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關於茶藝的問題

關於茶藝的問題

我可以回答一些茶藝的常見問題:

1. 茶藝是什麼?

茶藝是一種文化技藝,需要掌握製茶、泡茶、品茶等多項技能,研究茶的種類、產地、歷史、文化等方面知識,從而達到一種精湛的表演、欣賞和溝通的效果。

2. 學習茶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學習茶藝需要注意物品的準備、姿勢的優雅、技巧的嫻熟、語言的得體、禮儀的周全等方面。此外,還需要對茶文化的悉心學習、理解和踐行。

3. 茶藝的流派有哪些?

中國茶藝流派眾多,有以福建武夷山為代表的閩南茶藝,以廣東為代表的嶺南茶藝,以四川為代表的川茶藝,以北京為代表的京茶藝等多個流派。

4. 茶藝的目的是什麼?

茶藝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泡出美味的茶,更是通過茶藝表現出主人的人文情懷、藝術審美和人際交往能力,並達到情感交流、增進友誼等作用。

5. 茶藝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隨着茶文化的推廣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茶藝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受歡迎。未來茶藝的發展趨勢將更加註重文化內涵、個性化需求和創新實踐。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茶文化的問題

1.茶葉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風俗及茶葉飲用有着密切的關係。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脱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誌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幹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説:“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藴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裏,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説:“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説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着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裏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説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着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説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説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説成立,那麼西南説就成立了。四川説要比西南説“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説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説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説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説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這一説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説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説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説,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着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曆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幹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羣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佈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

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佈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佈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佔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説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羣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裏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帶和温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温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關於茶藝師的問題

職業定義:

在茶藝館、茶室、賓館等場所專職從事茶飲藝術服務的人員。

職業等級:

本職業共設五個等級,分別為: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職業能力特徵:

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形體知覺能力,較敏鋭的嗅覺、色覺和味覺,有一定的美學鑑賞能力。

行業現狀:

目前茶業從業人員還沒有與國際接軌的統一檢測標準和鑑定人員,不少從業人員不專業,流動性較強,缺乏相應的文化知識,不會鑑別茶葉優劣,不懂茶藝技巧,高級茶藝人才的缺失日益成為制約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其實從1999年5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正式把茶藝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01年3月《茶藝師國家標準》和《茶藝師》教程也已出現。6月18日,來自江西、浙江、天津等地的茶藝人員參加了在江西舉行的首次茶藝師職業技能考試。

前景展望:

隨着以茶會友的休閒生活方式深入人們的生活,茶藝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正日漸走俏。茶藝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東西,在很多大學中開設了茶學系,除此之外,北京中華茶藝協會將建設起培訓中心,負責茶藝人才培訓工作,填補了茶藝師人才的空白。與此同時,國內茶消費也日益增長。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透露,目前北京每人每年消費1公斤茶葉。據瞭解,目前北京有400多家茶館,而北方城市像北京、天津、濟南、瀋陽等茶館數量每年還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茶藝業的持續發展的潛力巨大,而茶藝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仍有很大需求空間。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畢業

基礎知識:

1、茶文化基本知識

1)中國用茶的源流。

2)飲茶方法的演變。

3)茶文化的精神。

4)中外飲茶風俗。

2、茶葉知識

1)茶樹基本知識。

2)茶葉種類。

3)名茶及其產地。

4)茶葉品質鑑別知識。

5)茶葉保管方法。

3、茶具知識

1)茶具的種類及產地。

2)瓷器茶具。

3)紫砂茶具。

4)其他茶具。

4、品茗用水知識

1)品茶與用水的關係。

2)品茗用水的分類。

3) 品茗用水的選擇方法。

5、茶藝基本知識

1)品飲要義。

2)沖泡技巧。

3)茶點選配。

6、科學飲茶

1)茶葉主要成分。

2)科學飲茶常識。

7、食品與茶葉營養衞生

1)食品與茶葉衞生基礎知識。

2)飲食業食品衞生制度。

8、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1)勞動法相關知識。

2)食品衞生法相關知識

3)消費者權益保相關知識。

4)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相關知識。

5)勞動安全基本知識。

對茶文化的問題與解答

對茶文化的問題與解答

  導語: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問:普通消費者如何從飲茶中感悟到深刻的文化內涵?

  答:要讓消費者從飲茶中體會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內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能夠有一些設計,有一些儀式,基本上可以做到靜心、清心,比如説像日本的茶道,看起來呆板、單調,其實它裏面寓意着沏茶的人和飲茶的人相互之間心靈的溝通,製造一種比較安靜的環境,讓你能夠先把心靜下來,然後再去品嚐。

  問:日本茶道中的清、寂有哪些藴涵?

  答:日本茶道中,清和寂總是跟禪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寂。因為佛教強調要寂靜,涅槃的境界就是寂靜,而寂靜可以説是一種無慾的,斷除了貪嗔痴這種妄念的涅盤的境界,就是寂靜。涅槃寂靜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種最高境界,涅槃是音譯,寂靜是義譯。在日本,講寂都是與這些聯繫在一起的,與禪宗的這種追求無慾的、離欲的、消除貪念的、消除嗔心的這種東西聯繫在一起的。清,更多地是追求環境的安靜、清淨,喝茶需要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使得大家的心裏能寧靜下來,也體現出一種靜。

  問:您提出“淨靜敬”,是不是與此相似?

  答:三個“jing”,清就是乾淨的淨;寂也是靜,安靜的靜;敬就是恭敬的敬。我提出來“三個jing”,後來又添上了一句“淨靜敬,入佛境”,因為佛要追求清淨、自靜,追求一個寂靜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佛強調恭敬,相互之間的尊重。但是,也不僅僅是佛教,因為儒家也講敬、靜,道家也追求一種清淨,所以,三個jing,跟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密切的關係。

  問:中國傳統茶文化,與“淨靜敬”有何關聯?

