的觀點立場和態度,寬容就是寬容大量,能容人,能原諒別人的過失。

5、熱情有度:熱情是指對人要有熱烈的感情,使人感到温暖。有度是指對人熱情要有一定尺度,既不可顯得過於熱情,也不能缺乏熱情。

6、互尊互幫:互尊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互幫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7、儀表端莊(指對對方的服務態度):講究衞生(指要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注意個人衞生)

8、女士優先:即要遵循凡事“先女後男”的原則。不問及女士、小姐的個人私事,指年齡、胖瘦、收入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你知道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嗎?禮節禮儀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禮節禮貌是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礎,下面是我精心準備的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1

一、瞭解客人。

瞭解客人,是做好接待的首要工作。想把客人接待好,讓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必須要做到了解客人,有幾個方面的信息必須要掌握。

瞭解客人的信息,包括姓名職務、性別年齡、客人數量、來訪時間、飲食愛好、身體狀況、居住遠近和來訪目的等八大方面。

只有掌握來訪客人的以上信息,作為主人才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完成好接待事務。以上每一個信息,都是做好接待最基本的常識。

二、做好迎送。

做好迎送,是做好接待的第二項工作,也是需要提前準備的事項。迎送客人,需要根據客人的到訪時間和來客身份而確定。特殊情況,需要安排車輛、人員接送至指定位置。

客人無論尊卑,應遵循平等、對口原則,基本保持性別、年齡、身份和職業對等的人親自迎送,這樣更利於與客人的順暢交流,也體現尊重之意。

一般性客人,在辦公場所和家裏的門前,由對口人員和家庭的主人,迎送即可。

政務方面的尊貴客人,需要最高身份的人親自迎送、陪伴,在某個位置舉行迎接和歡送儀式,做好拍照攝像、參觀講解、會議交流及新聞宣傳等一系列工作。

生活方面的尊貴客人,需要對等身份的人迎送、陪伴,身體狀況差的老人,尤其需要注意飲食及安全防範工作。

三、進餐陪伴。

進餐陪伴,是做好接待的第三項工作。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濃厚。東西南北不同地方的人,飲食習慣截然不同,應尊重客人習慣,做好合理安排。

1、在菜品、主食、酒水和飲料上,應以客人的飲食特點和習慣為主,適當推薦地方特色菜品,突出接待客人的誠意,也有利於宣傳地方文化和形象。

2、做好進餐時間安排,以客人來訪行程為準,不影響客人的時間,打亂他們的安排。

3、做好進餐座次和人員陪同,貴賓應由最高身份的人員親自陪同,依據來客的身份、行程,合理安排座次及陪同人員。

4、進餐時,尊重客人習慣和身體狀況,適度飲酒,增進彼此交流。應以讓客人盡興,不醉酒為原則。

四、住宿安排。

住宿安排,是做好接待的第四項工作。對於需要住宿的客人,主人應提前做好安排佈置,以客人舒適、乾淨、安全、雅靜為主。

無論是商務接待,還是生活接待,在客人的房間,可以適當放置鮮花、水果、點心、飲料等,增加房間氛圍,讓客人有如回家的感覺。

結語。

中國有句俗語説的好,客人就是上帝,把客人招待好,不只是展示主人熱情好客、禮貌周全的良好形象,也可以增進主人和客人之間的關係,提升彼此的感情。

在接待期間,要與主要聯繫人保持通訊暢通,客人返程時要實時跟蹤,確保安全返回。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2

1、社交禮儀,社交禮儀是根本,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從言談舉止方面進行注意,而且服飾的選擇,出入什麼場合的穿戴也是非常講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認識朋友。

