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老子是誰代表什麼意思

老子是誰代表什麼意思

老子指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老子指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思想對中來自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亂地女副蒸活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是指誰?

李耳(約前571~前471),字伯陽,又稱老聃(dān),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安徽渦陽,河南鹿邑互有爭論)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東漢邊韶《老子銘》:“老子,姓李,字伯陽,楚相縣人也。……相縣虛荒,今屬苦,故城猶在,在瀨鄉之東,渦水處其陽。”《水經注》卷二三載:“渦水又曲東,逕相縣故城南。”東漢桓帝永興元年譙令長沙王阜所立碑説:“老子生於曲渦間。”曹丕《臨渦賦》提到了曲渦:“蔭高樹兮臨曲渦,微風起兮水增波。”晉葛洪《神仙傳》載“(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大明一統志載:“流星園,在亳州天靜宮南,碑雲:有星突流於園,老子因而降誕,即此。元有聖母殿,遺址尚存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傳老子在此關點化了函谷關總兵尹喜。後一路西行至盩厔,觀此處依山傍水(終南山田峪河)、峯巒起伏,遂在此駐足,並結草為樓修行説經。沿傳至今世稱樓觀台。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旅遊景區,內存歷代文人客墨跡碑石三百餘座。史稱道教發源地。老子去世後葬於距此八公里的西樓觀,現存老子墓。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道教稱其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理想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不改,周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有人認為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裏。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中即説明了當時對老子何其人有過此兩種猜測。“或曰:老萊子亦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當時司馬遷也疑老子即為老萊子。現在很多學者都採用第一種説法,認為老子就是李耳,春秋末年人。

老子是什麼意思

老子(傳説前600年左右一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陽,誕生於渦陽縣。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他博學多才,孔子用遊列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答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峯,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

老子是什麼意思?

現在“老子”是罵人的話!

當然不是一個人

古代的“老子”:

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一説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説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老子》書中用“道”來説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觀點。強調人們在思想上、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他抨擊當時的統治者:“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他提出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充滿着辯證唯物思想,是人們經常引用的經典語言。在物質上,他強調“知足”與“寡慾”,進一步在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無私心時處理事情就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從而使人與人之間各盡其力而不爭名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思想。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這和當今重視環境保護的觀點相當吻合;或者反過來説,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先知先覺地提出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難怪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強調,21世紀東方文化將逐漸取代西方文化,即“以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濟西方文化分析思維之窮,把全人類文化提高到發展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階段。”我們這裏“老子”有兩種用法:一是稱呼父親,習慣用法是“老頭子”;一是在得意時稱呼自己,如,“老子當年在學校就入了黨!”四川和山西人

老子是誰?

1、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是其作品的精華,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一一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經》的問世為標誌,道家思想已經完全成型。

2、道家的最大傳承和發揚者——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説子沐。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並稱老莊)。

代表作品為《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南華經》),其中的名篇有《道遙遊》《齊物論》等。一一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説得引人入勝。

3、列子

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説的本源來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擴展資料

道家無為思想的產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國是個大一統的國家。自平王東遷,東周開啟,實施了分封制,國家最高統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並准許其建立諸侯國。

諸侯有權將封地再分封給卿大夫,將任務層層攤派,最後把土地分給百姓耕種。這雖能提高下級加強生產的積極性,但弊端也大。比如諸侯等下級,通過瞞報產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減少上繳比例。因此,諸侯國越來越富、周王室卻越來越窮。

隨着周室日漸式微,諸侯日益坐大,大國之間互相爭權奪利、吞併小國、爭當霸主。此時的周天子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無實際控制天下的能力,因此周朝進入了大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你爭我奪、連年征戰,導致戰火紛飛、人頭翻滾,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亂至極。

老子親眼目睹諸侯爭霸、戰亂紛起、百姓民不聊生、國家漸趨衰落等亂象。他遵從“得其時而駕,不得其時而隱”的理念,意欲隱去。他認真思考天下大亂問題,

認為根源在於統治者(諸侯)的利慾薰心、胡亂作為,並以妄為常、樂此不疲,此即“有為”;基於此,老子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順勢而為,而不胡亂作為。期望能以此來緩解社會尖鋭的矛盾,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社稷於將傾。這就是無為思想產生的緣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道家

老子指什麼

問題一:老子是什麼意思? 現在“老子”是罵人的話!

