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食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美食 > /列表

熬藥用冷水煮還是用開水煮,熬藥怎麼煮

熬藥怎麼煮 熬藥用冷水煮還是用開水煮

1、通常用冷水煎藥。

2、煎中藥,是指把抓回的中藥放入砂鍋裏的一種煮食方式,可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

3、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温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1、通常用冷水煎藥。

2、煎中藥,是指把抓回的中藥放入砂鍋裏的一種煮食方式,可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

3、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温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熬中藥冷水還是開水?

最好用冷水。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

一般煎藥前用冷水浸泡20--30分鐘。種子,果實類可以浸泡1小時。夏天浸泡不宜過長,以免變質。

煎煮中藥宜先大火,待沸騰再改用小火。感冒類解表藥及其它芳香類藥小火煎10--15分鐘。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類藥宜小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約1小時)。

熬中藥的時候,我們是應該用沸水還是涼水?

煎中藥前不能用沸水泡

中藥往往是人們最信賴的藥品之一,湯劑也是臨牀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劑型。雖然攜帶不方便但是副作用小藥效好,還是被人們所用。不過對於湯劑的藥效中醫有些嚴苛的要求,不然再被煎煮過後,中藥材的藥效就慢慢流失,因此煎法應注意。

為了提高湯劑的療效,對中藥的煎法歷來都很講究,如明朝李時珍説:“凡物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 功”。為了提高湯劑的療效,必須重視中藥的煎煮。有人習慣於在中藥煎前用沸水浸泡 藥材,認為這樣既縮短煎煮時間,又可使中藥有效成分儘可能多地溶出,這實際上是缺乏科學的認識誤區,中藥不可用沸水泡。

中藥所含的蛋白質遇沸水會因驟然受熱而凝固,並使細胞壁硬化,外層形成緊密的胞膜,阻礙內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藥所含高分子物質,遇沸水後易形成膠體,亦不利於有效成分滲出。中藥切制、粉碎時,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熱而糊化,阻礙藥材毛細管通道,使水分難以滲入,成分溶解後又難以向外擴散,最終影響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藥,如薄荷、紫蘇、廣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揮發油及揮發性物質,遇熱易揮發,則不僅忌用沸水泡,煎煮時更應後下。

一般而言,中藥煎前多用涼水泡,泡30分鐘左右;但有實驗提示,中藥煎前浸泡的最適水温為40℃~50℃,此條件既使藥材濕潤充分膨脹,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煎藥其他注意事項

1、煎藥用具

傳統的煎藥用具採用沙鍋或陶罐,這類用具受火均勻、傳達室熱緩慢,有利於將有效成份析出,並使析出的成份不容易與用具發生化學變化。煎藥不宜採用鐵、銅、鋁製鍋,這些用具極易與湯液成份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2、 煎藥温度

熬藥時要用文火,讓藥質漸漸溶入水中,這樣做既不容易破壞藥性,又可使藥物的有效成份充剖析出。快火、旺火煎藥,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藥中的蛋白質很快凝固,影響其它有效成份的析出,減速低藥物的療效。

3、煎藥時間

煎中草藥時,不要將水燒開後再向裏面投藥,而應當先投藥於涼水中浸泡20分鐘,且水量應淹過藥材,使水先滲透到草藥中,讓內部膨大,再小火煎之,一般需20-30分鐘,時間太長易破壞藥性,交損失其揮發性物質;時間太短,有效成份未充剖析出。煎藥切忌煎幹、煎焦後再加水,這樣做不但無藥效,而且還會增加毒性。強壯滋補藥煎的時間可稍微長一些。

4、煎藥次數

一般湯藥煎兩次,即頭汁和二汁。煎二汁時水量要少一些,以免藥汁濃度太低。

對於特殊的礦物藥、貝類藥可煎三汁,由於這些藥材在水中溶解度小,宜久煎,但也不要超過1小時。

5、煮中藥並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 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而減少,甚 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温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並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後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囑。

6、煎煳的中藥請丟棄

中藥能治療疾病的道理,就在於它含有生物鹼、皂素、鞣質等有效成分。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於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於治療疾病。

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係。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長,會使有效成分(例如揮發性成分) 遭到破壞或丟失,並且還會把藥煎煳。中藥一旦煎煳,其性質就會發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煳後,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 瘀藥物煎煳後,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中藥煎煳後,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煳後應丟棄。

熬中藥用涼水還是用開水煮好?

用涼水中藥熬製的方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為好,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意見建議:   喝藥期間建議您禁食辛辣,油膩,刺激的食物,禁吃涼的食物,一般中藥飯後服用效果較好. 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   另外,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可以喝水. 如果覺得口味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另外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煮藥熱水好還是冷水好

冷水好.慢火燉.否則熱水開了,你的藥實則還未煮開.藥效不會那麼理想.另外開水反覆燒開有毒.不知解釋的能否對你有用.呵呵.

中藥一般是用開水熬好,還是冷水慢慢加熱好?

你好!