  答:中國傳統文化對茶文化的概括,基本上都離不開三個jing,即清淨、寂靜和恭敬。跟禪,我一直強調,不管禪茶一味也好,茶禪一味也好。從它的源頭上來講,禪本身就是生活中的東西,禪非常強調不離生活。茶也是生活中間的。

  參禪就像喝茶一樣,不要把參禪看作一種非常玄妙的,離我們生活很遠的東西。從禪茶一味的角度來看,禪就是生活中喝茶一樣的一件事情。反過來,茶禪一味呢,就是喝茶不要光是去解渴,我們通過喝茶,像參禪那樣,去通過茶來提升我們的人生的一種境界,去體會到茶裏面的可以清心、可以靜心,茶的各種儀式上又可以體現出來各種敬意。進一步,在不同的茶味道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人生的百味,苦、香、甜、回甘啊,可以賦予它很多內涵。

  問:現在談茶文化,都談禪茶文化。如果離了禪,茶文化是不是就不能發展?

  答:怎麼不能呢?當然可以,而且可以發展到很高的層次。但是,不能離開一種道層面的東西,這種道層面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禪。道家的道也可以啊,儒家的靜也可以啊。就剛才講的,敬也可以啊。需要發展,那我們拿什麼來發展呢?白開水不是不行,也是可以的。但是,茶有明目、潤嗓、提神、祛病的用處,不是更好嗎?所以,不是不行,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理念。

  問:您提出中國傳統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茶文化是不是可以跟這個傳統契合起來?

  答:茶文化更注重人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茶文化當中當然可以獨自品飲,但是茶文化又是跟人際交流的重要媒介,當然也可以用茶去供奉神。但是,佛教中對神的供養……中國文化中的神,不是與人完全隔絕的神,都是人可以做到的,是人修成的神,不是創造人的神。

  中國文化中的神,山神、河神等,這類別的神是生萬物的神,但不是人格的神,是自然的神,是人們生活的環境中的。還有一種神,是人生活環境中的神,與人時時刻刻分不開的,比如門神、灶神。第三類是,受人景仰的人去世後成為了神。三類神,都不是創造世界的神,是人生活中的神。

  問:不同的人對茶文化有不同的概括。您認為,這種概括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次了嗎?

  答:應該説,清淨和寂這種概括,已經到了道的層次,是哲學層面的概括。這些概括,體現在品茶的行為中去,有些可以通過藝、茶藝,有些可以通過禮、茶禮,來體現。有茶藝、茶德、茶禮、茶道,不同的.方面和層次,我們應該怎樣構建好?不能僅僅是一種茶藝表演,我們要通過茶藝體現出茶德來,還要灌注一些茶禮來,讓大家從中領悟出一些茶道來。這樣就比較好了。總體而言,就這幾個方面吧,茶藝、茶德、茶禮、茶道。

  問:茶藝是不是已經到了藝術的層次?

  答:其實,我覺得取決於對藝術的理解或者追求,有的比較注重技巧,認為技巧就是藝術。其實藝術更注重的是自然,不要那麼矯揉造作的話,可能會更好一些。有的完全是技巧,很難稱為茶藝,可能更多地是一種技術層面的東面。

  問:現在茶具和茶葉越來越精緻、昂貴,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答:很多人越來越強調飲具的精緻,茶的那種質量如何高檔,好像價值不菲的茶加上價值不菲的飲具,就是高雅的,其實不是這樣。

  在日本茶道里就講,飲茶就是要用一般的瓦罐就可以了,外在的禮節形式、內在的精神文化涵義以及器皿茶的品質,這三者方面的關係,哪個最重要?前兩者沒問題,外在的形式,以及體現出來的內在的修養和境界,至於如何精緻的茶具、高檔的茶葉,其實是次要的。我們有一點背道而馳,反而走向追求這種奢華。

;

茶藝問題

七分茶水三分情,茶倒七分滿

你請朋友喝茶不要一下子喝很多種茶,一到兩種足夠了

喝多了,一堆水下肚也不好受啊,而且也感覺不到茶的美味

普洱是雲南的茶,黑茶的一種,有生茶與熟茶之分.你的是熟是生呢?

普洱茶具有很好的去油膩作用.

大紅袍是福建武夷山的茶,乃閩北四大名樅之首,泡後有股淡淡的松煙得香,帶點花果香.

蘭貴人,主要是台灣產,也叫人蔘烏龍

好的蘭貴人是用烏龍茶加人蔘粉加工而成,但市場上用甘草粉的更多,口感帶甜.女孩子,還有不乍喝茶的人會喜歡.當然也有部分老茶客會喜歡.

市場上的品質比較雜,優質的蘭貴人還是相當不錯的

鐵觀音是閩南烏龍茶的代表,也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茶,也有人稱之為富貴茶,因為價格相對比較高.

好的鐵觀音有淡淡的幽蘭花香味,清馨素雅,口感醇厚.喜歡的人很廣.香氣很吸引人.易讓人沉醉

如果你一定要四種茶都喝的話,先喝鐵觀音,再喝大紅袍,再喝普洱,最後喝蘭貴人

茶道有哪些講究?

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沉澱下來,茶文化也有很多規則。

1、中國茶道還講究道法自然,它包括了三個層次:物質、精神、行為。在物質方面主要體現在種茶、採茶方面一定要順應自然,順應大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在行為方面體現在飲茶時,動作一定要流暢自然,舉手、投足都要自然優雅。在精神方面體現在樸實真摯、道法自然。是自己的心得到清淨、恬淡、釋然。讓茶香瀰漫你的整個心間。

2、茶道對環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境來陶冶、淨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境。茶道環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境,如鬆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

3、在給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沒有髒泥,一定要先淨手,更要讓客人知道你洗過手了,這不僅是一個喝茶衞生問題,更是表現主人對客人的尊重。

4、泡茶前要先洗茶,將開水倒入茶壺裏面藥水喝茶葉充分的泡一下,然後又把這些水,直接倒出來,教是為了清洗茶葉,表面不乾淨的東西也是為了衞生。

5、茶三酒四禿桃二。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話“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以為茶必三人同喝,酒有必要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但是外出看景色玩耍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一致定見,滿足遊興。

茶文化的問題

試論茶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在《茶經》問世1228年時,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將在《茶經》的誕生地舉辦第十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陸羽茶文化節,這一舉措必將極大地推動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這一千二百多年中,研究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層出不窮,茶文化的內涵­得到深入的闡發,茶與文化的結合已從詩書畫印擴展到小説、詩歌、音樂、舞蹈,幾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領域,品茶休閒已經從宮廷、豪門走向市民社會,成為社會時尚。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筆者認為,研究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應該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本文試從三個方面表述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認識。