2、服務禮儀,服務禮儀就關於服務行業這邊所包含的一切禮儀,一般情況在服務業會有一定的培訓,達到讓客户感覺到服務的專業與細緻為目的。

3、涉外禮儀,這個就是我在簡介中提到的,關於涉外禮儀這一點是非常有內涵的,因為國家領導人的每一個言談舉止都代表着一個信號,所以説涉外禮儀是最具耐人尋味的。

4、政務禮儀,禮儀這一塊其實都是要從自己的言談舉止和穿着等方面延伸來講的.,只不過政務禮儀更加嚴肅,嚴謹。

5、化粧禮儀,化粧要視時間場合而定。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只能允許工作粧(淡粧)。濃粧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遊或參加運動時,不要化濃粧,否則在自然光下會顯得很不自然。

6、電話禮儀,撥打電話應選擇對方方便的時間,休息和用餐時間、節假日一般不宜打電話,更不宜打談公務的電話;用餐時間前半個小時,如果你不請人家吃飯的話,不宜打電話。

7、商務禮儀,務禮儀是在商務活動中體現相互尊重的行為準則。商務禮儀的核心是一種行為的準則,用來約束我們日常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

8、飯桌禮儀,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

禮儀發展:

1、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説,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 幾個特定的 場合才注重禮儀規範,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的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2、所以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這個時候“禮”就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禮儀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禮儀是人際關係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禮節的內容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係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係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的表現形式有: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器物、服飾、標誌、象徵等。

擴展資料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指特定民族、人羣和國家基於客觀歷史傳統而形成的,以確立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制度、行為方式。儀指法度、準則, 典範、表率,形式、儀式,容貌、風度,禮物。禮儀的表現形式有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器物、服飾、標誌、象徵等。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等。

禮節禮貌包括哪些內容

一、禮儀和禮節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所共同遵守的禮節、儀式,即必須嚴格遵守的一種禮貌行為規範和法則。 禮儀和禮節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禮節是待人接物的規矩,表示尊敬、祝頌、哀悼等,屬於禮儀行為規範。這些規矩往往是約定俗成、相沿成習的。 禮儀和禮節是有區別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禮儀是一種行為規範,而禮節則是這種行為規範的具體表現形式。比如,在舉行婚禮儀式時,夫妻互拜、互贈禮物,主婚人、證婚人講話就屬於禮儀的一種具體禮節。

2、禮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禮節則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遠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就非常重視禮節,並把禮節作為約束人們的行為和安邦治國的一個重要手段。統治階級要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很多禮節已被逐步淘汰。但禮儀則變化較小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禮儀一般是在比較正規的場合下運用,而禮節則是人們日常交際也要運用的一些具體規則。很明顯,禮儀是針對公關交際活動的整體而言的,禮節不僅在正規交際場合中常用,在非正規交際活動中也常用。例如,公關交際場合中常用的握手、問候就只是一種具體禮節。

二、交際禮儀的種類

1、日常交際禮儀:日常交際禮儀即非正式場合中的儀式和禮節,主要包括:稱呼、迎候、介紹、致謝、致歉、告別、握手、擁抱等禮節。

2、公關場合交際禮儀:公關場合中的交際禮儀是指正式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即正式交際禮儀。它主要包括舞會禮儀、晚會禮儀、宴會禮儀和開業、剪綵等各種慶典禮儀。

(1)、宴會禮儀:設宴招待來賓,是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一種禮節。公關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交際形式有宴會、招待會、茶會、工作進餐等。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2)、晚會禮儀:晚會禮儀是社交活動中諸如為慶祝節日或有重大意義的紀念日而舉行娛樂性活動所運用的一種交際形式,對於聯絡感情,加深友誼,擴大社交範圍是很有益的。

(3)、舞會禮儀:舞會禮儀即在種種舞會活動中必須遵循的禮節,也是社交活動的一種形式。它的形式活潑,氣氛融洽,格調高雅,宜於在節慶日、週末和生日、婚禮等喜慶禮儀中舉行。

(4)、開業、剪綵等慶典禮儀:開業典禮是指企業或服務行業開張時舉行的儀式。剪綵禮儀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開業典禮,以及其他慶典所動用的儀式。

三、交際禮儀的特點

1、交際禮儀行為的規範性:規範性是交際禮儀的本質特點。它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而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對此,交際禮儀都有明確的規定。

