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輕鬆擺脱內熱過多的10個症狀

上火是指頭面部的各種炎症,如鼻粘膜、口腔粘膜、結膜和咽部的炎症。雖然所有人都會生氣,但並不是一生氣就要清熱瀉火,因為“火”可以分為虛實兩種情況。我們來看看簡單有效的除火方法。

輕鬆擺脱內熱過多的10個症狀

除火方法。

1.喉嚨乾啞的時候。

喝淡鹽水;取蜜梨膏;喝橘皮糖茶。

2、喉嚨痛。

經常吃生梨,可以預防口瘡、咽喉痛;用醋和等量的水漱口,可以緩解疼痛;嫩絲瓜搗碎壓榨,勤漂洗;喉嚨痛的情況下,用一勺醬油漱口1分鐘左右,連續吐出3-4次,有效。

切幾片生薑咀嚼,可以慢慢消除水泡;睡前洗臉,擠點眼膏塗在嘴脣痠痛的部位。疼痛第二天就會緩解。繼續敷幾天,疼痛就消失了。

4.鼻塞難通的時候。

如果左鼻孔堵塞,可以俯卧或側卧,用右手支撐右後頸,將頭向上靠近耳垂,面向右側,肘關節儘量向右上伸。由於經絡的拉伸作用,鼻孔通氣時間少則十秒,多則幾十秒。如果鼻子堵在右邊,可以用相反的動作治療。兩邊同時鼻塞可以輪流治療。

推薦:黃瓜獼猴桃果汁。

做法:黃瓜200克,獼猴桃30克,冷開水200毫升,蜂蜜兩茶匙。黃瓜洗淨去籽,去皮切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冷開水攪拌,倒出蜂蜜,飯前一小時飲用。

黃瓜性甘涼,可入脾胃,清熱解毒,利尿。可用於治療體熱、煩渴、咽喉痛。而獼猴桃性甘性寒,可入腎胃經,有解熱止渴作用,兩者結合可潤脣。也可以使用其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紅柿和葡萄柚。

提醒:千萬不要用舌頭舔幹嘴脣,只會越來越幹。

6.皮膚乾燥發癢。

推薦:奶瓜炒紅薯(小黃瓜)

做法:紅薯300克,奶瓜100克,香菜葉,葱段,蒜末。紅薯瓜切塊;當油熱到40%時,加入蒜末和葱,炒紅薯片,炒至50%成熟,加入一些水、鹽和雞精,瀝乾湯。

評論:紅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甜而無毒,能補虛健脾補腎,而嫩黃瓜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所以對皮膚有一定的好處。

提醒:皮膚癢的時候不要撓。如果抓破了,很容易感染。

推薦:蜜棗核桃湯。

做法:蜜棗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適量。將蜜棗去核,洗淨,瀝乾水分;核桃仁加白糖小火燉;湯汁粘稠,核桃變軟時關火。這種甜湯滋養肝腎,潤肺生津,養血潤髮。

核桃香甜温潤,可入腎、肝、肺經,潤腸通便,補血烏髮,長期食用可使皮膚細膩光滑。蜜棗能潤肺潤燥,所以對頭髮更有利。此外,其他堅果、魚、粗糧也對頭髮有好處。

8.喉嚨幹腫。

推薦:蜜梨霜。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機擠成梨汁,加些蜂蜜,文火熬成糊狀。每天一勺,清熱生津,潤喉。

點評:蜂蜜香甜爽滑,能潤腸通便,潤肺潤喉,解毒。梨味甘、酸、涼,入肺脾經,可治口渴、咳嗽、便祕。所以把兩者放在一起熬藥膏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梨和胡蘿蔔也有很好的清火效果。

提醒:“上火”期間,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飲酒,不要吸煙。你應該注意保持口腔衞生,經常漱口,多喝水。

推薦:水果西米。

做法:將西米洗淨,倒入沸水中;煮至西米半透明,將西米與熱水分開;然後燒開一鍋開水,將半透明的西米倒入開水中,直至完全透明,倒出開水;煮一小壺牛奶,加一點糖;將西米倒入牛奶中煮至沸騰;將煮好的西米牛奶冷卻,加入水果丁。

用梨、橘子、蘋果、獼猴桃、香蕉等一些涼性水果清熱,加上西米、牛奶等營養脾胃,是冬季調理的好方法。吃冷食,如蘿蔔、蓮子、皮蛋等。,能有效緩解疾病。

提醒:不要一次喝很多冷飲,以免傷胃。

喝茶能興奮神經中樞,消除疲勞,清熱降火,潤喉止渴,少睡多思;喝茶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增進人體健康;喝茶可以促進食物吸收和代謝,提高人體礦物質水平,調節人體糖代謝,治療糖尿病;喝茶能利尿,增強腎臟的排泄功能;喝茶可以防止衰老,預防冠心病;喝茶可以明目、消炎、解毒、降胃火、抗輻射損傷、抗癌。其中,鐵觀音和綠茶效果最好;柚子:清熱去火;煮綠豆湯喝。

中醫認為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根據《本草綱目》,鹽可以“調和臟腑,消除倒伏,使人健康”。所以早上起牀後空腹喝一杯清水,有利於降火補腎,保持大便通暢,提高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蜂蜜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燥咳嗽、腸燥便祕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維生素、磷、鈣等物質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從而增加食慾,促進睡眠。因此,每天睡前服用蜂蜜10-20毫升,用温開水沖服,既能健脾和胃,益氣活血,又能鎮靜安神,解悶。但是在喝鹽水和蜂蜜的時候,也要注意鹽中含有大量的鈉,會導致血壓升高。所以鹽水濃度要低,100ml水中的含鹽量不能超過0.9g。急性腎炎、肝硬化腹水、水腫的患者應更換白開水,以免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蜂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此外,鹽水和蜂蜜必須結合飲用,因為它們具有互補作用。蜂蜜含有高鉀,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TAG標籤:內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