一、傳承科學精神,打造現代茶產業的競爭優勢

用心研讀《茶經》和歷代茶書,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茶經》還是各個朝代的茶書,總是從當時的實際出發,研究種茶、採茶、製茶、飲茶的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從各方面闡述如何提高茶的品性以適應當時飲茶者的需要。

陸羽通過自己的調查和實踐,總結出好茶生在“陽崖陰嶺”這種最適合於茶樹生長的生態環境,並指出“爛石”是最好的立地條件;採茶的時間是按照不同地區的氣候,與不同茶樹的生長規律來規定的,關鍵是看茶芽的生長情況,以“紫者上”、“筍者上”、“葉捲上,”而且要做到“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晴採之”。通過採、蒸、搗、拍、焙、穿、封七個環節,製成當時流行的餅茶。

宋代貢茶的主要產區轉向建安,蔡襄《茶錄》就着重論述建茶的甄別和飲用方法;而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則進一步闡明北苑茶的生態環境和茶質優劣的關係;尤其是趙佶的《大觀茶論》,對白茶的獨特性能作了生態的描述,對培育茶的良種有重要啟示作用。到明代,改餅茶為散茶,於是有許次紓的《茶疏》,詳述羅岕茶的勝人之處,採摘製造之法和烹點飲啜之要;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更對羅岕茶作深入考察研究,作出更確切的論述。到清代,隨着龍井茶的崛起,於是有程淯的《龍井訪茶記》,對龍井茶的特色、立地條件、培植、烹瀹、收藏,作了具體的論述。

我們從《茶經》和歷代茶書中應該傳承什麼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傳承這些著作中所創導的科學精神。我們應該適應新的需求,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開發新的、品質更優異的茶葉品種和茶的製成品,來提高茶產業的競爭力。

一千二百多年前,湖州長興的顧渚紫筍是唐代最好的貢茶。由於歷史原因,到上個世紀中葉,紫筍茶已經不那麼出名了。湖州長興的茶葉科研人員從研究《茶經》入手,在唐代貢茶的原­產地——顧渚山明月峽一帶,選擇生態環境和立地條件最佳的茶山,採摘最富有營養成分的茶芽,按現代製茶方法,炒製出“芽葉微紫、芽形似筍、茶湯清澈、茶性温和”的紫筍茶。一舉奪得全國名茶的稱號,這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的成功範例。

安吉縣通過茶樹良種普查,在大溪橫坑塢發現一株宋·趙佶在《大觀茶論》中闡述過的“與常茶不同”的白茶,用無性繁殖的方法,開發出氨基酸含量高於普通綠茶二至三倍的現代白茶,市場價格高於綠茶數倍,幾年時間,就使白茶種植面積擴大到四萬多畝,成為安吉茶農種茶致富的“搖錢樹”。事實上,從不發酵的綠茶到半發酵的烏龍茶,到全發酵的紅茶和後發酵的確普洱茶,也是茶葉加工方法創新。如果我們還能用現代的科學方法,開發出適應消費者新需求的茶製品,就能進一步提高湖州茶產業的競爭力。筆者認為,這是在現代條件下,傳承歷代茶人所堅持的科學精神,努力創新的正確方向。

二、豐富文化內涵,拓展茶和茶文化的產業鏈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發展史,還能觀察到中國歷史上不論是儒家、釋家、道家和民間人士都非常重視茶文化中所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視茶與文化的結合。

研究儒家的人士,從茶性平和、高潔,引伸出茶導和、和為貴的哲學命題,把飲茶和修身養性結合起來;釋家提出茶禪一味,把飲茶與修禪悟道融為一體;道家重視茶的怡情養性功能,認為飲茶能輕身換骨,進而追求精神的永恆。民間人士則以茶為禮,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形成各有特色的社會習俗。

從上述理念引伸開去,茶與文化的結合就有了多種形式和載體。

在《茶經》這部茶葉專著中,就載有著名詩人有關茶的詩句。如西晉·左思《嬌女詩》中:“心為茶 劇,吹噓對鼎釒歷”的詩句。張孟陽《登成都樓》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據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調查,自晉及清,我國詠及茶事的廣義茶詩大約有一萬七、八千道。著名詩人幾乎都有詠茶的詩。其中最為世人傳誦的則是唐·袁高的《茶山詩》,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盧仝的《走筆謝孟諫寄新茶》(即通稱為《盧仝茶歌》)和唐·皮日休的《茶中雜詠》,陸龜蒙的《奉和襲美茶中十詠》等。

有名的茶書(法)、茶畫­,雖然沒有茶詩那麼多,但其中傳世佳作載入史冊者也不少。台灣茶人蔡榮章先生列出有關茶的書法作品,就有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唐·懷素的《苦 帖》,宋·蘇軾的《啜茶帖》《一夜帖》,蔡襄的《精茶帖》;明·唐寅的《夜坐》,文彭的《盧仝飲茶歌》長卷;清·丁敬的《論茶六絕句》等三十四種。描寫茶事的名畫,則有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宋·劉松年《鬥茶圖》和《茗圓賭市圖》,元·趙原《陸羽烹茶圖》,明·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唐寅《品茶圖》,清·金農《玉川先生煎茶圖》,近代則有傅抱石的《蕉陰煮茶圖》等。

在篆刻藝術作品中,清·黃易與趙之琛都刻過“茶熟香温且自看”的閒章,童大年有“天地一壺間”的閒章。

茶具中的藝術作品更多。從唐代起各地名窯就燒製出著名的陶瓷茶具。如越窯在唐代燒製出“青瓷荷葉盞、託”和“祕色瓷茶盂”,從紫砂茶具問世後,明代制壺大師供春、時大彬、惠孟臣和清代的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都曾製作出傳世的紫砂茶壺。尤其是楊彭年與書畫家陳鴻壽合作,刻製出融詩文書畫與紫砂藝術為一體的《曼生壺》,使茶文化有了新的載體。

歷代茶人,尤其是精通文化藝術者,把他們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與茶相關的文化藝術作品之中,使這些作品鮮活起來、厚重起來,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珍品,甚至成為國寶。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就是茶與文化結合的奇妙之處。茶不與文化結合,就是普通的農產品,一旦與文化結合起來,就成為有生命、有靈魂的東西。它的價值就成倍成幾十倍地提高了。