當然不是一個人

古代的“老子”:

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一説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説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老子》書中用“道”來説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觀點。強調人們在思想上、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他抨擊當時的統治者:“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他提出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充滿着辯證唯物思想,是人們經常引用的經典語言。在物質上,他強調“知足”與“寡慾”,進一步在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無私心時處理事情就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從而使人與人之間各盡其力而不爭名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思想。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這和當今重視環境保護的觀點相當吻合;或者反過來説,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先知先覺地提出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難怪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強調,21世紀東方文化將逐漸取代西方文化,即“以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濟西方文化分析思維之窮,把全人類文化提高到發展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階段。”我們這裏“老子”有兩種用法:一是稱呼父親,習慣用法是“老頭子”;一是在得意時稱呼自己,如,“老子當年在學校就入了黨!”四川和山西人

問題二:老子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 老子 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問題三:老子(zi)是什麼意思 老子 lǎozi

(1) [father]∶父親

(2) [I;me]∶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問題四:老子所謂的道指的是什麼意思? 據《老子正宗》中的説法

老子所説的道包含寺中不同的含義

1、道指宇宙的本體,道是宇宙的本源;

2、道是萬物的運化規律,即人們所説的道理;

3、道是萬物的主宰,是指道決定萬物的功能;

4、道是通向真理之路,即認識真理的門徑。

老子是道家的祖宗,它説的還不能代表道家的道麼?

問題五:老子原名是什麼 老子原名是:

原名李耳;

後人稱其為“老子”河南省鹿邑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

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問題六:老子之上什麼意思..... 在看跑男麼。

老子 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人。韓非子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人。-500 問題七:老子是什麼派。 當然是道家了,儒道法,當時的三大派別,孔子,老子,墨子三個人

問題八:老子是幹什麼的 一個老頭 老子(傳説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史記》載為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漢族人,與孔子同時期而年稍長於孔子。有人説又稱老聃。在傳説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説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説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境界是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説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麻煩採納,謝謝!

老子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的意思應該就是父親的意思,因為古時候長輩通常對兒子稱呼為老子,意思就是孩子的父親

古代説的,老子,是誰?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更多關於“老子”的資料,請參考百度百科

http://ke.baidu.com/subview/2237/5236581.htm

老子是什麼家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為什麼叫老子 老子名字的真實由來

尊稱李耳為老子的説法有兩個。

一、首先李耳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修身方面,老子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與後來的莊子合稱“老莊”。老子曾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經》一書,該書包羅萬象,以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漢初曾採用老子的“無為之治”來休養生息,恢復民生,效果極佳。

“子”本來是周朝的一級爵位,也用來表示對天子所屬公卿的尊稱,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子”的用途擴大,多被人們用來對有學問男子的尊稱,如韓非子,孟子等。李耳學究天人,聲名遠播,就連孔子也曾向他問道,按照當時的稱呼也被尊稱為“子”,春秋時期列國通用的官話是“洛陽雅言”在當時的發音中“李”和“老”相近,加之當時信息傳遞困難,多靠口口相傳,所以“李子”傳着傳着就變成了“老子”。

二、李耳生下來就白鬍子白眉,這在當時是異象,而因為他這個長相特徵,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號,漸漸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順口,這種説法顯然可信度不高。在唐朝建立後尊稱李耳為“聖祖”,以李耳為李姓始祖,唐朝以道家為先,儒家為次,佛教為末;這就有了後來“老子天下第一”的説話,而孔子只能屈居第二,故被反對者戲稱為“孔老二”。

擴展資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他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其實李耳因為哪種原因被稱為“老子”都不重要,我們後人更應該瞭解的是老子對華夏文明發展的貢獻。他留下的智慧和煌煌五千言的道德,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當前社會人心極其浮躁與功利,多讀讀老子留下的道德經,領會先賢的智慧,對我們修身養性以及與人相處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可見道德經即使過了兩千年對於人類文明仍有極大價值,就李耳取得的成就來説,被尊為“老子”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子

老子到底是誰?

