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勝州令別名

勝州令別名

勝州令沒有別名,它就是一個詞牌名,調見《花草粹編》。古時人們曾把詞調分為令、引、近、慢四類。令來自酒令,又稱小曲或令曲,特點是樂調短,字數少。引,即引歌,截取大麴的前段部分,與小令比,樂調略長,字數略多。近又稱近拍,其樂調長短、字數多少,與引相同,因其長於小令而短於慢詞,又稱中調。慢,即慢曲子,與急曲子相對而言,調長拍緩,其聲調延長,句數、字數增多。《花草粹編》是一部詞總集,作者是明代陳耀文所編,共十二卷,主要選錄唐宋詞,間採元詞。書前有明萬曆十一年(1583)自序和萬曆十五年(1587)李袞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詩詞中“令”的定義是什麼

令是詞調的一種。詞調主要分令、引、近、慢四類。

“令詞”的名稱當來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於宴會時即席填詞,利用時調小曲當作酒令,遂稱為令曲,又稱為小令。令詞一般字少調短,字數最少的是《十六字令》;字數最多的是《六麼令》,有九十六字。又有《百字令》,一百字,不過它是《念奴嬌》的別名。明陳耀文輯《花草粹編》卷十二有《勝州令》,長至二百十五字。

詞牌名有哪些

兩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醜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徵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樑令 塞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字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遊慢 雲鬢鬆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鬆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醜奴兒令 醜奴兒慢 醜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粧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遊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裏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採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裏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裊娜 春早湖山 繞地遊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餘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鬆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面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羣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採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醜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面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採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干萬里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干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粧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醜奴兒 攤破採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徵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採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脣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鬆歎》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脣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採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聖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希望幫助你

急需詞牌名,越多越好!!!

800多種,常用的200多種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詞牌正名 詞牌別名

多麗 鴨頭綠、隴頭泉

眉嫵 百宜嬌

秋霽 春霽

疏影 棘影、綠意、解佩環

暗香 紅情

三台 開元樂、翠華引

河傳 怨王孫、慶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滿目

露華 露華慢

尾犯 碧芙蓉

國香 國香慢

芳草 鳳簫吟

花犯 繡鸞鳳花犯

倒犯 吉了犯

瑤華 瑤花慢

陽春 陽春曲

西河 西河慢、西湖

落梅 落梅慢

笛家 笛家弄慢

哨遍 稍遍

戚氏 夢遊仙

西平樂 西平樂慢

桂枝香 疏簾淡月

高陽台 慶春澤慢、慶春宮

千年調 相思會

撲蝴蝶 撲蝴蝶近

解蹀躞 玉蹀躞

剔銀燈 剔銀燈引

風入松 遠山橫、風入松慢

鳳凰閣 數花風

夢行雲 六幺花十八

感皇恩 疊蘿花

青玉案 西湖路

勝勝令 聲聲令

謝池春 風中柳、風中柳令、玉蓮花、賣花聲

厭金盃 獻金盃

錦纏道 錦纏頭、錦纏絆

握金釵 戛金釵

醉春風 怨東風

蘇幕遮 鬢雲鬆令

定風波 定風流、定風波令

系裙腰 芳草渡

唐多令 南樓令、箜篌曲

一翦梅 臘梅香、玉簟秋

少年心 添字少年心

夜遊宮 新念別

廳前柳 亭前柳

卓牌子 卓牌子慢、卓牌子令

玉樓春 惜春容、西湖曲、玉樓春令、歸朝歡令

瑞鷓鴣 舞春風、桃花落、鷓鴣詞、拾菜娘、天下樂、太平樂、五拍

浣溪沙 踏花天、滿院春、小庭花、浣紗溪、減字浣溪沙、東風寒、醉木樨、霜菊黃、廣寒枝、試香羅、清和風、怨啼鵑

菩薩蠻 重疊金、子夜歌、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

虞美人 一江春水、玉壺天、憶柳曲、虞美人影

憶少年 隴首山、十二時、桃花曲

二郎神 十二郎、轉調二郎神

賀新郎 賀新涼、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風敲竹、金縷歌、金縷詞

調笑令 轉應曲、宮中調笑、三台令

蘭陵王 高冠軍

清平樂 憶蘿月、醉東風、清平樂令

憶秦娥 秦樓月、碧雲深、蓬萊閣、花深深、又荷葉

好事近 釣船笛、翠圓枝

如夢令 憶仙姿、宴桃源、比梅、不見、無夢令、如意令、古記

採桑子 醜奴兒、羅敷媚、羅敷媚歌、醜奴兒令

訴衷情 桃花水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孤鴻、百尺樓、楚天遙、眉峯碧

阮郎歸 醉桃源、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

眼兒媚 秋波媚、小闌干、東風寒

摸魚兒 買陂塘、陂唐柳、邁陂塘、雙蕖怨、摸魚子、山鬼謠

柳梢青 早春怨、雲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隴頭月

一斛珠 醉落拓、一斛夜明珠、怨春風、醉落拓

一剪梅 臘梅香

齊天樂 五福降中天、台城路、如此江山

鵲橋仙 廣寒秋、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

鷓鴣天 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

永遇樂 消息

浪淘沙 賣花聲、浪淘沙令

沁園春 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

西江月 步虛詞、白蘋香、江月令

大江東 大江乘

南歌子 南柯子、春宵曲、十愛詞、水晶簾、碧窗夢、望秦川、風蝶令

破陣子 十拍子

燕台春 燕春台

念奴嬌 無俗念、百字謠、百字令、壺中天慢、杏花天、酹江月、大江東去、赤壁詞、酹月、大江西上曲、太平歡、壽南枝、古梅曲、湘月、淮甸春、白雪詞、千秋歲、慶長春

唐多令 南樓令

蝶戀花 鵲踏枝、鳳棲梧、黃金縷、一籮金、卷珠簾、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

水龍吟 龍吟曲、小樓連苑、海天闊處、豐年瑞、鼓笛慢、莊椿歲

踏莎行 柳長春、踏雪行、喜朝天、轉調踏莎行

新荷葉 折新荷

驀山溪 陽春、上陽春

漁家傲 綠蓑令

憶江南 望江南、夢江南、謝秋娘、夢江口、望江梅、春去也、江南好、安陽好、夢仙遊、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歸塞北