在當代社會中,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茶與文化的結合,也必然有新的延伸,新的形態,新的載體。它可以和現代藝術結合起來,用於茶藝演示;可以和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結合起來,在茶館、劇場、和盛大的茶會上演出;也可以製成光盤、拍成電影和電視劇供人欣賞,成為新的文藝作品,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新內容。

2004年在四川雅安舉行的茶文化一會一節中,以四川傳統茶藝——龍行十八式為基礎,擴展為一百零八人組成的威武雄壯的茶藝表演,配以幾百人的大合唱,贏得了參加開幕式的國內外茶人長時間的鼓掌喝彩。以歌頌首創人工植茶的吳理真為主題,演出的歌舞劇,把茶人的崇高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也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據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報道,以安溪茶鄉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鐵觀音傳奇》拍攝完成,開創了茶與文化結合的新形式,使茶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手段。

雲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原­產地,今年四月舉行了盛大的普洱茶節,並將思茅市改為普洱市,這也是弘揚茶文化的新舉措。

湖州是茶人們公認的茶文化發祥地,2008年將在湖州舉辦的一會一節,應該在茶與文化的結合上有新的拓展。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正在組織茶文化工作者編¼­湖州茶文化叢書,既有闡述晉唐以來湖州茶與茶文化的發展歷程的《湖州茶史》,又有《湖州茶詩》、《湖州擦茶文》、《湖州茶俗》、《湖州茶業》。由謝文柏主編的《顧渚山志》也將在2008年一會一節中公開發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還有一個演出《茶戀》的計劃,把茶聖陸羽的故事搬上舞台,貢獻給國內外茶人與越劇愛好者。

三、堅持服務方向,造福種茶人和飲茶人

在選寫此文的過程中,筆者還反覆思考:《茶經》和歷代茶書作者為什麼以畢生的主要精力選寫茶書?經過仔細閲讀《茶經》,有一些啟迪。

陸羽在《茶經》中,從一開始就告訴人們,茶是什麼,怎麼種茶,茶有什麼功效,為什麼不能粗製濫造。在羅列採茶、造茶工具之後,又進一步説明怎樣採茶,製茶,怎樣鑑別茶葉的優劣,接着他又用很大的篇幅列舉了二十五種藝茶者必須具備的器具,然後再講怎樣煮茶,怎樣飲茶,要注意什麼問題。非常明白,《茶經》是為種茶人、藝茶人寫的,是為他們服務的。但是為什麼《茶經》中又類局列舉歷史上四十八件茶事典故,又十分詳細地論述全國出產茶的地方呢?筆者認為:這是讓讀者擴展視野,知道飲茶的歷史久遠、產茶的地域十分廣闊,飲茶有利健康,同時倡導精行儉德精神。這也是為種茶、藝茶、飲茶人服務的。所以宋以後七篇《茶經》序皆褒揚陸羽是“有利功於茶者”,“有益於人者”,“羽之功不在於稷下”。這就是《茶經》“膾炙千古”的內在原因。

《茶經》以後的茶書作者都以《茶經》的宗旨為圭臬,不斷的充實內容,把不同的歷史時期、種茶、採茶、製茶、飲茶、藏茶的經驗吸納到出茶書之中,把不同地區出產茶葉的優劣介紹給種茶人和飲茶人。

如果沒有茶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怎麼能夠知道,在我國廣大的產茶地區竟有如此眾多的茶樹品種,如此眾多的製茶方法,出產出如此眾多能適合各種需求的茶和茶飲料。各地茶農生產的茶葉也就不可能遠銷到如此廣泛的地區,獲得如此眾多的收入。同樣,如果沒有茶文化工作者的介紹,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在全國各地有如此眾多的名茶產地,也不可能知道這些名茶產地有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此引人入勝的山水風光,如此深厚的文化沉積。這些地方也就不可能成為以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遊勝地。

現在,我們要認真考慮的是:在經濟社會不斷髮展、人民收入不斷增長、生活品位不斷提高的現代社會中,當代的茶文化工作者應該如何堅持正確的服務方向,為種茶人和飲茶人服務呢?

筆者認為,有幾件事是應該努力去做的。

(一)倡導茶為國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茶導和”的社會功能。茶是現代社會三大飲料之一,更適合中國人的品飲習慣,而且有利於營造平和的社會氛圍。茶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在社會各界中普及茶文化,可以在學校中傳授茶藝,可以在市民中舉辦茶文化講座,可以在傳媒中介紹茶文化知識——特別是飲茶有利健康的知識,可以開辦茶職業學校,培養專職的茶藝師。

(二)在城市中,把茶館業打造成為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提高人們生活情趣、促進社會和諧的現代服務業。茶館也可以同文化產業結合起來,使愛茶人不僅能夠在茶館中品嚐到不同風味的茗飲,而且在飲茶的過程中,能欣賞高品位的書畫­藝術,聆聽能陶冶情操的音樂演奏,還能看到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

(三)在名茶產地建設茶文化村。杭州梅家塢已成為世界聞名的茶文化村。在梅家塢不但出產龍井茶,而且有十分清幽的生態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愛茶人,不僅可以在梅家塢買到龍井茶,而且可以在那裏飲茶、休閒。全國各地出產名茶、有條件建成茶文化村的地方不可勝數,但往往沒有便捷的對外交通,沒有整潔的村莊環境。文化內涵沒有充分挖掘,知名度也沒有那麼高。這正是茶文化工作者可以與當地共同努力的地方。

(四)保護茶文化遺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遊區。《茶經》問世一千二百多年來,凡是名茶產地,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沉積,留下了十分珍貴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當代茶人的責任是取得的支持,保護好這些遺產,努力恢復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文化建築,使之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湖州是茶聖陸羽的第二故鄉,是《茶經》的誕生地,市屬長興縣顧渚山又是唐代貢茶的原產地。早在唐代中期就建有專門製造貢茶的機構——貢茶院。在市、縣的重視下,唐代貢茶院的保護性重建工程已啟動,能在2008年一會一節以前完成二期工程。顧渚山周圍的唐代古茶山,至今保存良好,顧渚山下的金沙泉還在不斷湧流。市縣已決定把顧渚山建設成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度假區。

人們可以期待,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大好形勢下,在全國各地一定能建起一大批茶文化旅遊度假區,在茶文化發展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關於普洱茶茶藝分的問題

