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白族三道茶的寓意

白族三道茶的寓意

白族三道茶的寓意是寓意生命豐富多彩,需要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來完善自己。飲用白族三道茶也象徵了互相尊重和團結合作,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精神。此外,白族三道茶也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因為其產地——大理洱源地區是一個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地方。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族的三道茶的含義是什麼

白族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白族稱三道茶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第一道為"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轉黃,茶香噴鼻,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因此茶經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並在茶盅裏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這樣沏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另外,雲南古南詔大理國,是一方崇尚佛教的樂土,佛教被奉為國教,寺廟眾多,飲茶之風盛行,茶成為寺廟中日常飲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遊人的必備飲品。一時之間,民間爭相效仿,使茶飲這一雅事在大理成為一種流行時尚。"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現在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遊的保留節目,同時也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哪三道,有何講究?

所謂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第一道是苦茶,又稱“烤茶”或“百門 茶”,飲後生津止渴、消除疲勞;第二道是甜茶,內有乳扇、生薑、蜂蜜、核桃等配料,飲後提神補 氣、神清氣爽;第三道是回味茶,內有花椒等配料,飲後滿口清香,其內涵豐富,有着很深的哲理。

主要意思是告誡人們,生活是先苦後甜,要經過艱苦奮鬥,才能得到幸福。它提醒人們,在走過 一段路程之後,要認真總結一下,然後信心百倍地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在當地飲用“三道茶”,還有一種調節人際關係和傳揚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論是在街頭巷尾, 還是在公園船頭,飲用三道茶的形式和內容都是豐富多彩的。

此時,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大理白族的“三道茶”,確實值得“回味”。

雲南的茶葉向來是很有名的,其種類繁多,大理地區尤以下關沱茶和蒼山雪綠享譽中外。

大理“三道茶”的記載,最早見於唐代徐霞客之《滇遊日記》。説是在當年的一個元宵節上, 徐霞客於雞足山悉檀寺西樓觀燈,“注茶為樂,先清茶,中鹽茶,次密茶”,即是為“三道茶”之雛 形。

後來,佛教在寺廟中提倡坐禪飲茶,香客和遊客也共飲之,“三道茶”便逐漸發展起來。到 了明清年間,這種飲茶方式已在市鎮及廣大農村廣泛傳開,並增加了乳扇、蜂蜜、核桃等配料。 人們在舉行某種儀式、婚禮及過節時,均專門加工、飲用“三道茶”助興。其內容和形式也逐漸 完善和固定下來,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風格。

雲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別是什麼

  三道茶分別是苦茶、甜茶、回味茶,“頭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經過努力得來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什麼是三道茶?

  三般茶也稱三道茶,白語叫“紹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種風尚,大凡賓客上門,主人一邊與客人促膝談心,一邊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燒水,待水沸開,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長輩親自司茶,屬茶文化範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並在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三道茶寓意

  苦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製作材料為烘烤的茶葉,茶湯為琥珀色,焦香味,喝下去滋味較為苦澀。

  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

  回味茶: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

白族的三道茶介紹?

三道茶分別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經過努力得來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答案補充 三道茶起初只是寄託長輩對後輩的一種祝福。最早見於唐代徐霞客《滇遊日記》,又據唐代樊綽《蠻書》記載,南詔中後期和大理國時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中提倡坐禪飲茶,香客和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釋儒階層產生,因此,茶俗中開始融入了人生哲學的寄託,那時洱海一帶的民族已有飲茶習慣。元明清時,白族儒生大量出現,讀書在白族農村已蔚為風氣,三道茶象徵人生哲理的趨向得到了加強和定型。廣大農村居家中,多數人喜歡烤茶,在舉行婚禮時或酬謝幫忙的親朋好友時,專門加工“三道茶”。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調節人際關係的作用,並受到海內外來客的青睞。

先説頭道茶,即苦茶。製作頭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葉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邊烤邊抖,直至茶葉微黃併發出清香味,後衝入開水,茶罐內即發出聲響並冒出水泡。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內即留下少許又苦又香的濃釅茶汁。頭道茶因開水衝入罐時有響聲,故又叫雷響茶。 答案補充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獨特禮俗。

據説,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種禮節。

而品茶,作為一種藝術,早在唐代的《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多年前的南詔時代,白族就有了飲茶習慣。

隨着生活的發展,它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獨特禮俗。

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禮節。

當年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節所感動。

在他的名著《徐霞客遊記》中,對白族的這種品茶方式有過這樣一段生動的描述:“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

