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驚蟄養生從四個方面入手

驚蟄養生從四個方面入手

驚蟄養生知識 驚蟄養生從四個方面入手

起居:早睡早起

驚蟄節氣,人體若陽氣不足,易受濕邪侵犯,脾因濕困而致運化失職,出現易困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腸胃問題等,這在中醫上被稱為“濕困”或“春困”。春困會影響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氣機鬱滯,便容易令人情緒異常或低落。

從養生角度看,睡眠的質量主要在於時間段,其次才是時間長短。21點至5點,人處於地球的陰面,這8個小時細胞容易得到深層次的休眠。抓緊這個時間段的睡眠,人所獲得的精力是其他時間不可比的。

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調整和補充,進一步促使機能承受緊張度能力的增加,減少白天的睏倦。睡懶覺不能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春日裏儘量不要熬夜,以免誘發和加重春困。

飲食:宜清淡滋潤多汁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飲食應清淡滋潤多汁,可多食一些新鮮綠葉蔬菜及水果。如,菠菜、莧菜、梨、百合等。

另外,按照中醫養生“四季側重”的原則,春季與肝臟相對應,是補肝助肝的好時候。

驚蟄屬於早春時節,我們可以吃一些豆類,尤其是黃豆芽,養脾助肝,可謂早春第一菜。

根據氣温變化,食物由温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如春筍、菠菜、芹菜、山藥等,既補肝又不至於上火。

春季肝陽易亢,為了防止肝火,不宜進食火鍋、羊肉、狗肉等大辛大熱之品。

如果出現口乾苦、易怒、頭暈等肝火旺的症狀,我們可以喝些花茶,在水中放些菊花、山楂、決明子、冰糖,酸酸甜甜清肝火。

衣着:需要有意捂着點

驚蟄時節,天氣剛剛轉暖,晝夜温差依然較大,時有寒潮過境,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胃病復發,因此脾胃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春季的養生保健,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同時春季機體的代謝活動旺盛,飲食增加易引發潰瘍病,所以有潰瘍病史的人羣更應科學飲食。

建議此類人羣平時要少酸多甘,三餐應定時定量,以清淡為主,少食肉湯、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可適食大棗、山藥、枸杞等,還可經常用薏苡仁、茯苓等煮粥飲,既好消化,又可健脾胃之氣。

還建議,不要過早脱去冬衣,否則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春季傳染病,所以此時要有意捂着一點。

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老人或體質較弱者來説,更應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青年女性尤應注意,不可過早地換穿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疾病。

防病:祛風是關鍵

中醫認為,驚蟄風氣當主令,而風者,百病之長也。所以驚蟄防病當防風。

風寒感冒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會乘機肆虐,加之氣候無常,導致人體抗病能力下降,容易使人受風感冒。中醫建議,風寒感冒初期,將中藥防風、白芷、川芎、荊芥各5克,碾碎成末,炒熱後裝入紗布袋,趁熱捂在大椎穴上能治療感冒。也可用葱白三段、淡豆豉(中藥店有售)6——12克,加500毫升水煎8分鐘左右,每日服三次,喝到微微發汗的程度,有助於祛寒解表散邪。

蕁麻疹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春季發病率尤高。過敏體質之人,應特別加強防範,如出門戴口罩,回家後要及時清洗,避免過敏。

一旦因風引起蕁麻疹,可選用“桑菊飲”進行調理。取桑葉9克,杏仁、連翹、桔梗、蘆根各6克,菊花、薄荷、生甘草各3克,煎湯取汁服用,每日兩劑,能疏風清熱,治療蕁麻疹。

心腦血管病冷暖無常的氣候易造成交感神經失調,引起毛細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從而誘發高血壓、腦卒中等。所以,老年人天氣不好時儘量少出門,也不要急着擺脱帽子、手套或卸下冬裝。還要注意節制情志,及時補充飲水,避免過度勞累。

TAG標籤:四個 養生 驚蟄 #