你是指工夫普洱茶的泡法吧,分以下幾個步驟:

1.撬茶:用普洱刀撬茶,撬時力度適當,以免弄碎茶葉。

2.温壺:沖水先温燙壺,使稍後泡茶時不致冷熱懸殊。

3.温公道杯:用温燙紫砂壺的水温燙公道杯。

4.温杯:用公道杯裏的水温燙品茗杯。

5.倒水:將温燙品茗杯的水倒入水盂裏。

6.投茶:將適量的生茶撥入茶壺中。

7.潤茶:將水注入壺中,注滿潤茶(可潤兩遍)。

8.倒水:快速將潤茶的水倒入水盂裏。

9.沖泡:將水沿壺邊緣衝入壺中。

10.出湯:持壺將茶湯經濾網快速倒入公道杯中。

11.控淨茶湯:將公道杯裏的茶湯控淨,這樣不影響下一泡茶的口感。

12.分茶:將公道杯裏的茶湯均勻地分到品茗杯中。

13.重複9~12的步驟。

下面的鏈接有圖片的,你看着比較直觀一點。

參考資料:http://www.shui.net/cwhkt6.html

茶道的80個問題答案

在喝茶的方面有很多的知識,瞭解其中的喝茶知識有助於你更好地瞭解茶和喝茶,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道的80個問題解答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用什麼樣的茶具泡茶最好?

  現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沖泡紅茶和烏龍時我會選用陶器,因為從品茶的角度來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觀,具有藝術欣賞價值。但沖泡綠茶特別是碧螺春和銀針時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見杯中輕霧漂渺、澄清碧綠及朵朵茶芽之美態。至於搪瓷、塑料茶具,雖有輕便、耐用之優點,但一般為了解渴而臨時使用。

  2.水質對泡茶有影響嗎?

  水的種類很多,性質是不同的,各種水因所含溶解物質的不同,對泡出茶湯品質的影響也不同。茶具有天然、純正的特點,如果用水不當會給你帶來很多喝茶的遺憾。陸羽的《茶經》中説:“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這説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鈣和鎂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於 雨水 ,一般比較純。但下雨的時間不同,水質也不同,秋雨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3、水的温度和泡茶時間怎樣才算最好呢?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如銀針和毛尖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80℃為宜。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則用100℃沸水沖泡為宜。

  4.茶葉應該怎樣存放?

  茶採用先進的保鮮技術,能保證茶葉長時間不變質。但最好的保存條件是在室温、避光、無異味的環境中保存。如果茶葉含水量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經80℃左右烘乾或炒幹攤涼後再貯藏。茶葉數量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紙包好,放入乾燥的罐、壇中,底層可中間放些乾燥劑,乾燥劑的種類可依茶類和取材方便而定。貯存綠茶可用塊狀未潮解的石灰,紅茶和花茶可以用乾燥木炭,有條件的也可用變色硅膠。罐、壇口蓋多層草紙並壓緊,以防潮濕空氣進入。如果茶葉數量不多,也可用紙包好後,再用兩層聚乙烯食品袋包裝密封好,放在餅乾箱裏蓋緊箱蓋。為了避免茶葉吸收異味,切忌將茶葉與有嚴重異味的物質放在一起,諸如樟腦丸、香皂、香水、香煙等都不宜與茶葉混放。新買來的茶葉筒罐,筒內金屬表面常有一層油脂,必須擦淨晾乾,再以少量廢茶擦過,除去異味後才能裝茶葉。

  5.沖茶時茶葉和水應放多少才算最好?

  要泡好一杯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你的飲用習慣而定。如果你習慣用杯泡茶,我建議你用袋泡茶。袋泡茶每袋2克,用普通的杯沖泡,用量正好,不需要再斟酌茶葉的用量就能喝上一杯天然純正的好茶。如果你用壺,則按壺的大小適當掌握。一般茶與水的比例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中國茶經》

  6.用茶水服藥到底好不好?

  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在多數情況下,不主張用茶水服藥,尤其是硫酸亞鐵、碳酸亞鐵、枸櫞酸、鐵胺等含鐵劑和氫氧化鋁等含鋁劑的西藥,遇到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與金屬離子結合而沉澱,會降低或失去藥效。此外,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亦稱“咖啡礆”)具有興奮作用,因此服用鎮靜、催眠、鎮咳類藥物時,也不宜用茶水送服、避免藥性衝突降低藥效。服用製劑,如蛋白、澱粉時,也不宜 飲茶 ,茶葉中的多酚類可與結合,降低的活性。某些生物礆製劑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藥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靈、甲基,少量飲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飲茶可使血壓升高。一般認為,服藥後2小時內停止飲茶。然而,服用維生素類藥物、興奮劑、利尿劑、降血脂、降血糖、升白類藥物時,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維生素C後飲茶,綠茶中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可以幫助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吸收和積累。而且茶葉本身具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這類藥物時,茶水有增效作用。

  7.有時沖泡綠茶會出現白色沉澱是茶葉有問題嗎?

  在沖泡綠茶時出現白色沉澱現象主要是水的問題,這證明你用的水是硬水,即水中含鈣和鎂的化合物質過多。這種白色沉澱物質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因為茶葉中有較高含量的草酸,可與水中的鈣離子結合成難溶於水的草酸鈣,以至產生沉澱,與茶葉的質量是無關的。

  8.紅茶在冷卻後表面會有渾濁,這是什麼回事?

  紅茶在放冷後表面都會有渾濁,紅茶的這種在冷卻後產生的渾濁在學術上叫“冷後渾”,這種渾濁物主要是咖啡礆和茶黃素、茶紅素結合複合物所至。茶湯正常的“冷後渾”現象,一般是茶葉品質好的表象,這可作為一種選擇紅茶的 方法 。

  9.苦丁茶是真正的茶嗎?

  真正的茶葉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上採摘的鮮葉加工而成的。而苦丁茶屬於冬青科冬青屬,所以苦丁茶嚴格來説是不屬於茶葉的。苦丁茶是用苦丁冬青經茶葉的加工工序製成,據臨牀實驗證明,苦丁茶有消炎鎮疼,清涼解毒、降脂、降壓、減肥的良效,被譽為保健茶,美容茶、降壓茶和益壽茶。

  10.我對茶不是很熟悉,你可以給一些意見我該喝什麼茶最適合嗎?

