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塞罕壩事蹟簡介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處,地貌上界於內蒙古熔巖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台地。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隨着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場面已不復存在。塞罕壩地區退化為高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塞罕壩林場壞境很惡劣,草木一點都不生,黃土一片的,但是這個時候從祖國各地來了三百多個年輕人,平均年齡就只是二十四左右的年輕人,朝氣蓬勃的,帶着一片赤心來到了這個荒漠,這個就是塞罕壩林場的開始,他們就是第一代塞罕壩人。

塞罕壩事蹟簡介

當時他們的沒有太多先進的工具,就只是鋤頭鏟子,工作都是自己親手做做,自己鋤地,自己種樹,自己取水,自己栽樹,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動手來做的,但是他們從來就是不會去説要放棄,即使是這樣的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即使這裏寸草不長,也要把這裏恢復成一個森林,於是他們就這樣辛苦了很多年。

在塞罕壩人心中,無論風吹雨打,種樹,就是堅如磐石的使命。1964年的春天,林場職工集中在三面環山的馬蹄坑,連續大幹3天,在516畝荒地上種滿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葉松幼苗,96.6%的幼苗開始放葉。濯濯童山,漸次披綠。

在塞罕壩林場中,他們已經是有三代人在為此付出自己的心血了。有一句話説得好:每一個青春都飽經風霜,每一個生命都來之不易。就是因為他們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讓塞罕壩林場從之前的第一棵樹到現在的一百十二萬畝的靚麗風景線,這個林場的景觀讓世界上是所有人有驚歎不已,為之佩服。也正是因為塞罕壩人讓整個世界看到了人類正在創造綠色文明的奇蹟。

塞罕壩共有維管束植物618種、312屬,是河北省高寒地帶少有的生物多樣性富集中心。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分別刺五加、蒙古黃芪、野大豆和沙蘆草,另外,本區有特有植物3種、1變種,分別是光萼山楂、黃花胭脂花、常柱多裂葉荊芥和圍場茶藨子。

塞罕壩事蹟簡介 第2張

三代人,59年。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已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在這裏,時光見證了一場“人間奇蹟”。

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看望護林員。隨後,習近平來到尚海紀念林,實地察看林木長勢,瞭解林場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TAG標籤:塞罕壩 事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