交際禮儀的規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的規範性:人們無論談論什麼事都要運用禮貌語言。例如,人們見面時相互問候,告別時説聲"再見",以及在交談中雙方所使用的都是比較規範的禮貌語言。

(2)、行為的規範性:在公關禮儀活動中,人們究竟應該怎樣施禮都有一定的規範。例如,人們見面時以握手等行為表示問候,告別時用握手、招手錶示再見。關係特別的甚至以擁抱、親吻表示問候和告別。及至對於怎樣握手、擁抱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2、交際禮儀範圍的普遍性:交際禮儀既然是人們交際必須遵守的規範和法則,那麼它的形成和發展就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從古至今,禮儀自始至終地貫穿於人們的一切交際活動中,並且普遍地被人們所接受和確認。

3、交際禮儀形式的多樣性:交際禮儀的種類繁多,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就其日常交際活動中常用的禮儀就有鞠躬禮、握手禮、親吻禮、擁抱禮等多種形式,正式交際場合中的禮儀更是多種多樣,禮儀的要求也就更為嚴格。

四、交際禮儀的作用

1、交際禮儀是人們溝通思想的橋樑:實際生活告訴人們,沒有現代交通,通訊便沒有現代化;沒有溝通同樣也就沒有現代化。可見社會需要禮儀,人類需要溝通。溝通是禮儀的首要功能,也是禮儀的首要目的。

2、禮儀是個體與羣體的協調器:每個人都是社會舞台上的演員,既要演好自己的戲,又要善於與其他角色協調配合。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需要以禮儀這種交際手段來不斷調節,按一定的規範協調人際關係。 人,既是個體的人,也是社會的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是人類的顯著特點,是禮儀調節人際關係的出發點 公共關係的發展,靠個體彼此之間的協調,也靠個體與羣體之間的協調。這樣才能使你、我、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社交整體,從而在各自的位置上推動社會前進。 交際禮儀能使陌生人相識乃至於相知。能使相識相知的人更進一步地加深情誼。

人在社會中生活,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包括物質在內的基本需求,也有包括精神在內的內層次需求。而要滿足人們的這些需求,作為橋樑和協調器的交際禮儀就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特別注意交際禮儀的運用,並通過它來促進本人或本組織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形象。

日常交際禮遇

外交官的對外交際活動,是外交工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諸如迎送、宴請、觀禮、晚會以及各種交往活動。通過與各方面人士的廣泛接觸,開展聯誼友好與調查研究工作。因此,外交官必須通曉和掌握國際交往常識和社交禮節禮儀。

國際上並沒有法定的一套交際禮儀規則,但又的確存在着由習慣和傳統形成的為大家所承認的禮俗。現在國際交往中主要沿用歐美國家的禮節禮儀,也是今天外交界所共同遵守的文明禮貌。

一、儀容、服飾

頭髮、鬍鬚要經常修整,鼻毛、指甲應剪短。

服裝要整潔、熨平。出席正式活動,男士穿西裝和民族服裝(我國可穿中山裝)。穿西裝應打領帶,中山裝應扣好風紀扣,夏季也可穿兩用衫,但不得穿短褲。女士可穿女式西裝、旗袍等民族服裝。穿長袖襯衣下襬應塞進褲內,並注意扣好褲釦。出席隆重禮儀活動一般穿深色,上下身顏色要一致。參加弔唁活動宜穿黑色。

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各種場合都比較適宜,男士宜穿顏色較深的襪子,女士如穿套襪不要將襪口露在外面。

手帕應保持清潔。最好用白色手帕,用後不要在人前打開看。

男士任何時候在室內不得戴帽子。 室內一般不要戴墨鏡。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儀式和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宜戴墨鏡。

二、見面時的禮節

1、介紹

初次見面,一般都由第三者居間介紹或自我介紹。如為他人介紹時,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不要貿然行事。

介紹的順序,一般是先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身份低的先介紹給身份高的,將男士先介紹給女士。而且被介紹者的名字總是放在後面。當介紹到某人時,應有禮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某人,更不要用手拍打對方。