蘇幕遮 鬢雲鬆

漁歌子 漁夫、漁父、漁父樂

一落索 一絡索、玉連環、洛陽春

瑞鶴仙 一捻紅

十月桃 十月梅

破陣子 十拍子

八寶粧 八犯玉交枝

滿庭芳 鎖陽台、滿庭霜、瀟湘夜雨、話桐鄉、江南好、滿庭花、轉調滿庭芳

點絳脣 點櫻桃、南浦月、十八香、沙頭雨、尋瑤草

醉太平 醉思凡、凌波曲、四字令

昭君怨 一痕沙、宴西園、洛妃怨

相見歡 烏夜啼、上西樓、秋夜月、西樓子、憶真妃、月上瓜州

憶王孫 豆葉黃、欄干萬里心、畫蛾眉、獨腳令、怨王孫、憶君王

搗練子 深夜月、搗練子令

淒涼犯 瑞鶴仙影

花心動 好心動、桂飄香、上升花、花心動慢

喜遷鶯 萬年枝、鶴沖天、春光好、喜遷鶯令、燕歸來、早梅芳、烘春桃李

天仙子 萬斯年

喜團圓 與團圓

千秋歲 千秋節

端正好 於中好

古調笑 宮中調笑、轉應曲、三台令

渡江雲 三犯渡江雲

寶鼎現 寶鼎兒、三段子

小重山 小衝山、小重山令、柳色新

平湖樂 小桃紅、採蓮詞

連理枝 紅娘子、小桃紅、灼灼花

梅花外 貧也樂、小梅花

少年遊 小闌干、玉蠟梅枝

長相思 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相思令、青山相送迎

女冠子 女冠子慢

謁金門 空相憶、無風花自落、垂楊碧、楊花落、出塞、東風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

歸字謠 蒼梧謠、十六字令

梧桐影 明月斜

羅貢曲 望夫歌

壽陽曲 落梅風

天淨沙 塞上秋

甘州曲 甘州子

喜春來 陽春曲

秋風清 秋風引、江南路、新安路

拋球樂 莫思歸

金字經 閲金經

訴衷情 桃花水

歸自謠 風光子、思佳客

河滿子 何滿子

望梅花 望梅花令

長命女 薄命女

春光好 愁倚闌、愁倚闌令、倚闌令

生查子 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

醉公子 四換頭

玉蝴蝶 玉蝴蝶慢

中興樂 濕羅衣

歸國謠 歸平遙

贊浦子 贊普子

沙塞子 沙磧子

殿前歡 鳳將雛

清商怨 關河令、傷情怨

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

好女兒 繡帶兒

朝天子 思越人

相思引 玉交枝、定風波令、琴調相思引、鏡中人

江亭怨 清平樂令、荊州亭

烏夜啼 聖無憂、錦堂春

賀聖朝 轉調賀聖朝

山花子 南唐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攤破浣溪沙、感恩多令

胡搗練 望仙樓

朝中措 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圓

人月圓 青衫濕

海棠春 海棠花、海棠春令

武陵春 武林春

月宮春 月中行

極相思 極相思令

醉鄉春 添春色

太常引 太清引、臘前梅

應天長 應天才令、應天才慢

憶漢月 望漢月

梁州令 涼州令、梁州令疊韻州

歸田樂 歸田樂引

惜分飛 惜雙雙、惜雙雙令、惜芳菲

四犯令 四和香、桂華明

探春令 景龍鐙

越江吟 宴瑤池、瑤池宴、瑤池宴令

伊州令 伊川令

引駕行 長春

雙雁兒 雙燕子

尋芳草 王孫信

恨來遲 恨歡遲

紅窗聽 紅窗睡

折桂令 天香引、蟾宮曲、秋風第一枝

杏花天 杏花風

戀繡衾 淚珠彈

擷芳詞 折紅英、清商怨、惜分釵、釵頭鳳、玉瓏璁

鸚鵡曲 黑漆弩、學士吟

掃地舞 掃市舞

接賢賓 集賢賓

步蟾宮 釣台詞、折丹桂

冉冉雲 弄花雨

甘露歌 古祝英台

于飛樂 鴛鴦怨曲

番子 春草碧

荔枝香 荔枝香近

御街行 孤雁兒

陽關引 古陽關

鬥百花 夏州

最高樓 醉高春

綵鳳飛 綵鳳舞

早梅芳 早梅芳近

新荷葉 折新荷引、泛蘭舟

洞仙歌 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詞、洞中仙、洞仙歌慢

受恩深 愛恩深

八六子 感黃鸝

探芳信 西湖春

六幺令 綠腰、錄要、樂世

小聖樂 驟雨打新荷

漢宮春 漢宮春慢

倦尋芳 倦尋芳慢

醉蓬萊 雪月交光、冰玉風月

慶清朝 慶清朝慢

西子粧 西子粧慢

燕春台 夏初臨

聲聲慢 勝勝慢、人在樓上

石州慢 柳色黃、石州引

宴清者 四代好

慶春宮 慶宮春

憶舊遊 憶舊遊慢

竹馬兒 竹馬子

憶瑤姬 別素質、別瑤姬慢

探春慢 探春

湘江靜 瀟湘靜

歸朝歡 菖蒲綠

傾杯樂 古傾杯

月中桂 月中仙

解連環 望梅、杏樑燕

泛清苕 感皇恩慢

奪錦標 清溪怨

選冠子 選官子、轉調選冠子、惜餘春慢、蘇武慢、過秦樓

霜葉飛 鬥嬋娟

瑤台月 瑤池月

吊嚴陵 暮雲碧

金明池 昆明池、夏雲峯

秋思耗 畫屏秋色

鶯啼序 豐樂樓

江城子慢 江神子慢

夜飛鵲慢 夜飛鵲

氐州第一 熙州摘遍

長亭怨慢 長亭怨

八聲甘州 甘州、瀟瀟雨、宴瑤池

水調歌頭 元會曲、凱歌

採桑子慢 醜奴兒慢、愁春未醒、醜奴兒近、疊青錢

蕙蘭芳引 蕙蘭芳

婆羅門引 婆羅門、望月婆羅門引

月上海棠 玉關遙、月上海棠慢

雨中花令 送將歸

鬲溪梅令 高溪梅令

燭影搖紅 憶故人、歸去曲、玉珥墜金環、秋色橫空

相思兒令 相思令

綵鸞歸令 青山遠

小鎮西犯 小鎮西,鎮西

千秋歲引 千秋歲令、千秋萬歲

上林春令 上林春

訴衷情近 一絲風、漁父家風

霜天曉角 月當窗、踏月、長橋月

祝英台近 寶釵分、月底修簫譜、燕鶯語、寒食詞

水調歌頭 江南好、花犯念奴

促拍採桑子 促拍醜奴兒

金人捧露盤 銅人捧露盤、上西平、西平曲、上平西、上平南

攤破浣溪沙 山花子

桃源憶故人 虞美人影

促拍滿路花 滿路花、一枝花、滿園花、歸去難、喝馬一枝花

新雁過粧樓 八寶粧、雁過粧樓、瑤台聚八仙、百寶粧

四犯翦梅花 轆轤金井、月城春、錦園春、三犯錦園春

飛雪滿羣山 飛雪滿堆山、扁舟尋舊約

添聲楊柳枝 賀聖朝影、太平時

減字木蘭花 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

攤破南鄉子 青杏兒、似孃兒、慶靈椿、閒閒令

隔浦蓮近拍 隔浦蓮、隔浦蓮近

五福降中天 五福降中天慢

江城梅花引 攤破江城子、四笑江梅引、梅花引、明月引、西湖明月引

法曲獻仙音 獻仙音、越女鏡心

拜星月慢 拜星月

鳳凰台上憶吹簫 憶吹簫

新雁過粧樓別名八寶粧,另有詞牌名八寶粧,二者不同。

喜遷鶯別名鶴沖天,另有詞牌名鶴沖天,二者不同

念奴嬌別名千秋歲,另有詞牌名千秋歲,二者不同

平湖樂別名小桃紅,連理枝亦有別名小桃紅,二者不同

少年遊別名小闌干,眼兒媚亦有別名小闌干,二者不同

菩薩蠻別名子夜歌,另有詞牌名子夜歌,二者不同

鷓鴣天別名思佳客,歸自謠亦別名思佳客,二者不同

鷓鴣天別名思越人,朝天子亦別名思越人,二者不同

眉嫵別名百宜嬌,另有詞牌名百宜嬌,二者不同

誰知道詞牌名?

滿江紅

小重山

賀新郎

沁園春

菩薩蠻

西江月

清平樂

採桑子

如夢令

減字木蘭花

蝶戀花

漁家傲

憶秦娥

暗香

念奴嬌

臨江仙

浣溪沙

浪淘沙

水調歌頭

卜算子

六言詩

自由詩

十四行詩

一剪梅

永遇樂

醉花陰

昭君怨

江城子

虞美人

水龍吟

齊天樂

鷓鴣天

竹枝詞

謁金門

眼兒媚

生查子

鵲橋仙

點絳脣

踏莎行

好事近

南鄉子

桂枝香

青玉案

訴衷情

八聲甘州

拋球樂

怨王孫

雜言詩

翠樓怨

散文詩

楚辭體

詩經

楊柳枝

望江南

唐多令

漁歌子

搗練子

烏夜啼

長相思

喜遷鶯

阮郎歸

應天長

風入松

本蘭花

破陣子

調笑令

八六子

南歌子

揚州慢

酒泉子

女冠子

更漏子

天仙子

行香子

何滿子

攤破浣溪沙

巫山一段雲

少年遊

雨霖鈴

望海潮

定風波

武陵春

瑞鷓鴣

聲聲慢

瑞鶴仙

一萼紅

蘭陵王

石州慢

洞仙歌

摸魚兒

蘇幕遮

御街行

六州歌頭

天香

六幺令

南浦

疏影

滿庭芳

千秋歲

浪淘沙

菩薩蠻

清平樂

烏夜啼

醜奴兒

如夢令

鷓鴣天

生查子

憶江南

虞美人

破陣子

南鄉子

夢江南

浣溪沙

酒泉子

何滿子

小重山

江城子

臨江仙

漁家傲

蘇幕遮

八聲甘州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宋詞中有哪些詞牌名??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採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脣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鬆歎》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詞牌有哪些??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誰知道古詩中的 詞牌名 有哪些?

1: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3: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5: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6: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7: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8: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0: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11: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15: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

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16: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17: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18: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19: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20: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21: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22: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23: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24: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25: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26: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27: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30: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31: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32: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34: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35: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37: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38: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40: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42: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43: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44: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45: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什麼是詞與詞牌?

就體裁而言,詞是廣義的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所以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由於詞的句子長短不一,屬雜言體,所以又有長短句的別稱。

實際上,詞也有齊言(七言),並不都是長短句,而句有長短的詩,也不能叫詞。詞配樂,《詩經》的詩也配樂,漢魏的樂府詩也配樂,所以也不能説配樂的詩就是詞。詞所配的樂與《詩經》、樂府所配的樂不同,它是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一種新興音樂,稱為“燕樂”(“燕”與“宴”通)。“燕樂”傳入中原後,也受到民間音樂的影響,但其主體是自外傳入的“胡樂”,旋律比較複雜。這樣,原來整齊的五言、七言的詩,就只能與一部分樂曲相配,而與那些大量結構參差的樂曲,就很難相配,於是依照樂曲的節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應運而生。詞從一開始就是齊言、雜言同步發展的。它要求不同的句數,每句又有不同字數與平仄,用韻上也很嚴格,用什麼韻與何處用韻,都由樂譜規定。據此,倒是“曲子詞”這個名詞清楚地説明了詞體的性質,表明了詞與曲的關係。之所以又稱為“曲”或“雜曲”,是單就音樂而言。

詞的名稱,歷史上還有稱為“樂府”的,如蘇東坡詞最早的刻本就叫《東坡樂府》。又有稱為“樂章”的,如柳永的詞集稱《柳公樂章五本》。還有“琴趣”(如《山谷琴趣三卷》)、“語業”(如《西樵語業一卷》)、“歌曲”(如《臨川先生歌曲一卷》)、“別調”(如《後村別調一卷》)等異名。此外,宋人還有稱詞為“詩餘”的,一般認為這是把詞作為詩的餘緒,這種説法並不確切,但這種稱呼卻是存在的。

詞體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從“一代文學”的角度看,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

所謂詞牌,本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最初,詞都是配合音樂來歌唱的,有的按詞制調,有的依調填詞,曲調的名稱就是詞牌,一般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如姜白石的自度曲《揚州慢》,就是抒發作者對劫後揚州的黍離之悲的。後來,主要是依調填詞,曲調名稱和詞的內容不一定聯繫,而且大多數詞都已不再配樂歌唱,所以各個調名只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定式,即所謂“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有些詞牌,正名之外另標異名,如《念奴嬌》是本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等為其別名。又有“調異名同”的,即數調同名,如《菩薩蠻》又名《子夜歌》,而另外還有《子夜歌》正調,與作為《菩薩蠻》別名的《子夜歌》完全不同。還有“調異句同”的,如《解紅》、《赤棗子》、《搗練子》三調,均為五句。兩句三字,三句七字,共二十七字,均押平聲韻,但其平仄卻不盡相同,不能視為同調。此外,還有“一調數體”即“調同句異”的現象,如《念奴嬌》,在《詞律》中把辛棄疾的“書東流村壁”作為“《念奴嬌》正格”,列在前頭,而把蘇東坡的“大江東去”作為“別格(異體)”,列在後面。

詞調還根據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填詞名牌》規定:“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又如《漢語詩律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六十二字以內的小令”,“第二類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詞”。

又因分段的關係,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詞的一段叫一片或闋,不分段的叫單調,如《如夢令》,前後兩片的是雙調,如《念奴嬌》,兩片之間空一字。三疊印分3段,如《蘭陵王》。四疊即分為4段,只有《鶯啼序》、《勝州令》二調。雙調最常見,通常上、下片字數相等或相近,平仄也大致相同。上、下片字數、平仄不盡相同的,下片的頭一句叫“換頭”或“過遍”(“過片”)。

詞調因音樂節拍不同而分為令、引、近、慢四類。它們和字數多少無必然聯繫,但在字數上仍有大致的區別。即:令詞一般字數較少,近詞和引詞一般都長於小令而較慢詞為短。慢詞大多是長調,如《卜算子》,是慢詞中最短的,還有89字。這只是大略而言,並不是絕對的。以令詞來説,《勝州令》就有四疊,長達215字。

有時調名以下寫出詞題或小序。如的二首《沁園春》,一標“長沙”,一標“雪”,這就是詞題,表示分別詠“長沙”和“雪”的。

什麼叫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説,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

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

詞的起源

唐代社會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音樂成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享受。特別是在開元、天寶年間,玄宗皇帝精通並酷愛音樂,在宮中蓄養數百人的樂團,號稱"皇家梨園弟子",更促進了社會上音樂歌舞的流行。而燕樂新鮮活潑,曲調繁多,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伴奏,富於變化,故尤為人們所愛好。這些燕樂曲調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辭就是詞的雛形,當時叫作"曲子詞"。

所以,唐代的燕樂歌辭本來與從前的樂府歌辭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逐漸形成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嚴格按照樂曲的要求來製作歌辭,包括依樂章結構分遍,依曲拍為句,依樂聲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而有定格的形式。這種情況是過去的樂府歌辭所沒有的。到了中唐以後眾多文人用這種制辭方式進行創作,這種新體歌辭逐漸成為中國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裁,就是後來通常所稱?quot;詞"。

