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印的篆刻怎麼寫

1. “印”字的篆刻體怎麼寫

1、以上是【印】字的篆刻體。

印的篆刻怎麼寫

2,筆畫數:5;

部首:卩;

筆順編號:35152

3、印是中國漢字,它的讀音為yìn,是圖章,戳記的意思。通常有為蓋印、印信等詞語。還有地名印度,手印、指印等痕跡的意思;印刷、印製等意思為把文字圖片等製成版,加油墨印在紙上,可以連續印出很多的複製品。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有合,符合的意思如:~證(互相證明)、心心相~。

拓展知識:

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來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

本義:官印

帶【印】字的句子

印,執政所持信也。——《説文》

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獨斷》

印,驗也。——《蒼頡篇》

璽謂之印。——《小爾雅》

每字為一印。——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腳上印着黃泥。——郭沫若《女神》

2. 篆刻簡介怎麼寫

篆刻二字,最初見於楊雄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是也。」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種,但卻是藝術家將學術,素養化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藝術。

分類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為朱文印(陽刻、陽文)和白文印(陰刻、陰文)。 按照用途和使用場合,可分為官印、私印。 其它分類如肖形印等等……

中國篆刻史

殷商

中國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歷史。有一種觀點認為,印章起源於夏・商・周時期,其證據為出土於河南安陽(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銅璽。不過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三枚銅璽並非殷商之物。

戰國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先秦時期的印章叫做鉥,故這一時期的印章統稱為古鉥。這些印章的材質多為銅質,但亦有采用銀質或玉質。朱文(陽刻)、白文(陰刻)印均有發現,印文書體使用六國古文。在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大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印章成為君臣關係、商品貿易的重要憑證,並廣泛用與竹簡與木簡的封泥上。除文字印外,還多見內容為繪畫圖案,特別是動物圖案的裝飾性肖形印。這種肖形印的存在延續到六朝時期,隨後逐漸消失。

發展

秦始皇的玉壐已用小篆刻制。

篆同瑑,篆是一種書體,一般説法就是用篆書來刻制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動手刻制,傳説是在明末,傳説王冕發現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繼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藝於是廣為發展。比較可靠的資料,酷愛印章藝術的文彭,原先自己寫印稿子請工匠雕琢;偶然機會遇到市場上有人賣一種葉蠟石,是種青田石的燈光凍,發現這種石質可以雕琢,於是自己動手刻印。 後起之蘇宣、朱簡、汪關等帶領,風氣大盛,篆刻遂與書、畫分庭抗禮,成為中國美術之一環。當型態成熟之後,逐漸有了不同的風格,而風格的異同,彙集成不同的流派。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龍為徽派四大家。 清初至中葉,丁敬、黃易等人擺脱徽派影響,從漢印再出發,開創浙派,這兩大流派主掌了整個印壇。稍後,鄧石如精於書法,特別是篆文隸書,結合書與印,所謂《印從書入,書從印出》,不再囿於古印,有了新的面貌,這一風格延續到目前影響極為深遠。清末民初,黃士陵、吳昌碩、齊白石諸大家,各有風貌。

3. 篆刻簡介怎麼寫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簡介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現代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鋭,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

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

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用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為“竹”。

其實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範圍,都可稱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時,將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書分八體,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書時,稱為“繆篆”,從此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體。

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 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

而此治印之學也有人直接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端午節、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媽祖信俗、南音、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格薩(斯)爾、熱貢藝術、藏戲、瑪納斯、花兒、西安鼓樂、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呼麥等22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篆刻起源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曆史中,歷經了十餘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

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

篆刻發展到了唐、宋、元時期,則處於衰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

這種形勢到了元末出現了轉機,畫家王冕發現了花乳石可以入印,從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藝術進入了復興時期。

明清以來,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峯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在這一時期文彭、何震對流派篆刻藝術的開創起了重大的作用。

文彭是文徵明的兒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燈光石”凍石可以當做治印材料。經過他的倡導,石材被廣泛的應用。

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內篆刻藝術流派紛呈現,出現了程邃、丁敬、鄧石如、黃牧甫、趙之謙、吳讓之等篆刻藝術家,一時間篆刻藝術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 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從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悦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在我們遊心賞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義。篆刻是什麼呢 它的解釋,有廣義與狹義的兩種。

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説文的註釋上説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工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從「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據《漢書 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遠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便盛行刻字藝術。

但印面並無本來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緣集團的記號,附加在同時代的青銅器或旗子上。雖説是記號,確有一定的讀音。

到了周代,以青銅質為主的“周璽”大為興起。各種大小形狀都有,一般分為白文,朱文兩種。

秦代是中國文字由“籀書”演變成為篆書的時期,印的形式也更為廣泛,印文圓潤蒼勁,筆勢挺拔。 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

漢印的印形制、印紐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説:“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

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

篆刻種類 周璽印: 秦朝以前,不論官印或私印都不稱為印,統稱為“璽”。 這是中國印章最早的名稱。

璽有大有小,大的幾寸見方,小的只有幾分。印質有銅有玉。

璽印採用大篆、籀文,佈局鬆而不散,舒展自如,氣勢雄健挺拔。小璽則比較清麗。

秦漢官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混亂的六國文字作了改革,。

4. 新手求助,篆刻的印稿總是寫不好

首先感謝你對傳統藝術的興趣。關於寫印稿,過去人都用毛筆寫,一般來説都是反寫,正用才不會出現錯誤,這是基本的要求;1、先要劃出印石的大小,再用篆體字寫稿,當然,在寫稿的同時要考慮空間布白,也就是章法,只有注意了章法,才是治印的第一步。2、將寫好的印稿在鏡子裏反看,字變正了,也就能看出存在問題,再反覆修改,直至沒有大的毛病,才可定稿。3、下來就是刻了,在刻的過程中注意用刀的力度,你是用衝刀還是用切刀,在運刀中都要有所體現,刻完後再拓印,再修改,直至完成,説的很多,其實在進行過程中沒這麼多的程序,往往是步步進行就行。另外要多看名家印譜,看的多了,就會一通百通,受益無窮的。附幾張印稿你可參照練習。

5. "釧興榮印"的篆刻體怎麼寫

望採納!!!!!!

TAG標籤: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