  一般來説細嫩的名優茶葉比粗老的茶葉營養和藥用成分高,綠茶比紅茶高。對具體個人來講,我根據各種茶的功效提供以下一些意見,你應可以找到哪種茶適合你: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應喝紅茶,在茶中加些糖或奶,既增加能量又補充營養,人蔘茶、高麗蔘茶和花參茶有滋補強體的功效,對身體虛弱的人很有幫助;青年人正處發育期,以喝綠茶為好;婦女經期前後以及更年期,可飲用花茶特別是茉莉花茶,它有疏肝解鬱、理氣調經的功效;希望減肥的人,可以多喝些烏龍茶等;經常接觸有毒物質者,可以選擇綠茶作為勞動保護飲料。

  11.什麼時候飲茶對身體最有益?

  早上一杯茶可以幫助醒腦提神,工作間飲茶可消除疲勞,增強活力,提高思維判斷能力,一邊抽煙一邊飲茶可減輕煙油和尼古丁的毒害,看電視時喝點茶,可以幫助恢復視力,並可解除微弱輻射的危害。如上種種,最適宜的飲茶時間是因人、因環境、因工作條件而有差異的,不一定在某個特定時間喝茶才有益的。以解渴為目的的飲茶,更有隨意性,渴了就可喝。

  12.喝濃茶真的可以解酒嗎?

  “喝茶能解酒”,人人都這麼説,但是否真的能解酒很多人都不能確定。其實喝濃茶確實能解酒。人們在飲酒後主要靠人體肝臟中酒精水解的作用,將酒精水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種水解需要維生素C作為催化劑。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後喝幾杯濃的綠茶和烏龍茶,一方面可以補充維生素C,另一方面茶葉中的咖啡礆具有利尿的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體外。酒醉後的人往往因為大腦神經呈現麻痺狀態而產生頭暈、頭疼和身體機能不協調等現象,喝濃茶可刺激麻痺的大腦中樞神經,有效地促進代謝作用,因而發揮醒酒的作用。在你喝酒過多時不妨喝一杯人蔘茶,人蔘茶採用品質上乘的中國人蔘配以上等綠茶,兼有人蔘與綠茶的功能,滋補強健、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醒酒的效果更佳。

  13.茶是熱喝還是冷喝有益健康?

  回答:很多人都喜歡飲熱茶,經瞭解飲用80℃以上的濃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在食管燙傷部位沉澱下來,不斷對食管壁上皮細胞進行刺激,促使其發生突變。突變細胞大量增殖後便可演變成腫瘤組織,使人患消化道癌症。用開水泡過的茶最好冷卻至70℃以下再飲用,也就是用手觸摸陶瓷或玻璃茶杯時,已不再燙手時為最適宜。

  14.喝茶為什麼能提神?它有副作用嗎?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因能興奮神經中樞,產生提神的功效,其興奮程度取決於用量的多少。而且咖啡因還有消除疲勞,抵抗酒精、煙礆、嗎啡等毒害作用。咖啡因起的副作用畢竟是暫時性的,咖啡因在人體血液中不積累,通常幾小時之內就隨人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如果要有更好的提神效果,最好還是喝花旗參茶。

  --中國食品科技網

  15.我有時飲茶過多導致失眠,有解決的辦法嗎?

  茶葉中的咖啡礆和黃烷醇類化合物能促進腎上腺體的活動,阻止血液中兒茶酚的降解。此外還有誘導兒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兒茶酚胺具有促進興奮的功能,如果您是屬於喝茶易失眠的人,那麼請不要在晚間飲茶或飲濃茶,以保證能做個好夢。

  16.喝茶真的會醉嗎?

  茶葉中含有複合多糖兒茶素類,其為降血糖的有效水溶性組分,當空腹飲茶時,因為人體血糖本來就低,再攝入複合多糖、兒茶素類物質,人的血糖就進一步降低,從而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症狀,即所謂的“茶醉”。如果您不願放下您的茶壺,可以吃一些點心,就可消除“茶醉”。

  17.在購買茶葉時怎樣鑑別茶葉的優劣呢?

  其實鑑別茶葉的優劣時首先必需注意以下一兩方面:一是乾燥度,二是新鮮度。購買散裝茶時,可以用兩個手指捏茶條,如能研成粉末的,説明茶葉較乾燥,其水分含量約在6-7%,是合格的標準。如不能研成粉,只能研成細片狀,説明茶葉已吸濕,乾燥度不足,其含水量常在9%以上,不宜購買這種高含水量的茶葉。新茶有特有的新茶香,香氣滋味都有新鮮感受。茶葉是否新鮮,從外觀色澤上就可以進行初步的鑑別,新綠茶色澤或深綠光潤,紅茶烏黑且有光澤。另外抓起一反茶幹嗅之有茶香,無黴悶異味者為正常產品。選購小包裝茶時應看清或問清包裝日期,一般小包裝茶超過一年以上者,極易吸濕變質。另外,購買時要注意辨認包裝的質量、完好程度和包裝材料的防潮性能。

  18.茶葉在存放過程中吸有異味,應怎樣處理和預防呢?

  茶葉有很強的吸附性,特別是其所含的烯類物質,因此在存放茶時最好不要把茶葉貯放於有異味的環境中,包裝物料也不可有異味,同時茶葉的包裝須密封,減少與外界環境接觸。

  19.人每天喝多少茶為宜?

  飲茶量的多少並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要因人而異。一般,有飲茶習慣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飲6-10克,分2-3次沖泡為宜;從事體力活動且食量大的人每天飲茶20克左右;食油膩食物多,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量;年老血弱、脾胃寒者,孕婦及 兒童 適當減少茶量。

  20.飲濃茶好不好?

  濃茶指泡茶時茶葉超量(通常一杯用3-4克)。飲濃茶對濕熱症者、煙酒過多者、油膩肉食者有利,且對小便不利、口腔發炎、咽喉腫疼諸症有一定幫助,但其餘人我建議還是不宜飲用濃茶。

  21.冷茶與隔夜茶能喝嗎?