詞牌知識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詞搶智�拿�啤@�紜鍍腥��罰�菟凳怯捎諤拼�籩諧蹌輜郟�����保��鞘嶙鷗喵伲�髯漚鴯冢��龕�螅ㄨ�笫巧砩嚇騫業鬧楸Γ��篤腥�5筆苯譚灰虼似壯傘鍍腥���貳!段鶻�隆貳ⅰ鬥縟腖傘貳ⅰ兜�禱ā返齲�際鞘粲謖庖煥嗟摹U廡┒際搶醋悦竇淶那�鰲?br>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説,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

一、詞調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最初是配樂的歌詞,有自己的樂譜,寫詞必須詞調對字、句、聲、韻的要求填寫,要做到“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有時還要區別四聲,所以稱之為填詞又叫“倚聲”。詞調同宮調有密切的聯繫,填詞必須根據所要表達的內容來選擇合適的宮調。

宮調由七聲十二律構成,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其中任何一聲都可以構成一種調式。以宮聲為主的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調式稱“調”,合稱“宮調”。樂音的音高標準稱“律”,分六律(陽律):黃鐘、太簇、姑冼(xian)、蕤寶、夷則、亡射(wu yi);六呂(陰律):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七聲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合八十四宮調,但在唐及北宋實際應用只四聲二十八調。即宮聲七調:正宮、高宮、中呂宮、道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商聲七調:大石調、高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商調、越調;角聲七調:大石角、高大石角、雙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聲七調:般涉調、高般涉調、中呂調、正平調、高平調、仙呂調、羽調。到了南宋時只用七宮十二調,即角聲七調完全不用,商聲七調除去高大石調,羽聲七調除去高般涉調。

二、詞牌

詞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代表一定的詞律格式。但有不少詞牌是有別名的即調同名異,如《念奴嬌》又稱《大江東去》、〈酹江月〉、〈赤壁賦〉等;也有的詞牌名稱相同卻不是同一詞調即調異名同,如有〈憶江南〉別名〈步虛聲〉而也有〈西江月〉別名〈步虛聲〉。

三、詞譜

現存最早的詞譜是明·張延的〈詩餘圖譜〉,比較完備的詞譜有清·萬樹的〈詞律〉和康熙時期陳延敬、王奕清奉敕編撰的〈欽定詞譜〉簡稱〈詞譜〉。清

·舒夢蘭編〈白香詞譜〉四卷,選錄歷代名作一百首,附註平仄聲調,適合初學者填詞參考,還有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簡明適用,而潘慎主編的〈詞律辭典〉是迄今收羅最完備的詞譜。

四、詞韻(略)詳見〈詞林正韻〉

五、詞律

詞牌中有所謂的添字、儺破、減字、偷聲等這裏作一下解釋。添字、減字單指字數的增減而已。添字後引起句式的變化,一句破成兩句,稱“儺破”。偷聲與之反。

一首詞的下闋起頭句式不同於上闋這樣的下闋起頭處稱“換頭”,又叫“過變”常見的有:〈憶秦蛾〉、〈賀新郎〉等。

三段的詞叫三疊詞,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稱“雙拽頭”常見的有〈瑞龍吟〉等。非雙拽頭的詞有〈蘭陵王〉、〈夜半樂〉等。而四疊的詞僅有〈勝州令〉、〈鶯啼序〉兩調。

詞句常常使用領字,即在一句開頭一個字、兩個字(如:莫是、還又、哪堪等)、三個字(如:最無端、更能消、又卻是等),語氣上稍作停頓又不點斷,語義上領起下文。領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讀”)一字豆多數是虛詞,如:正、但、又、更、況、且、方、應、甚等,如:但目送芳塵去(賀鑄·〈青玉案〉)。也有些是動詞:望、問、怕、料、想、看、歎、念等,如:問江路梅花開也未(程垓〈酷相思〉)。

六、對仗

詞的對仗沒有具體的規定,相連兩句字數相同,就可以構成對仗,一字豆後面的句子也可以對仗,如:快酒兵長俊、詩壇高築(辛棄疾·〈滿江紅〉)。不限平仄相對,也不忌同字相對。

七、韻式

詞的韻式從整體上看具有不規則性,用韻沒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個詞調來説卻有嚴格的規定。詞的韻式有平韻式、有仄韻式,仄韻中上、去可通押,入聲韻單押。還有平仄轉韻式、平仄同協式。韻字也不避同字。

詞調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你的問題不太好回答。請看下下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詞律——詞的起源

詞是詩的發展,是以詩為基礎而演變形成的,同時又與音樂有緊密聯繫。這種聯繫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先有詩而後製成配樂,音樂要較多地照顧詩歌的形式特點;二是先有音樂曲譜而後有詩,則詩歌就必須適應音樂曲調的要求。如《詩經》中的詩,是配雅樂的歌詞;漢魏樂府詩是配清樂的歌詞;而“詞”卻是配燕樂的歌詞。

所謂“燕樂”,據《隋書·音樂志》記載,乃是在北周以前從印度中亞細亞經新疆、甘肅而傳入中原一帶的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新興音樂。這種從西域傳來的音樂,到了隋唐時代便普遍流行起來。因它常被用在宴會上,故稱為“燕樂”(燕與宴通)。由於胡樂的旋律相當複雜,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只能與一部分樂曲相配,對於那些大量結構參差的樂曲,就很難相配,只能依照樂曲的節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詞”就是這樣產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開始就是齊言和雜言同時發展的。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詞,既然是和燕樂相配的歌詞,那它的準確名稱就應當叫“曲子詞”。“曲子”是指音樂部分,“詞”是指文辭部分,這二者是不可分的。清劉熙載説:“詞即曲之詞,曲即詞之曲”(《藝概》),故“曲子詞”這個名稱,清楚地説明了詞體的性質,表明了詞與曲的關係。

中唐以後,詞的創作逐漸定型。當詞譜還存在的時候,作者寫一首詞,必須先創制或選用一個詞譜(即歌譜),然後按照它對聲韻的要求去配詞,這樣創作出來的歌詞才能協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寫詞又叫做填詞,或叫做倚聲。

宋代以後,那些與詞相配的樂譜逐步亡佚,後人作詞。就不能再按譜填詞,,而是按唐宋人的詞來填詞;即是説把詞作為跟音樂完全脱離的一種舊體格律詩看待,把詞律化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故詞律與詩律一樣,只涉及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等

詞律二——詞的分類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一、詞的分類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清毛先舒《填詞名解》規定:“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或可分為小令、慢詞。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主張把詞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六十二字以內的小令……第二類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詞’”。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二、詞的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又因分段關係,還有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詞的一段叫做片或闋。片與片之間的關係,在音樂上是暫休止而非全曲終了,正跟現代歌曲唱一次、兩次合為一曲的情形一樣。曲終叫做闋。一闋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終了。下面再來一闋,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當然前後闋的意思還是連貫的。

1、 單調

不分段的詞即為單調,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詩,只不過的長短句罷了。

2、 雙調

分為前後兩闋(或上下片)的詞即為雙調。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這樣,字數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着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字數不同的如《菩薩蠻》,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3、 三疊

三疊就是三闋,不多見。如《瑞龍吟》、《蘭陵王》。如前兩疊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疊的雙頭者,又叫做“雙拽頭”。

4、 四疊

四疊即分為四段。四疊只有《鶯啼序》、《勝州令》(215字)兩調。

詞律三——詞牌的來源

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別名,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之所以稱為“牌”,由演唱時要掛牌的做法而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以下幾種情況:

1、 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説是由於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説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漁歌子》,本為漁人歌之題;《巫山一段雲》本為寫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題;《竹枝詞》即來源於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來自民間的曲調。

2、 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李存勖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之句得名。

3、 本來就是詞是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説,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4、 取最初所賦的對象。如《臨江仙》,初賦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賦天台仙子;《河瀆神》,初賦祠廟;《小重山》,初乃宮詞;《思越人》,初賦西子。

5、 採用人名或地名。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園春》,由東漢沁水園公主而得名;《念奴嬌》,由唐朝天寶年間宮廷歌女念奴而得名。

6、 按字數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詞律四——詞譜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填”,就是依譜填寫的意思。

古人所謂詞譜,乃是擺出一件樣品,讓大家照樣去填。下面是萬樹《詞律》所列《菩薩蠻》的詞譜原來的樣子:

菩薩蠻(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重疊金)

李白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煙如織韻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帶傷心碧葉瞑 可平色入高樓 換平有 可平人樓 可仄上愁 葉平 玉 可平階空竚立 三換仄宿 可平鳥歸飛急 三葉仄何 可仄處是歸程 四換平長 可仄亭連 可仄短亭 四葉平

《詞律》在詞牌下面註明規定的字數,詞牌的別名;在詞中註明平仄和叶韻。凡平仄均可的地方,註明“可平”、“可仄”(於平聲字下面註明“可仄”,於仄聲字下面註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註,例如林字下面沒有注,這就表明必須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聲,就應照填一個平聲字。“織”字下面注個韻字,表示這裏該用韻;“碧”字下面注個葉字,表示這裏該叶韻(即與“織”字押韻)。當然並不規定押哪一上韻,但是要求一個仄聲韻。“樓”字下面注“換平”,是説換平聲韻。“愁”字下面注“葉平”,是説葉平聲韻。“立”字下面注“三換仄”,是説在第三個韻又換了仄聲韻;“急”字下面注“三葉仄”,是説葉仄聲韻;“程”字下面注“四換平”,是説在第四個韻又換了平聲韻;“亭”字下面注“四葉平”,是説葉平聲韻。萬樹是清初時代的人;在萬樹以前,詞人們早已填詞,那又依照誰人所定的詞譜呢?古人並不需要詞譜,只要有了樣品,就可以照填。試看辛棄疾所填的一首《菩薩蠻》: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辛詞共用四十四個字,共用四個韻,其中兩個仄聲韻,兩個平聲韻,並且平仄韻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詞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詞,甚至原詞前闋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後闋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這裏有一個問題:拿誰的詞來做樣品呢?如果説寫《菩薩蠻》要拿李白原詞做樣品,李白又拿誰的詞做樣品呢?其實《菩薩蠻》的最早的作者(李白?)並不需要任何樣品,因為《菩薩蠻》是按曲譜而作出的。民間作品多數是入樂演唱的,所以只須按曲作詞,而不需要照樣填詞。至於後世某些詞調,那又是另一種情況。詞人創造一種詞調,後人跟着填詞。詞牌是越來越多的。有些詞牌是後起的,那隻能拿較晚的作品作為樣品。

本來,唐宋人填詞就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一個詞牌往往有幾種別體。詞中本來就是律句佔優勢;有些詞的拗句又常常被後代詞人改為律句。例如《菩薩蠻》前後闋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為“平平仄仄平”。有些詞,如《念奴嬌》、《水調歌頭》等,在開始的時期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所以後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説來,小令的格律最嚴,中調較寬,長調更寬