自我介紹時,就先通報自己的姓名、身份,然後再請教對方。但應注意,不要稱自己的妻子為"夫人"或稱自己的丈夫為"先生"。互相介紹時,一般要交換名片。

集體介紹時,特別是在正式場合,如你是主人,可以按照當時來賓的座次順序介紹。一般來説,婦女被介紹給男子時,可以坐着不動,只須點頭或微笑致意即可。當你被介紹給別人時,為了表示友好和仰慕之情,不要只説"您好",還可以稍事寒暄,如"您好,久仰大名。"或"您好,見到您很高興。"等客套語。

2、握手

在介紹時要握手。一般由接受介紹的一方先伸出手,即年長的向年輕的先伸手、身份高的向身份低的先伸手、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待對方也伸手時再握。但賓主之間,無論年齡或身份高低,主人應先向客人伸手。

握手應脱去手套。如因故來不及脱掉就握手時,須向對方説明原因並表示歉意。

握手用右手,應握得有力,但也不要用力過大。眼要注視對方,切忌一面握手,一面斜視他處,或東張西望甚至與另外的人打招呼,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是失禮的。有時,為了表示敬意,握手時還要微微點頭鞠躬,握住的手還要上下微搖。男子之間可以握得較緊較久,以示熱烈。男子對婦女只能輕握,也不宜握得太久,老朋友也不例外。我們中國人有的在用右手握手時,再以左手加握。即用雙手握手,以示親切。這種做法已為外國人所熟悉並逐漸採用。但男子對女子一般不用兩手加握。通常是站着握手,除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與人家握手。如兩人都坐着,可以微曲上身握手。人多時不要交叉握手,可待別人握畢後再握,或者與主人握手後,向其他人點頭致意。在室外握手時,男子應脱帽,軍人應行舉手禮。

3、擁抱、親吻

在俄羅斯、東歐各國、法國、意大利和阿拉伯國家,通行擁抱、親吻禮。比較熟悉的人相見,往往以擁抱、親吻代替握手,以表示親密的關係。但歐美人親吻的方式是:輩份高的吻輩份低的人,只吻後者的額頭;輩份低的吻輩份高的人,只吻後者的下頷;輩份相同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間,只是臉貼臉;只有夫妻、情人之間才嘴對嘴的親吻。朋友之間,一般是男對男、女對女,有時對相當熟悉而且親近的朋友,男女之間也可以擁抱、親額、或親頰。

中國人之間不實行這種禮節,只有在和外國朋友交往,對方主動實行擁抱親吻禮時,才與其擁抱親吻。

4、吻手、屈膝

吻手、屈膝禮是歐洲較古老的禮節。現在已很少用。我們不實行這種禮節。但當對方用這種禮節時,我們也不要見怪。

5、合十禮

合十禮原是佛教徒的一種敬禮方式,通行於印度和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即把雙手手掌在胸前對合。如果手裏有物品不方便時可改用舉手。合掌或舉手是有講究的:對長輩手舉高些,對晚輩則宜低些,如果是平輩可以平些。一般我們不主動施行這種禮節。在對外交際場合,當對方用這禮節向我們敬禮時,我們也可以合十還禮。

三、談話時應注意的禮貌

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談話要自然和藹。對方談話時要注意傾聽,不要左顧右盼,常看手錶。也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的話頭。當然,也不要總是自己講,要讓別人有講話的機會。

對外談話要實事求是,注意分寸。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隨便答覆,無把握之事不要允諾,要言而有信。稱讚對方不宜過分,自己謙虛也要適當。有三人以上在場,不要只談兩人知道的事情,冷落其他人。不要談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詢問對方履歷,談及時要十分委婉,如對方不講,不要追問。不要詢問婦女年齡、是否已婚,也不要問及對方收人和財產狀況及首飾的價值。不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也不隨便談論宗教問題。與人交談時,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不可用過多的手勢。談話的聲音不要過高,以對方聽得清為宜,尤其不要濺出口沫。

