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如何區分,心理疾病≠精神病

雖然看心理醫生在國外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國內仍有很多人對精神心理疾病存有偏見,不願承認自己或親人有心理疾病,甚至認為看心理醫生意味着是自己不正常或者有精神病,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

心理疾病≠精神病,如何區分

因此,很多人寧願飽受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折磨,以致於夜不能寐,甚至影響到正常工作生活,也不願就診。

這種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其實是源於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認知不足所造成的,面對“病恥感”應理性看待。

01:

精神心理疾病並不等於精神病,我們常常走入這三大誤區!

錯誤認知一:心理問題=精神病

人們認為心理問題就等同於精神病。比如很多人擔心自己出現焦慮、抑鬱情緒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這是典型的認知誤區,心理問題和精神病是截然不同的。

心理問題如同“心理感冒”一般常見,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現象,比如情緒波動、對婚戀情感的困擾、未來職業規劃的迷茫等等,這些心理問題都與現實有關,且保存完整自知力;精神分裂症或會出現明顯的抑鬱等情緒問題,其大部分多與荒謬的妄想密切相關,而且患者自知力是明顯欠缺的。

錯誤認知二:不接納負面情緒

中國人的文化習慣,已經把心理問題與個人的精神素質聯繫起來,認為不開心就是想不開,甚至貼上“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等精神素質的標籤。

事實上,人的成長路上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比如失戀、落榜等挫敗感,這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對這些問題如能採取適當的方法予以解決,個體就能更順利的發展,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

錯誤認知三:拒絕心理諮詢

有些患者有一種極端的認識,就是認為心理諮詢沒有多大用處,無非是講講道理,做做思想工作,因而忽視或者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治療的。

事實上,心理諮詢與治療作為醫學中的一門學科,有着嚴謹的理論基礎和診療程序,它與思想工作有着本質區別,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説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規範、道德標準及集體意志,而心理諮詢則是運用專門的心理學理論和技巧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予以諮詢與治療,治療師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教育。

求助者只要瞭解心理問題的普遍性,正確看待心理諮詢,就可以打消顧慮,克服病恥感。要知道,一個人能夠積極主動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諮詢,這不僅不代表脆弱,相反,意味着他在積極面對問題,是勇敢而有力解決問題的開始。

02:

對精神心理疾病的幾大誤解

1、患了精神心理疾病一生都得受此疾病的折磨。

專家解釋:精神心理疾病可以症狀完全消失並恢復社會功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精神心理疾病可在半年到數年不等的時間內康復。關鍵在於早期發現,並堅持治療。

2、得了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瘋子”、“傻子”。

專家解釋:精神心理疾病是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它就像感冒,只是一種普通的疾病。我們沒理由歧視精神心理患者,也不必為有心理疾病而自感羞愧。精神心理疾病並不是心胸狹窄、意志薄弱者的專利,只是概率不同。

3、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藥物副作用很多,吃藥是自找罪受。

專家解釋:很多患者害怕服藥,怕藥物的副作用給自己帶來痛苦,怕藥物依賴,從不肯吃藥或一好轉就停藥,造成治療不規範,病程遷延不愈。其實現在很多新型的藥物副作用很少很輕微,成癮性低,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服用,不但不會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還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TAG標籤:精神病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