詞律五——詞調雜談

寫詞所依據的樂曲稱為“詞調”。每個詞調都得標個名稱,稱為“詞牌”。如《永遇樂》、《滿江紅》等,都是詞牌。最早,詞家依據詞的樂曲來填詞,後來,原樂曲逐漸失傳,於是只得按照前人詞篇中的句式、平仄和韻律來填寫,後有人把每一個詞調的句式、平仄和韻律等,分別概括整理,用文字加以説明,形成種種不同的固定格式,並附詞篇為例,編次起來,這就是“詞牌”。

詞調最早來源於民間曲調,後來,有的來源於外域樂曲,有的是樂工歌手所譜制,有的是樂府古曲,又有一些是文人自度的等。多數詞調只有一種體式,一種詞譜,如《漁家傲》、《生查子》等。由於詞的格律有一定的靈活性,其樂曲在演奏時常常有所變化,於是產生“同調多體”的情形,即“正體”以外,還有“別體”。如《念奴嬌》是正名,用仄韻的居多,也有用平韻的,共12體,《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則為其別名。當然,有多少“體”,就有多少個詞譜。

“詞調多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 主要是結構改變一一如《江城子》,正體為單調;也有雙調的別體。

2、 主要是用韻的不同一一如《滿江紅》,正體押仄韻;也有押平韻的別體。

3、 主要是節拍快慢差異一一產生了“令”、“引”、“近”、“慢”等調式類別。

4、 主要是句式變更一一產生了“攤破”、“促拍”、“減字”、“偷聲”、“增字”等調式類別。

一、“令”、“引”、“近”、“慢”四種調式

1、“令”一一最初某個詞牌加稱“令”,似與行酒令有關,其格式並無變化。如《浪淘沙》又稱為《浪淘沙令》,《調笑》又稱為《調笑令》等。後來,一般把字數少調短、節拍較促的詞稱為“令詞”,如《十六字令》、《三台令》(24字)等。

2、“引”和“近”一一這兩個字都有引長、擴充的意義。近詞又稱為“近拍”。引詞與近詞,一般都比原詞較長,節拍較慢。如《千秋歲》71字,《千秋歲引》則為82字;《訴衷情》45字,而《訴衷情近》則為75字。

3、“慢”一一即“慢曲了”的簡稱,指唱起來節拍較慢。慢詞的字數一般比原詞的字數多得多。如雙調《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擴大為三疊,132字;《雨中花》50字,《雨中花慢》則是100字。

二、對原有詞調進行增損變化而成另一體

1、 轉調一一即增損舊腔,轉入新調。經過轉調後的詞不再屬於原來的宮調。有兩種轉調情況:一是僅某些句的平仄不盡相同,如《蝶戀花》和《轉調蝶戀花》,均為雙調,60字,只是後者的前後段第四句及換頭句的平仄異。二是轉調後的字句與原調不同,如《踏莎行》,“雙調58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而《轉調踏莎行》,則“雙調64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

2、 攤破一一由於樂曲節拍的變化而增減字數,或破一句為兩句,從而在結構和用韻上也發生變化,因而另成一體。如《採桑子》,雙調44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而《攤破採桑子》,則雙調60字,前段六句,四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一重韻。

3、 減字一一與攤破同理,通過減少原調的字數而另成新調。如《木蘭花》,雙調52字,前後段各六句,句型為三三七三三七,三仄韻;而《減字木蘭花》,則為雙調44字,前後段各四句,句型為四七四七,兩仄韻、兩平韻。

4、 偷聲一一與減字同理,但側重於用韻的變化。如《偷聲木蘭花》,為雙調50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它是從第三句起換平韻,以其“偷平聲,故云偷聲。

5、 促拍一一是由增字而形成的詞調別體。這是因為歌唱時要促節短拍,節拍加快,就得增加原調的字句。

6、 添字一一對某些句子增加字數,但不破句而形成另一種詞調。

詞律六——詞的用韻

2004-03-12 10:52:14

陸振光

關於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較為精審的當為清代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

詞韻比詩韻要寬:(1)詩韻的106部,合併而只為19部;(2)詞韻的平聲通押,上聲和去聲也當然通押,只入聲5部獨用;(3)詞韻同部的平聲又可和上聲、去聲通押而構成“叶韻”(同部平仄通押)。如果寫近體詩,只能用同部的韻字,是不允許“出韻”的。

一、詩、詞用韻的比較

有三點不同:

1、 律詩和絕句是一韻到底,而不少詞調卻是要換韻的,如《清平樂》。

2、 律詩和絕句一般都用平韻,而詞的用韻,或平或仄,必須依據詞譜而定。詞的押韻或平或仄,有以下四種情況:

(1) 限用平韻的詞譜。如《採桑子》、《臨江仙》、《一剪梅》、《滿江紅》、《水調歌頭》等。

(2) 限用仄韻的詞譜。如《生查子》、《卜算子》、《點絳脣》、《賀新郎》、《永遇樂》等。

(3) 可平可仄的詞譜。如《念奴嬌》、《滿江紅》(正體用仄韻,別體用平韻)等。

(4) 平仄換韻的詞譜。如《清平樂》、《西江月》、《更漏子》、《調笑令》、《相見歡》等。

3、 律詩和絕句的韻腳,位置固定;而詞的韻腳位置要根據詞譜而定。一般有三種情況:

(1) 句句用韻的。如《漁家傲》、《長相思》、《憶王孫》等。

(2) 不是句句用韻,但各闋韻腳位置相同。如《卜算子》、《採桑子》、《生查子》、《一剪梅》等。

(3) 不是句句用韻的,且各闋韻腳位置也不相同。如《沁園春》、《水調歌頭》、《滿江紅》、《桂香枝》等。

二、詞的疊韻

有的詞要求用疊韻,如“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這裏兩個“流”和兩個“悠”字,都是疊韻。

詞律七——詞的句式與平仄 點擊32

2004-03-12 10:51:33

陸振光

詞有齊言、雜言,而且大多數是雜言,從一字到十一字不等。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尤其是五字和七字詞句的平仄,與五、七言律句的平仄,是相同的,稱為“入律”。

一、 五字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

1、 平平平仄仄。如“青山遮不住”,“小喬初嫁了”等。

2、 仄仄仄平平。如“簾外雨潺潺”,“何處是歸程”等。

3、 平平仄仄平。如“悠悠萬世功”,“長亭更短亭”等。

4、 仄仄平平仄。如“捲起千堆雪”,“人約黃昏後”等。

二、 七字句的平仄格式也是有四種

1、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八千里路雲和月”,“寒山一帶傷心碧”等。

2、 平仄仄平仄仄平。如“一曲新詞酒一杯”,“流到瓜洲古渡頭”等。這一句式的第三字不能換“仄”,否則會犯“孤平”之忌。

3、 仄仄平平平仄仄。如“三十功名塵與土”,“流水落花春去也”等。

4、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別時容易見時難”, “當年萬里覓封侯”等。

有些詞,一讀就知道這是從七絕或七律脱胎出來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個律句組成的,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這詞的後闋開頭用對仗,就像律詩頸聯用對仗一樣。《菩薩蠻》前後闋末句本來用拗句(仄平平仄平),但是後代詞人許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萬樹《詞律》不能不在第三字注云“可仄”。如果前後闋末句都用了律句,那麼,整首《菩薩蠻》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組成的了。不過要注意一點:詞句常常是不粘不對的。像《菩薩蠻》開頭兩句雖然都是律句,但它們的平仄不是對立的。

三、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數是律句,連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數是律句。現在分別加以敍述。

1、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見。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且通常多為韻腳。如[宋]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其中“天”是韻腳。

2、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特點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於誤解詞句的平仄。“一字豆”指領起後面的句子的字,句中稍有停頓,故稱為“豆”;它通常用去聲(至少要用仄聲)。一字豆不須斷,只須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即可。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3、 二字句。有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四種格式,以平仄、平平為常見。二字句多用在換頭處或作為疊句,而且常常是入韻的。用作疊句,如“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有的詞調,規定何處該用疊字或疊句,在詞譜中都有説明,填詞時應遵守。

4、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常用的有三種,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須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無眠”。兩個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綠蓑衣”。

5、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有兩種,即:平平仄仄,如“天高雲淡”;仄仄平平(第三字只能用平,不能機動),如“怒髮衝冠”。兩個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遜”。如果先平腳,後仄腳,則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從節奏而言,上二下二最常見,但也有上一下三,以首字為豆,如“但──遠山行”(蘇軾《行香子》),其中“但”為豆。

6、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為仄起,仄起變為平起,就擴展成為六字句。有兩種基本格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實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中的前六字,故忌“三、五同仄”,如“我欲乘風歸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紅旗漫卷西風”。兩個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從節奏而言,有上二下四、上四下二、二二二、三三等。

7、 八字句。通常用的是如下三種格式:

(1) 上三下五式,為常用。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聲的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的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2) 上一下七式,其後七字即用七言律句的平仄格式。如“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3) 上二下六式,其後六字即用六言詞句的平仄格式。如“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8、 九字句。一般都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通常用的是如下三種格式:

(1) 三下六式,其三字用平腳,則後邊的六字句為仄腳。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 上六下三式。例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用的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格式。

(3) 上四下五式。如“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用的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9、 十字句。多用上三下七句式。如“最好是── 一川夜月光流渚”、“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見説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10、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又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11、 特種律。特種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較特別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憶秦娥》前後闋末句,依《詞律》就該是特種律句。其實,前後闋倒數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種律句。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夢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種律句。如“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

12、 拗句。大多數的詞牌都是沒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數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嬌》前後闋末句(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前闋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上宮闕”),後闋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橋飛架南北”),都是“平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詞律八——詞的對仗 點擊35

2004-03-12 10:49:25

陸振光

詞的對仗,有三種情形:一是詞譜規定必須使用;二是詞譜規定可用可不用;三是詞譜未作規定,用或不用由作者自定。

1、詞譜規定使用對仗的:此類硬性規定要用對仗的很少見,例如《西江月》前後闋頭兩句,《南歌子》開頭兩句,《鷓鴣天》要求上片的第三、第四句用對仗,《漁歌子》中間的兩個三言句用對仗,《踏莎行》開頭兩個四言句,《黃鶯兒》上、下片兩個平聲豆起的兩雙五言句等,凡此,詞譜都註明要用對仗。

2、詞譜規定可用可不用:例如《沁園春》前闋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兩句;後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前後闋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後闋頭兩句。凡此,詞譜均註明,可用對仗,也可不用。

《沁園春》前闋第四五六七兩聯,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後闋第三四五六兩聯,如“惜秦皇漢武,略輪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這是以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不同。像這樣以兩句對兩句的對仗,稱為扇面對。

3、用或不用由作者自定:凡前後兩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例如《憶秦娥》前後闋末兩句,《水調歌頭》前闋第五六兩句,後闋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望是一字豆,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里冰封”對“萬里雪飄”;“才下眉頭”對“卻上心頭”;澄江如練“對“翠峯如簇”。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一樣的

詩詞中“令”的定義是什麼

令是詞調的一種。詞調主要分令、引、近、慢四類。

“令詞”的名稱當來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於宴會時即席填詞,利用時調小曲當作酒令,遂稱為令曲,又稱為小令。令詞一般字少調短,字數最少的是《十六字令》;字數最多的是《六麼令》,有九十六字。又有《百字令》,一百字,不過它是《念奴嬌》的別名。明陳耀文輯《花草粹編》卷十二有《勝州令》,長至二百十五字。

詞牌名有哪些

兩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醜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徵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樑令 塞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字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遊慢 雲鬢鬆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鬆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醜奴兒令 醜奴兒慢 醜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粧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遊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裏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採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裏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裊娜 春早湖山 繞地遊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餘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鬆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面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羣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採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醜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面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採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干萬里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干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粧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醜奴兒 攤破採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徵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採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脣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鬆歎》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脣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採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聖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希望幫助你

急需詞牌名,越多越好!!!