四、參加宴請應注意的禮貌

接到正式宴會請柬,能否出席,一般要儘早答覆主人,以便安排席位。出席宴會應正點或提前兩三分鐘抵達。出席酒會可在規定開始時間到達,身份高的可略晚。通常情況下,出席宴請的土般客人應在主賓到達前抵達,待主賓退席後陸續告辭。確實有事需要提前退席,應向主人道歉後悄悄離去。

進人宴會廳前應瞭解好自己的桌次和席位,不要隨意亂坐。如男士與女士鄰座,男士應照顧她坐好後自己再入座。

在隆重的宴會場合,當主人或主賓致詞、祝酒時,其他人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奏國歌時應肅立。

不要一入席就敬酒。當主桌的第一主人到其它桌敬酒時,其他主人不要同時前去,以免冷待主賓。其它桌上的主人不要輕易到主桌敬酒。按照歐美的習慣,接受敬酒的人不要首先舉杯自飲,而待所有的人飲了之後,被祝酒的人才飲。女士在接受祝酒時,可坐着不動,點頭微笑示意即可。不勸酒,各人可根據自己酒量,可以抿一下,也可以一飲而盡。不拒酒,對別人的敬酒如果不喝那是很失禮的,假若確實喝不下烈性酒,可將酒杯端到嘴邊做個象徵性的動作。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主人敬酒時你舉空杯會使主人難堪。不喝酒的人也不要將酒杯倒置。 吃食物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嚥。菜餚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如由服務員分菜,一般也不要求增添。吃食物應閉口咀嚼,儘量不要出聲,口中有食物不要説話。應以食物就嘴,不要以嘴就食物。喝湯應用湯匙舀起送入嘴,不要使勁啜,以免出聲。湯、菜太燙時不要用嘴吹,可待稍涼後再吃。自己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簿,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

五、出席文藝晚會應注意的禮貌

在歐美國家,上劇院去看演出、聽音樂,被視為一種隆重高雅的娛樂活動,人們都非常重視,很多人如同出席正式宴會一樣,穿着禮服(絕對不可以穿便服和牛仔褲之類的),劇場規矩也很嚴格,遲到者只能在幕間進場。

演出過程中不要鼓掌、叫好。待一個節目終了才報以掌聲。聽交響樂,有時中間停頓較長,並非節目結束,不應鼓掌。如果自己音樂知識不多,沒有把握時,最好在別人鼓掌後你再跟着鼓掌。 觀看演出要保持劇場安靜,不要隨便談話、大聲咳嗽或打哈欠,以免影響別人專注欣賞。即席翻譯,聲音要輕。

六、參加舞會應注意的禮貌

舞會是一種社交活動,參加舞會服裝要整齊。按照歐美國家的做法,通常在請柬上註明服裝要求,以穿晚禮服和西裝為多。即使天氣炎熱,如主人未表示請寬衣,男賓不能隨意脱下外衣。跳舞時,鈕釦要扣好。

第一場舞,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如夫人不跳,也可由已成年的女兒代之。第二場舞,男主人與主賓夫人、女主人與男主賓共舞。男主人應陪無舞伴的女賓跳舞,或為他們介紹舞伴,並要照顧其他女賓。男主賓應輪流邀請其他女賓,其他男賓則應爭取先邀女主人共舞。男子應避免全場只同一位女子共舞。不得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

男子邀請女子共舞,如其丈夫或父母在旁,則應先向其丈夫或父母致意,以示禮貌。請舞時,應立正,向對方點頭邀請,待對方同意後,陪伴進舞池。如對方不同意,則不必勉強。女方無故拒絕男方共舞的邀請是不禮貌的。如實在不願意同某人共舞,可婉言辭謝。已辭謝邀請後,一曲未終,不要同別的男子共舞。一曲完畢,男子應向女方致謝,陪送回原來座處,並向其周圍親屬點頭致意後才離去。