現將藥物用冷水浸泡一小時,在慢慢加熱,水開後一般20分鐘第一遍藥汁倒出,再加冷水大火煮開後變小火煎熬20分鐘,第二遍藥汁與第一遍混合後分兩次服用。這樣可最大限度保留藥物有效成分。但特殊藥物需煎1小時!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請問中藥怎麼熬

中藥一般這樣煎:

1、煎藥時最好選用砂鍋,避免用金屬器具。藥先用冷水(高出藥面少許)浸泡20~30分鐘,目的是使藥物充分滲透,煎時藥物有效成份更易溶解出來。

2、煎藥時,水不足時再加水,以水高出藥面3~5釐米為易。

3、先大火急煎至藥液沸騰,再小火(保持藥液較小的沸騰即可)煎約20分鐘,煎煮過程中稍可作攪拌。煎好後倒出藥液,此為頭煎。

4、待鍋稍冷卻後再放水,水量比頭次稍少,但以浸過藥面為易,大火煎開,再小火煎約15分鐘即可。此為二煎。

5、頭煎、二煎的藥液合一起約300~500毫升。按醫生要求分3次温服。

6、一劑藥一般煎兩次就可以了。 如處方中有先煎、後下、包煎之類或特別服用方法的,醫生會告知的。希望能幫到你。

正確熬中藥的方法步驟

正確熬中藥的方法步驟

  中醫中藥在中國有幾千年甚至更久的歷史,怎樣熬中藥對大家來講似乎應該是常識了。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特別是年輕的朋友不知道。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正確熬中藥的方法步驟,歡迎閲讀。

  首先,煎藥器皿的選擇。

  明代李時珍説“凡煎藥並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銀器略顯奢侈腐`,咱們老百姓就算了。瓦罐比較實在,價廉物美,而且簡單大方。當然現在家家都有的不鏽鋼鍋也可以。

  其次,煎藥用水,一般用自來水即可,經濟條件好的可以用純淨水或礦泉水。

  最後,重點説説藥物的煎煮方法:

  1浸泡

  將藥物置於煎藥器皿中,加水至完全淹沒藥物且高出2-3cm,放置30分鐘左右。這樣做的原因是使水完全滲入藥物的細胞內,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2煎煮

  中途適當攪拌,防止粘鍋。通常一劑藥煎煮2-3次,解表藥首次煎煮15-20分鐘,次煎10-15分鐘;一般藥首煎20-25分鐘,次煎15-20分鐘;滋補藥首煎30-35分鐘,次煎20-25分鐘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在煎煮時需要特殊處理,現介紹如下:

  3先煎

  就是將單味或多味藥物較其它藥物先進行煎煮。這類藥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貝殼類藥物,如磁石,龜甲等;有些需要改變藥物的'作用以適應臨牀要求如大黃久煎瀉下力緩,用於清內熱或體虛之人的緩瀉。還有些有毒藥物,需要延長煎煮時間以減輕毒性的如川烏,附子等需熬煮至無麻舌感。

  4後下

  就是在大多數藥物即將煎煮好再加入煎煮5-10分鐘即可。這類藥物大多質地輕薄含揮發性成分,氣味多芳香辛烈,易揮發,不耐久煎如薄荷、麻黃、砂仁等,大多為解表藥和芳香化濕藥;大黃、番瀉葉久煎瀉下力減弱,若取瀉下作用則後下或開水泡服。

  5包煎

  就是將藥物包在布或紗布中再和其它藥物一起煎煮,這類藥包括花粉、細小種子、細粉類及含絨毛的藥物,如蒲黃、車前子、葶藶子、旋復花等,包煎有利於煎出有效成分,防止粘鍋糊化以及減少對咽喉的刺激。

  6沖服

  用煎煮的藥液或開水沖服,適用於入水即化或本身就是液體的藥物,如芒硝、蜂蜜等;或價格比較昂貴的藥物如牛黃,麝香等;或不耐熱或不能加熱的藥物如硃砂,雄黃等。

  7另煎

  就是將藥物單獨煎煮後兑入藥液中,適用於價格比較昂貴的藥物,如人蔘、蟲草等。

  8烊化

  一些膠類藥物,容易粘附於其它藥渣或鍋底,既浪費藥材又容易熬焦,就需要另行用小火慢慢使其熔化或用熱水熔化再兑入藥液,如阿膠、鹿角膠等膠類。

  9濾過藥液

  在生活中,許多人在煎服中藥的時候是煎一次服一次,下次服藥的時候又加水再煎煮,這種服藥方法是錯誤的。因為第一次煎煮的時候有效成分煎出50-70%,第二次煎煮的時候有效成分煎出只有20-30%,第3次就只有10%左右,如果這樣服藥,則藥物的濃度越來越低,到最後就沒有效果了。

  所以正確的服法是一副藥按上述方法煎煮2-3次,將幾次的藥液合併壓榨藥渣的藥液混合均勻,然後按醫囑平均分成幾等份,每次服用。

;