800多種,常用的200多種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詞牌正名 詞牌別名

多麗 鴨頭綠、隴頭泉

眉嫵 百宜嬌

秋霽 春霽

疏影 棘影、綠意、解佩環

暗香 紅情

三台 開元樂、翠華引

河傳 怨王孫、慶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滿目

露華 露華慢

尾犯 碧芙蓉

國香 國香慢

芳草 鳳簫吟

花犯 繡鸞鳳花犯

倒犯 吉了犯

瑤華 瑤花慢

陽春 陽春曲

西河 西河慢、西湖

落梅 落梅慢

笛家 笛家弄慢

哨遍 稍遍

戚氏 夢遊仙

西平樂 西平樂慢

桂枝香 疏簾淡月

高陽台 慶春澤慢、慶春宮

千年調 相思會

撲蝴蝶 撲蝴蝶近

解蹀躞 玉蹀躞

剔銀燈 剔銀燈引

風入松 遠山橫、風入松慢

鳳凰閣 數花風

夢行雲 六幺花十八

感皇恩 疊蘿花

青玉案 西湖路

勝勝令 聲聲令

謝池春 風中柳、風中柳令、玉蓮花、賣花聲

厭金盃 獻金盃

錦纏道 錦纏頭、錦纏絆

握金釵 戛金釵

醉春風 怨東風

蘇幕遮 鬢雲鬆令

定風波 定風流、定風波令

系裙腰 芳草渡

唐多令 南樓令、箜篌曲

一翦梅 臘梅香、玉簟秋

少年心 添字少年心

夜遊宮 新念別

廳前柳 亭前柳

卓牌子 卓牌子慢、卓牌子令

玉樓春 惜春容、西湖曲、玉樓春令、歸朝歡令

瑞鷓鴣 舞春風、桃花落、鷓鴣詞、拾菜娘、天下樂、太平樂、五拍

浣溪沙 踏花天、滿院春、小庭花、浣紗溪、減字浣溪沙、東風寒、醉木樨、霜菊黃、廣寒枝、試香羅、清和風、怨啼鵑

菩薩蠻 重疊金、子夜歌、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

虞美人 一江春水、玉壺天、憶柳曲、虞美人影

憶少年 隴首山、十二時、桃花曲

二郎神 十二郎、轉調二郎神

賀新郎 賀新涼、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風敲竹、金縷歌、金縷詞

調笑令 轉應曲、宮中調笑、三台令

蘭陵王 高冠軍

清平樂 憶蘿月、醉東風、清平樂令

憶秦娥 秦樓月、碧雲深、蓬萊閣、花深深、又荷葉

好事近 釣船笛、翠圓枝

如夢令 憶仙姿、宴桃源、比梅、不見、無夢令、如意令、古記

採桑子 醜奴兒、羅敷媚、羅敷媚歌、醜奴兒令

訴衷情 桃花水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孤鴻、百尺樓、楚天遙、眉峯碧

阮郎歸 醉桃源、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

眼兒媚 秋波媚、小闌干、東風寒

摸魚兒 買陂塘、陂唐柳、邁陂塘、雙蕖怨、摸魚子、山鬼謠

柳梢青 早春怨、雲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隴頭月

一斛珠 醉落拓、一斛夜明珠、怨春風、醉落拓

一剪梅 臘梅香

齊天樂 五福降中天、台城路、如此江山

鵲橋仙 廣寒秋、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

鷓鴣天 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

永遇樂 消息

浪淘沙 賣花聲、浪淘沙令

沁園春 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

西江月 步虛詞、白蘋香、江月令

大江東 大江乘

南歌子 南柯子、春宵曲、十愛詞、水晶簾、碧窗夢、望秦川、風蝶令

破陣子 十拍子

燕台春 燕春台

念奴嬌 無俗念、百字謠、百字令、壺中天慢、杏花天、酹江月、大江東去、赤壁詞、酹月、大江西上曲、太平歡、壽南枝、古梅曲、湘月、淮甸春、白雪詞、千秋歲、慶長春

唐多令 南樓令

蝶戀花 鵲踏枝、鳳棲梧、黃金縷、一籮金、卷珠簾、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

水龍吟 龍吟曲、小樓連苑、海天闊處、豐年瑞、鼓笛慢、莊椿歲

踏莎行 柳長春、踏雪行、喜朝天、轉調踏莎行

新荷葉 折新荷

驀山溪 陽春、上陽春

漁家傲 綠蓑令

憶江南 望江南、夢江南、謝秋娘、夢江口、望江梅、春去也、江南好、安陽好、夢仙遊、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歸塞北