要注意舞姿。自己不熟悉的舞步,不要下場。跳舞時不可以戴口罩。

禮貌禮儀包含哪些內容

1、禮儀:指人們社會交往活動形成行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

  2、禮貌:指人們相互交往過程應具有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體氣度和風範;

  3、規範禮儀標準:容貌端正舉止大方,端莊穩重卑亢,態度和藹待人真誠,服飾規範整潔挺括,打扮得體淡粧素抹,訓練有素言行恰當;

  4、禮貌內容:儀表、言談、儀態舉止、見面禮儀、公共禮儀。

禮儀內容有什麼

禮儀指當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彼此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而來的,是一種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總稱,主要包括:

1、社交禮儀:社交禮儀是作為根本,最基本的東西就藝從言談舉止方面來進行注意,而對服飾的選擇,在什麼場合時的穿戴也是很講究,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認識朋友。

2、服務禮儀:服務禮儀是對於服務行業這邊所包括的一切禮儀,一般情況下,在服務業都會有一定的培訓,為了達到讓客户感覺滿意,以服務的專業與細緻為目的。

3、3、涉外禮儀:對於涉外禮儀來説,其是非常有內涵的,由於國家領導人的每一個言談舉止都代表着是一個信號,所以説涉外禮儀是最讓人耐人尋味的。

4、商務禮儀:在商務活動中體現相互尊重的行為準則,是商務活動中對人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的普遍要求,為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且商務禮儀會更加嚴肅,嚴謹。

文明禮儀有哪些內容

1、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動作、語言、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2、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3、文明用語:1、您好! 2、請坐!3、請問?? 4、請稍候! 5、對不起!6、請原諒! 7、很抱歉!8、沒關係!9、不客氣!10、謝謝!11、請不要着急!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13、您請講! 14、我會盡量幫助您。15、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16、有不懂的地方您儘管問。17、非常感謝您的合作18、再見。

4、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有時甚至失禮失態,一句“對不起” 就能使怨氣煙消雲散,反之,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釀間悲劇。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道歉,是我們從小學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項道德修養,我們要學會説“對不起”,力爭做個文明青少年。而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文明用語則是通往心靈的金鑰匙,在交際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語,反映着一個人的修養,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講髒話粗話的世界是“黑白”的,講文明用語的社會才是“彩色”的。當然,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用語還有很多,要注意各種場合使用的禮貌用語。

什麼是禮儀?有哪些內容?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

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

1、尊老敬賢。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裏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2、儀尚適宜。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

3、禮貌待人。與人相處,為善當先。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説,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

4、容儀有整。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

擴展資料

禮儀的作用

1、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

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2、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着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

3、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禮儀

常見的禮儀行為有哪些?

常見的禮儀行為有握手禮、擁抱禮、吻手禮、貼面禮、脱帽禮、鞠躬禮、跪拜禮、親吻禮、注目禮、招手禮等。握手禮是社交場合最為普通的見面禮儀,一般是在社交場合遇到相識的人時,年輕者、職位低者先伸手,年長者、職位高者後伸手,雙方距離不太遠的情況下,握住對方的手使勁搖晃一下即可。擁抱禮是表達親近、友好感情的常用禮節,一般是在親朋好友、同學之間,或者是在社交活動、外事場合,在相互致意、問候之後,雙方緊地擁抱一下,以表示親近、友好、慰問。吻手禮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禮節,在歐美國家,吻手是表達對他人的敬重和尊重的最普遍的禮節。貼面禮是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禮節,在社交場合,兩人距離較遠時,可以貼面禮表示親近、友好。

禮儀基本內容包括什麼 禮儀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1、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2、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3、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4、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5、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禮儀有什麼內容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係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係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的表現形式有: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器物、服飾、標誌、象徵等。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1.儀表: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衞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着密切的關係。

(1)衞生:清潔衞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到入睡起牀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衞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説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着裝要求,即着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2.言談: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説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3.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裏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脱帽,鄭重地,嘴裏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説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裏,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1.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

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也不可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閲覽室:圖書館、閲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① 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查閲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TAG標籤:禮貌 禮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