  從營養和衞生角度看,我認為隔夜茶一般不宜飲用。至於冷茶,如無變質可飲用。但不能將飲過的一部分茶湯長時間放置後再飲用。目前市場上的罐裝茶水屬冷茶,如是經嚴格滅菌處理的可飲用。還有應注意的是年老血弱、脾胃虛寒者不能飲用冷茶和隔夜茶。

  22.一杯茶沖泡幾次為好?

  這是一個很籠統的問題,不同的茶葉耐衝性是不同的。一般紅茶、綠茶和花茶,沖泡以三次為宜,三次之後茶香茶味已無。烏龍茶沖泡時因投茶葉量大,可達5-6次。

  23.為什麼茶湯中會有苦味?不同的茶苦的程度為什麼不同呢?

  茶湯中的苦澀味主要是茶葉中所含的多酚類、咖啡礆引起的花青素。茶葉的苦味是由茶類、茶樹品種、季節、製作工藝等綜合決定的。如大葉種較小葉種茶樹含多酚類高,夏茶較春茶花青素含量高,在製作工藝中多酚類、花青素轉化較多的,其苦澀味較低或沒有,而轉化不足時就產生苦澀味。

  24.飲經長時間泡的茶好不好呢?

  經長時間浸泡的茶水,其中的化學成分與剛沖泡的茶水有較大區別。茶水中的多酚類、氨基酸發生氧化聚合,滋味變劣,類脂物質水解,和胡蘿蔔素氧化,產生酸餿味,維生素氧化,香氣物質揮發,茶湯中重金屬含量增多,並且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茶湯中的細菌含量增多。所以茶葉不宜長時間浸泡。

  25.在沖茶時表面常常會有泡沫,這些泡沫是什麼?可以從泡沫的多少看出茶的質量好壞嗎?

  茶葉在沖泡時出現的泡沫主要是茶葉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強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葉中含量很低,對茶葉的色、香、味等品質不產生影響。因而無法從泡沫的多少看出茶葉質量的好壞。

  26.將茶葉添加到食品中食用,能得到飲茶的同種功效嗎?

  一般的飲茶食用的只是它的水溶性物質,而茶葉中的水溶性物質僅佔茶葉乾重的40%左右,大部分不溶於水的物質主要是膳食纖維、蛋白質、脂類物質、果膠、澱粉、脂溶性維生素等,在食用時都沒有被利用,如果直接食用茶葉對你的健康將更有利。

  --《茶葉在食品上的應用》楊曉萍

  27.茶葉在食品上的應用主要有哪些呢?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回答的,由於茶葉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它在食品領域的應用研究正積極展開,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已遠遠的走在前面。我只能簡單地説一些情況:其中茶葉最重要的是作為天然抗氧化劑,廣泛應用於動植物油脂、焙烤食品、水產品的、肉製品、調味劑和飲料等方面。把茶葉作為食品成分改良劑添加到食品中也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如用茶葉作茶葉麪包,因茶葉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學成分,能增大面包的體積,增加麪包的防腐變質能力,所以作出的茶葉麪包不僅芳香可口,風味特殊,而且十分疏鬆,包存性好。另外茶葉還被作為天然保健食品添加劑,如從茶葉中提取茶多酚添加到 其它 食品中以製成抗癌、抗衰老保健食品。如果你覺得以上內容還不夠,歡迎你繼續與我們聯繫。

  28.泡完茶的茶渣還有其它別的用處嗎?

  一般人喝完茶都會把茶渣倒掉,其實茶渣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無機質以及不溶於水的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等,這些物質都沒有被利用。一些致力於茶葉研究的日本專家與醫師、烹飪家一起建立了“茶菜餚研究會”,提倡人們不僅“喝茶”還要“吃茶”,簡言之就是食用茶渣,即將茶渣用電烤爐微加熱烘乾後儲藏待用,象普通蔬菜一樣批烹製出各種菜餚。通過“吃茶”可以攝入大約11-18%的膳食纖維,這在食用高脂肪或高膽固醇的膳食後尤為必要,對預防結腸癌,治療糖尿病、便祕和減少膽固醇都有重要意義。

  --《茶葉在食品上的應用》楊曉萍

  29.我想在家裏自己制一些茶葉食品,你有一些好的建議嗎?

  當然有。其實日本現在已經很流行家庭自制茶葉食品,如近年在日本出現食用茶葉飯的時尚,在煮飯時用花茶的茶水代替清水,做出的米飯既有誘人的天然花香和茶葉芳香,又能養生保健祛病延年,尤其是夏秋兩季用茶水煮飯食用可以祛風散熱,防治痢疾。用茶葉燒魚可解腥,用茶葉煮牛肉速爛、增香;用茶葉製成的麪條下鍋不糊,且味道清爽鮮口;還有茶葉雞湯,茶葉煮蛋,茶葉饅頭等。用茶葉巧妙制食不僅可以增進食慾,有益健康,還可給生活增加一些情趣,確實值得提倡。

  30.茶葉存放久了會對茶葉的質量產生影響嗎?

  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而如果存放不當則茶葉化學成分變化明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出現陳味;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

  31.為什麼不能用冷水泡茶呢?

  茶著重在嗅其香、看其色、品其味,而香味的揮發是在熱水沖泡過程中蒸汽蒸發時帶出的芳香物質引起的;其色、味是水浸出物的多少來決定,由於茶葉中一些內含成分是屬於熱溶性,只有在熱水沖泡時才能很快的體會茶葉的色、香、味。

  32.茶葉到底有哪些類型呢?

  回答:茶葉在我國主要分為六大類,即紅茶、綠茶、青茶(也叫烏龍)、黃茶、白茶、黑茶。市面上的茶葉都是這六大茶類中的種類。

  33.你喜歡在什麼時候和環境中喝茶呢?

  喝茶不僅有益健康,而且是一種享受,不應侷限於時間和環境中。平時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常喝上一杯天然純正的高麗蔘茶或花旗參茶,這對疲憊的身心很有幫助。我特別喜歡下班後和家人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泡上一壺花茶,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風味。和朋友一起閒聊的時候我會泡上一壺凍頂烏龍。你的看法又是怎樣呢?

  34.茶葉到底是誰發現的?

  説到茶葉的發現,就要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 傳説 神農氏嚐了72種毒草後毒氣聚腹,不能自制。躺在一棵樹下休息時,忽然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落入口中,清香甜醇,精神為之一振,他咀嚼樹上嫩枝葉,毒氣頓退。那些葉子就是我們今天的茶葉。

  35.我國茶葉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呢?