蘇幕遮 鬢雲鬆

漁歌子 漁夫、漁父、漁父樂

一落索 一絡索、玉連環、洛陽春

瑞鶴仙 一捻紅

十月桃 十月梅

破陣子 十拍子

八寶粧 八犯玉交枝

滿庭芳 鎖陽台、滿庭霜、瀟湘夜雨、話桐鄉、江南好、滿庭花、轉調滿庭芳

點絳脣 點櫻桃、南浦月、十八香、沙頭雨、尋瑤草

醉太平 醉思凡、凌波曲、四字令

昭君怨 一痕沙、宴西園、洛妃怨

相見歡 烏夜啼、上西樓、秋夜月、西樓子、憶真妃、月上瓜州

憶王孫 豆葉黃、欄干萬里心、畫蛾眉、獨腳令、怨王孫、憶君王

搗練子 深夜月、搗練子令

淒涼犯 瑞鶴仙影

花心動 好心動、桂飄香、上升花、花心動慢

喜遷鶯 萬年枝、鶴沖天、春光好、喜遷鶯令、燕歸來、早梅芳、烘春桃李

天仙子 萬斯年

喜團圓 與團圓

千秋歲 千秋節

端正好 於中好

古調笑 宮中調笑、轉應曲、三台令

渡江雲 三犯渡江雲

寶鼎現 寶鼎兒、三段子

小重山 小衝山、小重山令、柳色新

平湖樂 小桃紅、採蓮詞

連理枝 紅娘子、小桃紅、灼灼花

梅花外 貧也樂、小梅花

少年遊 小闌干、玉蠟梅枝

長相思 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相思令、青山相送迎

女冠子 女冠子慢

謁金門 空相憶、無風花自落、垂楊碧、楊花落、出塞、東風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

歸字謠 蒼梧謠、十六字令

梧桐影 明月斜

羅貢曲 望夫歌

壽陽曲 落梅風

天淨沙 塞上秋

甘州曲 甘州子

喜春來 陽春曲

秋風清 秋風引、江南路、新安路

拋球樂 莫思歸

金字經 閲金經

訴衷情 桃花水

歸自謠 風光子、思佳客

河滿子 何滿子

望梅花 望梅花令

長命女 薄命女

春光好 愁倚闌、愁倚闌令、倚闌令

生查子 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

醉公子 四換頭

玉蝴蝶 玉蝴蝶慢

中興樂 濕羅衣

歸國謠 歸平遙

贊浦子 贊普子

沙塞子 沙磧子

殿前歡 鳳將雛

清商怨 關河令、傷情怨

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

好女兒 繡帶兒

朝天子 思越人

相思引 玉交枝、定風波令、琴調相思引、鏡中人

江亭怨 清平樂令、荊州亭

烏夜啼 聖無憂、錦堂春

賀聖朝 轉調賀聖朝

山花子 南唐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攤破浣溪沙、感恩多令

胡搗練 望仙樓

朝中措 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圓

人月圓 青衫濕

海棠春 海棠花、海棠春令

武陵春 武林春

月宮春 月中行

極相思 極相思令

醉鄉春 添春色

太常引 太清引、臘前梅

應天長 應天才令、應天才慢

憶漢月 望漢月

梁州令 涼州令、梁州令疊韻州

歸田樂 歸田樂引

惜分飛 惜雙雙、惜雙雙令、惜芳菲

四犯令 四和香、桂華明

探春令 景龍鐙

越江吟 宴瑤池、瑤池宴、瑤池宴令

伊州令 伊川令

引駕行 長春

雙雁兒 雙燕子

尋芳草 王孫信

恨來遲 恨歡遲

紅窗聽 紅窗睡

折桂令 天香引、蟾宮曲、秋風第一枝

杏花天 杏花風

戀繡衾 淚珠彈

擷芳詞 折紅英、清商怨、惜分釵、釵頭鳳、玉瓏璁

鸚鵡曲 黑漆弩、學士吟

掃地舞 掃市舞

接賢賓 集賢賓

步蟾宮 釣台詞、折丹桂

冉冉雲 弄花雨

甘露歌 古祝英台

于飛樂 鴛鴦怨曲

番子 春草碧

荔枝香 荔枝香近

御街行 孤雁兒

陽關引 古陽關

鬥百花 夏州

最高樓 醉高春

綵鳳飛 綵鳳舞

早梅芳 早梅芳近

新荷葉 折新荷引、泛蘭舟

洞仙歌 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詞、洞中仙、洞仙歌慢

受恩深 愛恩深

八六子 感黃鸝

探芳信 西湖春

六幺令 綠腰、錄要、樂世

小聖樂 驟雨打新荷

漢宮春 漢宮春慢

倦尋芳 倦尋芳慢

醉蓬萊 雪月交光、冰玉風月

慶清朝 慶清朝慢

西子粧 西子粧慢

燕春台 夏初臨

聲聲慢 勝勝慢、人在樓上

石州慢 柳色黃、石州引

宴清者 四代好

慶春宮 慶宮春

憶舊遊 憶舊遊慢

竹馬兒 竹馬子

憶瑤姬 別素質、別瑤姬慢

探春慢 探春

湘江靜 瀟湘靜

歸朝歡 菖蒲綠

傾杯樂 古傾杯

月中桂 月中仙

解連環 望梅、杏樑燕

泛清苕 感皇恩慢

奪錦標 清溪怨

選冠子 選官子、轉調選冠子、惜餘春慢、蘇武慢、過秦樓

霜葉飛 鬥嬋娟

瑤台月 瑤池月

吊嚴陵 暮雲碧

金明池 昆明池、夏雲峯

秋思耗 畫屏秋色

鶯啼序 豐樂樓

江城子慢 江神子慢

夜飛鵲慢 夜飛鵲

氐州第一 熙州摘遍

長亭怨慢 長亭怨

八聲甘州 甘州、瀟瀟雨、宴瑤池

水調歌頭 元會曲、凱歌

採桑子慢 醜奴兒慢、愁春未醒、醜奴兒近、疊青錢

蕙蘭芳引 蕙蘭芳

婆羅門引 婆羅門、望月婆羅門引

月上海棠 玉關遙、月上海棠慢

雨中花令 送將歸

鬲溪梅令 高溪梅令

燭影搖紅 憶故人、歸去曲、玉珥墜金環、秋色橫空

相思兒令 相思令

綵鸞歸令 青山遠

小鎮西犯 小鎮西,鎮西

千秋歲引 千秋歲令、千秋萬歲

上林春令 上林春

訴衷情近 一絲風、漁父家風

霜天曉角 月當窗、踏月、長橋月

祝英台近 寶釵分、月底修簫譜、燕鶯語、寒食詞

水調歌頭 江南好、花犯念奴

促拍採桑子 促拍醜奴兒

金人捧露盤 銅人捧露盤、上西平、西平曲、上平西、上平南

攤破浣溪沙 山花子

桃源憶故人 虞美人影

促拍滿路花 滿路花、一枝花、滿園花、歸去難、喝馬一枝花

新雁過粧樓 八寶粧、雁過粧樓、瑤台聚八仙、百寶粧

四犯翦梅花 轆轤金井、月城春、錦園春、三犯錦園春

飛雪滿羣山 飛雪滿堆山、扁舟尋舊約

添聲楊柳枝 賀聖朝影、太平時

減字木蘭花 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

攤破南鄉子 青杏兒、似孃兒、慶靈椿、閒閒令

隔浦蓮近拍 隔浦蓮、隔浦蓮近

五福降中天 五福降中天慢

江城梅花引 攤破江城子、四笑江梅引、梅花引、明月引、西湖明月引

法曲獻仙音 獻仙音、越女鏡心

拜星月慢 拜星月

鳳凰台上憶吹簫 憶吹簫

新雁過粧樓別名八寶粧,另有詞牌名八寶粧,二者不同。

喜遷鶯別名鶴沖天,另有詞牌名鶴沖天,二者不同

念奴嬌別名千秋歲,另有詞牌名千秋歲,二者不同

平湖樂別名小桃紅,連理枝亦有別名小桃紅,二者不同

少年遊別名小闌干,眼兒媚亦有別名小闌干,二者不同

菩薩蠻別名子夜歌,另有詞牌名子夜歌,二者不同

鷓鴣天別名思佳客,歸自謠亦別名思佳客,二者不同

鷓鴣天別名思越人,朝天子亦別名思越人,二者不同

眉嫵別名百宜嬌,另有詞牌名百宜嬌,二者不同

誰知道詞牌名?

滿江紅

小重山

賀新郎

沁園春

菩薩蠻

西江月

清平樂

採桑子

如夢令

減字木蘭花

蝶戀花

漁家傲

憶秦娥

暗香

念奴嬌

臨江仙

浣溪沙

浪淘沙

水調歌頭

卜算子

六言詩

自由詩

十四行詩

一剪梅

永遇樂

醉花陰

昭君怨

江城子

虞美人

水龍吟

齊天樂

鷓鴣天

竹枝詞

謁金門

眼兒媚

生查子

鵲橋仙

點絳脣

踏莎行

好事近

南鄉子

桂枝香

青玉案

訴衷情

八聲甘州

拋球樂

怨王孫

雜言詩

翠樓怨

散文詩

楚辭體

詩經

楊柳枝

望江南

唐多令

漁歌子

搗練子

烏夜啼

長相思

喜遷鶯

阮郎歸

應天長

風入松

本蘭花

破陣子

調笑令

八六子

南歌子

揚州慢

酒泉子

女冠子

更漏子

天仙子

行香子

何滿子

攤破浣溪沙

巫山一段雲

少年遊

雨霖鈴

望海潮

定風波

武陵春

瑞鷓鴣

聲聲慢

瑞鶴仙

一萼紅

蘭陵王

石州慢

洞仙歌

摸魚兒

蘇幕遮

御街行

六州歌頭

天香

六幺令

南浦

疏影

滿庭芳

千秋歲

浪淘沙

菩薩蠻

清平樂

烏夜啼

醜奴兒

如夢令

鷓鴣天

生查子

憶江南

虞美人

破陣子

南鄉子

夢江南

浣溪沙

酒泉子

何滿子

小重山

江城子

臨江仙

漁家傲

蘇幕遮

八聲甘州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宋詞中有哪些詞牌名??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採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脣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鬆歎》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詞牌有哪些??

一、雙字詞牌: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醜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二、三字詞牌:

漁父引 閒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粧詞 慶先和 南歌子 佔春芳 朝天子

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淨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沙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脣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遊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繡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鈎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盃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遊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閒 瑞雲濃 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鬥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綵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沖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遊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鬆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峯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淒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鬆菊 二色蓮 掃地遊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採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繡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遊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徵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粧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台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三、四字詞牌: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綵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遊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遊春水 卜算子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粧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遊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四、五字詞牌: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粧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羣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五、六字詞牌: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敍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六、七字詞牌:

鳳凰台上憶吹簫

誰知道古詩中的 詞牌名 有哪些?

1: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3: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5: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6:醜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

7: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8: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脱盡芳心苦”,故名。

10: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11: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15:六醜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醜》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説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説:“這曲子叫《六醜》,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道:“因為它衝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

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16: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17: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18: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19: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20: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21: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22: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23: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24: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鏽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25: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説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託。

26: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説,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27:如夢令 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30:少年遊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31: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32: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34: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35: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37: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38: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40: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説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42: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43: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説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44: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45: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説《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閲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什麼是詞與詞牌?

就體裁而言,詞是廣義的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所以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由於詞的句子長短不一,屬雜言體,所以又有長短句的別稱。

實際上,詞也有齊言(七言),並不都是長短句,而句有長短的詩,也不能叫詞。詞配樂,《詩經》的詩也配樂,漢魏的樂府詩也配樂,所以也不能説配樂的詩就是詞。詞所配的樂與《詩經》、樂府所配的樂不同,它是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一種新興音樂,稱為“燕樂”(“燕”與“宴”通)。“燕樂”傳入中原後,也受到民間音樂的影響,但其主體是自外傳入的“胡樂”,旋律比較複雜。這樣,原來整齊的五言、七言的詩,就只能與一部分樂曲相配,而與那些大量結構參差的樂曲,就很難相配,於是依照樂曲的節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應運而生。詞從一開始就是齊言、雜言同步發展的。它要求不同的句數,每句又有不同字數與平仄,用韻上也很嚴格,用什麼韻與何處用韻,都由樂譜規定。據此,倒是“曲子詞”這個名詞清楚地説明了詞體的性質,表明了詞與曲的關係。之所以又稱為“曲”或“雜曲”,是單就音樂而言。

詞的名稱,歷史上還有稱為“樂府”的,如蘇東坡詞最早的刻本就叫《東坡樂府》。又有稱為“樂章”的,如柳永的詞集稱《柳公樂章五本》。還有“琴趣”(如《山谷琴趣三卷》)、“語業”(如《西樵語業一卷》)、“歌曲”(如《臨川先生歌曲一卷》)、“別調”(如《後村別調一卷》)等異名。此外,宋人還有稱詞為“詩餘”的,一般認為這是把詞作為詩的餘緒,這種説法並不確切,但這種稱呼卻是存在的。

詞體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從“一代文學”的角度看,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

所謂詞牌,本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最初,詞都是配合音樂來歌唱的,有的按詞制調,有的依調填詞,曲調的名稱就是詞牌,一般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如姜白石的自度曲《揚州慢》,就是抒發作者對劫後揚州的黍離之悲的。後來,主要是依調填詞,曲調名稱和詞的內容不一定聯繫,而且大多數詞都已不再配樂歌唱,所以各個調名只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定式,即所謂“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有些詞牌,正名之外另標異名,如《念奴嬌》是本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等為其別名。又有“調異名同”的,即數調同名,如《菩薩蠻》又名《子夜歌》,而另外還有《子夜歌》正調,與作為《菩薩蠻》別名的《子夜歌》完全不同。還有“調異句同”的,如《解紅》、《赤棗子》、《搗練子》三調,均為五句。兩句三字,三句七字,共二十七字,均押平聲韻,但其平仄卻不盡相同,不能視為同調。此外,還有“一調數體”即“調同句異”的現象,如《念奴嬌》,在《詞律》中把辛棄疾的“書東流村壁”作為“《念奴嬌》正格”,列在前頭,而把蘇東坡的“大江東去”作為“別格(異體)”,列在後面。

詞調還根據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填詞名牌》規定:“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又如《漢語詩律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六十二字以內的小令”,“第二類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詞”。

又因分段的關係,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詞的一段叫一片或闋,不分段的叫單調,如《如夢令》,前後兩片的是雙調,如《念奴嬌》,兩片之間空一字。三疊印分3段,如《蘭陵王》。四疊即分為4段,只有《鶯啼序》、《勝州令》二調。雙調最常見,通常上、下片字數相等或相近,平仄也大致相同。上、下片字數、平仄不盡相同的,下片的頭一句叫“換頭”或“過遍”(“過片”)。

詞調因音樂節拍不同而分為令、引、近、慢四類。它們和字數多少無必然聯繫,但在字數上仍有大致的區別。即:令詞一般字數較少,近詞和引詞一般都長於小令而較慢詞為短。慢詞大多是長調,如《卜算子》,是慢詞中最短的,還有89字。這只是大略而言,並不是絕對的。以令詞來説,《勝州令》就有四疊,長達215字。

有時調名以下寫出詞題或小序。如的二首《沁園春》,一標“長沙”,一標“雪”,這就是詞題,表示分別詠“長沙”和“雪”的。

什麼叫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説,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

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

詞的起源

唐代社會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音樂成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享受。特別是在開元、天寶年間,玄宗皇帝精通並酷愛音樂,在宮中蓄養數百人的樂團,號稱"皇家梨園弟子",更促進了社會上音樂歌舞的流行。而燕樂新鮮活潑,曲調繁多,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伴奏,富於變化,故尤為人們所愛好。這些燕樂曲調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辭就是詞的雛形,當時叫作"曲子詞"。

所以,唐代的燕樂歌辭本來與從前的樂府歌辭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逐漸形成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嚴格按照樂曲的要求來製作歌辭,包括依樂章結構分遍,依曲拍為句,依樂聲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而有定格的形式。這種情況是過去的樂府歌辭所沒有的。到了中唐以後眾多文人用這種制辭方式進行創作,這種新體歌辭逐漸成為中國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裁,就是後來通常所稱?quot;詞"。