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卒於公元前471年,本名李耳,字伯陽,也有人稱他老聃,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縣人。相傳,老子一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眉毛和鬍鬚就是白的,所以被稱作老子。他一生功績無數,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呢?

從他的生平來看,老子是一個無為而清淨的人,他誨人不倦,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關愛,智慧無比的思想家,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這些性格都可以從他的生平和著作中看出來。

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的思想主張主要是“無為”,他最理想的生活是雖然和鄰近的國家能相互看到,甚至連雞鳴聲也能聽到,但是最好老死不相往來。從這裏可以看出來他是一箇中庸,並且提倡消極應對事情的人。

在《道德經》中,老子着重強調了樸素的辯證法,意思是要順其自然,對一些事物不能強求,用無為而達到無不為的目的。主張對任何事物都持有辯證的態度,持的批判能力。也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有好也有不好,任何事情都有其雙面性。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老子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老子主張的“無為”和《道德經》的精華樸素的辯證法,這些學説對中國的哲學發展都有着深刻的意義和重要的影響。直至今天,老子也是中國甚至世界上的名人。

在老子看來,人如果想要長壽,就必須順其自然。因為大自然是順着自然界的規律發展的,人如果想要維持生命的機體,就必須生命的自然發展。這樣才能祛百病,才能延年益壽。除此之外,也要學會知足常樂,懂得取捨,減少自己的貪念。貪念是無窮無盡的,人疲於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使人內心狂躁,不盡意。儘可能做到清心寡慾。恬淡的生活狀態才是一個人應該追求的。

養生要養正性,要注意一年四季的變化,根據季節的不同調整不同的飲食,並且要適宜周圍環境的變化,更要有調節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順應自然的核心。人每天的情緒不宜過多波動,大多時候應該平心靜氣。養生時期,什麼該飲用,什麼該忌口,什麼時候不失平衡才是養生根本。尤其該注意個人的神清氣爽。老子也認為人應該減少主觀猜疑。

當然平心靜氣也應該是人的追求,柔和的心態讓人的身體都會淨化,所謂的以柔克剛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柔和的心態會使人擁有像嬰兒那樣的光芒。老子養生的理念,無非是清心寡慾,靜心養氣,保持一箇中正的態度,固守自己的本心。同時也應該是心靈上的寂靜,堅守清淨,萬事萬物都在自然生長,儘管世間變化萬端,可最後都會落葉歸根,這就是靜。守中養生,順乎自然。

老子,本名為李耳,後人尊其為老子。曾有傳言説老子自打出生起便是鶴髮白眉,不過這也只是傳言,老子年輕時到底是不是真的鶴髮白眉我們現在也是不得而知。

然而老子年老時的畫像倒是有過幾幅,而看向古畫已經年老的老子,我們發現:

老子的頭型偏圓,一頭鶴髮較為稀疏,耳朵稍顯肥厚;自然,這既然是老子年老時的畫像,定是少不了獨屬於老人的皺紋。不過我國古時的畫像一向是注重意境,而不似西方那般的重形體;所以想來現如今的老子畫像與老子的本人也是有一定的偏差的。子,自古以來便是我們對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雖然被稱為子的人有無數,但是經過歷時的洪流與時間的洗禮,能被後人記住,並且敬重有加的子,實在是寥寥無幾。而老子,確是其中的一個。

老子以他被後世廣為讚揚的道家思想創始人的身份而被後人牢牢銘記在心,他的思想更是被後人加以推廣。然而也有另一種説法,老子其實並不是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亦為老萊子。可無論如何,無論老子到底是不是道家的創始人,我們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子的思想為我們後人帶來的益處,他所提出來的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引起的我們的深思,與他所著的《道德經》其不可估量的文學價值。

TAG標籤: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