  我國長期以來流傳著一句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把茶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飲茶在我國以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茶葉的發展首先從神農時期到春秋前期,最初作為祭品;其次從春秋後期到西漢初期逐漸作為茶食;又次從西漢初期到西漢中期,發展到藥用;再次從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最後從西晉到隋朝逐漸成為普通飲料;至唐宋遂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飲料。

  36.茶葉除了喝還有其它的用處嗎?

  茶作為一種健康有保健功能的飲料,現在已經不侷限於喝。吃茶在日本越來越風行,即所謂的“茶膳”。除了食用以外,用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如兒茶素、黃酮類化合物等製造生活用品也出現了熱潮。這些製品用途廣泛,遍及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其中最大量的是家庭用品,如含有茶成分的背心、襯衫、浴衣、枕頭、手巾、鞋墊,甚至還有帶茶香的紙張。

  37.花茶有什麼特殊的功能嗎?

  花茶有多種它們的功能不能一概而論,花茶就有5個品種,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和功能:

  茉莉花茶:理氣開鬱,闢穢和中功效。飲之倍覺神清氣爽,被譽為花茶之冠。

  玫瑰花茶:香氣濃郁清和,柔肝醒胃。是理氣解憂之首選飲品,且玫瑰花寓意愛心,可作上佳禮品。

  玉蘭花茶:香氣香濃持久,有和氣、消痰、益肺等功效,輔以蜂蜜衝飲,風味尤佳。

  桂花烏龍:具有醒脾開胃,清齒利咽的功效,而且桂花含有十餘種香氣成分,是別具風味的化香茶。

  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等特點,是清除煩熱的上佳解暑飲品。

  --《百花治百病》洪文煦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38.用純淨水泡茶好還是自來水好?

  城市自來水一般經過消毒和過濾,比較清潔衞生,適合飲用。但有時用過量的氯化物來消毒會帶有氣味,而且水中的礦物質對茶葉品質是有影響的,如高價氧化鐵含0、1ppm時,茶湯品質就不好,鈣到4ppm時滋味發苦,鎂在茶湯中達2ppm時茶湯變淡。而純淨水中除了含CO2外,基本不含其它溶解物,用來泡茶不影響茶的品味,有利於評茶。當然,泡茶用水最好還是用泉水。

  39.你能提供一些泡茶的技巧嗎?

  當然可以。好茶,好水,還需沖泡得法才能泡出一壺好茶。

  沖泡綠茶用初沸的水,水温最好80℃左右,沖泡時先入少量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後再注入水至離杯沿1-2釐米即可。

  紅茶用不著100℃的沸水泡約1分鐘即可倒茶湯入茶杯中,並可任意調配,或奶或糖,檸檬汁,蜂蜜,甚至香檳灑。

  烏龍茶要求水沸即可沖泡,第一次泡2分鐘,隨後泡的時間由短到長。

  花茶宜用蓋碗在85℃左右的沸水沖泡,時間3-5分鐘,可沖泡2-3次。

  40.茶能真的能抗衰老嗎?

  現代醫學科學認為,改善飲茶結構可延緩人體衰老。飲茶是改善飲食結構的一項內容,因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對自由基能強力清除,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E,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作用,對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有機紅茶和綠茶,無任何污染,對愛美又要健康的你一定十分合適。

茶藝方面的問題

贊成樓主意見

這裏給大家提供一點茶藝知識:茶青和茶葉

“茶青”就是指鮮葉,是茶葉品質的物質基礎。鮮葉又是制定合理的製茶技術措施的依據,只有充分地詳盡地瞭解鮮葉的各種特徵、內部組織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等等,才有可能發揮鮮葉的經濟價值;才有可能正確掌握製茶技術、採取合理的製茶措施。

所謂鮮葉也是指專門供製茶用的茶樹新梢,有的稱它為“茶鮮葉”。它包括新梢的頂芽、頂端往下的第一至第四葉以及着生嫩葉的梗。俗稱“茶青”“茶草”“生葉”“青葉”。很多人誤稱樹上的鮮葉為“茶葉”,這不有區別的,不能混淆的,只是鮮葉通過加工成為飲料,才能稱為“茶葉”。

鮮葉的規格有: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一芽四葉;依葉子展開程度不同,有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三葉初展。

“開面葉”:是指嫩梢生長成熟,出現駐芽的鮮葉。

“小開面”:其中第一葉為第二葉面積的一半。

“中開面”:其中第一葉為第二葉面積的三分之二。

“大開面”:其中第一葉長到與第二葉面積相當。

“對夾葉”:是一種鮮葉有駐芽,節間極短,二片葉形為對生,是一種不正常新梢,叫“對夾葉”。個別的有對夾三葉。

“雀嘴”:一芽一葉剛展開。

鮮葉的物理特徵與茶葉品質有關係:

鮮葉的軟硬厚薄:紅綠茶宜厚軟,青茶宜厚脆;

鮮葉茸毛多少: 茸毛周圍許多腺細胞分泌芳香油,烘青看毫炒青看苗,紅茶看金毫;

節間的長短:節間短的宜作龍井和圓形茶,長的宜做黃大茶、青茶;

葉形大小形狀:長葉形適制細條形茶葉和圓形茶葉,圓葉形鮮葉宜制扁片形的茶葉,滇紅肥碩壯實,祁紅緊細苗秀,君山銀針壯實筆直;

葉色:深綠宜做綠茶紅茶就差,淺綠紅茶好綠茶尚可,紫色做紅比綠好做綠茶差。

鮮葉的耐熱性:

有二,一是指鮮葉在多高温度下葉細胞因受熱損傷而紅變,這個叫紅變温度;(30-35度,所以萎凋不要超過32度,還有一個因素是時間。)

二是指鮮葉受高温的處理,水分劇烈蒸發,葉温到某一點而發生灼焦,這個温度稱為焦變温度。

鮮葉的適制性:與葉色、地理條件、化學成分、季節、形狀有關.

仿古茶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水温和時間。

1、水温。仿古茶藝煮水時不宜過熱,過熱會導致過渡沸騰,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2、時間。仿古茶藝茶葉浸泡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影響茶葉口感。

TAG標籤: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