詞牌知識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詞搶智�拿�啤@�紜鍍腥��罰�菟凳怯捎諤拼�籩諧蹌輜郟�����保��鞘嶙鷗喵伲�髯漚鴯冢��龕�螅ㄨ�笫巧砩嚇騫業鬧楸Γ��篤腥�5筆苯譚灰虼似壯傘鍍腥���貳!段鶻�隆貳ⅰ鬥縟腖傘貳ⅰ兜�禱ā返齲�際鞘粲謖庖煥嗟摹U廡┒際搶醋悦竇淶那�鰲?br>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説,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

一、詞調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最初是配樂的歌詞,有自己的樂譜,寫詞必須詞調對字、句、聲、韻的要求填寫,要做到“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有時還要區別四聲,所以稱之為填詞又叫“倚聲”。詞調同宮調有密切的聯繫,填詞必須根據所要表達的內容來選擇合適的宮調。

宮調由七聲十二律構成,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其中任何一聲都可以構成一種調式。以宮聲為主的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調式稱“調”,合稱“宮調”。樂音的音高標準稱“律”,分六律(陽律):黃鐘、太簇、姑冼(xian)、蕤寶、夷則、亡射(wu yi);六呂(陰律):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七聲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合八十四宮調,但在唐及北宋實際應用只四聲二十八調。即宮聲七調:正宮、高宮、中呂宮、道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商聲七調:大石調、高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商調、越調;角聲七調:大石角、高大石角、雙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聲七調:般涉調、高般涉調、中呂調、正平調、高平調、仙呂調、羽調。到了南宋時只用七宮十二調,即角聲七調完全不用,商聲七調除去高大石調,羽聲七調除去高般涉調。

二、詞牌

詞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代表一定的詞律格式。但有不少詞牌是有別名的即調同名異,如《念奴嬌》又稱《大江東去》、〈酹江月〉、〈赤壁賦〉等;也有的詞牌名稱相同卻不是同一詞調即調異名同,如有〈憶江南〉別名〈步虛聲〉而也有〈西江月〉別名〈步虛聲〉。

三、詞譜

現存最早的詞譜是明·張延的〈詩餘圖譜〉,比較完備的詞譜有清·萬樹的〈詞律〉和康熙時期陳延敬、王奕清奉敕編撰的〈欽定詞譜〉簡稱〈詞譜〉。清

·舒夢蘭編〈白香詞譜〉四卷,選錄歷代名作一百首,附註平仄聲調,適合初學者填詞參考,還有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簡明適用,而潘慎主編的〈詞律辭典〉是迄今收羅最完備的詞譜。

四、詞韻(略)詳見〈詞林正韻〉

五、詞律

詞牌中有所謂的添字、儺破、減字、偷聲等這裏作一下解釋。添字、減字單指字數的增減而已。添字後引起句式的變化,一句破成兩句,稱“儺破”。偷聲與之反。

一首詞的下闋起頭句式不同於上闋這樣的下闋起頭處稱“換頭”,又叫“過變”常見的有:〈憶秦蛾〉、〈賀新郎〉等。

三段的詞叫三疊詞,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稱“雙拽頭”常見的有〈瑞龍吟〉等。非雙拽頭的詞有〈蘭陵王〉、〈夜半樂〉等。而四疊的詞僅有〈勝州令〉、〈鶯啼序〉兩調。

詞句常常使用領字,即在一句開頭一個字、兩個字(如:莫是、還又、哪堪等)、三個字(如:最無端、更能消、又卻是等),語氣上稍作停頓又不點斷,語義上領起下文。領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讀”)一字豆多數是虛詞,如:正、但、又、更、況、且、方、應、甚等,如:但目送芳塵去(賀鑄·〈青玉案〉)。也有些是動詞:望、問、怕、料、想、看、歎、念等,如:問江路梅花開也未(程垓〈酷相思〉)。

六、對仗

詞的對仗沒有具體的規定,相連兩句字數相同,就可以構成對仗,一字豆後面的句子也可以對仗,如:快酒兵長俊、詩壇高築(辛棄疾·〈滿江紅〉)。不限平仄相對,也不忌同字相對。

七、韻式

詞的韻式從整體上看具有不規則性,用韻沒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個詞調來説卻有嚴格的規定。詞的韻式有平韻式、有仄韻式,仄韻中上、去可通押,入聲韻單押。還有平仄轉韻式、平仄同協式。韻字也不避同字。

詞調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你的問題不太好回答。請看下下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詞律——詞的起源

詞是詩的發展,是以詩為基礎而演變形成的,同時又與音樂有緊密聯繫。這種聯繫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先有詩而後製成配樂,音樂要較多地照顧詩歌的形式特點;二是先有音樂曲譜而後有詩,則詩歌就必須適應音樂曲調的要求。如《詩經》中的詩,是配雅樂的歌詞;漢魏樂府詩是配清樂的歌詞;而“詞”卻是配燕樂的歌詞。

所謂“燕樂”,據《隋書·音樂志》記載,乃是在北周以前從印度中亞細亞經新疆、甘肅而傳入中原一帶的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新興音樂。這種從西域傳來的音樂,到了隋唐時代便普遍流行起來。因它常被用在宴會上,故稱為“燕樂”(燕與宴通)。由於胡樂的旋律相當複雜,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只能與一部分樂曲相配,對於那些大量結構參差的樂曲,就很難相配,只能依照樂曲的節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詞”就是這樣產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開始就是齊言和雜言同時發展的。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詞,既然是和燕樂相配的歌詞,那它的準確名稱就應當叫“曲子詞”。“曲子”是指音樂部分,“詞”是指文辭部分,這二者是不可分的。清劉熙載説:“詞即曲之詞,曲即詞之曲”(《藝概》),故“曲子詞”這個名稱,清楚地説明了詞體的性質,表明了詞與曲的關係。

中唐以後,詞的創作逐漸定型。當詞譜還存在的時候,作者寫一首詞,必須先創制或選用一個詞譜(即歌譜),然後按照它對聲韻的要求去配詞,這樣創作出來的歌詞才能協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寫詞又叫做填詞,或叫做倚聲。

宋代以後,那些與詞相配的樂譜逐步亡佚,後人作詞。就不能再按譜填詞,,而是按唐宋人的詞來填詞;即是説把詞作為跟音樂完全脱離的一種舊體格律詩看待,把詞律化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故詞律與詩律一樣,只涉及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等

詞律二——詞的分類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一、詞的分類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清毛先舒《填詞名解》規定:“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或可分為小令、慢詞。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主張把詞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六十二字以內的小令……第二類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詞’”。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二、詞的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又因分段關係,還有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詞的一段叫做片或闋。片與片之間的關係,在音樂上是暫休止而非全曲終了,正跟現代歌曲唱一次、兩次合為一曲的情形一樣。曲終叫做闋。一闋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終了。下面再來一闋,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當然前後闋的意思還是連貫的。

1、 單調

不分段的詞即為單調,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詩,只不過的長短句罷了。

2、 雙調

分為前後兩闋(或上下片)的詞即為雙調。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這樣,字數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着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字數不同的如《菩薩蠻》,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3、 三疊

三疊就是三闋,不多見。如《瑞龍吟》、《蘭陵王》。如前兩疊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疊的雙頭者,又叫做“雙拽頭”。

4、 四疊

四疊即分為四段。四疊只有《鶯啼序》、《勝州令》(215字)兩調。

詞律三——詞牌的來源

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別名,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之所以稱為“牌”,由演唱時要掛牌的做法而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以下幾種情況:

1、 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説是由於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説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漁歌子》,本為漁人歌之題;《巫山一段雲》本為寫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題;《竹枝詞》即來源於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來自民間的曲調。

2、 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李存勖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之句得名。

3、 本來就是詞是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説,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4、 取最初所賦的對象。如《臨江仙》,初賦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賦天台仙子;《河瀆神》,初賦祠廟;《小重山》,初乃宮詞;《思越人》,初賦西子。

5、 採用人名或地名。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園春》,由東漢沁水園公主而得名;《念奴嬌》,由唐朝天寶年間宮廷歌女念奴而得名。

6、 按字數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詞律四——詞譜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填”,就是依譜填寫的意思。

古人所謂詞譜,乃是擺出一件樣品,讓大家照樣去填。下面是萬樹《詞律》所列《菩薩蠻》的詞譜原來的樣子:

菩薩蠻(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重疊金)

李白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煙如織韻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帶傷心碧葉瞑 可平色入高樓 換平有 可平人樓 可仄上愁 葉平 玉 可平階空竚立 三換仄宿 可平鳥歸飛急 三葉仄何 可仄處是歸程 四換平長 可仄亭連 可仄短亭 四葉平

《詞律》在詞牌下面註明規定的字數,詞牌的別名;在詞中註明平仄和叶韻。凡平仄均可的地方,註明“可平”、“可仄”(於平聲字下面註明“可仄”,於仄聲字下面註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註,例如林字下面沒有注,這就表明必須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聲,就應照填一個平聲字。“織”字下面注個韻字,表示這裏該用韻;“碧”字下面注個葉字,表示這裏該叶韻(即與“織”字押韻)。當然並不規定押哪一上韻,但是要求一個仄聲韻。“樓”字下面注“換平”,是説換平聲韻。“愁”字下面注“葉平”,是説葉平聲韻。“立”字下面注“三換仄”,是説在第三個韻又換了仄聲韻;“急”字下面注“三葉仄”,是説葉仄聲韻;“程”字下面注“四換平”,是説在第四個韻又換了平聲韻;“亭”字下面注“四葉平”,是説葉平聲韻。萬樹是清初時代的人;在萬樹以前,詞人們早已填詞,那又依照誰人所定的詞譜呢?古人並不需要詞譜,只要有了樣品,就可以照填。試看辛棄疾所填的一首《菩薩蠻》: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辛詞共用四十四個字,共用四個韻,其中兩個仄聲韻,兩個平聲韻,並且平仄韻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詞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詞,甚至原詞前闋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後闋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這裏有一個問題:拿誰的詞來做樣品呢?如果説寫《菩薩蠻》要拿李白原詞做樣品,李白又拿誰的詞做樣品呢?其實《菩薩蠻》的最早的作者(李白?)並不需要任何樣品,因為《菩薩蠻》是按曲譜而作出的。民間作品多數是入樂演唱的,所以只須按曲作詞,而不需要照樣填詞。至於後世某些詞調,那又是另一種情況。詞人創造一種詞調,後人跟着填詞。詞牌是越來越多的。有些詞牌是後起的,那隻能拿較晚的作品作為樣品。

本來,唐宋人填詞就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一個詞牌往往有幾種別體。詞中本來就是律句佔優勢;有些詞的拗句又常常被後代詞人改為律句。例如《菩薩蠻》前後闋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為“平平仄仄平”。有些詞,如《念奴嬌》、《水調歌頭》等,在開始的時期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所以後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説來,小令的格律最嚴,中調較寬,長調更寬