品白族三道茶

前年,我和媽媽來到雲南省看望外婆。我遊覽了美麗的洱海風光,當然,還少不了白族“三道茶”。

所謂白族“三道茶”,為“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喜慶佳節或貴賓來臨,白族人民都要舉行“三道茶”儀式,依次向客人敬獻“苦茶”,“甜茶”和“回味茶”這三道茶。

主賓相敬,舉杯齊眉,不以解渴為目的',而是寄以興致和情感。其象徵意義通常被概括為“一苦,二甜,三回味”。

這三道茶,頭道茶以大理特產的散沱茶為原料,用特製的砂罐於炭火上焙烤到黃而不焦,芳香襲人之時衝入滾燙開水而成。此茶是白族自制自飲時常用的烤茶型,以濃釅為佳,香苦宜人。

品之,苦味與藥苦相似。

二道茶是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紅糖為佐料,衝入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膩。

品之,其味確實甘甜可口、細而不膩。

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許椒、姜、桂皮為佐料,衝入“蒼山雪綠”煎制的茶水,以達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

品之,先微苦,後舌邊生津,至舌麻無比,的確是回味無窮。

這就像人生,先是苦,苦盡甘來,便是甜,老了,就沒有回味了。

人生一定要細細品嚐,否則苦盡甘來後就沒有回味了。不是嗎?

白族的三道茶 給予人們怎樣的啟示 ? 有怎樣的意義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裏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會忍耐並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裏,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gao(第三聲)”,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於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着,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飲順序依次為(),並以此來喻示人生哲理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飲順序依次為(苦茶-甜茶-回味茶),並以此來喻示人生哲理。

三般茶也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三般茶的喝法是:先將本地產的綠茶放特製的小砂罐裏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衝入罐中少許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

意義

由於這種煮茶方法能發出似雷響的聲音,響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據説,這還是一種吉祥的象徵。一當響雷茶煮好後,主人就提起砂罐,將茶湯一一傾入茶盅,再由小輩女子用雙手捧盅,奉獻給各位客人,在一片讚美聲中,主客雙方一邊喝茶,一邊敍誼,預示着未來生活的幸福美滿和吉祥如意。

白族的“三道茶”是哪三道?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頭道苦茶又稱“烤茶”或“百抖茶”,先苦後甘,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勞;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薑、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補氣,使人神清氣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飲之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於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盛,寺廟倡導坐禪飲茶,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得以迅速發展。到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慶期間專飲“三道茶”。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極富文化內涵,其象徵意義通常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白族三道茶包括哪三道 白族三道茶的介紹

1、苦茶,白族稱之為“清苦之茶”,暗含着做人要先吃苦才能成功的寓意。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司茶者會將一隻小砂罐放在小火上烘烤。等到小砂罐被烤熱後,取適量茶葉放入砂罐中,並不停轉動,以便裏面的茶葉受熱均勻。等到裏面的茶葉發出“啪啪”的響聲,葉子的顏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一會之後,主人將茶水倒進茶杯中,用雙手捧着獻給客人。這道茶因為經過烘烤和煮沸,顏色很好,看上去像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起來苦澀中有清香。這道茶一般只有半杯,大多數客人都會一飲而盡。

2、甜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就會重新用小砂罐製作第二道茶,烤茶和煮茶的程序與第一道茶一樣,不同的是這個時候要加入少許紅糖。按照這種方法沏出來的茶,苦中有甘甜,甘甜中有清香,味道很好,它暗含着白族人“苦盡甘來”的美好願望。

3、回味茶。這道茶的煮法和前兩道相同,只是裏面的原料已經換成蜂蜜,還有花椒和核桃仁。客人在喝第三道茶時,要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用口輕吹,趁熱喝下。第三道茶酸甜苦辣各種味道都有,回味無窮。

白族三道茶有誰知道?

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於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裏倡導坐禪飲茶,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發展不小。經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日期間專飲“三道茶”。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到極富內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間都伴有3—5個歌舞節目,使參飲者既能品茶,又能賞心悦目。

第一道茶謂之頭道苦茶,此喻人生應當吃苦耐勞方能有所作為。先將優質綠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葉烤黃髮出香味後,衝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後,用火煨片刻,當茶水呈琥珀色時,倒入茶壺。

第二道茶,象徵生活應當先苦後甜才有意義,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後飲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紅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飲時感覺口頰香甜而又略帶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業開拓成功令人回味無窮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雲南大理白族招待嘉賓的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極富文化內涵,其象徵意義通常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TAG標籤:寓意 白族 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