如何熬中藥

分類: 醫療健康 >> 中醫

解析: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熬中藥該怎麼熬-熬中藥的正確方法

熬中藥該怎麼熬-熬中藥的正確方法2017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知道中藥在治療疾病上不僅副作用小,還能夠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幫助人們解除疾病困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身體感到不適都願意選擇中藥治療,尤其針對慢性病,在煎熬藥方上很多大醫院都提供了中藥代煎服務,但是有些藥方需要我們自己回家煎熬,那麼中藥怎麼熬呢?熬中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熬中藥的方法的知識,歡迎閲讀。

  一、 煎熬中藥前不宜清洗中藥

  有少部分患者拿到中藥後覺得中藥不乾淨,在熬中藥前會先用清水洗一洗,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中藥材在製成飲片前已經經過了一系列炮製,包括去雜質、曬乾等一系列程序,衞生條件已經達標了,不必再用水清洗。此外,不少藥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類成分,水洗後,這些有效成分必將有一部分溶於水而流失,導致藥效降低,有的藥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黃、酒制大黃、膽南星等,炮製過程中加入了蜂蜜、醋、酒、膽汁等輔料,若用水洗,會導致部分輔料流失,影響治病效果。不過習慣性的在熬藥前檢查下藥品的.質量這是好的,一旦發現有蟲蛀、黴變等問題時可以及時進行處理。

  二、 煎藥器具以砂鍋為好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陶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切忌不能使用鐵鍋、銅鍋,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熬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療效。現在市場上有專門熬藥的藥罐,患者可根據需要進行購買。

  三、 煎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煎藥用水:一般情況下不要使用有污染的自來水就行,忌用反覆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熬中藥。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告知患者使用開水煎熬或用冷水煎熬。

  煎藥加水量: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熬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第二次煎熬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釐米為準,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至於煎藥前藥品是否需要浸泡請遵醫囑。

  煎藥火候: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説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煎藥時間: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左右,具體煎熬時間請遵醫囑。

  煎熬次數:以多次煎熬比一次長時間煎熬的效果好。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一劑藥經2~3次煎熬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一劑中藥一般服用兩天,有的只能一天,具體服藥次數請遵醫囑。

  四、 服藥方法

  具體服藥時間和服藥劑量應根據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來確定,請遵醫囑。一般情況下:

  服藥劑量:每次服用100毫升。

  服藥次數:一日三次。

  服藥時間:一般藥物,無論飯前或飯後服,服藥與進食都應間隔4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藥效的發揮。

  服藥禁忌:服藥期間禁吃生冷辛辣食物,每次服藥應將藥液加温,忌不可服用冷藥。

  熬藥服藥看似簡單,其實藴藏了不少養生知識,瞭解和掌握熬中藥的正確方法,才能讓你儘快治癒疾病、擺脱健康隱患。

  中醫提醒:不同種類的中藥,其煎熬方法會有區別,請患者謹遵醫囑。

;

熬藥的正確方法

1.煎藥器具:在煎藥時儘量使用砂鍋、不鏽鋼、玻璃、搪瓷等器具為佳,忌用鐵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藥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藥前,應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加乾淨的冷水浸泡藥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藥面3-5cm,浸泡20-60分鐘為宜(過久則藥物易發黴變質),這樣有利於藥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藥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藥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藥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藥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藥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藥效降低。

4.煎熬時間:藥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一般藥物第一煎20-30分鐘,第二煎15-25分鐘;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藥物第一煎40-60分鐘,第二煎30分鐘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鬆、芳香的藥物第一煎6-15分鐘,第二煎5-10分鐘。

5.濾取藥液:藥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量一般每煎約200-500ml,兒童量約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藥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藥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藥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藥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補藥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它藥劑請遵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温服、冷服3種,一般而言,發汗解表藥和温補藥宜温服;祛寒藥、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藥宜熱服,清熱解毒藥宜冷服。

8.注意事項:中藥包裏經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藥,標有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字樣。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藥物的效果。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糊鍋。

(注意:熬焦、熬糊藥物的藥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對一些性質特別的藥物,根據病情需特殊煎煮的,醫師一般都在處方上註明,負責調配處方的藥師也會特別囑咐病家,並予以單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先煎:

對於礦石類、動物角甲、貝殼藥物、有毒類藥物,如生石膏、龜板、烏頭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藥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鐘;

後下:

對於含揮發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還有不宜長時間煎煮的如鈎藤、杏仁等藥,應該在其它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再放入鍋內煎煮;

包煎:

對於一些花粉種子類如松花粉、蒲黃、葶藶子等,質地較輕體積小的顆粒種子的如車前子等,含細小絨毛的如旋復花等,煎煮前須用紗布包好後與其它藥物同時煎煮;

烊化:

對於某些膠質或粘性較大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

溶化:

對於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藥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藥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對於人蔘、西洋參、鹿茸、蟲草等貴重藥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藥液服用;

沖服:

對於牛黃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藥湯衝下

抱歉,我沒煎過藥不太懂,但是我幫你找到了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TAG標籤:藥用 水煮 熬藥 用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