詞律五——詞調雜談

寫詞所依據的樂曲稱為“詞調”。每個詞調都得標個名稱,稱為“詞牌”。如《永遇樂》、《滿江紅》等,都是詞牌。最早,詞家依據詞的樂曲來填詞,後來,原樂曲逐漸失傳,於是只得按照前人詞篇中的句式、平仄和韻律來填寫,後有人把每一個詞調的句式、平仄和韻律等,分別概括整理,用文字加以説明,形成種種不同的固定格式,並附詞篇為例,編次起來,這就是“詞牌”。

詞調最早來源於民間曲調,後來,有的來源於外域樂曲,有的是樂工歌手所譜制,有的是樂府古曲,又有一些是文人自度的等。多數詞調只有一種體式,一種詞譜,如《漁家傲》、《生查子》等。由於詞的格律有一定的靈活性,其樂曲在演奏時常常有所變化,於是產生“同調多體”的情形,即“正體”以外,還有“別體”。如《念奴嬌》是正名,用仄韻的居多,也有用平韻的,共12體,《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則為其別名。當然,有多少“體”,就有多少個詞譜。

“詞調多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 主要是結構改變一一如《江城子》,正體為單調;也有雙調的別體。

2、 主要是用韻的不同一一如《滿江紅》,正體押仄韻;也有押平韻的別體。

3、 主要是節拍快慢差異一一產生了“令”、“引”、“近”、“慢”等調式類別。

4、 主要是句式變更一一產生了“攤破”、“促拍”、“減字”、“偷聲”、“增字”等調式類別。

一、“令”、“引”、“近”、“慢”四種調式

1、“令”一一最初某個詞牌加稱“令”,似與行酒令有關,其格式並無變化。如《浪淘沙》又稱為《浪淘沙令》,《調笑》又稱為《調笑令》等。後來,一般把字數少調短、節拍較促的詞稱為“令詞”,如《十六字令》、《三台令》(24字)等。

2、“引”和“近”一一這兩個字都有引長、擴充的意義。近詞又稱為“近拍”。引詞與近詞,一般都比原詞較長,節拍較慢。如《千秋歲》71字,《千秋歲引》則為82字;《訴衷情》45字,而《訴衷情近》則為75字。

3、“慢”一一即“慢曲了”的簡稱,指唱起來節拍較慢。慢詞的字數一般比原詞的字數多得多。如雙調《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擴大為三疊,132字;《雨中花》50字,《雨中花慢》則是100字。

二、對原有詞調進行增損變化而成另一體

1、 轉調一一即增損舊腔,轉入新調。經過轉調後的詞不再屬於原來的宮調。有兩種轉調情況:一是僅某些句的平仄不盡相同,如《蝶戀花》和《轉調蝶戀花》,均為雙調,60字,只是後者的前後段第四句及換頭句的平仄異。二是轉調後的字句與原調不同,如《踏莎行》,“雙調58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而《轉調踏莎行》,則“雙調64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

2、 攤破一一由於樂曲節拍的變化而增減字數,或破一句為兩句,從而在結構和用韻上也發生變化,因而另成一體。如《採桑子》,雙調44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而《攤破採桑子》,則雙調60字,前段六句,四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一重韻。

3、 減字一一與攤破同理,通過減少原調的字數而另成新調。如《木蘭花》,雙調52字,前後段各六句,句型為三三七三三七,三仄韻;而《減字木蘭花》,則為雙調44字,前後段各四句,句型為四七四七,兩仄韻、兩平韻。

4、 偷聲一一與減字同理,但側重於用韻的變化。如《偷聲木蘭花》,為雙調50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它是從第三句起換平韻,以其“偷平聲,故云偷聲。

5、 促拍一一是由增字而形成的詞調別體。這是因為歌唱時要促節短拍,節拍加快,就得增加原調的字句。

6、 添字一一對某些句子增加字數,但不破句而形成另一種詞調。

詞律六——詞的用韻

2004-03-12 10:52:14

陸振光

關於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較為精審的當為清代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

詞韻比詩韻要寬:(1)詩韻的106部,合併而只為19部;(2)詞韻的平聲通押,上聲和去聲也當然通押,只入聲5部獨用;(3)詞韻同部的平聲又可和上聲、去聲通押而構成“叶韻”(同部平仄通押)。如果寫近體詩,只能用同部的韻字,是不允許“出韻”的。

一、詩、詞用韻的比較

有三點不同:

1、 律詩和絕句是一韻到底,而不少詞調卻是要換韻的,如《清平樂》。

2、 律詩和絕句一般都用平韻,而詞的用韻,或平或仄,必須依據詞譜而定。詞的押韻或平或仄,有以下四種情況:

(1) 限用平韻的詞譜。如《採桑子》、《臨江仙》、《一剪梅》、《滿江紅》、《水調歌頭》等。

(2) 限用仄韻的詞譜。如《生查子》、《卜算子》、《點絳脣》、《賀新郎》、《永遇樂》等。

(3) 可平可仄的詞譜。如《念奴嬌》、《滿江紅》(正體用仄韻,別體用平韻)等。

(4) 平仄換韻的詞譜。如《清平樂》、《西江月》、《更漏子》、《調笑令》、《相見歡》等。

3、 律詩和絕句的韻腳,位置固定;而詞的韻腳位置要根據詞譜而定。一般有三種情況:

(1) 句句用韻的。如《漁家傲》、《長相思》、《憶王孫》等。

(2) 不是句句用韻,但各闋韻腳位置相同。如《卜算子》、《採桑子》、《生查子》、《一剪梅》等。

(3) 不是句句用韻的,且各闋韻腳位置也不相同。如《沁園春》、《水調歌頭》、《滿江紅》、《桂香枝》等。

二、詞的疊韻

有的詞要求用疊韻,如“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這裏兩個“流”和兩個“悠”字,都是疊韻。

詞律七——詞的句式與平仄 點擊32

2004-03-12 10:51:33

陸振光

詞有齊言、雜言,而且大多數是雜言,從一字到十一字不等。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尤其是五字和七字詞句的平仄,與五、七言律句的平仄,是相同的,稱為“入律”。

一、 五字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

1、 平平平仄仄。如“青山遮不住”,“小喬初嫁了”等。

2、 仄仄仄平平。如“簾外雨潺潺”,“何處是歸程”等。

3、 平平仄仄平。如“悠悠萬世功”,“長亭更短亭”等。

4、 仄仄平平仄。如“捲起千堆雪”,“人約黃昏後”等。

二、 七字句的平仄格式也是有四種

1、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八千里路雲和月”,“寒山一帶傷心碧”等。

2、 平仄仄平仄仄平。如“一曲新詞酒一杯”,“流到瓜洲古渡頭”等。這一句式的第三字不能換“仄”,否則會犯“孤平”之忌。

3、 仄仄平平平仄仄。如“三十功名塵與土”,“流水落花春去也”等。

4、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別時容易見時難”, “當年萬里覓封侯”等。

有些詞,一讀就知道這是從七絕或七律脱胎出來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個律句組成的,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這詞的後闋開頭用對仗,就像律詩頸聯用對仗一樣。《菩薩蠻》前後闋末句本來用拗句(仄平平仄平),但是後代詞人許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萬樹《詞律》不能不在第三字注云“可仄”。如果前後闋末句都用了律句,那麼,整首《菩薩蠻》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組成的了。不過要注意一點:詞句常常是不粘不對的。像《菩薩蠻》開頭兩句雖然都是律句,但它們的平仄不是對立的。

三、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數是律句,連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數是律句。現在分別加以敍述。

1、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見。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且通常多為韻腳。如[宋]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其中“天”是韻腳。

2、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特點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於誤解詞句的平仄。“一字豆”指領起後面的句子的字,句中稍有停頓,故稱為“豆”;它通常用去聲(至少要用仄聲)。一字豆不須斷,只須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即可。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3、 二字句。有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四種格式,以平仄、平平為常見。二字句多用在換頭處或作為疊句,而且常常是入韻的。用作疊句,如“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有的詞調,規定何處該用疊字或疊句,在詞譜中都有説明,填詞時應遵守。

4、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常用的有三種,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須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無眠”。兩個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綠蓑衣”。

5、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有兩種,即:平平仄仄,如“天高雲淡”;仄仄平平(第三字只能用平,不能機動),如“怒髮衝冠”。兩個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遜”。如果先平腳,後仄腳,則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從節奏而言,上二下二最常見,但也有上一下三,以首字為豆,如“但──遠山行”(蘇軾《行香子》),其中“但”為豆。

6、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為仄起,仄起變為平起,就擴展成為六字句。有兩種基本格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實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中的前六字,故忌“三、五同仄”,如“我欲乘風歸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紅旗漫卷西風”。兩個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從節奏而言,有上二下四、上四下二、二二二、三三等。

7、 八字句。通常用的是如下三種格式:

(1) 上三下五式,為常用。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聲的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的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2) 上一下七式,其後七字即用七言律句的平仄格式。如“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3) 上二下六式,其後六字即用六言詞句的平仄格式。如“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8、 九字句。一般都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通常用的是如下三種格式:

(1) 三下六式,其三字用平腳,則後邊的六字句為仄腳。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 上六下三式。例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用的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格式。

(3) 上四下五式。如“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用的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9、 十字句。多用上三下七句式。如“最好是── 一川夜月光流渚”、“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見説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10、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又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11、 特種律。特種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較特別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憶秦娥》前後闋末句,依《詞律》就該是特種律句。其實,前後闋倒數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種律句。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夢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種律句。如“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

12、 拗句。大多數的詞牌都是沒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數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嬌》前後闋末句(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前闋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上宮闕”),後闋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橋飛架南北”),都是“平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詞律八——詞的對仗 點擊35

2004-03-12 10:49:25

陸振光

詞的對仗,有三種情形:一是詞譜規定必須使用;二是詞譜規定可用可不用;三是詞譜未作規定,用或不用由作者自定。

1、詞譜規定使用對仗的:此類硬性規定要用對仗的很少見,例如《西江月》前後闋頭兩句,《南歌子》開頭兩句,《鷓鴣天》要求上片的第三、第四句用對仗,《漁歌子》中間的兩個三言句用對仗,《踏莎行》開頭兩個四言句,《黃鶯兒》上、下片兩個平聲豆起的兩雙五言句等,凡此,詞譜都註明要用對仗。

2、詞譜規定可用可不用:例如《沁園春》前闋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兩句;後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前後闋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後闋頭兩句。凡此,詞譜均註明,可用對仗,也可不用。

《沁園春》前闋第四五六七兩聯,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後闋第三四五六兩聯,如“惜秦皇漢武,略輪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這是以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不同。像這樣以兩句對兩句的對仗,稱為扇面對。

3、用或不用由作者自定:凡前後兩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例如《憶秦娥》前後闋末兩句,《水調歌頭》前闋第五六兩句,後闋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望是一字豆,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里冰封”對“萬里雪飄”;“才下眉頭”對“卻上心頭”;澄江如練“對“翠峯如簇”。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一樣的

TAG標籤:別名 勝州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